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并提供健康的食品和可持续的农业产出。
以下是十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简介:1. 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的农业模式,通过避免使用合成化学肥料和农药,以及推崇土壤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产出无化学残留的有机食品。
2. 生态园艺:生态园艺注重植物和动物之间的互动关系,采用有机肥料和自然农药,同时注重水资源管理和土壤保护,提供新鲜、健康的蔬菜和水果。
3. 农田生态系统恢复:这种模式通过恢复退化的农田生态系统,例如湿地和森林,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同时实现可持续的农业产出。
4. 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通过减少或消除对土壤的破坏性耕作,保持植被覆盖和避免土壤侵蚀,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模式。
5. 水稻-鱼共生系统:这是一种结合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的农业模式,其中水稻田中种植的水稻提供了鱼类的栖息地和饵料,而鱼类提供了水稻田的肥料和害虫控制。
6. 生态林业:生态林业通过种植天然林或经营复合林,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保护和可持续木材产出,同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碳汇功能。
7. 农田生态保护地:这是在农田中设立生态保护地,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并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增加农田的生产力。
8. 多元种植模式:多元种植模式是通过在同一农田中种植不同种类的农作物,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少害虫和病虫害的传播,并提供更丰富的农产品供应。
9. 养殖与种植结合:这种模式将养殖和种植相结合,例如将农田与养殖场结合,通过农田中产生的有机废料来提供养殖动物的饲料,同时使用养殖动物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来滋养农作物。
10. 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提供农场观光、农产品采摘和参与农业活动的体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这些生态农业模式都致力于保护环境、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和提供健康的食品。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和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多样性。
生态农业模式与传统农业模式相比,更加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的节约利用。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的介绍:一、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核心部分,它强调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合成化学肥料、农药和转基因技术。
有机农业通过土壤管理、种植旋转和天敌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从而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
有机农业还注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分保持和抗逆性,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农业保护地农业保护地是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了保护农业生态系统而保留的一片土地,其中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地、森林等各种自然环境。
农业保护地通过维持和优化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保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来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农业保护地的管理需要注意防止土壤侵蚀、水质污染、入侵物种等问题。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四、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生态农业模式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生态农业通过减少水的使用量、改善灌溉系统、收集降雨水等方式,实现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生态农业还注重保护水源、避免水体污染,并采取措施减少农业农药、肥料和其他化学物质对水质的影响。
五、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循环农业通过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机废物、农业副产品和动物粪便,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建立农田和养殖场之间的有机废物交换系统,将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料,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总的来说,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采用上述方法和技术,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它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生态农业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改善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三种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 经济效益
1蔬菜增产 , . 如冬季黄瓜、茄子 1 平米 可增产 2~ 5公 斤 ,增 收 5— 6 元 ,年节省化肥开支约 2 0 0元; 2 温 室 育 猪 可提 前 1 5 0天 出 栏 ,降低成 本 4 0— 5 0元 ; 5 沼气点等年节 电 6 0元,节煤
.
农业模 式。
◆ 主要形式
“ 户建 一 口沼 气池 ,人均 年 出栏 2头猪 ,人均种好 一亩果” 。
◆ 经济效益
用沼液加 饲料 喂猪 ,猪 可提前 出栏 ,节省饲料 2 0 。( 转6页) % - 0 F
1
、
5 9
譬
。I o
生活妙招
小窍 11 则 " 3 ]
1 吃 了 辣 的 东 西 , 感 觉 就 要被 辣 死 . 了 ,就 往嘴 里放上 少许 盐 ,含一下 . 吐掉 ,漱下 口,就 不辣了。 2 牙齿 黄 ,可 以把 花生 嚼碎 后含在 嘴 . 里 .并刷牙三分钟 ,很有效。 3 若有 小面 积皮肤 损伤或 者烧伤 、烫 . 伤 ,抹 上 少许 牙 膏 ,可 立 即 止 血 止
一
◆ 主要特点
以土地为 基础 ,以沼 气为纽 带 ,
◆ 现有规模
痛。
8 洗完脸 后 ,用手指 沾些 细盐 在鼻 头 . 两侧轻 轻按 摩 ,然后 再用 清水 冲洗 , 黑头和粉 刺就会 清除 干净 ,毛细 孔也 会 变小 。 9 刚刚被蚊 子 咬完 时,涂上 肥皂 就不 . 会痒 了。
1. 如果 嗓子、牙龈发炎 了,在晚上把 0
西 瓜切成 小块 .沾 着盐 吃 ,记 得 一定 4 经常装 茶 的杯 子里 面 留下难看 的茶 要 是晚上 ,当 时症 状就会 减 轻 ,第 二 . 渍.用牙膏洗之,非常干净。 天就好 了。 5 仰 头 点眼药水 时微微 张嘴 ,这样 眼 1. . 1吹风机对 着标 签吹 .等 吹到 商标 的 睛就不会乱 眨了。 胶 热 了.就 可 以很容 易的把标 签撕 下 6嘴里有溃疡 ,就用维生素c . 贴在溃疡 来。 处,等它溶化后溃疡基本就好 了。 1. 旅行 带衣服 时如果怕压起褶皱 ,可 2 7 眼睛进 了小灰 尘 ,闭上 眼睛用 力咳 以把每件衣服都 卷成卷 。 . 嗽几 下,灰尘就会 自己出来。 1. 时就 喝点醋 ,立杆见影。 打嗝 3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
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生态农业的产业经营模式有哪些?

