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跌倒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原因分析:(1)老人身体老化,活动能力逐渐减少,脊椎容易
变形,肌肉力量发生变化,导致跌倒的几率增加。
(2)老人的衣服太宽,在活动时易脱落,影响视觉,行走时脚步被绊住,双脚摔倒。
(3)老人
活动能力差,步伐不稳定,习惯性的使用轮椅或助行杖,容易发生滑倒或
者跌倒。
2、整改措施:(1)给老人安装居家或医院安全护理措施,比如
安装扶手或固定扶手,安装护栏,监控系统,减少老人活动的危险。
(2)针对老人睡眠不良、失眠症等,定期进行护理,按时服药,增强老人的认
知能力,避免因睡眠不足而导致的跌倒。
(3)给老人提供有助于改善体
弱身体、缩小活动半径的合理起居安排,督促老人不要疏于卫生保健,尽
量保持健康。
(4)给老人提供舒适、宽松的衣服,活动中不要穿太紧的
衣服,以防脚步被绊住,减少摔倒风险。
(5)为老人安装家居安全辅助
器具,增强老人的稳定性,比如:安装扶手、扶手椅、护栏、助行杖等。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一、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1.环境因素:医疗机构内的地面平整度、滑倒物或障碍物的存在,以及照明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跌倒事件的发生。
2.个人因素: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已有的负伤、手术后的虚弱等个人因素都可能增加患者跌倒的风险。
例如,老年患者常见骨质疏松症,容易出现骨折。
3.护理不当:错误的移动或转移患者的方法、不正确的床固定、不实用的辅助器具等也可能导致患者跌倒。
4.缺乏培训和意识:医护人员在跌倒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方面的知识和意识不足,可能导致风险的忽视。
5.患者监控不足:在繁忙的医疗环境中,护理人员无法始终保持对患者的监控,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和阻止患者跌倒。
二、整改措施针对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医疗机构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整改措施以预防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1.环境改善:医疗机构应确保地面的平整度,清理滑倒物或障碍物,提供充足的照明和把手等设施,以减少跌倒的风险。
2.风险评估:对所有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记录在患者的护理计划中,以便护理人员参考。
3.护理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系统的培训,学习正确的移动和转移患者的方法,学习使用辅助器具并正确固定床位。
4.个性化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在医护人员之间共享,以确保每个人都了解患者的特定需求和风险。
5.监控和提醒:增加对患者的监控,采用技术手段如视频监控系统或感应器系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
6.管理沟通:改善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确保对患者的风险和措施的有效传达,并定期检查和更新这些信息。
7.团队合作:医疗机构应建立跨学科的团队,包括护理人员、医生、物理治疗师和安全官员等,共同努力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预防并减少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全员参与,医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并改善工作流程,医疗机构应不断优化环境和设施。
通过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整改措施,跌倒不良事件可以得到明显的减少,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跌倒预防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跌倒预防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事件原因分析跌倒事件在许多场合中都是常见的事故。
对于跌倒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预防措施,以降低跌倒事故的发生率。
以下是跌倒预防事件原因分析:1. 环境原因:不合理的场地布局、地面不平整、走道过于拥堵等环境问题,都可能导致人们易于跌倒。
环境原因:不合理的场地布局、地面不平整、走道过于拥堵等环境问题,都可能导致人们易于跌倒。
2. 人为原因:缺乏意识和知识,例如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无视地面障碍物等,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人为原因:缺乏意识和知识,例如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无视地面障碍物等,都会增加跌倒的风险。
3. 健康状况: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更容易跌倒,例如视力问题、平衡能力下降等。
健康状况:老年人或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更容易跌倒,例如视力问题、平衡能力下降等。
整改措施为了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整改措施:1. 改善环境:确保场地布局合理,地面平整无障碍物,通道保持畅通,提高环境的安全性。
改善环境:确保场地布局合理,地面平整无障碍物,通道保持畅通,提高环境的安全性。
2.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跌倒的危险和预防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跌倒的危险和预防方法。
3. 提供安全装备:针对需要特殊保护的人群,提供适合的安全装备,例如防滑鞋、扶手等。
提供安全装备:针对需要特殊保护的人群,提供适合的安全装备,例如防滑鞋、扶手等。
4.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场地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场地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可靠。
通过以上的整改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跌倒事件的发生,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
> 注意:以上内容为跌倒预防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并非法律建议。
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决策。
不良事件分析跌倒

患者
护士
家庭原因 陪伴重视不够
生活照顾 不到位
患者行动不
便,身体虚
弱
患者固执,不听从劝告
自理能力 欠缺
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
分级护理落实不到位 巡视不到位
护士对病情 掌握不到位
督导检查不到位 风险管理培训
落实不到位
法
预防措施不到位 安全知识欠缺 宣教未落实到位
环
防范设施不完善 病室内无防滑扶手
.
