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问·上古天真论》讲稿

合集下载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思想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思想

《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养生思想
《素问上古天真论》被誉为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的经典,它揭示了人们“养生长寿”的古老方法,主张人们多吃饱,少吃甜,以及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主张人们放慢生活,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保护自身的健康。

《素问上古天真论》把“吃饱”看作是养生长寿的基础,而“少吃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此,它的作者建议人们应该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物,少吃肉类、腌制食品和糖分多的食物。

尤其是要戒掉辣椒和油炸食品,因为这样的食物不利于身体健康。

此外,要做到少吃甜,可以在任何时候使用果汁、水果、蜂蜜等替代,可以更有利于身体健康。

放慢生活是《素问上古天真论》的另一个关键。

它的作者建议人们不要总是想着赶路,不要把家庭生活过度劳累,尤其是不要把工作填满时间表,不要让自己总是处在紧张状态下。

另外,要做到“少做兼职”,避免把一天时间分散在几个工作上,以免过度劳累身体。

此外,《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还提到,要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它建议人们要养成习惯,睡前不要饮酒或吃过量的食物,要在每天几乎同一时间睡觉,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

此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正确的时间安排合理的身体运动,用正确的姿势久坐,尽量多走动,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环境来缓解压力,要有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养成吃饭稀饭的习惯。

《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一部讲述养生长寿的古老经典,它让我们
看到了养生的重要性,以及控制情绪表达来保护自己的健康。

它还鼓励人们以较低方式,放慢节奏,控制情绪,以及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确保身体健康长寿。

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解读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上古天真论“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据目前确切的,黄帝内经成书年代已经是汉以后,是远远晚于黄帝时期的,是假托黄帝与众臣的对话。

对黄帝描写当然是想象的:自带外挂,一路顺风顺水,继承酋长牛才虎皮大旗。

以前的人还活蹦乱跳,现在往后就垂垂老矣是环境变化的原因还是的原因?环境是不可能改变的,这辈子都不变的,年对地球来说不过是一个还是人的原因啊。

人,就起,天黑就睡,了才吃,饱了就停,冷了穿,累了就歇。

这是一种什么的境界呢?一样的境界,褒义~毕竟自然规律来说,人确实不如现在我们的夜生活很丰富,特别是南方,可能晚上十点,早上五点结束然后八点去上班~的习惯也了以妄为常,不以。

,以后再说形容一个人注重养生,是怎么形容的呢?过的像个老头儿一样哈哈,可见来说,老人才普遍注重“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还是接着上面:观察自然,结合生活实际,知道了要避风雨寒暑,且当时发展程度不高,心思都比较单纯不行啊,不知道高铁电脑名牌包包啊。

看的是山,低头的是水,耕的是地我猜测,古人的这样的::酋长啊,今天啊:啊,喂,巫师,今天天气怎么样啊:啊,啊,今天是晴天啊:啊,晴天啊,那我们去耕地啊:啊,好啊,同去同去啊:天黑了啊,我们回去吃饭吧:好,回去吃饭啊:饭做好了,来吃吧:吃饱了啊,了啊,如此的心思单纯,精神自然的内守,内守什么呢?感受一下,什么都不想,存念在的整个上可以感受到那种感觉了。

内守不会暗精神,摇荡神气,这样保持精气神的充足,正气存内,邪气不可侵很少生病了。

,我们现在是做不到这种的状态的,风俗大变,这00年发生的变化过去的多。

如果还那么生活,那。

我们可以别的方式做到精神内守。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

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说实话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觉得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养生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吧。

