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式柱塞泵振动问题分析研究与对策

合集下载

柱塞泵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柱塞泵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柱塞泵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发布者:szguanyu 发布时间:2008-10-31 13:01:26 阅读:54次柱塞泵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通过认真分析故障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故障的发生。

对于延长机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维修费用,确保注水任务的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对几种常见故障的征兆进行描述,并对原因进行分析,对防止发生故障的措施进行探讨,以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机泵设备的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烧轴瓦、曲轴研伤故障(一)故障现象这类故障出现时一般表现为曲轴箱温度升高,电机电流升高,机油颜色变黑等。

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停泵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果检查处理不及时,就会发生烧瓦、抱轴事故,导致曲轴研伤,严重时甚至曲轴报废。

(二)原因分析造成这类事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由于轴瓦和轴颈之间润滑状况恶化而产生的。

1、机油变质、机油杂质过多、进油孔堵塞、机油过少、机油牌号不对。

(1)当曲轴箱由于某种原因进水,会使机油乳化呈现乳白色,粘度下降。

使机油在轴瓦和轴颈间的附着能力下降,影响润滑油膜的形成,这时容易在轴瓦和轴颈之间形成粘合磨损,导致轴瓦表面粗糙度增大,摩擦力增大,温度升高,最后发生烧瓦事故。

(2)机油中的杂质主要是机油中的砂粒、灰尘以及泵内金属磨屑,这些杂质进入轴瓦和轴颈间隙中,使轴瓦嵌油面积减小,并形成磨粒磨损,同时机油中的杂质过多还容易堵塞轴瓦盖上的机油流道,使轴瓦间隙内供油不足产生粘合磨损。

这两种磨损共同作用的的结果使轴瓦温度升高,间隙变小,最后导致烧瓦事故。

(3)由于柱塞泵采用的是飞溅式润滑,当机油液位低于规定的下限时,曲轴及连杆的带油能力下降,造成轴瓦和轴颈间的供油不足,不能形成足够的润滑油膜,进而产生粘合磨损,如果不及时补加机油,就会出现轴瓦与轴颈干磨,发生烧瓦甚至抱轴事故。

(4)柱塞泵要求使用规定牌号的机油(CC15W/40),如果机油牌号不对,粘度过大流动困难,机油不能顺利进入轴瓦和轴颈间隙内,就会造成供油不足。

柱塞式注水泵振动原因分析及改进

柱塞式注水泵振动原因分析及改进
采取了管线埋地、 加设管线支墩 、 降低供液压力等措施 , 在一定
据分析得知 , 机泵开启和停机状态对系统管 网振动的影 响不大 ,
无异常振动产生。 ( 2 ) 运行 状 态 为 1 , 2 , 3 , , 运行 , 5 停止 , 在 4 泵 变 频频 率分别 为 2 8 H z , 3 2 H z , 3 5 H z时开展 振动测 试 ( 表 1 ) 。
合理范 围, 是整个泵系统 能否稳定运行 的首要条件 。 分别对柱塞 泵、 机座 、 人 口管线 、 出 口管线 、 核心原件等进行 了测试 , 发现: ① 动力端振动稳定 ,液力端振动较为强烈 ,主要受 到腔 内液体影
4 岸 边集 装 箱 桥 吊电气 控 制 系统 的传 动 系统
与 传动 结构 , 实 现 了稳 定 、 可调 节 的桥 吊操 作 , 提高 了岸边 集
1 现状及存在 问题
响。 ②管线水平方 向振动较为强烈。 ③柱塞泵振动的主要原 因为 振动频率 中的高频成分。 该成分 由注入介质 流动状态引起 , 初步 判 断管道转折点 、 管线变径 、 管径等是其主要因素。④屡次改造
效果不 明显 的原因在于改造集 中于被动减振 技术 ,未考虑系统 谐振 。 2 . 1 . 2 综合运行测试 ( 1 ) 分别进行 了 l O种不 同运行状态 下的振动测试 。通过数
柱 塞 式 注水 泵 振 动原 因分 析及 改进
王 忠民
( 中国石 油大庆油田公司第九采 油厂 , 黑龙 江大庆

