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22-24个月)

合集下载

幼儿园早教亲子课程教案(22-24个月)

幼儿园早教亲子课程教案(22-24个月)

幼儿园早教亲子课程教案(22-24个月)幼儿园早教亲子课程教案(22-24个月)课程介绍本教案设计适用于22-24个月的幼儿,旨在通过亲子互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课程涵盖了语言、认知、运动和社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供一个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研究环境。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幼儿将能够:-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并积累新的词汇;- 开始理解简单的问题和指示,并做出相应的回答和动作;- 发展基本的认知技能,如形状、颜色和数量的认知;- 增强大脑和肌肉的协调能力,提高运动技能;- 学会与同龄幼儿共同游戏和分享玩具。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第一周主题:动物世界- 活动1:观察和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声音(鸟、狗、猫等)。

- 活动2:认识不同动物的图片,并模仿它们的动作。

- 活动3:与动物玩具互动,模仿它们的声音和行为。

第二周主题:水果乐园- 活动1:认识常见水果的名称和颜色,并尝试模仿水果的形状。

- 活动2:制作简单的水果沙拉,让幼儿亲自参与并品尝。

- 活动3:用水果制作卡片,让幼儿用手指点出正确的水果。

第三周主题:形状探索- 活动1:认识基本的形状(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触摸相应形状的物体。

- 活动2:用各种颜色的纸剪出不同形状,让幼儿按照形状进行分类。

- 活动3:通过堆叠积木、拼图游戏等,让幼儿学会区分和组合不同形状。

教学评估教师将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理解能力和表现,以及亲子互动的情况来评估教学效果。

此外,教师将记录幼儿在不同活动中的进步和表现,并与家长进行交流。

家庭延伸活动- 与孩子一起阅读相关的绘本,以进一步加深对课程主题的理解。

- 在家中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引导孩子用简单的语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 给孩子提供各种形状的玩具,并鼓励他们用手触摸和描述形状。

结束语本亲子课程将为22-24个月的幼儿提供一个有趣和富有研究挑战的环境。

通过亲子互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将提高其语言、认知、运动和社交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对幼儿园早教工作有所帮助!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请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4个月宝宝早教教案

24个月宝宝早教教案

24个月宝宝早教教案篇一: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22-24个月)爱心三班B亲子教育活动目标(22个月一24个月)一、相识礼仪通过相识礼仪引导宝宝学会在同伴面前自我表述姓名、性别,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以多种方式与同伴进行问候,交流。

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激发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热身运动通过热身运动发展宝宝发展爬、站、下蹲、独立行走和跑跳基本动作,逐步学习独自上下楼;发展扔、滚、拖、拉、穿线等双手的协调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大量的感统器材以及感统训练活动,发展宝宝的前庭平衡和四肢协调能力,为宝宝的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

三、综合认知活动在综合认知活动中,通过活动发展宝宝的视、昕、触等感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扩大宝宝眼界,增长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通过有趣味的活动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音乐感知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宝宝昕觉,培养初步欣赏能力:学唱简短歌曲,能随音乐节拍做简单动作和游戏,初步培养节奏感。

五、语言节奏在语言环节中,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宝宝模仿说话的兴趣,学说简单词句:在活动中发展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学会注意倾听及简单地表达。

六、感觉统合活动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发展动作协调能力及前庭平衡能力,促进宝宝的身体健康发育。

感统器材不但有利于预防宝宝感统失调现象的产生,还有利于培养宝宝坚强、勇敢的性格。

七、课程线索本期课主要的课程线索是以宝宝常识了解为主。

我们每节课都设置了让宝宝了解常识的环节,如摸摸是什么、小水滴搬家、浮起来,沉下去等.教学活动流程一、课前说明:所需时间:3分钟具体方法:将本节课的活动名称写在彩虹桥上。

主要内容:利用彩虹桥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提示家长那些需要注意或配合的地方:宝宝可以在室内自由活动,熟悉教室环境。

背景音乐:二、相识礼仪: 所需时间:5分钟具体方法: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示范,请家长和宝宝模仿。

亲子教案--22-24个月(最全实用)

亲子教案--22-24个月(最全实用)

