综合设计实验六(选做)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综合性实验设计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考察学生在综合实践中的综合能力,包括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2. 实验背景
实验背景介绍。
3. 实验设计
3.1 实验材料和设备
本实验采用以下材料和设备:
- 材料1
- 材料2
- 设备1
- 设备2
3.2 实验步骤
本实验的实验步骤如下:
1. 步骤1
2. 步骤2
3. 步骤3
3.3 实验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注意事项1
- 注意事项2
4. 实验结果和分析
根据上述实验设计,我们进行了实际实验,并得到了以下结果:
实验结果描述。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以下分析:
实验结果的分析。
5.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
6.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实验六 综合实验(8253+(8259+LED))

综合实验六:8259中断控制器+LED实验一、实验目的掌握8259中断控制器的接口方法与程序设计。
二、实验内容编制程序,利用8259芯片的IR7作为中断源,产生单一中断,系统显示中断号“7”。
三、程序流程四、实验电路五、编程提示8259中断控制器是专为控制优先级中断设计的芯片。
它将中断源优先级排队,辩别中断源以及提供中断矢量的电路集于一片中。
因此无需附加任何电路,只需对8259进行编程,就可以管理8级中断,并选择优行模式和中断请求方式,即中断结构可以由用户编程来设定。
同时,在不需要增加其它电路的情况下,通过多片8259的级联,能构成多达64级的矢量中断系统。
中断序号0 1 2 3 4 5 6 7变量地址20~23h 24~27h 28~2Bh 2C~2Fh 30~33h 34~37h 38~3Bh 3C~3Fh 本实验中使用7号中断源IR7,中断方式为边沿触发方式,按动开关按钮产生一次中断,编写程序,使系统每次响应外部中断IR7时,显示1个字符“7”,显示满以后清空显示“P.”继续等待中断。
六、实验步骤(1)按实验电路图连接线路:①“SP”插孔和8259 7号中断IR7插孔相连,“SP”端初始为低电平。
②按照实验一中3.3的实验步骤②要求连接138译码电路,8259的CS端连138译码器的Y0孔。
③将8259的单元总线接口D0~D7,用8芯排线或8芯扁平线与数据总线单元D0~D7任一接口相连。
(2)运行实验程序在系统处于命令提示符“P.”状态下(数码显示管显示“P.”),输入3400,按EXEC键显示“P.”。
(3)按动开关按钮,LED数码管从最高位开始依次显示“7”,显示满六位后,最高位显示“P.”继续等待中断。
七、实验程序ZXK EQU 0FFDCHZWK EQU 0FFDDHPort0 EQU 0FFE0HPort1 EQU 0FFE1H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CODE,ES:CODEORG 3400HH8: JMP P8259LED 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DB 88H,83H,0C6H,0A1H,86H,8EH,0FFH,0CH,0DEH,0F3HBUF DB ?,?,?,?,?,?P8259: CLICALL WP ;初始化显示“P.”MOV AX,OFFSET INT8259MOV BX,003CHMOV [BX],AXMOV BX,003EHMOV AX,0000HMOV [BX],AXCALL FOR8259mov si,0000hSTICON8: CALL DISJMP CON8;------------------------------------INT8259:cliMOV BX,OFFSET BUFMOV BYTE PTR [BX+SI],07HINC SICMP SI,0007HJZ X59XX59: MOV AL,20HMOV DX,Port0OUT DX,ALmov cx,0050hxxx59: push cxcall dispop cxloop xxx59mov cx,3438hpush cxSTIIRETX59: MOV SI,0000HCALL WPJMP XX59;============================== FOR8259:MOV AL,13HMOV DX,Port0OUT DX,ALMOV AL,08HMOV DX,Port1OUT DX,ALMOV AL,09HOUT DX,ALMOV AL,7FH ;IRQ7OUT DX,ALRET;---------------------------WP: MOV BUF,11H ;初始化显示“P.” MOV BUF+1,10HMOV BUF+2,10HMOV BUF+3,10HMOV BUF+4,10HMOV BUF+5,10HRET;-------------------------------- DIS: MOV CL,20HMOV BX,OFFSET BUFDIS1: MOV AL,[BX]PUSH BXMOV BX,OFFSET LEDXLATPOP BXMOV DX,ZXKOUT DX,ALMOV AL,CLMOV DX,ZWKOUT DX,ALPUSH CXMOV CX,0100HDELAY: LOOP $POP CXCMP CL,01HINC BXSHR CL,1JMP DIS1EXIT: MOV AL,00HMOV DX,ZWKOUT DX,ALRET;--------------------------CODE ENDSEND H8八、扩展练习编制程序,利用8259芯片的IR i作为中断源,产生单一中断,系统显示中断号“i”。
