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的中国新闻史期末思考题.doc

合集下载

新版马工程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新版马工程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思考题答案

新版马工程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二章近代报刊在中国出现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如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国外扩张的道路,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对他们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但当时的中国大门紧闭,在尚不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鸦片和宗教同时渗透的对话政策。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怎样创办的?它的宗旨和特点是什么?1813年应马礼逊请求英国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工作,经考察他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于1815年1月15日创办了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

该刊为免费赠送宗教月刊,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

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1842-1860年是香港报纸大发展的阶段,其中最有影响的英文报纸有四家:《中国之友》(1842 对港英政府持反对态度对太平天国持同情态度);《香港纪录报》(1827 将<三国演义>译为英文连载);《德臣报》(1845 历史129年);《孑子剌报》(1857 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英文日报)。

1861年发展逐步落后于上海,退居全国第二位。

出现最早的报纸是《香港钞报》(1841);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是《遐迩贯珍》(1853 最早使用铅字印刷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首次出现收费广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刊《香港船头货价纸》(1858)。

鸦片战争后,外报在上海发展情况如何?重要的外文、中文报刊各有哪些?19世纪50年代上海就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外贸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报业迅速崛起,外国人办的外文报刊、宗教报刊、商业报刊称霸上海报坛。

60-70年代教会报刊有近10种,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1868 美-林乐知)。

90年代上海英文报纸形成《字林西报》(1864 出版时间长达101年)《华洋通讯》《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

中国新闻史_期末试题

中国新闻史_期末试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试卷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1、《读开元杂报》的作者是唐代文人-孙樵------------,此文收入他的《经纬集》。

2、宋代有一种民间出版的报纸—小报------------,弥补了官方新闻传播活动的不足。

3、《申报》1872年由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

4、清政府1908年颁布的-《大清报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法。

5、-《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创刊于上海。

6、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出现在--1958--------------年,名为北京电视台。

17、香港有两家著名的私营电视台,分别是无线电视台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A《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B《遐迩贯珍》C《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D《万国公报》2、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

A记者协会 B新闻教育机构 C报业公会 D新闻系23、下面的报纸中,------------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

A 《新民丛报》 B《中国日报》 C《解放日报》 D 《文汇报》4、癸丑报灾是指------------年,袁世凯对新闻界进行了大规模的摧残,使报纸数量锐减。

A 1912B 1913C 1914D 19175、“竖三民”是资产阶级报人------------先后办的三家报纸的统称。

A 梁启超B 陈少白C 于右任 D郑贯公36、在《新生》事件中,报人-----------被迫害。

A邵飘萍 B范长江 C杜重远 D刘煜生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1、时效性较强影响较大的文字传播载体,主要有---------。

A 甲骨 B竹简 C金器 D 帛 E 刻石 F露布2、下列记者中,----------因采访延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而闻名。

大学课程《中国新闻事业史》专业期末试题B卷及答案

大学课程《中国新闻事业史》专业期末试题B卷及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考试试卷B Array适用专业:闭卷试卷所需时间 120 分钟试卷总分100分一、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中国最早的报纸出现在汉朝。

2、1996年,新中国第一家报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私有化的开始。

3、邵飘萍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记者。

4、新华社是中国唯一的通讯社。

5、《新青年》是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刊物。

6、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报纸企业化是不可取的。

7、《中央日报》是一家企业化形式的政治报纸。

8、文革中的媒介表现说明,媒介被政治利用时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作用。

二、列举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举出至少3个历史上的民营报纸。

2、举出至少5个明末清初的著名记者或报人。

3、举出至少3个中国新闻史上发生过的“报案”。

三、名词解释(每1小题5分,共10分)1、宋代小报2、“时务文体”四、论述题(每1小题12分,共24分)1、请你谈谈改革开放后中国报业发展的新特点。

2、请你对清末外国人来华办报的现象进行简要评析。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考试试卷B参考答案一、辨析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中国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唐朝。

2、错,报团的出现只是中国新闻事业“事业性质,企业化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表现之一。

