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上海海洋大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合集下载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资源历年试题及部分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资源历年试题及部分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5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A)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3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一、名词解释(30分)种群分节特征日轮单周期型鱼类沉性卵鳕型鳞性成熟系数卵胎生怀卵量更替率二、问答题(70分)1.什么是耳石成分指纹?利用成分指纹鉴别鱼类种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如何?(8分)2.鱼类早期发育分哪几个阶段?试述其仔鱼后期与稚鱼期的主要特征。

(10分)3.鱼类耳石、鳞片上年轮特征各有什么特点?其年轮形成原理是什么?(10分)4.试以耳石为例,详述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0分)5.试述鱼类食饵更替的主要表现。

(10分)6.鱼类产卵洄游有什么特点?(10分)7.试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量度的主要指标。

(12分)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学年第学期试题名称:共页第页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5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B)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03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三、名词解释(30分)量度特征性比年龄结构产卵洄游群落食饵更替群落物种多样性群落演替产卵洄游大陆架渔场四、问答题8.试述鱼类种群间形态方面的主要区别特点。

如何利用形态学方法鉴别鱼类种群?(10分)9.试述鱼类生命周期的时相划分。

(10分)10.如何用Peterson鱼体长度分布曲线法研究鱼类生长?(10分)11.试述黄渤海鱼类的繁殖期、排卵方式与产卵类型特征。

(10分)12.影响鱼类食饵保障的因素有哪些?(10分)13.试述鱼类个体繁殖力的变化规律。

(10分)14.试简述鱼类日轮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10分)授课教师命题教师或命题负责人签字院系负责人签字年月日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附页)学年第学期试题名称:共页第页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首页)2006学年第 1学期试题名称:资源生物学(A)共 1 页第 1 页专业年级: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04 学号姓名授课教师名叶振江分数五、名词解释(30分)鳞焦环片二夏龄鱼越冬洄游群落鱼类个体繁殖力怀卵量物种多样性大陆架渔场卵胎生六、简答题(36分)15.什么是种群?有哪些方法可以划分鱼类种群?(6分)16.鱼类生命周期有哪些主要阶段?(6分)17.鱼类产卵类型有哪些? (6分)18.鱼类鳞片上的年轮特征有哪几种? (6分)19.草食性鱼类有哪些类型? (6分)20.鱼类产卵洄游有哪些主要特征?(6分)七、综述题(34分)1.试述Peterson鱼体长度分布曲线法研究鱼类生长的原理、应用、优点与局限性。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资源监测考核试卷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资源监测考核试卷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资源监测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得分: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海洋渔业资源的定义是指:()
A.海水中所有生物资源
B.海洋中可供捕捞的鱼类资源
A.生态优先
B.经济效益最大化
C.可持续发展
D.科技支撑
2.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A.水温
B.盐度
C.水深
D.气候变化
3.海洋渔业资源监测的手段包括哪些?()
A.拖网调查
B.声学评估
C.样本分析
D.遥感技术
4.以下哪些是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措施?()
A.设立渔期
B.设立禁渔区
A.人工繁殖
B.鱼类标记
C.生态修复
D.基因工程
18.以下哪些活动可能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A.海底采矿
B.油轮泄漏
C.海上风电建设
D.港口扩建
19.渔业资源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A.水质监测
B.海面温度监测
C.渔场分布预测
D.捕捞行为监控
20.以下哪些措施可以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和保护?()
10.提高捕捞技术和效率是解决过度捕捞问题的根本途径。()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三种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措施。
(答题区域)
2.描述渔业资源监测的主要方法,并分析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答题区域)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科普教育考核试卷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科普教育考核试卷
A.捕捞过度
B.管理不力
C.市场波动
D.技术落后
16.以下哪些行为有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和保护?()
A.提高养殖技术
B.减少污染排放
C.增加捕捞量
D.加强监管
17.以下哪些是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A.资源量
B.利用方式
C.管理水平
D.科技支持
18.渔业资源保护区的功能包括以下哪些?()
4.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中,________利用是最基本的原则。
5.目前,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主要捕捞对象是________鱼类和________鱼类。
6.渔业科普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公众对渔业资源保护的________意识和________意识。
7.世界上最大的渔场位于________海,被称为________渔场。
A.提高捕捞产量
B.保护渔业资源
C.促进渔业经济发展
D.满足市场需求
19.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渔业法律法规?()
A.在休渔期捕捞
B.使用合规渔具捕捞
C.在规定区域内捕捞
D.按照规定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20.渔业科普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A.渔民
B.渔业管理人员
C.消费者
D.所有人
(以下为其他题型,根据实际需求可自行编写)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海洋渔业资源按其生存环境可以分为________渔业资源和________渔业资源。
2.我国的海洋渔业主要包括________渔业、________渔业和________渔业。
3.渔业资源的生物量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渔业资源的________总量。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考核试卷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考核试卷
A. 渔业统计
B. 海洋遥感
C. 水下摄影
D. 核磁共振
2. 海洋渔业资源评估中,哪种参数最能反映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
A. 生物量
B. 产量
C. 资源密度
D. 生物多样性
3. 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A. 南多北少
B. 北多南少
C. 东多西少
D. 西多东少
4. 下列哪种渔业资源不属于我国海洋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
1. 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
A. 了解渔业资源的种类
B. 评估渔业资源的数量
C. 分析渔业资源的分布
D. 提供渔业管理决策依据
2.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A. 水温
B. 盐度
C. 溶解氧
D. 海流
3. 海洋渔业资源评估中常用的生物指标包括?()
A. 生物量
B. 生产力
1. 海洋渔业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因此可以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 )
2. 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
3. 拖网调查是一种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渔业资源调查方法。( ×)
4. 渔业资源的年龄结构可以通过分析鱼类的耳石年轮来确定。( √)
5. 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主要受水温、盐度和溶解氧等因素的影响。( √)
A. 鲅鱼
B. 鲳鱼
C. 鲤鱼
D. 带鱼
5. 海洋渔业资源的生命周期分为几个阶段?()
A. 两个阶段
B. 三个阶段
C. 四个阶段
D. 五个阶段
6. 下列哪种方法常用于评估渔业资源的生物量?()
A. 标志重捕法
B. 渔获量统计法
C. 生态位分析法