1 6 3 8 5 3 )
要: 分 析 油 田在 用柱 塞 式 注 水 泵振 动 大造 成 近 端 管 线振 动 损 坏 的 原 因。 通 过 振 动 测 试及 流 固耦 合 模 拟 运 行 状 况 , 采取扩管降速、

柱塞泵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防备措

柱塞泵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防备措

柱塞泵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防备措施柱塞泵作为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泵类,在使用中难免会显现一些故障。

本文将针对柱塞泵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防备措施。

一、泵体磨损或泄漏泵体磨损或泄漏是柱塞泵使用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重要原因是在泵体内部的运动部件(如柱塞、活塞)与泵体接触面耐磨性和密封性的衰减。

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一般为更换配件。

防备措施:1. 选用材质好、加工精度高的泵体和配件。

2. 依据工作流量和气压选用合适的泵型。

3. 做好常规维护,定期检查泵体、柱塞等是否有磨损。

二、泵的内部异物在某些情况下,泵内可能会有异物进入泵体内,如铁屑、沙子等。

这些异物在泵内会拦阻运动部件的运动,甚至造成损坏。

防备措施:1. 安装一个合适的滤网,用于过滤杂质。

2. 清除工作地点,在使用前检查杂质。

三、密封和联接处显现问题应力和外部振动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泵体的密封和联接处显现问题。

防备措施:1. 确保泵体和管道之间的联接处紧固。

2. 定期检查连接处。

四、泵的压力和流量不达标在某些情况下,泵的压力和流量不符合预期或设计要求。

重要原因是泵的设计选择不当或者泵的配件选用不合适等。

防备措施:1.依据系统要求选用合适的泵型,并依据系统要求调整泵的参数,确保泵的性能符合应用。

2.选用合适的配件,如泵座、气缸等。

五、泵的运动部件损坏泵的运动部件包括柱塞、活塞、连杆、齿轮等等。

运动部件的损坏重要来自外界力和耐久性差。

当泵的运动部件被强制损坏时,将需要更换配件。

防备措施:1. 选用材质好、结构合理的运动部件2. 依据泵的要求定期更换配件3. 削减外部对泵的振动综上所述,对于柱塞泵,需要在使用中常常检查和维护和修理,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和性能表现。

在使用前,需要进行充分的防备、检查和维护,以防备泵显现故障,从而削减生产中的削减不必要的延迟,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

往复式回注泵振动分析及减振措施研究

往复式回注泵振动分析及减振措施研究

往复式回注泵振动分析及减振措施研究2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十二采油厂甘肃合水 745413摘要:回注泵在原油采出水单元中应用广泛,回注泵的振动容易造成泵进、出口管道的破裂、刺漏,维修工作量不仅大,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严重影响了原油采出水的正常回注作业。

对回注泵振动原因及减震分析是保证采出水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通过对回注泵现场运行的振动原因分析,提出了减振措施,并进行分析探讨,对回注泵运行减振措施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字:回注泵;采出水;振动一、回注泵的特点往复泵属于容积泵,其借助活塞或柱塞在液缸工作腔内的往复运动(或通过隔膜、波纹管等挠性元件在工作腔内周期性地产生弹性变形)实现工作腔容积产生周期性的变化。

在结构上,工作腔通过密封装置与外界隔开。

工作时,原动机的机械能经往复泵直接转化为被输送液体的压力能。

其主要特点有:(1)流量是脉动的。

(2)平均流量是恒定的,理论上其大小只取决于泵的结构参数,而与出口压力无关。

(3)泵的压力取决于管路特性,与流量无关,对输送介质有较强的适应性。

(4)有良好的自吸能力,启动前无需灌泵;(5)在出口压力很高而流量又很小时,往复泵是唯一的选择,其不仅能满足性能需要,而且效率也较高。

二、回注泵振动原因分析(1)脉动冲击回注泵属于高压柱塞泵,高压柱塞泵的振动主要原因是管线中液体的脉动冲击。

高压柱塞泵在运转过程中,由于吸入和排出的间断性,以及活塞的变速运动,使管路中的液流压力和流量呈周期性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液流的压力脉动。