生态农业的产业经营模式有哪些?熙攘的城市、忙碌的身影、林立的高楼大厦、紧张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人们从心底渴望回归大自然,享受那种“小桥流水人家”、“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自然美景,以及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式农家生活,以排解人们紧张压抑的心情,远离人间尔虞我诈的纷争,从而实现人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愿望。
文创农业生态文化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
生态文化也是生态农业的灵魂,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
生态农业的发展应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基本点,将和谐发展作为首要的价值选择,将生态文化的培育与发展贯穿于生态农业的发展进程之中。
“生态农业+生态文化”演化出一种发展模式就是文创农业,它将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借助文创思维逻辑,将文化、科技与农业要素相融合。
该产业目前在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荷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发展较好。
举个例子:主题农庄模式,它是以一个特色鲜明的主题贯穿,以农业要素为主体和题材,辅以花园、果园、田园、菜园、树园、牧园等农业生态环境,主要以为游客提供农事活动体验、农业文化欣赏、居住、游乐、休闲、养生、养老等功能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一种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在农庄里,可以增加文创农业景观,品尝、购买文创农产品、文创工艺品,体验文创节目活动等文创农业项目。
再举个例子:文创农艺工坊,它是以文创农产品包装、文创农业工艺品、文创农业装饰品等设计、创作与生产为主要服务职能,以销售此类商品为主要盈利途径的一种文创农业项目开发模式。
文创农业项目的规模可大可小,主要还是要看当地的资源环境,但是项目的主题性较强,因此要在细节上深挖,尤其是要做好农业与文化创意的结合。
农场的养生养老中央1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场、乡村旅游、扶贫攻坚工程等都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得以统筹发展。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整理)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工程技术:猪舍建造技术、沼气池工程建设技术、贮肥池建设技术、水利配套工程等。
基本要素:“户建一口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运作方式:沼气用于农户日常做饭点灯,沼肥(沼渣)用于果树或其他农作物,沼液用于拌饲料喂养生猪,果园可以套种蔬菜和饲料作物,从而保证了育肥猪的饲料供给。
农户除养猪外,还包括养牛、养鸡等养殖业;果业也可包括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种植业。
核心技术:养殖场及沼气池建造、管理技术,果树(蔬菜、鱼池等)种植和管理等。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生态循环农业的五大模式

生态循环农业的五大模式大道至简,道法自然,自然的本质是循环。
循环农业并非一个新鲜事物,在中国农村,每家每户多多少少都有循环农业的实践。
当前,循环农业政策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落实。
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一、种养加功能复合模式以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为核心的种、养、加功能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
采用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综合利用。
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有整合种植、养殖、加工优势资源,实现产业集群发展。
该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二、立体复合循环模式以蚕桑业、种植业、养殖业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体复合循环农业经济模式,该模式可有效缓解该地区水、土资源短缺问题。
典型:鱼-桑-鸡模式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
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
试验表明,每5000千克桑叶喂蚕,蚕粪喂鱼,可增加鱼产量25千克,年产鸡粪1200千克,相当于给桑园施标准氮肥18千克,磷肥17.5千克。
三、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以秸秆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围绕秸秆饲料、燃料、基料化综合利用,构建“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
该模式可实现秸秆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秸秆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秸秆任意丢弃焚烧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同时获得清洁能源、有机肥料和生物基料。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01、什么是神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它不仅要求禁止使用杀虫剂、除草剂和化肥,保护土壤、水源和空气不受化学污染,而且注重农业的生态循环,通过良种培育、农地轮作、合理种植养殖,利用动植物天然的能力和农地的生态循环,预防动植物病疫和农地贫瘠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02、生态农业哪些模式?未来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仅能够得到更多的政府扶持和农业补贴,也会受到市场的欢迎。
下面是农业部总结的10种生态农业模式,供新农人们参考。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2)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
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
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3)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1、生态农业经营形式
1.1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广西、浙江中南部地区水田农业模式比较典型,其主要包括水稻、萍以及鱼,能够在农业模式中共生,将水田分为垄上和垄下两个部分,上部分用于种水稻,下部分用来养萍和鱼,属于立体的生态结构,使农业与渔业共存在一个经济性生态系统中。
1.2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1.2.1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四位一体模式,此种生产经营模式中包含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两个重要因素,基于经济学、生态学、工程学等角度而建立。
四位一体的结构是以太阳能为主的动力生产,从而带动沼气的产量。
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利用质能的转换在土壤上实现全封闭组合系统,其中包括沼气池、采光温室、牲畜舍以及厕所4个区域,因此称之为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1.2.2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猪-沼-果模式,主要以沼气为主,成为林业、果业以及畜牧业等生产链中的纽带,以此推动生态农业规模的发展。
每户居民都具备沼气池、养猪、种果树。
这种经营模式非常适合南方地区,在江西赣南地区已经有大约25万户居民采用,且取得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1.2.3西北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西北生态农业经营采用五个配套模式,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是干旱缺水,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生态经营模式需要全面考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五个配套经营模式正是为了能够延续这一地区农业持续性发展而构建的。
