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 )

A.邸报

B.小报

C.京报

D.宫门抄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秦朝

D.汉朝

3.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

A.《特选撮要》

B.《天下新闻》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

A.《广州纪录报》

B.《中国丛报》

C.《蜜蜂华报》

D.《中国之友》

5.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付诸实践的中国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王韬

6.《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的作者是( )

A.郑观应

B.王韬

C.梁启超

D.章太炎

7.1903年5月,应陈范邀请担任上海《苏报》主笔的是( )

A.蔡元培

B.邹容

C.章太炎

D.章士钊

8.在辛亥革命期间,提出“先知先觉”是报纸的天职这一办报观点的是( )

A.孙中山

B.章太炎

1

C.于右任

D.陈少白

9.在中国,第一次载有言论出版自由条款的是( )

A.《大清报律》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暂行报律》

D.《中华民国约法》

10.把新闻采写经验归纳为“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是(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刘少少

D.于右任

11.1918年12月创刊的《每周评论》的出版地点是(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12.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最先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页的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周恩来

13.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1922年创刊于( )

A.上海

B.广州

C.北京

D.武汉

14.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报《红星报》创刊于( )

A.1931年

B.1932年

C.1934年

D.1937年

15.始终坚持发扬为读者报务精神的办报作风的是( )

A.邹韬奋

B.黄远生

C.张季鸾

D.胡政之

16.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诞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于( )

A.1939年

B.1940年

C.1942年

D.1945年

17.为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所欢迎的通俗小报是( )

A.《边区群众报》

B.《新中华报》

C.《今日新闻》

D.《解放日报》

18.1945年,《救亡日报》在上海复刊,改名为( )

A.《联合日报》

B.《时代日报》

2

C.《建国日报》

D.《和平日报》

19.1947年《解放日报》停刊后,担负起中共中央机关报任务的是( )

A.《新华日报》

B.新华社

C.《红旗》

D.《解放》

20.《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必须从胡风事件吸取教训》是在( )

A.1952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5年

21.1956年,率先展开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的是( )

A.《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新华社

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22.1957年6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其作者是( )

A.陆定一

B.胡乔木

C.邓拓

D.毛泽东

23.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后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的通讯作品是( )

A.《随行纪谈》

B.《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

C.《燕山夜话》

D.《长短录》

24.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遭到毛泽东严厉批判的文艺作品是( )

A.《刘志丹》

B.《李慧娘》

C.《林家铺子》

D.《不夜城》

25.最早在报眼位置上刊登毛泽东语录的报纸是( )

A.《人民日报》

B.《解放军报》

C.《解放日报》

D.《光明日报》

26.1972年10月14日,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在第2版以整版篇幅刊登文章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报纸是( )

A.《人民日报》

B.《文汇报》

C.《解放日报》

D.《光明日报》

27.1981年首家推出“星期刊”的是( )

A.《人民日报》

B.《光明日报》

C.《中国青年报》

D.《解放军报》

3

28.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 )

A.1987年

B.1994年

C.1996年

D.1997年

29.1960年5月20日,在台湾进行电视转播示范表演的是( )

A.中国广播公司

B.台湾电视公司

C.中华电视公司

D.有线电视公司

30.香港出版的《东方日报》创刊于( )

A.1949年1月

B.1959年1月

C.1969年1月

D.1970年1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十九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主编的近代报刊有( )

A.《国闻报》

B.《湘学报》

C.《中外纪闻》

D.《时务报》

E.《强学报》

32.1905年以前创办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有( )

A.《中国日报》

B.《大陆》

C.《国民报》

D.《民立报》

E.《大江报》

33.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属于同盟会国民党系统的报刊有( )

A.《大共和日报》

B.《庸言》

C.《民立报》

D.《中华民报》

E.《民意报》

34.《新青年》杂志迁北京出版后,其主要编撰成员有( )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钱玄同

D.林琴南

E.胡适

35.1924年至1927年出版的国共合作报刊有( )

A.《政治周报》

B.《楚光日报》

4

C.《汉口民国日报》

D.《中国农民》

E.《中国青年》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上海新报》

37.“癸丑报灾”

38.《大公报》新记公司

39.《观察》周刊

40.“邮发合一”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41.谭嗣同对办报有何独到见解?

42.清王朝在其最后十余年是如何控制报业的?

43.在1920年创办的、为工人阶级说话、并有重要影响的报刊有哪些?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4.在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之后,范长江、埃德加·斯诺、艾格丽丝·史沫特莱这三位中外记者纷纷离开中国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前往落后的西北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个外界所不知道的中国。他们分别作了哪些重要的报道?他们的行动蕴含怎样的专业精神?

45.国共合作抗日以后,中共的《新华日报》获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和发行,但是一直遭受国民党当局的压制。《新华日报》是如何突破国民党舆论封锁的?

