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场卫生防疫制度
鸡场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鸡场卫生防疫管理规定1.鸡场大门的卫生防疫鸡场大门是卫生防疫的第一道屏障。
要加强门卫的岗位职责培训,严格把好大门人员、车辆进出的管理,做好相关卫生防疫措施。
1)非公司公务车辆(运蛋,运料车)和公司领导来场视察的车辆,其余车辆不得放行进入鸡场。
来访车辆应做好登记,并只许停放在大门口外。
2)公司公务或领导来场视察车辆,进场前必须严格消毒,要求整车外表喷洒,车胎重点喷湿。
如司机拒绝车辆消毒的,门卫有权且应该不给放行入场。
3)谢绝外来人员参观。
政府人员要求来场参观的,必须事先上报生产部主管经理,经许可后做好登记,按相关规定做好卫生防疫消毒措施。
4)本场员工出场必须出示经场长审批的请假条(或放行条),舞跳条者门卫不得放行。
无条强行出场者,按自动辞职处理。
5)本场员工外出回场后必须冲凉,洗头,更换干净的衣服,并将换下的衣服浸泡消毒或太阳下暴晒。
(根据各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监督措施)6)任何人不得携带禽类及其未熟产品进场(饭堂不得外购禽类食品)。
7)门卫负责大门口四周的卫生清洁。
消毒水定期更换,保持有效的消毒浓度,每天对大门口半径10米内区域喷湿消毒一次。
2.生活区的卫生防疫生活区是员工工余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应加强生活区的卫生环境管理,为员工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1)加强员工宿舍的卫生,内务管理,各场定期组织管理人员检查宿舍卫生环境,并通报检查结果。
2)生活区各区域的卫生清洁工作责任到人,加强卫生环境清洁管理,保持干净整洁的场容场貌。
3)夏季酷热和冬季流感高发时期,饭堂应定期提供防暑降温和预防感冒的凉茶。
4)生活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灭“三害”(蚊,蝇,鼠),预防疾病传播。
3.生产区大门,消毒更衣室的卫生防疫生产区大门是卫生防疫的第二道屏障,消毒更衣室是卫生防疫的第三道屏障。
应加强生产区大门的人员,车辆进出管理,严格落实进出人员在更衣室的消毒措施。
1)除生产车辆外,其余车辆不得进入生产区。
《种鸡场防疫卫生制度》

《种鸡场防疫卫生制度》为了确保鸡群健康,增加产蛋量、受精率和孵化率,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做好鸡场的防疫卫生工作,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
每个干部职工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一时一刻也不能疏忽和麻痹,必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严格控制和杜绝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为此,对防疫卫生制度特作如下规定:一、生产区和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淋浴后更换工作服。
任何人或车辆都必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二、生产区人员在上班时间内,不得随意出入生产区,如有特殊情况,须经领导同意。
三、非生产人员确因工作需要进入生产区者,必须经领导批准,并按规定进行消毒方可进入。
四、非本场人员谢绝参观生产区,确系需要参观者,须经总经理批准后,鸡场方予接待。
五、消毒池配制的消毒药物,一定要按规定配制和投放,以保持消毒有效。
六、严格场外家禽、野禽携带入场,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得从场外购入禽类食品。
七、各生产组人员不得相互串联,工具、用具等不得相互调换或混用。
八、生产区的所有工具、用具、设备以及固定在生产区使用的工作服、行李等一切物品,严禁带出生产区,因工作和生产程序安排必须运出生产区的,则应经过严格消毒后方能送回生产区。
生产区外的一切东西未经领导同意,不得擅自带进生产区内。
九、经常性的做好个人、舍内及环境卫生。
饮水器、料盘、料桶经常保持整洁;种蛋周转箱、雏鸡周转箱、蛋托盘及有关工具、用具、包装物等,使用后应每次进行清洗消毒;种蛋按规定程序消毒后方可进入蛋库。
十、要保证饲料新鲜和饮水清洁(饮水须经消毒处理),鸡舍内严格使用潮湿、结块和发霉变质的垫料。
垫料经熏蒸后方可使用。
十一、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切实做好各日龄鸡的疫苗接种工作,要经常掌握鸡群健康状况,定期对鸡群进行疫病监测,及时做好药物防治工作,坚决淘汰白痢血清检出的阳性鸡。
十二、每日进行病死鸡的解剖检查,及时掌握疫情,病死鸡要有专用容器集中统一消毁或经过一定的无害化处理后加以利用。
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文

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文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养鸡场的防疫管理,确保鸡只的健康生长和产品的质量安全,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养鸡行业的标准和规范制定。
第二条养鸡场应制定和完善防疫管理制度,确保其全面有效地开展各项防疫工作。
第三条养鸡场应设立专职兽医人员,负责全面管理和指导防疫工作的开展。
第四条养鸡场应加强员工的防疫知识培训,提高其防疫意识和能力,确保防疫工作的无缝衔接。
第二章养鸡场疫情监测与报告第五条养鸡场应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定期进行鸡只健康检查。
对发现的不正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兽医人员。
