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关于季节现象的经典总结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

地理事象中的季节问题纵观近几年高考,季节判断在每年高考中都有所体现,所以,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以下归纳了10个与季节更替有关的地理现象并进行分析,供考生参考。
1.地球运动:在地球运动中,与季节有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是地球公转位置、太阳直射点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方位、昼夜长短等。
公转位置:夏至点(或远日点)附近——夏季;冬至点(或近日点)附近——冬季。
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个半球,哪个半球为夏季)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夏季;最小的季节——冬季。
日出方位:北半球——夏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冬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半球——夏季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冬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夏季;昼短夜长——冬季。
2.气候:各种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风向、气压等)、三圈环流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⑴气温:夏高冬低;同纬度夏季陆高海低,冬季陆低海高;等温线夏季陆地向高纬凸出,海洋向低纬凸出,冬季相反⑵降水: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如:地中海气候区(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夏季森林火险等级高贵阳冬季多阴雨冷湿天气(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⑶风:风向:亚洲东部: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亚洲南部: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澳大利亚北部,夏季——西北风,冬季——东南风。
风力:冬季,南北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也大;夏季相反。
如英吉利海峡冬季风力大,风浪也大。
⑷气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夏季气压低,冬季气压高;海洋相反。
(这种现象在季风气候区较明显)⑸气压带、风带: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与春秋分位置相比)南半球——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⑹雪线:一般地,受气温影响显著的山脉,雪线夏季高,冬季低。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是指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由于大陆与海洋的热力差异,导致风向和风速发生明显变化的气候现象。
季风环流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特别是在高考中经常被提及。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季风环流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差引起的。
夏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大陆的风称为夏季季风。
冬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形成低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海洋的风称为冬季季风。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 季风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定期变化: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的交替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年都会出现。
这种定期变化是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的辐射加热和冷却所引起的。
2. 夏季季风湿润,冬季季风干燥:夏季季风吹向大陆的空气携带大量水汽,因此夏季季风主要表现为湿润的特点,给大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冬季季风吹向海洋的空气相对较干燥,因此冬季季风带来较少的降水。
3. 季风环流的影响范围广:季风环流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区,如南亚、东南亚、东亚、非洲东海岸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最为显著,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较大。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农业:季风环流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夏季季风的降水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许多地区的农业发展依赖于季风的降水。
2. 水资源: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在一些地区会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水灾。
合理利用季风降水,进行水资源管理对于防灾减灾和发展可持续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和贸易:季风环流对交通和贸易也有影响。
夏季季风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风力,推动了航海贸易的发展。
同时,季风环流还带来了固定的季节性贸易,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网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季节的划分与现象总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季节的划分与现象总结季节是每年循环显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刻段。
