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辐射ppt
合集下载
第7章电磁波的辐射

④ 取向: E 在与赤道面平行的平面内,而 H 在子午面。 这点与电基本阵子电磁场取向正好相反。
第七章 电磁波的辐射
例 7-2 计算长度 dl=0.1λ0的电基本振子当电流振幅值 为2 mA时的辐射功率和辐射电阻。 解:辐射功率:
Pr 40
2
Idl
2
o
2
15.791W
2
辐射电阻:
dl Rr 80 7.8957 0
第七章 电磁波的辐射
例7-3.将周长为0.1λ0的细导线绕成圆环,以构造磁基
本振子,求此磁基本振子的辐射电阻。
解: 此电基本振子的辐射电阻为
a 6 1 Rr 320 320 2 0.01 0 1.9739 10 2
Pr Pr r Pin Pr PL
PL表示天线的总损耗功率。通常,发射天线的损耗功率 包括:天线导体中的热损耗、介质材料的损耗、天线附 近物体的感应损耗等。
第七章 电磁波的辐射
4、增益系数:方向性系数表示天线辐射能量的集中程 度,辐射效率表征在转换能量上的效能。将两者结合起 来 ——天线在其最大辐射方向上远点某点的功率密度与 输入功率相同的无方向性天线在同一点产生的功率密度 之比为增益系数,是表现天线总效能的一个指标。
E ( , ) E max
式中|Emax|是|E(θ,φ)|的最大值。 电(磁)基本振子的方向性函数为:F ( , ) sin
第七章 电磁波的辐射
2、方向性系数:当辐射功率相同时,天线在最大辐 射方向上远区某一点的功率密度与理想无方向性天线在 同一位置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为此天线的方向性系数。
第七章 电磁波的辐射
第七章 电磁波的辐射
物理环境之电磁辐射概述(PPT 79张)

三、放射性污染分类
• 放射性废物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体、液 体和固体。 • 若放射性同位素每秒有3.7×1010次核衰变, 则它的放射性强度为1居里(Ci) • 国际单位制单位是贝可勒尔(Bq )
四、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一)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 用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无法 处理,只能通过本身固有的自然衰变逐渐 减弱其放射性活度。
人体的吸收作用
• 依据电磁波特性与人体组织含水量的关系:
– 含水量达70%的组织(含水量高吸收电磁能量 多) – 含水量在70%以下的组织(吸收少,呈反射、 折射现象)
• 依据电磁场频率不同
– 150MHz以下频段 – 150~1200MHz频段 – 1200~3300MHz频段 – 3300MHz以上频段
• 中枢神经症状主要有无力、怠倦、无欲、 虚脱、昏睡等,严重时全身肌肉震颤而引 起癫痫样痉挛。细胞分裂旺盛的小肠对电 离辐射的敏感性很高,如果受到照射,上 皮细胞分裂受到抑制,很快会引起淋巴组 织破坏。
• 放射能引起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变化。放射 照射后的慢性损伤会导致人群白血病和各 种癌症的发病率增加。
处理原则:
1、挥发性放射性气体可用吸附法处理,也可 用扩散稀释的办法处理。 • 最常用的吸附法是用分子筛吸附或活性炭 吸附把放射性去除掉。
• 例如放射性碘就是用活性炭吸附达到净化 目的的。
2、放射性气溶胶可用除尘技术来处理净化。 例如,洗涤法、过滤法、静电除尘法等。 • 一个完整的净化流程一般包括三部分,即 预处理、中效过滤和高效过滤。
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 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2000万 儿童中,有35万为缺陷儿,其中25万为智 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也是影响因 素之一。 •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计算机、电视机、移 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
防辐射安全知识PPT课件

组织损伤出现的时间变化很大,其范围 从几小时、几天到照射后的若干年。
1 确定性效应(3)
在低剂量率长期慢性照射条件下,如受照射剂量未 超过年剂量限值时,则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为 没有超过阈剂量。
如成人4种较第三组织确定性效应阈值估计值
阈剂量受照组织有源自效应一次短时间照射(Sv) 多年分次照射(Sv)
电离辐射
辐 射
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
α射线 Β射线 r χ射线 中子、宇宙射线
无线电波(电磁辐射) 热辐射 可见光
微波(电磁辐射)
能够放出具有电离能力的射线的物质称为 放射性物质;
能够产生具有电离能力的射线或射线装置。
放射性的来源
天然源
铀2 38、 铀235、钍2 32等
物质源
宇生源
氢6、碳14、铍等
1.2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 职业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 为16-18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 用放射源的学生,就应控制其职 业照射,使之年有效剂量不超过 6mSv。
2公众照射
公众成员所爱的辐射源的照射,包括获准的源和实践 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 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辐射防护所关心的是保护人类免受电离 辐射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1 确定性效应 2 随机性效应 3 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
1 确定性效应
当组织中相当数量的细胞被电离辐射 灭活,从而在组织或器官中产生临床 上可检查出的严重功能性损伤,即出 现确定性效应。(原称非随机性效应)
1 确定性效应(2)
2.1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 剂量2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A、年有效剂量:1mSv; B、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1 确定性效应(3)
在低剂量率长期慢性照射条件下,如受照射剂量未 超过年剂量限值时,则不会发生确定性效应,因为 没有超过阈剂量。
如成人4种较第三组织确定性效应阈值估计值
阈剂量受照组织有源自效应一次短时间照射(Sv) 多年分次照射(Sv)
电离辐射
辐 射
非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
α射线 Β射线 r χ射线 中子、宇宙射线
无线电波(电磁辐射) 热辐射 可见光
微波(电磁辐射)
能够放出具有电离能力的射线的物质称为 放射性物质;
能够产生具有电离能力的射线或射线装置。
放射性的来源
天然源
铀2 38、 铀235、钍2 32等
物质源
宇生源
氢6、碳14、铍等
1.2对于年龄为16-18岁接受涉及 职业照射就业培训的徒工和年龄 为16-18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使 用放射源的学生,就应控制其职 业照射,使之年有效剂量不超过 6mSv。
