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陆港区位优势分析
依托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

依托南昌(向塘)国际陆港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摘要:近年来,南昌(向塘)国际陆港作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平台,围绕构建“陆路开放实验示范区、江西‘三同’实验发展创新区、大南昌都市圈铁路物流集聚区”的总体定位,在“大平台、大通道、大枢纽、大产业”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如何主动将南昌(向塘)国际陆港融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成为先行先试“吃螃蟹”的第一人,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内陆;开放型;经济1 向塘镇打造江西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优势1.1区位优势明显南昌市是京九线上独一无二的省会城市,地处南昌市南北发展主轴之上,既可以直接承接区域中心城市和县城的辐射带动,又有利于快速全面融入大南昌城市发展体系,同时地处京九、沪昆、向莆铁路“黄金”大字架中心,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拥有快速通达条件。
1.2口岸功能完善公铁联运优势明显,境内有全国第二、江南最大的向西货运编组站,江西南部地区70%的货物必须经过向塘镇进入南昌市,并通过向塘发往全国各地,是南昌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物流节点和货物集散地。
口岸一期运量约6.1万标箱,二期口岸2022年建成。
目前开通了南昌市到荷兰鹿特丹、越南河内、俄罗斯莫斯科等8条国际货运班列和南昌向塘到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福建江阴港等5条铁海联运班列。
2南昌(向塘)国际陆港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2.1战略定位局限南昌(向塘)国际陆港的战略定位是国家陆路开放实验示范区、江西“三同”实验发展创新区、大南昌都市圈铁路物流集聚区,这些战略定位还停留在省、市这个层面,不具备国家战略,缺少国际眼光。
2.2客观条件束缚第一是空中受限。
向塘镇主城区旁驻扎着部队的军用机场,机场对周边建筑物都有着严格的限高规定,使得一些大的项目无法落地,限制了很多企业功能的发挥。
第二是地上受困。
铁路在向塘穿境而过,将向塘一分为二,致使向塘东西不畅,发展不均衡,难以连片整体开发。
平谷国际陆港简介

(二)交通环境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三)基础设施
16000平米监管仓库和查验平台 信息化电子卡口
51000平方米监管堆场
H986海关查验设施
2000平米查验楼
检验检疫无害化处理设施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二、运营情况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联系电话:60190016-8035 邮箱:mflogis@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创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物流综合服务平台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平谷国际陆港是北京市“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和“十二 五”重点建设的具有口岸功能的综合性保税物流基地,是天津 港集团在北京地区设立的唯一“子港”。 陆港占地3平方公里,一期1.3平方公里已基本完成产业布 局。按照“一区多园”、“一区多点”的发展战略延伸口岸及 物流基地功能。 延伸口岸及物流功能。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来自(口岸科)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一、陆港概况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一)区位优势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北京平谷国际陆港
三、通关模式
北京市平谷区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口岸科)
国际陆港可行性研究报告

国际陆港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货物流通的速度和效率也成为各国竞争的重要指标。
而陆港作为货物流通的重要节点,其作用日益凸显。
其为海上货物提供了便捷的转运和配送服务,同时也为陆地货物提供了便捷的出海通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建设和发展国际陆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报告旨在评估国际陆港的可行性,并就其发展提出建议。
二、国际陆港的定义及特点国际陆港是指连接海上航运和陆上运输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其包括货物装卸、仓储、配送、集疏运等功能。
国际陆港通常由码头、航道、铁路等交通设施组成,能够提供高效的货物转运服务。
国际陆港与传统的海港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更好地连接陆地交通网络,提供更广泛的服务范围,同时也更能适应现代物流的要求。
三、国际陆港的优势及存在问题1. 优势:国际陆港在跨国贸易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便捷的转运服务:国际陆港可以将海上货物快速转运到内地,同时也可以为内地的货物提供快速出海通道,大大提高贸易效率。
- 多式联运的优势:国际陆港通过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了多式联运,为货物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选择,也更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 区位优势:国际陆港通常位于交通枢纽,交通便利,对于贸易物流的发展具有天然的优势。
2. 存在问题:尽管国际陆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 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国际陆港的码头、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依然滞后,影响了货物的转运效率。
- 竞争压力大:全球范围内陆港建设竞争激烈,国际陆港之间的竞争加剧,发展空间受到限制。
- 运输成本高:由于一些国际陆港的运输设施和服务水平不高,导致了运输成本居高不下。
四、国际陆港可行性研究1. 国际陆港的市场需求在进行国际陆港的可行性研究时,首先需要了解市场对国际陆港的需求。
目前,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陆港的市场需求将更加旺盛。
尤其是在跨国贸易方面,国际陆港的作用将愈发重要。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发展多式联运优劣势分析

