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的中元节习俗介绍
中元节的民间传统节日礼仪

中元节的民间传统节日礼仪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或孟葬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据传,中元节始于东汉时期,始终延续至今。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过丰富多样的民间传统节日礼仪来表达对祖先和亡灵的尊敬和追思。
以下将介绍一些中元节的民间传统节日礼仪。
一、祭祖扫墓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坟或墓地,进行祭祖和扫墓的仪式。
首先,会在祖坟前焚香、点烛,祭奠祖先的灵魂。
随后,家人们会合家团圆,为祖先奠酒、烧纸钱,并摆放供品,如水果、酒食等,以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然后,在墓前整理、清扫墓地,礼仪庄重,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二、隆重的祭祀仪式中元节也是一个以祭神为主题的节日,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神灵的尊敬和祈福之意。
这些仪式通常在宗庙或道观进行,参与者会身穿盛装,手捧鲜花、水果等供品,行跪拜礼,和尚、道士或民间信仰人士会领唱经文,祈求神灵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和幸福。
三、点亮孟葬灯中元节的一项重要民间传统是点亮孟葬灯。
这些灯通常是用纸制成,形状各异,颜色艳丽。
人们会将这些灯放在街道、庙宇或家门口,给予亡灵一个返家的指引,也有祈求家宅平安的寓意。
夜晚,灯笼的火光将街道和庙宇照得鱼贯而行,整个城市弥漫着浓厚的中元节氛围。
四、放水灯、浮灯放水灯、浮灯是中元节的另一项特色活动。
人们会在江河湖海等水域放置装有蜡烛的灯笼,灯笼漂浮在水面上,随水流缓缓漂去。
这种活动寓意给亡灵照亮归途,也象征祈求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烦恼能够随着灯笼一同漂走,得到解脱。
五、舞狮、舞龙中元节期间,舞狮和舞龙表演也是一大特色。
舞狮、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人们会邀请舞狮和舞龙队伍到家中或庙宇表演,以求辟邪驱鬼,祈福家宅平安。
队伍队员身着五颜六色的狮子、龙的服装,伴随着锣鼓声,翩翩起舞,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综上所述,中元节的民间传统节日礼仪多种多样,既有祭祖扫墓、祭神往事祭的庄重仪式,也有点亮孟葬灯、放水灯浮灯等喜庆活动。
湖南醴陵的中元节习俗介绍

湖南醴陵的中元节习俗介绍湖南醴陵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有着丰富多样的传统节日。
其中,中元节是当地人民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也是一年中人们祭祀祖先、悼念亡灵的重要时刻。
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起源于汉代。
盂兰盆节是佛教传统节日中的一部分,农历七月十五为正式的中元节日期。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和亡灵,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敬意。
在醴陵,中元节有着自己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首先,中元节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农历七月十四,人们会在庭院里搭建盆灯架,挂上五颜六色的彩灯。
这些彩灯以各种动物、花草等吉祥图案为主题,美观而寓意深远。
而在这些灯的下面,人们会放置一些各式各样的供品,如水果、酒、烟等物品,用来祭祀祖先和亡灵。
除了这些,人们还会在盆灯架的周围摆放一圈纸伞,象征着给亡灵遮风挡雨。
其次,中元节当晚,人们会点燃盆灯,并在家门口放上一盆燃烧的纸钱,这被认为是将财富带给亡灵的方式。
而在院子里,还要点上火把,以示护送亡灵离开。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门口晒上一盆水,供亡灵饮用和洗尘。
所有这些仪式都是为了祈福和保佑,希望祖先和亡灵能够得到安宁和快乐。
而在中元节期间,醴陵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活动,那就是醴陵中元舞。
醴陵中元舞是作为中元节习俗之一而流传至今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这个舞蹈起源于明代,是醴陵地区的独有文化。
中元舞的舞者多为妇女和少年,身穿华丽的民族服饰,手持花球,随着悠扬的音乐,以舞蹈的形式表达对祖先和亡灵的敬意。
此外,在中元节期间,醴陵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文艺表演和庆祝活动。
人们可以欣赏各种传统曲艺、杂技表演以及戏曲演出等,这些表演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加强了地方的凝聚力。
