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集中营、赣东北根据地旧址实践考察心得
赣东北地区找矿实践的哲学反思

赣东北地区找矿实践的哲学反思(一)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功夫,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从成立的那一年算起已过去了50个春秋,在这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赣东北大队是在江西东北部地区这块红色土地上从事地质勘查工作的队伍之一,由于他的卓著功勋,于1992年9月和1993年11月先后被地质矿产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了“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和“地质矿产勘查功勋单位”的光荣称号。
令我感到荣幸与高兴的是,自1957年我从苏联留学归来之后就被分配到赣东北地质大队,作为这个光荣集体的一员,与战友们一道,奋斗在这个革命老区,从事着地质工作。
如果把参与指挥赣东北铜矿地质工作会战(时任会战总工程师)和组织指挥德兴铜矿地质工作会战(时任总指挥兼党委书记)计算在内,我在赣东北地区从事一线地质工作共有13个年头。
在这段时间里,我和地质战友们一道经历着爬山涉水,穿林攀岩的辛劳工作,又一道度过艰难困苦的生活,也共同分享过找矿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对于地质队员来说,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只要能找到矿,能为江西老区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尽到绵薄之力,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和赣东北队有着太多的情结。
每当回忆起在赣东北大队工作生活的岁月,我就充满温馨、充满激情、催我奋进。
我在离开赣东北大队之后,仍然关注着赣东北队的成长,为它的每一个变化、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成绩而由衷高兴。
今天在纪念建队50周年的历史时刻,我祝福赣东北队的未来,愿全队职工团结奋斗,继承和发扬“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地质工作中再创辉煌,为江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50年来,赣东北队既培养锻炼出了一批批的人才,又探明了一批批的矿产地,这是非常了不起的。
回顾赣东北地区地质队员们的找矿经历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
地下矿产资源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找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过程。
在找矿实践与认识的过程中,要取得找矿的成功,既需要地质队员们的集体智慧与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地质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方法与勘查工程设备,还需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指导。
上饶集中营有感

上饶集中营有感初冬的茅家岭,枫林开始转红,香樟树的翠绿青叶中已夹杂着黄色,零零星星的小雨飘飘洒洒,天空低沉而阴冷。
我们这一群人下车后在上饶市作协副主席石红许的陪同下从右侧门走进上饶集中营烈士陵园。
踏着湿湿的青草和润润的泥土,穿过一片香樟树林,见到一座墓碑,碑上立着一个女兵头像:军帽、短发、年轻的圆脸,昂扬的神态。
墓碑正面镶刻着“施奇同志浩气长存”八个大字。
施奇是新四军军部机要员,“皖南事变”被捕后被国民党军轮奸致病,1942年6月8日深夜被活埋于此地。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上饶集中营就是皖南事变的历史产物。
它是国民党1941年3月在上饶茅家岭、周田、李村、七峰岩、石底等地设立的一座规模庞大的法西斯式的人间地狱,主要囚禁皖南事变中谈判被扣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弹尽粮绝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还有部分从东南各省地方上搜捕来的共产党和其他爱国进步人士,共计760余人。
在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内,一组组数字让我震撼:囚禁新四军排以上干部650余人;被杀害近200人;新四军高级干部被杀害的有三支队司令员张正坤(1941年秋被杀),军政治部秘书长黄诚,军政治部组织部长李子芳(1942年4月23日与黄诚一起遭下毒后被勒死)……被关押50余名女同胞中,最为突出的以李捷为首的“七姐妹”被全部杀害;金、木、水、火、土、风、站、吞、绞、毒十种酷刑;“囚语”摘录一、二、三……尽管国民党顽固派残酷迫害新四军将士和爱国人士。
在上饶集中营里,被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为了坚持真理,捍卫尊严,面对残暴的敌人无畏无惧,坚贞不屈,革命志士们在监狱中集体创作的诗歌《一月的雪花》就是他(她)们顽强斗争的写照:一月的雪花洒满了皖南/雪花掩盖着同志们的鲜血/为了向敌寇心脏进攻/我们曾顽强地战斗不息/。
沉重的锁链已拖了经年/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为了民族的生存和自由/我们在忍受着无情的皮鞭……抄完《一月的鲜花》,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热泪已经满面,抄本已经湿了二页。
参观上饶集中营观后感

