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微生物限度(薄膜过滤法)
1、用到的设备和仪器:
微生物限度仪,一次性过滤杯,无菌滤膜(0.45um,Φ50mm)酒精灯,电子打火消毒喷枪,不锈钢镊子、无菌均质袋(无菌锥形瓶)、不锈钢剪刀、电子天平
2、环境要求:C+A检验前先开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半小时。

3、样品外包装在准备室用75%乙醇或0.1%的新洁尔灭溶液浸泡10秒钟,然后通过传递窗传到检测室超净工作台内
4、供试液制备:在超净工作台内,用无菌剪刀打开外包装,根据样品稀释要求,称取适量供试品,加入稀释液。

(一般称取10g样品,加入90ml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
5、过滤:先用消毒枪对过滤头消毒,然后用无菌镊子把无菌滤膜贴这绿色面朝上贴在过滤头上,在把一次性滤杯放在上面,先用稀释液20ml润湿滤膜,取样品1ml过滤,用适量冲洗液冲洗滤膜。

取下一次性滤杯,用无菌镊子小心取下滤膜,菌面朝上贴在放有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和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

6、培养: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内,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33℃培养5天。

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3℃培养7天。

注:1、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有无菌意识,防止对样品和环境造成污染。

2、此操作没有具体到品种,如果要具体到品种,冲洗量要在符合药典和法规要求的同时通过方法验证来得到。

3、稀释倍数根据样品污染程度进行,次稀释倍数也要经过验证来得到。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4、验证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 GMP 原则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5、
组分或检验条件改变时须重新验证。
以上情况�请验证委员会审批�
验证小组� 年月日
9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试验报告审批表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
验证名称
编号
过滤法�验证
验证内容
审 质
阅 量
会 部

审核人�
验证委员会意见�
年月日
批准人�
10
菌落计数�cfu/皿�
试验组
供试品对照组 菌液组
回收率
大肠埃希菌
平均值
金黄色葡萄球菌 平均值
枯草芽孢杆菌 平均值
白色念珠菌
平均值
黑曲霉
平均值
表中�回收率=�试验组的平均菌落数�供试品对照组的平均菌落数�÷菌液组的平均菌落数×100%。
7.结论�
7.1 经过验证�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回收率分别
4
5.试验结果 5.1 产品试验组微生物生长检查情况� 批号�
菌种名称
产品试验组计数结果�cfu/皿�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5.2 供试品对照组微生物生长检查情况� 批号�
菌种名称
供试品对照组计数结果�cfu/皿�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枯草芽孢杆菌
白色念珠菌
黑曲霉
5.3 稀释剂对照组微生物生长检查情况� 批号�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
1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文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03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03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本实验是关于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的验证。

验证结果应显示的微生物控制菌试验方法,对检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符合验证要求。

1.2原理按照已建立的药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通过已知菌数试液的对照菌的培训对照,验证其操作方法适合该药品的微生物控制菌的检测的正确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选择相应的阴性对照菌。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控制菌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观测是否长菌来判断。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菌性。

试验结果应显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5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0.45um直径50mm)、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4.1试验菌种的制备和稀释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相应的营养肉汤或BL增菌液10ml中,30~35℃培养18~24小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SOP

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SOP

无菌检查SOP(薄膜过滤法)1.目的为规范无菌检查方法及无菌检查全过程的操作,最大限度防止试验操作过程造成的污染,确保结果准确。

2.范围本SOP适用于生物制品的中间产品(包括原液、纯化产物、半成品、生产中的液体、辅料等)、成品的无菌检查。

只要供试品性状允许,应采用薄膜过滤法。

3.定义无菌检查法系用于检查药典要求无菌的生物制品、医疗器具、原料、辅料及其他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若供试品符合无菌检查法的规定,仅表明了供试品在该检验条件下未发现微生物污染。

4.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4.3.质量总监负责批准本规程;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6.材料6.1.无菌检查用物品、物料要求:所有物品、物料进入无菌室前,均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121℃40分钟,放灭菌指示卡)或180℃干烤2小时或其它经过验证的方法消毒后传入无菌室;如不能用前者消毒方式消毒的物品,须经消毒液浸泡、擦拭后传入无菌室。

6.2.无菌检查环境要求:应在环境洁净度万级下的局部洁净度百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6.3.仪器、设备与设施集菌仪、显微镜、台式灭菌器、无菌试验室(万级)、超净工作台(万级背景下的局部百级):每月环境检测(沉降菌、浮游菌、尘埃粒子)合格后,方可使用。

20-25℃培养房或培养箱、30-35℃培养房或培养箱。

6.4.试验用具:洁净工作服(洁净底服、十万级工作服、万级工作服、鞋套)、工作鞋、口罩及帽子;无菌医用手套或一次性乳胶医用手套:试验前及试验过程中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封闭式集菌培养器(双针头、三联及单针头、三联):薄膜孔径不大于0.45μm,直径约为 50mm。