第六条养鸡场应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对发生的疫情应及时向县级畜牧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疫情调查和控制工作。
第七条养鸡场应统计和分析鸡只疫情,建立疫情档案,并及时更新和提交给相关部门。
第三章养鸡场环境卫生管理第八条养鸡场应制定并执行鸡舍卫生管理制度,确保鸡舍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第九条养鸡场应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周期不低于一个月,并做好记录。
第十条养鸡场应建立坚固的隔离设施,对疫情疑似区域和感染区域进行隔离处理。
第十一条养鸡场应建立和完善饲料、饮水、环境的检测制度,确保饲料和水源的安全。
第四章养鸡场禽类疫苗接种第十二条养鸡场应按照国家疫苗使用标准和计划,对鸡只进行规定的疫苗接种工作。
第十三条养鸡场应建立鸡只疫苗接种台账,并向相关部门报备。
第十四条养鸡场应定期对鸡只进行疫苗免疫效果监测,确保疫苗接种的效果。
第五章养鸡场员工防护第十五条养鸡场应加强员工的防疫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防护措施。
第十六条养鸡场应给予员工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并定期更换。
第十七条养鸡场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养鸡场应对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病防护检查,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六章养鸡场进货检疫与销售追溯第十九条养鸡场应严格对进货的鸡只进行检疫和隔离处理,确保无疫情或疫情风险干扰。
鸡舍日常卫生、防疫管理

放在指定地 点 . 不得扫入鸡舍 . 不 得 服 、 工作 靴 , 作业 完毕 , 交 由 门 卫 清 丢弃 在 其 他地 方 。 洗、 消毒 。 5 . 每 幢鸡 舍 两侧 1 米 范 围 及 门 江 苏省 畜牧 总站 ( 2 1 0 0 3 6 ) 侯 庆 永
河 蟹养 殖 注 意防 治青 苔 。
编揖: 越昕I z h a o x i n @j s a g r i . g o v c n
动 物 门 诊
饲 养 员 日 常 卫 生 防 疫 方 法 1 .按 规 定 要 求 穿 不 同 区 域 的 防 疫服、 靴( 分人员 区 、 操 作间 、 饲 养 区 等) , 不得 穿 其 他部 门防疫 服 。 2 . 进 入 中 心需 洗 手 消毒 . 更 换 防 疫服 、 靴 , 一 定 要 双 脚 从 消 毒 池 中 走 过。 3 . 进鸡舍 时 . 应进 行 双脚消毒 ,
一
、
并 洗手 消毒 后 . 更 换 鸡 舍 内 衣 服 及 鞋 帽 4 . 进 入 饲 养 区前 . 应 先 进 行 洗 手 消毒 , 穿 饲 养 区 防疫 服 、 靴。 5 . 种蛋检拾前及采精 、 输 精 前 都 应 进 行洗 手 消 毒 6 . 出鸡 舍 时 。 包括 上厕 所 、 到 别 的鸡 舍 、 晒锯屑 、 上饭堂等 , 一 定 要 更 换 外 面 的 防疫 服及 靴 。 7 . 着装 整齐 . 扣好 钮扣 . 不 得 搭 在手上 、 肩 上 或 披在 身 上 。
烈每 4 3
1 3 直 至 与 两 边 鸡 舍 的 中 线 为 本 幢 卫生 包 干区 . 在 卫 生 包 干 区 内 限 空 烟盒 、 塑料 纸 、 铁 丝 、 木 材 等 一 切 杂物 。 6 . 各幢每月割1 次 卫 生 包 干 区 的
鸡场生物安全与卫生防疫措施

鸡场生物安全与卫生防疫措施1.生物安全(目的是预防病原微生物侵入鸡舍):(1)防止人员传播疾病○1鸡场所有入口都应加锁并设有“不准入内”与“防疫重地”字样。
○2所有进出场区人员必须遵守消毒规程。
○3进出车辆要进行详细记录。
○4进出每栋鸡舍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消毒双手和工作鞋,禁止串舍。
(2)防止动物传播疾病○1实行全进全出制。
○2鸡舍的空舍时间最短为2周。
○3整理收集场区所有设备、建筑材料和垃圾,以减少啮齿类、野生动物隐匿。
○4鸡舍间的距离至少为10米,杜绝野鸟入舍。
○5实施有效的控制鼠类措施和灭蚊、蝇措施。
2.卫生防疫(1)生产管理区、生产区,每栋舍入口处设消毒池(盆),消毒池宽与门同宽,长至少是车轮的一周半。
(2)生活区、生产管理区、生产区应分别配备消毒设施(高压喷雾器等),备火焰喷灯。
(3)每栋舍设备、物品固定使用,鸡只一旦出场不得返回。
(4)禁止生产区内解剖鸡,剖后和病死鸡焚烧处理,按照GB/T16569和GB16548-1996进行,鸡只及其产品出场出具检疫证明和健康卡、消毒证明。
(5)禁用强毒疫苗,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附免疫程序)。
(6)粪便、污水、污物无害化处理,环境卫生质量达到NY/T7388-1999规定的标准。
(7)及时灭蚊、蝇,防飞鸟入舍,加强带鸡消毒。
(8)场区绿化率(草坪)达到30%以上。
(9)场区内分净道、污道,互不交叉,净道用于进雏运送饲料、用具、用品,污道用于运送粪便、废弃物、死淘鸡。
3.疫病控制与扑灭生产过程中出现疑似病情,驻场兽医都须通知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和当地检验检疫部门,并接受官方监督。
总的原则是:○1一类传染病、新病:报告疫情—-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消毒—-经一个消毒潜伏期—-解除封锁。
○2其他传染病:报告疫情—-封锁—-免疫—-治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经一个潜伏期—-解除封锁。
具体程序如下:(1)对疑似疫情,要及时上报,采取措施:○1立即采集所有必要的样品并送至畜牧部门和检疫部门认可的实验室中进行诊断。