就像花要跟着四季的节奏开放一样,人也得跟着大自然的节奏走。

比如说早睡早起这个事,最开始我就不当回事,经常熬夜刷手机,玩游戏,觉得自己年轻不在乎。

结果那段时间身体状态特别差,总是没精神,皮肤也不好,还容易感冒。

这就像违背了花开花落的时间一样,你让花大冬天的开花,它肯定也长不好啊。

后来我就开始试着早睡早起,晚上十点多就上床准备睡觉,早上六七点就起来,哎,过了一段时间,精神就好多了,感觉身体里有用不完的劲。

还有那里面提到的饮食节制。

我这人以前特别爱吃肉,每顿饭都要是无肉不欢,结果体重噌噌往上涨。

这就违背了养生原则里的平衡。

我后来慢慢调整,像吃饭就和搭积木一样,要让蔬菜、谷物、肉类这些都有个合适的占比。

现在我每顿饭都尽量保证有大量的蔬菜,适量的谷物,肉就只吃一点。

这么一来,身体就没那么沉重了,消化也好了很多。

关于调畅情志这个养生方法,我也是有深刻体会的。

我之前因为工作上的压力,整天愁眉苦脸,心里老是堵着一股气。

后来看了上古天真论才意识到情志对身体的影响。

我就开始找各种方式去调节,比如工作间隙出去走走,看看花花草草的,心情就舒畅很多。

有时候心里下不去的事就跟朋友聊聊,吐吐槽,感觉那股闷气就都散了。

还有关于养生里的质朴生活。

我不确定我理解得是不是完全对哈。

我觉得就是不要让生活太复杂太奢靡。

我以前买东西都追求那些特别贵特别高级的,但其实很多时候用不上,还浪费钱。

后来我就开始学着简单生活,东西够用就行。

这就像有些人养生要吃那些特别贵特别稀奇的补品,但其实可能五谷杂粮吃好了,身体就挺好的。

顺应自然的生活节奏,不要被那些复杂的东西牵着走,这也是从这儿我悟到的。

另外在养生运动这方面也很讲究。

像一些适当的运动能够让身体的气血流通。

我试过像跑步啊,瑜伽之类的。

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我跑几步就气喘吁吁的,觉得太累就想放弃,但后来慢慢坚持下来,发现越跑越轻松。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禅解《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原文】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表意】上古的轩辕黄帝,生下来就非常灵敏,很小就善于言辞、机智迅捷。

长大后,做事沉稳周到,成年以后,事业有成而登上了天子之位。

【内义】人皆太极,内分两仪。

以时间论一生,为一升一降。

前半生,生弱幼长成,为阳以升;后半生,衰老病死,为阴以降。

此处升降,为后天气之渐强与渐弱。

后天气之生发,源于元气与肾阴的交和。

单论元气,为基因一统之力、为水火既济之能,出生时最盛,以后渐弱,最终元气破而死。

人的一生,乾卦之象。

【禅解】人本佛,因妄而多染垢,故为凡人。

染垢较少者根基深厚,染垢较多者根基浅薄。

根基深厚之人,才具有识道的能力。

故道只传其人,非其人不能传。

亦如佛度有缘人,无缘人之不可度。

黄帝根基深厚而成就大业,亦因此而能受道于岐伯。

【原文】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表意】于是就向天师请教:我听说上古之人,寿命都可以达到百岁,而且动作不衰。

可是当今现代人却年过半百就开始衰退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所导致的呢,还是人们已经不知道长寿的方法了呢?【内义】人之太极一元,根层物质上的表达,在于基因。

与之相应的根层神识为潜意识,或按道家之说为真心。

基因与潜意识是一对阴阳,潜意识因基因而生,基因以潜意识的生成而成其功。

潜意识之外,随着人的知识积累,产生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的产生,以先前经验和所获得的知识为范式经纬,大多脱离当下的感应,不与潜意识相和而自以为是,故称之为后天意识,或名之为妄心妄欲。

若妄心妄欲成为人的主宰,则必然不会遵循本然的规律而妄行,其结果就是处处对自身所以生成、所以能存在的支撑性规律形成破坏,使得太极一元的统合能力不断被消解,最终不能圆满这一元性而破元,则人之所以生存的内在根源丧失而成死灭。

【禅解】上古之人,单纯朴实,无欲无求而自然随顺,故能与天地合道而能尽天年。

素问 上古天真论—总纲

素问  上古天真论—总纲

←歧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清静无为”少私寡欲。

“美其食、任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返朴归真”“贵柔戒刚”“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认清形形色色的世界)。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知足常乐”。

)《论语·季氏》。

道、儒、墨、法等家之说←1、“毕数之务,在乎去害”;←“长寿之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