实验6 试验设计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姓名邵建智学号3110100122专业生物系统工程实验名称试验设计结果分析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二O一三年八月制实验六:试验设计结果分析实验类型:上机操作实验地点:农生环D-414指导老师:傅霞萍实验日期:2013 年10 月29 日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正交试验的基本原理和用途,掌握正交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使用SPSS进行正交试验数据的分析。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2.1实验原理利用正交表科学地安排与分析多因素实验的方法。
由少数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可以推出较优方案。
对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更多实验因素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重要程度,各因素对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趋势等。
2.2 实验内容(显著性水平α=5%)(1)利用SPSS对下表所示的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表6-1 鸭肉保鲜天然复合添加剂筛选的试验结果(2)为了通过正交试验寻找从某矿物中提取稀土元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使稀土元素提取率最高,选需要考虑的交互作用有A×B, A×C, B×C,如果将A、B、C分别安排在正交表L8(2)的1、2、4列上,试验结果(提取量mL)依次为1.01、1.33、1.13、1.06、1.03、0.80、0.76、0.56,试用方差分析法(α=0.05)分析试验结果,确定较优工艺条件。
正交表L8(27):三、主要仪器设备/实验环境(使用的软件等)IBM SPSS 19.0等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必填,上机操作过程,可以插图)实验(1)实验(2)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必填,图表数据、计算结果、对图表的处理)实验(1)实验(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实验(1):a:由4种因素的F检验知,因素主次茶多酚浓度>被膜剂种类>增效剂种类>浸泡时间b:设A:茶多酚浓度,B:增效剂种类,C:被膜剂种类,D:浸泡时间,由各个因素的同类子集可以看出,A因素1水平最优,B因素1水平最优,C因素4水平最优,D 因素2水平最优,所以正交试验得出的优方案为A1B1C4D2。
实验六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实验(数字)

实验六集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实验(数字)基本要求:1.掌握集成数据选择器74HC151、加法器74HC283、数值比较器74HC85的性能及使用方法;2.掌握集成编码器74HC148译码器74HC47和七段数码显示管的性能及使用方法;3.掌握用MSI中规模集成器件设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用实验验证所设计电路的功能;提高要求:4.学习用MSI中规模集成器件设计具有实际应用的小型综合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用实验验证所设计电路的功能。
基本内容:1.用与非门74LS00和74LS20设计一个三人表决电路。
赞同的人数占多数时,表决通过。
用拨码开关作输入,用发光二极管LED显示输出。
2.用加法器74HC283、非门74LS04实现两个四位二进制数的减法运算。
用拨码开关或直接接地与接+5V电源作输入,用发光二极管LED显示输出和借位信号。