2公众照射
公众成员所爱的辐射源的照射,包括获准的源和实践 所产生的照射和在干预情况下受到的照射,但不包括 职业照射、医疗照射和当地正常天然本底辐射的照射。
辐射防护所关心的是保护人类免受电离 辐射的危害,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
1 确定性效应 2 随机性效应 3 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
1 确定性效应
当组织中相当数量的细胞被电离辐射 灭活,从而在组织或器官中产生临床 上可检查出的严重功能性损伤,即出 现确定性效应。(原称非随机性效应)
1 确定性效应(2)
2.1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 剂量2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A、年有效剂量:1mSv; B、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平均剂量不超过
电磁波辐射ppt

电磁波在通讯 上的应用
航天应用
遥感技术
电 磁 波 除 皱
医 学 上 的 应 用
军事应用
电磁波辐射及预防
小组成员:梁洁贞、涂明广、余秋峰
电磁波简介
电磁波(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又称: : 电磁辐射、电子烟雾)是能量的一种。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 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 气一样,除光波外,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 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 “朋友”。
有科学家这样说: 有科学家这样说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机理
(1)热效应 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 热效应 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 非热效应 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 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 累积效应 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 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 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 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 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据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 影响: 1、 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 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 害; 3、 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 、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大脑组织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肝病、 使造血功能下降,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 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航天应用
遥感技术
电 磁 波 除 皱
医 学 上 的 应 用
军事应用
电磁波辐射及预防
小组成员:梁洁贞、涂明广、余秋峰
电磁波简介
电磁波( 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又称: : 电磁辐射、电子烟雾)是能量的一种。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 凡是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正像人们一直生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 气一样,除光波外,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 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 “朋友”。
有科学家这样说: 有科学家这样说
电磁波辐射的危害机理
(1)热效应 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 热效应 互摩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2)非热效应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 非热效应 们是稳定和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 态的微弱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 (3)累积效应 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 累积效应 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 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 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 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 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据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 影响: 1、 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 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 害; 3、 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 、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大脑组织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肝病、 使造血功能下降,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 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电磁辐射及预防》课件

预防电磁辐射的建议
1 使用低辐射的电器