鸡场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鸡场卫生防疫管理制度1. 引言鸡场卫生防疫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鸡场的生物安全和卫生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规定。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鸡场的卫生防疫工作,预防和控制鸡场内的疾病传播,保持鸡群的健康状况,确保鸡肉的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2. 职责与义务2.1 鸡场管理者的职责鸡场管理者是鸡场卫生防疫管理的责任主体,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 制定和落实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 对鸡场内的卫生环境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卫生问题; - 安排鸡群的养殖和管理,确保鸡群的健康; -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卫生防疫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防疫意识和技能; - 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卫生防疫工作情况。
2.2 鸡场员工的义务鸡场员工是鸡场卫生防疫工作的参与者,其义务包括但不限于: - 遵守鸡场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 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工作流程,如洗手、更换工作服等; - 及时上报发现的卫生问题和异常情况; - 参与卫生防疫培训,提高自身的卫生防疫意识和技能。
3. 鸡场卫生防疫管理措施3.1 鸡舍卫生管理•鸡舍内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清洁消毒;•每次更换鸡群后,要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确保卫生;•定期清理鸡舍周围的杂草、垃圾和死鸡,防止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3.2 饮水和饲料管理•饮水和饲料容器要定期清洗和消毒,以防止细菌繁殖;•定期对饮水和饲料进行检测,确保质量安全。
3.3 防疫队列管理•组织鸡群按时接种疫苗,确保鸡群免疫力;•定期进行鸡群的排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鸡只。
3.4 人员卫生管理•鸡场员工要定期接受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每次工作前要洗手并更换工作服,防止交叉感染。
3.5 卫生防疫培训•鸡场管理者要定期组织卫生防疫培训,提高员工的卫生防疫意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包括鸡场卫生防疫管理制度、基本卫生防疫知识和操作技能等。
3.6 病死禽处理•病死禽要及时处理,避免病原体的传播;•处理方法可以包括焚烧、高温消毒等。
肉鸡防疫管理制度

肉鸡防疫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肉鸡防疫工作,提高肉鸡养殖生产效益,维护国家家禽安全,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养殖场的肉鸡养殖管理,主要包括对肉鸡疫病的预防、检疫、控制、消杀及养殖场周边环境卫生管理。
第三条养殖场应当遵守国家《动物防疫法》《动物卫生监督条例》《禽流感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肉鸡防疫管理制度。
第四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肉鸡防疫档案管理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和台账以及防疫档案的保管工作。
第五条养殖场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建立健全肉鸡防疫应急预案,配备相应的防疫物资设备,确保防疫工作的及时有效。
第二章疫病预防和监测第六条养殖场应当做好对肉鸡疫病的预防和监测工作,建立定期监测和报告制度。
第七条养殖场应当根据进鸡,补种,羽毛疏松脱水等生产要求,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和控制。
第八条养殖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禽流感,新城旧城等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第九条养殖场应当及时对肉鸡发生的疫情进行报告,并按要求采取隔离,隔离处置,消杀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第十条养殖场应当加强疫病的定点监测,定期进行采样检测和检测样品的留样管理。
第三章养殖场周边环境卫生管理第十一条养殖场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养殖场新建、扩建和改扩建前的环评工作,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防治污染的制度。
第十二条养殖场应当定期对养殖场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对污水排放进行治理,做好养殖场周边的环境卫生管理。
第四章消杀防疫第十三条养殖场应当制定专门的肉鸡消杀防疫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消杀科。
第十四条养殖场应当配备专业的防疫人员和设备,做好养殖场的日常消杀工作。
第十五条养殖场应当定期进行消杀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使用和效果。