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发展多式联运优劣势分析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枢纽,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其发展和建设日益受到重视。
国际陆港作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具有多式联运的优势,能够为物流效率和成本节约带来巨大的影响。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发展的多式联运优劣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专业人士和政府决策者提供参考。
一、优势分析1.地理位置优势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紧邻新疆、青海等西部省区,背靠东部发达地区,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也具备便捷的出口条件。
与此兰州所处的甘肃省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陆路、铁路、航空以及水路交通均十分发达,这为国际陆港提供了多式联运的基础设施和条件。
2.多式联运设施完善甘肃(兰州)国际陆港拥有完善的多式联运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同时还设有货运仓储、码头等配套设施,这为国际陆港的联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多式联运可以将各种运输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货物的快速转运和高效配送,降低了整体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
3.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兰州,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陆港所在地也成为了中国和中亚、中东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重要经济合作节点,其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潜力将会为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4.国际合作机会多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地缘政治位置特殊,同时又是中国向中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开放的重要门户。
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各国在这里寻找经济合作和贸易的机会,这为国际陆港提供了大量的国际合作机会,包括与欧洲、中亚、中东等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合作,这也将为国际陆港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交通运力不足尽管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处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但其交通运力仍然存在短缺的问题。
平谷国际陆港简介

平谷国际陆港与铁路货运中心相连, 可提供铁路货物运输服务,实现海 铁联运。
堆场及仓库
堆场
陆港设有大型堆场,可存放各类 货物,满足客户的中转和仓储需 求。
仓库
仓库设施齐全,包括普通仓库和 冷藏仓库等,可提供货物存储、 保管和加工等服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装卸设备
01
02
03
起重机
陆港配备先进的起重机设 备,用于货物的装卸和搬 运。
提升北京市物流产业的整体竞争 力,为首都经济圈的发展提供有
力支撑。
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通道, 推动中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02 平谷国际陆港设施与功能
基础设施
港口码头
平谷国际陆港拥有多个现代化码 头,配备先进的装卸设备和设施,
可满足各类货物的装卸需求。
道路交通
陆港周边有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 包括高速公路、国家级和省级公路 等,可快速连接周边城市和地区。
陆港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简化进出 口流程,降低贸易成本,提高了地区 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了地区对外贸 易的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
直接就业机会
平谷国际陆港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包括港口 运营、物流管理、报关报检等专业人员,为地区提供了直接 的就业机会。
间接就业机会
陆港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物流、运输、仓储等 ,创造了更多的间接就业机会,增加了地区的就业容量。
善。
拓展服务领域
拓展陆港的服务领域,包括金融、 保险、咨询等,提升陆港的综合
服务能力。
绿色发展与环保措施
节能减排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物。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生态保护
陆港建设的意义

陆港建设的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陆港建设在现代物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陆港是指位于陆地上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它不仅能够连接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等不同的交通方式,还能提供货物的集散、仓储、转运、配送等一系列服务。
陆港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陆港建设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
陆港作为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能够将各种交通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货物在不同交通工具之间的快速转运。
通过陆港的集散作用,货物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运送到目的地,从而提高整个物流体系的效率。
此外,陆港还可以提供仓储和配送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
