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渔业资源与渔场学】

合集下载

鱼用药饵的配制和投喂方法

鱼用药饵的配制和投喂方法

鱼用药饵的配制和投喂方法摘要:一、配制方法 1.青饲料药饵:按鱼类正常采食量的1/3~2/3采集鱼类爱吃食的鲜嫩青草或蔬菜叶等待用。

先称取占青料重5%左右的面粉加水在锅内煮成稀糊状,把要配入的药物充分溶解于少量水中,再把药液倒入冷却的面糊中彻底搅拌均匀后,最后将药面糊与青饲料充分拌匀,放置一、配制方法1.青饲料药饵:按鱼类正常采食量的1/3~2/3采集鱼类爱吃食的鲜嫩青草或蔬菜叶等待用。

先称取占青料重5%左右的面粉加水在锅内煮成稀糊状,把要配入的药物充分溶解于少量水中,再把药液倒入冷却的面糊中彻底搅拌均匀后,最后将药面糊与青饲料充分拌匀,放置在通风荫凉处,晾干粘牢,即可投喂。

2.精饲料药饵:取每次正常吃食精饲料总量1/3~1/2的干料,估计可使饲料吸水膨胀所需的水量,将药物倒入水中充分溶解搅匀,再与干饲料拌合均匀,将吸收药液后的饲料晾至表面稍干,即可喂鱼。

3.配合饲料药饵:可在加工前将药物均匀拌入原料中配制,也可将药物配水溶解后用喷雾器喷洒在已成型的颗粒饲料上,晾干后即成药饵。

注意,因温度升高而失效的药物不能以机械加工成药饵,以免高温使药物降效。

二、投喂方法选药配制药饵时,一定要先正确诊断鱼病,做到对症下药,同时用药量一定要根据药物说明,不可过多或过少。

投喂药饵时必须注意:1,投喂药饵前,应停食1天,让鱼饥饿以增强食欲。

2.投喂药饵时,应先喂1/3~1/2的没有拌药的同种饲料,避免健康鱼抢食过多药饵,而病弱鱼又吃不到药饵的现象。

3.投喂药饵的疗程要足。

投喂药饵防治鱼病,并非一次就能药到病除,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确定投喂次数。

4.药饵应现喂现配,以免放置过久而降低药效。

5.投喂药饵时,如能结合全池遍洒药物,防治鱼病效果则更加显著。

水产养殖的养殖饵料与饲养方法

水产养殖的养殖饵料与饲养方法

水产养殖的养殖饵料与饲养方法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产业之一,而养殖饵料和饲养方法是决定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饵料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饵料,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水产养殖方法。

一、水产养殖饵料的种类和特点水产养殖饵料是水中生物的食物来源,合理的饵料选择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水产养殖饵料可以分为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和综合性饵料三类。

1. 植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主要由藻类、水生植物和水草等组成。

它们具有较高的养分含量,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并且富含必需的氨基酸。

植物性饵料有助于水产养殖物种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对水质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

2. 动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主要由动物性原料制成,如鱼粉、虾粉、虫类和动物内脏等。

它们的优点是蛋白质含量高,且氨基酸组成较完整,能够提供养殖生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动物性饵料适用于一些对蛋白质需求较高的水产养殖物种。

3. 综合性饵料综合性饵料是指由植物性饵料和动物性饵料混合而成的饲料。

它们能够充分满足养殖生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养殖效益。

综合性饵料的配方可以根据养殖物种和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调整,以促进水产养殖的健康生长。

二、饵料选择的原则选择适合的饵料对于水产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进行饵料选择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养殖物种的特点:不同的水产养殖物种对饵料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其特点和生态习性来选择合适的饵料。

例如,肉食性水产物种需求高蛋白饵料,而草食性水产物种则需要高纤维饵料。

2. 营养需求:根据养殖物种的不同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具有合适营养元素比例的饵料。

例如,幼鱼期需要高蛋白饵料促进生长,成鱼期则需要含有较多脂肪的饵料提高肉质品质。

3. 饵料质量和成本:选择质量好、稳定性高的饵料,能够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

同时,还要综合考虑饵料的成本,确保在养殖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水产养殖方法除了合适的饵料选择,水产养殖方法也对养殖效益有重要影响。