←趋利避害,顺应自然←2、“动形以达郁”←“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

(《吕氏春秋·尽数》)。

←女子以七岁为一个生理阶段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以八岁为一个生理阶段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而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强劲,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于上,面焦发始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人生十岁,五脏已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一)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一)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一)上古天真论(一)来自同道读书00:0003:20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xùn)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知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二声)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日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故也。

大家好,我是长桑君。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首先祝同道们节日快乐!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诵读学习《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由于我也是初学者,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首先我们有幸接触到白云先生的文字,有机会聚在至道学宫这个大家庭当中,一起学习圣人的教化,那么想必各位同道肯定都为自己是一个华夏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我们华夏浩如烟海的璀璨文明所折服。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华文明这棵大树经过几千年的茁壮成长,早就成为这个地球上唯一的神一样的存在!为什么我们的文明,这棵参天大树能够枝繁叶茂?其实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文明的种子一开始就根深固抵。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学习,一定要溯本求源。

《黄帝内经》呢,就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种子和根本之一,是天道在我们人身上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我们学习《内经》的意义,其实就是缘医入道,去理解和践行天道。

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上讲,医乃小道,不过就是道在人身上的体现。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黄帝内经素问直解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原文朗读昔在观察,省视黄帝,生而神灵神通灵明,弱出生不久而能言,幼而徇齐徇,通“迅”;齐,疾也。

敏慧也,长而敦敏敦厚聪敏,成而登天《史记·五帝本纪》此句作“成而聪明”,成谓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成年。

登天,即升天为仙。

唐代王冰作注时,改作“成而登天”,黄帝倒成了英年早逝之人,窃以为改作“老而登天”更佳。

乃问于天师古时对有道者的尊称,后世专指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

此处用本义,指岐伯曰:余闻上古较早的古代,先秦古籍中指伏羲时代之人,春秋岁数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力量减退;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

时世异耶,人将失之指代养生之术耶?岐伯我国远古时代最著名的医生,一般认为,岐伯家居岐山(今陕西省岐山)一带。

而新近有资料表明,岐伯为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人。

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懂得养生之道者,法效法于阴阳天地自然变化之规律,和通晓于术数此处指调养精气的方法,如导引(即气功)、按跷(即推拿按摩)等,食饮有节节制,起居有常规律,不妄作劳,故能形形体与神精神俱,而尽终其天年自然的寿命,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古时微酸的饮料,以妄此处指上文中的“妄作劳”为常,醉以作“已”,过度之意入房行房事,以欲性欲竭其精,以耗应作“好”,爱好之意散其真真元之气,不知持满保持精气的充沛,不时当作“识”,了解之意御神节省精神,务一定快放肆,纵情其心,逆违背于生乐养生之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教导百姓也,皆谓告诉之: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避之有时;恬惔同“恬淡”,恬静淡泊虚无无欲无求,真气从之;精神内守即精无妄伤,神无妄损,病安从来?是以志闲心志安闲而少欲,心安安定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真气平和调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故美或作“甘”其食,任觉得舒适其服本义为内衣,此处泛指衣服,乐其俗,高下指官民不相慕,其民故曰当作“自”朴朴实。

是以嗜欲不正当的嗜好不能劳干扰其目,淫邪淫乱邪说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当作“攫”,追求于物指酒色等事物,故合于道。

黄帝内经系列一·上古天真论(上)

黄帝内经系列一·上古天真论(上)

黄帝内经系列一·上古天真论(上)原先计划从《内经》中摘出来一些重点,做成“做健康的主人”系列课程,但不如原文的韵味足,所以还是按经典的顺序来写。

在做《山海经》系列的时候就说过《内经》的成书特点,这里不再赘述,后文的内容也不以逐文解字为主,尽量浅白,以做分享。

《上古天真论》开篇以黄帝问于歧伯而始,关于黄帝将来有机会单独做一个篇章来讲解,此处不妨先看看文中是如何叙述的。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孔子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