3、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记者是黄远生。

4、中国的通讯社除了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之外,还有中国新闻社和台湾的中央社。

5、新青年在五四时期只是一份思想倾向于进步的进步刊物而已。

6、报纸的企业化可能会使得报纸在发挥社会效益上会受到更多经济因素的影响,但企业化是当前,也是以后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向。

7、对8、媒介是一柄双刃剑。

二、列举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举出至少3个历史上的民营报纸。

《申报》、《大公报》、《新闻报》、《立报》等2、举出至少5个明末清初的著名记者或报人。

刘少少、邵飘萍、林白水、史量才、英敛之等。

3、举出至少3个中国新闻史上发生过的“报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参考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参考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参考答案中国新闻史复习参考答案⼀、单选题(30道,每题1分,共30分)1、“新闻”⼀词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D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2.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是( C )A.进奏院状B.朝报C.邸报D.⼩报3、创办中国第⼀份近代中⽂报刊《察世俗每⽉统记传》的传教⼠⽶怜来⾃( A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份外⽂报刊是( C )A.《⼴州纪录报》B.《中国丛报》C.《蜜蜂华报》D.《中国之友》5、林则徐受命到⼴州查禁鸦⽚时,派⼈到澳门搜集外⽂报刊并把其中⼀些重要情报翻译出来,供当地和朝廷官员参考。

这些材料后来汇集成册,称为( B )A.《参考消息》B.《澳门新闻纸》C.《⾃西徂东》D.《夷情备采》6、王韬在⾹港创办《循环⽇报》,意在倡导( D )A.⽆产阶级⾰命B.资产阶级⾰命C.莠⾔乱政D.变法⾃强7、由汪康年任总经理、梁启超任总编辑的报刊是( C )A.《中外纪闻》B.《万国公报》C.《时务报》D.《强学报》8、主编过《湘学新报》和《湘学报》,因在武汉组织⾃⽴军武装勤王起义⽽遭杀害的是( A )A.唐才常B.康⼴仁C.谭嗣同D.熊希龄9、因“苏报案”⽽受迫害的章太炎出狱后前往⽇本主编的报刊是( A )A.《民报》B.《新民丛报》C.《民⽴报》D.《清议报》10、1906~1907年间,与《民报》就⾰命和改良问题展开⼤论战的是( A )A.《新民丛报》B.《新中国⽇报》C.《苏报》D.《政论》11、1909—1910年间,在上海先后创办《民呼⽇报》、《民吁⽇报》和《民⽴报》的⾰命报⼈是( C )A.孙中⼭B.黄兴C.于右任D.章太炎12、1911年,因发表《⼤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和《亡中国者和平也》两篇评论⽽被查封的报纸是( A )A.《⼤江报》B.《楚报》C.《⼤汉报》D.《商务报》13、1912年3⽉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A )A.“⼈民有⾔论著作刊⾏及集会结社之⾃由”B.“⾂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论著作刊⾏及集会结社之⾃由”C.“不得妄议国体、诽谤⾰命”D.“出版报刊必须履⾏登记⼿续”14、宣扬“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狱,不是好主笔”的是( D )A.《民⽣报》B.《不忍报》C.《群报》D.《民权报》15、民国初期,著名通讯《外交部之厨⼦》的作者是( A )A.黄远⽣B.邵飘萍C.徐宝璜D.陈独秀16、《新青年》杂志最初的主张是( A )A.反对中国儒家专制⽂化,倡导西⽅⾃由民主⽂化B.中学为体,西学为⽤C.尊王攘夷D.只有⽆产阶级⾰命才是中国的出路17、“五四”运动爆发后,《每周评论》杂志刊⽂指出,这场运动是( D )A.“铲伦常,覆孔孟”的恶果B.胁迫治安的⾏为C.妄图颠覆政府的⾏为D.“学⽣牺牲、社会制裁和民族⾃决”的⾏动18、《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A.徐宝璜B.邵飘萍C.⼽公振D.邹韬奋19、中国⼈⾃办的第⼀个通讯社是( C )A.国闻通讯社B.申时电讯社C.中兴通讯社D.中央通讯社20、中国第⼀个⼴播电台是由美国商⼈奥斯邦在上海创建于( B )A.1922年初B.1923年初C.1924年初D.1926年初21、在国共合作展开⼤⾰命时期,担当国民党中央机关报《政治周报》⾸任主编的共产党⼈是( C )A.瞿秋⽩B.张国焘C.⽑泽东D.李⽴三22、中共中央第⼀个政治机关报是( B )A.《共产党》B.《向导》C.《红旗⽇报》D.《前锋》23、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报》实⾏社长负责制后的⾸任社长是( D )A.萧同兹B.叶楚伧C.徐恩曾D.程沧波24、1931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称中央⼯农民主政府)创办的新闻机构是( A )A.红⾊中华社B.红星社C.红⾊新闻社D.红⾊新华社25、1934年11⽉,因主持的《申报》转向进步⽽惨遭暗杀的是( A )A.史量才B.⼽公振C.杨杏佛D.李公朴26、上海“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尚未被⽇寇占领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被称为孤岛),《⼤美晚报》副刊的编辑接到敌伪的恐吓信后,发表公开信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中国新闻史思考题题目

