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法庭建设系统设计方案
数字法庭系统设计方案

数字法庭系统设计方案1数字法庭系统简介在实施之前首先要熟悉数字法庭系统涉及到的产品,以及调试数字法庭系统所需要的工具环境等。
本章主要介绍数字法庭系统概念、涉及到的产品、解决方案,并介绍基本硬件设备的安装关系及其结构图,最后介绍实施数字法庭系统所需要的工具环境。
1.1数字法庭系统概念2007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的决定>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提出了数字(科技)法庭的明确定义:“各级人民法院应当通过科技法庭的建设和应用,实现法庭装备从传统配置向现代化转变,为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庭审流程控制、多媒体证据展示、庭审记录及校对、庭审光盘刻录等信息技术服务;实现庭审音视频信息的采集与传输、调度与控制、交换与共享、存储与应用,满足庭审直播与点播、远程作证、远程提讯与审判、远程庭审观摩等审判工作的需要”。
数字法庭(或科技法庭)是利用网络技术、音视频处理技术、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结合法院庭审业务应用,将案件庭审理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实现在线司法监督、远程提讯与审判、远程庭审观摩、公网发布等司法业务应用,可展现法院审判的“公正、公平、公开”,是法院司法形象充分展现和提升的一个必要的基本单元。
数字法庭(或科技法庭)可以对法庭审判过程中所有电子笔录、音频、视频、电子证物信息等进行数字化,可以与法院审判业务流程和应用需求紧密相结合,可以实现视频直播、点播、公网直播与点播、庭审案件下载及光盘刻录等需要,可方便法院工作人员、其它司法人员、普通民众借助信息化网络和信息终端,实时了解庭审过程,充分展现和提升法院的司法形象。
北京华夏电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业界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数字法庭产品研发、数字法庭系统销售、数字法庭系统服务的厂商,华夏电通的数字法庭系统是业界应用最广的产品。
1.2数字法庭系统组成数字法庭系统从信息处理层次上主要包含下图几个层面:数字法庭系统从主要设备及软件组成方面,又可分为:●CHNSYS-MCP庭审控制主机【专业硬件】●CHNSYS-COS书记员办公软件【应用软件】●CHNSYS-SMS流媒体系统软件【应用软件】●CHNSYS-RMS庭审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应用软件】●CHNSYS-TPC、CHNSYS-WMK、CHNSYS-PWR等集控设备【专业硬件】●音视频采集、业务辅助硬件设备【通用硬件】根据现阶段国内法院内法庭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法庭规模及建设标准,在综合分析各类法庭的功能实现、资金投入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法庭建设标准都具有相应的建设方案,数字法庭的规格主要划分如下:●根据法庭视频规格划分为:全高清法庭、高清/标清混合法庭、全标清法庭●根据法庭建筑规模划分为:大型法庭、中型法庭、小型法庭●根据法庭功能划分为:基本功能型、简约功能型、标准功能型、扩展功能型在华夏电通的数字法庭系统构架中,MCP系列数字媒体控制主机作为庭内核心设备,直接影响数字法庭整体功能的实现,根据不同的法庭类型,华夏电通都有针对性的庭审主机。
打造智慧法庭建设方案范文

打造智慧法庭建设方案范文智慧法庭建设方案一、概述智慧法庭是指基于信息化技术,包括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于法院内部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法庭。
智慧法庭是集成多种技术和应用的综合性机构,是助力司法改革、提升司法效率、改善司法服务的有效手段。
本文旨在提出智慧法庭建设方案。
二、背景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加速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司法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智慧化建设上还有不足之处。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要实现司法的智慧化建设,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被满足。
智慧法庭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将司法系统现代化和数字化的要求进行整合,以及将司法制度运营的各个方面进行整合。
三、方案内容(一)信息化建设1、建立数字化诉讼系统。
数字化诉讼系统是智慧法庭的基础。
数字化诉讼系统可以提高法院工作的效率,简化诉讼流程,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语音助手、自动化判决等功能,提升诉讼体验和满意度。
