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另一种记忆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想要学好初中历史,就必须对年代、任务、时间、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记忆,如果这些基本的知识都记不住,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结合具体的史实来谈自己的感想,同学们要知道对于不同的历史内容要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下面是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方法大全,帮助大家快速记忆历史知识。
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
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2、1915年,意大利参战。
3、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4、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5、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如记忆“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 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 掌握起义的经过;。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历史年代,有些学生靠死记硬背,当时背得挺熟,但时间一长,就记不清,说不准了。
下面由给你带来关于如何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希望对你有帮助!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1、列式根据数字排列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主要有重复排列、顺序相连、倒序相连三种方法。
22)重复排列法。
根据数字重复排列的特点来记忆历史年代。
如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金后,1818年卡尔;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都是前两位数字与后两位数字相同,重复排列。
23)顺序相连法。
历史年代中的各位数字顺序相连,排成自然数。
如公元前123年盖约;格拉构改革,三位数字顺序相连。
1234年蒙古灭金,四位数字顺序相连。
再如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来三位数字顺序相连。
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顺序排成自然数。
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
24)倒序相连法。
历史年代中各位数字颠倒顺序排列。
如987年拜占廷发生福加斯暴动。
这类数字的特点,是按着从后往前的顺序,排成颠倒的自然数。
即由大到小。
倒序排列。
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2、整数式把历史年代是整数的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式。
25)整十法。
如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公元前30年屋大维的元首政治开始,末尾都是一个0。
26)整百法。
如官渡之战是200年,祖冲之去世是500年,法兰克王查理在圣诞节加冕称帝是80027)整千法。
如唐福发明火药箭是1000年,埃及形成统一的奴隶国家是公元前3000年。
末尾都是三个0。
快速记忆历史事件的时间3、求同式找出某些数字相同的年代排列在一起,便于加强记忆。
28)首部相同法。
即把开头几位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
如1113年基辅人民起义,1115年金建立,1119年教皇在耶路撒冷建立神殿骑士团。
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三位数字相同。
再如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
这些数字的特点是开头两数字相同。
29)尾部相同法。
即把末尾数字相同的年代集中在一起进行记忆的方法。
小学六年级历史知识点快速记忆技巧

小学六年级历史知识点快速记忆技巧在小学六年级的历史学习中,面对众多知识点,如何高效记忆成为了许多学生面临的挑战。
让我们来探讨一些实用的记忆技巧,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游刃有余。
首先,联想记忆是提升记忆效果的关键。
学生们可以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与生活中的事物或经历联系起来。
例如,将历史人物的名字与他们的特点相结合,或者将重要事件与特定的图像或故事挂钩。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记忆,还能在复习时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其次,利用时间线图来整理历史事件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将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事件的前因后果。
制作时间线图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学生们在制作时可以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顺序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尝试将历史知识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技巧。
每个历史事件都可以转化为一个生动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增加记忆的趣味性,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住事件的细节。
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会使信息更加生动,从而更容易记住。
使用记忆宫殿法也不容忽视。
这种方法通过将需要记忆的信息与特定的空间或场景关联起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信息转化为具体的形象。
学生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熟悉的地方,逐步放置各个历史知识点,这样在回忆时就可以通过在“宫殿”中寻找对应的信息来加深记忆。
复述法是另一种有效的记忆技巧。