例如低辐射手机、低辐射电脑等,将辐射照射量降至最低程度。
2 减少电磁辐射接触
如尽量少用无线耳机、减少电脑使用时间等,同时控制通信设施的输出功率和安装位置。
3 保护自己和家人
包括使用电磁辐射防护器材、优化家庭环境、掌握电磁辐射常识等。
《电磁辐射及预防》PPT 课件
电磁辐射无处不在,我们每天都处于电磁辐射环境中,但你知道吗?它已经 悄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电磁辐射的概述
电磁辐射是由携带电荷的粒子发出的电磁波,包括辐射频率在0赫兹(Hz)到无线电波、微波、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的辐射。它们都具有辐射性和穿透性,对人体产 生不同的影响。
常见电磁辐射源
包括电视、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以及基站、天线、雷达等通信设施。
电磁辐射的分类
电磁谱是用于描述辐射的一种方式,可将电磁辐射分为不同类型。
电磁辐射的单位
电磁辐射的单位一般采用电场强度(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高斯或微特斯拉)等。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的种类
电磁波分为多种类型,包括 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 可见光等。
仪பைடு நூலகம்监测法
通过特定的电磁辐射监测仪 器,对电器、通信设施等产 生的电磁辐射进行监测。
仿真模拟法
利用电磁场仿真软件,对电 磁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到电 磁场强度分布和辐射信息。
为什么要预防电磁辐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辐射将会更加普遍和强烈,因此,对电磁辐射进行预防至关重要。预 防电磁辐射可以减少健康威胁、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保护环境、推动科技发展。
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源头控制
采用优质的电器、通过金 属屏蔽材料、控制电器质 量等方式来减少电磁辐射。
电磁波课件

由于透射现象的存在,电磁波在 传输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能量
损失,一般用单位dB表示。
04 电磁波的应用
无线通信
无线电广播
利用电磁波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收音机或扬声器。
移动通信
通过手机、基站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电波传输 实现通信。
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反射或转发无线电波,实现远距离通信 。
雷达技术
天气雷达
高速、高带宽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磁波的传输速度和带宽需求也在 不断增加。未来,电磁波将更加适应高速度、高带宽的应 用需求。
安全性提高
随着电磁波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 受到关注。未来,电磁波的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以 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
物联网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将在物联网中发挥重要作 用。未来,电磁波将更加适应物联网应用的需求,为各种 智能设备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提供支持。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会降低 。
折射率
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折射 率不同,导致在穿过介质 时速度发生变化。
传播介质
01
02
03
04
真空
电磁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空气
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会受到大 气颗粒物等的影响。
玻璃
玻璃等透明材料可以透过电磁 波。
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可以引导电磁波的传 播。
03 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
未来展望
5G及6G通信
随着5G和6G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将在未来的通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 ,电磁波将更加适应5G和6G通信的需求,为高速、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提供支持。
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具有高度安全性和不可破解性。未来,电磁波将在量子 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度安全的通信提供支持。
损失,一般用单位dB表示。
04 电磁波的应用
无线通信
无线电广播
利用电磁波将音频信号传输到收音机或扬声器。
移动通信
通过手机、基站和网络设备之间的无线电波传输 实现通信。
卫星通信
利用卫星反射或转发无线电波,实现远距离通信 。
雷达技术
天气雷达
高速、高带宽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磁波的传输速度和带宽需求也在 不断增加。未来,电磁波将更加适应高速度、高带宽的应 用需求。
安全性提高
随着电磁波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问题也日益 受到关注。未来,电磁波的安全性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以 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
物联网应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电磁波将在物联网中发挥重要作 用。未来,电磁波将更加适应物联网应用的需求,为各种 智能设备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提供支持。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会降低 。
折射率
不同介质对电磁波的折射 率不同,导致在穿过介质 时速度发生变化。
传播介质
01
02
03
04
真空
电磁波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空气
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会受到大 气颗粒物等的影响。
玻璃
玻璃等透明材料可以透过电磁 波。
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可以引导电磁波的传 播。