5

6

2020年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主编是() A.马礼逊B.米怜 C.麦都思D.吉德 2.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的新闻图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的() A.《张远两友相论》B.《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C.《告帖》D.《月蚀》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时间是() A.1815年B.1823年 C.1828年D.1833年 4.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 A.《香港新闻》B.《遐迩贯珍》 C.《香港船头货价纸》D.《香港华字日报》 5.我国最早的画报是1877年5月《申报》出版的() A.《点石斋画报》B.《瀛寰画报》 C.《环宇锁记》D.《民报》 6.《循环日报》创办的时间是() A.1872年B.1873年 C.1874年D.1875年 7.《汇报》的创办人是() 1

A.容闳B.王韬 C.邝其照D.艾小梅 8.《时务报》创刊的时间是() A.1895年B.1896年 C.1897年D.1898年 9.维新派在国内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 A.《时务报》B.《国闻报》 C.《知新报》D.《湘报》 10.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湘报》B.《湘学报》 C.《湘学新报》D.《知新报》 ll.梁启超早期新闻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A.《新民说》B.《少年中国说》 C.《论报馆有益于国事》D.《变法通议》 12.1900年胡璋把他创办的《苏报》出售给了()A.康有为B.梁启超 C.章士钊D.陈范 13.《中国日报》宣传革命内容的著名副刊是() A.《消闲录》B.《鼓吹录》 C.《黑暗世界》D.《大公园》 14.辛亥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是() A.《京话日报》B.《安徽俗话报》 C.《杭州白话报》D.《中国白话报》 15.《民报》创刊的时间是() A.1902年B.1905年 C.1908年D.1910年 2

(最新整理)7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民间抄传的报纸是( ) A.邸报 B.小报 C.京报 D.宫门抄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开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秦朝 D.汉朝 3.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 A.《特选撮要》 B.《天下新闻》 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D.《各国消息》 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 A.《广州纪录报》 B.《中国丛报》 C.《蜜蜂华报》 D.《中国之友》 5.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付诸实践的中国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王韬 6.《论日报渐行于中土》的作者是( ) A.郑观应 B.王韬 C.梁启超 D.章太炎 7.1903年5月,应陈范邀请担任上海《苏报》主笔的是( ) A.蔡元培 B.邹容 C.章太炎 D.章士钊 8.在辛亥革命期间,提出“先知先觉”是报纸的天职这一办报观点的是( ) A.孙中山 B.章太炎 1

C.于右任 D.陈少白 9.在中国,第一次载有言论出版自由条款的是( ) A.《大清报律》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暂行报律》 D.《中华民国约法》 10.把新闻采写经验归纳为“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是( ) A.黄远生 B.邵飘萍 C.刘少少 D.于右任 11.1918年12月创刊的《每周评论》的出版地点是( )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12.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深入,最先揭开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页的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周恩来 13.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向导》1922年创刊于( ) A.上海 B.广州 C.北京 D.武汉 14.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军报《红星报》创刊于( ) A.1931年 B.1932年 C.1934年 D.1937年 15.始终坚持发扬为读者报务精神的办报作风的是( ) A.邹韬奋 B.黄远生 C.张季鸾 D.胡政之 16.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诞生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于( ) A.1939年 B.1940年 C.1942年 D.1945年 17.为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群众所欢迎的通俗小报是( ) A.《边区群众报》 B.《新中华报》 C.《今日新闻》 D.《解放日报》 18.1945年,《救亡日报》在上海复刊,改名为( ) A.《联合日报》 B.《时代日报》 2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模拟题(一) 一,简答题 1,简述宋代官报系统革新的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之一,但主要是朝廷控制的官报和邸报。 在宋代,由于官报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首次出现了另一种形态的报纸——小报,可以称之为中国早期的民营报纸。 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改革,这些改革使得唐代时隶属朝廷的新闻媒介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中央政府不再将发布新闻的职责交由地方行政机构,而是直接垄断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即“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换句话说,在宋代时,已经出现了一个类似于今天的通讯社一样的机构,但这个通讯社只能有一个,而且隶属国家。 宋代的官方新闻发布机构是都进奏院,实际上是把唐代的所有进奏院合并到一起,后来直接称作进奏院。进奏院负责的发布官方文书,而在进奏院任职的地方官员负责挑选并摘抄与自己所负责地方有关的内容,然后将其交给地方官员或是中央相关机构。他们摘抄的内容只是朝政信息、皇帝谕旨和大臣奏章,宋代不许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抄录并公开发布的官方文书,被成为邸报。 在如此严格的规定下,新闻审核制度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北宋真宗时,皇帝下诏要求进奏院将准备发布的文书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报备,由枢密院审查批准才能发布。到了南宋,我国做早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诞生。在南宋,邸报的编定由最高国务机关门下后省负责,门下后省官员官员“判报”后出“定本” (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样报)后才能发布。知道宋神宗王安石变法后,定本制度才被取消。 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的最大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年临安已经出现以卖邸报报为生的人,南宋的临安更有卖邸报的店铺。邸报成了面向社会广大受众的商品,可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日益增长。 虽然邸报允许公开发售,但卖报的人或是店铺都是由官方认可指定的,甚至还要特派地基官员为报纸担保,一旦报纸内容出现问题,这些担保人立刻受到惩罚。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宋代如此高压严苛的传播制度下,广大人民的新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时候,非法的报纸便出现了。 这些非法的报纸被称为“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朝廷屡禁不止,衍生至日后的各朝代。 在北宋仁宗时期,发生了“诸路进奏官报状之外别录单状”。这读起来十分拗口的事件是说,在北宋开始有一些负责抄录新闻的官员,将一些“不让往外播”的新闻抄录下来并另行传播。到了南宋宋神宗时期,“小报”已经发展到“印卖都市”的程度了,这说明我国在11世纪已经有了印刷新闻。小报的内容是朝廷上还没有定论的事、朝廷百官言论、街市传闻,甚至有些编者的杜撰捏造。 小报还有一批“记者”,这些人“以探报此等事为生”。南宋末年,赵升的《朝野类要》有记载:“所谓内探、省探、衙探之类,皆私衷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意思是,在中央负责摘抄邸报的人都心向“小报”,这些人是“小报”的记者,探访朝廷秘闻。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 2,简述我国新闻教育和研究开端的情况。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宣告成立,向校内外公开招收会员,这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一直活动到1920年12月。该会的创办标志着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开端。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推选兼任会长。学会聘有两名导师:一是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学会副会长徐宝璜;一是《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该会的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

