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高产养殖技术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推广及应用实践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推广及应用实践谭玉红(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经济作物站,广西 环江 547199)作者简介:谭玉红(1970—),女,毛南族,环江县人,专科,农艺师。
[摘要]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自2000年以来推广小蚕共育以来,养蚕综合技术逐年提高,蚕茧质量也逐年提高;但蚕农在养蚕过程中还会出现病死率高的问题,而作为食物供应的桑树则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的问题。
本文以桑蚕高产养殖技术推广及应用实践作为研究对象,制定出适合应用在我县桑蚕养殖的高产技术。
通过选择优质的桑蚕,加强对蚕室的消毒,建立高产桑园等方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通过加强宣传、调整产业布局的方式在全县推广桑蚕高产养殖技术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桑蚕;高产;养殖技术;应用实践蚕丝服装及蚕丝被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而其主要成分蚕丝来源于桑蚕。
桑蚕的养殖情况直接关系到其提供的蚕丝是否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现在桑蚕养殖户在养殖桑蚕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桑蚕赖以生存的桑树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影响到桑蚕的食物供应。
桑蚕易感病,死亡率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蚕丝的产量。
本文根据桑蚕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提高桑蚕产量的养殖技术。
1桑蚕高产养殖技术的应用1.1选择优良的桑蚕品种随着消费者对蚕丝品质要求的提高,养殖户一定要依据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高品质的蚕丝。
而蚕丝的质量与蚕的品种有着密切关系,蚕的品种直接关系到其抗病虫害的能力以及蚕丝的质量,因此一定要选择抗病虫害,吐丝多且品质好的蚕品种。
同时还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特征,合理地安排桑蚕的养殖。
目前适合我县气候条件特征的蚕品种可以选择两广二号以及桂蚕一号和二号,这三种桑蚕易养殖,抗病性强,可以为高产养殖打下良好的基础。
1.2重视消毒工作其实目前蚕茧品质不高的现状与桑蚕养殖综合技术有关。
而消毒则是养蚕技术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养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消毒工作。
1.2.1以村为单位展开消毒工作消毒工作需要以养蚕作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整个村庄共同着手。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近年桑蚕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受农业结构调整、种桑养蚕比较效益提高和入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随着桑蚕效益的稳步提高,各地在扩大栽桑养蚕规模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探索出一套养蚕稳产、高产技术,使春蚕、秋蚕茧产量分别稳定在40kg/张、35kg/张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现将桑蚕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无毒优良品种选好对路的品种是桑蚕养殖获得高产的前提。
根据峄城区年气候情况监测和春种秋养、秋种春养试验,发现皓月×菁松、春蕾×镇珠、9202×鲁七、827鲁×8214鲁等品种有推广价值,并且具有无毒、高产、高抗病、抗逆性强、容易饲养等优点。
2 满足蚕的生理需求(1)必须推广应用稚蚕共育这一先进的技术。
养好稚蚕是蚕茧稳产高产的基础。
1~3龄为稚蚕期,也称小蚕期,是蚕充实体质的时期。