亲子教案--22-24个月(最全实用)亲子启蒙课程教案(七)亲子启蒙七班教程适宜月龄:22个月—24个月课堂流程:活动一:礼仪问候—3分钟师生问好,宝宝能高兴的向大家问好说出自己的名字,培养宝宝大胆表述的能力。

培养宝宝礼貌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帮助宝宝建立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表现力。

活动二:综合认知—15分钟通过手部精细动作的练习,以培养宝宝良好的秩序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训练宝宝有意识地操作玩具,逐步过渡到手腕的动作,两手配合操作,到手指的动作(两指配合完成。

如:捏的动作),从而达到提高手的准确性和手眼协调性的目的。

有语言认知、图形、颜色等等认知,发展婴幼儿的语言,观察,判断,记忆思维等能力。

活动三:叮当韵律—5分钟以律动、儿歌和部分打击乐器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宝宝感受美妙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调动其愉悦的情绪。

活动四:巧手宝贝—10分钟十指尖上显智慧,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和表现美,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观察力造型能力培养;加强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开发;培养综合审美能力。

活动五:运动宝贝—10分钟我们会通过专业的感统教具和丰富的亲子运动游戏对宝宝进行训练,以促进婴儿大动作及前庭、四肢协调能力的发展,同时培养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和品质。

增进母子间亲情与了解,培养婴幼儿良好情绪与个性,同时通过宝宝相互间的配合,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活动六:育儿宝典—2分钟根据婴幼儿的生心理发展指标,做好教育评价和家长沟通做家庭教育指导。

总结课程活动情况,做出教育评价。

请宝宝主动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说再见,并给予宝宝奖励,鼓励宝宝唱再见歌做动作说再见。

亲子课程启蒙七班教案教学科目:亲子启蒙课程适合年龄:22—24个月教案编号:07—01 亲子文明公约随音乐进入教室师生问好,教师主动和家长及宝宝热情问好让宝宝熟悉教师教室,有主动参与活动的愿望。

教师给家长说说亲子活动须知做好上课前的准备,爸爸妈妈上课前让宝宝小便喝水上卫生间等,爸爸妈妈要把手机关机或调为振动。

早教课程教案流程

早教课程教案流程

早教课程教案流程【篇一: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19-21个月)】爱心三班 a 亲子教育活动目标 (19 个月一 21 个月〉一、相识礼仪通过相识礼仪引导宝宝学会在同伴面前自我表述姓名、性别 , 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 以多种方式与同伴进行问候 , 交流。

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 激发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热身运动和感觉统合活动毡过热身运动发展宝宝走、跑、跳、投掷等基本动作。

通过大量的感统器材以及感统训练活动 , 发展宝宝的前庭平衡和四肢协调能力 ,为宝宝的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

激发宝宝参与运动和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培养勇敢、活泼、开朗三、综合认知活动在综合认知活动中 , 扩大宝宝的眼界 , 促进宝宝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培养良好的秩序感 , 专注栏 , 促进观察,注意的记忆能力的发展,拥有信痪的情绪情感及形成良好的个性。

四、音乐感知通过音乐感知 , 使宝宝感知 2/4 拍、 l!4 拍的音乐节奏 , 能欣赏简单的音乐 , 学会表现歌曲乐曲的能力如跟着节奏一拍一拍地做动作 , 用身体表现乐曲。

认识一些小乐器并会使用 , 能用小乐器表达音乐感受。

促进语言、音乐智能发展。

五、语言节奏通过语言节奏 , 激发宝宝学习模仿成人说话、说儿歌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 增强对词语及简单语言的理解 , 会做词物对应。

学会简单的交际用语 , 比如您好、再见、请进、请坐等。

学会注意倾听及简单地表达。

七、课程线索本期课主要的课程线索是以教授宝宝生活常识为主 , 1 岁半到 2 岁宝宝 , 开始萌生了初步的自我意识 , 开始喜欢与周围的人接触、交往 ,这个时期是培养宝宝自己动手 { 故事的兴趣 , 发展基本生活技能 , 学习生活常识的最佳时期。

我们会在每节课增加常识类的环节 ,比如礼貌用语、地理知识等。

教学活动流程一、课前说明 :所需时间 : 3 分钟具体方法 : 将本节课的活动名称写在彩虹桥上。

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22_24个月)