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考前试题和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考前试题和答案

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考前试题和答案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是葡萄牙文周刊() A. 《蜜蜂华报》 B. 《广州纪录报》 C. 《中国丛报》 D. 《中国之友》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 分 第2题清政府的正式机关报是() A. 《商务官报》 B. 《北洋官报》 C. 《南洋官报》 D. 《政治官报》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 分 第3题 19 创刊于上海的()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A. 《每周评论》 B. 《新青年》 C. 《湘江评论》 D. 《劳动者》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 分 第4题()措施是台湾实行“报禁”政策的标志。 A. “限印” B. “限张” C. “限证” D. “限发”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 分 第5题“新闻”一词最早见于() A. 初唐 B. 晚唐 C. 宋代 D. 汉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 分 第6题()是中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 A. 《循环日报》 B. 《汇报》 C. 《述报》 D. 《昭文新报》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 分

第7题()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 A. 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B. 哈尔滨广播电台 C. 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D. 北京广播电台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 分 第8题将报纸和新闻联系起来的最早记录是() A. 周麟之的《论禁小报》 B. 赵升的《朝野类要》 C. 尉迟枢的《南楚新闻》 D. 孙樵的《经纬集》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 分 第9题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白话报刊是() A. 《中国白话报》 B. 《杭州白话报》 C. 《安徽俗话报》 D. 《苏报》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 分 第10题()是《女星》的主要编撰人。 A. 向警予 B. 恽代英

浙江7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乾隆朝中期以后,朝廷解禁,允许抄印官报内容的报纸在民间出售,这种民间报坊的新闻出版物是 ( ) A. 邸报 B. 小报 C. 朝报 D. 京报 2. 1893年,英商在上海创办了一张报纸,以经济新闻特别是商业新闻为重点,不久该报成了《申报》的劲 敌,这张报纸是( ) A. 《字林沪报》 B. 《新闻报》 C. 《上海新报》 D. 《华字日报》 3. 1895年8月,维新派在北京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 A. 《万国公报》 B. 《强学报》 C. 《中外纪闻》 D. 《时务报》 4. 1996年,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挂牌成立,这家报业集团是( ) A. 光明日报集团 B. 文汇新民报业集团 C. 广州日报集团 D. 南方日报集团 5. 1918年,以《大公报》记者身份采访巴黎和会的中国记者是( ) A. 刘少少 B. 徐彬彬 C. 胡政之 D. 张季鸾 6. 大力提倡白话文,首先在《新青年》上用白话文写诗,被称为“白话圣人”的学者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刘半农 7. 《政治周报》(1925—1926)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宣部主持出版,第一任主编是( )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沈雁冰 D. 张秋人 8. 1923年,一所大学设立了中国最早的报学系,学制4年,并成立研究会出版刊物,这所大学是( ) A. 厦门大学 B. 北京平民大学 C. 燕京大学 D. 上海南方大学 9. 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建立在南京,开播时间是( ) A. 1926年 B. 1927年 C. 1928年 D. 1929年 10. 1822年,在澳门出版的也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葡萄牙文的报纸( ) A. 《澳门杂文编》 B. 《澳门报》 C. 《蜜峰华报》 D. 《澳门政府公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王韬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他提出的办报主张是( ) A. 办报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 B. 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C. 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D. 办报可以通民隐达民情 E. 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2. 1900年—1903年,早期中国留日学生所创办的宣传革命的主要报刊有( ) A. 《开智录》 B. 《译书汇编》 C. 《国民报》 D. 《浙江潮》 E. 《江苏》 3.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与其它维新志士在海外办了许多报刊,其中最重要的是( ) A. 香港《时报》 B. 澳门《知新报》 C. 横滨《清议报》 D. 《新民丛报》 E. 纽约《维新报》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史自考)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知识点: 1. 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 2. 识记《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3. 香港的《孑子刺报》、《德臣报》、《香港船头货价纸》、《遐迩贯珍》 4. 上海的《北华捷报》、《字林西报》、《六合丛谈》《万国公报》、《上海新报》、《申报》 5. 外国人创办的报刊的重心怎样从香港向上海发展 6. 外报的历史作用--既是文化侵略的工具,又是文化交流的媒介 课程内容: 第一节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 一、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 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自18世纪60年代起开始了以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工业革命,生产力大为提高,于19世纪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同时,它的科学文化也日益发达,诞生于16世纪的近代报刊,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功能和作用日益明显,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 英国为了开拓市场,追求更大的利益,疯狂对外进行侵略和掠夺,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沦为它的殖民地。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包括英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都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仍然是封建社会阶段,处于清朝的封建统治之下,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政治上是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外交上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仅留广州一处与外国通商,这与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外国商人、外交官和传教士接踵而来,带来了商品、鸦片、圣经,也带来了近代报刊。 世界上第一批中文近代报刊,是英国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作为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教士以改变人们的思想信仰为主,起着政治讹诈和武力威胁起不到的特殊作用。由于科学文化事业的发达,18、19世纪英美等国传教士的海外传教活动,不再依靠口头布道,而往往借助西方某些科学文化成果,通过开医院、建学校、出书籍、办报刊等来笼络人心,扩大影响。 二、《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与《特选辑要每月统记传》等中文报刊的创办 主教与神父(一)第一个来到中国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他于1807年春乘美国三叉戢号来到广州,但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马礼逊的活动进展不大。1813年,又一名英国传教士米怜被派往中国协助马礼逊。为摆脱困境,他们决定到马六甲传教。1815年他们在那里建立教堂、办学校、设立印刷所,并于1815年8月5日出版了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这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它的外形像中国的线装书,木版雕印,每期5~7页,每期印500~2000册,全年12期订成一卷,另加目录与封面,一直出版到1821年,发行地区由马六甲扩展到新加坡、爪哇、广州、澳门等地。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以"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该刊以传教为宗旨,大部分内容是阐释基督教教义、介绍《圣经》的文章;其次是宣讲有关封建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并把这类封建礼教说成是上帝意志的体现;再次是介绍天文学

