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新闻法规 教学课件
(完整版)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章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一、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新闻传播法?广义: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体现这一国家的统治阶级意志的、用于调整人们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狭义:规范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专门性的法律。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渊源在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与法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与协定等。
1、宪法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2、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的、具有规范性的决议、决定。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的、进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大部分称“条例”。
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行政法规之列。
4、行政规章由国务院各部、委以及其他直属机构根据现行的法律与法规、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称为规定、命令、指示、规章等。
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由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其他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仅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
地方性规章是由上述各类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四、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新闻法制的核心问题是言论出版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享有发表意见、交流实现、抒发感情、传播信息、传授知识等而不受干涉的自由。
出版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以印刷或其他复制手段制成的出版物公开表达和传播意见、思想、感情、信息、知识等的自由。
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体现。
既包括公民有通过报纸和新闻期刊等出版物表到思想见解的权利,也包括公民通过广播电视等出版手段发表意见的权利,还包括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取各种信息,表达并传播各种思想见解,参与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项政治权利。
新闻法规PPT课件

22
《非典时期的婚礼》是摆拍? 荷赛奖得主卷入侵权案新华网 ( 2004-04-05 11:20:11)
武汉男模:获奖照片系、获奖照片男主角陈英从武
汉打长途向家乡媒体投诉,称《非典时期的婚礼》存在严重失实,侵
犯了他的名誉权。陈英告诉温州都市报,(获奖)照片上人物场景从
⑤影射。
7
新闻侵权行为及其构成
4.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按照中国法制,民事侵权行为的主观
构成要件实行过错责任原则:主观上有过 错的承担责任,没有过错的不承担责任 (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过错包括故 意和过失。衡量行为人是否有过失,以行 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是否应当注 意、能够注意而不注意以为依据。新闻媒 介和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准确 性负有注意义务,故而新闻发生失实或者 其它差错,一般都可发现他们在主观上具 有过失。
“文章反映的问题虽基本属实,但有侮辱他人人 格的内容,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 害他人名誉权。
“文章的基本内容失实,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 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解答》的上述内容实际上是规定了新闻和其 它传播内容侵害名誉权的两种方式:新闻或其它 作品严重失实或基本内容失实,损害了他人名誉, 这就是诽谤。新闻或其它作品有侮辱他人人格的 内容,损害了他人名誉,这就是侮辱。
报第七版刊登了这张“一对情侣穿着婚纱,戴着口罩,穿过马路去拍
照片”的新闻照片。并在获奖后的情人节当天,再次大幅刊登该照片。
对于还是未婚青年,一下变成走上婚礼的新人,陈英认为这幅严重失
实的新闻照片导致了他与女友关系破裂。为此,将邱焰和武汉晚报社
告上法庭,要求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费15万元。
当事人邱焰:对方曾索要10万元
新闻传播法的概念及渊源课件

2023
PART 05
新闻传播法的案例分析
REPORTING
国际新闻传播法案例
案例一
BBC诽谤案
案例二
纽约时报诉沙特政府诽谤案
案例三
谷歌过滤搜索结果案
各国新闻传播法案例
案例一
中国中央电视台名誉侵权案
02 03
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学习和研究新闻 传播法可以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交叉和融 合。
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学习和研究新闻传播法可以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同时, 还可以为公民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可靠的新闻信息,增 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
规范新闻传播行为
新闻传播法通过规定新闻传播行为的规范和准则,保障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有序进行,防止了新闻侵权、虚假新闻等不 良行为。
维护社会稳定 新闻传播法通过规范新闻传播行为,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新闻传播法还通过宣 传国家法律法规、重大政策等,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意识。
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未来发展展望
案例二
美国纽约时报诽谤案
案例三
法国查封色情网站案
新闻传播法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
BBC诽谤案解析
案例二
纽约时报诉沙特政府诽谤案解析
案例三
谷歌过滤搜索结果案解析
2023
PART 06
结论与展望
REPORTING
新闻传播法的重要性和作用
保障新闻自由
新闻传播法是保障新闻自由的重要法律,它规定了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评论等自由权利,保障了新闻从业人员的 合法权益。
01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行政规章
8
三、新闻传播法制
1、 新闻传播法制:是掌握着国家政权的社会集团 将本集团的意志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出现、通过国家机 关制定的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与制度 的总和。
2、 新闻传播法制的类型: (1)以立法形式制定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规范
新闻传播法概论
1
一、新闻传播法规
新闻传播法一词,通常有狭义的和广义的两种解释。 狭义: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 定的以“新闻法”为名称的专门性的法律。 广义:指现有法律体系中所有适用于新闻传播活 动的法律文件条款。包括《宪法》的有关规定、有关 法律、有关行政法规与规章等各种法律规范性文件。
依据其违反的法律的不同,可以 分为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和新闻传 播民事违法行为两大类。
21
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传播犯罪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 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刑事法律规范、严重危害社会的 行为。
认定刑事违法行为的基本依据是现行《刑法》第13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 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 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 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 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
(2)有关新闻传播法衍 生的一个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制定 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播活 动的专门法律?即:要不要 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闻法》?