尤其当流体的激振频率与管系的固有振动频率接近或成倍数时,会引起管道系统的共振。

柱塞泵的排出压力变化大与柱塞泵的流量不均匀有关,柱塞泵的液缸数不同,其流量不均匀系数也不相同。

不均匀系数越小,柱塞泵的流量、压力脉动就会大大减少,柱塞泵泵体的振动也会降低。

(2)水击现象高压柱塞泵在运行时管路中的流体流速的突然变化,会造成管内压强在大范围内波动,形成水击现象,导致管路剧烈振动。

往复式柱塞泵振动原因分析

往复式柱塞泵振动原因分析
计工作 。
4 6
内蒙古 石 油 化 工
2 0 1 3 年第 1 期
率 较低 , 致使 达不 到理论 排量 , 造成 部分 注水站 存在 喂水泵 与注水 泵排 量不 匹配 , 导致 供液 不足 、 注水泵 将 发 生抽 空现 象 , 大 量 空气 进 入 泵 内 , 产 生 气蚀 、 气 击, 形 成 冲击 载荷 , 引发 振 动 , 因此 在 注 水泵 前 应选 择 合理 排量 和扬程 的喂水 泵 。
工 尚未对 注 水系 统正 常运 行产 生影 响 。 2 . 2 高低 压 管线 固定在 同一 支 架上 引起 的振动 部 分注 水站 管 沟内 高低压 管线 由于输送 介质 的
图 1 注 水 站 工 艺 流 程 示 意 图
流速、 压力 不 同 , 固定在 同一 支 架上 , 易于 引起 管路 产 生共振 , 从 而导 致管 线 出现破 损 。 此种 情况存 在大 部 分注 水站 , 由此 引 起 的 振 动 已对 注水 系统 的 正常 运行 产生 了影 响 , 应引起 足 够 的重视 。
摘 要: 对 油 田注水 用往 复 式柱 塞泵振 动 的原 因进行 了理论 分析 , 结合 引起振 动 的主要 因素及现 场 试 验提 出了减振措 施 , 降低 了生产 维修 维 护 费用 , 保证 了油 田平稳 注水 , 提 高 了注水 时效 , 为超低 渗透 油 藏稳 产提 供 了有 力的技 术保 障 。
2 . 4 注水 泵供水母 管 管径偏 小 引起 的振 动 注水泵 上水母 管偏小 , 造 成管 内流 速偏大 , 对注
2 振 动原 因分 析
求, 持续有 效稳 定 注水是 油 田产 量 的有 力保 证 。 但 是 柱塞 泵 为往 复 式 容积 泵 , 其 容积 周 期 性 变 化 产生 流 量脉 动 , 造 成 排 出流 量 不 均 衡 , 易 于 产生 振 动 , 从 而

往复柱塞泵的振动检测方法及常见故障识别

往复柱塞泵的振动检测方法及常见故障识别

往复柱塞泵的振动检测方法及常见故障识别泵组振动测试准备本文的监测对象为油田采油普遍使用的五柱塞注水泵。

柱塞泵组工作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把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柱塞的往复运动,同时把电动机的机械能传给所输送的液体,在结构上,它既有旋转运动部件又有往复运动部件,且其负载大,工况恶劣,因而动态响应极为复杂。

在确定检测方案时,传感器的布局尽可能地靠近待测部位,使测取信号的传递路径短而直接,尽量避免信号的减弱、畸变或传递受阻,使所测的信号能最大限度地反映检测部位的工况;应用尽量少的测点拾取尽量多的工况信息,基于上述原则,选取测点13个,其中电机前端垂直、水平方向各1个,曲轴箱外水平方向3个,十字头位置垂直方向3个,泵头沿柱塞轴线方向,即水平方向5个。