稚蚕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长发育快。
就体重而言,1龄增长12~16倍,2龄增长8倍,3龄增长5~6倍。
二是稚蚕期需要严格的高温环境,要求环境温度25.5~28.5℃为宜。
三是抵抗力弱。
蚕龄越小,对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抵抗力越弱。
并且蚕体小而娇嫩,容易丢失和受伤。
因此,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操作。
稚蚕共育的好处在于:有利于技术指导和稚蚕期防病,蚕发育统一,饲育费用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峄城区稚蚕主要共育形式是由村(或联村)筹建专用稚蚕共育室、蚕具及配套设施,抽调专人饲养稚蚕,至3龄初再分至各户饲养,各户按蚕种张数分摊桑叶并交纳共育费用。
采用稚蚕共育,每个共育室饲育量一般在80~300张。
稚蚕用叶的优劣,对全龄影响很大,必须按高标准用叶。
采桑在每天早晚进行,要随采随放入铺有湿布的采桑筐中。
稚蚕共育总体上应注意3点:一是稚蚕眠前要进行处理,以改善眠中环境;二是在蚕发育不太整齐的情况下,应提青分批;三是稚蚕对病原体抵抗力弱,在大批量共育时,必须做好蚕病的综合防治。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桑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主要用途是提取桑蚕丝,制作丝绸。
桑蚕饲养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桑蚕产量和质量,因此掌握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以及要注意的问题,对桑蚕养殖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桑蚕的基本要求、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桑蚕的基本要求桑蚕是一种要求比较严苛的昆虫,对环境和饲养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首先要提到的是桑叶,桑蚕是以桑树的叶子为食的昆虫,因此在饲养桑蚕时,必须要有足够的桑叶供应。
其次是温度和湿度,桑蚕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来说,最适宜的温度是25-28摄氏度,湿度要保持在70%-80%左右。
对于光照的要求,桑蚕是一个夜行性昆虫,因此对光线并不敏感,但是在饲养过程中也要避免强光直射。
桑蚕的品种和种质也是影响饲养效果的重要因素,合理选择桑蚕的种质对提高养殖效益非常重要。
二、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1. 桑叶的采集和管理:桑蚕的主要食物是桑树的叶子,因此保证桑叶的质量和及时补给是饲养桑蚕的第一要务。
首先要保证桑叶的新鲜和干净,采集后要及时送到蚕室,并保持在通风透气的环境中。
桑叶的管理也需要注意,定期更换和清理桑叶,确保蚕室内干净卫生。
2. 孵化和育苗:孵化和育苗是饲养桑蚕的重要环节。
孵化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保持桑蚕的正常生长,避免孵化率过低或孵出的桑蚕过弱。
在育苗时,要注意给予充足的桑叶和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促进桑蚕幼虫的快速生长。
3. 饲料管理:桑蚕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的需求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随时调整饲料的供给量和种类,并注意饲料的新鲜和质量。
还要注意不同生长阶段桑蚕的群体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疫病的发生。
4. 疾病和害虫的防治:桑蚕在养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疾病和害虫的问题,如白肉病、桑蚕疫病、桑蚕细小病毒病等,还有一些蛀食桑叶的害虫。
因此要对这些疾病和害虫进行预防和防治,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方法。
5. 后期管理:在桑蚕进行蛹化和化蛹前,要加强对蚕室的管理,保持环境的安静和稳定,避免外界干扰,以促进桑蚕正常的蛹化和化蛹。
桑蚕如何饲养能获得高产高效

JIANGXI AGRICULTURE 39桑蚕如何饲养能获得高产高效文/黄华文(广西宜州市洛东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546305)摘 要 桑蚕养殖是传统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桑蚕养殖技术日益成熟,桑蚕获得高产高效也越发成为了可能。
