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家乡人,家乡情 教案

合集下载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WORD版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WORD版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WORD版
教案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明白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

明白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点》,大伙儿认真听一听,认真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点?
2.听歌曲,交流感受。

二、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
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
2.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教师依照地图简单讲解:同学们,看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我们能够如何样来看地图呢?
4.小游戏:找家乡
5.看图摸索:我们家乡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们家乡有哪
些好邻居呢?
6.想象我们省的版图形状,并勾勒其轮廓,展现作品。

7.师简介“云南”。

8.出示本省地势图。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省有哪些都市?我们家乡在哪个市?
9.打开当地地图,找找自己的具体家庭地址。

三、活动三:看录像,聊一聊
1.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我们家乡的资料。

2.看相关家乡的影像资料。

看后交流。

3.出示家乡的旅行景点图片,猜一猜是哪里。

四、教师总结。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材理解:本单元是“家乡”板块。

本文主要由两个板块组成,P27—29主要引领孩子知道家乡的具体位置;P30—P32引领孩子清楚沟通的方式以及写信的一般常识。

本课安排2课时。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具体位置。

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看地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会带专业性地看地图那更是比较难的。

但是,本教材上没有涉及如何看地图的内容,为了突破难点,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也为了让孩子正确快速地找到家乡的地理位置,我们在孩子的学习中特意安排了如何看地图的简单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通过对家乡位置的了解,从中拓宽对家乡以及其他省级行政区的认识,3、了解舟山的基本情况,培养热爱舟山的情感,让学生知道爱祖国要从爱家乡、建设家乡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地图,认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省份。

2.了解自己的家乡,能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一、听歌曲,引入新课1、谈话: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家乡》。

刚才听到歌中都唱了些什么?(家乡)对,同学们,家乡指的是什么呢?学生说。

师: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代居住的地方。

家乡也有不同的界定的。

我们在县内习惯把乡镇作为家乡,在省内把县市作为家乡,出了省就把省称为“家乡”,出国了就把祖国(中国)称为“家乡”。

家乡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美好的童年,是最可爱、美丽的地方。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板书课题)二、趣学地图,了解各个省级行政区及位置1、师示范:我的家乡在福建省厦门市(学生用“我的家乡在----省----市”说自己的家乡)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

(课前在发给每个学生一张中国地图)师小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在地图上找找我们的家乡。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优秀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优秀教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我的家乡在哪里》优秀教案兰溪市黄店镇中心小学徐惠球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教材简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本文的学习,旨在通过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并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查找家乡。

这一部分安排了看两幅地图。

第一幅是中国地图。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家乡大致在祖国的哪个方位,祖国疆域是一块完整的领土,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第二幅是省级地图,让学生在找到自己家乡省会的基础上,再找到家乡所在县市的地理位置,并以小主人的身份,一直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位置。

第二部分:贴画家乡。

为加深家乡地理位置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拓展学生认识家乡的范畴,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家乡之后,让他们用彩笔将家乡用专门的符号圈画出来,并找一找与家乡相邻的市县有哪些,并用填空补缺的作业形式写下来,再把“家乡”所在的省份图形剪下来贴在空格中。

第三部分:热爱家乡。

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创设了一种无尽的思乡情调:离开家乡,就会想念家乡的亲人,想念家乡的山山水水。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能够有专门多的方法来解思乡之情:打、发E-mail、发电报、寄信等。

教科书还安排学生通过看图了解“一封信的旅程”,明白写信和信封的一样格式,以及信件传送的过程。

[教学目标]1、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明白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都市的位置。

明白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了解书信的一样常识,萌发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向他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2、明白想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1、若干张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金华市地图2、课件制作。

学生预备:绘图用的彩笔,贴画时用的剪刀、胶水等工具,以及信封。

[教学时刻]2课时[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听歌曲,说一说1、谈话:同学们爱听歌曲吗?今天,我给大伙儿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点》。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 家乡人,家乡情 课件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  家乡人,家乡情  课件