根据泵组的结构与运行特点,不同的监测部位所选用的采样分析频率略有差别,见表1。

表1 泵组转速与分析频率电动机运动为典型的转子旋转运动,虽然其运转速度较高,采用400Hz的分析频率已完全满足对其进行振动分析的采样定理。

柱塞泵为往复机械,其振动以脉动形式出现,是宽带振动,所以采用较高的分析频率。

按照上述检测方案,对吐哈油田现场运行泵组的工作状态进行了长时间测试分析,以检验测试方案的可行性,并对现场泵组发生的故障进行了诊断识别。

机身表面激振源初步分析柱塞泵机组结构复杂、部件多,激励源也很多,机身表面的振动是内部各种激振源共同作用的综合反映,其主要激励源有以下几种:•液压缸内液体压力激荡力;•液阀组件运动的冲击力;•柱塞运动横向撞击力;•柱塞往复运动惯性力通过连杆,曲轴产生的周期性激励;•曲轴旋转运动产生的激励;•皮带传动失效引起的振动;•电动机的滚动轴承撞击引起的振动;•电动机旋转惯性力;•其它机构的激励等。

在这些激励的共同作用下,机身表面振动很复杂,表面总的响应是多个激励响应之综合影响,如何从复杂的激励响应中分离出故障激励源是五柱塞泵机组振动信号分析的难点。

机组振动特征频率计算如下:•柱塞泵曲轴频率:f n=370/60=6.17Hz;•五柱塞往复运动不平衡引起的振动频率:f1=6.17×5=30.85Hz;•液压阀落座频率:f3=6.17×10=61.7Hz;•柱塞横向撞击作用点改变方向的频率:f3=6.17×5×2=61.7Hz;•电动机回转频率:f5=1470/60=24.5Hz;•电源频率:f6=50Hz;•电动机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电动机所用滚动轴承的型号为2320,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及轴承的内、外径,滚珠数等可得滚动轴承的特征频率如表2。

往复式压缩机振动原因分析及减振措施探讨

往复式压缩机振动原因分析及减振措施探讨

往复式压缩机振动原因分析及减振措施探讨往复式压缩机是常见的工业设备之一,其主要功能是将气体压缩,增加气体压力。

在往复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中,由于运动部件的运动,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使用寿命。

对往复式压缩机的振动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往复式压缩机振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部件的不平衡:往复式压缩机的运动部件主要包括曲轴、连杆、活塞等。

如果这些部件的质量分布不均匀,或者配重失衡,就会导致压缩机的振动。

这种不平衡可能是由于制造过程中的精度问题或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

2. 轴承故障:往复式压缩机中的轴承起着支撑和保持运动部件平衡的作用。

如果轴承损坏或磨损严重,就会导致运动部件的不稳定,进而引起振动。

3. 安装不平衡:往复式压缩机安装过程中,如果不认真把握安装平衡要求,或者基础不稳固,都会导致设备的振动。

设备固定螺栓没有紧固好、支座不牢固等。

4. 动力源的问题:往复式压缩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使用电动机或内燃机等动力源。

如果动力源的输出不稳定,或者电机的旋转不平衡,都会传导到往复式压缩机上,引起振动。

针对往复式压缩机振动的原因,可以采取一些减振措施,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1. 维护保养:定期对往复式压缩机进行维护保养,检查轴承的磨损程度,及时更换损坏的轴承,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 平衡设备:通过使用专业的平衡设备对运动部件进行平衡处理,消除质量不均匀或配重失衡带来的振动。

3. 加强安装:在安装往复式压缩机时,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基础的打底、设备固定螺栓的紧固等,保证设备的稳定。

4. 优化动力源:选择质量稳定的电动机或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并定期对动力源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输出的稳定性。