基于此,详细阐述桑蚕养殖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即基于桑蚕的生理特性,保证桑叶供给,确保桑蚕的生存环境洁净,减少其患病的可能,进而论述桑蚕养殖的关键技术,并提出桑蚕养殖实现高产高效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桑蚕;饲养;高产;高效桑蚕是一种以食用桑叶为生的昆虫,其发育阶段一般要经历4个不同的形态,即卵、幼虫、蛹、成虫,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
在广西农村桑蚕养殖户中,桑蚕要经过4个眠期和5个龄期,大约经过26~30 d 的精心饲养,然后上簇,再经过7 d 的管理便可出售给茧站[1]。
对于常年饲养桑蚕的专业养蚕户而言,桑蚕一年可以养殖数季,只要蚕室的温湿度适宜,桑蚕便可以正常养殖生长。
桑蚕养殖是一项看似十分简单而操作起来却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桑蚕的生理特性规范化饲养,方能实现高产高效。
1 桑蚕养殖高产的前提条件在北方大多数农村养蚕户中,多采用传统的炕房养蚕,这就容易造成蚕室的温度不稳,或者导致小蚕在睡眠期轻微煤气中毒而发育缓慢。
因此,后期体质虚弱难以收获高产高效的优质蚕茧。
合适的温湿度是保证桑蚕获得高产的关键,规范化的饲养技术下,桑蚕的全龄约为26 d。
若是时间过长便会浪费时间、精力和物质,且时间越长,桑蚕患病的概率将会增加。
因为桑蚕是变温动物,其体温会随着蚕室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保证蚕室温度的相对稳定是获得高产的前提条件。
广西地区一般的蚕期为每年的3月中下旬-11月底,期间在7月分桑园夏伐,约有30 d 不养蚕,全年平均可养蚕8~10批次。
养蚕前根据桑园的面积、蚕房面积来合理规划每批的饲养量,做到看桑养蚕。
每饲养1.0张蚕(散卵质量10 g)需要桑叶500~600 kg,所以要对桑园进行测产来合理安排饲养量。
栽桑养蚕实用技术规范

栽桑养蚕实用技术规范一、引言栽桑养蚕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养殖业务,对于丰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养蚕效益,保证蚕丝的质量和产量,有必要制定一份栽桑养蚕的实用技术规范。
本文档将从土壤选择、桑树种植、蚕种选配、管理措施等方面,为您提供一份全面有效的栽桑养蚕实用技术规范。
二、土壤选择栽桑养蚕所选用的土壤应具备以下特点: - 富含有机质: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提供养分,并改善土壤结构。
- 保水性强:土壤保水性强有利于蚕宝宝滋养。
- 富含养分:土壤要富含氮、磷、钾等元素,保证蚕丝质量。
三、桑树种植桑树是蚕的主要食物来源,桑树的种植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桑树品种,不同品种适合不同地区的种植。
2. 合理选址: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避免水涝等问题。
3. 土壤改良:在种植桑树前可以对土壤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四、蚕种选配蚕种的选配对养蚕的效果有重要影响,应该根据当地气候、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蚕种。
常见的蚕种包括: - 白蚕 - 黄蚕 - 温蚕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者的经验,选择适宜的蚕种进行养殖。
同时,要定期更新蚕种,以保证蚕丝的品质和产量。
五、管理措施养蚕过程中的管理措施直接影响着蚕的生长和蚕丝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管理措施: 1. 温度控制:蚕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蚕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
养蚕室内应保持适宜的温度。
2. 饲料供应:及时供应新鲜、富有营养的桑叶,保证蚕宝宝的食物质量。
3.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蚕只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4. 定期清理:定期清理养殖环境,保持卫生,防止病虫害的滋生。
六、养蚕经验分享以下是一些养蚕的经验分享,供参考: - 遵循规范要求: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养蚕,不盲目操作,做好记录和管理。