新娘在那头。
谢谢您的聆听
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
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 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 《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马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 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阿里巴
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
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 乐创作的榜样。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女,原名蒋伟, 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 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 活动家。1936年11月,丁玲到达陕北保安,是第一个到延安的文
“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
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 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 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 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 刘文成、文成公。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
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 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 森、浣玉、王达平等。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拼搏和成功心路历程。

2.懂得珍惜家乡,热爱祖国文化。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俞敏洪小学生时期的成长经历;(2)了解他为什么要成立新东方。

2.教学难点:(1)要求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词汇、语句,从而理解文章;(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观看一段关于新东方的宣传视频,让学生对新东方有初步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

二、导入新课(10分钟)1.老师读一遍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

2.寻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是新东方的特色?3.询问学生,谁知道新东方的创始人是谁?4.老师导入文章主题:“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位创造新东方的人——俞敏洪。

”三、讲解课文(10分钟)1.带领学生查看课文,解释词汇和语句,让学生理解文章。

2.介绍俞敏洪小学生时期的历程,并让学生理解俞敏洪的成长经历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自主阅读(15分钟)1.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2.学生阅读后按照问题的要求,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五、合作学习(10分钟)1.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展开小组内的合作,共同理解课文。

2.让学生讲述俞敏洪的创业经历,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六、综合复习(10分钟)1.请学生自己复述课文并回答问题。

2.让学生概括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以及这篇文章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了不起,家乡人》,让学生了解到了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通过学习故事主人公的拼搏和成功的历程,学生了解到了拼搏和努力的重要性,能够理解并体会到伟大精神的内涵。

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浙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家乡人,家乡情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家乡人,家乡情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家乡人,家乡情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尊重、关心他人。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通过歌曲《家乡美》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印象和情感。

2、学习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文化遗址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加深对家乡的感情。

4、课堂小结: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感受,再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及评价1、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五、教具及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地图、图片、视频等。

2、学具:笔、纸、小册子等。

六、教学反思及改进措施1、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评价结果,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2、改进措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和配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放学路上,如果看到一位老人跌倒,我们应该怎么办?B.对父母的话表示怀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D.对父母的话表示理解,尽力去完成父母的要求请描述一下在公共场所应该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公民?请谈谈你对“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理解。

如果你看到一位同学在校园里乱扔垃圾,你应该如何去劝说他?请设计一次“我为社区做贡献”的实践活动,并写出活动方案。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

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了不起,家乡人》教案课件PPT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了不起,家乡人》是浙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主要讲述了孩子们因为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而为之自豪,并鼓励孩子们树立家乡自豪感和品质意识。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了不起,家乡人》•认识家乡的重要性,并表达对家乡的情感•了解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品质意识和自豪感二、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2.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课文《了不起,家乡人》的朗读与理解•家乡的重要性与自豪感的培养•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的讨论•将家乡人的品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2.2 教学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三、教学设计与过程3.1 教学设计•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思考•朗读与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逐句解读与理解•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情感培养:通过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自豪感•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并展望家乡人的品质如何影响学生的成长3.2 教学过程3.2.1 导入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入课题:•你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你们对自己的家乡有什么样的感觉?•家乡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思考。

3.2.2 朗读与理解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了不起,家乡人》,并逐句解读与理解。

可以使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文中提到了哪些家乡人的品质?你觉得这些品质有什么重要性?通过朗读与理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家乡人的品质进行思考。

3.2.3 讨论与思考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家乡人的勇敢和智慧。

浙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家乡人,家乡情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家乡人,家乡情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家乡人,
家乡情教案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3、家乡人,家乡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名人对家乡的贡献。

2、能发现为家乡做贡献的平凡家乡人。

3、能唤起对家乡人的感激之情,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感。

教学重点:
了解名人和平凡的家乡人对家乡的贡献,唤起对家乡人的感激之情,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感。

教学难点:
唤起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之情,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感。

教学准备:
课件、插图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最后一课,突出了家乡之美不仅在于景美、物美,更在于为家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家乡人之美。

古往今来,家乡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教科书同时让学生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不仅有名人、伟人,还
有无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持、无私奉献的平凡人。