学而知之者,次也。

”天生就懂的人,这种人最聪明。

黄帝就是这种生下来就聪明智慧的圣人,很小的时候就会说话,对事物的学习能力很强,思维敏捷且行事踏实,而后有所成就登天。

此处的“登天”,一说是黄帝成年登天子位。

一说是于天地之道通晓成就而登天,是到了天帝所在的地方,还是更高的天,并没有确指,但是能够肯定的是,黄帝在心性和德行上有所成就才能达到登天的境界。

至于哪种解释,此处行文择取后者。

这样于道有成的黄帝,恭敬的向天师“歧伯”请教人们寿衰生死的问题。

一般我们看到这里,都会觉得是黄帝自己有疑问向歧伯请教,如果是黄帝自己对这块都不懂,又怎么能够得道登天呢?黄帝所请教的,是不是众生最迫切的问题呢?黄帝究竟是为自己请教,还是在为众生请教呢?为何今世之人半百而衰黄帝提问的重点在,为什么现在的人都衰老的这么快?此处引出的有两方面问题,生与死,人皆好生而恶死,后者多数人不喜闻,所以后文我们也都顺着《内经》特点,从生的用来讲述。

原文黄帝问:上古之人,能够活到百岁,身体不衰退。

现在的人,不过五十,身体就衰惫了。

这是环境的原因,还是人自身的缘故。

歧伯没有直接答,是人还是环境的问题。

他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上古的人“得“在哪里,现今人”失“在哪里,把问题和解决方法一起都给了出来。