3.呼叫系统设计实验设计一个6个用户的呼叫控制系统,1#的优先级别最高,6#最低;有人呼叫时,用数码管显示其呼叫号码,并用蜂鸣报警提示;每人呼叫时,数码管不显示,且不蜂鸣报警;同时多人呼叫时,显示优先级别最高的呼叫号码。
选择器件,设计逻辑电路,用实物实验验证。
选做内容:1.某工厂有三个车间A、B、C,有一个自备电站,站内有二台发电机M和N,N的发电能力是M的两倍,如果一个车间开工,启动M就可以满足要求;如果两个车间开工,启动N就可以满足要求;如果三个车间同时开工,同时启动M、N才能满足要求。
试用异或门(74LS86)和与非门(74LS00)设计一个控制电路,因车间的开工情况来控制M和N的启动。
(B级)2.用译码器74HC138和多路数据选择器74HC151设计一个信息的并行—串行—并行传送电路。
原理图如图所示。
(B级)用拨码开关作地址输入和对应的数据输入,输出的八个LED发光,且对应输出的LED显示输入的高低电平。
要求陈述对数据传输的过程。
3.用74HC85设计一个4位电子锁电路,并测试其功能。
实验六: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实验

实验六:遗传算法求解TSP问题实验一、实验目的熟悉和掌握遗传算法的原理、流程和编码策略,并利用遗传求解函数优化问题,理解求解TSP问题的流程并测试主要参数对结果的影响。
用遗传算法对TSP问题进行了求解,熟悉遗传算法地算法流程,证明遗传算法在求解TSP问题时具有可行性。
二、实验内容参考实验系统给出的遗传算法核心代码,用遗传算法求解TSP的优化问题,分析遗传算法求解不同规模TSP问题的算法性能。
对于同一个TSP问题,分析种群规模、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对算法结果的影响。
增加1种变异策略和1种个体选择概率分配策略,比较求解同一TSP问题时不同变异策略及不同个体选择分配策略对算法结果的影响。
1. 最短路径问题所谓旅行商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TSP),即最短路径问题,就是在给定的起始点S到终止点T的通路集合中,寻求距离最小的通路,这样的通路成为S点到T点的最短路径。
在寻找最短路径问题上,有时不仅要知道两个指定顶点间的最短路径,还需要知道某个顶点到其他任意顶点间的最短路径。
遗传算法方法的本质是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鲁棒性强的启发性随机搜索算法,用遗传算法解决这类问题,没有太多的约束条件和有关解的限制,因而可以很快地求出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路径以及一批次短路径。
假设平面上有n个点代表n个城市的位置, 寻找一条最短的闭合路径, 使得可以遍历每一个城市恰好一次。
这就是旅行商问题。
旅行商的路线可以看作是对n个城市所设计的一个环形, 或者是对一列n个城市的排列。
由于对n个城市所有可能的遍历数目可达(n- 1)!个,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需要0(n!)的计算时间。
假设每个城市和其他任一城市之间都以欧氏距离直接相连。
也就是说, 城市间距可以满足三角不等式, 也就意味着任何两座城市之间的直接距离都小于两城市之间的间接距离。
2. 遗传算法遗传算法是由美国J.Holland教授于1975年在他的专著《自然界和人工系统的适应性》中首先提出的,它是一类借鉴生物界自然选择和自然遗传机制的随机化搜索算法。
实验六个人日常膳食食谱设计

实验六个人日常膳食食谱设计一、实验的目的和意义1. 正确运用已学的普通人群食谱设计原则、我国现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成分表》,掌握膳食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要求:针对特殊人群营养需要(如幼儿、学龄儿童、大中学生、成年男子、成年女子、老年人群等),当地常规食物供应规律和饮食习惯,进行个性化食谱设计,并以组为单位,为某一特定人群编制一周的膳食食谱。
二、食谱设计的理论依据与食谱编制原则1.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是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一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1)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制定DRIs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人们膳食实践,评价人群的营养状况并为国家食物发展供应计划提供依据。
DRIs是营养配餐中能量和主要营养素需要量的确定依据。
DRIs中的RNI 是个体适宜营养素摄入水平的参考值,是健康个体膳食摄入营养素的目标。