2、建立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
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是智慧法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法官数据和文献分析,能快速查找相关判例,提供信息丰富的推理和建议,提高决策质量。
在日积月累的数据积累过程中,该辅助系统还可以为法官提供更加精准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决策方式,粉碎传统文书主宰的决策模式,并达到提高司法质量的效果。
(二)物联网技术应用1、搭建智能调度系统。
智能调度系统的目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强化资源调度管理的智能性、自动化、高效化和信息化。
未来,该系统可以关注于信息资源、物资资源和司法方面的调度管理。
2、搭建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
智能化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法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加强立案、审判及其他司法环节的视频监控,提高监管效率,充分利用数字化监控技术在信息化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
(三)大数据技术应用1、搭建司法大数据分析系统。
司法大数据分析系统是智慧法庭建设中的核心之一,它可以为制定司法政策、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司法质量、预测案件走势等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信息。
数字法庭设计方案

数字法庭设计方案
数字法庭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法庭审判整个过程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的一种创新方案。
数字法庭的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技术设备、软件系统和操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在技术设备方面,数字法庭设计方案需要配置先进的硬件设施,如高清视频摄像头、网络传输设备和大屏幕显示器等。
摄像头可以用于对案件当事人的面部特征进行采集,以及对法庭庭审全程进行监控和记录。
网络传输设备则可以保证庭审过程的实时传输和安全性。
大屏幕显示器用于庭审现场的实时视频显示和证据展示等功能。
其次,在软件系统方面,数字法庭设计方案需要有完善的软件系统来支持庭审的各项工作。
其中,庭审管理系统可以用于案件信息的登记和管理,包括公告的发布、律师的指派等功能;电子证据系统可以用于存储、展示和分析各类电子证据,如短信、邮件、录音等;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将庭审过程中的口头信息转化为文字,提高记录和审判的效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于庭审模拟和重现,让各方面对庭审过程有更直观的感受。
最后,在操作流程方面,数字法庭设计方案需要有明确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以提高庭审效率和公正性。
例如,案件的开庭、询问、辩论、结案等环节都需要明确的时间安排和工作内容,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延误庭审进程。
另外,数字法庭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远程庭审,让诉讼各方不受地域限制,实现更高效的司法公正。
综上所述,数字法庭设计方案主要包括技术设备、软件系统和操作流程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配置硬件设备,建立完善的软件系统,以及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实现数字化庭审,提高司法效率和公正性。
数字法庭的设计方案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司法需求和科技发展。
数字化庭审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庭审系统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数字化庭审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法庭的重要组成部份。
数字化庭审系统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庭审过程的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庭审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司法公正和便利。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字化庭审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实施步骤等内容。