海洋渔业资源考核试卷

海洋渔业资源考核试卷
2.渔业资源可以通过人工繁殖来无限增殖。()
3.休渔期是为了保护渔业资源,禁止所有渔业活动。()
4.拖网捕捞对海洋底栖生物的影响较小。()
5.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与海洋流完全无关。()
6.人工鱼礁的投放可以提供渔业资源栖息地,有助于资源的增殖。()
7.海水养殖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8.所有鱼类都在同一个季节进行繁殖。()
A.鲟鱼
B.鲤鱼
C.鲨鱼
D.黄花鱼
8.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增殖渔业资源?()
A.投放人工鱼礁
B.进行人工放流
C.建立海洋保护区
D.提高捕捞效率
9.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
A.海水污染
B.沿海开发
C.过度捕捞
D.气候变化
10.以下哪些渔具有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
A.拖网
B.围网
C.炸鱼
9.渔业资源管理只需要考虑捕捞量和捕捞技术。()
10.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相互矛盾的。()
(注: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具体题目内容应根据实际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并列举至少三种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措施。
2.描述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渔业资源的。
A.鲤鱼
B.鲈鱼
C.鲑鱼
D.鲟鱼
19.下列哪个因素对渔业资源的分布影响最大?()
A.水温
B.盐度
C.食物
D.光照
20.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的海洋渔业产区?()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西北地区
(注:以上仅为试卷模板,具体题目内容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