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22_24个月)

爱心三班 B 亲子教育活动目标(22 个月一24 个月)一、相识礼仪通过相识礼仪引导宝宝学会在同伴面前自我表述姓名、性别, 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以多种方式与同伴进行问候, 交流。

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激发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热身运动通过热身运动发展宝宝发展爬、站、下蹲、独立行走和跑跳基本动作, 逐步学习独自上下楼; 发展扔、滚、拖、拉、穿线等双手的协调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大量的感统器材以及感统训练活动, 发展宝宝的前庭平衡和四肢协调能力, 为宝宝的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

三、综合认知活动在综合认知活动中, 通过活动发展宝宝的视、昕、触等感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扩大宝宝眼界, 增长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 通过有趣味的活动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音乐感知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宝宝昕觉, 培养初步欣赏能力: 学唱简短歌曲, 能随音乐节拍做简单动作和游戏, 初步培养节奏感。

五、语言节奏在语言环节中, 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宝宝模仿说话的兴趣, 学说简单词句: 在活动中发展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学会注意倾听及简单地表达。

六、感觉统合活动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发展动作协调能力及前庭平衡能力, 促进宝宝的身体健康发育。

感统器材不但有利于预防宝宝感统失调现象的产生, 还有利于培养宝宝坚强、勇敢的性格。

七、课程线索本期课主要的课程线索是以宝宝常识了解为主。

我们每节课都设置了让宝宝了解常识的环节, 如摸摸是什么、小水滴搬家、浮起来, 沉下去等.教学活动流程一、课前说明:所需时间: 3 分钟具体方法: 将本节课的活动名称写在彩虹桥上。

主要内容: 利用彩虹桥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提示家长那些需要注意或配合的地方:宝宝可以在室内自由活动, 熟悉教室环境。

背景音乐:二、相识礼仪:所需时间: 5 分钟具体方法: 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示范, 请家长和宝宝模仿。

22-24月龄亲子早教方案

22-24月龄亲子早教方案

22—24月龄亲子早教课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让家长初步了解该月龄阶段宝宝的发展水平和游戏特征。

2.家长在引导下初步学会观察和评估自己宝宝现有的发展水平。

3.向家长传递指导宝宝手眼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独立爬行能力发展的方法以及指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促进宝宝主动发展。

二、活动程序:(一)、课前提示向参加活动家长简单介绍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程序,引导家长如何在活动中观察和评估自己宝宝现有的发展水平,为活动开展做好准备。

(二)、问好、唱名活动目标:1、发展宝宝语言表达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

2、增强宝宝对自我的意识。

3、引导家长观察宝宝是否能大方地与他人打招呼。

材料投放:即时贴上写上参与活动的宝宝姓名、歌曲活动过程:1、自我介绍和唱名指导重点:结合宝宝的语言发展的特点,家长可以鼓励宝宝说出自己的名字。

2、总结“问好和唱名的活动主要增强宝宝对自我的意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今后家长带宝宝在小区玩耍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宝宝与熟悉的人打招呼,这样可以促进宝宝的社交能力的发展,从而认识更多的好朋友。

”(三)、音乐活动《康城赛马》活动目标:1、引导宝宝感受音乐的节奏,体验不同风格的曲子。

2、认识乐器沙锤,尝试使用乐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伴奏。

3、指导家长尊重和理解宝宝对音乐的感知,用双手拍肩的方式帮助宝宝感知音乐节奏材料投放:音乐《康城赛马》、沙锤指导重点:1、欣赏音乐2、肢体感知节奏3、亲子互动游戏4、用乐器伴奏“宝宝在演奏的时候家长可以在宝宝肩上拍打稳定的节奏,让宝宝自由摆弄乐器感知音乐节奏。

每个宝宝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的音乐活动主要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让宝宝自由感知。

”5、集体互动游戏:家长与宝宝手拉手围成圈随音乐旋律做游走、蹲下的游戏。

(四)、精细动作《舀豆豆》活动目标:1、指导宝宝学习三指握勺的方法,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2、练习舀的动作。