03 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
未来展望
5G及6G通信
随着5G和6G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波将在未来的通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未来 ,电磁波将更加适应5G和6G通信的需求,为高速、高带宽、低延迟的通信提供支持。
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方式,具有高度安全性和不可破解性。未来,电磁波将在量子 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度安全的通信提供支持。
电磁辐射ppt课件

13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特点是机体吸收的能量不 大,生物效应却很大,例如6.0Gy的X射线可 使人或高等动物发生致死效应,但将这些能 量转换为热能,才可使体温升高0.002度。 若以热辐射代替电离辐射,需大1~10万倍的 能量才能引起机体死亡;其次是短暂的作用 引起长期效应,射线穿过受照机体只是瞬间 完成,而它引起的生物效应却能持续很长时 间。
14
职业病名单中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怀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
3
电磁辐射概述
➢电磁辐射的波谱很宽,按照其生物学作用,
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对生物体作用的强弱,决定于辐射的量子水 平,量子能量越大,生物学作用越强,能够 引起生物组织电离的最小能量为12eV(电子 伏特),相应的电磁波波长小于<1.010-7 m; 而非电离辐射包括了紫外线、可见光、红外 线、微波和高频电磁场
2.照射量
照射量的国际标准单位是库仑·千克-1(C ·kg -1)。 照射量的旧有专用单位为伦琴( R ) 。
7
电离辐射常用单位
3.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吸收剂量的 SI 单位为戈瑞(Gy),1戈瑞等于1千克被照 物质吸收1焦耳(J)的辐射能量。即 1Gy=1J ·kg-1 。吸 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能量的电离辐射,且适用 于任何受照物质。
12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间接作用(indirect effects ) 间接作用是指辐射粒子作用于水分子,引起 电离,生成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自由基和活化 分子(•H、•OH、e-aq、H2O2、•HO2等)对 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损伤。 生物体内一般含水量高于70% ,细胞内的 生物大分子存在于含大量水的环境中,因此 间接作用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作用有重要意 义。
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特点是机体吸收的能量不 大,生物效应却很大,例如6.0Gy的X射线可 使人或高等动物发生致死效应,但将这些能 量转换为热能,才可使体温升高0.002度。 若以热辐射代替电离辐射,需大1~10万倍的 能量才能引起机体死亡;其次是短暂的作用 引起长期效应,射线穿过受照机体只是瞬间 完成,而它引起的生物效应却能持续很长时 间。
14
职业病名单中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 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内照射放射病; 5.放射性皮肤疾病; 6.放射性肿瘤; 7.放射性骨损伤; 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 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 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怀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
3
电磁辐射概述
➢电磁辐射的波谱很宽,按照其生物学作用,
可以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磁辐射 对生物体作用的强弱,决定于辐射的量子水 平,量子能量越大,生物学作用越强,能够 引起生物组织电离的最小能量为12eV(电子 伏特),相应的电磁波波长小于<1.010-7 m; 而非电离辐射包括了紫外线、可见光、红外 线、微波和高频电磁场
2.照射量
照射量的国际标准单位是库仑·千克-1(C ·kg -1)。 照射量的旧有专用单位为伦琴( R ) 。
7
电离辐射常用单位
3.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吸收剂量的 SI 单位为戈瑞(Gy),1戈瑞等于1千克被照 物质吸收1焦耳(J)的辐射能量。即 1Gy=1J ·kg-1 。吸 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能量的电离辐射,且适用 于任何受照物质。
12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
间接作用(indirect effects ) 间接作用是指辐射粒子作用于水分子,引起 电离,生成具有强氧化作用的自由基和活化 分子(•H、•OH、e-aq、H2O2、•HO2等)对 生物大分子的作用,引起生物大分子的损伤。 生物体内一般含水量高于70% ,细胞内的 生物大分子存在于含大量水的环境中,因此 间接作用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作用有重要意 义。
《电磁波谱》PPT课件

• 黑体是一个理想的热辐射体,在自然界并不 • 存在,但是在实验室可以近似地制作它,在 • 自然界的某些物体(如太阳)可以看作黑体。
• 2.灰体 • 如果物体的吸收率与波长无关,且为小于l • 的常数,这种物体称灰体。
3.选择性辐射体
如果物体的吸收率(或发射率)随波长 而变,则这物体称做选择性辐射体。
6、若干概念
• (1)辐射能
• 电磁波携带的能量或物体发射的全部能量
• 用来量度辐射做物理功的本领
• (2)辐射通量 单位时间内发射、接收或传播的辐射,与面 积大小有关。
• (3)辐射通量密度
• 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d F
d
dS
w / m2
• (4)出射度 • 辐射体表面射出的辐射通量密度
紫外光谱与可见光谱的能量
• 从上表看出,对于红外光的光量子能量往 • 往不能进行光化学反应,这种光量子被生 • 物组织吸收后,转换为热能,所以以红外 • 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热效应。从可见光 • 开始可以进行光生物学化学反应,波长越 • 短,其热效应越小。
(4)吸收带和大气窗
• 通过大气的太阳辐射或地球大气系统辐射 • 将被大气中某些气体所吸收,这些吸收随 • 波长的变化很大,在某些波段的吸收很 • 强,而在另一些波段的吸收则很弱,在这 • 些吸收最弱的波段,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 • 辐射可以象光通过窗户那样透过大气,这 • 些波段称做大气窗。