以下是季节的划分与现象总结,期望对考生有关心。
(1)我国传统划分:以四立分别做为相应各季的起点。
(2)欧美的划分:以二分二至分别做为相应各季的起点。
(3)我国气候统计和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划分: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
12、1、2月冬季。
(4)按气候含义划分:候平均温(即连续5天的平均温): 22℃为夏季,10℃为冬季,
10℃22℃为春季,22℃10℃为秋季。
(5)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
时刻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转
七月初,远日点邻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点邻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正午太阳在天空的方向关系:
①北回来线以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北方。
②南回来线以南:正午太阳终年在正北方向;物体影子指向南方。
③南北回来线之间: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南方向;太阳直射点在某地北侧,正午太阳在其正北方向。
季节的划分与现象总结的内容确实是这些,查字典地理网会连续为大伙儿公布最新消息。
2021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差不多新奇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打算、复习试题,大伙儿来一起看看吧~。
高中地理考点:关于季节的判读分析

高中地理考点:关于季节的判读分析
高中地理考点:关于季节的判读分析
高考地理试卷中,选择题和综合题经常出现诸如“当某种地理现象发生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什么?”的问题。
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季节的判读非常关键。
1、光照图的判读
根据光照图的昼夜长短状况来判断季节: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的光照情况和昼夜长短不同,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也不同,由此可以确定出北半球的二分二至日,进而确定出南北半球的季节。
判读时可直接分析极圈内昼夜长短来判定南北半球所处的季节:夏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与经线相交),北极圈内为极昼,南极圈内为极夜,冬至日相反。
二分日晨昏线通过赤道,联结两极(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均为12时。
2、地球公转的判读
根据地球的公转轨道或公转速度来判断季节:地球的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每年的1月初,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速度最快,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每年的七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速度最慢,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
所以明确了地球的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位置及公转的速度,也就确定了季节。
3、日出日落的判读。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二轮备考典型季节现象总结整理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二轮备考典型季节现象总结整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进行复习,地理网总结一下高中地理中的典型季节现象。
北半球夏季有半年,冬季有半年。
地球公转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
在6月22日左右的中午,太阳高度在北回归线以北达到最大值,在赤道和南半球达到最小值。
12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以南达到最大值,赤道和北半球达到最小值。
昼夜长短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等温线陆地等温线向北突出,陆地等温线向南突出,海洋则相反。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随太阳直射点南移。
雪线起伏。
北印度洋洋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我国降水受夏梅风影响较大,冬梅风影响较大,夏梅风影响较小。
我国的河流内流河因高温导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风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夏汛大部分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部分河流有断流现象。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季风都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季风的影响。
天气又热又下雨。
该国大部分地区受到来自大陆的冬季季风的影响,该地区寒冷多雨。
我国的农业生产全国普遍高温,农作物进入生长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渐过渡到两年三熟至一年一熟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处於越冬期,南方热带地区水热充足,可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
天气表现为:夏季暴雨、旱灾、暴风雪、长江暴雨、旱灾和暴风雪。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本文总结并分享了第二轮高考地理备考的典型季节现象。
请注意更多内容高考地理知识点专栏。
季节转换知识点总结图

季节转换知识点总结图一、四季变化的原因1. 地球公转和自转地球公转使得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的不同部位,而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的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2. 赤道和极地的不同接受太阳辐射的角度赤道附近的地区由于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角度较直,因此温度较高,而极地由于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角度较倾斜,因此温度较低。
