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针对疾病取穴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1. 简介耳穴压豆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耳穴上贴上豆子,刺激耳穴反射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将详细介绍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和操作方法。

2. 适应症耳穴压豆适用于以下症状和疾病:- 失眠和睡眠障碍- 头痛和偏头痛- 颈肩痛- 压力和焦虑-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和哮喘- 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和恶心- 关节炎和风湿病- 神经系统问题,如面瘫和帕金森病- 女性生殖系统问题,如月经不调和痛经3. 操作方法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如下:步骤一:准备工作- 洗手并消毒工具和耳朵表面。

- 准备豆子和胶布。

- 选择适当的豆子大小,一般为5毫米左右。

步骤二:确定穴位- 根据需要治疗的症状,在耳垂和耳轮廓上找到相应的穴位。

- 使用穴位图作为参考。

步骤三:贴豆子- 用手指或镊子将豆子贴在穴位上。

- 确保豆子与耳垂或耳轮廓充分接触,不易脱落。

- 每个穴位通常贴1-3颗豆子。

步骤四:固定豆子- 使用透明胶布将豆子固定在穴位上。

- 注意不要将胶布贴得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步骤五:按摩穴位- 轻轻按摩贴有豆子的区域,刺激穴位以增强疗效。

4. 附件涉及的附件如下:- 耳穴压豆穴位图5. 法律名词及注释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无6. 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及解决办法: - 豆子易脱落:可以使用更大的胶布或增加贴豆子的数量,确保豆子牢固贴在穴位上。

- 穴位不明确:可以参考耳穴压豆穴位图,或请专业人士指导。

以上为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的详细文档模板。

如需进一步了解,请联系相关专业人士或查阅更多资料。

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标题: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耳穴压豆适应症
1.头痛、偏头痛、眩晕、失眠症: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能够达
到减轻症状、促进身体睡眠的效果。

2.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病、胃溃疡、便秘等。

耳穴压豆可以
刺激相关的穴位,从而改善胃肠功能,消除痛苦。

3.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通过刺激耳穴确切的穴位,对一些精神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二、耳穴压豆禁忌症
1.肝硬化和肝炎患者:因为肝脏在人体中担任过滤毒素的角色,对于患有肝病的患者来说,可能因此而加重损伤。

2.患有眼疾的人:因为眼睛的穴位位于耳朵周围,如果使用不
当可能会损伤眼睛。

3.孕妇:患有孕妇的女性,因为耳穴压豆会对胎儿产生一定的
影响,所以应该确保安全。

注释:
1.耳穴:耳朵上的穴位,按照经络和反射区域分布。

2.适应症:指耳穴压豆可以用于治疗的疾病或症状。

3.禁忌症:指在一些情况下,耳穴压豆可能对身体有害,需要特别注意。

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耳穴压豆在肛肠科中的运用

耳穴压豆在肛肠科中的运用

. 耳穴压豆在肛肠科中的运用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在我科主要运用于减轻痔疮、肛瘘、肛裂以及肛周脓肿等术后排便,换药后引起的疼痛,及尿潴留。

治疗方法
1. 取穴根据病人病情,并遵照中医辨证特点选择神门、直肠、皮质下,肛门穴等穴位。

神门:在三角窝后的上部1/3; 直肠:在耳轮脚棘前上方耳轮处,肛门穴:在三角窝前方的耳轮处,皮质下:在対耳屏内侧面。

2. 药粒我科选用王不留行籽,直径在1.5mm大小为宜:选择时应以表面光滑为度。

3. 胶布选用普通的胶布即可,剪成0.5cm×0.5cm为宜。

4. 操作方法将筛选的王不留行籽一粒放在胶布的中央,然后进行耳廓望诊,操作者左手持患者耳背,右手持探棒或者棉棒,以均匀而柔和的力量寻找所需穴的压疼点,选用的是肛门穴,直肠穴,皮质下及神门穴,然后用75%的酒精对操作部位进行脱脂,待干后,将王不留行籽对准敏感点贴压好,贴压时要施加一定压力,并按揉片刻以加强刺激,力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