- 学习交流:定期参加培训班、技术交流会,学习新技术和经验。
桑蚕的养殖技巧

桑蚕的养殖技巧
桑蚕养殖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准备: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如温湿适宜、空气流通的场所,并进行适当的清洁消毒。
建立良好的通风、透光和保温设施,为桑蚕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2.选蚕种:选择繁殖能力强且适应环境的桑蚕品种,如北京小叶蚕、日本大冶温全蚕等,确保稳定的产蛹量和经济效益。
3.桑树养护:选择长势良好的桑树,适时修剪枝桠,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注意及时施肥、病虫害防治,确保桑叶质量。
4.饲料供应:提供新鲜、嫩绿、富含养分的桑叶,每天喂饲3-4次,保持蚕体健康。
注意避免过量喂食,以免造成浪费和蚕体过胖。
5.温度控制:采用适当的温度控制措施,确保桑蚕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一般要求蚕室温度保持在26-30摄氏度,同时保持相对湿度在70%-80%。
6.疾病防治:定期进行蚕桑病害防治,对发现病蚕要及时清除,防止传染扩散。
可选用化学药物、生物农药等进行防治。
同时,定期清理蚕废物和蚕茧残料,保持蚕房的清洁与卫生。
7.蚕茧采收:在蚕开始吐丝生成茧后,选择适当的时间将茧采下。
采茧时要轻柔,避免破损茧丝,以保持茧丝的完整性。
8.茧丝加工: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加工茧丝,如退碱、制丝等,以提高茧丝的品质和附加值。
9.科学管理:遵循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定期监测蚕育种进程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措施,确保青稞的良好发展和产量。
总之,桑蚕的养殖技巧要从环境、蚕种、饲料、温度、疾病防治、茧采收等方面全面考虑,科学管理和精细养殖,才能获得稳定的产量和优质的产品。
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养蚕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活动,对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改善生活条件具有积极作用。
以下是关于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蚕的方法1.选址:选择通风、采光、空气湿度适宜的场所养蚕,可选用防潮、防虫、保温的蚕室或温室进行养殖。
2.选种:选择品种优良、疾病少、抗逆性强的桑蚕进行养殖,优先选用母蚕大、丝质细、丝强度高、产丝量多的品种。
3.繁育:将选好的种蚕在温度适宜、通风、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交配产卵,一般以春秋季节为宜。
4.孵化:将蚕卵放在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80%左右的环境中孵化,孵化后的蚕蛹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可在5-6天内蜕变为幼虫。
5.饲养:蚕幼虫出壳后要给予适量的桑叶和饲料,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
同时要保证蚕的生长环境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不断更换嫩桑叶,防止蚕病发生。
6.饲养周期:蚕幼虫期约为30-35天,随着蚕龄的增长,饲料需求量逐渐增加,同时需要不断更换饲料,以保证幼虫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7.缫丝:蚕开始吐丝时,要逐步转移蚕室,保持温度、湿度适宜,加强通风。
蚕吐丝的过程中要注意调控环境湿度和温度,以促进丝的质量和产量。
8.取茧:取茧时要注意使用干净、卫生的器具,取下来的茧要进行分类处理,选择质量好的茧进行后续加工。
二、养蚕的注意事项1.环境卫生:蚕室要保持干净、卫生,避免污染和细菌滋生,同时要保证蚕室通风,控制室内湿度和温度,避免蚕病发生。
2.饲料质量:蚕的饲料要新鲜、干净、无霉变,不要混杂其他植物或杂质,以免影响蚕的生长和健康。
3.饲料供应:在蚕的饲养期间,要及时补充饲料,保证蚕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饲养密度:养蚕时要控制密度,不宜过密,以免影响蚕的生长和发育,同时要保持蚕的活动空间,避免堆积和蚕之间的碰撞。