5. 使用减振装置:可以根据压缩机的使用环境和振动特性,选择合适的减振装置,如弹簧减振器、减振垫等。

对于往复式压缩机的振动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分析和处理。

柱塞泵进口管道振动原因与减振对策研究

柱塞泵进口管道振动原因与减振对策研究

Ab s t r a c t
T h e v i b r a t i o n o f t h e i n l e t p i p e l i n e o f r e c i p r o c a t i n g wa t e r i n j e c t i o n p u mp i s a h a r mf u l p r o b l e m.wh i c h l e a d s t o t h e
b al a n c e pi p e
析 ,并通过理论计算 ,提出了桩塞泵进 口管道减振对策。 柱塞泵由于其排量小 、扬程高的特点 ,可以很好地适 应超低渗透油藏注水要求 ,近年来在长庆油 田得到了广泛 使用。但是柱塞泵为往复式容积泵 ,其容积的周期性变化 产生了流量脉动 ,造成了排出流量的不均衡 ,加上管道内 如果管道 的振动得不 到有效吸收 和化解 ,就有可 能 造成注水泵进 出口管 道的破损 ,破损 管道的维修 工作 量 大 ,增加日常维护费用 ,影响日常注水。
石油工 程 建设
采输 技 术 _
柱 塞 泵 进 口 管 道 振 动 原 因 与 减 振 对 策 研 究
杨 露 ,王俊 涛 ,刘 丛 ,李俊成 ’ ,韩 涛
1 . 长庆油 田第三 采油厂 ,宁夏银川 7 5 0 0 0 6
2 . 长庆油 田油气 工艺研 究院 ,陕西西安 7 1 0 0 1 8
流体对管壁产生冲击力 ,导 致注水泵进 出口管道因振动而 破裂 ,严重影响了注水系统的平稳运行及注水时效。本文
f r e qu e nt r u p t u r e of t he i n l e t pi p el i n e a n d t h e i nc r e a s e o f r e p ai r wor k a n d r un ni n g e xp e ns e s .Some ma i n f a c t or s a f f ec t i n g t h e v i br a t i on ar e a n al y z e d a n d t h e pr e s s ur e i n el b o w p i p e on a c c o un t o f f l ui d p ul s a t i o n i s c al c u l a t ed.Th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往复式柱塞泵振动问题分析研究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8-09-18T15:47:19.1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作者:徐文超
[导读] 摘要:文章介绍对往复式柱塞泵进行振动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其振动原理和原因,并对目前所用的振动测试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介绍,提出了针对不同振动机理和原因的振动问题因对措施,以供参考。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陕西省延安市 716000
摘要:文章介绍对往复式柱塞泵进行振动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其振动原理和原因,并对目前所用的振动测试方法及其特点进行介绍,提出了针对不同振动机理和原因的振动问题因对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往复式柱塞泵;振动问题
1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液压传动系统目前在相关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正在向高速高压方向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柱塞泵也向此方向发展。

但是在柱塞泵向高速高压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其振动故障问题也成为设计以及研究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且振动故障与噪声问题也成为柱塞泵多种物理特性的表现形式,其可以表现出柱塞泵运行中的整体性能、内部各个零部件的配合状况以及发生摩擦以及润滑的状况,甚至是其内部构件发生磨损以及破坏或者是密封失效等问题,所以对柱塞泵振动问题的研究也成为提升柱塞泵整体性能并对其他类型故障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

2往复式柱塞泵振动原理和原因分析
对于柱塞泵来说,其产生振动的形式主要有流体振动和机械振动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主要是在柱塞泵在运行过程中,其出口流量产生的脉动在遇到负载阻抗的情况下就会对液压系统造成压力脉动,因此会导致振动现象的发生。

此外也会由于柱塞泵处于吸空工况下其内部会由于气泡突然发生破裂而引起气穴振动,此种形式的振动主要与柱塞泵的固有流量、配流盘困油区的倒灌流量等因素而产生的压力冲击有关系。

而后者则主要是由于柱塞泵的腔内进行吸油和排油的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冲击所引起的,在此压力冲击的作用下就将振动因素由斜盘、主轴以及轴承等液压元件向外部壳体以及端盖等部位传递。

下面分析流体振动和机械振动的原理。

2.1流体振动的原理
对于流体振动来说,主要分析由于配流盘困油区的倒灌流量和所产生的压力冲击而引起的振动问题,在配流时出现由吸油区向排油区过渡的过程中,由于柱塞腔内充满了低压油,且此过程中低压油会与排油区内的高压油发生接通,此时油压存在较大的压力差,就会导致油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涌入,这就会导致流量倒灌冲击的产生,且此冲击会在柱塞泵的运行过程中会不断增加直到二者的压力相等。