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2——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PPT

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研究方法2——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课件PPT

3视野计算法
分析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方法。
0.1-0.2g 食糜; 稀释10倍摇匀, 吸取一 滴于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计算20个视野。 可计算 3-5 次求出平均值。
表示相对数量的比较, 不反映鱼类个体 的大小和摄食的数量。
4记分法
规定各食饵的分数, 如吃鱼类、 头足类、虾类、蟹类, 据大小情况规 定1个分数范围, 然后按照整个胃含物 的饵料数确定分数。
将消化管分前段和后段进行对照,通常对消化
度分三个等级:
Ⅰ级—食饵生物的个体外形较完整; Ⅱ级—食饵生物的外形不完整,已处于可分 辨的程度,属半消化状;
Ⅲ级—强烈的消化,食饵生物已完全消化, 仅剩下难以消化的部分,如眼球、脊骨、耳 石、鳞片等残骸。
(二)消化度系数的计算 鱼类的消化程度可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K=C/Q 其中,K为消化度系数;C为食物团更正重 量;Q为食物团实际重量。
例2:黄海鳕鱼食物组成分析
鳀鱼;脊腹褐虾 ;叫姑鱼 ;玉筋 鱼;日本枪乌贼 ;对虾 ;黄鲫;小黄 鱼幼鱼,鱚,枪乌贼,鹰爪虾,火枪 乌贼,寄居蟹,鳕鱼幼鱼, 绵鳚,珊瑚类, 蚶, 牡蛎, 胡桃蛤 ,双喙耳乌贼, 中国毛 虾, 细螯虾, 日本鼓虾, 霍氏三强蟹, 海
(二)定量分析 饵料生物个体计算法 、出现频率
一种常见标准:
00级:胃、肠内均无食饵存在 ; 0级:胃内无食物,肠内有残食; 1级:胃内有少量食物; 2级:胃内食物适量,或占1/2; 3级: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大; 4级:胃内充满食物,胃壁膨大。
三、鱼类摄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一)定性分析 鉴定食物团中的生物种类并列出名录。
例1:印度洋中西部黄鳍金枪鱼的食物组成 (2008) 帆蜥;鲐;鹦鹉螺;虾;蟹;鱿鱼;杂鱼;鲣;沙丁 鱼;章鱼;鳞鲀;竹荚鱼;未辨认甲壳类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其中养殖鱼类是最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

而鱼类饵料与饵料添加剂作为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鱼类的生长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鱼类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并探讨其对养殖鱼类的影响。

一、常见的鱼类饵料类型1. 活饵:活饵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饵料类型之一。

它通常由小型水生生物,如浮游动物、水虫等组成。

活饵能够提供鱼类所需的蛋白质和营养物质,并能够模拟天然环境中的食物链,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

2. 干饵:干饵是水产养殖中另一种常见的饵料类型。

干饵一般是制成颗粒状或粉状,方便鱼类食用。

干饵的成分多样,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可以根据养殖鱼类的需求进行调配。

同时,干饵具有保存期长、易储存、方便运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业。

二、饵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1. 维生素类:维生素是饵料添加剂中常见的一类。

它们可以提供鱼类所需的各种维生素,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

常见的饵料添加剂维生素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

2. 草酸盐类:草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饵料添加剂,主要用于调节鱼类的酸碱平衡。

水体的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有重要影响,添加适量的草酸盐可以维持水质的稳定性,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

3. 抗生素类:抗生素类饵料添加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鱼类的疾病。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容易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的感染,使用抗生素类饵料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养殖鱼类的健康。

4. 酶制剂类:酶制剂可以促进鱼类对饵料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消化。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类对饵料的消化能力有限,添加酶制剂可以提高鱼类对饵料中养分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三、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对鱼类的影响1. 生长和发育:合理使用适宜的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种类的养殖鱼类对饵料和饵料添加剂的需求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饵料和饵料添加剂对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钓鱼百科全书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