2011年7月自考真题中国新闻事业史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唐朝人孙樵所称的“开元杂报”可以归属于() A.露布B.进奏院状 C.朝报D.观察使牒 2.清代民间报房所出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 A.任免、奖赏、奏折等B.章奏、起居注、辕门抄等 C.谕旨、小抄、章奏等D.宫门抄、上谕、章奏等 3.《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华人的宣传方法主要是() A.单纯阐发基督教义B.以新闻图画为主 C.使用深奥的语句D.明说孔孟之道,实说基督教义 4.《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办的地点是() A.广州B.香港 C.澳门D.上海 5.我国最早的白话报刊是1876年3月30日由《申报》创办的() A.《四溟琐记》B.《环宇琐记》 C.《点石斋画报》D.《民报》 6.我国最早认识报刊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是() A.魏源B.洪仁玕 C.林则徐D.王韬 7.梁启超所办的一份刊物被查封时,他的衣物书籍也被没收,“流浪萧寺数月”,这份刊物是() A.《强学报》B.《万国公报》 C.《时务报》D.《中外纪闻》 8.维新变法运动中资产阶级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报刊是() A.《循环日报》B.《万国公报》 C.《国闻报》D.《时务报》 9.“苏报案”的直接导火线是() A.邹容《革命军》的出版 B.《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的发表 C.《苏报》“学界风潮”栏的设立 第 1 页