每次每穴按压20次以上,以使之酸胀痛热为度。

为尽快达到止痛效果,嘱病人或陪护者每次排便前,换药前,换药后重复按压,一般在20min以内见效,约30min疼痛消失。

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生疼痛则重复按压即可止疼,压豆一般3~5d更换一次。

5. 注意事项有皮肤过敏者可选用脱敏胶布;按压时不可采用使劲搓动压丸的方法,否则易引起皮肤破损,造成感染,当皮肤出现破损时应取下压物,局部涂以消炎软膏,在治疗感染期间暂停耳穴压豆;单穴疼痛过重时,可放松胶布或取下耳豆,以免造成其他不适,耳廓有炎症、溃疡或皮损者,不宜采用贴压法。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指南]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指南]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1、定义:是指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部穴位处,通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相应穴位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已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

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

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

探查工具常以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 毫米。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①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除耳廓有破溃(如湿疹疮疡冻疮等)及孕妇外,故绝大多数病人均可放心应用此疗法。

②年老体弱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要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若治疗后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应用此方法治疗。

③注意定期消毒更换。

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3、内分泌科耳穴压豆疗法适应症:应用范围广泛,除耳廓破溃及孕妇,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消渴病痹证、消渴病胃痞、眩晕、头痛、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①消渴病:取穴:肺、脾、肾、内分泌配穴:多饮者加渴点;多食者加饥点;多尿者加膀胱。

②消渴病痹证:取穴:肝、脾、肾、臀、坐骨神经、膝、神门、交感。

③消渴病胃痞:取穴:脾、胃、肝、胰、神门、小肠、大肠、内分泌、三焦、皮质下④眩晕:取穴: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配穴: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脾。

⑤头痛:取穴: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配穴:烦躁易怒者加肝;体质虚弱者加脾。

⑥不寐取穴:皮质下、神门、心、交感。

配穴:郁火扰心者加用肝、枕、角窝上;脾胃不和者加用脾、胃、大肠;心胆气虚加用肾、胆。

⑦便秘:取穴:直肠、大肠、皮质下。

配穴:口渴心烦者加肺;体质虚弱者加脾。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耳穴压豆、艾灸法).

耳穴在耳廓的分部有一定
(二)耳穴的临床应用
1、耳穴的适应证 耳穴治病有广、廉、简、验、无副作用等特 点,适应证如下: (1)疼痛性疾病 如各种扭挫伤、头痛和神 经性疼痛等。
(2)炎性疾病及传染病 如急慢性结肠炎、 牙周炎、咽喉炎、扁桃体炎、胆囊炎、流感、百 日咳、菌痢、腮腺炎等。
(3)功能紊乱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如眩 晕综合征、高血压、心律不齐、神经衰弱、 荨麻疹、哮喘、鼻炎、紫癜等。
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 其深入到耳腔内的横形突起部 分叫耳轮脚
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
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
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
对耳轮上方有两个分交,向上分 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 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三角窝:对耳轮上与下之
间的凹窝。
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
(八)疗程
每贴压一次,贴压物可在耳穴上放置
3-5天,急性病可短一些。每5次为1个疗
程,疗程间休息3-5天。
(九)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
产史的孕妇禁用。
(十)注意事项
1、防止胶布潮湿和污染,避免贴压物贴段张力太低和 皮肤感染,对氧化锌胶布过敏者,可改用其他膏药贴压,同 时可贴压肾上腺过敏 区等耳穴。 2、夏季贴压时,由于多汗,故贴压时间不能过长。 3、耳廓有冻伤,炎症时不宜贴压。 4、贴压后疼痛较甚时,一般只要局部稍放松一下胶布 或移动位置即可。 5、孕妇做耳穴压豆时,宜用轻刺激手法。对习惯性流 产者,手法更宜轻,并避免应用子宫、盆腔等穴位。 6、一次贴压的耳穴不宜过多,一般以3-8个为宜。 7、贴压后患者自行按压时,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 造成感染。
灸 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1. 引言耳穴压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耳穴上的特定穴位,达到调理身体健康的目的。