中国新闻史思考题题目
4、试述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及其影响。

1、名词解释:“办报四原超新闻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1、名词解释:《实际应用新闻学》
2、简述黄远生“四能”说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3、简述邵飘萍“记者品性第一”说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4、谈谈你对名记者自身素质的认识。
2、简述延安时期的主要报刊。3、简述新华社的发展历史。
4、简述“拒检运动”的经过及重要意义。
5、反“客里空”运动的现实意义。

1、名词解释: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四大副刊”、徐宝璜
2、简述《新青年》的历史功绩。
3、简述五四时期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
4、陈独秀办刊思想的启示。

1、名词解释:洋旗报、“四不方针”、《自由谈》
2、简述史量才对《申报》的改革。
3、简述新记《大公报》的成功经验。
4、民间报业对中国新闻史的贡献。

1、名词解释:《热血日报》、红中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名词解释:敦煌进奏院状、《读开元杂报》、定本制度、《论禁小报》、《万历邸钞》、《急选报》。2、宋代小报的特点及意义。
3、清代《京报》的特点。
4、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缓慢的原因何在?
二.
1、名词解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马礼逊、林乐知、李提摩太
2、《万国公报》的影响。
3、《申报》创刊的重要意义。
4、怎样评价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

1、《循环日报》在我国新闻史上的地位。
2、维新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
3、时务文体的特点。
4、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

1、名词解释:《清议报》、《新民丛报》、《中国日报》、《民报》、“苏报案”、“竖三民”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试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一、如何认识“古代报纸”这个命题?研究、学习新闻学和中国新闻史的人们, 提及中国古代新闻, 大都认为“邸报”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新闻报纸。

新闻传播:大概念,从人类组成社会以来就有新闻传播新闻事业:小概念,是近代才产生的事物,在西方约三五百年,在中国一百余年。

“邸报”的主要内容为皇帝谕旨、谕书, 朝廷的法令、公报、臣僚的奏章和官吏任免、奖罚情况等官方文书。

它的内容在发布前经过严格的检查, 有时甚至由皇帝本人亲自决定内容的取舍。

因之, 邸报只能是辑录一些官方特准的文件, 并不刊载采访的新闻, “没有一般新闻和言论”。

1、朝廷官报(1)名称邸报起源于唐代的进奏院状,称“报状”;到宋代才有正式“邸报”(有时也称“朝报”),而且这个名称也在当时固定下来,并且开始通行。

明清时期朝廷官报一般都称为“邸报”,有时也称“邸钞”。

(2)编发由封建王朝有关中央机关直接编发。

2、非法民报(1)发展中国古代的非法民报称“小报”。

它的出现是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小报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传播史,还是新闻史?传播史:针对一切社会信息的传播新闻史:针对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古代的报纸从来就不是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17 世纪中叶的中国,是商业经济及思想文化发展的低谷期,而西方的启蒙运动在极大程度上解放了人权,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言论自由权和出版自由权。