陆港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陆港不仅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物流服务,还可以吸引大量的物流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些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就业增长、经济增长和税收增加,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同时,陆港的建设还能够提高区域的物流竞争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第三,陆港建设有利于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
陆港作为物流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支撑。
通过陆港,货物可以便捷地进出口,推动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同时,陆港还可以提供贸易融资、报关报检、仓储保险等一系列的贸易服务,为企业的国际贸易提供便利和支持。
陆港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的便利程度和贸易环境,有利于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经济往来。
第四,陆港建设有利于推动城市的综合发展。
陆港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不仅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改善城市的交通、物流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陆港的建设,可以疏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减少交通拥堵和污染,提升城市的生活质量。
同时,陆港的建设还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改善城市居民的就业状况,提高城市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福利。
陆港建设在现代物流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能够提高物流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城市的综合发展。
国际陆港开展情况汇报

国际陆港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国际陆港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和国际物流的重要节点。
以下是国际陆港开展情况的汇报:一、国际陆港的基本情况。
国际陆港是指连接内陆和海洋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具有集装箱码头、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能够实现多式联运和多种货物的快速转运。
我国目前拥有大连港、青岛港、上海港等一批国际陆港,这些港口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国际陆港的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陆港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国际陆港的货运量和吞吐量不断增加,港口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国际陆港已经成为连接我国内陆和世界各地的重要纽带,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国际陆港的发展趋势。
未来,国际陆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服务水平。
国际陆港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港口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升货物装卸效率,优化物流运输服务。
2. 加强国际合作。
国际陆港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地港口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国际物流网络,提升国际竞争力。
3. 推动绿色发展。
国际陆港将积极推动绿色物流发展,采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4. 打造智慧港口。
国际陆港将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港口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四、国际陆港的发展对策。
为了更好地发展国际陆港,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大投入。
加大对国际陆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港口设施的智能化水平。
2. 强化合作。
加强与世界各地港口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国际陆港的发展。
3. 推动绿色发展。
积极推动国际陆港的绿色物流发展,采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4. 推进信息化。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港口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五、结语。
国际陆港作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国际陆港的发展,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国际陆港基本情况及规划思路

“三园一城一心一区”建设
保税物流园:
加快推进规划占地260亩的保税物 流园一期项目,2015年确保完成“一 仓一站一基地”建设并投入运营。
后期将推进保税加工中心、物流 装备制造中心、保税交易中心建设, 拓展保税加工制造与中
韩自贸区建设,升级为青岛陆港自 贸区的发展目标。
汽车贸易城(在谈):
山东高速物流公司、 浙江商会对投资建设汽车 贸易城项目颇有意向并多 次实地考察。
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 8000亩,一期拟利用2100 亩南泉工业园区存量土地 资源进行改造,计划建设 汽车4S店、进口汽车展示 中心、新车上市发布中心、 汽车性能检测中心、汽车 零部件市场、二手车交易 市场、汽车保险市场、汽 车文化展厅和小型汽车专 用赛道。目前,已完成一 期用地1:500测绘和摸底 工作。
电商物流区
城市共同配送区
铁路物流区
公路港物流区
大宗货物物流区
保税物流园
规划占地3000亩,一期“一仓一站 一基地”项目占地260亩,由华骏 集团投资兴建,规划建设保税仓、 集装箱场站、跨境电子商务仓等11 万平方米。
2014年11月11日青岛海关正式批准 设立公用型保税仓库。
青岛海关确定为青岛市唯一的海运 跨境电子商务监管基地。
空港: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15公里, 距新建的胶东国际机场17公里。
海港:距青岛港36公里,距董家口 港98公里。
胶东机场
青 荣 高 铁青
烟 一 级 路
流亭机场 青岛港