3、指导家长观察宝宝抓握勺子进行活动的方式,用平行游戏的方法指导宝宝抓握勺子。

蒙氏生活班教案-22-24个月教案-第十周教案

蒙氏生活班教案-22-24个月教案-第十周教案

第十周课程一、教学名称:塞绿豆二、教学目标:1、锻炼宝宝拇食指的灵活性,发展宝宝的精细动作。

2、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增加宝宝的专注力。

三、教具构成:1、牙签筒1个2、绿豆10个3、托盘1个,小碗1个4、教具架摆放教具:塞绿豆6-8份形状嵌板3-4份套杯2份二指捏、区慕洁积木、智力拼图、摆黑白棋子、插棍、大抓手嵌板、塞硬币各1份四、教学过程:1、课前两分钟接待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

两位教师同时在门口迎接宝宝及家长,一位教师负责给家长发鞋套,另一位教师引导拖完鞋的宝宝及家长进入教室准备走线。

2、导入――走线目的:帮助宝宝稳定情绪,更好地进入课程的学习。

训练宝宝良好的身体姿态。

(1)主课老师带领宝宝走线,走线过程中将走线目的讲给家长,请家长协助宝宝安静完成走线活动。

(2)配课老师协助维持课堂秩序,开、关走线音乐,同时接待晚到的宝宝。

(3)音乐渐停后,主课教师请宝宝及家长坐在线上准备看老师操作教具。

3、教师引导展示(1)、主课教师双手取工作毯,将工作毯铺于宝宝对面的蒙氏线上,边铺边说:“铺工作毯。

”(2)、取教具放于工作毯中间。

(教师取教具时,要表现出对教具非常喜爱)。

(3)、教师双腿跪在工作毯边说出教具名称:“塞绿豆。

”把教具取出放于工作毯中间,托盘放于工作毯右下角。

(4)、主课教师:“我要将绿豆塞进小桶中,宝宝看我怎样做。

” 右手二指捏住绿豆将其从碗中取出,左手扶牙签筒,右手将绿豆塞入牙签筒中。

依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它绿豆塞入牙签筒中。

(5)、整理教具,将绿豆倒回小碗中,放于托盘中。

(6)、向家长讲述教学目的及家庭延伸方法。

(7)、双手拿托盘送回原来的位置:“玩具不玩了要从哪拿的送回哪去。

”(8)、卷工作毯,将工作毯放回工作毯架上。

变化延伸:可以变换其他豆子请宝宝来塞家庭作业:回家后,家长要让宝宝多练习手部小肌肉动作。

宝宝自由工作时间;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1)、主课教师收好工作毯后,单腿跪在工作毯架旁:“现在请宝宝自己来取工作毯。

24个月宝宝教案

24个月宝宝教案

24个月宝宝教案篇一:早教中心亲子课程教案(22-24个月)爱心三班B亲子教育活动目标(22个月一24个月)一、相识礼仪通过相识礼仪引导宝宝学会在同伴面前自我表述姓名、性别,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以多种方式与同伴进行问候,交流。

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激发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热身运动通过热身运动发展宝宝发展爬、站、下蹲、独立行走和跑跳基本动作,逐步学习独自上下楼;发展扔、滚、拖、拉、穿线等双手的协调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大量的感统器材以及感统训练活动,发展宝宝的前庭平衡和四肢协调能力,为宝宝的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

三、综合认知活动在综合认知活动中,通过活动发展宝宝的视、昕、触等感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扩大宝宝眼界,增长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通过有趣味的活动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音乐感知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宝宝昕觉,培养初步欣赏能力:学唱简短歌曲,能随音乐节拍做简单动作和游戏,初步培养节奏感。

五、语言节奏在语言环节中,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宝宝模仿说话的兴趣,学说简单词句:在活动中发展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学会注意倾听及简单地表达。

六、感觉统合活动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发展动作协调能力及前庭平衡能力,促进宝宝的身体健康发育。

感统器材不但有利于预防宝宝感统失调现象的产生,还有利于培养宝宝坚强、勇敢的性格。

七、课程线索本期课主要的课程线索是以宝宝常识了解为主。

我们每节课都设置了让宝宝了解常识的环节,如摸摸是什么、小水滴搬家、浮起来,沉下去等.教学活动流程一、课前说明:所需时间:3分钟(:24个月宝宝教案)具体方法:将本节课的活动名称写在彩虹桥上。