二、系统架构数字化庭审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前端设备、服务器、网络和后台管理系统四个部份。
1. 前端设备前端设备是指法官、书记员等参预庭审的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主要包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
通过前端设备,用户可以登录系统、查看案件信息、进行庭审录音录相、填写笔录等操作。
2. 服务器服务器是数字化庭审系统的核心设备,用于存储和处理庭审相关的数据和文件。
服务器采用高性能的硬件配置和可靠的存储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网络网络是数字化庭审系统的基础设施,用于连接前端设备和服务器,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网络采用高速、稳定的局域网或者互联网,确保庭审过程的实时性和流畅性。
4. 后台管理系统后台管理系统是数字化庭审系统的控制中心,用于管理和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数据安全。
后台管理系统具有权限管理、数据备份、日志记录等功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
三、功能模块数字化庭审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案件管理、庭审管理、证据管理和文书生成等。
1. 案件管理案件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庭审案件的基本信息,包括案件编号、当事人信息、律师信息等。
用户可以通过案件管理模块查询和编辑案件信息,实现案件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2. 庭审管理庭审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庭审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庭前准备、庭审录音录相、庭审笔录等。
用户可以通过庭审管理模块进行庭审时间的安排、庭审过程的记录和庭审结果的归档。
3. 证据管理证据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庭审案件的证据材料,包括书面证据、物证和电子证据等。
用户可以通过证据管理模块上传和查看证据材料,实现证据的统一管理和保密存储。
数字化庭审系统解决方案

数字化庭审系统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庭审系统成为了法院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
数字化庭审系统能够提高庭审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为法院的司法工作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字化庭审系统的解决方案,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支持等方面。
二、系统架构数字化庭审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前端设备、服务器端和后台数据库。
前端设备主要是指法官和法庭人员使用的电脑、平板等终端设备,用于进行庭审录音、录相等操作。
服务器端负责接收和存储庭审数据,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接口。
后台数据库用于存储庭审数据、案件信息等。
三、功能模块1. 庭审录音模块:通过前端设备进行庭审录音,确保庭审过程的准确记录。
录音数据会自动上传至服务器端,并与案件信息进行关联存储,方便后续查询和使用。
2. 庭审录相模块:利用前端设备进行庭审录相,实时记录庭审过程的画面。
录相数据会实时上传至服务器端,并与案件信息进行关联存储,方便后续查询和使用。
3. 电子证据管理模块:通过数字化手段管理庭审中产生的电子证据,包括文档、图片、视频等多种格式。
系统提供便捷的上传、整理、查询和分享功能,方便法官和律师进行电子证据的使用和分析。
4. 庭审排期管理模块:实现庭审排期的自动化管理,包括庭审日期、庭审时间、庭审地点等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系统能够根据法官和法庭的时间安排自动进行排期,提高庭审效率。
5. 庭审文书生成模块:根据庭审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自动生成庭审文书,如判决书、裁定书等。
系统提供模板管理和自动填充功能,减少庭审文书的手工操作,提高文书质量和效率。
6. 庭审数据分析模块:通过对庭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为法院提供决策支持。
系统能够生成庭审数据报表、图表等,匡助法院了解庭审情况,优化庭审工作流程。
