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虞美人_赋虞美人草》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原文、翻译及赏析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原文、翻译及赏析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原文、翻译及赏析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宋朝辛弃疾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

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

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泪痕浓。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注释1、虞美人草:《梦溪笔谈》:“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

”2、不肯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3、玉帐:军帐之美称。

4、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指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5、唱着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6、儿女句: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泪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迹,人谓之斑竹。

张泌《临江仙》:“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

第42篇 《虞美人》 (解析版)

第42篇   《虞美人》    (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42篇《虞美人》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栏玉()应犹在,只是()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

”2.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和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A.“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错误。

春花秋风最美,诗人竟问“何时了”,心理很反常。

联系李煜当时的生活,可知他回忆越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作者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

(完整版)《虞美人》练习+答案

(完整版)《虞美人》练习+答案

《虞美人》练习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一、基础知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 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文阅读】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阅读答案及赏析玉梅·芙玉梅草【南宋】辛弃疾他非常骄傲。

春风天天好。

拔出山势,突然唱起一首悲伤的歌。

酒后,羽锡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对待你。

真诚和苦涩在世界上是未知的。

贪婪的青年舞蹈。

突然,他收拾好衣服,但很优雅。

恐怕是楚辞。

注:本词写于作者在山东参与抗金义军兵败南归之后,希望得到南宋朝廷重用,重回北方征战。

但朝中却无人体味作者想法,他只好暂处镇江挂一闲职。

[1] 巴山:比隐喻更有力。

[2]青青:兼谓鬓发,指虞姬。

[3] 整理好袖子,别再跳舞了。

亭子:又高又直。

上阕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例句:前两句用现在和过去的对比手法写下项羽在那一年开始了这件事,就像香草的诞生一样,骄傲而繁茂;3、这四句话描述了从强弱到衰败,从繁荣到衰落,从项羽到虞姬的转变,突出了项羽失败和死亡的悲剧,以及虞姬对死亡的奖赏的真诚。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注意从上阕整体判断,不要只看细枝末节。

通过“当年得意”和“悲歌”可以看出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要注意对比的作用主要是强调对比点。

欣赏:《虞美人·赋虞美人草》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咏物诗也是咏于梅草。

其用意与前一章相似,但也通过吟诵《虞美人草》来反映虞姬的故事。

区别在于讨论部分比前一章更重要。

这个词的最后一部电影是《霸王别姬》。

它是以对比的方式写的。

在前两句话中,项羽兴高采烈。

据说,他在民族反抗秦朝暴力的浪潮中乘机发动了一场战斗,就像香草的诞生一样。

他兴高采烈,成了西楚的霸主,在世界上无敌。

这两句话用香草来形容项羽。

它们不仅生动、富有诗意,而且与单词的标题很接近,这是非常恰当的。

《拔山》承上启下,由强转弱,由盛转衰,化为项羽的挽歌,化浑浊为无痕,巧妙地引出最后两句。

第二句“喝酒”是告别我的小妾。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五古代诗歌阅读任务突破练24理解内容与把握情感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五古代诗歌阅读任务突破练24理解内容与把握情感含解析新人教版

任务突破练二十四理解内容与把握情感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忆滁州幽谷欧阳修滁南幽谷抱千峰,高下山花远近红。

当日辛勤皆手植,而今开落任春风。

主人不觉悲华发,野老犹能说醉翁。

谁与援琴亲写取,夜泉声在翠微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已离开滁州,千峰环抱的幽谷、山花烂漫的景象仍让他难以忘怀。

B.往昔辛勤种植花木,如今花开花落谁来欣赏,诗人因此生发怅惘之心。

C.欧阳修曾谪居滁州,自号醉翁,他想象田夫野老还会记得当年的自己。

D.尾联以景结情,表明希望有人能陪自己再访滁州,抚琴为乐,夜访幽泉。

2.诗人为何追忆滁州幽谷?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狂歌[注](节选)陆游枵然痴腹肯贮愁,天遣作盎盛藜苋。

发垂不栉性所便,衣垢忘濯心已惯。

眼前故人死欲无,此生行矣风雨散。

羞为尘土伏辕驹,宁作江湖断行雁。

,愤然辞官,重回老家时所作。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句写愁,化虚为实,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异曲同工。

B.第二句写老天爷把“我”的肚皮当作一只盛野菜的大盎,这一比喻生动形象。

C.三、四两句通过描述披头散发、身上的衣衫污垢斑斑的细节,描绘出诗人的狂态。

D.诗人对现实忧多愁深,“性所便”“心已惯”流露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之情。

4.诗歌题为《狂歌》,诗人为何狂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9分)题春归亭唐庚沙际春光又是归,亭前景物故应奇。