通过将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复述给他人,或者自己在纸上写下来,学生可以强化记忆的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理解,还能发现记忆中的漏洞,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
此外,制作总结笔记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技巧。
将历史知识点总结成简洁的笔记,不仅方便复习,还能帮助学生将复杂的内容简化。
总结笔记中可以包括重要的事件、人物和日期,帮助学生在复习时快速找到重点。
最后,不要忽视定期复习的重要性。
即使采用了各种记忆技巧,如果不进行定期复习,也可能会忘记之前学习的内容。
通过制定复习计划,定期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学生可以有效地巩固记忆,提高长期记忆的稳定性。
初中历史朝代记忆口诀(顺口溜 记忆诗)大全

初中历史朝代记忆口诀(顺口溜记忆诗)大全第一种(通俗版)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简易版)歌诀一三皇五帝夏商周,归秦及汉三国休。
晋终南北隋唐继,五代宋元明清收。
歌诀二(香港中学生常用简易版本)黄虞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晋,晋后南北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及民第三种[香港版本]第一首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嬴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互征伐,南朝篡位繁,北隋灭南陈,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第二首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二首另一版:.夏商西周和东周东周前期是春秋后期战国乱悠悠秦朝西汉和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第三首夏、商、周,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公元界线平帝分,东汉、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第四首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初中历史时间的有效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时间的有效记忆方法历史知识的三要素是时间、空间、人物,由此构成历史事件。
记忆历史时间是比较难的,容易记乱,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历史时间的有效记忆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历史年代记忆方法第一、趣味式所谓“趣味式”,即用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记忆历史年代。
(1)谐音法。
如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2)比喻法。
如1900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1”字,钢叉像“9”,盾牌像“00”,从而记住1900年这个历史年代。
(3)口诀法。
也叫顺口溜法。
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随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诀:“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
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开;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年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
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似前公元前。
”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
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
”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第二、对照式所谓“对照式”,即用中外对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总结归纳

历史知识记忆方法总结归纳1、串线记忆法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便于大家理解和巩固。
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
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2、歌诀记忆法把识记材料编成“顺口溜”,或合辙押韵的句子,通过歌诀形式来加以记忆的方法。
歌诀记忆法的主要特点是:趣味性强、易于诵读、方便记忆。
歌诀记忆法的功能体现在:1、对简化复杂的识记材料,缩小记忆对象的绝对数量,加大信息浓度,减轻大脑负担;2、增强零散、少联系或无联系的记忆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编串组合,使零散的、无规则的材料浑然一体,使本来只能用机械方法记忆的内容有着独特的效果。
3、归类记忆法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同学们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
4、“浓缩”(概括)记忆法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提炼,抓住关键性内容进行记忆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删繁就简,高度浓缩,提高记忆效率。
运用概括记忆法的具体办法有:1、用语缩略。
对于较长的词语、名称、概念予以简化和省略。
如“中国共产党”可缩略为“中共”。
2、内容凝聚。
内容庞杂繁杂的材料,可以有意识地从识记材料中找出关键性的字眼,使之凝结聚集着全部材料的内容,并将这些字眼作为记忆的“中介”,以引起对材料内容的全面再现。
3、重点提示。
把材料进行综合归纳,将重点标列出来,作为记忆的提示。
如“双百方针”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示。
还有一种是概括为公式。
历史年代瞬间记忆法永不遗忘

战国开始的年代记忆秘诀
三家分晋,是一共四家晋的 家臣,其中三家家臣打败了第四 家家臣,403可以理解成是4家 变成3家了。搞不懂三家分晋? 还可以记忆成4+3=战国七雄。
如何记忆秦建立的年代
秦பைடு நூலகம்
公元前221年,嬴政 统一六国,称皇帝, 建立秦朝。这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王朝。
