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医学气象研究之五行生克

合集下载

中医药五行学说:五行的生克乘侮(图解)

中医药五行学说:五行的生克乘侮(图解)

中医药五⾏学说:五⾏的⽣克乘侮(图解)五⾏学说,是中医中药的基础内容,也是每⼀位中医⼈必备的内容。

但是要想全部搞懂这个还是很难得,今天⼩编就⽤图解的⽅式为你讲解五⾏学说!同时,五⾏学说也是执业中医师和执业中药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各位考⽣有所帮助!⼀、五⾏与五⾏学说五⾏,即⽊、⽕、⼟、⾦、⽔五类物质的运动。

五⾏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对⽊、⽕、⼟、⾦、⽔五种物质的认识基础上,进⾏抽象⽽逐渐形成的哲学概念。

(⼀)五⾏的特性1.⽊的特性古⼈称“⽊⽈曲直”。

“曲直”是指树⽊的⽣长形态,为枝⼲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

因⽽引申为具有⽣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2.⽕的特性古⼈称“⽕⽈炎上”。

“炎上”是指⽕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

因⽽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3.⼟的特性古⼈称“⼟爰稼穑”。

“稼穑”是指⼟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

因⽽引申为具有⽣化、承载、受纳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故有“⼟为万物之母”之说。

4.⾦的特性古⼈称“⾦⽈从⾰”。

“从⾰”是指“变⾰”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5.⽔的特性古⼈称“⽔⽈润下”。

“润下”是指⽔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

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等作⽤的事物,均归属于⽔。

(⼆)五⾏的分类其⼀,取象⽐类法,即将事物的性质和作⽤与五⾏的特性相类⽐,推演得出事物的五⾏属性。

如以五脏配属五⾏,则由于肝主条达⽽归属于⽊,⼼阳主温煦⽽归属于⽕,脾主运化⽽归属于⼟,肺主肃降⽽归属于⾦,肾主⽔⽽归属于⽔。

其⼆,推演络绎法,即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五⾏属性,推演⾄其他相关的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五⾏属性。

如肝属于⽊,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的“筋”和“⽬”亦属于⽊;⼼属于⽕,则“脉”和“⾆”亦属于⽕;脾属于⼟,则“⾁”和“⼝”亦属于⼟;肺属于⾦,则“⽪⽑”和“⿐”亦属于⾦;肾属于⽔,则“⾻”和“⽿”、“⼆阴”亦属于⽔。

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

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

五行生克制化的关系五行生克制化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五行相互制约、相互生长的关系,对于调节人体内部环境、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行生克制化的基本概念、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行在中医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五行生克制化的基本概念1. 五行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它们代表着自然界万物的不同状态和属性。

其中金代表收敛、坚硬;木代表生长、柔韧;水代表流动、寒冷;火代表燃烧、温暖;土代表稳定、厚实。

2. 生克生克是指五行之间相互制约或相互促进的关系。

其中,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同时,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3. 制化制化是指通过合理运用五行之间相互制约或促进的关系来达到调节人体内部环境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某种五行的特性来调节另一种五行的过盛或不足,以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1. 金克木金代表收敛、坚硬,而木代表生长、柔韧。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金能够克制木。

当人体内部出现木盛金虚的情况时,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收敛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黄连、藿香等中药都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泻的作用。

2. 木克土木代表生长、柔韧,而土代表稳定、厚实。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木能够克制土。

当人体内部出现土盛木虚的情况时,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黄芪、党参等中药都具有补气健脾、固涩止泻的作用。

3. 土克水土代表稳定、厚实,而水代表流动、寒冷。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土能够克制水。

当人体内部出现水盛土虚的情况时,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温阳健脾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人参、肉桂等中药都具有温补阳气、健脾温中的作用。

4. 水克火水代表流动、寒冷,而火代表燃烧、温暖。

因此,在中医理论中,水能够克制火。

当人体内部出现火盛水虚的情况时,可以采用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黄芩、栀子等中药都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