4
科室意见
不良事件分析:跌倒
内七—肖容 2017-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5
.
1
不良事件情况
➢病员于夜间频繁下床解便,上床后未及时拉上床栏, 睡觉翻身时不慎坠床。
➢时间:2017年04月25号 03:05
.
2
不良事件经过及处置要点
➢患者,男,88岁,诊断“AECOPD, NOS, 冠心病”于03: 05因夜间频繁下床解便,上床后未及时拉上床栏,睡觉 翻身时不慎坠床。至右侧眉弓处皮肤撕裂伤,伤口约 1.5cm。少量出血。
➢按要求上报不良事件。 ➢再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方面健康教育。 ➢再次交待绝对卧床休息,留伴。 ➢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加强巡视,了解患者需求,观察 患者动态。 ➢一周内科室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分析,总结,避免此 类事件再次发生。
.
5
➢护士立即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稳 定,评估伤害严重程度为1级,立即予冰敷伤口,消毒 包扎,继续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跌倒坠床评分4分,属高危,已落实相关措施,发 生此次跌倒的原因为自理能力欠缺的患者无家属陪伴, 夜间频繁下床解便,上床后未及时拉上床栏,睡觉翻身 时不慎坠床。
.
3
跌倒鱼骨图分析
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实例分析

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实例分析简介本文将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跌倒护理不良事件,探讨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跌倒护理不良事件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事件描述在某医院的病房中,一位年迈的患者在夜间独自行走时发生了跌倒。
患者在未得到及时的帮助下,摔倒并受伤。
事件后,患者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并延长住院时间。
事件原因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可能导致该跌倒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1. 护理计划不完善:患者的跌倒风险没有得到足够的评估和计划,未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人员不足:病房的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无法及时监测和照顾每位患者。
3.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无法快速响应患者的需求。
4. 环境因素:病房的布局和设施不符合安全标准,容易造成患者跌倒的危险。
解决办法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全面的跌倒风险评估和护理计划:对每位患者进行跌倒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包括提供辅助器具、安排监护人员等。
2. 提供足够的人员支持:增加病房护理人员的数量,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监测和照顾。
3. 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改进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流程,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响应,例如使用电子病历系统、会诊制度等。
4. 完善病房环境:对病房的布局和设施进行改进,增加安全设施,如扶手、防滑地板等,减少跌倒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提高跌倒护理的质量,降低跌倒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

跌倒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整改措施要因分析:1、患者及家属因素:①受年龄、疾病影响,其中3名患者年龄>65岁,3名患者有神经性疾病,四肢无力、麻木,是跌倒的高危人群;②老年人认知能力相对欠缺,对自身疾病造成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自主性强,对安全告知和防跌倒相关宣教依从性差,部分老年人长期受社会或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角色淡化,过高评估自身自理能力;③部分家属协同照顾依从性差,思想上松懈,专人陪护中断等均增加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④夜班时段陪伴家属处于睡眠状态,家属在该时间段对患者看护松懈。