四、技术支持数字化庭审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系统基于云平台搭建,能够实现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数字法庭建设方案

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法律环境也在逐步数字化。
数字法庭作为法律系统数字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提高法律效率、降低成本,并实现更加公正和透明的司法过程。
本文将介绍数字法庭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并提出数字法庭建设的具体方案。
二、数字法庭的概念数字法庭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和提升司法、仲裁等法律过程,实现案件审理、文书生成、合议、调解、执行等各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和自动化处理。
数字法庭的建设目标是提高法律效率、保障公正和降低司法成本。
三、数字法庭建设方案1. 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法庭的建设首先需要搭建合适的基础设施。
包括网络环境的改善,保证稳定高速的互联网连接;各级法院和相关机构建设统一的数字法庭平台,实现跨地域的协同办公;硬件设备的升级,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安全。
2. 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数字法庭要实现各个环节的数字化管理,需要进行系统集成和数据管理。
通过统一的软件平台,将各个环节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查询;建立健全的案件管理系统,实现案件的自动分配、流程监控和终结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采用合适的数据加密和备份机制,防止数据泄露和丢失。
3. 庭审技术支持数字法庭建设还需要提供合适的庭审技术支持。
包括远程庭审系统,实现参与人员的远程呈现和交流,节约时间和成本;多媒体技术设备的配备,提供高清晰度的视频、音频及文档展示;数字化证据采集和呈现系统,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数字法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
通过对案件数据的分析,可进行相关统计和趋势预测,帮助法官和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决策和判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大量的法律文书和案例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提供相关的法律评估和判例参考。
5. 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在数字法庭建设过程中,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是不可忽视的。
应确保个人隐私的安全性,严格控制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披露和使用;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培训和安全检测等,保障数字法庭平台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数字化智能法庭建设实施方案

数字化智能法庭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司法公正效率的要求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法庭建设已成为司法改革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智能法庭的建设旨在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法庭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提高审判流程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审判公正的保障。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1. 建设目标- 提升审判工作效率,减少案件办理时间;- 提高裁判质量和审判公正;- 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提升司法服务能力;- 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信力。
2. 建设原则-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依法保障当事人权益,确保审判公正;- 加强司法信息共享和数据安全保护;- 充分发挥法官的独立裁判权和专业能力。