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生克乘侮

五行生克乘侮五行正常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肺克肝,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

五行平衡子报母仇: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肺克肝,肝生心,心克肺。

(自救)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肝克脾,脾生肺,肺克肝。

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脾克肾,肾生肝,肝克脾。

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肾克心,心生脾,脾克肾。

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心克肺,肺生肾,肾克水。

子背母志:金克木,金生水,水生木;水为金之子,金欲克木,而水反生木木克土,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水生木,木生火;火克金,火生土,土生金;综上两述,子报母仇,子背母志,五行为了平衡,针对相克而有两生。

一克两生:金克木,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克金;木克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土克水,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水克火,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克水;火克金,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祖孙不亲:水生木,木生火,水克火;水为火之祖,火为水之孙,而水克火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火生土,土生金,火克金;土生金,金生水,土克水;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五行异常:太过与不及五行相乘:乘chéng,乘虚侵袭之意,乘虚而入。

金乘木,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

肺乘肝,肝乘脾,脾乘肾,肾乘心,心乘肺。

五行太过与不及:金亢乘木虚,木亢乘土虚,土亢乘水虚,水亢乘火虚,火亢乘金虚五行太过:金亢乘木,木亢乘土,土亢乘水,水亢乘火,火亢乘金。

肺亢乘肝,肝亢乘脾,脾亢乘肾,肾亢乘心,心亢乘肺。

五行不及:木虚金乘,土虚木乘,水虚土乘,火虚水乘,金虚火乘。

五行相侮(五行反克):侮wǔ,恃强凌弱之意,欺凌弱小。

木侮金,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

肝侮肺,脾侮肝,肾侮脾,心侮肾,肺侮心。

五行太过:木亢侮金,土亢侮木,水亢侮土,火亢侮水,金亢侮火。

五行相生相克及中医应用

五行相生相克及中医应用

五行相生相克及中医应用金弱土衰燥火旺,必定伤肺没商量,湿气水重来灭火,能救金肺和大肠。

木衰水无金过旺,肝胆目发定损伤,火重克金能救木,若见土旺更遭殃。

水弱土厚燥气旺,有金也难通水乡,湿气重时能救水,无湿伤肾和膀胱。

火弱有木不怕水,木衰水旺火受伤,若是湿气旺无制,定伤心血痛小肠。