主要内容:利用彩虹桥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提示家长那些需要注意或配合的地方:宝宝可以在室内自由活动,熟悉教室环境。

背景音乐:二、相识礼仪: 所需时间:5分钟具体方法: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示范,请家长和宝宝模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心三班 B 亲子教育活动目标 (22 个月一 24 个月)一、相识礼仪通过相识礼仪引导宝宝学会在同伴面前自我表述姓名、性别 , 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 , 以多种方式与同伴进行问候 , 交流。

培养良好的情绪、情感 , 激发宝宝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学会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二、热身运动通过热身运动发展宝宝发展爬、站、下蹲、独立行走和跑跳基本动作 , 逐步学习独自上下楼 ; 发展扔、滚、拖、拉、穿线等双手的协调动作和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大量的感统器材以及感统训练活动 , 发展宝宝的前庭平衡和四肢协调能力 , 为宝宝的触觉提供丰富的刺激。

三、综合认知活动在综合认知活动中 , 通过活动发展宝宝的视、昕、触等感觉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扩大宝宝眼界 , 增长观察、注意、记忆等能力 : 通过有趣味的活动激发宝宝愉快的情绪 ,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

四、音乐感知通过音乐活动发展宝宝昕觉 , 培养初步欣赏能力 : 学唱简短歌曲 , 能随音乐节拍做简单动作和游戏 , 初步培养节奏感。

五、语言节奏在语言环节中 , 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宝宝模仿说话的兴趣 , 学说简单词句 : 在活动中发展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 学会注意倾听及简单地表达。

六、感觉统合活动通过感觉统合训练活动 , 发展动作协调能力及前庭平衡能力 , 促进宝宝的身体健康发育。

感统器材不但有利于预防宝宝感统失调现象的产生 , 还有利于培养宝宝坚强、勇敢的性格。

七、课程线索本期课主要的课程线索是以宝宝常识了解为主。

我们每节课都设置了让宝宝了解常识的环节 , 如摸摸是什么、小水滴搬家、浮起来 , 沉下去等.教学活动流程一、课前说明:所需时间 : 3 分钟具体方法 : 将本节课的活动名称写在彩虹桥上。

主要内容 : 利用彩虹桥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目标 :提示家长那些需要注意或配合的地方 :宝宝可以在室内自由活动 , 熟悉教室环境。

背景音乐 :二、相识礼仪 :所需时间 : 5 分钟具体方法 : 教师通过语言和肢体动作进行示范 , 请家长和宝宝模仿。

主要内容 : 问好、介绍 , 上节课内容回顾或家庭活动检验。

活动建议 : 可分为三阶段进行 , 每四节课为一个阶段。

一阶段先启发引导妈妈们每次见面主动、热情地与他人打招呼 , 握手或拥抱 , 以妈妈的行为为宝宝做示范 , 为宝宝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埠。

再采用妈妈代替宝宝向大家问好、介绍自己 , 配上背景音乐进行。

二阶段可在较熟悉的环境中由妈妈带动宝宝展示新学会的本领 , 如 : 拍手、出怪样、叫妈妈、指物等方法进行 , 还可请家长自创方法带宝宝与同伴交流 , 运用多种手段及工具调动家跃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丰富活动的情趣与内容。

三阶段可加入游戏形式 , 增强宝宝自我认识及与人交往的兴趣和意识 , 可运用多种音乐器具及其他有情趣的教具或游戏形式配合进行 , 如 : 妈妈运用木琴边介绍边有节奏地敲击出节奏与音阶等。

背景音乐 : 根据教学内容教师自由选定。

三、热身及走线 :所需时间 : 热身 3 分钟 , 走线 2 分钟具体方法 : 教师做示范 , 请妈妈带宝宝模仿做热身操和走线。

主要内容 : 学做健康宝宝操 , 及走线。

共八节操 , 包括 : 1 、准备运动 : 2 、上肢运动;3.伸展运动,4.扩胸运动,5 、转体运动 : 6 、下蹲运动 : 7 、跳跃运动 : 8 、放松运动活动建议 : 健身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节课学习四节操 , 第二节课复习 , 第三节课多做节操,第四节课复习,依此类推 , 宣到宝宝和家长学习完全部操节内容.二、第十一节课到第十二节课复习全部操节。