编制营养食谱时,首先需要以各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RNI)为依据确定需要量,一般以能量需要量为基础。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膳食指南本身就是合理膳食的基本规范,为了便于宣传普及,它将营养理论转化为一个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可操作性指南,其目的就是合理营养、平衡膳食、促进健康。
因此,膳食指南的原则就是食谱设计的原则,营养食谱的制定需要根据膳食指南考虑食物种类、数量的合理搭配。
平衡膳食宝塔则是膳食指南量化和形象化的表达,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膳食指南的工具。
宝塔建议的各类食物的数量既以人群的膳食实践为基础,又兼顾食物生产和供给的发展,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同时平衡膳食宝塔还提出了实际应用时的具体建议,如同类食物互换的方法,对制定营养食谱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我们可以很方便的制定出营养合理、搭配适宜的食谱。
实验6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一、目的要求:1、了解本体聚合的原理,2、熟悉有机玻璃的制备方法。
二、原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
有机玻璃广泛用在工业、农业、军事、生活等的各个领域,如飞机、汽车的透明窗玻璃、罩盖等。
在建筑、电气、医疗卫生、机电等行业也广泛使用,如制造光学仪器、电器、医疗器械、透明模型、装饰品、广告铭牌等。
每年全世界要消耗数以百万吨的有机玻璃及其制品。
工业上制备有机玻璃主要采用本体、悬浮聚合法,其次是溶液和乳液法。
而有机玻璃的板、棒、管材制品通常都用本体浇铸聚合的方法来制备。
如果直接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则由于发热而产生气体只能得到有气泡的聚合物。
如果选用其它聚合方法(如悬浮聚合等)由于杂质的引入,产品的透明度都远不及本体聚合方法。
因此,工业上或实验室目前多采用浇注方法。
即:将本体聚合迅速进行到某种程度(转化率10% 左右)做成单体中溶有聚合物的粘稠溶液(预聚物)后,再将其注入模具中,在低温下缓慢聚合使转化率达到 93 ~ 95% 左右,最后在 100 ℃下聚合至反应完全。
其反应方程式如下: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剂存在下进行如下聚合反应:本实验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有机玻璃。
本体聚合是在没有介质存在的情况下只有单体本身在引发剂或光、热等作用下进行的聚合,又称块状聚合。
体系中可以加引发剂,也可以不加引发剂。
按照聚合物在单体中的溶解情况,可以分为均相聚合和多相聚合两种:聚合物溶于单体,为均相聚合,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的聚合;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则为多相聚合,如氯乙烯,丙烯腈的聚合。
本体聚合的产物纯度高、工序及后处理简单,但随着聚合的进行,转化率提高,体系黏度增加,聚合热难以散发,系统的散热是关键。
同时由于黏度增加,长链游离基末端被包埋,扩散困难使游离基双基终止速率大大降低,致使聚合速率急剧增加而出现所谓自动加速现象或凝胶效应,这些轻则造成体系局部过热,使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变宽,从而影响产品的机械强度;重则体系温度失控,引起爆聚。
实验六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并记录CP、Q端波形,验证2分频的功能
四、实验仪器
数字逻辑实验箱,示波器,74LS00,74LS112,74LS74
五、实验报告要求
1.RS、JK、D触发器功能验证结论
1 1 0 1 0 1
(3)观察J-K触发器分频功能
74LS112按下图接线,J、K接高电平(1),CP接2KHz连续脉冲源,RD、SD接高电平(1)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并记录CP、Q端波形,验证2分频的功能
3. D触发器74LS74逻辑功能测试:电路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掌握SSI集成门电路的应用
3、掌握MSI集成电路译码器与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二、预习要求:
复习课本中相关内容
1、根据题意列出输入、输出真值表
改变D的状态,并用RD、SD端对触发器进行异步置位或复位(即设置现态Qn)
按下表要求测试其逻辑功能并记录于表中
D CP Qn Qn+1
0 0 1 0 1
1 0 1 0 1
(3)观察D触发器分频功能
Y = A+B
2、74LS138管脚及功能
双排直立式集成3线-8线译码器74LS138各引脚排列及功能如图所示