D.梁启超保皇理论的被批判 10.我国出版时间最长的中文日报是() A.《申报》B.《大公报》 C.《循环日报》D.《新闻报》 11.清末因报道《中俄密约》而惨遭杀害的记者是() A.卞小吾B.詹大悲 C.蒋虎臣D.沈荩 12.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遇刺被害的名记者是() A.黄远生B.邵飘萍 C.张季鸾D.胡政之 13.从1916年起,继黄远生之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驻北京特派记者的是() A.刘少少B.徐彬彬 C.胡政之D.张季鸾 14.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记述国内外大事、刊载评论及学术文艺的著名大型综合性杂志是()A.《东方杂志》B.《小说月报》 C.《教育杂志》D.《妇女杂志》 15.国闻通讯社的社长是() A.张竹平B.肖同兹 C.吴鼎昌D.胡政之 16.暗杀《申报》主持人史量才的主谋者是() A.戴笠B.陈立夫 C.汪精卫D.蒋介石 17.范长江1935年为《大公报》采写西北通讯时的身份是() A.特约通讯员B.特派记者 C.读者D.战地记者 18.1942年5月在华北反“扫荡”中牺牲的著名报人是() A.赵石宾B.何云 C.彭雪枫D.杨松 19.在重庆采取“居中偏左,遇礁即避”编辑方针的报纸是() A.《大公报》B.《新蜀报》 C.《国民公报》D.《新民报》 20.1941年4月,中共在香港创办的爱国统一战线报纸是() A.《光明报》B.《星岛日报》 C.《华商报》D.《立报》 第 2 页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2015.4)真题及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2015年4月自考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 1. 唐朝神龙年间官员孙处玄在写给当朝大臣的信中说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其中新闻一词指的是( ) A.诏书 B.奏折 C.消息 D.评论正确答案 C 2. 我国古代由官方使用并面向中央和地方广泛流通的传播工具是( ) A.进奏院状 B.小钞 C.露布 D.简报正确答案A 新兴传播媒介中还有“进奏院状”.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唐代大历12年(公元777年)改称进奏院。进奏官为地方诸道军政长官委派,进奏官除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绝密消息。这种报告是进奏官只上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阅读的半官方情报,带有“新闻信”性质,人称“进奏院状”. 3. 郭士立声称,他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意图是( B ) A.为扩大对华鸦片贸易 B.为军事侵略中国服务 C.破除孔子的圣人地位 D.破除中国人的排外关键 4. 1891年,广报因发表了一条关于政府要员被参的消息,触犯了广东总督办李小泉,遭到查封,罪名是( D ) A.诋毁宫廷 B.妄言朝政 C.攻衦阴私 D.莠言乱政 1891年因发表了一条政府要员被参的消息,触犯了广东总督李小泉,被强加"莠言乱政","淆乱是非"的罪名查封,于是邝其照便将报馆迁到沙面租界,该报改名《中西日报》继续出版 5. 林则徐组织翻译编订的《澳门新闻纸》,《澳门月报》是一种( B ) A.公开发行的报纸 B.面向所有总督巡抚发的小册子 C.面向中国基督教徒的反教小册子 D.有关夷人活动的情况报告 《澳门新闻纸》讲解:林则徐让人把其中的有关禁烟,兵事,各国夷情,鸦贸易等重要的信息和言论译成中文,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这种翻译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它是我国最早的译报,相当于现在的《参考消息》. 6. 1903年6月,导致苏报案发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改报评论文章( A ) A.辱骂光绪皇帝 B.辱骂慈禧太后 C.辱骂李鸿章 D.呼吁君主立宪 "苏报案"讲解:903年6月29日,《苏报》以显著地位刊登了章太炎的一《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文中论述了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批驳了康有为的"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的谬论,还以轻蔑的口吻直呼光绪皇帝为"载游小丑".骂皇帝在当时就是犯了滔天大罪,这为清政府提供了直接迫害的借口,于是蓄谋已久的清政府遂勾结上海租界当局当天就出动警探去苏报馆和爱国学社捕人,章士钊等人闻风走避,章太炎被捕,邹容自动投案。 7. 《清议报》因火灾停刊后,梁启超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新民丛报》.他在该刊发表的长篇论文新民说中指出,中国积弱被欺的根本原因是( D ) A.帝国主义的强大 B.清王朝的腐败 C.政治权利的垄断 D.国民素质的低下 知识点名称《新民丛报》讲解:在《新民丛报》的创刊号上,其《本报告白》宣言三条办报宗旨:"一,本报取大学新民之义,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来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原;二,本报以教育为主脑,以政治为附从。但今日世界所趋重在国家主义教育,故于政治,亦不得不详。惟所论务在养吾人国家思想,故于目前政府一二事之得失,不暇沾沾词费也;三,本报为吾国前途起见,一以国民公利公益为目有,持论务极公平,不贪偏于一党派;不为灌夫骂座之语,以败坏中国者,咎非专在一人也;不为危险激烈之言,以导中国进步当以渐也". 8. 自由党在上海创办的《民权报》以敢言闻名,宣称( C ) A.人人怕,我不怕 B .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C.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 D.为民请命 讲解:自由党在上海创办了《民权报》,由戴季陶,何海呜主编。该报以言论激烈闻名于世。像"以暴易暴,惨无人道,欲真共和,重在改造"和"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这样的口号,便是这家报纸提出来的。 9. 袁世凯当权后,中央和地方政府肆意钳制舆论,一些报人或被关入监狱,或被处死。成都蜀报记者朱山被斩首,其罪名是( B ) A.专取无政府主义 B.企图炮轰都督府 C.谋叛,暗杀,卖国 D.勾结苏俄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1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11 第十一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 1、电视、报纸、报业结构的特点和初期报纸工作有哪些工作?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建立起一个公营新闻事业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新华通讯社系统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中心的广播电台系统。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报业的特点:党报与非党报并存,国营、公私合营与私营报纸并存,其中党报、国营报纸占绝对优势。 有新华社和中国新闻社。 解放初期,私营报纸最多的为华东地区,又4家,其中14家在上海出版,如《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大报》、《亦报》、英文《字林西报》、英文《密勒氏评论报》等。 4、新闻总署:1949年10月19日成立,作为领导与管理全国各类新闻媒介与新中国新闻工作的行政机构。新闻总署由胡乔木任署长。下属机构与单位有一厅(办公厅)、一社(新华通讯社)、三局(广播事业局、国际新闻局、新闻摄影局)、一校(北京新闻学校)。1952年8月7日新闻总署被撤销。 5、“邮发合一”:是1949年12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