西方及欧美报纸自出现之日起就拥有强大的社会力量,而中国古代的报纸发展始终是步履维艰。

古代的一些民办的报纸只能在政府的监控下出版,并且这些报纸只有抄写和印刷人员,没有内容编辑人员,更不允许自由发表任何评论和意见,因此,中国古代报纸虽历经百年,但是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步。

其三:近代报纸产生的社会条件是什么?中国古代具备这种条件吗?近代报纸产生的社会条件:信息市场的需求+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市场”最初是商业信息,其次是新闻信息及政治信息)近代信息生产方式:报纸=纸质载体(技术)+社会信息(内容)+市场流通文化与市场是理解近代报纸产生的关键;中国古代不具备这种条件。

(精选)【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精选)【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考试时间:1月21日9:00——10:50考试题型:单选:20个(共20分)多选:5个(共10分)名词解释:5个(共25分)简答:3个(共30分)论述:1个(共15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

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

3.敦煌进奏院状,分别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4.“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

宋朝流行于民间的称为“小报”。

“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对官报的一种补充,信息量大,读者广泛。

5.“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旨。

(2)皇帝的起居。

(3)官吏的任免。

(4)官僚的章奏。

(5)军事情报。

(6)刑罚。

6.唐以后各个朝代的报纸的管理机构:宋代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元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明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清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

7.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首先是通政司。

其次是六科,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最后是提塘。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2.07年英国人马礼逊成为被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士,也是来华传教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

3.22年9月12日创刊的《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4.27年11月8日,《广州记录与行情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5.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宗教性的报纸。

6.41年5月11日,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钞报》。

7.2月20日,《德臣报》历时129年,是中国也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中外新闻史思考题

中外新闻史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1.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

2.掏粪运动: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掏粪运动”。

这一名称来源于当时的总统罗斯福。

“掏粪者时代”是从S.S麦克卢尔的杂志1902年底发表的三组重要文章开始的。

3.《费加罗报》:法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日报,也是法国有名的“质报”。

1826年创办时为讽刺性周报,1866年改为日报,几经易手, 1975年转手给埃尔桑报团。

这是份时事政治性报纸,政治态度历来保守,内容着重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及文学艺术,社会和体育新闻也很出色,1978年10月周末出增刊《费加罗画报》。

该报广告收人丰厚,读者对象主要是资本家、经理、政界和社会上层人士。

4.《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它是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编的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

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5.《热血日报》:为了及时报道运动形势和指导群众斗争,1925年6月4日,中共中央创办《热血日报》,这也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

它发表了大量新闻和评论,报道上海工商界群众的斗争,评述运动在全国开展的形势,揭露帝国主义的暴行,同《向导》周报相配合,特别在时效性上弥补了其不足,对这场爱国反帝运动起了指导作用。

瞿秋白是主编之一。

6.上海“孤岛”时期: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这段时期的上海租界地区。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华界地区,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因其四围均为日军侵占而形同“孤岛”。

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无不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上创办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介,开展舆论宣传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己整理的中国新闻史期末思考题敦煌进奏院状:敦煌进奏院状是于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中国唐代中期报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份最早的原始状态的报纸,现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

内容是节度使前往风翔要求旌节的情况。

《读开元杂报》:《读开元杂报》系唐朝散文家孙樵所作,收于《经纬集》。

此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定本制度:“定木"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管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经过审杳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木,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定木制度实行于宋初,王安石变法时中断,后来又恢复直到宋末。

定木制度是不得随意传报意图的具体实施,这个举措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维护了统治秩序。

《论禁小报》:是宋朝周麟之所作,比较详尽地论述了小报的产生、内容、消息来源、发报方式以及它的影响和朝廷对小报所持的态度。

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研究新闻学的一篇专论。

《万历邸钞》: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包括删节,增加了一些“摘由”,增加了一些注释性的说明, 并适当地作了一些综合。