《上古天真论》第一部分总纲——道用上图是《上古天真论》第一部分的总纲,因为是提纲,比较简略,下面我们就把其中重点的部分展开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从内因方面论述养生之道
[原文] 原文]
[ 昔在黄帝(1) ,生而神灵(2) , 弱(3)而能 昔在黄帝 黄帝( 生而神灵 神灵( 言, 幼(3) 而徇齐(4), 长而敦敏(5),成而登天 徇齐( 长而敦敏 敦敏( ),成而登天 )。迺 问于天师 天师( 余闻上古之人, (6)。迺(7)问于天师(8)曰:] 余闻上古之人,春 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秋(9)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 皆衰者,时世异也?人将失之耶(10)? 岐伯对曰: 皆衰者,时世异也?人将失之耶(10)? 岐伯对曰:上 古之人,其知道 11) 12) 阴阳(13), ),和 古之人,其知道(11)者, 法(12)于阴阳(13),和 14) 食饮有节 16) 起居有常 (14) 于数术 (15 ) , 食饮有节( 16) , 起居有常 17), ),不 18)作劳(19),故能形与神俱 20), ),故能形与神 (17),不妄(18)作劳(19),故能形与神俱(20), 而尽终其天年 21), 天年( 百岁(22)乃去。 而尽终其天年(21), 度百岁(22)乃去。今时之人不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然也, 以酒为浆 然也, 以酒为浆(23 ),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 24)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25), ),不时御 (24)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25),不时御 26),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27),起居无节, ),起居无节 神(26), 务快其心,逆于生乐(27),起居无节,故 半百而衰也。 半百而衰也。
上古 天真
指远古
时代,即《内经》成 内经》 时代, 书以前的时代。 天,先 真气, 天;真,真气,亦称 元气。 元气。天真即先天真 元之气,亦即经文中 提到的肾气。
篇章大意
一、阐述养生的主要法则及其与健 康长寿的关系。 康长寿的关系。 二、 从人体生长发育 、 衰老及生殖功 从人体生长发育、 能方面的客观规律, 能方面的客观规律 , 强调肾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主 导作用。 导作用。 三、举“真人”、“至人”、“圣人” 真人” 至人” 圣人” 贤人”四种养生家为例, 及“贤人”四种养生家为例,说明顺应天地四时 阴阳而保养精、 神的程度不同, 阴阳而保养精、气、神的程度不同,其寿命也各 不相同。 不相同。
形与 ———→ ———→尽终天年 神俱
不知养生的后果
今时之人 以酒为浆————————伤脾以戕生气之源 以酒为浆————————伤脾以戕生气之源 醉以入房,欲竭其精— 醉以入房,欲竭其精—伤精伤肾以伐精气之本 不时御神,务快其心———伤神伤脏以损精气 不时御神,务快其心———伤神伤脏以损精气 起居无节———————妄动以损伤形神之气 不知道者 起居无节———————妄动以损伤形神之气
岐伯对曰: 岐伯对曰: 上古之人, 上古之人,其知 道者, 道者, 法于阴 和于数术, 阳,和于数术, 食饮有节, 食饮有节,起居 有常, 有常,……
歧伯回答说:上古 歧伯回答说: 时代的人, 时代的人,大都懂得养 生的道理, 生的道理, 能够取法于 天地阴阳的自然变化, 天地阴阳的自然变化, 调和于术数, 调和于术数,饮食既有 节制又有节律, 节制又有节律,起居作 息有常规, 息有常规,……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11)者,法(12) 12)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 11) 阴阳(13), 数术( ),食饮有 食饮有节 于阴阳(13), 和( 14 )于数术( 15 ),食饮有节 16),起居有常 17), ),起居有 ),…… (16),起居有常(17),…… (11) 道:养生之道,如王冰:“知道谓知修养之 11) 养生之道,如王冰: 道”。 (12) 法:效法、取法,做遵守理解。 12) 效法、取法,做遵守理解。 13) 阴阳:指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 (13) 阴阳:指天地自然变化的规律。 14) 调和,调理。 (14) 和:调和,调理。 15) 术数:张介宾注: 修身养生之法。 (15) 术数:张介宾注:“修身养生之法。”即指 导引、按蹻、吐纳等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方法。 导引、按蹻、吐纳等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方法。 16) 节制、节律。 (16) 节:节制、节律。 (17) 常:与度同义,规律、法度的意思。 17) 与度同义,规律、法度的意思。
[图表分析] 图表分析]
养生的法则与意义
上古之人
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顺应四时, 法于阴阳—顺应四时,养气避邪 和于术数—锻炼身体, 和于术数—锻炼身体,强筋壮骨 食饮有节—规律饮食, 食饮有节—规律饮食,气血充沛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起居有常—生活规律,气血安定 不妄作劳—劳逸结合, 不妄作劳—劳逸结合,保全形体
[注解释义] 注解释义]
昔在黄帝 昔在黄帝(1),生而神灵(2),弱(3)而能言, 幼(3) 黄帝( ),生而神灵( ),弱 生而神灵 而能言, 而徇齐( ),长而敦敏( 而徇齐(4),长而敦敏(5),成而登天(6)。 长而敦敏 成而登天( 黄帝: 史记》记载, (1)黄帝: 据《史记》记载, 黄帝为 从前的轩 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平定天下, 有熊国君少典之子,姓公孙,平定天下,征 辕黄帝, 辕黄帝,生来 灭蚩尤之后,建都于轩辕之丘, 灭蚩尤之后,建都于轩辕之丘,故又称轩辕 黄帝。 十分聪明, 十分聪明,很 神灵: 张介宾注: 神灵, ( 2 ) 神灵 : 张介宾注 : “ 神灵 , 聪明之 小的时候就善 至也。 即聪明伶俐的意思。 至也。”即聪明伶俐的意思。 于言谈, 于言谈,幼年 同义词,指幼年、儿时。 (3)弱、幼:同义词,指幼年、儿时。 的时候对周围 徇齐: 周遍,周到。 迅速。 (4)徇齐:徇,周遍 ,周到。 齐,迅速 。 事物领会得很 方一智《通雅》 言圣遍知而神速。 方一智《通雅》注:“言圣遍知而神速。” 快、处理得亦 敦敏: 敦实、 厚道。 敏达, 很周到, ( 5 ) 敦敏 : 敦 , 敦实 、 厚道 。 敏 , 敏达 , 很周到,长大 敏捷。 敏捷。 之后既敦厚又 成而登天: 成年,即成人。 (6)成而登天:成,成年,即成人。 登 敏达, 敏达,到成年 即登天子之位。俞樾《内经辩言》 天,即登天子之位。俞樾《内经辩言》: 之时即做了天 成而登天,谓登天位也。 “成而登天,谓登天位也。”
篇章结构
第一节 论述养生的意义与法则 第二节 阐述人体生长壮老的规律及其与肾气的关系 第三节 论述养生程度不同,其寿命亦异 论述养生程度不同, 普教七版未选) (普教七版未选)
第 一 节
论 述 养 生 的 意 义 与 法 则
释译图析
一、从内因方面论述养生之道 二、从内因、外因两方面论述养 从内因、 生的具体要求
子。
迺(7)问于天师(8)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 问于天师 天师( 余闻上古之人, 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 (9)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 皆衰者,时世异也?人将失之耶( 10)? 皆衰者,时世异也?人将失之耶( 10)? 他向歧伯问 道:我听说上古 时代的人, 时代的人,年龄 ( 7) 迺 : 古 “ 乃 ” 字 。 天师:黄帝对歧伯 歧伯的尊称 (8)天师:黄帝对歧伯的尊称。高 大多都能活过百 世栻注: 歧伯为帝师, 世栻注:“歧伯为帝师,故史臣称为天 岁,而他们的动 作却不显衰老。 作却不显衰老。 师。” 现在的人, 现在的人,年龄 春秋:指年龄。 (9)春秋:指年龄。 才五十岁左右, 才五十岁左右, (10)人将失之耶: 10)人将失之耶: 将,选择连 动作便显得衰老 抑也, 还是”之意。 词,抑也,有“ 还是”之意。失,过 了,这是时代环 这里指违背养生之道。人将, 失,这里指违背养生之道。人将,《千 境的不同呢?还 境的不同呢? 金要方》养性序作“将人” 金要方》养性序作“将人”。与下文 是人们违背了养 将天数然也’同一文法。 ‘ 将天数然也’同一文法。” 生之道呢? 生之道呢?
《素问 ·上古天真论第一》 上古天真论第一》
基础部 邓