土虚最怕木水旺,肠胃皮肤肌肉伤,火旺能解水木气,火衰只求燥气帮。

五行金木水火土,精深变化妙无穷,生克制衡得安康,冲克混乱病在床。

血气乱者水火战,湿水燥火怕极端,命局水火若失衡,心血肺肾病常犯。

木不受水肝血疾,水不受金智力障,土不受火主气伤,皆因子弱母太旺。

燥气太重土克金,湿气太重土生水,五行生克看气侯,燥湿能定五行情。

蓝黑之气祸深藏,生克不乱暂安康,若是五行乱克战,常年离家在病房。

元神厚者病在表,五行无情也灾小,红黄元气存生机,灾病来侵皆化掉。

五行相生与疾病1,火木相生,生旺则上盛隔壅,目赤头风;死绝则伤寒作狂、闷乱疾。

2,火土相生,生旺则胃实;死绝则唇焦红气、热结大便不利。

3,金水是相生,生旺则气滞,死绝则晴滑。

4,水木相生,生旺则呕吐胃虚,死绝则精败、伤寒粘疟。

5,土相生,生旺则多虚无肌肉死绝肠鸣茧作。

五行相克与疾病1,金火相克,生旺则疡疮瘫肿,死绝则痨瘵呕血。

2,土木相克,生旺主疲闷昏眩、风麻、小肠疾痛肿,死绝主吐食症块,疽癖积滞之疾,或主中风。

3,金木相克,生旺主肢足骨节不完、眼目之疾,死绝主气虚精脱、痹疾瘫痪之疾。

4,水土相克,主脾湿泄泻、痰多咳嗽不利之疾。

5,水火相克,在中医上水火是人体必须的气血,保持平衡身体好,火旺水弱或水旺火弱多会出现疾病。

盖头截脚与疾病1,干木支土,主肠胃之疾,且防瘫痪之疾。

2,干火支金,如丙申,丁酉之类,主血筋所伤。

3,戊子、己亥,水土交加,主脾胃之疾。

4,庚寅、辛卯,金木交加,主筋骨劳嗽之疾。

5,干水支火,主气血不调,肾腰、血液之疾。

体质的分类1,木主风,火主热,水主寒,金主燥,土主湿。

五行生克论

五行生克论

五行生克论金、木、水、火、土,中国的古代思想家把这五种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但源起于春秋时的五行相生相胜的思想,却在西汉被京房的《京氏易传》在八卦中贯以世、应、伏、飞等解说爻、卦的术数理论穿凿五行生克制化统御八卦形成了所谓的“朴素哲学”、“唯物论”。

其实这种理论凭据实在经不起推敲,以致中国的术士被蒙蔽2000多年之久,其间竞无人提出相异之疑问,至今在所谓的中国九家易理唯物朴素哲学体系中仍无人置疑它的真伪。

五行者,本周舞也。

秦始皇二十六年更名曰:五行其舞人冠冕衣服法五行色。

在商周时又有五刑之法即:“古代五行刑法”。

而中医学理论的《黄帝内经》的五行辩证(症)理论体系是存立的,因黄帝内经论:“肺”属金、“肝”属木、“胃”属土、“心”属火、“肾”属水,这五种物体的代表都是存在于一个人体之内的实物,假如肺热有火,就可用汤药凉性之物以制之,或西药皆可,这是一种实物对实物在同一肌体内的客观辩证(症),如肾虚不济、心肾不交,则可以通过用补肾温通之法来用药也是实物对实物,就是说在《黄帝内经》的五行理论都是客观存在的实物相胜相生论,这种理论可存在于一个有效的客观实物范畴内。

而当下的五行理论是一种不“朴素”不“唯物”论,试想在四季中早有定性五行划分的春属木、秋属金、夏属火、冬属水、中央戊己属土,把它们混起来生克制化我们看看结果怎样:用秋天的金去克春天的木,一年四季中秋在春之后,春在秋之前,早已是时过境迁的两个概念,怎么把春秋二季搞在一起比高下,这是个概念问题,有人说我可以拿斧子(属金)去砍木头,不就金克木了吗?错!古人也好、今天也好,我们论的这五行是客观自然状态下的朴素哲学观,就是说这种存在于空间时间状况下的自然物质永远是自然的,斧子是人为的东西,你用人为去一厢情愿的制造出一种“非客观”理论,就成了“唯心论”。

这就是中国的易学多少年来摘不掉迷信帽子的原由。

金克木,金原本不存在,地球人从公元前3000多年才有了冶炼青铜出现,那时尚不能排斥石器的使用,也就是说金的自然形式是“石”,应以石、木、水、火、土论五行五种自然物质才对,其实金本是人为的东西了,金的存在是非自然界原生态的东西,那何可论“朴素”哲学。

论五行生克(二)

论五行生克(二)