定的报纸发行方针,即把报纸发行主要委托给邮政局办理,通过全国邮路扩大发行范围。(2001) 6、《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噪情绪》:1956年6月20日,发表于《人民日报》的著名社论。这篇着重批评党内出现的急噪冒进情绪的社论,是刘少奇根据中央一次会议上的意见,授意中宣部同志起草并经他审定后发表的。但不久后,这篇社论连同总编辑邓拓遭到了毛泽东的指责。 7、抗美援朝的宣传特点是什么?有那些重要作品? 答:抗美援朝报道,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宣传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新华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分社在朝鲜前线成立,北京、天津、沈阳三城市广播工作者组成了“抗美援朝广播收音工作团”,活跃在战地、火线。北京电影制片厂成立战地新闻摄影队,近跟前哨部队进行实地拍摄。 (2)《人民日报》对抗美援朝的时事宣传报道十分重视,开辟了《抗美援朝》专刊。 (3)战地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被广泛运用。 重要作品:如《不朽的杨跟思英雄传》、《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人民日报》战地特约记者魏巍撰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周恩来总理赞扬这篇作品“感动了千百万读者,鼓舞了前方的战士”。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事件 1.《苏报案》性质:是清王朝勾结帝国主义势力迫害革命报刊和报人的事件。P97—P99 起因:1903年5月,陈范聘请章士钊、章太炎为主笔和撰稿人,发表了许多鼓吹反清的言论,其中以关于邹容“革命军”宣传以及章太炎《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影响最大。这些文章的发表,引起了清政府的仇恨。 经过,结果:1903.7,清政府以《苏报》刊载了反清文章和章太炎、邹容抵毁清政府为由通过上海租界捕房逮捕了苏报的一些负责人,主编章士钊等事先逃走,章太炎等人被捕,邹容自行投案,苏报馆被查封,经过十个月的审讯,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监禁2年,《苏报》永远停刊。 意义: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通过传媒的广泛报道,极大地扩大了革命的影响,让更多的中国人懂得了中国必须革命的道理,从而大涨了革命者的志气,大灭了清政府的威风。 2.《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P106 性质:是辛亥革命前夕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政治大论战。一次引导革命群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1.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简单地说是革命,还是保皇?这是论战的中心。 2.是实行民主主共和制还是实行君主立宪制。 3.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要不要平均地权。 经过、结果:《论战》在1905年至1907年间达到高潮,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民报》方面参战的主要有汪精卫、胡汉民、章太炎等,《新民丛报》方面披挂上阵的主要是梁启超,梁启超尽管威风不减,无奈大方向错了,终于改变不了被动,失败的局面。1907年11月,江河日下的《新民丛报》宣告停刊,论战终以革命派取得显赫胜利,改良派惨遭失败而结束。 意义:首先,革命派击退了保皇派的进攻,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其次,培养和锻炼了革命骨干,为辛亥革命做了组织上的准备;再次,革命派通过论战,扩大了舆论阵地。 3.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P154—P155 性质:是“五四”运动前后,报刊上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右翼”思想的论战。 过程、结果:1919年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以“反对空谈”为名,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社会革命。面对胡适的挑战,李大钊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1920年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由经济上解释近代中国思想变动的原因》一文,针锋相对地表明了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决心。

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题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

7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题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秦汉时期,朝廷向地方发布官方新闻的主要形式是() A.露布 B.诏书 C.朝报 D.进奏院状 2.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是() A.《各国消息》 B.《遐迩贯珍》 C.《六合丛谈》 D.《万国公报》 3.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创办() A.《澳门月报》 B.《昭文新报》 C.《汇报》 D.《述报》 4.湖南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A.《国闻报》 B.《湘学新报》 C.《湘报》 D.《知新报》 5.第一个具有革命倾向的留日学生报刊是() A.《开智录》 B.《译书汇编》 C.《国民报》 D.《浙江潮》 6.1911年,发表《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的革命派报刊是() A.《神州日报》 B.《商务报》 C.《大江报》 D.《时报》 7.1911年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纸从100多家猛增至() A.200家 B.300家 C.400家 D.500家 8.民国初年,共和党——进步党系统在北京出版的重要报纸是() A.《时事新报》 B.《大共和日报》 C.《国民公报》

D.《庸言》 9.袁世凯执政期间出台的《出版法》颁布于() A.1913年4月 B.1914年4月 C.1914年12月 D.1915年12月 10.《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胡适 D.刘半农 11.鲁迅的著名小说《阿Q正传》发表于() A.《学灯》 B.《觉悟》 C.《晨报副镌》 D.《每周评论》 12.五四运动期间,著名学生报刊《湘江评论》的主编是() A.毛泽东 B.萧楚女 C.恽代英 D.瞿秋白 l3.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是() A.《向导》 B.《犁头》 C.《先驱》 D.《政治周报》 14.《中国青年》杂志的创办人与主编是() A.恽代英 B.瞿秋白 C.毛泽东 D.陆定一 15.北京平民大学于1923年设立报学系,系主任是() A.徐宝璜 B.邵飘萍 C.戈公振 D.黄天鹏 16.十年内战时期曾使用《少女怀春》等化名在国统区出版的党中央机关报是()A.《布尔塞维克》 B.《红旗》 C.《上海报》 D.《无产青年》 17.上海《文汇报》创刊于() A.1937年 B.1938年