2、护士因素:①跌倒发生时段主要在晚夜间、凌晨或中午时段,凌晨时段相对疲乏,中午时段较为繁忙,有巡视不到位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②护士对跌倒高风险患者预警不足,未进行动态评估,尤其是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及家属陪护缺失的患者,未重点交接、未重点宣教相关知识,缺乏预见性护理;③未适时评估宣教有效率,虽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宣教,但宣教缺乏力度,不能使患者及家属心理上引起足够重视;④部分护理人员晚夜班自律意识、防范意识和预见性均不够,心理上潜意识放松对患者的观察和巡视,导致患者夜间跌倒频率增高。
3、管理因素:①护士长对非正常班时段跌倒风险管理督查不到位,对无家属照护、陪护能力不足、依从性差的老年患者缺乏重点关注;②对护理人员防跌倒安全教育力度不够,全员安全意识薄弱,思想上松懈;③跌倒小组督查力度不够,跌倒联络员未充分发挥督导职能;④病区地面、内环境安全隐患排查不到位。
4、环境因素:①夜间病房光线相对暗淡,视物不清晰;②病区公厕有台阶,对肢体乏力者不利;③床边有障碍物、物品堆积等致通道不畅。
整改措施:1、患者入院时,详细询问病史,全面采集患者信息,认真进行跌倒危险因素和病人自理能力评估。
高风险患者按规范设置警示标识,如厕或下床活动时交待家属要协助陪同;家属暂离患者时务必要告知护士,以便护士进行重点关注。
2、强化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利用晨午间护理及每次巡视病房时间,进行反复宣教,对依从性差的患者或家属,请医生共同参与宣教;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讲解跌倒/坠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安全管理的认知。
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

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跌倒坠床不良事件鱼骨图分析在医疗护理领域,保障患者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跌倒和坠床这类不良事件时有发生,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
为了深入探究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原因,我们采用鱼骨图分析法,从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剖析。
一、人员因素(一)患者自身1、身体状况不佳: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视力、听力障碍,平衡能力差,或者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身体上的问题增加了跌倒和坠床的风险。
2、认知功能下降:老年患者或患有痴呆等疾病的患者,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不足,容易在行动时出现失误。
3、依从性差:一些患者不遵守医护人员的嘱咐,如未使用辅助器具、擅自离床活动等。
(二)医护人员1、风险评估不足:未能准确评估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导致预防措施不到位。
2、健康教育不到位:对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教育不够详细和全面,患者和家属没有充分认识到跌倒和坠床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
3、巡视观察不及时:未能按时巡视病房,对患者的状态变化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二、环境因素(一)病房布局不合理1、物品摆放杂乱:病房内的物品摆放不整齐,通道狭窄,容易导致患者行走时绊倒。
2、光线不足:病房内的光线昏暗,影响患者的视线,增加了跌倒的可能性。
3、地面湿滑:卫生间、走廊等地的地面有水渍,未及时清理,容易导致滑倒。
(二)设施设备不完善1、床栏损坏:病床的床栏不能正常使用,无法起到防护作用。
2、呼叫系统故障:患者在需要帮助时无法及时呼叫医护人员。
3、辅助器具不足:如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数量不够或质量不佳。
三、管理因素(一)制度不完善1、缺乏完善的跌倒和坠床预防管理制度,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职责没有明确规定。
2、应急预案不健全:当发生跌倒和坠床事件时,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案。
(二)培训不足1、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他们对跌倒和坠床的预防知识和技能掌握不足。
2、培训效果评估不到位:无法确定培训是否真正提高了医护人员的预防能力。
2017年跌倒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doc