但是此时在油液惯性和阻尼性质的影响下会对腔内的油液排出起到一定的阻碍和限制作用,会导致在压力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而出现比排油区压力大的现象,这就是压力正超调的现象,而且会在发生相反方向的吸油过程中会同样出现压力负超调的现象,上述两种现象都会导致液压冲击的产生,从而引起柱塞泵的结构振动问题。

2.2机械振动的原理
对于机械振动来说,主要分析以下三种振动原理:一是斜盘及变量机构振动。

在此机构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周期性的振动,主要是由于此时的液压力矩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的原因。

二是轴承振动。

这是由于柱塞泵的运行过程中轴承会处于高速旋转的状态,而如果轴承与其他连接元器件之间存在间隙的问题,就会出现周期性的振动现象。

三是泵的旋转体偏心和不平衡的振动。

柱塞泵在运行过程中其内有的旋转体处于高速转动的状态,当在与泵轴相连的零部件上出现偏心以及动不平衡力的作用时,就会产生周期性的振动现象。

3往复式柱塞泵振动测试方面
目前对于柱塞泵的振动问题进行测试和试验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泵源的流量脉动测试方法上,而且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需要采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来满足柱塞泵的出口流量具有较高的频率和较大的流量的特点要求。

在传统的进行振动测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泵腔压力测试方法、封闭式的压力脉动测量方法等。

前者的原理和数据分析方法较为简单,但是测试难点就是进行压力传感器的安装以及压力信号的采集,且需要对泵的结构进行必要的修改。

而后者则具有较为复杂的测量过程,需要采用专用的装置进行测试,且还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无法对流量脉动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

所以需要采用以下泵源流量脉动的测试方法:伸缩管道测量法、二次源法、双系统、双压力测试法、双点测试法、近源测试法、无发射工况测量法、实用近似法、高阻抗管道测试法等方法。

其中在对柱塞泵的泵源流量脉动和阻抗进行测量时可以采用二次源法、双系统、双压力测试法、双点测试法来进行,而对于带有复杂管道的液压泵的流量脉动和阻抗进行测试时,则需要采用近源测试法进行测量。

4往复式柱塞泵振动的应对措施
4.1增设反振动装置法
此种方法的原理就是降低激振源强度,此阿勇反振动装置在柱塞泵的运行过程中对其流量波在泵管道中进行正向传播的信号进行测试,然后通过对伺服辅助源系统进行控制来产生一个此信号的反振动信号,使用此反振动信号对本身流量脉动产生的振动进行抵消。

但是在柱塞泵的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频率较高且不稳定的流量信号,所以容易导致信号采集不准确的问题而造成控制信号的不准确。

4.2配流时间调整法
此方法的原理就是对配流盘预压缩的角度进行调整,调整的目的就是要将柱塞腔的压力与配流盘排油口的压力调整为相同的压力值,这样就不会由于存在压力差而引起压力冲击的问题而导致振动现象的发生。

此种方法可以对流量的倒灌时间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但是由于柱塞泵中的配流盘本身就承受着较大的偏载,如果采用此方法进行调整,则需要再额外加装一个驱动机构,导致其系统更加复杂。

4.3增设减振结构
增设减振结构的方法主要有增加单向阀和增加缓冲槽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主要设置在配流盘高压和低压的过渡区域中,其主要原理就是调节二者的压力差来降低泵的流量脉动所造成的压力冲击。

后者是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在柱塞泵的油液出口到柱塞腔的位置增设缓冲槽,其主要作用就是提高柱塞腔内的压力来降低二者之间的压力差,从而降低其流量脉动。

5结语
往复式柱塞泵的振动问题一直是影响其正常使用以及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所以也成为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学者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在分析其产生机理以及原因的基础上,分析目前比较常用的振动测试方法和减振措施,希望对柱塞泵的使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
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果,庄术艺,陈开贵,等.高压柱塞泵振动故障诊断处理[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6(3):82-84.
[2]曾文,别锋锋.往复柱塞泵曲轴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14):9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