由功能表可知:三个使能端G1G2AG2B ? 100时,八个译码输出都是无效电平,即输出全为高电平"1";三个使能端G1G2AG2B =100时,译码器八个输出中仅与地址输入对应的一个输出端为有效低电平"0",其余输出无效电平"1";在使能条件下,每个输出都是地址变量的最小项,考虑到输出低电平有效,输出函数可写成最小项的反,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1.已完成前面5个设计实验,并要求得优秀的同学;2.三个实验选可做一个;3.必须自己编写代码;实验六出租车计费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出租车计费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用v erilog HDL 语言编写正确的七段码管显示程序。
3、数量掌握用v erilog HDL 编写复杂功能模块。
4、进一步数量状态积在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出租车计费器一般都是按公里计费,通常是起步价 xx元(xx元可以行走x公里),然后再是 xx元/公里。
所以要完成一个出租车计费器,就要有两个计数单位,一个用来计公里,另外一个用来计费用。
通常在出租车的轮子上都有传感器,用来记录车轮转动的圈数,而车轮子的周长是固定的,所以知道了圈数自然也就知道了里程。
在这个实验中,就要模拟出租车计费器的工作过程,用步进电机模拟出租车轮子,通过传感器,可以得到电机每转一周输出一个脉冲波形。
结果的显示用8个七段码管,前四个显示里程,后四个显示费用。
在设计verilog HDL程序时,首先在复位信号的作用下将所有用到的寄存器进行清零,然后开始设定到起步价记录状态,在此状态时,在起步价规定的里程里都一直显示起步价,直到路程超过起步价规定的里程时,系统转移到每公里计费状态,此时每增加一公里,计费器增加相应的费用。
另外讲一讲编写过程中的的一些小技巧。
为了便于显示,在编写过程中的数据用BCD码来显示,这样就不存在数据格式转换的问题。
比如表示一个三位数,那么就分别用四位二进制码来表示,当个位数字累加大于9时,将其清零,同时十位数字加1,依此类推。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出租车计费器,要求是起步价3元,准行1公里,以后1元/公里。
显示部分的七段码管扫描时钟选择时钟模块的1KHz,电机模块的跳线选择“开”端,这样通过旋钮电机模块的电位器,即可达到控制电机转速的目的。
另外用按键模块的S1来作为整个系统的复位按钮,每复位一次,计费器从头开始计费。
步进电机用来模拟出租车的车轮子,没转动一圈认为是行走1米,所以每旋转1000 圈,认为车子前进1公里。
系统设计是需要检测电机的转动情况,每转一周,计米计数器增加 1。
七段码管显示要求为前 4个显示里程,后3个显示费用。
实验箱中用到的数字时钟模块、按键开关、步进电机模块、数码管与FPGA的接口电路,以及数字时钟源、按键开关、LED、数码管与F PGA 的管脚连接在以前的实验中都做了详细说明,这里不在赘述。
四、实验步骤1、打开Q UARTUSII 软件,新建一个工程。
2、建完工程之后,再新建一个v erilog HDL File,打开v erilog HDL 编辑器对话框。
3、按照实验原理和自己的想法,在 verilog HDL编辑窗口编写 verilog HDL程序,用户可参照光盘中提供的示例程序。
4、编写完v erilog HDL 程序后,保存起来。
方法同实验一。
5、对自己编写的v erilog HDL 程序进行编译并仿真,对程序的错误进行修改。
6、编译仿真无误后,依照拨动开关、LED 与F PGA 的管脚连接表或参照附录进行管脚分配。
表22-1是示例程序的管脚分配表。
分配完成后,再进行全编译一次,以使管脚分配生效。
7、用下载电缆通过JTAG口将对应的s of 文件加载到F PGA 中。
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自己的编程思想一致。
五、实验结果与现象以设计的参考示例为例,当设计文件加载到目标器件后,按动“模式”按键使单8字数码管显示“0”(参考实验四),将数字信号源模块的时钟选择为1KHz,七段码管前 4个显示里程,后3个显示费用。
六、实验报告1、绘出仿真波形,并作说明。
2、将实验原理、设计过程、编译仿真波形和分析结果、硬件测试结果记录下来。
实验六VGA 彩条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显示器正确显示的时序。
2.了解v erilog HDL 产生V GA 显示时序的方法。
3.进一步加强对F PGA 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尽管显示器的新品层出不穷,但C 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的基本工作原理一直沿用了几十年,直到今天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显示器是一种复杂的设备,其扩展性和可靠性也十分惊人,在这一方面,电子控制起了很大的作用,任何机械都会有磨损,唯有用电子才能延长寿命,甚至能适应数千小时的工作。
