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两大源头的内在关系及当代启示
西方文化的三个源头

西方文化的三个源头在西方传统中,人们习惯称西方文化(文明)为“基督教文化”或“基督教文明”。
这是因为西方文化有着三大源头;分别是:古希腊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古罗马文明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1。
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发展为后来的科学传统;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之一,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
西方有记载的文学、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
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其位于欧洲东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
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地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2。
古希伯来文明和犹太教从对上帝的敬畏,引发出宗教原罪思想;希伯来人原来是闪族的一支。
闪族起源于阿拉伯沙漠的南部,起初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
他们曾三次大规模地向漠北迁移,进入有名的新月沃地。
就在这三次大北征中,吸收了这个人类文明摇篮的各种文化,酿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希伯来文化。
希伯来人,犹太人正名希伯来人是古犹太人或古以色列人的称呼。
希伯来文化的辉煌希伯来民族是一个小小的奇特的民族。
论疆域,只有我国最小的省份——海南省那么大;但论文化,却和我国一样有着悠久的文化史。
他们有流传下来的古代宝贵的文库《圣经》,与中国、印度、希腊的名著并列为影响最深远的四大古文库之一。
3。
古罗马法制文明,发展为近代法制观念。
而这三大文明都汇总于基督教,并以宗教信仰的形式在西方构筑起庞大的文化体系。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
西方文学的源头及其发展的基本线索

西方文学的源头及其发展的基本线索一、西方文学的源头说到欧洲文学的发生,它有两个源头:一是古希腊文学;二是希伯来文学及基督教文学。
古希腊文学。
大约在公元前20世纪初,古希腊人就进入了巴尔干半岛南端,后来逐渐在爱琴海诸岛等处定居。
但古希腊文学最早是从公元前12世纪开始的,直到公元前8世纪。
当时,多利斯人进入希腊并建立了氏族公社制社会,并逐渐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史称“英雄时代”,又称“荷马时代”。
这一时期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与荷马史诗。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则以抒情诗为主要成就,代表性诗人有萨福与阿那克瑞翁,他们的抒情诗多是情歌、酒歌和表现奴隶主贵族生活情趣的诗。
后来广为流传并当作儿童读物的《伊索寓言》也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伊索相传是一个奴隶,《伊索寓言》据说是后人根据他所作的动物故事汇编。
其中的《狼和小羊》《狐狸与葡萄》《农夫和蛇》及《龟兔赛跑》等至今家喻户晓,也进入了中国小学语文教材。
公元前6世纪到4世纪,古希腊的奴隶制进入鼎盛时期,多数城邦制小国都实行了奴隶主民主政治,政治上的开明,促进了文艺的发展。
雅典成为雕塑、音乐和文学的中心。
这一时期,希腊文学以戏剧成就为最高,涌现了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三大悲剧家”和阿里斯托芬等喜剧家。
另外,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也在此时产生。
古希腊文学所蕴涵的关于“人”的思想观念,经由古罗马文学的传承,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彼此的反映,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
古希腊民族对“人”的重视,与该民族的自然观、宇宙观有密切联系。
古希腊人一同自然分离后,就产生了强烈的个体意识,作为主体的人就处在高于自然与社会的位置上,主张人对自然与社会的征服与改造,主体与客体呈分立态势。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希腊人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露。
在这种文化土壤里产生的文学,就呈现出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特征,具有根深蒂固的世俗人本意识。
西方文学产生的教育思想