总之,中元节是湖南醴陵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通过祭祖、祭亡和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祖先和亡灵的怀念和敬意。
中元节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团聚和感恩的时刻。
通过参与各种仪式和活动,人们不仅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加强了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
湘西中元节

湘西中元节湘西中元节是湖南省西部地区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
这一天是中元节,也是祭祖和祭鬼的日子。
湘西中元节源于佛教中的盂兰盆节,是佛教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湘西地区的人们会提前准备好供品和犒赏,为祭祖和鬼神做好准备。
在湘西地区,中元节称为“纸灯节”,人们会用纸包灯笼,点燃蜡烛,祈求祖灵保佑。
同时,人们还会烧纸,燃放鞭炮,以及祭拜神明,祈求平安和吉祥。
湘西中元节的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样,当地人民通常会组织各种表演和游戏活动。
比如,有舞龙舞狮、杂耍、民间剧场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舞龙舞狮。
湘西地区的舞龙舞狮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此外,还有一些乡村民间音乐和舞蹈表演,让人们享受到了音乐和舞蹈的美妙。
此外,湘西地区的中元节还有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活动,那就是“石头追女孩”。
这是一项男女抢桃花石游戏,被誉为“抢亲第一游”。
男子们在洞口稍稍引开看守者的注意力,然后像冲锋似地突入桃花园中,选中自己中意的女孩,然后把她从人群中抱起来,最后投入洞中。
这是一个寓意美满姻缘的活动,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看。
湘西中元节除了有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外,最让人难忘的还是中元节的美食。
湘西地区在中元节会准备一桌丰盛的美食供祖灵和鬼神享用。
这些美食包括鸽子、虾、粽子等。
此外,还有一道非常有特色的菜肴是乡村里的人们非常喜爱的“刨冰寿面”。
这是一道以黄豆粉、高粱面等为主要材料制作的寿面,制作起来非常繁琐,但是味道非常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湘西中元节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欢喜,让人们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人们在这一天可以放松身心,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度过美好时光。
中元节的祭祀过程及意义解读

中元节的祭祀过程及意义解读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鬼节或鬼门节。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祖先和亡灵的敬意。
本文将介绍中元节的祭祀过程,并解读其背后的意义。
一、祭祀过程中元节的祭祀活动通常分为三个环节:准备、祭拜和结束。
1. 准备:在中元节的前一天,家庭会清理家居,准备祭品。
祭品通常包括水果、食物、酒水、香烛和纸钱等。
此外,还会准备一张祭坛,上面供奉着祖先的牌位或照片。
2. 祭拜:中元节的当天,家人会集合在祭坛前。
首先,点燃香烛,虔诚地向祖先行三鞠躬。
然后,将水果、食物和酒水摆放在祭坛上,表示对祖先的供养。
接着,点燃纸钱,将其烧化,以供亡灵使用。
家人们还会一起向祖先祈福,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
3. 结束:祭拜结束后,家人们会一起享用祭品。
他们相信通过祭祀,祖先的灵魂得到了慰藉,亡灵也得到了满足。
在享用祭品的同时,家人们会互相交流,分享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和故事。
二、祭祀的意义解读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有着深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表达敬意:祭祀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表达。
通过祭拜祖先,人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和对家族的贡献。
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2. 安抚亡灵:中元节被认为是阴阳两界相通的日子,人们相信在这一天,亡灵可以回到人间。
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可以安抚亡灵的灵魂,为他们提供食物和供品,使他们得到满足和安慰。