根据供试品及其溶剂的特性选择滤膜材质。

薄膜过滤微生物测试法

薄膜过滤微生物测试法

薄膜过滤微生物测试法一、培养皿的准备1.配备与待测样品数相同的无菌培养皿,另上一个作对照组(每种培养剂一个对照组),在每个培养皿上标上待测样品的记号2.用烧过的镊子将无菌吸收垫从包装袋中取出,放入每个培养皿中,每取一个吸收垫,镊子需用火烧一次3.打开培养皿盖子到刚能加上约1.8ml的培养剂在吸收垫上,强烈建议使用装有培养剂的小安瓿瓶、小瓶或小管,当处理大量样品时,可使用无菌的吸管来分配培养剂二、培养剂的种类:总菌数橙血清培养剂酵母和霉菌数橙血清培养剂大肠杆菌数MF-Endo培养剂粪便大肠杆菌数M-FC培养剂4应有足够的培养剂加入每个培养皿,使过滤膜能适当地粘附着吸收垫。

但过多的培养剂会引起菌落扩展重叠,常常得不到正确的计数结果。

有需要时,建议调整推荐的培养剂数,以便粘附和菌落生长。

三.过滤器支架的准备:1.打开预先灭菌的过滤器支架或将过滤器座、漏斗和漏斗盖在沸水中浸没一分钟作消毒。

若没有沸水,用95%酒精喷洒于漏斗和漏斗盖,然后将其点燃,在火熄灭以后,让过滤器冷却至40℃以下,如果必须使用酒精,漏斗必须用耐火材料制造。

2.用水煮过或火焰灭菌钳子,将无菌过滤器的底座部分安装于过滤烧瓶或真空管道上。

3.用火烧过的镊子放一张无菌薄膜在过滤器底座上,根据测试目的,使用特定的过滤膜:总菌数/大肠杆菌数:0.45um薄膜酵母菌和霉菌:0.80um薄膜4.用水煮过或火焰灭菌钳子,将过滤器漏斗和漏斗盖放置于底座上。

如漏斗盖带有管口,则在管口处装上过滤器,或予以封住。

待过滤器的温度低于40℃后才可加样品。

5.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样品都完成过滤。

四.样品的过滤和平板培养1.无菌地将样品直接倒入消毒和冷却的过滤器漏斗中。

盖上过滤器漏斗的盖子。

若使用勺,须将勺放在95%的酒精的烧杯中。

2.施加真空,使样品通过薄膜。

无菌地打开装有无菌水的玻璃瓶,先用火烧螺纹处,然后倒入约20毫升无菌水于过滤漏斗内,进行冲洗。

施加真空,使无菌水通过薄膜。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直径5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菌液的制备将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至10ml的无菌营养肉汤中在30~35℃下培养18~24小时,将白色念珠菌接种至改良马丁液体培养基中,在23~28℃下培养24~48小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原理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4.9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
编码:表
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
1.验证方案起草
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
2.验证小组成员:
3.验证方案审核
4.验证方案批准
批准人:批准日期:
二、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1.1验证目的
本实验是关于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的验证。

验证结果应显示的微生物控制菌试验方法,对检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符合验证要求。

1.2原理
按照已建立的药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通过已知菌数试液的对照菌的培训对照,验证其操作方法适合该药品的微生物控制菌的检测的正确性。

2.验证方法步骤
2.1验证前的准备: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选择相应的阴性对照菌。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控制菌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观测是
否长菌来判断。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菌性。

试验结果应显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3.试验实施
3.1试验前的准备
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5pa。

3.1.3试验样品:
批号:批号:批号:
3.1.4培养基:
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
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
实验菌株的来源:
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0.45um直径50mm)、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
4.验证方法
4.1试验菌种的制备和稀释
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相应的营养肉汤或BL增菌液10ml中,30~35℃培养18~24小时。

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将上述培养物进行倍比递增稀释,制成每1ml含菌落数为50~100cfu的菌悬液。

4.2实验方法
A试验组
取1:10供试液10ml加至100ml稀释液中混匀,过滤并用稀释液冲洗滤膜3次,每次100ml,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加入50~100cfu大肠埃希菌,滤完后,将滤膜取出,接入到100mlBL增菌液中,30~35℃培养18~24小时。

B阴性对照组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阴性对照用菌。

方法同试验组。

5.试验结果
5.1验证用微生物的稀释度和接种量
5.2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
注:+为18~24小时有菌生长。

6.结论:
阴性对照菌试验:□检出阴性对照菌,大肠埃希菌18小时生长
用于该样品的控制菌检验。

检验人:复核人:
7.验证结果评价分析
质控部负责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验证小组根据验证、试验结果进行评价,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

验证委员会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发放验证证书。

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包括:
(1)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
(2)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
(3)验证记录是否完整;
(4)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进一步补充试验。

8.最终审批
验证报告由验证组长审核后,报验证总负责人批准,并签发验证证书。

验证报告
年月日至年月日,验证小组根据批准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文件对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了相关的一系列验证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滋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1、验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未做修改。

2、验证方案各项性能指标在验证中未作变动,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3、验证过程中结果符合规定要求,记录完整属实。

4、验证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和GMP原则要求,可以投入使用。

5、组分或检验条件改变时须重新验证。

以上情况,请验证委员会审批!
验证小组:
年月日
试验报告审批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