三、建设内容和措施1. 建设内容- 案件在线立案和线上调解机制的建立;- 法庭审理过程的数字化记录和存档;- 司法大数据平台和智能检索系统的建设;- 电子证据的认定和保全机制的建立;- 智能语音识别系统和智能辅助判决系统的应用。
2. 建设措施- 加强法院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 搭建智能化的案件管理平台和运维管理系统;- 制定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和规范,确保互联互通;- 培养专业的法官和工作人员,提高应用水平;- 加强审判信息安全管理和数据保护。
四、风险防控和管理机制1. 风险防控- 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技术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和预防措施;- 加强法官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预防和应对信息泄露和攻击事件。
2. 管理机制- 建立数字化智能法庭的统一管理机构,负责整体规划和监督;- 设立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负责系统运维和维护;- 定期评估和优化数字化智能法庭的运行效果和安全风险。
五、推进措施和时间节点1. 推进措施- 制定数字化智能法庭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优先推进示范法院的建设; -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 加强对数字化智能法庭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创建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AVA数字法庭系统建设方案 高清庭审首选

AVA数字法庭系统建设方案高清庭审首选一、项目概述随着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人民群众对法院案件审理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法院的社会公信度及法官自身素质和审判水平,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服务于法院的审判业务应用,是法院“效率与公正”和“司法为民”工作主题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公正裁判提高法院社会公信度的有效手段。
通过实施数字化科技法庭系统,使庭审过程与科技手段紧密结合,体现了“阳光审判”公开、透明的原则,满足庭审音像资料存档、远程观摩和领导在线监督的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庭审效率,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为庭审提供支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按照法院的法庭的结构,进行设计,把X大法庭、X中法庭、X务器安装AVA数字法庭系统作为法院信息化应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办公OA系统、电子档案系统和数字审委会系统等无缝结合,实现庭审信息的综合利用以及案件信息的全过程共享。
图1 系统组成二、建设方案1. 数字法庭系统整体拓扑结构图2 数字法庭系统整体拓扑图法院审判法庭按大小设计分为大法庭、中法庭、小法庭,而按职称则细分为刑事庭、民事庭、少年庭、调解室等,数字法庭系统的建设同样以此区分,我们称之为AVA数字庭审系统---数字化大法庭、数字化中法庭(刑事庭、民事庭)、数字化小法庭(刑事庭、民事庭)。
本方案则按照大、中、小法庭进行设计高清数字法庭系统,如上图所示,以法院中心机房的数字法庭庭审管理软件服务平台为核心,建有数字庭审系统的法庭为节点,利用法院专网为媒介进行数字化的视音频传输,本地与远程法院、看守所、公众按照应用权限进行相应的操作,如:在本地管理员可以进行庭审控制、应用管理、权限设置、庭审排期、查询、直播点播等;而远程法院可通过本地管理员给予的权限进行庭审远程观摩、指导、交流等;看守所则在法院需要进行远程提审的时候,利用数字庭审系统与远程的看守所进行实时的远程交互开庭;法院可根据实际的需要把一些经典案例,通过数字庭审系统把案件上传至法院官网上,让公众进行浏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法庭建设系统设计方案一.系统背景随着我国各项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对庭审过程公开、公正高效、真实、透明的要求及民众呼声日益增多,为了适应社会形势和经济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加快科技强法步伐,实现公正裁判提高法院社公信度及法官自身素质和审判水平,充分体现“阳光审判”的原则,利用科技手段推动司法文明建设的进程,完整、准确、实时数字加密地记录、再现庭审视听过程,避免当事人各方事后对笔录内容和庭审过程的争议,是保证司法公正的重要科技手段之一,更符合我国现行法律对庭审记录要求的基本精神。