三、每次做完操后 , 教师要带领宝宝做放松运动。

走线教师可自行安排。

背景音乐 :根据健身操的长短确定音乐.走线的音乐要柔和.四、综合认知:所需时间 : 10 分钟具体方法 : 教师讲解活动目标及方法 , 并做示范 , 请妈妈带宝宝操作学习。

主要内容 : 融合蒙氏感知认知的内容以及多元智能八大智能领域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建议: 教师要在这部分向家氏介绍清楚每个活动涉及的智能领域及活动目标 , 同时 ; 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家庭延伸的指导。

五、音乐感知 :所需时间 : 5 分钟具体方法 : 教师利用音乐磁带、乐器和肢体语言带领家民 : 及宝宝参与音乐活动。

主要内容 : 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 带领家长和宝宝参与音乐游戏及音乐表演 :学习小乐器的操作方法 : 教家长学唱音乐 , 让宝宝感受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风格。

六、语言韵律 :所需时间 : 5 分钟具体方法 : 教师利用卡片、玩具和肢体语言带领家长及宝宝感受语言韵律.主要内容 : 以韵律感强的短小儿歌为主 , 便于宝宝感知以及家长的学习.内容来源于生活 , 有宝宝常见的生活物品、熟悉的动物形象,以及自然现象.融入亲子互动内容 , 妈妈宝宝互相喜爱 : 同时帮助宝宝加强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七、感觉统全活动 :所需时间 : 5 分钟具体方法 : 教师利用音乐磁带、感统教具和肢体动作带领家民及宝宝参与感觉统合活动。

主要内容 : 根据感觉统合教育理论 , 带领家长和宝宝参加有关感觉统合方面的活动和练习 : 结合宝宝爬行关键期的特点 , 采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帮助宝宝爬行。

背景音乐: 节奏欢快明晰的音乐八、告别活动 :所需时间 : 2 分钟具体方法 : 教师利用音乐磁带、乐器和肢体语言带领家长及宝宝参与音乐活动。

主要内容 : 总结本节课内容 , 并对宝宝的进步进行简单的点评和鼓励。

布置家庭作业或游戏。

教师和宝宝拥抱告别。

背景音乐 :红宝三班教育活动结构安排第一节核心能力: 观察能力、音乐感知、语言节奏感知教具准备 : 热身操环节 : 每个宝宝两手各拿带柄的摇铃一个。

综合认知 : 活动 : 每个宝宝可准备一托盘 , 盘中有图片、彩笔、剪刀 , 作业纸 ( 帮小动物找自己的妈妈 )音乐感知 : 《老母鸡》音乐光盘、玩具母鸡语言节奏 : 实物或图片西瓜感觉统合活动 : 气球课前互动:1 、迎会员参加亲子园亲子课程的学习。

2 、向家长介绍上课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此时宝宝可以熟悉教室的环境。

活动过程:一、相识礼仪教学目的 :l 、通过此项活动环节开发宝宝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潜能。

2 、培养宝宝正确的与人交往、自我认识的态度与方法。

教学准备 :请家长带宝宝围坐 M 氏线上 , 营造一种相对安静的环境 , 以便教师开始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 :1 、教师示范介绍 , 介绍内容可包括姓名、性别、月龄 , 给家长做出清晰的示范 , 便于模仿.2 、请妈妈扶宝宝小手与同伴打招呼 , 问好 , 自我介绍 ,在音乐声中与同伴握手,相识.3 、可与每个宝宝有适度的皮肤接触 , 使宝宝建立初步时熟悉感 ,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亲切。

4 、妈妈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轻柔愉悦地招呼问好 , 给予宝宝来自最熟悉的人的积极影响。

注意事项 :1 、教师应该比较了解每个宝宝的特点 .2 、示范介绍的内容要准备充分 , 声音清晰柔和 , 语速适中 , 以便于家氏模仿为宜。

二、热身运动教学目的 :l 、增强宝宝的体质 , 促进宝宝大脑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发育 , 从而促进宝宝智能的发展。