论五行生克(二)论五行生克(二)五行相克的意义是这样的:太阴克太阳(水克火)。

在同等层次上,阴克阳是基本原则。

因此,高等的阴可以克制高等的阳——太阴克太阳。

从自然界的意义上说,水能灭火,这是“水克火”的直观认识;太阳克少阴(火克金)。

尽管阴克阳是基本通则,但特殊情况下,阳是可以克阴的,前提条件是阴阳比例过于悬殊,高等的阳可以克制低等的阴——太阳克少阴。

从自然界的意义上说,烈火可以熔炼金属,这是“火克金”的直观认识;少阴克少阳(金克木)。

在同等层次上,阴克阳是基本原则。

因此,低等的阴可以克制低等的阳——少阴克少阳。

从自然界的意义上说,金属制品可以砍伐树木,这是“金克木”的直观认识;少阳克混沌(木克土)。

迷蒙混沌必然为一缕少壮的阳气所破。

这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第一动,从此,天始清,地始宁。

这是拨乱反正的一阳来复——少阳克混沌。

从自然界的意义上说,树木破土而出,这是“木克土”的直观认识;混沌克太阴(土克水)。

太阴是阴之极,四象之中没有克得住它的。

只有似阴似阳、非阴非阳的混沌可以克制它。

从自然界的意义上说,水来土掩,这是“土克水”的直观认识。

必须说明的是,以上讲的生、克关系只是通常、一般的情况,在特别的条件作用下生、克可以沿任何一个方向和角度进行。

为了不干扰读者的思路,在此先不介绍具体内容。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五行是相生相克的。

没有任何一行可以“独领风骚”的。

五行在不同的时空环境里的强弱也是不定的。

在易理中,把五行的强弱等级由强到弱分为以下五个等级:旺、相、休、囚、死。

一般来说,当令者“旺”,气最强;当令者所生次之,是“相”;生当令者又次之,是“休”;克当令者又次之,是“囚”;被当令者,所克最弱,是“死”。

从人类社会来比喻,当令者就是帝王、大权势者,当然“旺”,在十二气运流转中有一种最旺的运程叫“帝旺”,以后再详细介绍;他所生的王子、所喜欢的人也跟着红,这就相当于“相”,“相”是“旺”的副手。

“旺”和“相”都是气势强的表现,所以有个专门的名词“旺相”来表示这个意思。

详解五行生克的关系,没有比这篇文章更全的了!

详解五行生克的关系,没有比这篇文章更全的了!

详解五行生克的关系,没有比这篇文章更全的了!展开全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生克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就是阴阳的两个方面,所以说五行含有阴阳。

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规律,是事物内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克是相对的。

没有生,就无所谓克;没有克,也就无所谓生。

有生无克,事物就会无休止地发展而走向极端,造成物极必反,由好变坏;有克无生,事物就会因被压制过分而丧失元气走向衰败或死亡。

比如水稻,化肥对它有生的作用,如果化肥用量过大,施肥次数太多,就会使水稻陡长,苗株虽比正常的粗壮高大,但却不会结出果实。

食物营养对人有生的作用,营养过度就会导致肥胖病。

这都是由于生得过分或有生无克造成了事物的物极必反,由好变坏。

反过来说,病虫害对水稻是克的作用,如果病虫害过分严重,又不用农药施治,就会大大降低水稻产量甚至颗粒无收;疾病对人体是克的作用,人体受疾病的侵袭,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使体质日益下降,严重者还会死亡。

这就是克得太过或有克无生导致的后果。

所以,有生无克,有克无生,都不是好事。

只有当生克达到相对平衡时,才有利于事物的稳步发展。

五行生克的相对平衡,就是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

这种平衡被打破,则“统一'随之而被破坏。

这一法则适用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比如,民主集中也是一对生克,民主是自由是生,集中是约束是克;过分自由就是无政府主义,势必导致社会混乱;约束过分,民众无半点自由,就会导致反抗,动摇社会制度。

生克平衡为贵的例子,举不胜举,希望读者在进行五行基础理论的学习之前,能通过上述事例对五行生克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全面的认识。

生与克不过是两种概念,两种名称,千万不要把生与吉画等号,也不要把克与凶画等号。

需要生时,生就是吉,需要克时,克也是吉;不宜克时,克就是凶,不宜生时,生也是凶。

生与克就是阳与阴的关系,我们不能说阳都为吉,阴都为凶。

阴阳生克与吉凶的判断标准只能看是否符合需要,是否适宜。

换句话说,就是命理上的喜忌。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悔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悔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悔中医五行的相乘相侮第一讲: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理解五行相生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其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其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为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