• 2.参数间的关系、使用单位和量子特性 • (1)电磁波各参数的关系 • 电磁波谱通常以波长和频率来表示,真空 • 中存在关系:
• λ是波长,f是频率,c是光速。在真空中 • c=2.997925±0.000003×108m.s-1。 • 每秒约30万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在1999 年5 月7 日,国家环保总局就正告各界: 电磁辐射对机体(人体)有害。
专家建议: 防止电磁波的10 大对策原 因 说 明
1.尽量远离电化制品距离愈远,受电磁波的影响愈小。 2.无法远离时要尽量缩短使用时间再强的电磁波,时间愈短,影响愈小。 3.选用电磁波小的制品电灯泡比日光灯小,无线电话比行动电话小 4.与其选用大型,尽量选用小型同种的家电制品,大型的不但耗电量高,电磁波也强。
(3)累积效应: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 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通常所说的人体承受力———内 抗力),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 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 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 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电磁波:互相垂直的电场与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 这种电场与磁场交替变化的波就是电磁波;电磁波的本质是能量。 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从10-14米到1012米;光波只是电磁波中很小的一 部分;人通过眼睛接收光波,产生视觉。 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长波、中 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 射线、 γ射线及宇宙射线。以无线电波的波长最长,宇宙射线的波 长最短;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会起化学效应,造成伤害。 电磁波的速度是光速(3×108m/s)。 电磁波能量:E=hv (h是普朗克常量,v是电磁波频率)
很大能穿过几 毫米厚的铝板 能穿过几 毫米厚的铅板
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射线
射线
1 约 C 10
接近 C 等于 C
粒子是高 0 速电子流1 e
波长很 短的电磁波
射线
很弱
电离辐射伤害
放射属于电离辐射一部分;放射伤害当然也就属于电离辐射伤 害。电离辐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也称为放射线 。包括α 射线、β 射线、γ 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这类射线 能量很高。 电离辐射的能量很高,足以改变原子结构,这种原子的电量平 衡的改变,能够对细胞产生改变,使组织的某些大分子结构被破坏 ,如使蛋白质及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链断裂,进而产生新 的细胞(癌细胞)。这种使细胞产生改变或产生新的细胞的能力, 使得电离辐射在未采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具有极高的危险性。 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 。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 人100%死亡。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 作用,往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性也能损 伤遗传物质,主要在于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 代受害。
据1998 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过量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五大 影响: 1、 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 2、 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 害; 3、 电磁辐射是造成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4 、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大脑组织发育、骨髓发育,导致肝病、 使造血功能下降,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5、 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功能下降,女性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
频率与波长的关系:
v c
----真空中的光速
电磁波示意图
电磁波谱
电磁波在通讯 上的应用
航天应用
遥感技术
电 磁 波 除 皱
医 学 上 的 应 用
军事应用
电磁波辐射及预防
小组成员:梁洁贞、涂明广、余秋峰
浅谈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电磁 辐射
家庭常用电器电磁辐射检测数据参考表(mG:毫高斯) 电器电磁辐射量电器电磁辐射量 咖啡炉1mG 电饭锅40mG 传真机2mG 复印机40mG 电熨斗3mG 吹风机70mG 录像机6mG 手机100mG VCD 10mG 电脑100mG 音响20mG 电须刀100mG器200mG 电视机20mG 无绳电话200mG 洗衣机30mG 微波炉200mG
在手机3G时代, 制造商和运营商不仅要追求更 先进的移动通讯技术, 保证更大波特率, 也要追求 更高的健康指标, 控制它的发射功率和辐射指标。 除了在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上限制手机辐射, 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注意手机的使用方法, 避免不良 的使用习惯。
使用手机的时候, 应该避免一些被 忽视的不良习惯
辐射防护三大基本方法
3、屏蔽防护 1、保持距离
保持与射线源距离
辐射强度与距离平方成正比
在人和射线之间增设屏蔽
2、减少时间
受到的辐射量与时间成正比
放射源运输车辆 标识
射线管理区外侧设置警 示灯、警示牌、警示绳、 彩旗等
射线种类
组成
粒子是 4 氦原子核 2 He
速度
贯穿本领 很小一张薄 纸就能挡住
