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三句话》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母亲现代文阅读原文附答案(通用4篇)

母亲现代文阅读原文附答案(通用4篇)母亲现代文阅读原文附答案篇1这是一个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的自觉和勇气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母亲》现代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母亲》现代文阅读原文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看见一阵人穿得清清楚楚的打她身边走过,母亲亮着眼睛问:“你们可是看火车去的?”“是的,阿南婶!”“我也想去。
”“要去就去,又没有谁阻止你。
”可是母亲摇摇头,她不能骑,虽则没有谁阻止。
她成年忙碌,尤其是在收豆的时候。
这几天一放光她就起身,把家事料理了妥当以后,她又忙着跑到天井里,扫干净了地,然后取下挂在泥墙上,屋檐下,或者枯树枝中间的豌豆,用一个笨重的木槌打豆。
这几天天气很好,虽则已是十一月了,却还是暖和和的,象春天。
母亲只穿着一身单衣,戴一顶凉帽,一天到晚的捶着豌豆,一束又一束的。
豆非常干燥,所以打豆一点不费力,有许多直象灯花的爆裂,自然而然的会裂开,象珍珠似的散满一地。
可是打完豆以后,她还得理清枯叶泥沙,装进大付篓,而且亲自挑上楼去。
这些本来需要男子做的事,真苦够她了。
催,催,催,催;催,催,……她一天打豆,很少休息,连头也难得一抬。
可是当她听到火车吹响汽笛的时候,她就放下了工作,忘情地抬起头来,倾听,闭着眼思索,有时还自言自语:“唉,要是我能看一看火车!”车站离我们家里并不很远,火车经过的时候,不但可以听到汽笛的声音,如果站在山坡上,还能够看见打回旋的白烟。
因为附近有铁路还是最近的事,所以四方八面赶去看火车的人很多。
母亲打豆的田径,就在大路旁,村里人都得经过她的身旁,如果要去火车站,一有人过去,她总要探问几句,尤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见了没有?”“自然看见了,阿南婶!”“象射一样的长吗?”“有点儿象。
”“只有一个喷火的龙头,却能带着几十节几百节的车子跑,不很奇怪吗?“真的很奇怪。
”因为她象小孩子似的,不断地问长问短,有许多人简直让她盘问得不能忍受。
母亲的一句话阅读答案

母亲的一句话阅读答案第一篇:母亲的一句话阅读答案篇一:母亲的一句话阅读答案篇二:母亲的一句话阅读答案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母亲的三句话阅读理解答案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1.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回答两点即可,2 分)中心内容:围绕母亲三句话写叙事线索:母亲的三句话文体特点:记叙文主要人物:母亲目的意义:暗示母亲的三句话对“1.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回答两点即可,2 分)中心内容:围绕母亲三句话写叙事线索:母亲的三句话文体特点:记叙文主要人物:母亲目的意义:暗示母亲的三句话对“我”影响大(答出 2 点即可,2 分)2.通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
(4 分)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遇到困难要坚强(执著);第二件事写的是___牵牛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遇到压力要放松(坦然);第三件事写的是_吵架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3.语言品味(4 分)(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2 分)(1)(一语双关)既指现实的冬季,又指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1 点 1 分,共 2 分)(2)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2 分)1 欲扬先抑 2 为母亲的话作铺垫表明母亲的话很平常、很朴实源于生活经验的总结4.说说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2 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表明“我”从母亲身上不断获得教益或围绕母亲的三句话组织安排材料,使全文结构完整。
5.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请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 的影响。
(2 分)6.“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吗?请简述。
(3 分)(各 1 分,共 4 分)不能。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是岁月的书签①从家返回的途中,躺在卧铺上,她打开没看完的书,书签静静地夹在那里。
拿下书签刚想夹在书的后面,忽然发现书签上有几行字。
她一愣,随及心底涌起巨大的感动。
②“孤身在外,遇到选择,不要从利益出发,要从自己内心真正的喜好出发!”③那是母亲的笔迹。
离开家乡这么多年,很少回去,即使偶尔回家,也不再带着一本书。
可是,母亲依然记得她夹书签的习惯,依然记得在书签上给她留下温暖的只言片语。
④她从小就喜欢看书。
那时常自己制作精美的书签,看到哪一页,便夹在那儿。
而母亲第一次在书签上写字,却是小学四年级时。
那时她正看一本《安徒生童话》,那一天正好看到《海的女儿》,回来继续看时,就见到书签上母亲写了一句:“如果你是那条美人鱼,你会怎么做?”那个晚上,她想了这个问题许久,她都为自己的想象力而惊讶。
⑤可是,她并没有告诉母亲答案,母亲也没有问她。
后来,母亲就常在书签上给她留字,或是提出问题,或是提醒学习,而她,有时也会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母亲都会及时作答。
这成了母女间的默契,平时说话从不说起这些事,而她也常常更换书签。
⑥读初中时,她迷上了琼瑶的小说,心中对那些童话般的爱情极为向往,【A】少女的心事也因此绮丽多姿,那么多的悄喜轻愁美丽而又无奈。
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有些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男生,年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牵念。
那个晚上,写完作业,她打开那本《我是一片云》,看到书签上有字迹:“先成长,先欣赏,再开花,再芬芳。
”自从读初中以来,她极少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困扰了,而母亲依然能看出她的心事,在最恰当的时间,给予她小小的温暖与帮助。
⑦然后的时光就匆忙起来,学习和繁忙,使得整个高中三年,她看书没有以往一年多。
常常一本书没看完,便被扔在那里,渐渐遗忘。
可是每当想起,重新翻看,依然能看到母亲的话,虽然隔了许久,却是温暖依旧。
三年及上册语文质量监测答案