董家口港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东至洪江河、青新高速,南侧、西侧至即墨市域边界,北以青 威路、三城路、站前街沿线为界。
规划面积:总面积60平方公里,涵盖蓝村(16.7平方公里)、南泉(26.3 平方公里)、大信(17平方公里)3个中心社区。其中,核心区 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启动区规划面积7.8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陆港区位优势分析中国加入WT以来,利用世贸规则不断加强贸易发展,展望中国外贸发展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西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国际丝绸经济带也随之建成,2018年,我国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扩大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推进江海直达运输。
持续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支持平台型物流企业和企业联盟发展。
推进交通强国、贸易强国、科技强国建设。
同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为我国陆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持。
我国陆港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
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链接国家物流大通道的平台。
陆港也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
作为内陆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驿站,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连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内陆城市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交流发展的必经之路,关键词:陆港;国际陆港;陆港建设;1. 全球陆港的发展建设背景(1)陆港的定义国际陆港定义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汇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是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
陆港也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
(2)陆港与海港的对比优势分析1. 运输优势分析(1)政策优势我国陆港建设相对较晚,受铁路网设施影响较大,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高铁线路的完善,陆港运输作为当前推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陆港运输也成为时效性发展的时代标杆。
(2)运输特点优势陆港运输成本相对海港运输成本较高,因为陆港运输运输量对于海港运输运输量相对较少,单件商品成本高。
运输成本高。
陆港运输受制环境制约因素影响小,2. 运输时间成本陆港运输时间相对较快,海港运输时间相对较久。
不会因为台风海浪等因素制约。
陆港运输在路面行驶比较安全,风险可控,具有时效性准,稳定性强的性能。
3. 运输转换频率低陆港运输以单项公路/铁路为主,不涉及海上运输,减少海路交换频率,海港运输比较复杂,首先要有陆港运输到海上码头经海港在海上运输,到达港口后转陆路运输,转换频繁,运输时间长,消耗较高的劳动力。
2.全球陆港的现状国际陆港是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一带一路为政策导向的新概念名词,也是带动内陆贸易发展的关键。
国际陆港分为三级:一级,综保型陆港:具有陆港完备功能,为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的国际物流单证作业、保税物流和公铁联运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是本地区直接对外贸易大门,提升本地区外向型投资环境。
二级,联运型陆港:具有陆港基本功能,为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的国际物流单证作业和公铁联运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是本地区直接对外贸易大门,提升本地区外向型投资环境。
三级,公路型陆港:具备陆港基本功能,为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企业提供一站式办公的国际物流单证作业和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
3•陆港建设需要的条件有哪些政治因素: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及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实现第三部目标的“重大举措”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一带一路的带动作用。
区位因素:位于内陆地区,便于灵活实现物资运输,’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及地形地貌。
这些内陆点多数为公路、铁路运输的交通枢纽,且同时设有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等各种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可提供一定程度的口岸服务,在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众多陆港都希望借此降低本地进出口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以更好赢得全球市场竞争,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基础设施:有良好的公路、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具备相应的物流设施,可完成包括装卸、存储、转运在内的物流服务;项目资金:陆港建设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和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必不可少。
4. 在基础上结合甘肃陆港建设情况,分析出甘肃陆港的优势是什么与存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1.甘肃陆港建设现状甘肃(天水)国际陆港是根据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甘肃省委、省政府着眼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和南向通道而建设的全省三大国际陆港之一,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由东向西拓展的重要枢纽,也是省、市“十三五”时期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
