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虞美人·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下面小编整理了虞美人的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
这年的时光什幺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1《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浙江舟中作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

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

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译文钱塘潮潮涨潮落经过了多少年,何时能有个终结,消磨了多少行人旅客,抬头望去,但见长空淡淡,群鸟在远处飞去,不觉令人油然而生万古无穷的兴亡之感。

钱塘江入海口烟波渺渺,一想无际,只有几座青山点缀于浑茫的水际。

若能乘坐一片木筏,飘浮到太阳东边的某个地方隐姓埋名,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那该有多好。

注释虞(yú)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浙江:钱塘江。

断送:消磨。

海门:在钱塘江入海口。

望极:望尽。

何当:何时。

驾:乘。

桴(fú):木筏。

浮:漂流。

日华:太阳的光华,词中指太阳。

创作背景从词中叹老消沉的意绪来看,这首词应作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年)南归后。

词人舟中观潮,有所感触,便写下这首词。

赏析上片描述词人舟中感怀。

“潮生潮落”是舟行江中所见所感的普通现象,缀以“何时了”,则透露出有心人别有的心事。

“断送行人老”,是“何时了”的答案。

舟中行人之所以老,就是被潮生潮落所断送的。

怨潮,即所以怨时。

词人是宋太祖十一世孙,历代仕宋,皆至大官,一旦为程钜夫荐见元帝,虽蒙器任,但内疚难消,且时遭人忌。

元世祖命其赋诗讥其父执留梦炎,有“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之语,即此可观其心迹。

诗人之所以仕元,盖时使之然。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译文及鉴赏《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宋代:辛弃疾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译文当年春风得意,好像芳草天天得到春风吹拂。

由胜转衰,四面楚歌,只得高声哀唱,和虞美人诀别。

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从此要何以对待项羽呢?众人只知欣赏美妙舞姿,不解其内心悲楚。

虞美人草静止不动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了虞姬的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注释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项羽姬妾虞姬称虞美人。

虞美人草: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

如鸡冠花。

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

青青:茂盛貌。

亭亭:孤立无依之貌。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赏析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

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

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

“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

“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

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去。

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

“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

“暮然”句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

在这里,作者使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李煜的《虞美人》是一曲生命的哀歌,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接下来店铺搜集了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的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1、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了:了结,完结。

3、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4、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6、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译文这些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呢?昨天晚上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虞美人》诗词赏析

《虞美人》诗词赏析

《虞美人》诗词赏析《虞美人》诗词赏析《虞美人》诗词赏析1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赏析】这是一首寄赠友人的词。

上片写日暮登楼所见。

“芙蓉”二句写秋风江上,日暮远望,水天相接,烟波无际,客愁离思,亦随烟波荡漾而起。

“背飞双燕”即“劳燕分飞”,这一意象则隐喻了词人与公度当年的被迫离别。

“贴云寒”,言懔畏云中高寒,回绕过云层,挨着云边寒气而分飞东西。

一个“寒”字透露出心有余悸的寒意。

最后“独向高楼”补叙出所处位置和登楼倚栏目送故友离京远去的情景。

下片直抒念远怀人之情。

从上片“芙蓉落尽”到下片“雪满长安”,交待出词人时至岁暮仍滞留汴京。

“浮生”二句写人生若水面浮沫旋生旋灭的虚幻感和“雪满长安”的寒冷孤独,更增添了故人杳然的寂寞感。

“故人早晚”是词人悬想公度自秋至冬定然也在怀念着自己,也会早早晚晚登上高台眺望长安,定然会“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词人化用南朝陆凯自江南折梅一枝,寄赠长安好友范晔的典故,设想公度想念自己而抒发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用典贴切自然,而“春色一枝梅”的莹洁明艳的意象则成为友谊的一种象征。

全词借景寓情,曲写身世沧桑之变化与故人友谊之深切,语言清婉雅丽,堪称佳作。

《虞美人》诗词赏析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⑤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虞美人》译文及赏析一览《虞美人》译文及赏析有哪些?《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毛文锡《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毛文锡《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毛文锡《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
鸳鸯对浴银塘暖,水面蒲梢短。垂杨低拂曲尘波,蛛丝结网露珠多,滴圆荷¤遥思桃叶吴江碧,便是天河隔。锦鳞红鬣影沉沉,相思空有梦相寻,意难任。宝檀金缕鸳鸯枕,绶带盘宫锦。夕阳低映小窗明,南园绿树语莺莺,梦难成¤玉炉香暖频添炷,满地飘轻絮。珠帘不卷度沈烟,庭前闲立画秋千,艳阳天。 诗作品:虞美人 诗词作者:【唐代】毛文锡 诗词归类:【神话】、【写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虞美人·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前言】《虞美人·赋虞美人草》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咏物词也是咏虞美人草的。

立意和前篇相近,也是借咏虞美人草映带虞姬事,不同的是议论成分较前篇为重。

【注释】[1]拔山:比喻力大。

[2]青青:兼谓鬓发,指虞姬。

[3]敛袂:整理衣袖,此言罢舞。

亭亭:状形体挺拔。

【赏析】这首咏物词也是咏虞美人草的。

立意和前篇相近,也是借咏虞美人草映带虞姬事,不同的是议论成分较前篇为重。

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

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

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

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

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

“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

“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

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去。

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

“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
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

“暮然”句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

在这里,作者使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

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用拟人笔法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蕴藉,真挚动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