3. 祈福祝愿: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向祖先祈福,祈求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他们会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并希望祖先能够保佑家人平安、健康和幸福。
4. 团聚亲情:中元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
在祭祀过程中,家人们会一起参与,共同回忆逝去的亲人,分享对他们的思念和故事。
这种团聚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加深亲情。
5. 祛除厄运:中元节的祭祀活动也被认为具有驱邪避灾的作用。
人们相信通过祭祀,可以消除厄运,避免灾难的发生,保护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湖南中元节习俗

湖南中元节习俗湖南中元节习俗中元节又称“鬼节”,是中国最大的”鬼节“。
你知道中元节该吃什么吗?中元节的饮食习俗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要来了解的是湖南的中元节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中元节习俗1“中元节”,桂东人称之为“七月半”。
关于中元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传说。
一说是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莲救母的故事。
目莲历经千辛万苦才到阴府,见到死去的母亲被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母亲,却被饿鬼夺走。
目莲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经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饿鬼再也不敢来抢夺了。
为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都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也在这一天举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烧冥纸,让无主孤魂饱吃一顿。
另一说是由古代“郊社”演变而来。
农民在夏收之后,趁农闲举行祭田、祭祖仪式,酬谢管理土地的神灵和开辟田园的祖先,也含有庆祝丰收的意义。
古时中元节只是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用素筵祭祀,并规定不能在别人家中过夜。
后来从素食发展为荤食,从祭田、祭祖发展到超渡“无主孤鬼”。
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称为“鬼月”,需要祭奠,“七月半”也就演变成“送鬼节”。
在桂东的习俗中,“七月半”是清明节之后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时节。
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清明节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
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纸、冥衣、灵屋、线香和鞭炮,琳琅满目。
自初十日开始,家家户户便要将厅堂打扫干净,神龛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以迎故祖。
家人不许吵闹、不许赤身露体,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鸟等一列不能打死,并且要焚香烧纸,说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祖先变化的。
到了十三日,焚烧冥衣、冥钱、灵屋祭奠新逝的长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纸写上祖先的名讳在户外焚烧以祭奠故祖。
烧纸钱是不能只独给自己的亡亲,也要给无后人的亡灵烧一点,否则难免他们不会在阴间为难自家故祖,于是这便有了十五日夜为孤鬼“烧孤衣”传统。
中元节祭祀规矩

中元节祭祀规矩一、关于中元节祭祀的时间1. 中元节一般是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
不过呢,有些地方可能从七月初就开始有祭祀的氛围啦,像提前准备一些祭祀要用的东西之类的。
二、祭祀用品1. 香烛那是必须的啦。
点上香烛,感觉就像是给祖先们点亮了回家的路呢。
2. 纸钱也很重要。
大家都觉得这是给祖先们在另一个世界的钱,可以让他们过得好一点。
不过现在提倡文明祭祀,也可以用那种纸质的祭祀用品,做得很精美,像房子、车子啥的,特别有意思。
3. 水果也是常见的祭祀品。
像苹果就很不错,寓意着平安。
还有香蕉、橘子之类的,只要是新鲜干净的水果都可以。
4. 鲜花也很好哦。
菊花是比较传统的用于祭祀的花,白色和黄色的菊花给人一种很庄重的感觉。
三、祭祀地点1. 如果是在农村,很多人会去自家的祖坟那里祭祀。
大家会打扫一下墓地周围,给祖先的墓碑擦拭干净。
2. 在城市里呢,可能会去专门的公墓。
公墓里有规定的祭祀区域,要遵守那里的管理规定,不能随便乱烧东西哦。
也有一些人会在路口祭祀,因为有说法是祖先们可能会从路口经过。
四、祭祀的行为规矩1. 祭祀的时候要怀着敬畏之心。
不要嘻嘻哈哈的,这是对祖先的尊重。
2. 烧纸钱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特别是在户外,要远离易燃物,防止引发火灾。