相乘和相侮,是指五行系统关系在外界因素的作用影响下所产生的反常状态,都是指五行之间不正常的相克。

作为人体,则是病理上的相互传变。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

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相乘:即相克的太过,超过了正常的制约力量,从而使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的协调。

此种反常现象的产生,一般有两种情况:1、是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

如土气不足,则木乘土(虚)。

2、是乘袭者亢极,不受它行制约,恃其强而袭其应制之行。

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则木(亢)乘土,从而使土气受损。

应当说明,“相克”与“相乘”是有区别的。

相侮,即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是五行系统结构关系失去正常协调的另一种表现。

同样也有两种情况:1、是被克者亢极,不受制约,反而欺侮克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庚子医学气象研究之五行生克
天地阴阳生五行,各一其质各一气,
质具于地气行天,五行顺布四时序。

木火土金水相生,木土水火金克制,
亢害承制制生化,生生化化万物立。

——《医宗金鉴》
古人将人体的经络以阴阳手足来命名,手有三阴三阳,六条经络,足有三阴三阳,六条经络,统称为十二正经。

再加上奇经八脉。

构成了整个人体的能量通道。

在主要的经脉之外还有细微的小络脉。

除了中医的经络系统外,还有藏医的三脉七轮能量系统。

经络联通着五脏六腑的能量交换,经络运行顺畅人体就会气血充足,精力旺盛,五脏六腑功能和谐,身体健康无病,甚至不惧外界的戾气(传染病)。

但是如果经络出现堵塞,就会影响到脏腑的功能,阴阳五行失衡,人体就会出现不适,起初可能仅仅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影响逐渐扩大造成功能性疾病,如果继续发展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将会逐渐形成器质性病变,中医讲“病已形成”,这种形成的病也成为“内伤”。

出现这些内伤后,人体内便会随之发生一些病理变化,对外界温度、湿度
或气压可能变得较为敏感。

每逢大的节气变更这种“内伤”就会被引发,如果遇到“戾气”横行,有“内伤”的部位会最先受到“戾气”的攻击和破坏,“内伤”扩大,演变为“疫病”,外在表现为大规模的流行性疾病。

曾有一位医家说:“没有内伤,外邪就不会侵入人体,也就不会生病。

”因此,防病措施就包括不要引发内伤。

“内伤涉及人体的主要功能系统,中医将其分为“筋、血,肉,皮,骨”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及相应的腑:胆,小肠、胃及三焦(胰)、大肠。

在起初的阶段,食物和疲劳先伤到脾胃;这些脏器是中焦消化功能的器官(中土)。

食物的量过多或不足对其都是有害的,食物过寒、过湿,过热或过燥会损伤到脾。

此外,过度疲劳或缺乏适度运动也会损害牌。

通过牌胃的中间角色,其他脏器及它们的功能会受到影响:身体的或精神上的粮食,情感的反应,会因其不同的程度、性质或味道而对人体造成损伤。

食物过辛,或悲伤,会损伤肺和大肠,五行属金。

食物过酸,或愤怒,会损伤肝和胆,五行属木。

食物过咸,或惊恐,会损伤肾和膀胱,五行属水。

食物过苦,或过于高兴,会损伤心和小肠,五行属火。

食物过甜,或焦虑、担忧,会损伤脾和胃,五行属土。

举一个例子:许多人早上喜欢喝一杯蜂蜜水润肠通便。

因为脾喜甘味,蜂蜜的甘味激发脾的功能,脾属土,土生金,肺属金,脾将能量传递给肺,肺再传给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从而帮助排便;另一方面,
将能量传给肾(五行相生的循环)及膀胱(帮助排尿)。

