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浪淘沙·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原文|译文|赏析《虞美人·赋虞美人草》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这是一首咏虞美人草的咏物词,同时也借咏虞美人草映带虞姬事,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原文宋代:辛弃疾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译文及注释[1]拔山:比喻力大。
[2]青青:兼谓鬓发,指虞姬。
[3]敛袂(mèi):整理衣袖,此言罢舞。
亭亭:状形体挺拔。
赏析这首咏物词也是咏虞美人草的。
立意和前篇相近,也是借咏虞美人草映带虞姬事,不同的是议论成分较前篇为重。
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
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
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
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
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
“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
“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
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去。
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
“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
“暮然”句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
在这里,作者使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
为什么虞美人停止舞动?“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虞姬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用拟人笔法和心理描写的方式,推想虞美人草不舞的原因,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感情色彩,含蓄蕴藉,真挚动人。
浪淘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优秀4篇)

浪淘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浪淘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优秀4篇)浪淘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1原文:浪淘沙宋代:欧阳修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译文: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今日同朋友一起来到北潭游耍,水波荡漾着小船。
波光潋滟,柳条轻柔。
就这般,就这样春来了又去了,人也白了两鬓发。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朋友啊,看看那漂亮的歌妓听听她们美妙的`歌喉,大家一起拿起酒杯吧,今天不醉不休。
劝这位友人斟满那一杯酒,即使在花间我们饮多了酒,但那是别样的风流。
注释:今日北池游。
漾漾轻舟。
波光潋滟柳条柔。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
北池:或称北潭、潭园。
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
好妓好歌喉。
不醉难休。
劝君满满酌金瓯。
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
金瓯:金属酒器。
病酒:沉醉,饮酒过量。
赏析:词上片前三句写春日北池的美好春光。
荡舟北池,小舟划过,水波荡漾,波光潋滟,微风吹过,柔柳摇曳多姿。
如此美好春光反令主人公伤春伤怀。
“如此”二句,感叹春来春去,美好年华逝去,白了人头。
在这年华之叹中,蕴含着词人的理想落空之悲。
政治上的失意让词人即便是面对大好春光也难以释怀。
下片写宴饮,劝友人一醉方休。
既然畅游不能够让心情好起来,那就痛饮吧,一沉醉换悲凉。
所以在下片中,词人劝友人面对美丽的歌女,听着美妙的歌声,且斟满酒杯,举杯畅饮,一醉方休。
如此即便流连花间,因病成酒,也自是一种风流。
此时的词人空有满腔热情理想,一心为国却受压抑排挤,因此,这看似豪迈放逸之词中,实饱含着无数心酸和苦涩,读起来沉重伤感。
浪淘沙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篇2原文: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唐代:白居易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译文: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浪淘沙白居易的诗意

浪淘沙白居易的诗意浪淘沙白居易的诗意《浪淘沙》诗是一组诗,一共有六首,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浪淘沙白居易的诗意,希望对你有帮助。
浪淘沙原文: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海底飞尘终有日,山头化石岂无时。
谁道小郎抛小妇,船头一去没回期。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
随波逐浪到天涯,迁客西还有几家。
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
相搅相淘无歇日,会教东海一时平。
浪淘沙名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诗意: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
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浪淘沙翻译:无浪淘沙析:无作者资料: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虞美人》与《浪淘沙》赏析

对比《浪淘沙》
•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译文
• 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 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 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 片时的喜欢。 • 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 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 要见到它就很艰难。象流失的江水凋落的 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 天上一是人间。
• 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 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 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 首去想念。 •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 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 流。
整体感知: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小结: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念 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 去,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 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 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一个亡国之 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 杀身之祸,充满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感 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 恨。
思考:作者的愁情是如何表现的?
意象:
• 春花秋月 • 小楼东风 • 雕栏玉砌 往事 故国明月 朱颜
小组讨论
• 1、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什 么表达效果?让你产生了那些想象?
• 2、“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 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 2、“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字有什 么深刻含义?
讨论
虞美人浪 淘沙 共同点 不同点
内容
宋词拼音版《浪淘沙·赋虞美人草》原文及注释