西方文学产生的教育思想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与希伯来—基督教文学西方文学的两大源头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一般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两希传统”。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世俗人本意义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开端与核心组成部分,是重理性、重现实,是一种入世、关注现实社会世俗生活的文学。
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宗教人本意识希伯来文明是指统治西方精神世界千年之久的基督教文明。
重感情、重精神,是一种出世的、注重信仰与来世幸福的文学。
二希文学对西方的影响,不仅是文学母题、神话系统、成语故事、史诗叙述、戏剧模式等等的开创,更是人文精神、政治体制、宗教观念等等文化基因的初始。
西方文学的六大思潮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克。
人文主义的思想核心是“人乃万物之本”,主张以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
人文主义者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个性与人权,主张个性自由,反对天主教的神权;主张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和文化,反对迷信。
二、18世纪新古典主义思潮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它对现代性作出了审美反应,形成了自觉的文学主张和鲜明的文学风格。
新古典主义不是对现代性的直接反应,因为17世纪还没有直接实现现代化的条件,它面临的历史任务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而现代民族国家是现代性的政治载体。
三、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启蒙运动实质上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新兴资产阶级向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启蒙知识分子顺应历史要求,提出了“启蒙主义”理论:用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来反对封建专制和特权。
用无神论、自然神论或唯物论来反对宗教迷信。
启蒙理论实质上是夺权理论。
它为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开辟了道路。
四、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西方文化来自于两希文明,即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文明。
古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是它的土壤和武库。
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
所以可以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
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是人所共知的。
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
一、人本精神著名的瑞士古典文化学者安·邦纳写道:“全部希腊神话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反映,即都是彼此摆在对立面的,相互代写论文映照的镜子。
”普罗泰拉也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这就是希腊人那种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露。
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种神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古希腊神话就呈现出张扬个性,放纵原欲,肯定人的世俗生活和个体生命价值的特征,具有根深蒂固的人本意识。
例如,赫拉克勒斯,他是唯一一个作为半人半神的英雄能在死后升上奥林匹斯山与青春女神赫柏永结连理,位居神列。
传说奥林匹斯神祗与该亚,乌拉诺斯所生的巨人族有过一场恶战,有一则神谕说:如果没有一个凡人参加战争,那么众神将不能伤害前来侵犯的巨人族。
赫拉克勒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挽救了奥林匹斯众神陷入的尴尬处境。
这个故事是赫拉克勒斯十二项壮举之外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但其中包含内容则意味着:战无不胜的神最终要一个凡人来解围,古希腊人寻求自我价值的愿望可见一般,这个故事同时体现出神在希腊人心中的地位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宙斯把参战的一律称做奥林匹斯人,借以表彰有功之神,赫拉克勒斯也获得了这项荣誉。
神话的时代性在这里解释了为什么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神祗系统中,可以允许一个半人的出现,是因为神话的改造者需要这样的改变,是人类的意志高昂其头的时候了。
西方文学两大文学源头名词解释

西方文学两大文学源头名词解释
西方文学的两大文学源头分别指的是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
这两个文学源头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西方文学的
传统和发展方向。
古希腊文学是指起源于古希腊的文学作品,包括史诗、戏剧、
哲学和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
古希腊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荷马的史
诗《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以及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等戏剧作品。
古希腊文学强调人的悲剧命运和道德选择,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成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
古罗马文学则是指古罗马时期的文学作品,受到古希腊文学的
影响,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古罗马文学的代表作品包括维吉尔
的史诗《埃涅阿斯纪》,奥维德的史诗《变形记》,以及塞涅卡的
哲学作品等。
古罗马文学在史诗、哲学和散文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大文学源头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学的基石,对后世文学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文学强调人的悲剧命运和道德选择,而古罗
马文学则在史诗、哲学和散文方面有着重要的成就。
这两个文学源
头的作品和思想为西方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重要参照和借鉴对象。
西欧文明源头探析

西欧文明源头探析[提要] 对于西方文明的源头,当今较为广泛流传的理论包含两种不同说法的“二因素说”。
一种是“两希源头”,即源于希腊罗马文化和古希伯来文化;另一种是“二因素说”,即古代日耳曼文明与罗马文明。
19世纪马克思·韦对基督教的研究开创了中世纪政治制度史的新纪元。
本文试将西方文明的源头归纳为“三因素说”,即:罗马法、古代日耳曼传统和基督教。
关键词:西方文明;源头;罗马法;日耳曼传统;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主干部分的西欧文明,历经四千余年,是世界历史中古老而又得到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
西方文明起源于西欧,并以西欧为重心得以推广演进,衍生出北美、澳大利亚等文明。
一、西欧文明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西欧历经2500年左右,依次由爱琴海文明、希腊古典文明、希腊化文明、罗马文明等四个次阶段性文明所组成。
(一)爱琴海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
从历史渊源上来看,西方文明最初的发源地可以追溯到位于爱琴海南端入口处的克里特岛。
文化学家和历史学家们通常把克里特文明以及后来出现的迈锡尼文明一起统称为爱琴海文明。
到了公元前12世纪末期,来自北方的多利亚人冲入了希腊半岛,摧毁了迈锡尼文明,爱琴海地区陷入了长达3个多世纪的“黑暗时代”。
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希腊城邦文明在爱琴海周围崛起。
(二)希腊古典文明。
公元前8~6世纪的200年间,城邦国家(Polis)如斯巴达、雅典相继出现。
希腊古典文明的总体特征是:它是古希腊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城邦奴隶制充分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明形态;它在总体上表现了一种古代的民主和科学精神;它在精神文化上已从哲学、科学思想、人文社会知识到文学艺术和多样化的整体发展,贯穿其中的基本文化精神是崇仰理性和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它的文化有多源性和多元性,内涵丰硕、生命悠久,成为西方文明之源。
古典文明尤其是罗马法则提供了成熟的法律参照体系,促使中世纪权利概念逐渐形成并进入公法领域,成为西欧法制社会的基础。
(三)希腊化文明。
从西方文明的源头汲取智慧