(自考)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串讲笔记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 1、具有新闻意义的信息传播是在语言形成后出现的。 2、新石器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青海民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制的喇叭筒,是我国最早的面向大众的传播工具。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和初期发展 2、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播是从秦代开始的。 秦代向全国发布新闻的传媒是皇帝的诏书。 4、“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初唐,一位名叫孙处玄的官员。(第一个用新闻一词的人) 5、为什么新兴传媒产生于唐代:因为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繁荣的朝代. 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唐代产生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封建官报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朝报” 唐人孙樵“开元杂报”,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6、朝报:是唐代朝廷发布的公告,它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最重要的形式。 12、小报: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屡禁不止。是进奏官在编发合法官报的同时,又把“命令未行,差除未定”的材料另外抄录,编写非法新闻对外传播,到了南宋,人们开始把这类非法新闻称为“小报”。 17、明代邸报的特点: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还有诏书、章 奏之类的宫廷动态,但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的发展。 ①开始采用活字印刷; ②仍以手抄为主; ③由于需要抄的邸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行”。 ④16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件,公开出售,人称京报。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 1、近代报刊出现的时代背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进入19世纪,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中国,政治上是个封建统一的大帝国,经济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外交上奉行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的外贸城市仅限广州一处,这就和急于扩大市场的英国产生了激烈的矛盾。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华政策。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和它的海外殖民事业是紧密配合的。产生中国的近代报刊。 中文报刊: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18 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宗教月刊。外形就像中国的线装书,采用木版雕印,一直出版到1821年。内容除了宣传宗教,还发表了许多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文章,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会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新闻虽极少,但属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 如《月蚀》是最早的预告性的新闻; 《告贴》是最早的广告; 《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是最早的新闻图画。 《察世俗》的宣传方式,对以后的近代报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和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外形很像《察世俗》,都采用中国纪年,也都引用儒家语录,内容也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也是套用“孔子加耶稣”模式进行宣传的。22、《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由英商美查等人创办的, 它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在外国人办的报刊中,由中国人主持笔政的,《申报》是第一家。 国人早期的办报主张: 1、林则徐是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践的人,他的译报编辑活动是国人自办报刊的先声。 3、王韬提出: 一、办报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自强的主张。 二、强调报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四、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王韬的这些新闻观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早期的维新变法思 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康梁等人影响很大。 5、林则徐、洪仁玕江、王韬、郑观应,对为什么要办报和如何办报等问题分别作了阐述,他们的报刊观点冲破了历史上民不议政的传统的封建观念,表现出要求政治改革、言论出版自由和实行民主政治的思想,同时也反映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是近代中国新闻理论的奠基人。 国人早期自办的报刊: 6、近代国人最早进行办报活动的:林则徐。将重要的信息和言论译成中文,提供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和军方,同时抄报朝廷,作为制定对外政策的参考。这种翻译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相当于现在的《参考消息》。但不公开发行。 11、王韬:1857年参加了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六合丛谈》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74年2月4日创办了著名的《循环日报》。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他的政论反帝爱国,昌言变法,短小精悍,深入浅出,富于感情,后来被发展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以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影响极大。 16、梁启超:主编《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在舆论界初露锋芒。1896年3月主持《时务报》笔政,并参与了《湘报》的筹办和撰稿工作,戊戌政变后逃记亡日本。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又在檀香山创办了《新中国报》,辛亥革命后回国。又创办了《庸言》等报刊。梁启超从1895年办《万国公报》开始,到1922年《解放与改造》停刊脱离报界,一共27年,在这27年中,他亲自创办或主编的报刊有11种,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报刊活动家。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 1、中国古代报纸主要有三类:朝廷官报邸报,非法民报小报,合法民报京报。 2、对唐代“开元杂报”有详细记载的是唐代孙樵的《经纬集》的《读开元杂报》一文。 3、报房京报从崇祯末年以后才普遍使用活字印刷。 4、我国唐朝出现的古代报纸是有史料为证的,约发行于88 7年的敦煌“进奏院状”的发现,提供了研究古代报纸的第一个原始材料。 5、宋朝从宋真宗咸平二年起开始实行定本制度。 6、“小报”在北宋末年再现,盛行于南宋,当时被称为“新闻”。 7、中国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月食”的,刊载于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该报创刊于181 5年8月5日,主编是米怜,地点是马六甲。 8、第一个打入中国本土创办中文近代报刊的西方传教士是郭士立,1833年8月,他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4年,该报上刊载的《新闻纸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上出现的第一篇论述西方近代报纸的专文。

2022年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课程代码00653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新闻事业史试题 课程代码:00653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旳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种是符合题目规定旳,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旳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旳新闻传播开始旳时期是() A.秦代B.汉代 C.唐代D.宋代 2.南宋时期实行旳邸报审稿制度可称为() A.定本制度B.内探制度 C.台谏制度D.保头制度 3.明、清民间报房翻印旳邸报稿件,人们把它称为() A.朝报B.京报 C.小报D.邸报 4.中国近代报刊中最早旳预告性新闻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旳() A.《告帖》B.《张远两友相论》 C.《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D.《月蚀》 5.在中国境内出版旳第一份外文报刊是() A.《广州纪录报》B.《字林西报》 C.《蜜蜂华报》D.《密勒氏评论报》 6.旧中国在上海出版旳影响最大旳教会报刊是()