旨在详细介绍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为实施者提供准确的指导。

2. 适应症耳穴压豆适用于以下疾病及症状:- 头痛、偏头痛- 颈肩痛、背痛- 失眠、焦虑、抑郁症状- 内脏疾病如消化不良、便秘等- 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女性病症如月经不调、经痛等- 戒烟、戒酒等戒除不良习惯注意事项:对于怀孕妇女、患有严重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病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3. 操作方法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如下所示:1) 准备工作- 洗净双手,并确保手部干净卫生。

- 准备一副专用的耳穴压豆工具。

- 为患者选择适当的压豆穴位。

2) 操作步骤a. 观察- 请患者将耳朵暴露出来,并检查耳朵的形态。

- 查找患者耳朵上的压痛点和其他异常。

b. 消毒- 用75%酒精或医用消毒液擦拭耳朵上的压痛点。

- 确保耳朵和器具的清洁消毒。

c. 定位- 使用耳穴图指引,确定要针对的耳穴位置。

- 用手指轻轻定位找到耳穴,标记位置。

d. 穴位压豆- 将耳穴压豆工具对准标记的穴位。

- 使用适中的力度轻轻压迫耳穴。

- 保持持续的轻压约5-10秒钟。

e. 按摩- 对于特定穴位,可以做旋转按摩或捏压按摩。

- 按摩的力度和手法需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

f. 结束- 按摩结束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稍微敷压。

- 告知患者耳朵可能有暂时的酸痛感,属于正常现象。

4. 附件所涉及的附件如下:- 耳穴图示- 耳穴压豆工具照片5. 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中医疗法:指中医药学中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各种疗法。

功能的点位。

- 酒精:指乙醇,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医疗卫生领域具有杀菌作用。

6.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患者耳朵上的压痛点不明显:可通过询问和进一步观察,找到正确的穴位。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我的操作是耳穴压豆】用物准备齐,仪表仪容符合要求一、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病症:失眠症治疗:耳穴压豆取穴:神门,心,皮质下二、评估:核对床尾卡您好,我是今天的当班护士小李,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病人:王红护士:谢谢!请让我核对一下你的腕带好吗?病人:好的护士:(治疗单与腕带核对)1床,王红,女。

三、解释:王老师你这几天是不是睡不好啊,刚才你的主管医生查房后,下了一条医嘱耳穴压豆。

请问,你以前做过这种治疗吗?患者:没有护士:那我简单给你介绍一下耳穴压豆,就是将王不流行籽,用胶布固定在你耳部穴位上,通过这种间断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脉,调整脏腑气血功能,缓解你失眠症状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刺激穴位的时候,你的皮肤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

这在中医上讲是得气,是一种正常的治疗反应,如果刺激手法不当会造成耳部皮肤损伤,但我会教你正确按压手法,请你放心。

护士:王老师你了解这些之后,还能接受治疗吗?患者:能护士:那由我来给你做,可以吗?患者:好护士:我想问一下你平时有没有稍事磕碰后,皮肤就有青紫和瘀斑的情况,你对酒精,胶布过敏吗?(患者:没有)那你对一般的疼痛可以耐受吗?(患者:可以)护士:那让我检查一下你耳部皮肤,你耳部皮肤无异常,适合做这项治疗,这项治疗大约需要20—30分钟,你需要我协助你去卫生间吗?患者:不用了护士:那我去准备用物,马上回来。

评估环境:病室光线温度适宜,适合操作。

检查用物:不口述(治疗盘,75%酒精棉球,镊子,探棒,胶布,王不流行籽等)口述: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内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

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尾卡(不口述)护士:王老师请让我再次核对一下你的腕带,可以吗?患者:好的护士:1床王红女口述:治疗单,病症;失眠。

选穴:神门、心、皮质下。

护士:王老师这项治疗取坐位就比较合适,我扶你坐起来好吗?患者:好的护士:王老师现在我要为你选穴了,取穴的时候如果你那个部位酸、麻、胀、痛明显,请你告诉我好吗?患者:好的。