电子枪是显示像管的核心,安发出的电子束击中光敏材料(荧光屏),刺激荧光粉就能产生图像。
实际上,电子枪和大体积的、功率强劲的二极管没有什么区别,其原理也适用于电视机和示波器。
CRT 分为几个部分:Deflection Coil(偏转线圈)用于电子枪发射器的定位,它能够产生一个强磁场,通过改变强度来移动电子枪。
线圈偏转的角度有限,当电子束传播到一个平坦的表面时,能量会轻微的偏移目标,仅有部分荧光粉被击中,四边的图像会产生弯曲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显示器生产厂把显像管做成球形,让荧光粉充分地接受能量,缺点是屏幕将变得弯曲,电子束射击由左至右,由上至下的过程称为刷新,不断重复的刷新能保持图像的持续性。
显示器屏幕的色彩是由RGB(红、绿、蓝)三色光所合成的,我们可通过调整这三个基色调出其它的颜色,在许多图像处理软件里都有提供色彩调配功能,你可输入三基色的数值来调配颜色,也可直接根据软件提供的调色板来选择颜色。
在这一部分的功能上实验系统采用专用的编解码芯片来完成。
其具体实现、原理我们将在以后的实验中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验中只用到了RGB 三基色来组成八种颜色构成彩条信号。
VGA 显示器在显示过程中主要由五个信号来控制,分别是 R、G、B、HS 和VS。
其中R、G、B 分别用来驱动显示器三个基色的显示,即红、绿和篮,HS是行同步信号,VS 是场同步信号。
在做本实验时,由于没有任何显示器驱动,所以显示器工作在默认状态,分辨率:640×480,刷新率:60Hz。
在此状态下,当VS和H S都为低电平时,VGA 显示器显示亮的状态,其正向扫描过程约为26us。
当一行扫描结束后,行同步信号 HS置高电平,持续约 6us 后,变成低电平,在HS为高电平期间,显示器产生消隐信号,这就是显示器回扫的过程。
当扫描完一场后,也就是扫描完 480行以后,场同步信号 VS置高电平,产生场同步,此同步信号可以使扫描线回到显示器的第一行第一列位置。
显示器显示的时序图如下图2-22 所示:图2-22 CRT 显示器时序上图中T1为同步消隐信号,约为6us脉宽,T2为行显示过程,约为26us,T3为行同步信号,宽度为两个行同步周期,T4为显示时间,约为480 行周期。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要完成的任务就是通过FPGA在显示器上显示一些条纹或图案,要求CRT显示器上能够显示横条纹、竖条纹以及棋盘格子图案。
实验中系统时钟选择时钟模块的12MHz,用一个按键模块的S1来控制显示模式,每按下一次,屏幕上的图案改变一次,依次为横条纹、竖条纹以及棋盘格子图案。
实验的输出就直接输出到 VGA 接口,通过 CRT 显示器显示出来。
将南昌大学校门的图像存储到ROM中,实现当按键S2按下时,显示器显示南昌大学校门图像。
实验箱中用到的数字时钟模块、按键开关与F PGA 的接口电路,以及数字时钟源、按键开关与F PGA 的管脚连接在以前的实验中都做了详细说明,这里不在赘述。
VGA接口在实验系统的视频输入输出模块。
我们可以通模块上的一个三位的跳线来选择 VGA 的三基色信号是通过编解码芯片输出还是直接从FPGA 输出。
其电路图如下图23-1 所示:图23-1 VGA 与F PGA 的电路连接图表23-1是V GA 直接与F PGA连接后的管脚连接表。
表23-1 VGA 接口与F PGA 直接连接后的管脚连接表四、实验步骤1、打开Q UARTUSII 软件,新建一个工程。
2、建完工程之后,再新建一个v erilog HDL File,打开v erilog HDL编辑器对话框。
3、按照实验原理和自己的想法,在 verilog HDL 编辑窗口编写 verilog HDL程序,用户可参照光盘中提供的示例程序。
4、编写完v erilog HDL 程序后,保存起来。
方法同实验一。
5、对自己编写的v erilog HDL 程序进行编译并仿真,对程序的错误进行修改。
6、编译仿真无误后,依照数字信号源模块、VGA模块、按键开关模块与FPGA的管脚连接表或参照附录进行管脚分配。
表 23-2 是示例程序的管脚分配表。
分配完成后,再进行全编译一次,以使管脚分配生效。
表23-2 端口管脚分配表7、用下载电缆通过JTAG口将对应的s of 文件加载到F PGA中。
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与自己的编程思想一致。
五、实验结果与现象以设计的参考示例为例,当设计文件加载到目标器件后,将显示器与实验系统视频输入输出模块的VGA接口连接起来,将其模块上的三位跳线全部选择FPGA(跳至下端),数字信号源的时钟选择为 12MHz。
此时连接的 VGA 显示屏上将会出现纵向的彩条信号。
按下按键开关模块的 S1 键将会改变为横彩条和方格彩条。
开关按S2 显示一幅南昌大学校门图像。
六、实验报告1、绘出仿真波形,并作说明。
2、将实验原理、设计过程、编译仿真波形和分析结果、硬件测试结果记录下来。
3、试编写其它图形的V GA 显示的程序。
实验六LPM信号发生器具体要求参见“LPM信号发生器实验.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