3
主张一:保障新闻自由权 利、规定新闻从业人员的 权利与义务。 反问:谁的权利?
新闻传播法规的基础知识

➢ “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闻广播 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图书馆 博物馆文化馆和其他文化事业,开 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第22条 )
精品课件
国家对新闻传播事业实行行政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 “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
精品课件
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又称新闻传播犯罪行为,是指新闻传播媒 介及其从业人员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触犯刑事法律规范、严重危害社会的 行为。
认定刑事违法行为的基本依据是现行《刑法》第13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 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 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 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出版行 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 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 内,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6条)
精品课件
(2)有关新闻传播法 衍生的一个问题:
要不要一部由国家 制定的、调整与规范新闻传 播活动的专门法律?即:要 不要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 和国新闻法》?
精品课件
主张一:保障新闻自由权 利、规定新闻从业人员的 权利与义务。 反问:谁的权利?
精品课件
主张二:规定新闻媒体应 该报道什么、不该报道什 么。 反问:如何规定?怎样与 现有法规协调?
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有以下几类:新闻 传位;社会播媒体;新闻传播从业人员;政府、 企事业单团体;公民或自然人。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PPT

11
新闻价值
职业理想
社会公德
5.互联网就像是火,它可以迅速烧遍全世界,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可以烧水做饭给生活提供必需品。但火一样的互联网又是危险、暴力的。它可能灼伤你,可能将整栋房屋和成片的树林摧毁,而整个世界都在围观你的倒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好像一条推特就可以点燃一场革命。“将火一样的互联网视为一种力量吧。”这位年轻的社会活动家最后说,让我们像点亮蜡烛一样点亮手中的iPhone,让它为我们造福,供我们分享,给我们带来温暖和慰藉。
大家好
10
4.互联网就好像open mic——开放麦克风,一种在美国流行的聚会活动,一群人聚在一起,轮流上台发言或表演喜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只要台下的人不觉得烦,不哄你下台。当然,你得遵守规则。在这种活动中,最尴尬的时刻莫过于,你讲了一个笑话,而台下的人神情木然。就好像,互联网需要一套共享的话语体系,你的暴走漫画、你的too young too simple才能被人理解。
大家好
28
伦理抉择的基础理论
4.社群主义 社群主义理论使新闻工作者能够理解自己所属机构的角色,即新闻事业不能与政治和经济体制截然分开,因为它是其中一分子。 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必然要受到社会一定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制约。
大家好
29
Bye Bye
大家好
30
大家好
24
01
02
1.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他人隐私保护之间存在着冲突;
新闻伦理困境的表现
2.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对当事人的关怀之间存在冲突;
3.新闻工作者的隐形采访与真诚、信守承诺之间存在着冲突;
4.新闻工作者的真实报道与保护司法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
大家好
25
伦理理论
新闻法规课件

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1、学科体系完备、知识体系所必须。
2、提高同学们的法商和职业道德意识。
3、大大增加高校新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阅读书目1、黄瑚主编:《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2、陈绚著:《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怎样学?案例分析法。
法律查错法。
文献检索法。
第一讲新闻传播法的基本理论第一节新闻传播法及其相关概念※一、新闻传播法的定义⏹广义(又称“领域法”):“调整新闻传播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总称”。
⏹狭义:专指以“新闻法”、“出版法”、“广播电视法”等命名的单行法规。
二、与新闻传播法相关的概念(一)相关概念1、传媒法:又称媒介法或大众传播法。
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为协调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利益冲突而制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传播法:传播法就是指国家调整传播关系,确定传播权利义务,解决信息不对称及相关问题的法律规范。
(二)新闻传播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第二节新闻传播法的渊源一、什么是法的渊源(法源)(教材第2页第二段)法的渊源即法源,也就是法的表现形式。
作为专门术语,特指法的效力来源,它是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地位的法的各种表现形式。
二、世界各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教材第7页)⏹宪法⏹普通法⏹专门法⏹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新闻业自律规则三、我国新闻传播法的渊源1、宪法。
2、法律。