这部抄木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

出版于万历八年四月二十二日,距今四百多年。

现存北京国家图书馆。

己故明史专家谢国桢教授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曾经对它作过考察,说“盖此即为邸报之一种,草草版刷,以供传阅者”。

宋代小报的特点:①小报有一支专业和业余的编采队伍。

②小报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大。

③小报的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时效性强。

④小报的编发者以谋利为目的。

⑤小报虽是非法的民报,却有很强的生命力。

意义:小报打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朝政国事的封锁,标志着我国民间办报历史的升端。

小报的商品性相对于官报来说是一种重要的进步。

小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表达民意舆情的作用。

清代《京报》的特点:1、《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邸报的翻版。

《京报》的版面安排,首先是“宫门抄",报道宫廷消息,发布重要任免令;其次是“上谕",刊登皇帝的命令和公告;再次是“奏折”,即群臣的奏议、报告。

2《京报》有较为固定的刊期、报名和外在形式,一般为口刊,也有两口刊。

每期一册,书木式,页数不等,封面用黄色纸,上面印有红色的楷书”京报”二字,下面印有报房的字号标记。

3《京报》有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独立机构“报房”。

“报房”的工作分为探报、抄报、编报、印报、送报,“报房”的人员分工不是固定的,是根据情况临时分配。

《京报》的发行,完全脱离了朝廷官报的发行系统而自办公开发行。

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木原因是受到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难以产生对信息量和时效性要求较高、商品化较高的报纸。

还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各王朝对报纸出版的政策束缚,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了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由。

2《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的近代报刊,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 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

《察世俗》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它有独立的消息和言论, 完全面对广大民众。

它的创刊标志着我国新闻史由古代进入了近代发展阶段。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1833年8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

《东西洋考》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在性质上已基本脱离宗教刊物范畴,成为替外国人打开中国大门摇旗呐喊的舆论工具。

它在新闻报道、言论撰述以及编排技巧等方面,己在相当程度上具有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

马礼逊: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的第一人。

1804年,22岁的马礼逊主动上书布道会请求到中国•来传教。

1807年9月抵达广州。

编纂《汉语语法》及《华英辞典》,翻译《圣经》, 创办了《察世俗》。

林乐知:是美国传教士,创办了《万国公报》,当过很乏报纸的编辑。

他在中国生活46年, 对中国社会有很深刻的认识,提出了不少改革的建议。

李提摩太:是英国传教士,广学会的总干事。

他在《万国公报》上发表大量文章,鼓吹变法日强,也极力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辩护。

《万国公报》的影响:①鼓吹中国变法革新的主张,对中国的维新运动有重要的影响。

② 传播西方思想界、科技界的新闻,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申报》创刊的重要意义:①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性报纸。

办报宗旨是“行业营生为计气②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形态最完备的近代报纸。

包括新用、言论、文艺副刊、广告。

怎样评价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既有侵略作用也有进步作用。

外报是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它所起的作用是侵略作用:①为列强武力侵华提供情报,进行舆论准备。

②为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提供信息和宣传服务。

③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外报又是近代文明的产物,是近代文明的载体,因而有又传播近代文明和推动中国近代文明产生、发展的进步作用:①外报将西方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传入中国,开阔了国人的眼界,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对维新变法思想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②外报将西方近代报刊的观念和技术传入中国,对于中国近代民族报业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循环口报》在我国新闻史上的地位:于1874年创刊,是我国第一份以政论著称的报纸。

也是我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汉文报纸。

维新派的主要报人和报刊:康有为与《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和《强学报》;康广仁与《知新报》;谭嗣同、唐才常与《湘学报》、《湘报》;严复与《国闻报》。

梁启超与《时务报》时务文体的特点:1,文体解放一“纵笔所至,略不检束气就是解除写作上的清规戒律,实行文体上的解放。

2,文风自由一“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就是要求文章浅显易怖,内容词汇新颖生动。

