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量计算
油耗里程计算公式

油耗里程计算公式
油耗里程计算公式通常用于计算车辆在一定油量下可以行驶的里程数,或者根据行驶里程计算所需的油量。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油耗里程计算公式:
油耗(升/百公里)= 消耗的油量(升)÷行驶的里程(公里)×100
油耗的单位是升/百公里,表示每行驶100 公里消耗的油量。
消耗的油量和行驶的里程是实际测量或记录的数据。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通过记录消耗的油量和行驶的里程,计算出车辆的油耗。
另外,如果已知油耗和目标行驶里程,也可以通过反推计算出需要的油量。
油耗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驾驶方式、路况、车辆负载等。
因此,实际计算结果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
如果你需要更精确的油耗计算,建议参考车辆的用户手册或咨询相关的汽车制造商或技术专家,以获取针对特定车型和驾驶条件的准确计算方法。
油耗计算方法

油耗计算方法车辆的油耗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的燃油量,是衡量车辆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正确计算车辆的油耗可以帮助车主了解车辆的燃油消耗情况,从而合理安排行车路线、节约燃油开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油耗计算方法。
方法一,全程油耗法。
全程油耗法是最直接的计算方法,只需在加满油后记录下行驶的里程数,再在下一次加油时再次记录下行驶的里程数和加油量,通过两次加油间行驶的里程和消耗的燃油量就可以计算出车辆的平均油耗。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平均油耗 = (本次加油里程上次加油里程) / 本次加油量。
方法二,瞬时油耗法。
瞬时油耗法是通过车辆上的瞬时油耗表来实时监测车辆的油耗情况。
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根据瞬时油耗表上的数据来了解车辆当前的油耗情况,从而及时调整车速和节省燃油。
需要注意的是,瞬时油耗受到车速、车辆负荷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使用瞬时油耗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方法三,计算公式法。
除了以上两种常用的油耗计算方法外,还可以通过计算公式来计算车辆的油耗。
其中,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为:平均油耗 = 总行驶里程 / 总消耗燃油量。
通过这个计算公式,可以得到车辆的平均油耗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计算公式是基于车辆的总行驶里程和总消耗燃油量来计算平均油耗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总结。
通过以上介绍的几种常用的油耗计算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正确计算车辆的油耗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可以帮助车主了解车辆的燃油消耗情况,还可以帮助车主合理安排行车路线、节约燃油开支。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油耗计算方法,从而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车辆的油耗情况。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油量计算知识

46.25
46.50
819.3
819.5
821.2
821.4
823.2 825.1
823.4 825.3
46.25