秦代记忆秘诀
嬴政称帝之前的一年,是公元前 222年,222是对子,很罕见吧。这年 他灭了燕国。第二年灭齐国后称帝。 “秦”这个字就自带有221。“秦”字从上到 下有五横,把禾的一撇也看成横,就是 2+2+1。当然,公元前还是公元后,这 还是要背的。
如何记忆元代建立的年代
“元”字,上面是个“二”下面以撇 记忆为1,剩下的一横一弯钩记忆为 “七”。“元”字里自带1271。
如何记忆明代建立的年代
元朝末年,天下 大乱,朱元璋在南方 打败了陈友谅、张士 诚、方国珍等反元势 力,在公元1368年, 建立了明朝,最终推 翻元朝。
明代的记忆秘诀
•
“明”这个字,把左边的日 字拆开,就是13,右边的月 里存在8,公元1368年的四个 字符,其中三个都在明字里。 而找不到得6是3的两倍,6 与8还是两个相邻偶数。
如何记忆三国建立的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 公元222年孙权接受魏封 号,称吴王。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
三国记忆秘诀
谁最想让刘备登基呢?当然是 诸葛亮。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编个故 事:刘备爱称诸葛亮为“亮亮”,亮 亮很想让刘备登基,亮亮想要刘备 登基。“亮亮要”谐音221。记住了 221,再推算220,222和229。
隋
从西晋末年算起, 南北朝300多年未能 统一,结果杨坚于公 元581年称帝建立隋 朝完成统一。
历史复习最有效的五种记忆方法

历史复习最有效的五种记忆方法历史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历史知识可能是一个挑战。
然而,通过使用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下面是五种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1.关联记忆法2.制作记忆卡片记忆卡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记忆方法。
将历史知识写在小卡片上,并在另一张卡片上写下对应的解释或关键点。
然后,将卡片混洗,每次抽出一张卡片尝试回忆其对应的内容。
如果回忆正确,将该卡片放到“已掌握”堆中,否则放到“待复习”堆中。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掌握所有的知识点。
3.制作时间线制作时间线是一种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方法。
通过将历史事件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的发展过程。
可以将时间线分成若干段,每段代表一个时间段,然后将相关的事件标注在对应的时间段上。
这样,当你需要回忆时,可以按顺序沿着时间线回想起每个事件。
4.运用多感官记忆法多感官记忆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多种感官来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来进行记忆。
你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感官体验历史,比如观看历史纪录片、听取历史故事、闻一些历史时期的特色香料、品尝一些历史时期的特色食物,或者触摸一些与历史事件相关的物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记忆效果,并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和有趣。
5.经常复习复习是记忆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使用定期复习和间隔复习的方法,可以巩固历史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定期复习意味着在学习后的几个小时、一天、一周和一个月等时间点进行复习。
间隔复习则意味着在不同时间间隔内复习,比如在学习后的几个小时、一天、三天和一周等时间点进行复习。
这样,可以有效地巩固记忆,提高长期记忆效果。
通过使用这些记忆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然而,记忆方法只是帮助记忆的工具,最重要的还是主动参与学习,理解历史背后的道理和逻辑。
通过深入思考和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可以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另一种记忆
摘要:关于电影如何表述历史的讨论一直以来未曾间断。
2011年的中国电影新作《钢的琴》无疑是近年来再现历史的电影中独特的一部。
影片再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一段断裂的历史,并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处于转型时期的老一代工人阶级。
本文将以该片为契机,探讨历史题材电影在情节剧模式下的“选择性失忆”和“群体的失语”现象,并挖掘当下的工人阶级形象在银幕中被遮蔽的原因。
关键词:历史记忆;群体的失语;情节剧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1-0140-01
“电影中的历史”和“历史中的电影”。
这两个问题一直都是探讨电影与历史关系的核心。
对于电影叙事来说,一切虚构都必须置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即便是天马行空的科幻电影,也有其关于时空的假定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而电影创作本身同样有特定的历史时空。
因此电影的表意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叙事中特定历史语言的限定,同时又会受特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爱德华·w·萨义德曾说:“所有的表述,正因为是表述,首先就得嵌陷于表述者的语言之中,然后又嵌陷在表述这所处的文化、制度与政治环境中。
”也正因如此,我们才可以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分析近年来电影新作的背后历史想象的建构的动力。
一、历史的失忆与重构
电影《钢的琴》的历史时空,设定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处于国企改革东北。
这是一段在所有记录历史的文本中都少有表现的历史,中国工业在期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种转型的过程是复杂而痛苦的,但是这种痛苦并没有得到及时的书写,而是掩埋在经济的繁荣发展之下。
在电影的历史叙事中,情节剧模式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
情节剧模式是西方电影将历史戏剧化和个人化的方式。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对欧仁苏德《巴黎的秘密》的情节剧模式进行了透彻有力地分析,点明“这一文本在似真的外表下,掩盖着他所试图表达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事实上,在电影的运作中,意识形态正是通过情节剧模式作用于人们的记忆的。