钓鱼百科全书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

钓鱼百科全书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钓鱼百科全书: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钓鱼作为一项古老而受欢迎的娱乐活动,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钓鱼爱好者的喜爱。

无论是追求放松心情,还是挑战大自然,钓鱼都能带给人们无穷的乐趣与满足。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钓鱼者,了解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钓鱼百科全书,探索不同鱼类的喜好饵料和钓法,帮助您在钓鱼之旅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1. 淡水鱼类1.1 鲤鱼鲤鱼是淡水钓鱼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它们对各类饵料都有较强的反应,但以玉米和麦片为最佳饵料。

在钓法方面,常用的有浮漂钓法和底钓法。

在浮漂钓法中,以直接上漂或抛投式漂为主;而在底钓法中,可选用活饵或者软饵。

1.2 鳜鱼鳜鱼是一种适应力强的鱼类,对饵料要求相对较低。

常用的饵料有:鳜鱼饵、吐司屑、豆腐渣等。

钓法上,以底钓为主,使用沉底漂或慢沉的漂,同时可配合搓摸、跳杆等技巧,增加诱鱼效果。

1.3 黑鱼黑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喜欢吃蚯蚓、蚂蚱、小鱼等。

在钓法方面,常采用底钓和浮漂钓。

底钓时,可使用搓摸、跳杆等技巧,增加野性诱鱼效果。

而浮漂钓中,可使用铅块等沉降方式,帮助饵料下沉。

2. 海水鱼类2.1 铁板鱼铁板鱼喜欢捕食小鱼、虾、螃蟹等,因此,常用的饵料有小鱼片、蚯蚓等。

钓法上,多采用拖拽钓法或者套索钓法。

在拖拽钓法中,以拖拽速度与运动方式变化带动鱼群上钩;在套索钓法中,可将多个钓钩串联装配,提高捕获效率。

2.2 鲈鱼鲈鱼是海水中常见的鱼类之一,对各类饵料都有较强的反应。

常用的饵料有小虾、贝类、鱼片等。

在钓法方面,常采用浮漂钓法或者路亚钓法。

浮漂钓法中,可选择浮漂大小和浮漂深度来控制诱鱼效果;而路亚钓法中,可使用各种仿真鱼饵,模拟鱼类活动,增加诱鱼效果。

2.3 龙虾钓龙虾属于一种特殊的钓法,通常采用专用的钓具和装备。

常用的饵料有鱼骨、鱼腥、肉类等。

钓法上,一般使用龙虾笼或者龙虾钩,将饵料放入适当位置,并根据龙虾的行为习性,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

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与投喂方法在鱼类养殖中,饵料的选择和投喂方法是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中常用的饵料类型以及适宜的投喂方法,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饵料类型1. 活饵活饵是指在养殖水体中直接投放的活动生物,如浮游生物、水蚤、水蚯蚓等。

活饵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为鱼类提供全面的营养。

但是,活饵存活能力一般较弱,需要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定期添加新的活饵。

2. 干饵干饵是将活饵加工成干燥的形式,便于运输和储存。

常见的干饵有鱼粉、虫粉、豆粉、玉米粉等。

干饵具有较长的保质期,能够提供饵料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但营养价值相对活饵较低。