46.50
17
标准密度的换算方法
油品名称 原油 试验温度 46.15 查表温度 46.25
L’ 802.0 821.2 L
ρt’ 803.6
ρ20
视密度 R’ 804.0 823.3 R
5
石油计量表 GB/T1885-98
组成及范围 标准密度表的使用 体积修正系数表的使用
6
石油计量表 GB/T1885-98
7
石油计量表 GB/T1885-98
《石油计量表》标准化情况
★ISO91-1石油计量表 第1部分:以15℃和60 ℉为标准温度的表 ★ISO91-2石油计量表 第2部分:以20℃为标准温度的表
24
体积修正系数表
体积系数实例 原油:计量温度t=38.25℃ 标准密度ρ20 =827.9kg/m3
求体积系数
25
体积修正系数表
表60A 原油体积修正系数表
20℃密度,kg/m3 温度℃
38.00 38.25 38.50 38.75 822.0 824.0 826.0 828.0 温度℃
20℃体积系数
34
油量计算
有争议时,以F值为准。 对于原油或其它含水油品,计算纯油量的计算式为: mc=m· (1-w) w―原油或其它含水油品的含水率,%; mc―纯 油的质量, kg 。
根据油量计算式可知,若求油品在空气中的重量,首 先应求标准密度和容器内实例1 已知储罐内原油在计量温度38.20℃下的体积为4500m3 。取样后在实验室按GB/T1884测得实验温度40.15℃下的 视密度为833.6kg/m3,含水1.5%,求储罐内原油的标准体 积,质量以及纯油质量。
计算油耗公式[精华]
![计算油耗公式[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b73803f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7.png)
计算油耗公式简易油耗计算公式一、基本公式:消耗掉的油量/行驶里程=每公里油耗(一般以百公里油耗为标准口径,则X100)消耗掉的油量数据取得比较麻烦,一般采用满油箱为初始数据,行驶足够的距离后再次加满油箱,以加油站提供的加油量数据为准。
行驶里程数据取得比较容易,一般是油箱加满后,将里程表清零,一直到下次加油时将数据记录下来,再次清零。
(里程表也有误差,以前机械方式的表,倒车时表也倒转)二、举例说明:长途跋涉前进加油站,直接把油箱加满,里程表清零,然后开始进入你的旅程;车辆行驶300公里时再次进入加油站加油,加满后加油机显示55升,羡慕你!你开的是V8大切!你的每公里油耗为0.183333升,百公里油耗为18.33升!三、更科学一点个人开车习惯不同,走的路不同,车辆负载不同,轮胎气压不同,逆风顺风不同,天气不同,发动机状态不同,所以。
即便是同品牌与型号的车,油耗也不会相同。
而对于同一辆车来讲,稍微科学一点的方法是计算平均油耗。
例如一次旅行,行程20000公里,你可以将N次加油的结果平均一下,这样得出一个综合路况的平均油耗。
在把最高油耗和最低油耗记录一下,你就对自己的车有底了。
如果有足够的精力和耐心,还可以常年累月的将每次加油的情况都记录下来,包括加油站,油价,天气,路况,是否使用空调等等,然后通过EXCEL计算出来一张综合油耗表。
四、不科学加油与计算方法很多人习惯每次加1/3箱油,号称是减少车辆负载,这可不是个好办法,油泵在油箱里呢,总得不到充分的冷却,不是好事!很多人习惯用金额计算法来算油耗,一来就说,我200元油钱跑了300公里,谁知道你加的油单价是多少啊,还要算一遍,麻烦!很多人习惯一早去加油,据说这时候油温低,同样的加油量,实际获得的燃油多一点,与热胀冷缩有关。
转一个帖子,是中国加油站网提供的油品知识。
我看了是头昏。
一附油箱存油数和道理当汽车油箱的汽油下降到附油箱存油数时,加油告急灯就会亮(一般油表还剩一小格半,极个别车除外),任何车的附油箱存油数都必须保持能开到下个加油站。
油 量 计 算 公 式

油量计算公式
一、原油:(单位:吨)
m=1/1000*[V b+(ρ20/1000)×V ys]×V cf20×(ρ20-1.1)×[1+β(t-20)]
式中:m:油品质量(吨)
V b:从容积表中查得,为米容积和毫米容积之和。
(立方米)
ρ20:20℃原油的密度,化验室分析所得或混合收油时通过加权平均方式计算所得。
(千克/立方米)
t:油品测量温度(摄氏度)
V ys:水的静压力修正值,根据液位从容积表中查得
V cf20:体积修正系数,根据t和ρ20在原油体积修正系数表中查得,把计量温度下的体积修正为20℃时的标准体积
β:罐体材料膨胀系数,保温罐取β=0.000036(1/℃)二、石油产品:
1)轻质油:(单位:吨)
m=1/1000*(V b+ρ20/1000×V ys)×V cf20×(ρ20-1.1)式中:m:油品质量(吨)
V b:从容积表中查得,为米容积和毫米容积之和。
(立方米)
ρ20:20℃原油的密度,化验室分析所得或混合收油时通过加权平均方式计算所得。
(千克/立方米)
V ys:水的静压力修正值,根据液位从容积表中查得
V cf20:体积修正系数,根据t和ρ20在石油产品体积修正系数表中查得,把计量温度下的体积修正为20℃时的标准体积
t:油品测量温度(摄氏度)
2)重质油:(单位:吨)
m=1/1000*[V b+(ρ20/1000)×V ys]×V cf20×(ρ20-1.1)×[1+β(t-20)]
式中:m:油品质量(吨)。
车辆耗油量计算方法

车辆耗油量计算方法车辆的耗油量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消耗的燃油数量,是衡量车辆燃油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了解车辆的耗油量计算方法对于车主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帮助车主合理安排行车路线,节约燃油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环保。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车辆耗油量计算方法。
首先,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车辆的行驶记录来计算耗油量。
车主可以在每次加油后记录下行驶里程和加油量,然后在下次加油时再次记录行驶里程和加油量。
通过这两次加油记录的行驶里程和加油量的差值,就可以计算出这段行驶里程所消耗的燃油量。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需要车主自己进行记录和计算,有一定的不便。
其次,还可以通过车辆的实时油耗显示来计算耗油量。
现在很多车辆都配备了实时油耗显示功能,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显示当前的油耗情况。
车主可以在不同的行驶路段和行驶状态下观察实时油耗情况,从而了解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油耗情况。
这种方法相对比较方便,但需要车主在行驶过程中进行观察和记录。
另外,还可以通过车辆的平均油耗来计算耗油量。
车主可以在每次加满油后进行一段较长的行驶,然后再次加满油并记录下这段行驶的里程和加油量。
通过这两次加满油的记录,就可以计算出车辆在这段行驶里程内的平均油耗。
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车辆的实际油耗情况,但需要车主进行较长距离的行驶和记录。
最后,还可以通过车辆的行驶参数和燃油消耗率来计算耗油量。
车辆的行驶参数包括车辆的行驶速度、行驶路线、行驶状态等,而燃油消耗率则是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燃油消耗情况。
通过对车辆的行驶参数和燃油消耗率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出车辆在不同行驶条件下的预估耗油量。
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但可以较为准确地预估车辆的耗油量。
综上所述,车辆的耗油量计算方法有多种,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通过了解车辆的耗油量计算方法,车主可以更好地掌握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合理安排行车路线,节约燃油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环保。
油量计算步骤

油量计算基本要素一、依据检定证书的修正值,对计量器具的读数(示值)修正(一)、量油尺油水高度的读数修正,修正方法:就近原则h c=(h d+h x)×[1+α(t y-20)]h c:尺带读数(示值)修正后的油水高度;h d:测量油水高度的尺带读数;h x:标称值对应的修正值。