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两类。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7、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中与新闻传播活动有关的内容。
思考指出以下不同位阶法律规范名称的错误。
1、2002年7月21日《新闻午报》刊登了题为“给风景一道屏障”的报道,称“一个专项保护长城的法律———《长城法》,经过北京市政府的讨论、论证,将正式出台。
01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PPT课件

§1-2 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
(二)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原则
2,不可滥用言论出版自由权利
根据《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任何自由权利都不可能是绝对 的、毫无限度的。新闻事业及其从业人员在行使新闻自由这 项权利时,必须注意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和他人 的人格尊严,“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 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6.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例如,香港 的《诽谤条例》等。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 7.法律解释 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 和行政解释三种。立法解释由全国人大 常委会作出;司法解释由最高人民检查 院、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行政解释由国 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等根据行政机关作出。
§1-1 新闻法制的基本概念
新闻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如果滥用新闻自由权利,违反宪法和法 律,则将导致新闻违法行为的发生。
§1-2 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内容
二、我国新闻法制的基本原则
(二)依法行使言论出版自由权利的原 则 3,新闻传播违法行为的界定 新闻传播违法行为,是指新闻传 播媒介及其从业人员在主观过错 的支配下实施的违反法律规范要 求和法定行为模式的危害社会的 行为。 依据其违反的法律的不同,可以分 为新闻传播刑事违法行为和新闻 传播民事违法行为两大类。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第一讲)
• 3.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与批准的、进 行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大 部分称“条例”,如《出版管理条例》、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也有的称 “规定”、“办法”,还有一部分称某 某法律的“实施细则”。 国务院发布的 决定、命令,凡具有规范性者,也属于 行政法规之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的新闻传播法
基本法律 《刑法》 《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 《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 《行政处罚法》
新闻传播法律
(尚未出台)
《出版法》 《新闻法》 《广播电视法》
……
三、行政法规
在世界上,行政权力机关制定强制性规范约束新闻传 播的国家很少,但在我国,政府制定的行政法规占有 重要地位。“先规章、条例,后立法”。几乎全部为 了方便于国家机关实施对媒介的管理,而没有明确规 定媒介从业者的权利。
第二节 新闻传播法规与新闻传播法制 一、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知识 1、新闻传播法规的含义 2、我国新闻传播法规的表现形式: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地方法规 3、新闻传播法制有两大类型:一是以立法形式制
定有关新闻传播活动的法律文件;二是判例法 。 4、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主体: 5、新闻传播法律关系的客体:
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1、宪法制度 (1)国家根本制度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宪法的解释、修改和监督实施制度 2、立法制度
我国立法制度的特点: (1)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 (2)多级并存 (3)多类结合
我国立法形式: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 (2)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立法 (3)地方立法 3、司法制度 (1)检察制度——人民检察院 (2)审判制度——人民法院
例如:
《报纸管理规定》(2005年)
《新闻出版保密规定》(1992年)
《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1997年)
五、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 抵触,“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即宪法高于法 律、法律高于行政法规、行政法规高于行政规 章、行政规章高于地方性行政法规。 例如: 《上海市图书报刊管理条例》(1989年) 《河北省新闻工作管理条例》(1996年) 《山西省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5年) 《云南省出版条例》(1989年)
3、法制与法治 ①法制是法律制度的总和,究其本质而言,是指
法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国家即有法制。 ②法治是依照法律的治国思想和治国方式,与人
治相对。有法制的国家不一定是法治国家。 4、法与政策的关系 ①法是政策体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法在政策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思考1:法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思考2:法、法律、法规三者如何区别?