电离辐射危害有两大影响: 躯体效应:即仅对接触辐射的个人产生危害的辐射效应。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 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 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 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比如, 核辐射导致的全身外照射损伤主要出现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 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发热和腹泻。 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 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 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一般讲, 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 险越大。 遗传效应:即可以遗传给未来后代的辐射效应。 电离辐射也能损伤遗传物质,人体受到辐射后,会引起机体 细胞分子、原子电离,使组织的某些大分子结构被破坏;如使蛋 白质及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分子链断裂;引起基因突变和染 色体畸变,使一代人受害,甚至遗传给后代。
手机辐射
当人们使用手机的时候,手机向基站传输的无线电波或多 或少会被人们吸收,从而改变人体的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 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总的来说,手机辐射的电磁波对人体 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其一是手机射频辐射的热效应,手机辐射电磁波被人体吸 收后会使局部组织升温,造成生物破坏,若一次通话过久, 而且姿势保持不变,会使局部组织升温,造成病变。所以, 一旦感到脸部发热的时候,要立即停止手机通话并在短时间 内不要再使用手机。最近在网上有一个很流行的视频,叫做 “手机爆米花”。讲的是几个日本的年轻人将四个手机对在 一 起,手机中间放臵了一些爆米花,然后同时给四个手机打电 话,当四个手机接受的信号后经过一段时间,中间的爆米花 腾空而起。可见手机辐射的热效应在某些情况下是相当可观 的。
另一种影响是手机辐射的非热效应,也就是人体 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电磁场,它们是稳定和 有序的,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 态的人体电磁场即将遭到破坏,人体组织也会遭受 损伤。它可能造成经常使用手机的人,产生比较严 重的神经衰弱症候群,如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 记忆力降低以及一些潜在生物破坏。物理学家海兰 德指出,手机的真正危害来自于它的非热型辐射。 放射肿瘤学教授莫尔德认为,手机电磁辐射如同 X 光和太阳光的紫外线辐射,能破坏人体的脱氧核糖 核酸(DNA),可能致癌。手机辐射非热效应的能量 危害可能更为严重,因为手机辐射的危害会不断积 累,作为致癌因素具有较长的潜伏期。
第一, 不要把手机挂在你的脖子, 胸前或者腰部,要知道手机与身体的距离直接决定了 所受到的电磁污染的程度, 最好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裹中。 第二, 在打手机的时候不要东挪西走, 频繁移送, 因为位置的变动, 会引起手机信号 强弱的变化, 由此引起手机的高功率发射现象。 在开车的时候也最好不要打手机, 这不 仅是为了人身安全着想, 还因为随着汽车的高速移动, 手机会出现越区切换, 每次切换 都会引起手机接受高功率电磁波。 第三, 拨电话时不要把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 辐射会明显增强, 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 间隔约五秒钟后再通话。 第四,不要长时间的打手机, 如果非要如此, 最好使用带线耳机或蓝牙耳机, 减少手 机和脑部的长时间接触。 第五, 最好不要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 因为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 因此会在 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 第六, 不少人习惯把手机当作闹钟, 睡觉时经常把手机放在枕旁, 长期如此会因辐射 导致头痛,失眠, 脱发等不良症状, 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脑癌。 第七, 手机接通的瞬间, 辐射会突然增强, 在接通的瞬间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 因 此, 按下开机键后, 应远离手机, 稍等片刻再去拿手机, 最好不要经常性的开机关机。 大雨天时, 最好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 因为下雨时手机只好提高发射功率来保证通话质 量, 那么比平时高功率的电磁波会被人体吸收。
二 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电磁波通过空间或媒质传递能量的一种物理现象。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0K(-273.15℃) 以 上,都在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这种传送能量 的方式称为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本身很平常,但某些物质的辐射非常可怕,能导致人和 动植物的死亡;比如核辐射! 电磁辐射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不论物体(气体)温度高低都在时刻 不停地向外辐射着,甲物体向乙物体辐射着,同时乙也在向甲物体 辐射着。这一点不同于传导,传导是单向进行的(如高温传向低温 )。 电磁辐射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不需要任何媒介物。也就是说, 在真空中也在向外辐射;太阳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热量传导在真空 中就不能进行了)。
手机辐射的量度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 手机辐射的存在是不 争的事实. 辐射的量度有两种: (1) 功率流 (2) SAR 值。所谓SAR,即人体每千克所吸收辐射 的多少. 这是现在电信组织推出的辐射量度单 位.
3G时代是否会带来更多手机辐射?
健康防辐, 绿色生活
其实, 3G手机辐射源也许没有公众担心的那样大。 首先, TD-SCDMA基站的建设严格执行了基站辐射控制 的国家标准。 北京等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法规, 严格监控基 站布局和辐射环境。 从2000年4月1日起, 北京市正式实 施了 《北京市移动通信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 行)。 其次, 3G基站覆盖范围小, 发射功率低, 比2G基站更 健康、 更安全。 自1987年GSM标准提出以来, GSM网络 已经覆盖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的70%以上, 并没有出现因辐 射而危害用户身体健康的情况。 3G基站的辐射强度低于现 行GSM900与GSM1800移动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