三年及上册语文质量监测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遗hàn( )的就是,历代文人无人知晓写下了多少春huā( )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 ),而夏呢,总浸在忧伤( )的汗水里。
存有闲情逸zhì( )的人,自然不讨厌这种紧绷的旋( )律。
2、默写:(6分)①风里增添些崭新甩的泥土的气息,搭着青草味儿,除了各种花掉的香,________________。
②山尖全白了,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 ,草色遥看将近却并无。
④ _________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
⑤晴空一鹤排在云上,________________ 。
⑥旧时茅店社林边, 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采用不恰当的一项就是( )(2分后)a、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同学的例子。
b、广州亚运会登机使人深感温馨的就是,登机人员咄咄逼人、手脚麻利,整个过程很快就完结了。
c、阿姨的话意味深长,让我想起了许多,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实在是对不起自己辛苦操劳的父母。
d、家长教育孩子必须懂方法,如果用直观蛮横的方式看待犯错误的孩子,其结果往往可以适得其反。
4、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淡然就是不得志后的悲观,就是平静中的自信心。
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容预料,我们只需尽量回去搞,求出一份代价之后的淡然和欢乐。
恳请忘记:没蓝天的深沉,可以存有白云的妩媚;a、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b、没有大海的壮阔,但要有小溪的优雅。
c、没小溪的典雅,但要存有大海的壮丽。
d、没小溪的典雅,可以存有大海的壮丽。
5、下列一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4分)①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关键地位。
②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变为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民族特色。
母亲的三句话

龙源期刊网
母亲的三句话
作者:鲁钊
来源:《北方人》2014年第04期
二月河幼年时憨厚、讷言,在某些方面还有点反应迟钝。
二月河的父母都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那么苛刻。
父母下了班在门前空地上洗衣、种菜、栽树,十来岁的二月河壮实有劲,一手提一桶水,干得很欢。
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只要孩子健康成长,其他都不重要。
在花圃前,母亲指着那些青翠欲滴的果木,语重心长地对二月河说:“娃,你仔细看看这些树木瓜果,记住三句话。
“一是丝瓜、豆荚长得快,一晚上就能长一大拃;水杉长得慢,但最后长得高、长得壮的是水杉。
人不怕成长慢,只怕不努力。
“二是丝瓜、豆荚尽管长得长,却靠攀附树木,没有对别的树木的攀爬,它就长不成。
人不要靠攀附别人,得靠自己。
“三是桂花不嫁接,就会丛生,长不成大树,嫁接后,才能长成桂花树。
人要学习,通过学习,去转换自己,发展自己。
”
母亲的这三句话,让二月河受益终生。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部队,无论是钻山洞建国防工程还是下煤窑挖煤,他都没怨天尤人,哀叹命运不济,而是擦亮心中的理想,坚持不懈,最终厚积薄发,成为有名的作家。
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语文的提高是们提高总体成绩的重要途径,所以平时的时候要多做语文试卷的练习。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七年级上册语文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一、积累与运用:(22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遗hàn( )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huā( )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 ),而夏呢,总浸在苦涩( )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zhì( )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 )律。
2、默写:(6分)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②山尖全白了,。
③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 ,清风半夜鸣蝉。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⑥旧时茅店社林边,。
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同学的例子。
B、广州亚运会安检让人感到温馨的是,安检人员咄咄逼人、手脚麻利,整个过程很快就完毕了。
C、阿姨的话意味深长,让我想起了许多,我反思自己的行为,实在是对不起自己辛苦操劳的父母。
D、家长教育孩子要懂得方法,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犯错误的孩子,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4、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
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量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
请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A、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B、没有大海的壮阔,但要有小溪的优雅。
C、没有小溪的优雅,但要有大海的壮阔。
D、没有小溪的优雅,可以有大海的壮阔。
5、以下一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4分)①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它在长期的历史开展中,变成了自己的艺术传统和民族特色。
母亲的三句话作文