如果是在公墓,要按照公墓的规定,在指定的地方烧纸钱。
3. 在祭祀过程中,可以和祖先们说说心里话。
比如说家里的情况啊,自己的成长啊之类的。
就像和远方的亲人聊天一样,虽然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但是感觉还是很亲近的呢。
4. 祭祀完了之后,不要立刻就走。
可以再停留一会儿,就好像是在送祖先们离开一样。
五、祭祀的禁忌1. 不要在祭祀的时候穿太鲜艳的衣服。
最好是素色的衣服,像黑色、白色、灰色这些,比较庄重。
2. 女孩子如果来例假了,有些地方的习俗是不太适合参加祭祀活动的。
当然这只是习俗,不同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3. 祭祀过程中不要随意破坏祭祀用品。
比如说把纸钱踩在脚下啊之类的,这是不尊重的表现。
中元节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中元节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是为了祭祀祖先和敬拜亡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遵循特定的习俗。
本文将介绍中元节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一、祭祀祖先中元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就是祭祀祖先。
人们会在家中或祖先的墓前摆放供品,如水果、鲜花、食物等,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
同时,人们还会燃放香烛,烧纸钱,以供给亡灵使用。
这是一种传统的仪式,人们相信通过祭祀祖先可以得到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二、放焰火中元节的另一个庆祝活动就是放焰火。
人们会在晚上点燃各种各样的焰火,烟花绽放在夜空中,形成美丽的烟花秀。
这不仅是为了庆祝节日,也是为了驱邪避灾。
人们相信烟火的光亮可以驱散邪灵,保护家人平安。
三、舞龙灯舞龙灯是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人们会制作彩色的龙灯,然后在夜晚舞动起来。
舞龙灯的表演通常伴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给人们带来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舞龙灯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也被认为可以驱邪保平安。
四、观赏花灯中元节期间,人们还会观赏花灯。
花灯是一种用纸、竹子、丝绸等材料制作而成的灯笼,形状各异,色彩斑斓。
人们会在公园、广场等地方展示各种各样的花灯,供大家观赏。
观赏花灯不仅是为了欣赏美丽的艺术品,也是为了祈求好运和吉祥。
五、开展传统游戏在中元节期间,人们还会开展各种传统游戏,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
比如,人们会组织打秋千、踩高跷、放风筝等活动,让大家尽情享受节日的乐趣。
这些传统游戏不仅可以娱乐,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团结和友谊。
综上所述,中元节是一个寄托哀思、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通过祭祀祖先、放焰火、舞龙灯、观赏花灯和开展传统游戏等活动,表达对亡灵的敬意,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这些庆祝活动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让我们一起共同庆祝中元节,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及忌讳事项

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及忌讳事项中元节,俗称盂兰节、鬼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
这个节日始于汉代,是一个祭祀亡灵的节日。
在中元节期间,人们会烧香、焚纸、祭祀祖先和先人,为他们洗涤心灵,安抚其在冥界的灵魂。
本文主要介绍中元节的传统习俗和忌讳事项。
一、传统习俗:1、烧香吊孝。
中元节期间,人们会烧香来祭祀亡灵,表示对他们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同时,也会在家门口上挂起孝牌,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这种习俗在农村地区尤其盛行。
2、放河灯。
中元节也是放河灯的日子。
人们会在晚上,把用纸制成的河灯放入河水中,表示祝福和对逝者的思念。
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传统习俗。
3、焚纸。
中元节期间,人们会在街头巷尾燃起火来,焚纸金银、车马和房子等物品,希望亡灵在冥界里过得舒适、安适。
4、开蒲扇舞龙。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中元节期间开展舞龙活动。
这种活动以团体形式进行,舞龙者手持蒲扇,依次跳跃,并发出阵阵欢呼。
二、忌讳事项:1、门前不得存放钵盂。
在中元节期间,门前不可以存放钵盂。