参观上饶集中营观后感我参观了上饶集中营,并且留下一些观后感。
上饶集中营是二战时期日本侵华时建立的一个集中营,用来囚禁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日人士。
在这个地方,我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可怕一面。
当我进入上饶集中营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
这里没有美丽的花园,也没有绿树成荫的大道,而是一片荒凉和沉寂。
在这个闭塞的地方,我感受到了死亡的气息,仿佛整个空气都被压抑得窒息。
漆黑的房间里摆放着一张张破旧的木床,床上散乱着几张陈旧的棉被,这就是囚禁者的生活场所。
他们的床铺简直就是一个死的象征,无尽的黑暗和绝望笼罩在每一个囚禁者身上。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刑具和酷刑器具,这些工具残忍地用来折磨那些反抗和不屈的人。
拷打架、铁链、锯木等器具震慑着我的心灵,我几乎可以感受到当时囚禁者们的痛苦和恐惧。
这些工具的存在无疑是人类罪恶的象征,也是对人性的极大摧残。
除了这些残忍的刑具,我还看到了一些历史国情物品。
展览厅里陈列着一些日本侵略中国的军刀、军服、步枪,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和抵抗。
当我看到这些物品时,我不禁思考起历史的变迁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这些物品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物质财富的思考,更是对于历史和和平的思考。
参观上饶集中营给了我很深刻的触动。
我再次意识到战争的可怕和人类的残忍。
上饶集中营是一个警醒我们珍惜和平的地方,它提醒我们战争带来的惨痛不堪和人类罪恶的现实。
我希望每个人能够从上饶集中营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共同努力,让这样的历史不再重演。
参观横峰葛源红色基地和上饶集中营的心得体会

参观红色基地的心得体会2023年5月12日,洄源村驻村工作队刘书记精心谋划了主题为“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活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
12日下午,我们到达了横峰县葛源镇,先后参观了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和革命烈士纪念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红军操练场,操练场四周有100余棵高大的枫树,这里能容纳一千多人进行操练,操练场还有一座司令台,这个司令台长十来米,高一米多。
周恩来、朱德等革命家曾在这里检阅部队,发表演说。
闲暇时,红军也曾在这司令台上进行文艺表演和革命宣传。
红军操练场的对面是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
这是一座高大的房子,大厅里摆放着一张长方桌,四周是几把长条凳。
据说,著名的团村战役就是在这里指挥的。
随后,我们前往中共闽浙皖赣省委机关旧址,走进中共闽浙皖赣省委机关旧址,这幢一字形土木结构的平房,建于民国初年,内设宣传部、组织部、妇女部、秘书处、事务科等。
正门两旁,当年红军用墨书写的“坚决执行党的进攻路线,彻底粉碎敌人五次围攻”的标语仍清晰可见。
这里曾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党的最高机关。
我们还参观了当时省委书记居住的地方,房间里的东西极其简单,有一张木制的床,床上铺着稻草。
床上有薄薄的被子。
门口是一张破旧的桌子,桌上有一盏锈迹斑斑的煤油灯。
晚上,他们就在这昏暗的灯光下学习、制定作战计划。
房间的墙上挂着斗笠、蓑衣和草鞋。
我仿佛看见他们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穿着草鞋在暴风雨中急行军。
方志敏同志于1933年12月—1934年11月兼任省委书记时,曾住在这里,住宿条件简陋,体现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传统,不讲究物质享受,却着力为民服务。
在院中,我们还看到方志敏同志当年亲手种下的芭蕉树,这棵芭蕉树却依然焕发勃勃生机,虽然方志敏牺牲已有80余年,依旧感受到他的精神力量如同这颗芭蕉树一样,在神州大地不断发展壮大。
在参观闽浙皖赣省苏维埃政府的财政部银库时,我真正理解了方志敏同志所说的“清贫”含义。
【精编范文】上饶集中营观后感-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上饶集中营观后感篇一:参观上饶集中营观后感参观上饶集中营观后感201X年7月8日,联社组织我和同事赴上饶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饶集中营。
上饶集中营是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突围的部分干部战士被捕入狱的地方,叶挺将军和新四军将领张正坤、冯达飞、李子芳、黄诚同志也被秘密囚禁于此地。
但革命志士们坚持斗争,当时总共有700余名新四军战士和部分地下中共党员,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了浴血奋战,英勇无畏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图片、绘画、实物等形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在上饶集中营囚禁的新四军将士、共产党员、抗日爱国志士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的英勇战斗。
在展览现场,讲解员为大家讲解着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我们一边听着讲解词,一边仔细地观摩着。
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在展览现场的一间刑房内,里面摆放着老虎凳、皮鞭和火盆烙铁等刑具,真实地再现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志士残酷迫害的场景。
在所有的展品中,有部分就是当年实物,是当年在上饶集中营内的革命志士们斗争的真实写照。
当看到当年用来折磨革命烈士的囚笼、老虎凳等刑具时,当听到惨无人道的十大酷刑时,参观的同志们都被烈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事迹和英勇献身精神深深地感染了,同时大家也对今日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
上饶集中营的斗争,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大搏斗,革命志士表现出的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当年被囚禁在上饶集中营的新四军战士、共产党员、抗日爱国志士用自己的血肉身躯奏响了一曲中华民族的正气歌,体现了中华儿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的精神可歌可泣,如同一块血染的丰碑,将永远屹立在我们心中。
上饶集中营红色主题征文