3. 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也是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不同的大气环流系统会影响到地球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二、春夏秋冬的特点1. 春季气温逐渐上升,阳光渐增温和湿度增加,植物开始生长,万物复苏。
2. 夏季气温高,阳光强,降水量增加,植物生长旺盛,繁茂的景象。
3. 秋季气温逐渐下降,阳光减少,植物开始凋零,叶子变黄、变红、掉落。
4. 冬季气温渐渐降低,阳光短暂,植物休眠,寒冷的冬季景象。
三、季节转换的影响1. 人们的生活不同季节的气温和降水量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比如春季人们穿着轻薄衣物,夏季人们穿着清凉衣物,秋季人们穿着保暖衣物,冬季人们穿着棉衣等。
2. 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对植物的生长也有影响,比如春季适合植物生长,夏季适合植物繁茂,秋季适合植物结果,冬季适合植物休眠。
3. 动物的迁徙和繁殖季节的变化会影响到动物的迁徙和繁殖,比如春季适合动物繁殖,夏季适合动物孵化和生长,秋季适合动物迁徙,冬季适合动物冬眠。
四、季节转换的自然景观1. 春季樱花盛开、草木吐翠、百花竞相绽放、万物复苏的景象。
2. 夏季碧海蓝天、蝉鸣如雷、繁花盛开、绿树成荫的景象。
3. 秋季金色的麦田、满山红叶、丰收的季节、百花凋谢的景象。
4. 冬季皑皑白雪、银装素裹、万物蛰伏、银装素裹的景象。
五、季节转换的活动1. 春游春季适合户外活动,比如踏青、郊游、登山等。
2. 夏令营夏季是孩子们暑假的时候,适合参加各种夏令营活动。
3. 秋游秋季适合户外瑜伽和登山等活动。
4. 冬游冬季适合滑雪、泡温泉和观赏冰雪景观等活动。
六、如何适应季节转换1. 合理穿衣不同季节要注意穿衣,根据气候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保持身体舒适。
高三地理季节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三地理季节复习知识点梳理「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小编准备了高三地理季节复习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学习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与南半球季节相反,即北半球与南半球在同一时间处于不同的季节。
②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方向;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③北半球的四个重要节气: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冬至一。
四季的判断(一)天文方面:(1)从光照图上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与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2)从天文现象上判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极昼、极夜、极光的出现的半球。
(二)气候方面:气团活动;锋面活动;特殊天气的产生;气温中心的变化;气压中心的盛衰;季风(东亚、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方向的变化;干湿季节;等温线的弯曲;气压带的断裂等。
(三)河海方面: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河流封冻、解冻的时期及冰期、凌汛的出现;季风洋流等。
(四)生物方面:草木枯荣,开花结实,动物迁徙、繁殖等。
(五)农业方面:作物生长、黄熟、收摘;植树;渔汛;山地牧场的放牧;黄淮海平原的水盐运动特征;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事活动等。
(六)其他方面: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海岸晒盐二、常考的季节现象北半球春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黄河在一年中第一次出现凌讯;江南姑娘采茶正忙(雨前茶最好)华北平原出现春旱,长城以北种春小麦;我国北方出现大风或沙暴天气长芦盐场忙于晒盐(雨季未到,气温高,蒸发大)北半球夏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尼罗河处丰水期塔里木河水位最高的时期(冰川融化)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流动(沿岸海水向东流)我国低温中心在青藏高原驯鹿自针叶林带迁向苔原带天山牧民在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夏季牧场)北极考察最佳时期(极昼现象)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地中海沿岸国家炎热干燥好望角、开普敦沿海风浪大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伏旱天气亚洲低压势力强盛南部沿海地区物体影子有时朝南北半球热带草原区和季风区正值雨季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升高地球公转速度最小时期(七月初,远日点)我国南方赛龙舟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有台风、暴雨袭击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吹西南风东亚季风区盛行东南风潘帕斯草原一片枯黄(南半球热带草原)北半球秋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地球公转速度居中华北平原种冬小麦,棉花收摘一场秋雨一场寒我国秋高气爽,北雁南飞香山红叶,北半球温带森林(东岸35N、西岸40N以北)开始落叶北半球冬季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一月初)北半球大陆高压强盛,大洋低压强盛南极考察最佳时期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极夜、极光途径北印度洋西行的船只顺风顺水澳大利亚袋鼠繁殖旺盛我国常遭寒潮影响好望角、开普敦一带炎热干燥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我国秦淮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冰期、冰层)高三地理季节复习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季变化知识点总结