2 、激发宝宝身体运动潜能 , 激发宝宝对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帮助家长学习对宝宝进行按摩和协助宝宝进行身体运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l 、每个宝宝两手各拿带柄的摇怜一个。

2 、教师做健身操的示范动作。

3 、至少有十个八拍的背景音乐磁带 , 音乐要优美、舒缓。

4 、教师熟记健身操 1-4 节的基本动作 , 能规范操作。

5 、地面整洁干净。

教学方法 :1 、教师先介绍四节操的名称 ,并向家长简单地展示一下健身操的基本动作 , 使家长心中有数。

2 、播放音乐 , 开始我们的健身操。

3 、做的过程中应伴以轻柔优美的音乐 , 同时妈妈表情亲切 , 适当穿插一两句鼓励与称赞的话语。

4 、做完操后 , 大家 ? 起为宝宝鼓掌 , 表扬宝宝做的真好。

教学内容 :第一节操 : 准备运动原地踏步 , 两手前后自然摆动。

第二节操 : 上肢运动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 两臂自然下垂。

I 拍两臂侧平举 ; 2 拍头上击掌 ; 3 拍两臂侧平举 ; 4 拍还原。

5_8 拍动作同 1_4 拍。

第三节操 : 伸展运动直立。

1 拍左臂前上举 , 右臂后举 , 同时抬头挺胸 ; 2 拍右臂上举 , 左臂后举 , 同时抬头挺胸 ; 3 拍同 1 拍 ; 4 拍同 2 拍。

5-8 拍动作同 l-4拍。

第四节操 : 扩胸运动两脚分开 , 与肩同宽。

l 拍双臂前平举 , 掌心相对 ; 2 拍两臂向两侧后振 , 掌心向前 :3 拍同 1 拍 ;4 拍还原。

5_S 拍动作同 1_4 拍。

走线环节:此环节主要是平复一下宝宝运动后的呼吸和情绪 , 可以让妈妈抱着宝宝模仿教师随着舒缓的音乐在线上走 1 一 2 圈。

注意事项 :1 、教师在向家长展示如何做健身操的过程中 , 应参考教学内容中提到的注意事项解释并指点给家长。

2 、在家长跟做的环节中教师主要唱数就可以 , 不要加过多的语言。

3 、提示家氏和宝宝之间目光的交流。

4 、宝宝做完操后 , 家长亲一下宝宝 , 以示表扬。

三、综合认知活动小动物找自己的妈妈教学目的:1 、引导孩子按动物的主要特征识别动物名称 , 进一步找出动物妈妈与它的孩子。

2 、发展宝宝注意力、观察力 , 初步学习归类。

教学准备 :作业纸、每个宝宝可准备一个托盘 , 盘中有图片、彩笔、剪刀教学步骤 :1 、宝宝自取托盘里的东西。

2 、每个宝宝一张图片 , 引导妈妈带宝宝观察 , 引导孩子按动物的主要特征识别动物名称 , 然后连线找到妈妈。

3 、也可由妈妈分别剪下每个小动物 , 让宝宝自己摆放找妈妈。

注意事项 :宝宝自取托盘里的东西 , 发展自我服务能力。

家庭延伸:家庭中 , 家长可以和宝宝玩套碗的游戏 , 让宝宝在操作中感知大小、顺序。

四、音乐感知 : 老母鸡教学目的 :1 、感知音乐的节奏、韵律。

2 、激发宝宝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老母鸡》音乐光盘、母鸡玩具歌曲内容 :1 2 3| 5 3 2| 6 5 3 5| 1 2 3 | 5 6 5 6 | 3 2 1| 5 5 6||老母鸡 ,真能干,会捉虫来 ,会生蛋 : 咕嗒咕嗒叫得欢, 咕咕嗒教学步骤 :1 、出示老母鸡玩具吸引宝宝注意力 , 激发宝宝学习兴趣。

2 、随音乐唱 " 老母鸡 " 歌曲给宝宝昕。

3 、引导宝宝随老师边拍手边唱歌曲。

4 、可用打击乐边唱边敲节奏。

5 、教师可边表演边唱 , 也可请宝宝模仿动作。

第一小节 : 用食指指前方。

第二小节 : 伸出胳膊竖起悔指 ( 表示 " 棒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