上饶集中营红色主题征文上饶集中营,一个充满血与火的历史见证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里曾经是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的地方,也是他们迫害革命志士的地方。
而如今,这里已成为一个向世人展示革命历史的博物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学习。
在上饶集中营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的红色人物。
他们有的坚贞不屈,为了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有的在逆境中坚持信仰,用智慧和勇气与敌人斗争;还有的在狱中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为党的事业播撒火种。
这些英雄的事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革命事业而献身的烈士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只有坚定信仰,勇敢面对,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上饶集中营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地,也是一座精神的摇篮。
这里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信仰,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只有不断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些信念和价值观,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
通过这次征文活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上饶集中营的历史和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激发更多的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将上饶集中营的红色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伟大和崇高。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最后,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让我们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观茅家岭-上饶集中营纪念馆 观后感

《参观茅家岭- 上饶集中营纪念馆有感》上个周末,我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参观了茅家岭- 上饶集中营纪念馆。
本以为只是一次普通的参观,可这一趟下来,心里像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击了,满是震撼与敬意。
刚到纪念馆门口,阿明就兴奋地嚷嚷:“哇,这地方看起来就很有历史感,不知道里面都藏着些啥故事。
” 我白了他一眼说:“别瞎咋呼,进去好好感受就是了。
” 买了票进去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雕像上的烈士们目光坚定,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英勇。
阿珍轻声说:“看他们的眼神,就知道当年肯定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
”我们跟着讲解员慢慢走进各个展厅。
在一个展厅里,展示着当年烈士们用过的破旧衣物和简陋的生活用品。
阿强皱着眉头说:“就用这些东西生活,那得多不容易啊。
” 我仔细看着那些打着补丁的衣服,说:“这一件衣服估计都补了无数次了,他们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还坚守信念,真的很了不起。
” 这时候,旁边一位老爷爷听到我们的对话,也加入进来,他缓缓地说:“当年的情况比你们想象的还要恶劣,这些烈士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吃了太多苦。
我小时候听村里的老人讲过一些他们的故事,那时候就很敬佩他们。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一个模拟监狱场景的地方。
阴暗潮湿的牢房,冰冷的铁链,阿明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说:“这地方待着肯定难受死了,他们怎么熬过来的呀?” 阿珍说:“是信仰支撑着他们吧。
我听说有个烈士,在监狱里被敌人严刑拷打,可他就是不吐露一个字,还在牢房的墙上写下了鼓舞大家的话。
” 我好奇地问:“写了啥呀?” 阿珍摇摇头说:“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只知道那是他们在黑暗中的希望之光。
”在参观过程中,阿强不小心碰到了一个展示架,发出了一点声响。
他惊慌失措地说:“哎呀,我这冒失鬼,不会把东西弄坏了吧?” 我赶紧查看了一下,说:“没事没事,下次小心点。
”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了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介绍。
其中有个故事是讲一群烈士集体越狱的。
阿明眼睛放光,说:“他们好勇敢,在敌人的重重看守下还能想办法越狱。
赴上饶集中营,赣东北根据地旭址考察心得