α:油罐材质线膨胀系数,碳钢取0.000012;t y:油罐内量油时的油温。
(二)、玻璃液体温度计1、对上罐测量油温的温度计不必进行读数修正。
2、油品密度分析时所用的温度计应进行读数修正,修正方法:内插法。
Δt=t xq+[(t xh- t xq)/(t bh-t bq)]×(t c- t bq)t′=t c+ΔtΔt:油品密度分析时油温的读数修正值;t xq:检定证书上的前标称值所对应的修正值;t xh:检定证书上的后标称值所对应的修正值;t bh:检定证书上的后标称值;t bq:检定证书上的前标称值;t c:油品密度分析时油温的读数值;t′修正后温度的实际值。
该符号就是“试验温度”(三)、石油密度计分析油品密度所用的石油密度计,必须进行读数修正,修正方法:内插法。
Δρt=ρxq+[(ρxh- ρxq)/(ρbh-ρb q)]×(ρc- ρbq)ρt′=ρc+ΔρtΔρt:分析油品密度时的读数修正值;ρxq:检定证书上的前标称值所对应的修正值;ρxh:检定证书上的后标称值所对应的修正值;ρbh:检定证书上的后标称值;ρbq:检定证书上的前标称值;ρc:分析油品密度时的读数值;ρt′:修正后油品的实际值。
该符号就是“视密度”二、油量计算的步骤(一)、立罐的罐存油量的计算步骤1、已知:t′、ρt′,求ρ20,通过查《石油计量表》表59B;查表方法:当分析所得的视密度值介于两相邻的密度值之间,采用内插法,温度不内插,用就近原则。
2、已知:t、ρ20,求VCF,通过查《石油计量表》表60B;查表方法:当油品所得的标准密度值介于两相邻的密度值之间,采用内插法,温度不内插,用就近原则。
食用油的计算公式

食用油的计算公式
食用油的计算公式:一升食用油重量(千克)=一升食用油体积(升)×食用油密度(克/毫升)
食用油是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植物油脂。
食用油也称为“食油”,是指在制作食品过程中使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油脂。
常温下为液态。
由于原料来源、加工工艺以及品质等原因,常见的食用油多为植物油脂,包括粟米油、菜籽油、花生油、火麻油、玉米油、橄榄油、山茶油、棕榈油、芥花子油、葵花子油、大豆油、芝麻油、亚麻籽油(胡麻油)、葡萄籽油、核桃油、牡丹籽油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油量计算基础知识第一节术语 (2)第二节容积表的编制及应用 (3)第三节油量计算方法 (15)第九章油量计算基础知识第一节术语及基本计算方法一、术语1、标准温度确定某些随温度而变化的物理量时选定的一个参照温度。
我国规定101.325kPa大气压下的20℃为标准温度。
2、计量温度(t)储油容器或管线内的油品在计量时的温度,单位℃。
3、试验温度(tˊ)在读取密度计读数时的液体试样温度,单位℃。
4、标准密度(ρ20)在标准温度下,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密度,单位kg/m3。
5、试密度(ρtˊ)在试验温度下,密度计在液体试样中的读数,单位kg/m3或g/cm3。
6、标准体积(V20)在标准温度20℃下的体积,单位m3。
7、体积修正系数(VCF)石油在标准温度下的体积与其在非标准温度下的体积之比。
8、F值将石油在真空中的质量换算到空气中重量的换算系数。
二、基本计算方法1.应用国标公式计算油品的质量是由其体积和密度决定的,而体积和密度又受温度影响。
为了获取精确的质量值,在上述因素客观存在的同时,还需考虑将真空中的质量换算到空气中,空气浮力的影响。
因此,国家标准GB/T1885—1998规定的油品质量计算公式为:m=V20(ρ20-1.1)(9—1)=V t·VCF (ρ20-1.1)式中:m—油品在空气中的质量,kg;V 20—油品的标准体积,m3;ρ20—油品的标准密度,kg/m3;V t—油品在非标准温度下的体积,m3;VCF—体积修正系数;1.1—空气浮力修正值。
在上述计算公式中,空气浮力修正值1.1是一个固定数值,通过计算,在使用时尽管它的误差只在十万分之几,但这个误差确实存在。
因此,对于空气浮力修正更为精确的一种方法是使用F值。
使用F值进行空气浮力计算油量的公式为:m=V20·ρ20·F (9—2)F值是根据油品的标准密度ρ20查表(查GB1885—83中表5,即F值表。
GB1885—83现已被GB1885—98取代,但表5即F值表还可继续使用)得到的,它是不同的油品密度选用不同的修正值。