关于意识形态,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中表述道:“意识形态具有非暴力的特征,它发挥其功能的方式是实现社会整合,为政权提供合法化论述,具有隐蔽和象征性的特点。
”因此,意识形态功能常常是某种谎言的效果,构成一种历史的扭曲效果。
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影片貌似完整记录美国战后历史的外衣下,却遗漏诸多重大历史事件。
关于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积极派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尔科姆x的谋杀,乃至于整个黑人民权运动的历史及其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均无涉及。
那些应该说出却未曾说出的,已然在言说与呈现意识形态对记忆的控制和书写。
通过这种“选择性失忆”的方式,影片实现了现实中诸多不可
能的“和解”:黑人与白人、侵略者与被侵略者、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阿甘正传》和“阿甘”创造了神话,并通过情节剧模式实现了意识形态的成功写入。
影片《钢的琴》同样有着情节剧的特点,但其聚焦的却是主流历史叙事中“选择性失忆”的部分。
也就是说,影片背后的意识形态并没有向主流的一贯模式妥协,而是希望达到填补那一段历史的“结构性的空白”,唤起那段被“选择性失忆”的历史记忆的效果。
在这种立意之下,影片中忽略了与当时工人阶级无关的环境和人的表述。
开场陈桂林和前妻谈判的一场戏是影片整个象征体系建构的开始,“左”和“右”的二元对立结构就这样建立。
但是这一貌似平等的对立实际上并不平等。
影片几乎没有给“右”的一方表述的机会。
主角陈桂林的前妻小菊和“卖假药的”跑了。
这个“卖假药的”未在影片中正面出现,其表述和阐释的权利便落在陈桂林身上。
至于同样代表资本一方的前妻,在影片中也只是在为了推动情节发展时出现,没有得到表述的机会。
影片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了陈桂林和他周围的工友们,并极力塑造其生存和活动的空间。
此外,影片在表现当时工人生存状况时进行了选择性地展现。
除了陈桂林之外,影片还有对其他工人下岗之后不同状态的呈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影片中确实对当时下岗工人的处境艰难的情况作了一定程度的弱化处理。
因此,《钢的琴》的反主流历史叙事逻辑,同样建立在“选择性失忆”的基础之上。
它的独特之处就是把一贯被忽略的部分作为表
述的重点,而把一贯被关注的部分忽略。
对于当下的中国电影来说,这是一种难得的尝试,一次“失语群体”的发声。
影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达成了对电影中空间想象的拓展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思。
二、社群的消失与群体的失语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开始到现在,中国“工人阶级”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体制的转型,老一辈的工人阶级在改革的洪流中渐渐隐没,作为工人的“社群”正在消失。
所谓“社群”,指的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助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生活群体及其活动空间。
美国社会学家格尔斯指出:社群的本质是群体的共同结合感,同是一个群体的成员有共同的身份,对某些物质的或精神的事物有共同的评价,承认其他一切身份相同的人的权利和义务。
《钢的琴》表现的老一辈工人阶级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共同认同感的社群。
而现如今,全球化与市场化已打破了固有的身份认同与价值选择,中国社会经历了急剧的价值转变之后,一种个人奋斗力争上游的观念开始合法化,同时社会分层的加剧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使得认同上的差异与冲突越来越明显。
在这种背景下,当下的一代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不再具有老一辈的“社群”的特征。
他们的主要构成是农村向城市涌来的各地的农民工,虽然数目众多,但对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并没有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因此当下的工人阶级,已经与往昔老一辈的工人阶级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全球化与市场化对固有的身份认同与价值选择的打破,使得当下的工人阶级由于失去了结合感和归属感而无法形成“社群”。
因此在电影表述中就无法将其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来整体展现。
“工人阶级”在影像中“失语”的另外的原因,可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电影的空间转型来分析。
在20世纪90年代,跨国资本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电影业,中国电影自身的市场同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期间诞生了一批以海外市场为目标、以中国民俗/政治为卖点的艺术电影。
从张艺谋、陈凯歌,蔓延到整个“第五代”群体。
这些电影为了符合西方的想象往往有着东方主义的表述。
与此同时,国内电影在票房的压力之下把着眼点放在了迎合目标消费群体:白领和小资的口味上。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以中产阶级物质生活为空间想象的商业电影就是迎合国内主要电影消费群体的产物。
最近几年,由于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原本国际化、外向化的电影类型也开始对国内市场有所关注。
而“工人阶级”这一形象,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没有其位置的所在。
第五代乃至第六代的国际化路线中,“工人阶级”并不属于他们“东方主义叙事”或是“个人化叙事”的范围;而在国内电影市场,“工人阶级”也无法在主要消费群体中产生认同和关注。
这也许就是“工人阶级”的形象在主流影像中没有得到表述的原因。
三、结语
“选择性失忆”,在电影本身的历史中也同样存在。
因此,电影《钢的琴》的出现就显得尤为难得。
他不仅在电影中填补了人们对
于老一辈工人阶级记忆的空白,也在电影史中填补了“工人阶级”作为主流银屏形象的空白。
《钢的琴》为逝去的一代工人阶级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声音,它将留存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中,连同它本身包含的历史一起,带给不同时代观者历史的另一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