还有一个例子:有些人只喝了一杯咖啡后就感觉心跳加速,而另一些人喝十杯也不会有不适的感觉,甚至需要咖啡来帮助睡眠。

是因为咖啡的苦味在起作用,苦克肺,因此使肾的能量增加。

此时,肾变得比较强势,会反过来克心(五行相克的循环),然后心会将能量传给小肠(相表里的腑)和脾(五行相生的循环),则会产生如下两种结果如果心本来的能量是正常的,喝了咖啡后,心的能量就会减弱,而使心脏的生理运作加快(结构和生理与能量状况相反),引起心跳加速,也就是过苦伤心。

如果心本来的能量有余,喝了咖啡后,心的能量就会减弱而恢复至正常水平,而使其在最佳状态下进行运作,因此有助于睡眠,所以咖啡的苦味便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前面的几篇文章已经介绍过如何通过“六字诀”等方法来预防和治疗内伤。

《圆运动中的古中医学》阐述了五行之气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人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脏与胆腑。

造化的木气,乃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由秋季降入冬季,再由冬季水中,升出春季而成。

人身的木气亦然。

肝胆的体质,均在右。

肝经的作用在左,胆经的作用在右。

必胆经相火,则右降入下部水气之中,再由下左升,然后发生肝经作用。

人身处处有疏泄作用,处处有木气。

秉大气的火气而生心脏与小肠腑。

心与小肠主血,有宣通作用。

人身处处有宣通作用,处处有火气。

秉大气的金气而生肺脏与大肠腑。

肺与大肠主皮毛,有收敛作用。

人身处处有收敛作用,处处有金气。

秉大气的水气而生肾脏与膀胱腑。

肾与膀胱主骨,有封藏的作用。

人身处处有封藏的作用,处处有水气。

秉大气的土气而生脾脏与胃腑。

脾与胃主肉,有运化的作用。

人身处处有运化的作用,处处有土气。

秉大气的相火而生心包脏与命门腑。

命门亦称三焦。

心包与命门主油膜,有燔灼的作用。

人身处处有燔灼的作用,处处有相火之气。

右肾内的白油,即是命门相火。

心房为心脏,油膜包住的心尖,为心包脏。

燔灼,即是燃烧。

胃为脾之腑,脾为胃之脏。

脏者,藏也。

腑者,化也。

阳性化,阴性藏。

藏者藏其所化,化者化其所藏。

人身秉造化的阳气而生腑,秉造化的阴气而生脏。

腑为阳,其色明。

脏属阴,其色暗。

阳而明,故能化。

阴而暗,故能藏。

此脏腑二字之意也。

他脏他腑仿此。

人身肝木之气,疏泄不及,则现无汗、尿少、粪难、腹痛、胁痛、妇人月经来迟等病。

疏泄太过,则现自汗、尿多、遗精、发热、头晕、耳鸣、妇人白带,月经来早等病。

疏泄不及者,水中的火气不足;疏泄太过者,金气不足也。

人身肺金之气,收敛不及,则现汗多、头晕、发热、咳逆、上气、遗泄、尿多、痿软等病。

收敛太过,则现恶寒、粪艰、胸闷、无汗等病。

收敛不及者,木气过于疏泄;收敛太过者,火气不能宣通也。

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

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

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

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人身肾水之气,封藏不及,则现阳越,头晕、发热、足肿等病。

封藏不及者,金气收敛之力衰,木气疏泄太过也。

肾水无封藏太过之病,肾水愈能封藏,阳根愈坚固也。

人身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现腹满、停食、上吐、下泻、四肢不举、全身倦怠等病。

土气填实,则不能运化也。

人身相火之气,燔灼不及,则现下寒、肾寒、脾胃衰弱、二便不固等病。

燔灼不及者,相火的本气少也。

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降于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

相火不降,则燔灼于外,而发烧热也。

外之烧热愈大,内之相火愈少也。

大气的五行,是融合的,分析不开的,人身亦然。

五行融合,中气之事,造化个体的中气,在地面之际,而分布于整个造化之间。

人身的中气,在胸下脐上之际,而分布于整个人身之间。

中气如轴,四维如轮。

轴运轮行,轮运轴灵。

轴则旋转于内,轮则升降于外。


愿见者安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