3. 饲料颗粒饲料颗粒是将各类饵料加工成不同大小的颗粒,便于鱼类食用。

常见的饲料颗粒有粉状、颗粒状、颗粒状等不同规格。

饲料颗粒具有均匀分布、易于观察摄食量、减少污染等优点。

二、投喂方法1. 定时投喂定时投喂是指按照固定时间间隔投喂饲料。

选择定时投喂可以让鱼类形成规律的进食习惯,提高鱼类的采食率。

投喂时间应尽量避免在鱼类活动频繁的时间段,避免鱼类因为紧张而减少进食。

2. 定点投喂定点投喂是指将饵料投放在特定位置,使鱼类围绕某个区域摄食。

选择定点投喂可以减少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提高鱼类的利用率。

投喂点的选择应根据鱼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合理布置,避免过于密集或过于分散。

3. 饵料悬浮投喂饵料悬浮投喂是指将饵料均匀地撒在水体中,使其悬浮在水中,鱼类自由采食。

选择饵料悬浮投喂可以保持水质的稳定,减少底部积聚的饵料残渣。

悬浮投喂的饵料应根据鱼类的食性和口齿情况,选择适合的饵料颗粒大小。

4. 饵料沉降投喂饵料沉降投喂是指将饵料投放在水体的底部,鱼类通过探头进食。

选择饵料沉降投喂可以满足底栖鱼类的取食需求,避免上浮鱼类无法取食的问题。

投喂的饵料应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避免过于浮沉不定的情况。

总结:鱼类养殖中的饵料类型和投喂方法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和鱼类的健康。

鱼类饲料种类及投喂方法

鱼类饲料种类及投喂方法

鱼类饲料种类及投喂方法文章来源:华隆鱼饲料/ 1、鱼类饲料营养要素(1)蛋白质蛋白质是鱼类饲料中最主要的营养物质。

鱼类对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要求较高,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要求饲料中含粗蛋白质20%~40%。

鱼类对饲料中粗蛋白质的需要量因鱼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别。

动物食性鱼类(如鳗鲡)对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植物食性鱼类(如草鱼)要求最低,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介乎两者之间。

即使同一种鱼类,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也有所不同。

鱼类的年龄越小,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越多;年龄越大,则需蛋白质越少。

鱼类对饲料中所含蛋白质的消化利用程度,由于种类、水温、摄食量及饲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别。

鱼类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特别是对动物性蛋白质的消化率大都在80%以上。

在植物性饲料中,采用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大豆、豌豆、扁豆、花生麸等投喂鲤鱼,也可获得较高的消化率。

(2)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饲料中所含的蛋白质都不能直接被鱼类消化吸收,必须经过酶的作用,把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才能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在鱼体内重新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常用饲料中蛋白质分解后的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赖氨酸、色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苏氨酸10种氨基酸是鱼类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彼此协调,促进鱼体的生长发育。

若组成比例均衡、适当,则饲料蛋白质转化为鱼体蛋白质的数量大,增重效果好。

因此,鱼用饲料除了要考虑蛋白质的含量外,还应十分注重必需氨基酸的平衡。

(3)脂肪据研究,在鱼用饲料中添加适量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量,减少蛋白质饲料用量。

投喂含有脂肪的饲料,尤其在越冬前投喂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可以减少越冬低温期鱼类死亡。

但在饲料中过量添加脂肪,会使鱼体内脂肪大量积累,出现肥胖病态而使其商品档次下降,影响食用价值,甚至会引起鱼体水肿及肝脏脂肪浸润等疾病。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资源历年试题及部分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资源历年试题及部分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5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A)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3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一、名词解释(30分)种群分节特征日轮单周期型鱼类沉性卵鳕型鳞性成熟系数卵胎生怀卵量更替率二、问答题(70分)1.什么是耳石成分指纹?利用成分指纹鉴别鱼类种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如何?(8分)2.鱼类早期发育分哪几个阶段?试述其仔鱼后期与稚鱼期的主要特征。

(10分)3.鱼类耳石、鳞片上年轮特征各有什么特点?其年轮形成原理是什么?(10分)4.试以耳石为例,详述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0分)5.试述鱼类食饵更替的主要表现。

(10分)6.鱼类产卵洄游有什么特点?(10分)7.试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量度的主要指标。

(12分)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学年第学期试题名称:共页第页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5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B)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3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三、名词解释(30分)量度特征性比年龄结构产卵洄游群落食饵更替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产卵洄游大陆架渔场四、问答题8.试述鱼类种群间形态方面的主要区别特点。