为了促进学生了解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家乡人在家乡建设发展中做出的可贵事迹,发掘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谊,教科书设计了采访“平凡的家乡人”的主题活动。

最后借用古诗升华学生的家乡情,以诗寄情、以文传意,使学生热爱家乡人,珍视家乡的文化传统,进步形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乡名流知几何
1、情境营建与情感导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家乡人,家乡情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了解名人对家乡的贡献。

2、能发现为家乡做贡献的平凡家乡人。

3、能唤起对家乡人的感激之情,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感。

教学重点:
了解名人和平凡的家乡人对家乡的贡献,唤起对家乡人的感激之情,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感。

教学难点:
唤起学生对家乡人的感激之情,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豪之感。

教学准备:
课件、插图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最后一课,突出了家乡之美不仅在于景美、物美,更在于为家乡建设发展做出贡献的家乡人之美。

古往今来,家乡涌现出许多名垂青史的人物,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教科书同时让学生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不仅有名人、伟人,还有无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坚持、无私奉献的平凡人。

为了促进学生了解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家乡人在家乡建设发展中做出的可贵事迹,发掘学生对家乡的深厚情谊,教科书设计了采访“平凡的家乡人”的主题活动。

最后借用古诗升华学生的家乡情,以诗寄情、以文传意,使学生热爱家乡人,珍视家乡的文化传统,进步形成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乡名人知多少
1、情境营造与情感导人。

教师借助图片,通过有感情的叙述,导出相关内容。

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家乡有着动人的美景、诱人的美食,还有无数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的家乡人。

如聂耳、秋瑾、祖冲之、丁玲焦裕禄等各地名垂青史的人物。

2、寻古探今访名人。

教师出示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家乡历史上的名人和现代的家乡名人。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在小组内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名人事迹,以及他们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3、小结提升。

学生小组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的名人为家乡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他们是家乡的一张张名片,向世界展示着家乡独特的魅力。

活动二:平凡家乡人
1、言语导入:
家乡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普通家乡人的奉献。

除了家乡名人,还有许许多多平凡的家乡人,他们默默奉献,平凡的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2、故事提问与事迹展示。

根据教科书“故事屋”中的材料,提问:
(1)故事中出现了几位平凡的英雄?
(2)他们为自已家乡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为什么他们如此“平凡“却又是“英雄“?
3、体验“小记者“。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当回小记者,以“平凡的家乡人“为主题,寻找采访自己身边平凡的家乡人,了解他们在家乡建设发展中的事迹,并尝试撰写一份新闻稿,体会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无数默默无闻的平凡家乡人的努力,并为平凡的家乡人而自豪。

活动三:诗文蕴乡情
1、谈话导人:当你生活在家乡时,或许因为一切过于平凡、熟悉,你无法发现家乡的美好。

而如果有一天,你为了学业、事业或者其他的原因离开了家乡,那时候家乡就会变成你心中最美好的回忆,无论是童年吃过的小吃,还是庭院那棵老桂花树,或是小区里的一方小池塘、家门口的公交车、-都会变成离乡游子心底深深的牵挂。

2、美文共享。

古往今来,无数游子写下了思念故乡的诗文,这些优美的诗文,传播着浓浓的思乡情。

教师展示《静夜思》《乡愁》等诗词,引导学生体会故乡永远是一个人难舍难忘的根,感受古今不变的动人思乡之情。

3、小练笔。

学生当一回小诗人、小作家,用文字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情感。

小组展示作品,通过学生互评选出佳作,全班分享。

4、小结。

配乐朗诵,学生在音乐中再次体会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建议:
1、对采访对象的选择,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平凡家乡人,如环卫工人、医生、老师等,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加深体会。

2、思乡诗文的学习,可以与语文学科相结合。

3、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家乡人既是平凡的人又是英雄时,教师要持正确的历史观。

评价建议:
1、学校不是唯-的教学空间,“教学空间应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对善于把课堂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肯定和表扬。

2、课程评价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了解等,
不以单一指标评价学生,要重视学生在收集资料、小组展示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与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