通常,在油品计算中m= V20(ρ20-1.1)和m=V20·ρ20·F公式都可使用。
2.油品质量速算根据质量计算公式m= V t·VCF(ρ20-1.1),令G t=(ρ20-1.1)×VCF,则:m=Gt·V t(7—3)式中:G t—油品单位体积重量。
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已推出“速算表”。
用“速算表”,油品质量可按式7—3计算。
“速算表”主要由“产品标准密度表”和“单位体积重量表”组成,查单位体积重量表需要的两个参数为标准密度ρ20和计量温度t 。
综上所述,计算油品质量的几个关键参数是:Vt、ρ20、VCF。
下面着重介绍以上参数的获取和油品质量的综合计算。
第二节容积表的编制及应用对每个油罐、油罐车、货油舱等储油容器都要编制容积表。
容积表是反映容器中任意高度下的容积的,即从容器底部基准点起,任意一垂直高度下该容器的有效容积。
利用容积表,可以方便地得到油品液位下的容积V t。
容积表是通过对容器的检定得到的。
常用的检定方法有两种:一为容量法,二为几何测量法。
容量法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小型容器较为适宜。
它是用标准容器或流量计将已知数量的水注入容器中,同时测量容器内水的高度,然后计算在此高度范围内,厘米高度对应容积,并编制成容积表。
几何测量法适用于大型储油容器,它是首先测量出油罐的几何尺寸,然后通过计算编制容积表。
容积表一般以厘米或分米为单位,依照容器满量程高度,按顺序排列编制。
高度不足分米或厘米时,应用比例内插法计算求得容积(如卧式罐),若在某一区间内单位高度的容积不变,可以编制附表(如立式罐)。
对不同的储油容器,需分别编制容积表。
一、立式油罐容积表1.立式拱顶罐容积表⑴立式拱顶油罐容积表的编制立式拱顶油罐容积表一般包括以下三部分:①主表:从计量基准点起,以间隔1cm(或1dm)高度对应的容积,直至安全高度。
②附表:又称小数表,按圈板高度和附件位置划分区段,给出每区段高度1~9cm或1~9mm的对应容积值。
③容积静压力修正表:一般是按储存介质的密度为1g/cm3,储存高度从基准点起,以1dm 间隔累加至安全高度所对应的一列罐容积增大值。
因油罐底不是一个水平面,编制容积表时一般将一定高度下的罐底量作为一个固定量处理(计量基准点或罐底最高点以下量),将这个固定量和它所对应的高度作为主容积表的编表起点值。
立式拱顶罐容积表的形式见表9—1。
表9—1(一)立式拱顶罐容积表(部分)罐号:45 参照高度:14.678m表9—1(二)立式拱顶罐小数表(部分)表9—1(三)立式拱顶罐静压力修正表⑵立式拱顶油罐容积表的使用使用时依据油高在立式罐主表上查出分米或厘米整数高度对应容积,在小数表上先由油高找到该高度对应区间,再在该区间内查出厘米数容积、毫米数容积;再在静压力容积修正表上查出静压力容积修正量,并乘以储存油品20℃下相对密度D204(在数值上D204= 20),再将上述各项容积相加,即可得到油高下的容积。
计算公式为:V=V1+V2+V3+△V SP·D204(9—4)式中:V-油品液高对应容积;V1、V2、V3-在主表、小数表上查得的油品容积;△V SP-在静压力容积修正表中查得容积;D204-液体的标准密度与4℃下水密度的比值。
油罐受压后的容积增大值与装油高度和油品密度有关。
为了使用方便,常常将静压力容积修正值表按罐内4℃纯水的密度1g/cm3编制。
所以在计算装液高度下的静压容积增大值△V gp时,应用该液位下的表载容积增大值乘以罐内介质的实际相对密度D t4,即:△V gp=△V SP·D t4(9—5)(相对密度D t4和实际密度 t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在实际油量计算时,由于提供的油品密度是标准密度,为了计算方便,求罐内油品容积时涉及的静压力容积增大值可以这样计算,即:△V gp=△V SP·D204(9—6)这里用D204代替D t4,两种取值方式产生的误差很小是可以忽略的。
例7—1 45号罐内油品实际高度5291mm,油品标准密度为744.6kg/m3,求罐内油品体积?解:查45号油罐容积表得:5.2m高的容积:V1=1938879L9cm高的容积:V2=33838L1mm高的容积:V3=376L5.3m高水的静压力容积修正值:△V SP=784L计算该罐油品的体积:V=V1+V2+V3+△V SP·D420=1938879+33838+376+784×0.7446=1973093+583.7664≈1973676.766(L)≈1973.677(m3)2.立式浮顶罐容积表⑴立式浮顶罐的检定和容积表的编制浮顶罐罐体部分的容积测量、计算和编表,与拱顶罐完全一样,但浮顶罐由于增加了浮顶,所以需要增加浮顶起浮前的最低点,浮顶质量和浮顶起浮高度的测量和计算。