四季变化知识点总结四季的更替是大自然中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它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丰富多样的变化。
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四季变化的相关知识点。
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气候方面,春季的气温逐渐回暖,但气温波动较大,有时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
降水逐渐增多,多以小雨为主,空气湿度增加。
自然景象上,草木开始发芽,花朵竞相绽放,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许多候鸟从南方飞回北方,开始筑巢繁衍。
对于农业来说,春天是播种的季节。
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抓紧时间耕地、播种,为一年的丰收打下基础。
春分时,昼夜等长,之后白天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
夏夏天是炎热而充满活力的季节。
气温显著升高,常常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甚至会有酷暑。
降水较为丰富,雷雨天气增多,有时还会伴有台风等极端天气。
大自然在夏季展现出最为繁茂的一面。
树木郁郁葱葱,草地绿意盎然。
各种昆虫和动物也活跃起来。
夏天是许多水果成熟的季节,如西瓜、桃子、葡萄等,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口福。
对于学生们来说,夏天有长长的暑假,可以尽情玩耍和放松。
夏至时,白天最长,黑夜最短。
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气候逐渐转凉的过渡时期。
气温开始下降,早晚温差较大,天气逐渐变得干燥。
田野里,庄稼成熟,金黄色的麦浪和红彤彤的果实构成了美丽的丰收画卷。
树叶开始变色并掉落,形成了独特的秋景。
秋分时节,昼夜再次等长。
秋天还是候鸟迁徙的季节,它们会飞往温暖的地方过冬。
冬冬天是寒冷而宁静的季节。
气温明显降低,很多地区会出现降雪和冰冻现象。
降水相对较少,以雪为主。
大多数动植物进入冬眠或休眠状态,以抵御严寒。
人们会穿上厚厚的棉衣、羽绒服来保暖。
冬季有许多节日,如圣诞节、元旦、春节等,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团聚的时刻。
冬至时,白天最短,黑夜最长。
四季变化的原因四季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的。
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获得的热量较多,气温较高,处于夏季;南半球则相反,处于冬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潮:夏季严重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较):夏季较多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事安排
小麦种植:犁地(1-2月);播种(3-5月);生长季节(6-10月上半月);收割(10月下半月-12月)
绵羊饲养:牧场放牧(1-4月);配种(5-7月);剪羊毛(8-9月);收割后麦田放牧(10-12月)
开普敦、珀斯、圣地亚哥
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过直布罗陀海峡
(向东)
顺水顺风
顺水无风
过马六甲海峡(向东)
顺水无风
逆水无风
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特点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
尼罗河水位
6~10月定期泛滥,8月水位最高
我国主要农事活动
春小麦:春种夏收冬小麦:秋种夏收
春季:冬小麦返青、江南采茶正忙、长芦盐场晒盐
秋季:华北平原收摘棉花
中高纬度草木
秋枯春荣
热带草原草木
湿季荣干季枯
钱塘江大潮
农历八月十八
青海湖鸟岛最佳观赏时间
5月
我国的东部雨带推移规律及我国主要灾害
5月中旬,雨带位于南部沿海,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梅雨,7月中旬到8月雨带北移到东北、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移,10月雨带结束
寒潮:冬末春初及秋末冬初台风:夏秋季节
极光:
极夜期间出现
南极科考
11月到次年3月
河流与地下水互补关系
当地雨季,河流补给地下水;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
江淮准静止锋(梅雨)
北印度洋洋流
北半球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北半球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长江口盐度:
冬季等盐度线向河口收缩,盐度变大
夏季等盐度线向外海扩大,盐度变小
我国的降水
冬季受冬季风(西北风)影响,降水少
夏季受夏季风(东南风)影响,降水多
南亚的降水
冬季受冬季风(东北风)影响,降水少
夏季受夏季风(西南风)影响,降水多
我国的河流
冬季大部分河流进入枯水期,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塔里木河断流
夏季东西部河流均进入汛期,东北地区有春汛、夏汛
雪线
冬半年积雪,雪线下降
夏半年融雪,雪线上升
天山牧场放牧活动
山麓是冬季牧场
山腰云杉林带以上草地是夏季牧场
我国渔场鱼汛
带鱼汛
墨鱼汛
动物迁徙
(北半球)
昼夜长短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
日出方位
全球太阳东南出,西南落
全球太阳东北出,西北落
等温线
大陆上南北半球均向南凸出
大陆上南北半球均向北凸出
气压带、风带
南移
北移
对流层厚度变化(北半球)
对流减弱,厚度变小鸟
南迁
北迁
长颈鹿
热带草原向热带雨林迁移
由热带雨林向热带草原迁移
驯鹿
冬季向针叶林带迁移
夏季向苔原带迁移
强盛气压带
亚洲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强盛
亚洲低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强盛
地中海气候区特点
耶路撒冷、伊斯坦布尔、巴塞罗那、马赛、福斯、嘎那、罗马、塔兰托、米兰、都灵、威尼斯、佛罗伦萨、雅典、亚历山大、洛杉矶、旧金山温和多雨
高考地理关于季节现象的经典总结
地理现象
1月
7月
地球公转
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快,北半球冬半年较短
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最慢,北半球夏半年较长
正午太阳高度
12月22日,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北半球达最小
6月22日左右,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达最大,赤道及南半球达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