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随证取穴
• 随证取穴,既包括证,即中医按证取穴, 又包括随症状取穴。 • 例如:肺主皮毛,所以皮肤病可以取耳穴 的肺来治疗,按中医的证取穴。
• 另外随症取穴:如咳嗽可以取耳穴肺来治 疗。 • 在临床按证取穴与按症状取穴不能截然分 开的。
三、经验取穴
• 经验取穴----临床遇到某病时,取前 人验证有效的耳穴及自己在临床中 行之有效的耳穴治疗疾病。 • 例如:高血压点、渴点、饥点、感 冒点、喘点、便秘点、腰痛点、牙 痛点、神经衰弱点、荨麻疹区、睡 眠区等等。
• • • • •
2.治疗 (1)主穴:直肠、大肠、便秘点、皮质下。 (2)配穴:实秘:肺、胃、三焦、腹。 虚秘:肺、脾、肾 (3)方义:直肠为相应部位取穴,与便秘点合用, 具有促进大肠蠕动、润肠通便的作用。大肠与肺 相表里,两穴相配,可调整肺的宣肃功能,以升 清降浊,起到通便作用。皮质下、交感具有调节 大脑皮层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肠胃蠕动。 胃、腹为相应部位取穴,配以三焦具有通腹泻热 作用。脾、肾两穴健脾益气、补肾壮阳,以达益 气通便之目的。属情志不遂者,加肝、胆、肝阳1、 肝阳2。
丑时 寅时 卯时 辰时 已时 午时 未时 申时 酉时 戌时 亥时
子时
23-1 时
1-3 时
3-5 时
5-7 时
7-9时
9-11 时
1113时
1315时
1517时
1719时
1921时
2123时



大 肠



小 肠
膀 胱

心 包
三 焦
• 一、瞧一瞧
观耳辨病法
• 耳廓的大小、厚薄 反映先天肾气的强 弱。 • 健康人的耳廓颜色 微黄而红润,不健 康人的耳廓则枯燥 而不润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感冒(1)主穴◇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2)配穴◇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伴有流鼻涕、流眼泪者加风溪(指、腕两穴内缘区域)◇咽喉痛者加咽喉(耳屏内侧面上1/2的中点)◇头痛者加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2.咳嗽(1)主穴◇肺◇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肾上腺◇屏尖对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终点◇交感(2)配穴◇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耳轮顶端,将耳廓从中耳背向前反折,耳轮最高点)放血3.哮喘(1)主穴◇肺◇气管◇肾上腺◇交感(2)配穴◇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对而轮上1/5)◇发热者加耳尖放血。

4.肺气肿(1)主穴◇肺◇气管◇脾◇肾(2)配穴◇胸闷者加心、胸椎5.慢性支气管炎(1)主穴◇肺◇气管◇肾上腺◇屏尖◇交感(2)配穴◇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肾◇胸闷者加心、胸椎◇发热者加耳尖放血6.肺炎(1)主穴◇肺◇气管◇肾上腺◇交感(2)配穴◇喘息气促者加肾◇痰多者加脾◇胸闷者加神门、胸◇发热者加耳尖放血7.心律失常(1)主穴◇心◇交感◇皮质下◇神门配穴◇心悸者加肾上腺◇失眠者加脾、肾◇眩晕者加枕、肝8.失眠(1)主穴◇心耳甲腔中央凹陷处◇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2)配穴◇心烦易怒者加肝(耳甲艇的后下方)◇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腰膝酸软,夜尿多着加肝◇食欲不振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9.嗜睡(1)主穴◇心◇肝◇脾◇胃◇皮质下◇兴奋点对耳屏内侧底部,与枕穴相对。