这种模式需要每户配套果园、蓄水窖、暖圈、营房以及沼气池。
经营模式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壤,之后是其生产的纽带———沼气,以构成农业推动牧业、牧业促成沼气、沼气助长果实、林牧相匹配的配套经营模式,并使之满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求。
2、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基本特征
从各地区间开展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可以看出,实践中的生态农业各具特色,但发展路线与规律却相同,都是围绕资源整合利用与生态系统循环,从而引导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建立在利用有效资源重组与生态环保的大方向上。
2.1综合性
纵观生态农业的整体系统可以看出,其具有组织与发展功能,能够将主要元素衔接起来促进下级生态农业的发展。
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性的整体功能是以农业为切入点,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整体、协作、循环以及再生的原则,对系统中主要元素进行次序规划并合理调节与优化生态农业系统结构,使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结构与农业阶梯产业合并在一起,进而促进整体性的综合发展,在综合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全面提高生态农业综合生产力。
2.2多样性
我国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因各地气候差异,要充分结合我国地域性特征,根据多样性的资源配置、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市场经济以及整体发展来制定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使其与当地的农业有效结合。
在此基础上,填充现代科学技术以保证农业生产符合生态工程要求,保证生态农业能有坚实的科学技术作后盾。
各地区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应做到扬长避短,发掘地理以及环境优势,使生态农业的种类与各地区的实际农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进而开展的生态农业经营才能够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3高效性
生态农业系统中包含多种科学技术用以增加农业经济价值,从而带动地域性市场经济发展,其中包括物质循环、能量守恒、多层综合利用、系统深加工等。
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应用在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中能够使资源与废弃物得到再利用,并且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成本来说更是有效的降低。
另外,生态农业经营效益也有大幅度的提升,并可以解决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在拓展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的同时将纳入更多的劳动力,使农村有效劳动力得到内部就业的机会,同时也有效提升农民务农的积极性,达到了生态农业经营模式的高效性要求。
2.4持续性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是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不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够有效防止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也使农产品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传统的农业与农业经济一直是常规发展状态,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带来的是可持续性发展,在生产过程中使农业经济、环境建设、社会经济与整体发展联系到一
起,能够充分满足居民对农副产品日渐增多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在生态农业开展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循环,可持续发展性增强,这也是助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自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生态农业,其范畴较为广泛,包括自然、油价、生物生态以及持久农业等类型,生态农业的发展核心是使农业生产建立在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与环境、资源以及当地产业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地开展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从而在本质上提高生态农业生产力。
3.1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
生态要求的生产与经营要满足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这两个前提,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
因此,在农业模式中要推广使用太阳能动力以及生物转换效率,使各种资源潜在的能量与多样性特征被激发,从而构建完整的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一方面保证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实现农业经济与社会效益共同增长,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宏观背景,将市场发展导向作为核心目标,视经济效益为核心思想,展开农业资源的拓展与保护,使更多的资源被合理利用。
根据每一块土壤的特征来规划使用力度,促成良性的生态农业发展系统,这将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与模式。
3.2强化推广注重生态农业技术应用
就目前我国生态农业的经营状态来看,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有的技
术系统,但是这个技术系统的内部结构只是传统技术的整合与再利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套支持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用以稳固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
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得以健康、长久的运作需要依靠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所以要不断强化生态农业技术的使用与推广力度,用以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因素和问题。
应针对我国生态农业经营模式,量身规划与制定系统核心技术,满足我国当下国情需求,并以市场需求为核心。
3.3同步建设生态农业的标准与认证
我国生态食品的健康发展需要生态农业发展作后盾并给予一定的支撑,因此,在生态农业经营发展模式上,应该注重其技术标准的生产技术的建设,使生态农业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为生态农业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中要体现出生态食品的认证与标准,以国际相关条例为基准,实现统一与同步,有效减少国际标准歧视下的技术壁垒现象以及贸易争端所造成的影响。
目前,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课题研究就是资源危机,在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中要强化资源合理利用意识,保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农业建立在环境保护基础上助推生态农业走向国际化发展,使世界范围内意识到经济发展与能源节约的有效结合,使生态农业与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并存。
作者:庄硕单位:江苏南京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