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




6,阐述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10分) 鱼类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活环境因素的制约 和人为的捕捞因素等。鱼类本身的因素包括繁殖、 生长和死亡等,环境因素包括水温、盐度、饵料 生物、种间关系和敌害生物等。 繁殖受到种群亲体的繁殖力,产出卵子的受精率 以及鱼卵仔鱼的成活率的制约。 生长受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和外界环境的饵料 和水文条件的影响。 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捕捞死亡。 种群及种间的相互关系也影响着种群的数量变动。 捕捞是影响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1,阐述渔业资源评估的涵义和内容(10分)
资料:(1)生物学包括年龄、生长、长 度、重量、繁殖力及渔获组成等,(2) 渔业统计包括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 目标:(1)生长、死亡和补充的规律, (2)捕捞作用对渔业资源数量和质量的 影响,(3)对资源量和渔获量作出估计 和预报,(4)确定捕捞强度和起捕规格, (5)为制定渔业政策和渔业管理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


2,推导由Walford生长变换法求vonBertalanffy生长参数的方法(10分)
lt 1 l 1 e lt 1 l
1 e
k ( t 1t 0 ) k ( t t 0 ) k

lt 1 l l e 1 e
k

e
k
l1 l l 2
1 2 t


5、Ricker(1975)生长方程认为,把鱼类的生 命周期分成若干短的时距,其生长曲线可 以作为(指数)生长来对待。 6、鱼类各年龄的体长组成的概率分布接近 于(正态)分布,其概率表达形式为 l l )。 ( l 1 2
l1 l l2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资源恢复考核试卷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资源恢复考核试卷
D.提高渔业资源保护意识
11.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法规主要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D. A、B、C都是
12.以下哪种做法可能导致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A.提高捕捞技术
B.减少捕捞船只
C.设立休渔期
D.实施渔业资源恢复计划
17. D
18. B
19. A
20. A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D
3. AB
4. ABC
5. ABC
6. BD
7. ABC
8. ABC
9. ABC
10. ABC
11. ABC
12. ABC
13. ABC
14. ABC
15. ABC
16. ABC
17. ABC
18. ABC
19. ABC
20. ABCD
D.合理开发
6.渔业资源恢复的目的是什么?()
A.提高渔业产量
B.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增加渔民收入
D.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7.以下哪些是海洋渔业资源恢复的技术手段?()
A.种苗放流
B.人工繁殖
C.渔业资源监测
D.捕捞工具的改进
8.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影响渔业资源的恢复效果?()
A.气候变化
B.海洋污染
C.捕捞行为
3.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A.设立休渔期
B.限制捕捞量
C.提高捕捞效率
D.禁止捕捞珍稀物种
4.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对于以下哪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A.生态平衡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安全生产考核试卷

海洋渔业资源与渔业安全生产考核试卷
1.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A.水温
B.盐度
C.溶解氧
D.陆地距离
2.以下哪些是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A.设立禁渔区和禁渔期
B.限制捕捞工具和捕捞方法
C.提高捕捞效率
D.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
3.渔业安全生产中,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定期进行船员安全培训
B.配备足够的救生设备
14. ABC
15. ABC
16. ABC
17. ABC
18. AB
19. ABC
20. ABCD
三、填空题
1.鱼类
2.安全检查
3.保护渔业资源
4.保持资源的可再生能力
5.种苗放流
6.炸鱼/电鱼/毒鱼等
7.救生和求生技能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
9.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10.提高捕捞技术和合理控制捕捞量
A.设立休渔期
B.保护产卵场
C.禁止捕捞幼鱼
D.控制捕捞强度
18.以下哪些渔业资源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
A.中华白海豚
B.鲟鱼
C.鲤鱼
D.珍珠贝
19.以下哪些是渔业资源管理的目标?()
A.保持渔业资源的稳定
B.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D.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20.以下哪些措施可以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
D.外来物种投放
9.以下哪些做法可能会损害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A.在休渔期进行捕捞
B.使用破坏性捕捞工具
C.捕捞幼鱼和怀孕的母鱼
D.忽视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10.以下哪些是渔业资源保护区的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多重选择题(2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有分,每题2分
1,下列属于暖流的是哪一些?( C D )
A,本格拉海流 B,秘鲁海流 C,巴西海流 D,湾流 E,亲潮
2,下列哪些海域的水域生产力最高?( C )
A,沿岸海域 B,垂直对流海域 C,上升流海域 D,暖寒流交汇区
3,下列群体中哪些群体的密度最大而且稳定?( A )
A,生殖群体 B,索饵群体 C,越冬群体 D,临时集群
4,在(ABD)情况下,我国近海的一些传统经济鱼类的渔汛推迟。