从西方文明的源头汲取智慧2010-09-10人民日报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4卷本《希腊哲学史》由人民出版社全部出版了。
该书是世界上第二部多卷本希腊哲学史著作,近500万字,编写历时27个春秋。
该书的出版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要研究古希腊哲学?我国希腊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从事希腊哲学史研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近日,我们采访了著名哲学史家、《希腊哲学史》项目主持人汪子嵩先生。
年届九旬的汪先生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表现出“大功告成”的愉悦和惬意,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和阐述。
古希腊哲学为西方哲学提供了基本的范畴和命题,开启了西方的科学和人文传统记者:作为研究希腊哲学史的专家,您认为希腊哲学史研究在西方哲学史研究乃至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研究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意义?汪子嵩:古希腊哲学是激发西方思想文化活力的火种,是西方哲学的源头。
要理解西方哲学甚至西方知识系统的演进,必须回溯到古希腊哲学。
哲学在古希腊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领域,各门具体知识和学科都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
研究古希腊哲学,可以清晰地看到西方古代哲学家是如何探索哲学的定义、探讨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的,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理解。
记者:哲学研究离不开一系列基本概念和范畴。
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哲学范畴,如何看待它们?汪子嵩: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虽然著述不多,有的甚至只留下一些残篇,却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基本的范畴。
比如,米利都学派最早提出了“本原”,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逻各斯”,爱利亚学派提出了“存在”和“非存在”,原子论哲学家提出了“原子”和“虚空”,等等。
特别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者提出了著名的“相论”(也有人翻译成“理念论”),后者则阐述了“存在”和“本体”、“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等哲学范畴及其相互关系。
西方哲学(直到近代)经常使用的许多范畴,在古希腊哲学中大多已经提出来了。
研究这些范畴最初的含义及其变化发展过程,对于了解西方哲学史是十分必要也是大有裨益的。
西方文化两大源头的内在关系及当代启示