(2)配穴◇腰膝酸软、面色暗者加肾10.胃痛(1)主穴◇胃◇脾◇肝◇交感(2)配穴◇疼痛剧烈者加皮质下、神门◇伴有呕吐者加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11.胃下垂(1)主穴◇胃◇脾(2)配穴◇便秘者加三焦、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腹泻者加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眩晕心悸者加神门12.呕吐(1)主穴◇贲门◇食道耳轮脚下方中1/3处◇胃(2)配穴◇胸部胀痛者加肝◇饮食不节者加脾、小肠13.泄泻(1)◇大肠◇小肠◇脾◇胃(2)配穴◇呕吐者加食道14.便秘(1)主穴◇直肠耳轮末端,大肠穴前方的耳轮处◇大肠耳轮脚上方内1/3处◇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2)配穴◇口渴心烦者加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体质虚弱者加脾(耳甲腔的后上方,胃穴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肾(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15.眩晕(1)主穴◇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2)配穴◇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胃16.神经衰弱(1)主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2)配穴急躁易怒者加肝17.健忘急躁易怒者加肝18.腹痛(1)主穴◇内分泌◇脾◇胃◇神门(2)配穴◇急躁易怒者加肝◇呕吐者加食道、贲门19.肋痛(1)主穴◇神门◇内分泌◇皮质下◇肝(2)配穴◇急躁易怒、口苦者加耳尖20.腰痛(1)主穴◇神门◇交感◇腰椎对耳轮上2/5处,胸椎穴与骶椎穴之间◇肾(2)配穴◇急躁易怒、口苦者加肝◇妇科病引起者加内分泌、宫颈(子宫穴与盆腔穴连线的中、前1/3交接处)21.心绞痛(1)主穴◇心◇小肠◇皮质下◇交感◇肾(2)配穴◇心悸者加神门◇疼痛剧烈者加胸(对耳轮上1/5)◇体质虚弱者加脾◇急躁易怒、口苦者加肝22.水肿(1)主穴◇皮质下◇肺◇脾◇肾◇膀胱(2)配穴◇阳水(脸部和眼皮水肿,继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得厉害,皮肤光亮,胸闷呼吸急促)者加大肠◇阴水(发病较缓慢,脚踝最先肿,渐即周身,腰一下肿的厉害,按之凹陷,皮肤颜色暗,小便短少)者加心、肾上腺23.头痛(1)主穴◇脑干轮屏切迹正中凹陷处◇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枕◇神门◇皮质下(2)配穴◇烦躁易怒者加肝、肾◇体质虚弱者加脾24.偏头痛(1)主穴◇额◇颞对耳屏外侧面外缘中点,在枕、额之间◇肾上腺(2)配穴◇烦躁易怒者加肝、肾◇体质虚弱者加脾25.高血压(1)主穴◇肝◇心◇降压点三角窝前上角,对耳轮上脚末端下缘◇枕◇肾上腺(2)配穴◇眩晕者加神门、脾◇头痛者加额◇耳鸣者加肾26.低血压(1)主穴◇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肾上腺◇肺◇脾◇肾◇内分泌(2)配穴◇饮水多者加渴点(屏间与外鼻两穴连线的中点)◇食量大者加饥点◇尿多者加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1/3交接处)28.面瘫(1)主穴◇面颊区5区、6区交接线周围◇肝◇眼 5区中点◇口外耳道口后上1/3与耳轮脚起始连线的中点◇丘脑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2)配穴◇头晕头痛者加屏尖(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中点)◇意识障碍者加额29.癫痫(1)主穴◇神门◇心◇肾◇皮质下◇缘中◇枕◇胃(2)配穴◇痰多者加脾、大肠◇抽搐剧烈者加肝30.痴呆症(1)主穴◇神门◇心◇皮质下◇肾◇额(2)配穴◇痰多者加脾、大肠◇烦躁者加肝31.脂肪肝(1)主穴◇肝◇交感(2)配穴◇烦躁着加内分泌◇食欲不振者加饥点32.贫血(1)主穴◇脾◇肾◇肾上腺(2)配穴◇体质虚弱者加肺、三焦◇食欲不振者加胃、大肠33.中风(1)主穴◇皮质下◇丘脑对耳屏内侧面中线下端◇心◇肝◇肾◇神门(2)配穴◇体质虚弱者加肺、三焦◇食欲不振者加胃、大肠34.中暑(1)主穴◇耳尖◇肾上腺◇心◇神门(2)配穴◇昏迷者加皮质下、脑干35.类风湿性关节炎(1)主穴◇肝◇脾◇神门◇内分泌◇耳尖(2)配穴◇肩自上而下第四等分上方中点◇神门◇锁骨与轮屏切迹,心穴水平◇肾上腺◇皮质下◇肝◇脾(2)配穴◇肩部活动受限,局部怕冷,遇寒加剧,得热减轻者加膀胱37.腰椎间盘突出症(1)主穴◇神门◇肾上腺◇腰椎对耳轮上2/5处,胸椎穴与骶椎穴之间◇骶椎对耳轮上1/5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1/3 (2)配穴◇体质虚弱者加三焦◇食欲不振者加大肠◇易生气着急者加肝38落枕(1)主穴◇颈◇颈椎◇神门◇皮质下◇肝(2)配穴◇颈后部疼痛为主,颈椎前屈后仰受限者加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1/3交换处)、小肠39.骨质增生(1)主穴◇内分泌◇皮质下◇肝◇肾◇脾◇胃(2)配穴◇食欲不振者加大肠40.脱肛(1)主穴◇脾◇胃◇大肠◇直肠◇肾上腺(2)配穴◇腰酸腰痛者加肾◇身体无力者加膀胱41.下肢静脉曲张(1)主穴◇脾◇肝◇肾(2)配穴◇下肢疼痛者加膝关节(对耳轮上脚的中点)、膝(对耳轮上脚起始部外缘)◇急躁易怒者加内分泌4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主穴◇脾◇肝◇肾(2)配穴◇下肢疼痛者加腓肠肌(膝穴与趾穴之间)、膝、髋关节(对耳轮上脚起始部的中点)。