如何利用形态学方法鉴别鱼类种群?(10分)9.试述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

(10分)10.如何用Peterson鱼体长度分布曲线法研究鱼类生长?(10分)11.试述黄渤海鱼类的繁殖期、排卵方式与产卵类型特征。

(10分)12.影响鱼类食饵保障的因素有哪些?(10分)13.试述鱼类个体繁殖力的变化规律。

(10分)14.试简述鱼类日轮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0分)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学年第学期试题名称:共页第页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6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A)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04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五、名词解释(30分)鳞焦环片二夏龄鱼越冬洄游群落鱼类个体繁殖力怀卵量物种多样性大陆架渔场卵胎生六、简答题(36分)15.什么是种群?有哪些方法可以划分鱼类种群?(6分)16.鱼类生命周期有哪些主要阶段?(6分)17.鱼类产卵类型有哪些? (6分)18.鱼类鳞片上的年轮特征有哪几种? (6分)19.草食性鱼类有哪些类型? (6分)20.鱼类产卵洄游有哪些主要特征?(6分)七、综述题(34分)1.试述Peterson鱼体长度分布曲线法研究鱼类生长的原理、应用、优点与局限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尖 头 黄 鳍 牙
•(二)依据鱼类所摄食食物的生态类型划分 (3类)
• 1.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 这一类型的鱼类分 布广泛,产量极高。游泳速度快、消化能力强、 生长迅速。如银鲳、鳀科、鲹科鱼类等中上层 鱼类。
鳀 鱼
• 2.以游泳生物为食的鱼类 这—类型的鱼类个体较大,游泳能力很强, 口大型,消化酶十分丰富,专门捕食稍小的鱼类、头足类和虾、蟹类。 它们的渔业价值颇高,如带鱼、金枪鱼、鲨鱼等。
•四、鱼类食性的更替现象
•(一)随鱼类体长的变化 随着鱼类的生长发 育,体长逐渐增大,口器发育完善,对于食 饵的种类组成和个体大小的要求发生变化。
第六章 鱼类的饵料、食性及其 研究方法
研究意义
饵料生物与鱼类分布; 饵料保障程度与种群动态; 养殖中的饵料措施; 复杂的食性关系与群落动态。
第一节 鱼类的食物链、食物网与食性类型
•一、鱼类的食饵组成
•鱼类的食谱是十物;
• (1)以摄食浮游植物为主的鱼类, 如斑鰶、沙丁鱼等。






•斑鰶
• (2)以周丛生物为主的鱼类,如突吻 鱼、软口鱼等。
突 吻 鱼
• •(3)以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的鱼类, 如草鱼。



• (4)以腐植质、碎屑为食的鱼类,如 鲻鱼。
鲻 鱼
•2.动物食性鱼类 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鳃耙疏稀, 肠管较短: • (1)以浮游动物为主的鱼类,如太平洋鲱、鳀鱼、 鲐鱼等。
• 3.以底栖动物为食的鱼类 这类鱼类鱼群疏散,不能形成密集的 群体。它们的牙齿变化较大,为适应多样性的底栖无脊椎动物而 特化,如鲆鲽类、魟、鳐等。
•(三)依据所摄食的饵科种数划分(2类)
•1.广食性鱼类 以广泛觅食各种饵料生物的鱼 类,食谱范围很广,适应环境波动的能力比较 强。如大黄鱼摄食对象近 • 100种之多,带鱼的饵料种类有40~60种。
•2.高可塑性鱼类 这一类型的鱼类多 数属于杂食性鱼种,特别是近底层鱼 类,活动范围大,游泳能力强的种类, 如带鱼,小黄鱼等。
•三、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
• 鱼类对食物具有—定的选择能力,这 种选择能力是依据鱼类对饵料生物的一 定需要和环境中这种饵料生物多寡、可 获得的程度来决定的。这两种情况称为 鱼类对饵料生物的喜好性和易得性。
•2.刮食性鱼类 鱼类以独特的牙齿和口腔结构, 专门刮食岩石上的生物,特别以门牙为发达, 如鲀科、鹦嘴鱼等。
•3. 捕食性鱼类 以其游泳迅速、牙齿锐利为特点, 能迅速、准确追食猎物并一口吞入胃中,如带鱼、 海鳗。
•4.吸食性鱼类 它们以特化的口腔形成圆筒状,专 门将食物和水一同吸入口腔中,造成吸引流,将小 型的动植物饵料吸入胃中,如海龙、海马等。
•2水生动物类群,几乎涉及无脊椎动物 的各个门类以至脊椎动物的鱼类自身;
•3腐植质类,也是某些底食性鱼类的重 要饵料。
• 二、鱼类的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效率
• (1)食物链