第五章防疫档案管理第十六条养殖场应当建立健全肉鸡防疫档案管理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和台账以及防疫档案的保管工作。
第十七条养殖场应当按要求对进鸡,出栏,补种,疫苗接种等防疫工作进行及时记录和备案。
第十八条养殖场应当对肉鸡疫病等情况进行定点监测,定期进行采样检测和留档管理。
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

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一、引言养鸡场的防疫管理是确保家禽免受传染病和疫情影响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保障鸡只的健康和生产的稳定,养鸡场应建立完善的防疫管理制度,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疫措施,提高养鸡场的防疫能力。
本文将围绕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展开论述。
二、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的目的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养鸡场的鸡只健康,并防范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防疫管理制度,能够提前预防、快速发现和有效处理潜在的传染病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养鸡场的经济损失和生产风险。
三、养鸡场防疫管理制度的内容1. 安全环境建设确保养鸡场的环境卫生和设施安全,保持场内的整洁和干净。
定期清洁、消毒鸡舍和设备,防止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加强场内的排水和通风工作,确保空气质量良好。
2. 严格人员管理要求养鸡场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防疫管理制度,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疫意识和知识水平。
设立专门的检疫区域,对外来人员进行身份审核,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鸡场。
3. 定期健康检查养鸡场应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定期对鸡只进行健康检查和疫苗接种。
定期开展血液检测、粪便检查等,及时发现疾病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落实疫苗接种计划,确保养鸡场鸡只的免疫力。
4. 严格的物资管理对进入养鸡场的饲料、药品和各类物资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建立物资台账,做好物资的记录和追踪,及时处理过期或有质量问题的物资。
5. 强化卫生消毒定期对鸡舍、设备、车辆和人员进行消毒处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杀灭病原体和蠕虫。
重点加强常用区域和接触面的消毒工作,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6. 建立隔离制度建立鸡只隔离的制度,合理划分不同区域和养殖阶段。
新进鸡只要进行隔离观察,确保不带入传染病。
对有疑似病症的鸡只要及时隔离并进行相应的检验。
7. 加强信息监测建立健全的信息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了解周边养鸡场的动态和疫情情况。
加强与相关防疫部门和兽医机构的联系,共享信息和协调防控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鸡场卫生防疫制度
1、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
坚持从非疫区和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引进苗禽。
2、在鸡场各入口处都要设立消毒池,对所有进出的车辆、人员、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3、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参观。
必要时经场长许可,并严格按照场内的防疫制度,进行彻底消毒或穿一次性防护衣,更换衣物、鞋等,方可入场。
4、鸡场内做好防鼠、野兽、鸟等工作,切断疾病传播媒介。
5、严禁携带各种动物、可能染疫的畜禽产品或物品进入场内。
6、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病禽及其他动物。
7、进入生产区的防疫要求:
(1)非生产区人员和隔离期人员一律不准进入生产区。
(2)进入生产区的人员遵守消毒、更衣制度。
(3)所有工具、物品必须经消毒后方可入内。
8、每天坚持打扫鸡舍内外卫生,保持料槽、地面、走道清洁,饮水器畅通,用具摆放整齐。
定期对鸡场、鸡舍、所用工具以及设施进行消毒。
场内净道、污道严格分开,消除场内卫生死角,病死禽要严格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9、消毒池内消毒药液要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
道路和环境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10、认真执行饲养管理操作规程,发现鸡群有异常现象,要及时报告诊治。
11、科学使用日粮,饲喂优质全价料,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变质的饲料。
加强饮水的卫生消毒和空气质量的净化。
12、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疫病综合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