赴上饶集中营,赣东北根据地旭址考察心得上午,全年级师生一行132人,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饶集中营名胜区进行参观学习。
该集中营被评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首先,一行人来到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向革命烈士献上花圈,党支部书记廖平生同志上前整理挽联,全体师生向革命烈士们鞠躬、默哀。
之后一行人参观了子芳亭、革命烈士纪念馆、茅家岭监狱旧址。
大家在子芳亭前了解到:李子芳在皖南事变中不幸被俘,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期间任中共秘密支部书记,组织领导狱中的越狱和暴动工作的事迹。
在纪念馆内,收藏着大量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和实物,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当年上饶集中营革命斗争史实。
4个禁闭室:重禁闭室、轻禁闭室(其实无轻重之分,只有大小之别)、女囚室以及一个刑讯室组成了茅家岭监狱——上饶集中营中最黑暗、最残酷的“狱中之狱”。
茅家岭监狱旧址位于茅家岭村,原先是一座由古老的“葛仙庙”,1939年夏开始,国民党第三战区特务机关政治部情报专员室强占来改为秘密监狱,即开始关押从东南各省搜捕来的共产党人和其他抗日爱国进步人士。
皖南事变后,把大批最坚定、认为是最不堪“感化”的革命志士,轮番关押到这里“熔化”。
刑讯室中的“金木水火土,风站吞绞毒”“猴子攀桩”“两腿半分弯”等酷刑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我们所有人都被烈士们的革命英雄主义事迹和英勇献身精神深深感染,同时也对今日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
当今的学生大多数在校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方式。
严重缺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
同时同时也没有成才以后为国为民服务的理想,只是意味着自己及家人能够生活得更好就可以了,没有想到为了国家的富强而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果没有那些革命烈士与敌人抗战到底与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我相信就没有新中国!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必须要具有靠理想与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饶集中营、赣东北根据地旧址实践考察
心得
XX集中营是“皖南事变”后XXX反动派囚禁和迫害新四军被俘干部和爱国进步人士的地方。
每次来到这里,总感到有一种强烈的震撼扑面而来……。
它掸去我心灵的尘埃,它涤荡着我思想的污浊。
它驱除压力,让我忘却烦恼。
它振奋我的精神,让我积极乐观,重燃激情去拼搏!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烈士精神与天地长存,与日月同辉,感谢烈士丰功伟绩的话,我认为自不必多说,此刻我更多地感到烈士精神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有着太多的启迪。
人活着,总会有烦恼,有时还会感到很苦很累、压力很大。
想想新四军战士吧,在弹尽粮绝后依然坚持战斗,有的牺牲了,有的被俘了。
他们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老虎凳、辣椒水、红烙铁、铁丝笼……,惨无人道,有200余人在这里被敌特杀害和活活折磨致死。
想想今天的我们,再苦再累,吃穿住用一般还是有保障的。
比起革命先烈们爬山涉水、卧雪眠霜地打游击,甚至冲锋陷阵,我们这点苦、这点累算得了什么!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是大些,但是再大,有多大?要你流血负伤吗?要你奉献生命吗?
或许有人说,活在当下,我们是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能跟烈士比。
我觉得没错!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正是建立在前期社会进步和物质财富积累的基础之上,我们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来定义和定位现代的生活。
革命战争年代的先烈们会奢望喝牛奶吗?建国时期
的人民会想到买汽车吗?佛说,众生皆平等。
一幅幅烈士的遗照,虽然陈旧沧桑,但是依然可以看出他们曾经是鲜活的生命。
他们其中很多人都有着英俊的面容、伟岸的身躯,他们的遗稿才华横溢,书法汪洋恣肆。
我们感谢推动社会发展的先烈们!在任何社会,人和人都会有差别,这不是我们不安和压力大的另一理由。
在古代,王子王孙是代代世袭的,你有多大机会?士农工商,士排在第一位,也就是做官了。
学而优则仕,考取功名是芸芸众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这条道能容纳多少人?农民被锁死在一亩三分地上,手工业被视为“奇技淫巧”,商人虽然有钱,但排在最末,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
而现代社会是价值和职业多元化的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一个人施展才华、实现价值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或许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革命先烈们为之梦想、为之奋斗的生活。
回首过去,难道我们不应该笑对生活、笑对挑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