篇名解释
本篇推崇上古真人能够讲 究养生之道,却病延年, 究养生之道,却病延年,而真 人养生之道主要是能够保养天 真,不使妄泄,即人体生长壮 不使妄泄, 老和生殖功能强盛及寿夭变化 都取决于天真的盛衰盈亏。 都取决于天真的盛衰盈亏。因 此,养生保精对于健康长寿有 着重要的意义。 着重要的意义。 本篇内容主要是讨论这些 问题,故以上古…不违背常规地劳作 ……不违背常规地劳作,所以能够形体与精神都 不违背常规地劳作, 很健旺,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以后才去世。 很健旺 , 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 , 超过百岁以后才去世 。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 23),以妄为常, ),以妄为常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 (23),以妄为常,醉 以入房, 24) 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以入房,以欲 (24) 竭其精, 以耗散其真, 不知持满 25), 26) 务快其心, (25), 不时御神 (26) , 务快其心,逆 于生乐 (27)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 27) 起居无节, 故半百而衰也。 (23)浆:水浆,即饮料。 23) 水浆,即饮料。 24) 即色乐、情欲。 (24)欲:通“慾”,即色乐、情欲。 25)不知持满:王冰注: (25)不知持满:王冰注:“言爱精保神如持盈满 之器,不慎而动,则倾竭天真。 之器,不慎而动,则倾竭天真。” 26)不时御神: 善也。 用也,做统摄、 (26)不时御神:时,善也。御,用也,做统摄、 治理解。谓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治理解。谓不善于把握和调养自己的精神活动。 27)务快其心,逆于生乐:王冰注: (27)务快其心,逆于生乐:王冰注:“快于心欲 之用,则逆养生之乐矣。”谓贪图一时欢乐,违逆生命 之用,则逆养生之乐矣。 谓贪图一时欢乐, 长久康乐。 长久康乐。
今时之人 不然也, 不然也,以酒为 以妄为常, 浆,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醉以入房,以欲 竭其精, 竭其精,以耗散 其真,不知持满, 其真,不知持满, 不时御神, 不时御神,务快 其心,逆于生乐, 其心,逆于生乐, 起居无节, 起居无节, 故 半百而衰也。 半百而衰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