绿杨雅与清江称,残雪偏于碧嶂宜。

流水无凭何处去,东风有准不吾欺。

芳菲栏槛无穷兴,消得新愁入鬓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首联承诗题而来,写春天再次来临的讯息,并因之联想到江边小亭的景物之变。

B.颔联运用平常意象“绿杨”“清江”“残雪”“碧嶂”进行巧妙搭配,自然新奇。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三单元第14课虞美人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三单元第14课虞美人 Word版含解析

第14课虞美人绝代才子,千古词帝清代评论家赵翼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国破家亡,李煜陷入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日的不绝悔恨之中。

当比他早四年亡国,此时也在汴京的南汉国主刘奴颜婢膝事宋时,他却在宋君臣面前始终保持沉默,“无言独上西楼”,任由“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在心头纷扰缠绕。

于是在寂寞梧桐的深深庭院,有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苦苦追忆,在春意阑珊的冷冷秋夜,有他“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切切悔悟,在“林花谢了春红”的满地狼藉中,有他“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奈感慨。

春已逝,梦已空。

故国不再,情何以堪。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凄凄楚楚的吟唱终令宋太宗心生恼怒,一壶鸩酒让这个不识时务的“违命侯”魂赴黄泉。

“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用字字血泪字字珠玑的词句去诉说国破家亡的深仇剧痛,血泪之词成就了他“词中之帝”的文名,可惜一杯毒酒结束了他42年短暂而幽恨深长的生命。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绝笔之作,唱出了他一生的愁绪,也成就了世代流传的千古绝唱。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时光如白驹过隙,曾经柔靡的词风伴随南唐的灭亡而不复存在。

回首间,青丝已是落霜留痕,残红已被泥尘覆盖,头顶却是一片依旧湛蓝,但【课内挖掘】1.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适用话题]可用于“自古便有兴亡更替”“记忆因刻骨而铭心”“人生短暂”“愁情”等话题中。

2.《虞美人》是词人以生命写出的千古绝唱。

作为国君,李煜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词人,他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适用话题]可用于“人总有自己最合适的位置”“选择”“追求”“生命价值”“舍与得”“挫折与成功”等话题中。

【课外应用】浅谈李煜词中“愁”的艺术魅力在李煜词中出现得最多的字眼,一个是“愁”,另一个是“梦”。

在“梦境”中表现“愁”情。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没有读音错误、字形错误的一项是()A.城阕深闺(guī)春宵苦短B.绸缪玉簟(dàn)渌水荡漾C.皓腕栖身(qī)豆蔻词工D.金尊虞美人(yù)水面清圆2.《虞美人》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下列四首诗词中画线处与这种写法不同的一项是()A.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B.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藏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苏轼《南歌子·游赏》)C.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③⑥/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⑥D.①③⑤⑥/②④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犹:如同C.只是朱颜改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D.问君能有几多愁愁:忧虑5.朋友沏了壶好茶招待你,你以诗句抒发感慨,以下明显不合适的一项是()A.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B.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C.断送睡魔离几席,增添清气入肌肤。

D.尊里看无色,杯中动有光。

6.下面对李煜《虞美人》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只是意味着亡国之君屈辱生活的延续,并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慨叹。

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及赏析1疏篱曲径田家小。

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

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

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

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叙写送行惜别的词作。

词人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绘的农家景致是他们临分手之处:“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疏篱”、“曲径”是典型的农家景致,也是词人于清晨所见近处之景,再往远处看,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地散开,时间到了清晨,分手的时分已在即。

“曲径”,唐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外,“云树开清晓”句,似化用秦观《满庭芳》词中“晓色云开”句,但周词的词序颠倒,所以这里的“开”字似更为精炼。

“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词人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远处,但见晨雾迷漫,带着寒气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静,只见远处山寺钟声传来,这给凄清的送别场面又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

“天寒”句,化用王维《汉江临泛》中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词作上片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词作下片转而叙写自己的心情。

但词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一个个动作和画面来达到表述之目的。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

这是说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袭人和愁意缠绕心间,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马扬鞭去找驿站,买些酒来驱寒解愁。

“亭堠”,亦作亭堡,原为侦察、瞭望的岗亭。

《后汉书·光武纪》载:“筑亭堠修烽燧。

”这里当是指古代废置之亭堠,已改为置酒供行人休息场所。

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实质上是写词人之心寒愁浓。

词人又写自己急急忙忙地寻找亭堠,说明其离愁之浓重。

“愁抱”一句是全词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强调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为本词的主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