因为钵盂表示的是亡灵用来接受香烟、饮食等供品的容器,如果在门前存放钵盂,就会引发鬼神觉得迷惑。
2、晚上不要在门口说话。
人们在中元节期间应该保持安静,晚上不要在门口或者路边说话,因为鬼魂在这个时候会出现在人世间,容易引起意想不到的后果。
3、避免在夜间户外行走。
人们在中元节期间应该避免在夜间户外行走。
因为这个时候鬼魂比较活跃,有可能会招惹上不干净的东西,给自己带来麻烦和伤害。
如果必须在夜间外出,最好不要独自一人。
4、忌吃冰。
中元节期间,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吃冰,因为在民间传说中,鬼魂进入人体就会变冷。
如果吃了冷饮,就容易引发身体不适。
总之,中元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要祭祀亡灵,为他们洗涤心灵,同时也要遵守一些忌讳,以免惹来不幸。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祖先留给我们的好习惯和优良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醴陵的中元节习俗介绍
醴陵是在湖南省东部,那么在中元节会有什么样的习俗呢?下面由百分网为你整理的湖南醴陵中元节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湖南醴陵中元节习俗醴陵俗语:七月半,鬼打仗。
说的是七月十五中元节,醴陵叫做鬼节、烧包节。
相传每到农历七月初一,阎罗王就要打开鬼门关,把平常禁锢在阴曹地府的鬼怪们放出来享受人间的供祭,直到七月的最后一天,才会重关鬼门,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这些难得来到人间的鬼当中,当然也包括自己逝去的祖先。
所以,这个七月也就是难得的和祖先团聚的机会。
整个七月当中,又以七月十五日阴气最重,人间的我们余阴间的祖先距离最为接近,是我们给祖先们带去问候和财物的最佳时机,这就是烧包节。
烧包节是一个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节日。
时间也不固定在十五这一天,或者前一两天,或者后一两天。
孩时的记忆中,大体总由公公来操办。
首先是买回来粗糙的火纸来,用半圆形的铁錾子錾出一排排铜钱一样的印痕来。
然后一张张小心的撕开,这就是祖先们在阴间使用的钞票了。
公公总是嘱托不要撕碎了,这整张的票子撕碎了,就成了角票了,不禁用了。
然后还要买来整张的白纸,拆开糊成信封的样子,不过要比信封大许多。
将撕开的冥钱装进包里,封号口子,就是烧包了。
有意思的是这个烧包既是活人送给祖先的礼物,就还有两道手续不能少。
一是写封面。
照例用毛笔,写成竖式,从右至左,右边写收件人的地址某府某县祖宗某某人老大人收纳受用,左边写送交
人的名字,也就是活着的子孙了,中间就是:上奉财包一束。
整个就是一个信封的式样了。
现在冥器店里有现成的包皮购买,用红色划出竖的直线来,更像民国以前的信封。
还有一点和信封类似的是在背后的封口,照例要用毛笔划上一个线条扭转穿插的花押,以示封乞。
孩童时不解的是这个封面上的地址,用的总是以前的府县,不知道这负责运送的邮差会不会找得到地方。
既然是通过包封将财物从阳间送到阴间,肯定要用到类似邮差的人物,这里叫做车夫力士。
这烧包封口上上划花押大概就是担心他贪污,但是总得给报酬呀。
所以,祖宗们的烧包封好了,照例还要将琐屑零钱封一两个小一点的车夫力士包,这个就是运费了。
临烧之前,还要杀一只鸡,以血食祭奠,同时洒一些血到墨盘里,用毛笔粘了,在烧包上打一个勾,这就越发像是贴上邮票的样子了。
烧包是要所有的家人都拢场的,就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铺垫一些柴草,将一摞白纸黑字的包封火化掉。
醴陵习俗:事死如生。
祖宗们虽是离开了,却同样生活在那一个世界,而且对这边的生活一目了然,甚至根本就是这一家的暗中的保护神。
所以,在人世的子孙恭敬有加。
不但逢年过节要接回家团聚,而且每逢十年生辰要做阴诞酒,亲戚朋友送的贺礼也就是三五斤烧纸了。
平常的年头,也是一样,清明是扫墓,中元送财包,农历十月初一天气渐凉,还要给祖先送寒衣,俗称秋祭、寒衣节。
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上坟添土祭祖,即使已经出嫁闺女也要回娘家祭祀,供品除了鱼肉三牲、香烛、纸钱以外,还要特意用彩纸剪做些衣帽、纸箱、纸牛、纸马,一齐焚于墓前,谓之添
御寒衣。
对待年内新逝去的先人越发尊重,要添置整套的衣服遗迹其他生活用具,叫做烧新衣。
否则,先人们在那边就要挨饿受冻了。
既然在阴间同我们一样要生活,就会想到三五年也应当帮祖宗们建栋房子,添几样家用电器了。
所以近几年的烧包节,烧美金、烧楼房、烧小汽车的随处可见。
在外工作的子孙甚至可以以次特意向单位告假。
七月是个鬼月,随同祖宗一同涌到人间的更多的是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这是需要预防的对象。
首先是禁忌特别多,又因为小孩子阳气不高,很容易被鬼的阴气制服,所以这禁忌大多便是针对小孩子设定的。
倘若这个孩子命中代水月,就要特别预防水库水塘,不让轻易接近,须知水库中的孤魂野鬼正急等着一个替身,然后投胎。
即便无事,也要被大人要求早睡迟起,更不能在夜里到屋外嬉闹,也不能尖声啸叫,路上看到冥用纸钱,也不能随便踩踏。
说着冥纸是鬼魂的祭品,在焚烧时,鬼魂们会聚集在旁边抢拾,如果你在焚烧冥纸的时候乱踩乱跳,难保不会阻碍到它们的行动,鬼魂们一但生气,自然会对你不利。
还忌讳这个月里随便拍人家肩膀和头部。
民间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三把火,聚在两肩及头顶上,会让鬼魂不敢近身。
因此,在鬼魂最多的中元普渡时随意乱拍他人肩头,岂不是想拍熄对方的火,让鬼魂找他的麻烦?