◇足部疼痛者加踝(膝穴与跟穴之间)、足心(跟穴与趾穴连线的中点)43.痛风(1)主穴◇神门◇肾上腺◇皮质下◇枕(2)配穴◇膝关节疼痛者加膝◇踝关节疼痛者加踝(膝穴与踝穴之间)◇趾关节疼痛者加趾(对耳轮上脚的外上方)◇腕关节疼痛者加腕(自上而下第二等分上方中点)◇肘关节疼痛者加肘(自上而下第三等分上方中点)44.月经不调(1)主穴◇内生殖器三角窝凹陷边缘◇卵巢◇肝◇肾◇内分泌◇缘中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2)配穴◇月经过少者加交感◇经期紊乱者加盆腔(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的内缘)◇气血虚弱者加心、肺、脾◇胸肋胀闷者加交感、皮质下◇恶心呕吐,腿软无力者加肺、胃46.闭经(1)主穴◇内生殖器三角窝凹陷前缘◇卵巢屏间切迹外缘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缘中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肾(2)配穴◇因环境改变或精神因素引起者加肝◇因为其他的病变而引起气血衰弱者加心、脾、肝◇更年期者加心、皮质下47带下病(1)主穴◇内生殖器◇盆腔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的内缘◇脾◇肾(2)配穴◇白带脓性恶臭,伴外阴瘙痒,小便短赤者加肝、三焦◇白带粘稠,精神疲倦者加肝◇白带清稀而量多者加内分泌48.乳腺增生(1)主穴◇内分泌◇肝◇脾◇缘中◇神门◇胸对耳轮上1/5处(2)配穴◇精神疲倦,腰膝酸软者加肾◇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者加心、三焦49.盆腔炎(1)主穴◇盆腔◇肾上腺◇神门◇内生殖器(2)配穴◇恶心呕吐者加胃耳轮脚消失处◇月经不调者加内分泌、肾◇腰骶疼痛者加腰椎(对耳轮上2/5处,胸椎穴与骶椎穴之间)、骶椎(对耳轮上1/5处)50.子宫脱垂◇内生殖器◇肝◇脾◇肾◇交感(2)配穴◇体质虚弱者加心、、肺◇小腹坠胀者加三焦51.缺乳(1)主穴◇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2)配穴◇胸肋胀痛者加胸椎(对耳轮下2/5处)52.更年期综合症(1)主穴◇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2)配穴◇心慌者加心◇腿肿身肿者加三焦◇大便干者加大肠、小肠53.小儿呕吐(1)主穴◇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脾◇胃(2)配穴◇惊恐呕吐者加神门、肝(3)同上(4)特别提示◇不要让孩子吃得太饱,尤其是油腻的食物◇吃饭后要让孩子多运动,但不要太剧烈◇口外耳道口后上1/3与耳轮脚起始连线的中点◇脾◇肺◇肾上腺◇舌2区中点(2)配穴◇身体肿者加三焦◇吃饭不好者加胃、贲门◇流鼻涕者加外鼻(耳屏外侧面与屏尖、肾上腺呈等边三角形)(3)同上(4)特别提示◇经常擦流出的口水,注意力量要轻,别擦破皮肤◇伴有流鼻涕的要注意是否是鼻部疾病◇严重者可配额和捏脊治疗56.小儿厌食(1)主穴◇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2)配穴◇大便干结者加大肠、小肠◇恶心呕吐者加贲门(3)同上(4)特别提示◇加强营养,防止脾胃受伤◇想办法诱导孩子吃饭◇可以采取多食、品种多样的形式,增加孩子的食欲57.小儿遗尿(1)主穴◇兴奋点◇脾◇肾◇尿道(2)配穴◇平时小便少者加膀胱◇怕冷体弱者加皮质下(3)同上(4)特别提示◇患儿每日晚餐应尽量少量饮水,少吃水果等,以减少膀胱贮尿量◇患儿家长应鼓励、培养小儿自觉起床,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58.小儿夜啼(1)主穴◇心◇神门◇丘脑◇交感(2)配穴◇平时容易受惊吓者加肝◇饮食不好者加脾、胃(3)同上(4)特别提示◇小儿啼哭应与其他疾病引起的啼哭相鉴别,本病白天多安静,只是入夜啼哭◇应注意防寒保暖,饮食适量◇小儿啼哭要注意检查尿布是否浸湿,包被松紧是否适合◇患儿尤其要注意皮肤护理(其皮肤细嫩,瘙痒、湿疹易损伤皮肤),以防感染59.鹅口疮(1)主穴◇心◇口◇舌◇脾◇胃◇神门(2)配穴◇脸红口周糜烂者加肝、三焦◇大便干燥者加大肠、小肠(3)同上(4)特别提示◇注意口腔卫生,多漱口◇少吃辛辣的食物◇不要随便刮最里面的白屑60.小儿惊风(1)主穴(3)同上(4)特别提示◇本病发作,应首先止抽筋,抽筋止后,必须查明病因◇患儿抽筋发作时,切勿强制牵住,以免扭伤。