数字信息科技的发展是推进法院审判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改变传统庭审模式,实现公正与效率已经成为国内各级法院的工作主题,更是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
随着法院科技建设项目的不断完善,应用科技武装庭审的步伐越来越近。
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审判庭的庭审纪录设备也渐渐走向视听数字化、专业化、智能化,并提出了数字法庭建设的要求。
二.系统简介三山数字法庭系统是根据法院庭审特点,采用先进的数字音视频处理技术、声音/文字/图像(简称“声文图”)同步标记技术、智能文档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案件管理、电子证据、庭审记录、听审、刻录归档、复合笔录、智能整理案件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审判平台。
数字法庭是综合运用了三山数字法庭系统的高科技智能庭审装备的法庭。
数字法庭从空间布局、环境控制、软硬件配置、流程控制等方面均实现了高度的集成和智能处理。
不仅从宏观角度实现了庭审的公正与效率,更从微观角度为庭审一线人员提供完备的工作平台。
主要实现功能如下:1、帮助法官对庭审记录(声文图)、证据、法律法规、案例文书等各类信息的快捷智能调用,提高法官的审判效率, 实现“所需便可得”;2、通过刻录存储系统,实现对庭审数据信息的加密存储,同时建立案件电子卷宗,方便案件移送,在一张光盘内实现“所需即所得”。
3、通过互联网传输庭审举证信息,实现远程举证功能,解决了因地域因素引起的听审和举证阻隔;4、通过异地网上庭审直播,让各兄弟法院及相关人员查看庭审实况,加强领导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庭审的监督和管理;5、通过系统实现远程提审,解决异地犯人提审难题;6、通过中央控制系统实现对法庭的灯光、空调、设备等控制,实现智能化法庭管理。
7、采用先进的手机屏蔽模块,实现现场的移动电话屏蔽功能,有利于维持法庭开庭的安静和严肃环境。
三.系统整体设计本方案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8-28)号关于《人民法院审判法庭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的技术要求, 遵循功能实用、操作简单、系统稳定、性价比高的专业设计理念,完全满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科技法庭数字法庭建设的功能需求。
数字法庭系统主要由以下五大部分组成:综合智能处理系统、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电子举证子系统、显示系统、中央控制系统。
3.1综合智能处理系统该部分是数字法庭系统的核心,实现对整个庭审的综合管理操作。
具体功能模块如下:1、案件信息管理:案件信息的录入、编辑、查询和引用;2、声文图数字处理子系统:对庭审过程进行音视频记录、发言人识别,建立声文图同步标记索引、概要笔录,对到庭各方进行位置分配、手写真迹签名、证件扫描管理;3、案件听审管理:现场开庭实时听审、远程异地实时听审和庭后听审;4、刻录存储子系统:采用可调安全级别的加密算法对庭审数据进行刻录、存储和归档;5、智能复合笔录:将音视频数据、声文图标记和概要笔录自动整合生成集文字、声音于一体的 word格式复合笔录,对复合笔录进行加工整理、查证、调用;同时,支持法官庭审现场查看同步笔录;6、电子证据管理:通过对各方证据采集(扫描)录入,对电子证据实现编辑、处理、关联证据等操作,实现电子化的庭前证据交换;7、法官审理平台:将电子证据、声文图标记索引、文书检索、法律法规检索集成嵌入到一个word的界面中,对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引用,为法官提供一个高效审理案件、撰写各类文书的智能工作平台;8、法律法规和裁判文书检索:提供法律法规库和裁判文书库供法官进行检索和调用;3.2音视频采集存储系统该部分是数字法庭系统的关键部件,主要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功能。
该部分可以独组建成简易功能型数字法庭。
具体模块如下:1、音视频采集:主要实现庭审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存储功能;通过外接麦克风采集8-24路音频数据,通过连接4-8路智能摄像头(可追踪识别发言人的声音)采集视频数据;2、音视频处理:实现音视频数据的处理,对庭审重点发言“打标记”并撰写笔录等操作;3、刻录存储:通过刻录阵列把采集的“声文图”数据刻录形成光盘存档,光盘数据经过高度加密,可防拷贝、防篡改。
4、扩音回放: 主要实现把采集的“声文图”数据进行后级放大,通过扬声扩音系统回放出来;功能特点如下:1、集语音激励跟踪拍摄、画面声控数字编辑、庭审同步双光盘直刻、硬盘独立压缩备份、双码流网络直播点播等功能于一身。
2、16路麦克输入,数字混音独立调整,音频通道故障隔离。
3、语音激励对应的视频编辑画面与麦克自定义分组数字编程,满足陈述人麦克与视频画面的对应匹配。
4、麦克通道优先权等级预置,确保庭审过程中陈述的正确逻辑顺序(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证人、犯罪嫌疑人)。
首先保证法官在庭审陈述时,其它音频通道自动屏蔽和静音,其次确保其他陈述人在庭审陈述意见时同级别的音频通道自动屏蔽和静音,保证庭审录音的清晰度和画面编辑的准确性。