鱼类的食物链,或称食物层次,是指鱼类同
饵料生物及凶猛捕食者之间呈链状的食物关系。呈
现初级生产者—初级消耗者—次级消耗者—…—高级 捕食者的关系,如此一个环节扣着—个环节,呈现 出链状结构。食物链反映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
•二、鱼类摄食的相对稳定性和可塑性
• 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比较稳定,变 化程度很少,显示出摄食的稳定性, 如摄食浮游动物的鱼类。 • 有些鱼类的食物组成变化较大, 食饵的变化十分明显。如带鱼、大黄 鱼常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出现食饵 组成的变化,呈现可塑性。
•依据鱼类摄食的稳定性程度,可分为:
•1.高稳定性鱼类 这一类型的鱼类通 常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种,它们常 组成巨大的群体进行摄食活动。
能量金字塔
•三、鱼类的食性类型 • 鱼类的食谱是十分多样的; • 通常鱼类具有某种特定的食性类型, 这与鱼类的摄食器官的形态以及捕食 方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依据鱼类摄食的特点可以有以下五种划 分方法:
•(一)依据鱼类所摄食的食物性质划 分(3类)
•1.草食性鱼类 •以水生植物性饵料为食。分4种情 况:
鳀 鱼

• (2)以底栖动物为主的鱼类,如鲆 鲽类、舌鳎类、魟鳐类。

五 点 斑 鲆
条 鳎
何 氏 鳐
中 国 团 扇 鳐
齐 氏 魟
• (3)以游泳性鱼类为食,如带鱼、蓝点马鲛等。 •3.杂食性鱼类 以植物性或动物性饵料为食, 口型中等,两颌牙齿呈圆锥形或臼齿状,鳃耙 中等,消化管长度小于食植性鱼类,如小黄鱼 等。
•5.寄生性鱼类 以其寄主的营养或排泄物来养育自 己,如角鮟鱇的雄鱼寄生在雌鱼身体上吸取营养。
•小结
• 1、鱼类食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 2、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效率(林德曼定律)。 • 3、划分鱼类食性类型的五种方法。
第二节 鱼类对食物的选择性与更替
•一、鱼类食性的变化 • 鱼类的食性随着年龄、季节、海域 甚至昼夜而变化。
路径。
• (2)食物网:在水域生态系统中,一 种动物往往摄食多种饵料生物,同时其自 身又要被多种大型捕食者所捕食,各种食 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一个复杂网络结构。
海 洋 中 的 食 物 网
•(3)生态效率 • 在食物网中,当能量从一个环 节转入下一个环节,后一营养级所 获得的能量大约只有前一营养级能 量的10%,大约90%的能量损失掉 了,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 律”。
• 2.狭食性鱼类 少数鱼类仅分布于某一特定水域,专门猎食某些 植物或动物性的饵料,其口器和消化功能较为特化,难以适应外 界环境条件激烈的变化。如咽管鱼、海龙、海马等。
• (四)依据鱼类捕食性质划分(2类)
• 1.温和性鱼类 一般以小型浮游动植物、小型底 栖无脊椎动物或有机碎屑、动物尸体等为食的鱼 类,如鲻鱼、鮻鱼、鳀鱼、沙丁鱼等。
• 2.凶猛性鱼类 这类鱼牙齿锐利,游泳迅速,以 追捕其它较小的鱼类、无脊椎动物为食,如带鱼、 海鳗以及鲨鱼,后者体长可达12m,性极凶残, 牙齿尖锐,能撕咬大型鱼类或哺乳动物。
•(五)依据鱼类捕食的方式划分(5类)
•1.滤食性鱼类 专门过滤细小的动、植物为食 的鱼类,它们以鳃耙细密、牙齿发育较弱为特 点,食物直接从口咽处进入胃肠消化,如鳀鱼 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