A.《六合丛谈》B.《中外杂志》 C.《万国公报》D.《格致汇编》 7.《循环日报》创刊旳地点是() A.香港B.上海 C.广州D.澳门 8.以“通外情为要务”旳维新派报刊是() A.《湘报》B.《国闻报》 C.《湘学新报》D.《知新报》 9.梁启超提出“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这句话出自()A.《论报馆有益于国是》B.《敬告我同业诸君》 C.《本报一百册祝词》D.《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 10.某刊物宣称“巴不得我这本白话报变成一枚炸弹,把全国旳种种腐败社会炸裂了才好”,这份刊物是() A.《杭州白话报》B.《安徽俗话报》 C.《中国白话报》D.《警钟日报》 11.“大江报案”旳导火线是《大江报》刊登旳黄侃呼唤革命旳评论() A.《正仇满论》B.《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 C.《亡中国者和平也》D.《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12.袁世凯篡权后,在武汉被黎元洪下令斩首示众旳新闻工作者是() A.凌大同B.朱山 C.黄世仲D.丁宝臣 13.最先在报上揭发袁世凯向六国银行团大借款合同并因此入狱旳新闻工作者是()

(大学试卷)中国新闻事业史试卷A及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考试试卷A 适用专业:闭卷试卷所需时间 120 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一般认为,中国的古代报纸最早出现于( )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明朝 2、1996年,中国大陆第一家报业集团挂牌成立,这家报业集团是( ) A 、光明日报集团 B 、文汇新民报业集团 C 、广州日报集团 D 、 南方日报集团 3、1893年,英商在上海创办了一张报纸,以经济新闻特别是商业新闻为重点,不久该报成了 《申报》的劲敌,这张报纸是( ) A 、《字林沪报》 B 、《新闻报》 C 、《上海新报》 D 、《华字日报》 4、小报产生并流行于( )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元代 5、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创刊地点是( ) A 、日本横滨 B 、美国旧金山 C 、日本东京 D 、香港 6、《新青年》的创办人是( )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胡适 D 、鲁迅 7、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是( ) A 、《热血日报》 B 、《政治周报》 C 、《向导》 D 、《前锋》 8、我国最早的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的时间是( ) A 、1958年5月1日B 、1978年5月1日 C 、1968年10月1日D 、1958年9月2日 9、国统区曾尝试建立报业托拉斯的报人不包括( ) A 、史量才 B 、张季鸾 C 、成舍我 D 、张竹平 10、抗战胜利前夕第一本不送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的著作是( ) A 、《延安归来》 B 、《延安一月》 C 、《中苏文化》 D 、《变法通议》 11、1874年,王韬创办的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是( )。 A 、《循环日报》 B 、《万国公报》 C 、《时务报》 D 、《清议报》 12、1900年1月在香港,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创办了第一份机关报是( ) A 、《中国日报》 B 、《神州日报》 C 、《大陆》 D 、《苏报》 13、1918年创办《京报》,写作《实际应用新闻学》的著名报人是( )。 A 、刘少少 B 、徐彬彬 C 、胡政之 D 、邵飘萍 14、关于报纸的职能,认为“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对于国民,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王韬 15、“记者”一词,最早出现于( ) A 、《新闻报》 B 、《字林西报》 C 、《循环日报》 D 、《申报》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宋代小报 2、黄远生 3、时务文体 4、《新青年》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进表现在那些方面? 2、怎样评价鸦片战争前后外人在华办报活动? 3、简述中国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五、论述题(第1小题15分,第2小题16分,共31分) 1、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文人办报、报人办报和政治家办报三种办报模式的理解。 2、简述《申报》在经营上的策略,并分析其对现代报业有何启示。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考试试卷A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5 CCBCC 6——10 AAABA 11——15 AADBD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政治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特点:民办;无固定报名;不定期发行;自行采集信息(内探,省探,衙探。最早的记者);时效性强;读者面广。 2、黄远生。真正的职业记者从黄远生开始。时任上海《时报》、《申报》驻北京特约记者,为其撰写北京通讯。他善于调查研究,勤于采访交人广,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是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 被称为“报界之奇才”。黄远生对新闻记者提出的“四能”要求,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为了躲避袁世凯的纠缠,1915年避往上海,12月到达旧金山不久被枪杀。他死后,其友人将他的文章收集整理,出版了《远生遗著》,是中国第一部通讯集。 3、指19世纪末,以梁启超为主笔的《时务报》所形成的评论文风和文章体式,它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行文自由,不拘一格;语言平易,使用俗语、欧式句式;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王韬,发展于梁启超的《时务报》,成于《新民丛报》。 4、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 )、民主(“德先生”,Democracy )和新文学。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1)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的广泛应用(1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