5.预防疾病:在养蚕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蚕的生长情况和行为习惯,一旦发现蚕病,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害蔓延影响养蚕产量和质量。
6.科学管理:养蚕要科学管理,掌握蚕的生长规律,根据不同蚕龄的需求,合理调节温度、湿度、饲料和通风等环境条件,以提高蚕的生长速度和丝的产量。
桑蚕养殖技术

桑蚕养殖技术桑蚕养殖技术一、桑蚕养殖概述桑蚕养殖是一种以桑蚕为主要动物的农业养殖业。
桑蚕的学名Anabadium Bombycis (also known as Bombyx mori),它属于昆虫笼形纲,古埃及多用它作为衣料原料。
桑蚕养殖业最大的用途是制造丝绸,桑蚕丝就是丝绸的最重要原料。
桑蚕养殖的历史也比较悠久,早在数千年前,中国就从东欧国家引进桑蚕,并发展桑蚕养殖业。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桑蚕养殖工艺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二、桑蚕的繁殖桑蚕的生活周期包括卵期、蛹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其中卵期最短,仅仅一到两天。
在自然状态下,母桑蚕每次产卵量约300-400个,只有约5%的卵会孵化,而在养殖状态下,卵产量可以达到6000-7000个,孵化率也比自然状态要高。
桑蚕子宝宝的存活率比较高,一般都能够存活下来,只是最后死亡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存活的比例大概在50%以上。
三、桑蚕养殖环境桑蚕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活,空气湿度一般需要在80-85%以上,温度适宜范围是20-25℃左右,适当阳光也是必要的。
过多阳光会使桑蚕触痛,过低的空气湿度会使卵不易孵化,温度太低会使卵孵化率低,温度太高会导致桑蚕的宝宝过早成虫。
因此,桑蚕的养殖环境对养殖业的成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桑蚕养殖营养桑蚕作为一种昆虫,需要不同种类的营养。
桑蚕通常会吃水果,稻谷,小麦等植物,这些植物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素,而且还含有钙、铁等矿物质,这些营养素都是桑蚕健康成长所必需的。
此外,为了保证桑蚕提取营养,还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另外还要提供一些抗菌和驱虫的药品来维护桑蚕的健康。
五、桑蚕养殖注意事项1、桑蚕繁殖环境:需要保持温暖潮湿的环境,空气湿度80-85%,适当阳光,温度适宜范围20-25℃左右;2、桑蚕营养:水果、稻谷、小麦等植物,营养丰富,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素,钙、铁等矿物质,还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抗菌和驱虫的药品等;3、桑蚕驱虫:定期驱虫,防止病虫害的发生;4、桑蚕防冻:在冬天的时候,要注意保暖,防止桑蚕受冻;5、桑蚕存栏:一般桑蚕的搭密度比较大,但是也要经常检查,确保它们的存栏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蚕高产养殖技术
摘要从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介绍了桑蚕高产养殖技术,以期为桑蚕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桑蚕;优良品种选择;精细管理;蚕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 s8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329-01
近年桑蚕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受农业结构调整、种桑养蚕比较效益提高和入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普遍提高。
随着桑蚕效益的稳步提高,各地在扩大栽桑养蚕规模的同时,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探索出一套养蚕稳产、高产技术,使春蚕、秋蚕茧产量分别稳定在40kg/张、35kg/张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现将桑蚕高产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1 选用无毒优良品种
选好对路的品种是桑蚕养殖获得高产的前提。
根据峄城区年气候情况监测和春种秋养、秋种春养试验,发现皓月×菁松、春蕾×镇珠、9202×鲁七、827鲁×8214鲁等品种有推广价值,并且具有无毒、高产、高抗病、抗逆性强、容易饲养等优点。