母亲的话作文母亲的三句话作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母亲的三句话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母亲的三句话作文1母亲的话往往富有一些道理,但其中的三句一直让我牢记着。
运动会开始了,我参加了1500米。
我怕我坚持不了,便将这件事与母亲说了说。
她见我那充满忧怨的脸,脸色一下子化作严肃,瞪着我。
我见她这样,不禁拘谨起来。
我问妈妈:“要不我弃赛吧!”妈妈听见这句话以后,对我说:“为什么要放弃?”我将自己的苦一肚子说了出来。
只见妈妈严肃地对我说:“不试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我一下怔在了那里想:对啊,试试吧!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会成功的。
从此,遇到困难时,我便会想起那句话。
有一次,老师要求背出一些文言文的解释。
有些我还没摘过,空白一大片,完成不了这份作业了。
我对母亲哀怨道:“那么多,怎么背啊!”母亲听了之后,对我说:“以前让你背,你不背,现在傻了吧。
”我翻了个白眼给她,表示我心中的不满。
母亲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你写多了,便会印在脑子里的。
”我按母亲的话做了做。
果然,母亲的话是有用的。
我因为考试成绩特别差,心情不好满面愁容,母亲向我走过来说:“怎么了?”我难过的说:“唉,成绩差呗,我怎么那么笨啊!”母亲听了,意味深长的对我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你要有上进心,不就是一次考砸了嘛?就灭了学习的信心。
”对的,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要有上进心,前进吧,路还远着呢!翻开本子,拿起笔……母亲的三句话我一直记得,那是世界上最富有价值的话之一!母亲的三句话作文2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嘴上,母亲就像上帝一样,再也没有什么爱,能比母爱更伟大,我觉得人生当中最无私的爱,就是母亲对我们的爱,母亲的爱是无私的,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
母亲的一句话阅读答案

篇一:母亲的一句话阅读答案篇二:母亲的一句话阅读答案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母亲的三句话阅读理解答案_初一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1.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回答两点即可,2 分)中心内容:围绕母亲三句话写叙事线索:母亲的三句话文体特点:记叙文主要人物:母亲目的意义:暗示母亲的三句话对“1.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回答两点即可,2 分)中心内容:围绕母亲三句话写叙事线索:母亲的三句话文体特点:记叙文主要人物:母亲目的意义:暗示母亲的三句话对“我”影响大(答出 2 点即可,2 分) 2.通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
(4 分)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遇到困难要坚强(执著);第二件事写的是___牵牛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遇到压力要放松(坦然);第三件事写的是_吵架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3.语言品味(4 分)(1)“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2 分)(1)(一语双关)既指现实的冬季,又指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1 点 1 分,共 2 分)(2)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2 分) 1 欲扬先抑 2 为母亲的话作铺垫表明母亲的话很平常、很朴实源于生活经验的总结 4.说说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2 分)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表明“我”从母亲身上不断获得教益或围绕母亲的三句话组织安排材料,使全文结构完整。
5.读了本文后,“我”觉得: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请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2 分)6.“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吗?请简述。
(3 分)(各 1 分,共 4 分)不能。
“伏”、“窜”比“停”和“飞”更形象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的三句话》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母亲的三句话
周华诚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
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
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
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
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
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
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
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
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
母亲答道,不冷。
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
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五里外的邻村牵回家。
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
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一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
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
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
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
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
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
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
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
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
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
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
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
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
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
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
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1.阅读文题,联系全文,想想看,你从文题中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观全文,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了一个生活道理。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第二件事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件事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3.“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悟吗?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以看出文章的叙事线索是母亲的三句话,主要人物是母亲,目的意义在于暗示母亲的二句话对“我”影响大。
2.遇到困难要坚强牵牛遇到压力要放松与老板吵架并辞职
3.指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表明“我”从母亲身上不断获得教益,或围绕母亲的三句话组织安排材料,使全文结构完整。
5.提示:简述经历或谈感悟均可,文从字顺,表意清楚即可。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