浮顶罐容积表的结构同拱顶罐,只是在容积表的附属说明栏中应注明浮顶质量、浮顶最低液面起浮高度和非计量区间。
浮顶罐容积表的形式见表9—2。
表9—2(一)浮顶罐容积表(部分)罐号:16表7—2(二)浮顶罐小数表(部分)表7—2(三)浮顶罐静压力容积修正表(部分)说明:1、液高在13.84dm~15.51dm范围内的容量值不得作计量使用。
2、浮顶质量m=3511kg。
3、静压力容量修正值在实际使用中应按液体的密度进行修正。
9.2.1.2.2 立式浮顶油罐容积表的使用使用浮顶罐容积表时,应注意油品交接计量时的液位一定要避开计量区间。
因为在这一区间内,浮顶在油罐中处于似浮非浮的状态,难以确定浮顶在油罐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计量时的液位高于浮顶最低起浮高度(非计量区间的上限)时,液位下的容积表体积减去浮顶排开罐中介质在实际温度下的体积,才是油罐实际液位下介质的表载体积。
液位低于非计量区间下限时,容积表的使用方法与拱顶罐相同。
因为此时浮顶已落在罐底支架上,液面在浮顶以下。
当浮顶完全起浮时,计算油量采取扣除浮顶质量的方法而不扣除浮顶的排油体积。
具体做法是:通过计算得到油品质量后再减去浮顶质量。
例7—2 16号浮顶油罐经检测液高5.667m,已知该油品标准密度为752.0kg/m3,求罐内油品体积?解:查16号浮顶油罐容积表知:5.600m高的容积:V1=3545813L;在小数表39.27~59.02dm区段,6cm高的容积:V2=38260L;7mm高的容积:V3=4464L;5.6m高时水的静压力容积修正值:△V SP=1133L;罐内油品体积为:V=V1+V2+V3+△V SP·D204=3545813+38260+4464+1133×0.7520=3588537+852.016≈3589389(L)=3589.389(m3)二、卧式油罐容积表1.卧式油罐的检定和容积表编制依照国家标准《卧式圆筒形金属油罐容积标定法(手工法)》,卧式油罐检定的基本步骤为:测油罐板厚、测主圆筒长度、测主圆筒周长、测封头、测油罐倾斜、测罐内附件等。
卧式油罐的容积由封顶和圆筒两部分组成,因此分别计算封顶和圆筒的部分容积并考虑罐内附件和罐体倾斜等因素影响,累加计算出油罐总容积并编制容积表。
卧式油罐容积表的编表高度间隔为厘米,毫米高度对应容积用比例内插法近似计算,计算式如下:V tb=V a+(V b-V a)·(H t-H a)/(H b-H a) (7—7)式中:V tb-卧式罐容积表表载体积,m3(L);H t-卧式罐内实际油高,cm;H a-与H t相邻的较小高度,cm;H b-与H t相邻的较大高度,cm;(这里H b- H a=1cm)V a-与H a相对应的表载容积值,L;V b-与H b相对应的表载容积值,L。
卧式油罐容积表的形式见表7—3。
表9—3 卧式油罐容积表(部分)罐号:5液高修正值:3mm。
9.2.2.2 卧式油罐容积表的使用对标注有液高修正值的油罐容积表,使用时,应将实际测量高度加上液高修正值后,再查容积表。
即:H1=H+△H (7—8)式中:△H-液高修正值,mm;H-下尺点的液面,mm;H1-修正后的液面高度,mm。
例9—3 已知5号卧罐油高1.714m,求罐内液位下的表载体积?解:1.714m在171~172cm之间,查5号卧罐容积表得:171cm高时,容积为36177L;172cm高时,容积为 36415L;油高为1.714m时的表载体积为:V=36177+(36415-36177)×(171.4-171)=36177+238×0.4≈36272(L)例9—4 若已知5号卧式油罐液高修正值为+3mm,求油高为1.714m时的表载体积?解:液高修正值:1.714+0.003=1.717m1.717m高的表载体积为:V=36177+(36415-36177)×(171.7-171)=36177+238×0.7≈36344(L)三、球形罐容积表1.球形罐的检定和容积表的编制球形罐理论设计为正球体,由于建造技术等原因达不到理想状态,所以需要通过测量球形罐的平均横直径和竖直径确定其容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