其次是个**的好季节。
倘若那家的孩子生来体弱多病,往往就被巫家推断为某个游魂野鬼附身了。
于是正好设一场河煞,活着作一场水陆道场。
带水月的孩子怀疑是某个落水冤魂附身了,就挑下半月末某一个深夜,一场法事后点一盏河灯,顺水漂下去,戚此将这冤魂
送走。
这河灯多半是用木片或纸片做成莲花型的底座,将蜡烛放置在莲座中。
本来的用意,是体恤淹死在水域里的亡魂,怕它们找不到路回家,希望能藉由「河灯」的带领,让亡魂们得以返回阳间享用普渡祭品,不至于祸害他人。
倘是其他鬼魂,活着**都不能灵验的,就需要做道场了。
做道场是有来历可稽的。
说是佛教中的目莲尊者是释释迦牟尼座下神通第一的大弟子,有一天,他忽然想念起他已经去世的生母,于是运用神通观察三界,结果发现其生母堕落饿鬼道,已经饿得皮包骨!不料,目莲尊者将美食送到母亲的嘴边,食物立即化为一钵火炭,不能食用。
佛祖告诉她,他的母亲在生犯口业太重,所以堕饿鬼道受苦。
即使目莲尊者贵为阿罗汉,但是慈悲不够,功德不够,救不得饿鬼。
七月十五日是佛教僧人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用百味饮食供僧,聚集众多阿罗汉、乃至所有修行人的慈悲之力,才能够解救母亲。
湖南益阳中元节习俗是什么农历六月初六日,人们简称六月六,为天贶节。
始于北宋真宗年间(998-1022)天贶即天赐之意。
真宗以第二次降天书至各地之六月六日定为天贶节,并于岱庙修筑天贶殿。
湖南各地,特别是洞庭湖区的人们将此日当作尝新节或半年节。
是日,人们常以七线禾穗置于饭上蒸熟;近世有人即将新米置陈米之上;还有全以新米蒸熟,首先敬祖宗,然后给家狗尝食,最后人们自己吃。
以示不忘祖先赐福,不忘天狗从天宫偷来稻种撒播人间之恩德。
传说南宋初年,洞庭湖区农民起义首领杨幺是在六月六生日。
这天,
特意歇战,洗晒战袍。
在七仙湖区,有六月六,晒红绿、人晒衣裳龙晒袍之说。
后来,在六月六这天,各地人民都有翻晒衣被和书籍的习惯。
从此,寺庙祠堂也有翻晒经谱之习俗,故又称晒谱节。
是日,人们还有洗澡、洗衣等清理个人卫生的习惯,并流传至今。
中元节又称鬼节。
在农历七月初一至十五日。
是汉族最隆重的传统鬼神祭祀节日。
传说十五日这一天,地官来到凡世,考察人间善恶,因此各地道士都举行普度祭仪,超脱鬼魂。
佛教传说,释迦弟子目连见其母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超度。
释迦要其在七月十五日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果食,供养十方僧众,便可使其母解脱,故兴起盂兰盆会,意为解救倒悬。
因此,中元节既是道教节日,又是佛教节日。
中元节与清明节类似,内容为祭祀祖先。
唐宋时已成为民间节日。
人们把麻、谷、秫缚在一起,挂在大门及中堂(堂屋)的天地祖先神位两旁,或设果品牲礼及麻谷于中堂或坟山(墓地)祭奠祖先,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焚烧纸钱,纸衣等。
有些地方在七月十五晚上有放河灯的习俗。
一说是给鬼魂引路。
另一说是预报秋成。
河灯多为竹篾编织的莲花灯笼,灯笼安装在木块上。
灯笼里放置点亮的蜡烛,放于水面随风飘荡。
放河灯的活动吸引许多人来观赏。
如今,此习俗的迷信成份渐渐淡化,并已变成了一种颇具地方特色的娱乐性活动。
益阳人民从七月初七至十四日期间任何一天都可以给亡故的先祖及亲人举行祭祀仪式,谓之中元化包--烧包,即给已故的先祖和亲人举行的祭奠仪式。
主要有燃点香烛、供奉祭品、焚化纸钱等活动
内容。
此俗至今犹存。
江西有哪些中元节习俗江西俗称七月半,又叫鬼节。
时间为农历七月十四日(亦有惯十五日的)。
此日,土籍居民出嫁之女不得回娘家,亲戚朋友不得登门拜访。
旧时过七月半,以五色纸剪成衣裤,以金纸银纸做成金锭银锭,于那日晚上在门外焚烧,及在路旁、河边烧香烛、泼水饭,以赐野鬼。
此俗各依其祖沿习而行,互有差异。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
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
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
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
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
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
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猜你感兴趣:
1.湖南中元节习俗的特色
2.江西省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3.广西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4.关于中元节习俗有哪些
5.广西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