抽筋不止或痰多的患儿,应使其侧卧,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并且用多层消毒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于患儿上下齿之间,以免咬伤舌头或发生窒息61.近视(1)主穴◇心◇肝◇肾◇目1 屏间切迹前下◇目2屏间切迹后下◇皮质下(2)配穴◇体质虚弱者加脾、肺◇消化不良者加脾(3)同上(4)特别提示◇应养成卫生用眼的习惯,或经常做眼保健操,不可过久用眼,或在强光或昏暗条件下用眼◇病人应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分营养62.结膜炎(1)主穴◇眼5区中点◇肝◇肾◇皮质下(2)配穴◇头痛者加神门、额◇食欲不振者加脾、胃(3)同上(4)特别提示◇注意不要接近患病的人,以防被传染◇少吃辛辣食物◇严重者要到医院看病◇得病的人妖注意自己的东西,不要和别人混用63.沙眼(1)主穴◇眼◇目1◇目2◇肝◇耳尖(2)配穴◇咽喉干燥者加肺◇红肿疼痛者加神门(3)同上(4)特别提示◇不要总用手揉眼,要保持眼睛的卫生◇经常清除眼屎和流出的粘液◇少吃辛辣的食物和海鲜、牛、羊肉等食物64.流泪症(1)主穴◇眼◇目1◇目2◇肝◇肾(2)配穴◇头晕者加顶(枕穴竖直向下0.15cm处)、晕区(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心慌者加皮质下、心脏点(渴点与外耳连线的中点)◇食欲不振者加脾(3)同上(4)特别提示◇在治疗的同时应明确诊断,针对原发病对症治疗◇病人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眼部清洁65.鼻炎◇怕冷者加屏尖(耳屏外侧上1/2隆起平面的中点)、神门◇头痛者加神门、额(3)同上(4)特别提示◇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时期,慎防外邪入侵◇应注意清洁鼻腔,保持鼻腔通畅及鼻咽、口腔的卫生◇轻轻的擤鼻涕,一次一个鼻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