2 满足蚕的生理需求
(1)必须推广应用稚蚕共育这一先进的技术。
养好稚蚕是蚕茧稳产高产的基础。
1~3龄为稚蚕期,也称小蚕期,是蚕充实体质的时期。
稚蚕的生理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生长发育快。
就体重而言,1龄增长12~16倍,2龄增长8倍,3龄增长5~6倍。
二是稚蚕
期需要严格的高温环境,要求环境温度25.5~28.5℃为宜。
三是抵抗力弱。
蚕龄越小,对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抵抗力越弱。
并且蚕体小而娇嫩,容易丢失和受伤。
因此,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操作。
稚蚕共育的好处在于:有利于技术指导和稚蚕期防病,蚕发育统一,饲育费用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目前峄城区稚蚕主要共育形式是由村(或联村)筹建专用稚蚕共育室、蚕具及配套设施,抽调专人饲养稚蚕,至3龄初再分至各户饲养,各户按蚕种张数分摊桑叶并交纳共育费用。
采用稚蚕共育,每个共育室饲育量一般在80~300张。
稚蚕用叶的优劣,对全龄影响很大,必须按高标准用叶。
采桑在每天早晚进行,要随采随放入铺有湿布的采桑筐中。
稚蚕共育总体上应注意3点:一是稚蚕眠前要进行处理,以改善眠中环境;二是在蚕发育不太整齐的情况下,应提青分批;三是稚蚕对病原体抵抗力弱,在大批量共育时,必须做好蚕病的综合防治。
(2)一定要搞好壮蚕饲育与上蔟管理。
壮蚕是指4~5龄蚕,也称大蚕。
壮蚕有其自身的生理特点、生活习性,对饲育环境及饲养上蔟有一定的要求。
应尽量满足蚕的需求,保证良桑饱食才能养好蚕,确保蚕茧优质、丰产、高效益。
大蚕体内水分不易散发,易引起体温升高。
5龄期给桑量大,蚕沙多,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水蒸气、氨气等易形成污浊环境,尤其遇高温闷湿会严重影响蚕体的新陈代谢,使蚕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病。
大蚕适宜温度为23~25℃,相对湿度70%~75%,气流0.05~0.10m/s,俗称“小蚕靠火,大蚕靠风”。
因此,应特别注意温度调控和通风换气,保持适宜蚕儿健康生长发育的良
好环境。
熟蚕应让温度保持在24~26℃,此时蚕行动活泼,登蔟率高。
熟蚕对强风敏感,应避免1m/s以上的风速,要给予微风。
尤其上蔟的当天和第2天为甚。
应注意适量通风换气、排湿,做好上蔟和蔟中保护,以获取优质蚕茧。
3 精细管理
严格做到稀放精养。
大蚕期要求蚕头稀放,每张蚕在2.2~2.4万头为宜。
蚕期要给足桑叶做到良桑饱食,通常叶量在500 kg/张左右,要提前算好。
饲养量就低不就高,以留10%为宜。
时刻坚持“四做到”,即:一听,听蚕吃桑叶声音是否正常;二看,看蚕的发育状况、活动状态及就眠状态是否良好;三摸,摸蚕体的软硬度是否适中;四严把温湿度关,1~3龄小蚕要求环境温(湿)度25.5~28.5℃(0.5%~1.5%),疏毛期要求28.5℃(0.5%),1龄28℃(1.0%),2龄27℃(1.0%~
1.5%),3龄25℃(1.5%~
2.0%)。
大蚕温湿度要求23℃(70%~75%)
左右为宜。
眠中要保持安静、避光,要求环境温度稍低1~2℃,湿度宜偏低。
4 蚕病控制
近几年来,直接由蚕病造成的损失较为严重。
据估算一般因蚕病造成的蚕茧损失率可达15%~20%,个别地方和年份蚕病损失率可达40%~50%。
因此,减少因蚕病造成的损失,是蚕茧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
加强综合防治,以防血液型脓病等蚕病发生,控制蚕病流行。
一是在养蚕前3~7d对蚕具、蚕室进行洗刷,用5%~10%的高浓度石灰水,或用灭菌灵等进行消毒、熏蒸,以彻底消灭病源;二是从收蚁到4
龄止,每天在蚕体上撒层过筛后的新鲜石灰粉,30min后再喂桑叶,此法防病效果明显。
另外,在每个龄期穿插用数次氯霉素药水,每1ml药水对水0.2kg,均匀喷洒在1.5~2.0kg桑叶上,效果很好。
5 参考文献
[1] 王天懋,郭敏,侯印敏,等.桑蚕脓病防治技术要点[j].现代化农业,2008(11):3-4.
[2] 郝平,张国英,田有明.桑蚕饲养关键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2003(7):36-37.
[3] 沈毛弟,王立志,杨志军,等.寒地桑蚕饲养技术[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2):112-113.
[4] 郭沛云.桑蚕饲养技术[j].农家之友,2006(7):39-41.
[5] 丁福成.桑蚕病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村百事
通,2008(15):50-51.
[6] 侯印宝,杨立军,范娟.养好桑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