项目功能布局结构按“一核、两区、三园、四心”总体布局,即建设一个综合服务核心(集商务办公、会议会展、文化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核心)、两个生活配套区(即生活配套北区与生活配套南区)、三个产业园(即电子商务产业园、农产品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产业园、创新型产业园)、四个中心(铁路物流中心、公路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商贸服务中心)。
三阳川境内现有的铁路有宝兰客运专线和陇海铁路,拟建天平铁路连接线和天武铁路;现有的公路有天巉公路、麦甘公路及其石佛支线,天平高速正在建设,拟规划建设绕城高速公路;规划迁建的天水军民合用机场位于三阳川南部,依托现有天巉公路及在建的天平高速和机场快速路与其他区域联系。
随着区域内公、铁、航“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其交通枢纽地位逐渐凸显。
从宏观层面看,三阳川处于“一带一路”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带、中新南向通道、关中-天水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多个宏观环境政策影响区内;从区域层面看,三阳川位于兰州都市圈和西安都市圈的中间地带;从市域层面看,三阳川位于天水市未来“五区三县”城市格局的中心位置,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甘肃(天水)国际陆港项目发展定位一甘肃(天水)国际陆港东面有西安国际陆港,西面有兰州、武威国际陆港,在东西通道发展上位置比较被动,因此,天水建设国际陆港应充分借助“南向通道”,牢牢把握自身区位优势,找准定位、突出特色,重点发展以苹果、中药材、马铃薯、蔬菜等农副产品为主的冷链集装箱物流平台,实现与兰州、武威、西安国际陆港差异互补发展,积极开辟向南发展通道,将甘肃(天水)国际陆港打造成为服务陇东南的现代冷链物流中心。
甘肃(天水)国际陆港充分借鉴重庆、广西等地陆港发展思路,走“港、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模式。
对天水市来讲,形成“一港托三城” (秦州区、麦积区、三阳川新区)发展格局;在陇东南地区,则形成“一港托四市” (庆阳、平凉、陇南、天水)发展格局。
依托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等运输资源,建立与沿海、沿边城市便捷的国际物流通道,以服务对外贸易的国际物流为重点,以保税物流为特色,建立与港口、口岸无缝连接,实现保税物流与非保税物流相结合、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城市配送相结合,为陇东南地区的生产、制造、商贸、流通、外贸等产业和城市居民,提供完善的综合物流服务。
2. 甘肃陆港优势(1)政策优势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体建设,提供了甘肃陆港建设的政策支持。
借鉴国内外陆港发展的经验。
广大内陆地区政府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是陆港发展的源动力,沿海港口之间的激烈竞争为陆港建设搭建桥梁,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代表的新贸易通道建设为陆港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未来内陆地区的发展仍然需要仰赖畅通的交通网络、完善的口岸服务、成熟的本地市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物流服务能力,以及本地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区位优势甘肃(天水)国际陆港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三阳川,四面群山环抱,葫芦河、渭河交汇于此,是从天水市向北达到秦安县、平凉市、庆阳市,跨越六盘山进入宁夏的必经之路,也是天水市区西进到达甘谷县、武山县、兰州市及甘肃中西部各城市,进入青海、新疆的必经之路,对内是天水市区的北门户,对外是区域交通网的重要节点。
(3)通关一体化3. 甘肃陆港制约因素(1)基础设施建设陆港首先受制于国家路网建设,作为发展中国,我国路网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西北部地区相对落后,虽然国家在一带一路中加大对西北地区的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做出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地。
地壳运动等自然环境对路网建设有所制约。
截至2016年,我国公路总里程469.63 万公里,路网密度46.92 公里/ 百平方公里。
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成为国际陆港的制约因素之一,其次,西部地区路网密度较东部地区路网密度存在较大差距,是甘肃陆港的制约因素。
(2)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滞后国内铁路集装箱运输滞后也是限制陆港发展的制约因素,西北地区公路受环境影响较大,公路铁路维护比较困难,集装箱规格普遍在1吨5吨10 吨等,长时间行走对公路以及铁路损害严重。
参考文献[1] 发挥内陆无水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J]. 刘晓雷. 发展. 2014(10)[2]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上合组织贸易便利化发展研究[J]. 牛风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8)[3]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界定、合作内容及实现路径[J]. 惠宁, 杨世迪.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4] 基于两业联动的新亚欧大陆桥物流通道发展研究[J]. 邵辉, 唐向华. 现代经济信息. 2014(15)[5] 经济带战略下交通物流一体化发展的策略[J]. 姜彩良, 华光, 孙东泉. 综合运输. 2014(07)[6]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的升华[J]. 王之泰. 中国流通经济. 2014(05)[7] 一带一路战略下河南陆港建设规划研究[J]. 常悦, 王方.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8] 中国陆港空间布局演化研究[J]. 李云华, 董千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07)[9] “一带一路”战略下陆港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刘晓雷. 中国发展观察.2015(05)[10] 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河南发展选择[J]. 周立. 区域经济评论. 2015(03)[11] 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探析[J]. 惠西鲁,陈道麟, 宋颖, 鲁炜,吕楠. 规划师. 2013(01)[12] 国际陆港形成机理研究[J]. 朱长征, 董千里. 企业经济. 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