2017 年跌倒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2017 年莱钢医院跌倒发生科室及例数科室神经 神经 心内 老年 职业 五官 骨一 普外 肿瘤 消化感染 普外 内科 外科科 医学 病科 科科二 科科一科例数 3 3 332 1 1 11 1 113.5 3 2.5 2 1.51 0.5 0数 科 科 科 3 科科科二科一内科科 例 内 外 内 病 官一外瘤外肾 染学 及 经 经 心业 五骨普肿普化 感 医 室 神 神职消年科生老发 倒 跌 院 医 钢 莱017年2系列1系列2系列3发生跌倒患者年龄分析:年龄90 岁以80-89 岁70-79 岁60-69 岁50-59 岁30 岁 3 岁上例数 2 3 7 6 1 1 17654系列1 32190岁以上80-89 70-79岁60-69岁50-59岁30岁3岁76 90岁以上5 80-89 4 70-79岁60-69岁350-59岁2 30岁1 3岁跌倒发生的地点患者跌倒发生地点卫生间坠床走廊轮椅院内床边患者跌倒发生地点卫生间10 坠床 5 走廊 2 轮椅 1 院内 1 床边 2跌倒患者相关疾病跌倒患者的相关疾病诊断脑梗死9高血压 6冠心病 4糖尿病 4房颤 1蛛网膜下腔出血 1白内障 1低钠血症 1尿毒症 1下肢动脉闭塞 1肺癌 1胃恶性肿瘤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颅脑外伤 1跌倒患者的相关疾病诊断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时间分布时间例数比例白班( 7:30-17:00 ) 5 23%午班( 12:00-13:30 ) 2 9%夜班( 17:00-7:30 )14 68%中午12:00-13:30白班127:30-17:0011 110夜班17:00-7:30 29 3中午2例4 8576分析:1、跌倒发生高危人群:老年患者( 60-79 岁)、内科及神经科住院患者,多于一个疾病诊断的患者易发生跌倒。
2017 年所有跌倒患者中发现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患者至少有两个诊断,多数患者有 3 个及以上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跌倒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分析2017年莱钢医院跌倒发生科室及例数
发生跌倒患者年龄分析:
跌倒发生的地点
患者跌倒发生地点
卫生间10 坠床 5 走廊 2 轮椅 1 院内 1 床边 2
跌倒患者相关疾病
跌倒患者的相关疾病诊断
脑梗死9
高血压 6
冠心病 4
糖尿病 4
房颤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1
白内障 1
低钠血症 1
尿毒症 1
下肢动脉闭塞 1
肺癌 1
胃恶性肿瘤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颅脑外伤 1
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时间分布
分析:
1、跌倒发生高危人群:老年患者(60-79岁)、内科及神经科住
院患者,多于一个疾病诊断的患者易发生跌倒。
2017年所有跌倒患者中发现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患者至少有两个诊断,多数患者有3个及以上诊断。
心脑血管疾病易导致人体脑动脉供血不足,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使患者反应滞后而发生跌倒。
另外,60-79岁老年人有一定的自我照顾能力,能完全自理或部分自理,对自身活动能力评估过高,不愿意麻烦别人,这也是老年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
2、2017年跌倒时地点综合分析,跌倒发生地点以卫生间最多,
其次是坠床,主要原因是卫生间地面湿滑,部分马桶,水池漏水,在小组追踪和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跌倒安全隐患上报的患者所在的病房仍存在马桶裂缝,地面湿滑情况,未能引起科室管理人员及护士、清洁工重视。
病房过道有障碍物也是引起患者跌倒的环境原因。
跌倒小组在追踪的过程中,发现床尾摇把未归位,餐桌立在病房墙壁及挂在床尾情况,部分科室仍然存在,但病人及家属的依从性差。
3、从时间分布来看,全天各时段都有跌倒发生,但在零点到早上
七点,17:00-23:00各占7例,这两个时间段是患者起居、洗漱、如厕等活动频繁、变换体位多的时期,此阶段护理人力相对薄弱。
白天14:00-16:00是发生跌倒的高发时间。
4、跌倒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起身如厕到回病房途中站立不稳,或
便后起立时跌倒,而跌倒发生前,80%患者不愿意麻烦陪人,或陪人已经就位,陪人倒水,喊人,或门外等候的时间发生跌倒,因此在进行防跌倒宣教时,一定要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心理变化,做到有效宣教。
5、建议:护士对跌倒安全隐患的患者筛查出了,标识牌也悬挂了,
健康宣教也做了,但是缺乏对科室跌倒安全隐患患者的系统把控,因此加强夜间护士对预防患者发生的跌倒的把控非常重要,科室应将在院跌倒安全隐患的患者进行交接,夜间着重对跌倒安全隐患的患者的卫生间、病房过道、防护栏等重点巡视,也是有效预防的措施之一。
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为是追溯调查,所以跌倒发生后患者/家属对此事件反应未能真实反映,对跌倒发生时患者的活动未能明确体现,患者跌倒前的评分没有体现。
莱钢集团有限公司医院跌倒坠床上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