例如:
《外国记者和外国常驻新闻机构管理条例》(1990年)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1994年)
《电影管理条例》(1996年)
《出版管理条例》(1997年)
《印刷业管理条例》(1997年)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1997年)
四、行政规章 我国国务院所属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在本部委的权限内按照规定程序所制定的规定、办 法、实施细则、规则等规范性文件。主要是国家新闻 出版总署和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的相关专门规章。
第四节 世界上新闻传播的三种主要法律
一、新闻出版法 1、不同的报刊创办制度 (1)审查批准制:新加坡、中国 (2)注册登记制:瑞典、法国、俄罗斯 2、对报刊的内容控制 (1)不得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 (2)不得宣扬有悖良好社会风尚的内容 (3)不得损害公民、法人的权利
二、广播电视法 1、管理方式 (1)许可证制 (2)竞争及反垄断 (3)公正原则 2、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管制 (1)电视节目分级制度(加拿大、法国) (2)为保护本国文化进行播放规定(加拿大、德国、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法》
《民法通则》和《民事诉讼法》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处罚法》
这些基本法律皆同新闻传播活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以《刑法》为例,《刑法》主要规定犯罪和刑罚,是 我国最高的禁止性规范,其中也有对新闻活动的约束 。在现行《刑法》中,有约20多种罪名与新闻活动有 不同程度的联系,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1)危害国家安全罪(煽动分裂国家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 (3)走私罪(走私淫秽物品罪) (4)侵犯知识产权罪(侵犯著作权罪) (5)扰乱社会秩序罪(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罪) (6)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诽谤罪) (7)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编造传播虚假证券信息罪) (8)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煽动群众抗拒法律实施罪) (9)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10)渎职罪(泄露国家秘密罪)
国)
三、网络传播法
1、网络管理权的归属 目前最流行的归类方法是归属于传统广播电视的管理 之列。
2、各国对网络信息管理的重点 (1)对社会有害的信息的控制 (2)对个人权益的法律保护
新闻史实质上就是人类不断争取自由传 播的历史,力图冲破阻止信息和思想自 由流通的障碍的奋斗史。
《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
201
第一节 法的基本概念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概说 一、法的基本概念 1、法的本质:一种具有强制性的社会控制手段。 2、法的内涵: ①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②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③国家制定或认可 ④由国家强制实施 ⑤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
二、法律
在我国,法律包含基本法律和法律。狭义上的新闻传播 法,是专门适用于大众传媒的法律。广义上的新闻传播法 ,是指一切有适用于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款的基本法律和法 律。
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规定和调整社 会生活中重大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的法律。我 国现行法制中三组最重要的基本法律为: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第四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化艺术创作和其他 文化活动的自由。……
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宪法赋予公民“进行文化活动的 自由”、“言论出版的自由”、“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这 些均属于国际公认的人权,是新闻立法的宪法根据。
二、我国新闻传播法制的基本原则 1、言论出版自由 2、“两个服务”方向 3、国家发展与行政管理
第三节 我国新闻法规的五个层次
一、宪法
第二十二条 国家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艺术事业、新 闻广播电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 威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