3,结构清晰一“条理明晰”。

这个特点强调文章的逻辑性。

4,感情充沛一“笔锋常带感情”。

感染力,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

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积极:提高了新闻事业的社会地位。

具体表现为冲破封建言禁,为报刊蹒得了实际上的合法地位;开中国报业史上政治家办报的先河;重视政论,创造了新型的报刊文体。

消极:过分强调了报刊的工具性。

表现为将报刊作为政治斗争的“利器”;使报刊过多地承担了“宣传鼓动”的功能。

4《清议报》:是保皇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机关报,1898年12月23 口在LI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

办报宗旨是”专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内容是保皇和政治改良。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于1902年2月8 口在口本横滨创办的保皇派重要机关报,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全部办报活动中最著名的报刊。

它是仿效西方大型综合性杂志创办的一份半月刊,办刊宗旨和内容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新民梁启超在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新民说》。

《中国日报》:1900年1月25 口在香港创刊,是孙中山领导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也是中国第一份资产阶级革命报纸,它先是兴中会的机关报,后为同盟会机关报。

被誉为“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

陈少白任总编辑。

在长达I余年的宣传中,向广大读者展示了革命必将发生,必将成功,为争取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报》:于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LI本东京,是一份以政论为主的大型月刊,主要内容是宣传三民主义。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办报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苏报案”: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苏报》连续发表关于《革命军》等文章的宣传文,大骂皇帝和清政府,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

为此清政府照会以将章太炎等逮捕。

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同年7月7日,《苏报》被封。

苏报案是近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反清政治案件。

“竖三民”:我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家于右任在辛亥革命前相继创办了三个革命报刊《民呼日报》、《民吁廿报》、《民立日报》,从时间上看这三个报纸是先后出版,内容上是一•脉相承, 从报名上看都是“民”字打头,史称“竖三民”,在中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影响。

简述《民报》与《新民从报》大论战:论战始于《民报》创刊,止于《新民从报》停刊,历时两年。

论战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民主革命的对象、任务、方法、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主要有:要不要“排满”革命?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要不要平均地权?要不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此次论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封建腐朽制度,向保皇派发起的猛烈进攻,进一步推动了启蒙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唤醒了国人对国家命运的广泛关注,也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

论战不仅为随后到来的辛亥革命做了宣传动员,而且也为更深入更广泛的思想启蒙和反帝救亡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传递了思想火种。

简述于右任的办报活动:①于右任在1907年4月2日在上海创办了《神州日报》,这是他创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革命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家大型口报,很受读者欢迎,但80天后报馆被焚,后由他人接办。

%11909年5月15日,《民呼LI报》由于右任创办于上海,自任社长,批评时政得失,后因报道贪污消息被官员胁迫于1909年停刊。

%1《民呼日报》停刊后不久,1909年10月3 LI,于右任在上海法租界创办了《民吁廿报》, 揭露口本政府的阴谋,不久被查封。

%11910年10月11廿,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立报》,继续为百姓呼吁,后来该报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II报,1913年终刊。

试述戊戌变法失败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办报活动及其影响:5“办报四原则”:针对报纸如何才能实现使命这个问题,梁启超提出了办报四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

简述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主要内容。

・关于办报的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关于报纸的作用:通。

耳bl喉舌说。

通毗邻之事,介绍世界各地事件;又可通上下之情,民君相联系。

报馆的两大天职:监督政府和向导国民。

关于宣传态度和方法方面:忠告、向导、浸润、强聒、见大、主一、旁通、下逮。

关于报刊与舆论的关系:持论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目的;要有不畏强暴的精神;要出自公心,不能以党派思想和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是非;要传播真理,不能受感情的左右而作偏激之论。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6《实际应用新闻学》:此书为邵飘萍所著,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部研究新闻采访工作的专著。

第一次提出了报纸应该以新闻为主体的主张,认为“报纸之第一要务在报告读者以最新而又最有兴味最有关系之各种消息”。

简述黄远生“四能''说的含义及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