【导语】《浪淘沙·赋虞美⼈草》这是南宋爱国将领、词⼈⾟弃疾著有的词作。
是⼀⾸慨叹英雄末路的咏史词。
下⾯是分享的宋词拼⾳版《浪淘沙·赋虞美⼈草》原⽂及注释。
欢迎阅读参考! 《浪淘沙·赋虞美⼈草》 作者:⾟弃疾朝代:宋朝 不肯过江东。
⽟帐匆匆。
⾄今草⽊忆英雄。
唱著虞兮当⽇曲,便舞春风。
⼉⼥此情同。
往事朦胧。
湘娥⽵上泪痕浓。
舜盖重瞳堪痛恨,⽻⼜重瞳。
【浪淘沙·赋虞美⼈草拼⾳版】bú kěn guò jiāng dōng 。
yù zhàng cōng cōng 。
zhì jīn cǎo mù yì yīng xióng 。
chàng zhe yú xī dāng rì qǔ,biàn wǔ chūnfēng 。
ér nǚ cǐ qíng tóng 。
wǎng shì méng lóng 。
xiāng é zhú shàng lèi hén nóng 。
shùn gài zhòng tóng kān tòng hèn ,yǔ yòu zhòng tóng 。
【注释】 虞美⼈草:《梦溪笔谈》:“⾼邮桑景舒性知⾳,旧传有虞美⼈草,闻⼈作虞美⼈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
” ⽟帐:军帐之美称。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指项⽻四⾯楚歌,⾃刎乌江。
湘娥句:舜帝死后,⼆湘妃泣泪落翠⽵,在⽵上留下斑迹,⼈谓之斑⽵。
张泌《临江仙》:“翠⽵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
”刘禹锡《潇湘神》:“斑⽵枝,斑⽵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 扩展阅读:⾟弃疾故事之义斩义端 ⾦帝完颜亮迁都燕京之后,⼀些长期受奴役和压迫的汉⼈忍⽆可忍,扛起了反⾦⼤旗,其中声势最浩⼤的⼀⽀队伍是⼭东境内揭竿起义的⼀⽀队伍,领头的耿京是⼀位农民出⾝的济南⼈。
刘禹锡浪淘沙中文释文

刘禹锡浪淘沙中文释文(实用版)目录一、刘禹锡与《浪淘沙》二、《浪淘沙》诗句解析三、《浪淘沙》的文学价值及影响正文一、刘禹锡与《浪淘沙》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深沉著称。
其中,《浪淘沙》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通过描绘黄河的浩渺和泥沙的沉浮,抒发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感慨。
二、《浪淘沙》诗句解析《浪淘沙》全文如下: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黄河的浩渺和泥沙的沉浮,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感慨。
其中,“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而“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描绘了春天洛水桥边的美景,而“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意外事件的感慨。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描绘了汴水和清淮的景象,而“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描绘了鹦鹉洲的景象,而“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则表达了作者对家的思念。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描绘了濯锦江的景象,而“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描绘了澄洲的景象,而“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哲理思考。
三、《浪淘沙》的文学价值及影响《浪淘沙》是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歌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描绘黄河的浩渺和泥沙的沉浮,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迁和人生命运的感慨。
《浪淘沙》古诗三首

主题与意境
主题
该诗以虞美人草为题材,通过对虞美 人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 念与忧思。
意境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 将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营 造出一种哀婉、凄美的氛围。
词句解读与修辞手法
词句解读
诗人通过“春梦冷”、“宫月空”等词语,描绘出故国的衰败与沧桑,同时借 助“啼鹃”、“恨东风”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眷恋与哀怨。
三首《浪淘沙》的艺术风格也有所不同。第一首清新明快 ,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二首沉郁顿挫,表现出作者 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第三首则深沉凝练,体现了作者对 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与历史价值的比较
创作背景
三首《浪淘沙》的创作背景各不相同。第一 首可能作于春天游览时,第二首则可能作于 作者在旅途中怀念历史英雄时,第三首则可 能作于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过程中。
主题
第一首《浪淘沙》以春天为背景,描述了春 意盎然的景象和作者对自然的感慨。第二首 《浪淘沙》以历史为题材,通过对古代英雄 的怀念,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第三首《 浪淘沙》则以人生为主题,探讨了生死、名 利等人生哲理。
修辞手法与艺术风格的比较
要点一
修辞手法
要点二
艺术风格
三首《浪淘沙》在修辞手法上各有特点。第一首以写景为 主,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和比喻,如“绿杨阴里水声喧 ”、“风前秋意生”等。第二首则注重历史典故的运用和 气氛的渲染,如“千古楚王应悔错”、“空遗恨”等。第 三首则以哲理阐述为主,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等。
03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赏析
主题与意境
主题
该诗以山寺夜半闻钟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3篇)

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3篇)1.浪淘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第1篇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翻译」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
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注释」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
⑤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⑥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⑦一晌(音shǎng):一会儿,片刻。
一作“饷”(音xiǎng)⑧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⑨凭栏:靠着栏杆。
⑩江山:指南唐河山。
「赏析」据《西清诗话》谓《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去世前不久所写:“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从此词低沉悲怆的基调中,透露出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
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
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浪淘沙·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
唱着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
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泪痕浓。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注释】
1、虞美人草:《梦溪笔谈》:“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
”
2、不肯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
3、玉帐:军帐之美称。
4、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指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5、唱着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
6、儿女句: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泪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迹,人谓之斑竹。
张泌《临江仙》:“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OrG点点寄相思。
”
8、舜盖二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寐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