5、语音激励画面声控同步编辑,中心频率数字调整,激励标准0-255级宽动态设定范围。
满足庭审现场音效环境,使画面编辑同步准确。
6、语音的自动侦测和数字识别,防止法庭内外环境噪音,如:咳嗽、关门、走廊喧嚣声而造成的语音定位与画面编辑混乱。
7、数字菜单方式的设定,满足设备调试和功能设定的应用要求。
8、庭审画面多机位声控在线同步编辑,当法庭陈述人发表陈述意见时,在线编辑系统自动采集陈述人的特写画面,当陈述人陈述完毕后,画面则自动转场至法庭全景或下一陈述场景。
9、多画面同屏编辑视窗的数字设定,根据采用摄像机的数量,对合成画面进行画中画、三画面、四画面、五画面、六画面、七画面、八画面任意编辑组合。
10、高速跟踪摄像机预置位的自动拍摄,利用语音激励声控方式,调动高速摄像机预置位实现对法官、原告、被告、证人、犯罪嫌疑人进行特写画面的跟踪拍摄及默认全景。
11、视频片头字幕叠加即时插入,利用书记员电脑制作片头内容如“庭审时间、案件名称、开庭法官姓名”等文字信息,通过USB直接叠加于视频画面。
12、语音激励自动、手动定位双模式,满足庭审画面编辑方式的不同需求。
13、庭审塔式三核音、视频编码并行中央处理器(CPU),独创的双光硬网多线程并行处理系统,对庭审过程的音、视频信息进行可靠的实时处理,同时同步分别向光驱、硬盘、网络提供优质的庭审数据信息,真正做到庭审数据的多通道物理隔离,保证了庭审数据的安全可靠。
更满足重大案件数据热备份的要求。
彻底避免了现有PC式庭审设备和监控级硬盘录像机所存在的光驱、硬盘、网络间共享同一数据处理平台,因软硬件故障而同时造成光驱、硬盘、网络间的同步瘫痪和数据丢失。
14、独有的一站式双光盘视频轨迹数字加密庭审同步直刻引擎(被公安部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方便实用,庭审过程与光盘刻录同步进行,真正做到防剪辑、防篡改,保证了庭审录像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
更满足庭审现场即刻获取存档光盘的实际需求。
彻底避免庭后复制光盘给书记员带来的繁琐工作和等候时间及硬盘复制光盘过程中有剪辑之嫌。
15、复合式标准DVD光盘的MPEG-Ⅱ、MPEG-Ⅳ音、视频双编解码功能,支持光盘数据DVD MPEG-2(VOB文件)、DVD MPEG-4(AVI文件)音、视频双压缩处理格式的任意选择。
同时,支持光盘刻录时间1、2、3、6、12小时任选设定。
16、硬盘内容档案级音、视频数据自压缩同步独立备份,书记员直联方式光盘拷贝。
17、独有的系统断电光盘数据保护和自动恢复,先进的系统断电光盘数据自动恢复技术,保证在系统断电的同时,直刻引擎将随即扫描至最后一个已刻录的有效逻辑地址(LVA),将盘片自动封装。
有效的保护了已刻光盘内容的数据安全,彻底解决了现有其它刻录技术系统断电造成光盘报废的现象。
18、捆绑式LED对应光驱信息显示,随时获取光驱运行状态,满足光盘自动格式化、自动封盘,对初始化的DVD空光盘进行自动格式化,并对已直刻完成的光盘进行自动封装。
支持DVD+R、DVD+RW、DVD-R、DVD-RW盘片格式。
19、先进的庭审网络视频直播平台,MPEG-4或H.264双码流视频压缩处理,方便庭外人员通过IE浏览授权方式进行网络观看和画面场景的同步下载。
20、庭审笔录文书对应视频同屏校对,庭后书记员利用同屏校对视窗,对笔录文书进行音、视频文件的同屏校对,查找笔录失误之处。
21、与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技术规范规定的办案流程管理软件任意连接配套使用。
22、标配的VGA输出,书记员利用电脑显示器可直接进行光盘内容预览。
23、采用3GPP技术,支持手机等小型移动终端远程观看庭审现场情况。
3.3显示系统该部分主要显示庭审数据影像的显示功能,可连接投影机、大型显示屏、等离子/背投显示器、电子白板、CRCRT/液晶显示器等显示或投影设备,经过采集的视频数据以及庭审视频影像均通过显示系统清晰地展示出来。
3.4电子举证系统该部分主要实现电子举证功能,可以连接包括手提电脑、摄像机、实物展示台、扫描仪、DVD/VCD、录音机、甚至3G移动装置等设备进行举证,所有举证设备均可通过多种接口连接到数字法庭系统。
3.5中央控制系统该部分主要实现对庭审设备及法院环境设备的主控,即通过触控面板控制法庭的灯光、空调、显示设备、数字法庭系统等的开关。
3.6庭审网上播放子系统该子系统实现庭审的网上直播、转播和播放管理。
3.7系统设计特点1、采用B/S结构设计B/S模式设计是目前应用系统的典型代表。
用户只需使用IE 浏览器操作,使得系统更简单方便,对于系统维护管理更方便。
2、法官智能平台提供法官实时开庭工具:法官可对庭审笔录、音频、视频、证据、法律法规、案例文书等各类信息快捷引用,实现“所需便可得”;同步笔录显示、合议庭成员间的实时通讯、法官与书记员实时通讯、法律法规库检索,裁判文书检索,使庭审人员的工作可以相互共享,大大提高了法官对整个庭审过程的掌控度。
3、语音激励,多画面处理,同步跟踪拍摄系统采用音频识别处理专用设备提供手拉手式和点对点式麦克风连接,采用数字语音识别激励技术对庭审过程发言者进行识别,准确识别发言者,与多画面处理器配合实现摄像机对发言者跟踪拍摄;摄像头通过语音激励画面自动切换技术,自动跟踪拍摄庭审过程中发言人的特写画面,同时支持会议旋转摄像机对预定多位置的拍摄,保证声像同步,无延时;若在设定时间内无发言,摄像头自动恢复全景拍摄状态;可以设置多达16个跟踪拍摄位置;采用分布式视频技术,多屏幕多窗口多角度展示庭审实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