西方文化两大源头的内在关系及当代理论对西方文化的基础,西方人都认同源于所谓“两希”。
一个希伯来,即犹太神学文化;一个便是希腊,即希腊世俗文化。
此“两希”被学者视为“哺育西方文化的两个乳房。
”西方文化中最为精髓的内涵则多来自希腊文化。
正如罗素所说:“从希腊人那里。
我们引导出文学、艺术、哲学和纯数学,以及我们社会外貌中文雅的部分。
”在世界文明史上,希腊文化不但以其成果辉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理性精神独树一帜。
希腊文化形成以后,像一个高能量的“精神能源”,呈幅射状向地中海周围地区强劲地扩散,自古及今,一直影响着欧洲和世界文明。
其影响是巨大的,以致有学者断言“一切文明国家在一切有关智能的活动方面,都是希腊的殖民地”。
希腊文化由南欧向欧洲其他地区广泛而有力度传播的不是希腊人自己。
而是罗马人。
希腊的灭亡以后,继起统治欧洲希的罗马人几乎原封不动地将希腊文化作为遗产继承了下来。
罗马对西欧的统治是以武装力征服实现的,在对西欧的征服中,希腊文化也就借助于罗马人的武力从南欧逐渐传播到了西欧广大地区。
如学者所说:“罗马权力的每一次扩张,都播撒了希腊文明的酵母。
”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论及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时这样写道:“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
”希伯来是对巴勒斯坦犹太的古称,希伯来文化是以巴勒斯坦为中心的古代中东地区文化的结晶,是古代世界影响巨大的四种文化之一。
希伯来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西方文化,是西方文化起源的“两希”之一,西方文化中的宗教神学部分深受希伯来文化的影响。
罗素在论及这一影响时说:“从犹太人那里,我们得到一种狂热的信念——它的朋友们管它叫做'信仰’道德的热情和罪的观念,宗教的不宽容以及我们民族主义的某些部分。
”基督教的胚胎虽来自希伯来文明,但却是在古罗马的母体内孕育成熟并成长壮大的.基督教虽是在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产生,但它真正成为独立的宗教并广泛传播却有赖于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周边世界的统治,特别是最终从被压迫者的宗教变为统治者的宗教,有赖于罗马皇帝在公元4世纪接受基督教,并在帝国范围内对它的大力扶持、推广,甚至对其宗教教义、组织进行全面整合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化两大源头的内在关系及当代理论对西方文化的基础,西方人都认同源于所谓“两希”。
一个希伯来,即犹太神学文化;一个便是希腊,即希腊世俗文化。
此“两希”被学者视为“哺育西方文化的两个乳房。
”
西方文化中最为精髓的内涵则多来自希腊文化。
正如罗素所说:“从希腊人那里。
我们引导出文学、艺术、哲学和纯数学,以及我们社会外貌中文雅的部分。
”在世界文明史上,希腊文化不但以其成果辉煌著称于世,而且以其理性精神独树一帜。
希腊文化形成以后,像一个高能量的“精神能源”,呈幅射状向地中海周围地区强劲地扩散,自古及今,一直影响着欧洲和世界文明。
其影响是巨大的,以致有学者断言“一切文明国家在一切有关智能的活动方面,都是希腊的殖民地”。
希腊文化由南欧向欧洲其他地区广泛而有力度传播的不是希腊人自己。
而是罗马人。
希腊的灭亡以后,继起统治欧洲希的罗马人几乎原封不动地将希腊文化作为遗产继承了下来。
罗马对西欧的统治是以武装力征服实现的,在对西欧的征服中,希腊文化也就借助于罗马人的武力从南欧逐渐传播到了西欧广大地区。
如学者所说:“罗马权力的每一次扩张,都播撒了希腊文明的酵母。
”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论及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时这样写道:“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
”
希伯来是对巴勒斯坦犹太的古称,希伯来文化是以巴勒斯坦为中心的古代中东地区文化的结晶,是古代世界影响巨大的四种文化之一。
希伯来文化影响最大的是西方文化,是西方文化起源的“两希”之一,西方文化中的宗教神学部分深受希伯来文化的影响。
罗素在论及这一影响时说:“从犹太人那里,我们得到一种狂热的信念——它的朋友们管它叫做'信仰’道德的热情和罪的观念,宗教的不宽容以及我们民族主义的某些部分。
”基督教的胚胎虽来自希伯来文明,但却是在古罗马的母体内孕育成熟并成长壮大的.基督教虽是在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中产生,但它真正成为独立的宗教并广泛传播却有赖于罗马帝国对地中海周边世界的统治,特别是最终从被压迫者的宗教变为统治者的宗教,有赖于罗马皇帝在公元4世纪接受基督教,并在帝国范围内对它的大力扶持、推广,甚至对其宗教教义、组织进行全面整合的结果。
公元五世纪至十四世纪是西方文化的灾难期,这一时期希腊文化在西欧遭到排拒与扼杀。
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愚昧统治对希腊文化无情的摧残。
希腊文化因其强烈的世俗性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近千年对希腊文化的排拒与扼杀,使希腊文化在中世纪失去了昔日希腊罗马时代勃勃的生机。
公元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是西方文化的复苏深化期,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使沉寂上千年的西方文化在西欧重新活跃起来。
公元十四世纪以后,西欧封建社会没落,资本主义兴起,新生资产阶级随之出现。
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用新的世界观来改造旧的世界,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发展生产,便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反封建的文艺复兴运动。
恩格斯这样写到:“拜占廷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
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辉煌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
”人文主义者从具有现实主义和科学精神的希腊文化中发现了反对教会神学的武器,掀起了一股如醉如痴的“希腊热”。
后来这股“希腊热”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又从西欧传到东欧各国。
希腊文化便在这“希腊热”中得到复苏,获得了新的生命。
西方文化发展进程表明,任何一种新文化都必须建立在过去的已有的文化基础之上,都离不开对民族文化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欧洲近代思想文化不仅是人文主义的复活,甚至还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中世纪文化中的两种积极的因素继承了下来。
作为资产阶级另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运动,不仅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发展,而且对宗教的否定和批判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对它的一种扬弃,他们所针对的是迷信而不是信仰是教会而不是宗教本身。
中华民族是一个创造了伟大文化的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文化基因。
但是自鸦片战争国门洞开之后,五千年的文明史似乎又成为我们走向现代文明的沉重包袱。
于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现实价值的激进主义
和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优势特质的保守主义之争,打倒孔家店与复兴儒学的政治事实证明,惟中华文化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我们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关系,既要立足社会主现代化建设实际以
实践中的鲜活经验,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又要在建设实践中改
造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应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从古希腊对埃及西亚等文明古国文化遗产的主动接受,以及古罗马对古希腊的师承,到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西方主动吸收东方以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和儒学的现实主义文
化元素,都说明了对外来文的吸收借鉴是有助于自身文化的超越和发展的。
不过前提是对于外来文化的引进和借鉴,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本国文化,必须适合于本国国情。
联系我国近现代文化发展进程,我们同样经过了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和反自由主义曲折而艰辛的探索,其核心就是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一方面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把我国文化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推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另一方面又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吸收和借鉴不等于接受一切而是必须看它是否与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相吻合,必须对它进行解释改造以使其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