A,外洋水系弱 B,北风系多 C,南风系多 D,沿岸水系强
5,( A)渔场为人类提供了90%多的产量。

A,大陆架渔场 B,河口渔场 C,上升流渔场 D,港湾渔场
6,从下列( AC )中可以判别渔场处在旺汛。

A,个体均匀 B,性比中雌性大于雄性 C,产卵群体中大多处在V期 D,雄性个体多
7,目视侦察中上层鱼类有哪些依据( ABCD )
A,群色 B,群形 C,移动速度 D,海鸟的状态
8,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CD )
A,鱼类的繁殖适温范围要比一般的最适水温窄
B,海水硬骨鱼类为低渗性鱼类
C,大洋赤道水域温跃层的深度分布规律是自东向西递减
D,单位礁体是人工鱼礁的最小单位
9,哪些海流是不属于太平洋海域的?( C )
A,亲潮 B,东澳大利亚海流 C,拉布拉多海流 D,秘鲁海流
10,海洋锋的判断标准是( AD )
A,水温的水平梯度大于1℃/20海里 B,水温的水平梯度大于2℃/20海里
C,水温的水平梯度大于1℃/10海里 D,水温的水平梯度大于0.5℃/10海里
四、问答题(30分)
1,如何理解“动则变,变则集”这句话?(8分)要求答出基本内容和表达基本意思持续安定的或长时间的保持均一海况的海域,鱼类分散,不大可能浓密集群,只有在环境条件(如水温等)的时空分布梯度较大或这些因素发生剧烈变化时,鱼类才会集群,形成好的渔场。

可以用下式来表式:
N表示为鱼类的集群;S为环境条件群,S为空间梯度分布,S为变化率。

因此,我们可以用“变则动,动则集”六个字来表示。

2,研究鱼类摄食的目的及其方法?(8分)要求答出基本内容和表达基本意思,每部分4分
鱼类摄食研究的目的:水产资源与其他生物所结成的生物群落是以食物网联结而成的。

某群体数量的多少不仅与它的捕食者、食物的数量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鱼类的食物保障,即水域中食物的数最、质量及可获性,索饵季节的长短,进行索饵的鱼类种群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研究,掌握鱼类摄食习性的动态,即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以及群体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定量关系。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直观法、计数法、出现频率法、体积法和重量法。

3,渔情预报的指标有哪些,并详细说明?(8分)要求答出基本内容和表达基本意思,每点1分,全部答对满分
λ探鱼仪的映像,形状和浓密程度
λ渔获组成及敌友鱼来判断,兼捕鱼的多少和主捕鱼的多少。

如小黄鱼与黄鲫混栖;鲨鱼出现。

λ渔获物的新鲜程度
λ渔获个体的均匀程度
λ性腺的发育程度和性比组成
λ饱满度和饵料组成,主饵料和次要饵料
λ底质情况(对底栖生物和中下层鱼类栖息分布关系密切)
λ水色和透明度,水色与透明度与水系和水团的关系密切
λ潮流情况,潮流影响鱼群的分布和动态,影响生产
λ风和低气压,大风前后可形成高产“抢风头,抓风尾”;低气压出现之前,鱼群往往集群;春汛期间,南风系早,水温回升快,渔汛提前;反之推迟。

秋汛期间,北风系早,水温下降快,渔汛提前结束;分之,延长。

综上所述,影响中心渔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求更加准确地判断渔场的位置。

4,鉴定种群的方法有那些,并详细说明?(6分)要求答出基本内容和表达基本意思,每点2分
鉴定单位群体的方法一般有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渔获物统计、寄生虫的鉴别、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方法。

前5种方法属于传统方法,但自从电子计算机和数学方法应用普及,也给这些传统方法增加了新的内容。

后两种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种群、群体概念的资料,提高了鉴定工作的准确性。

在7种方法中,要算形态学方法用得最为广泛。

(一)形态学方法
在利用形态学方法时,我们往往需要收集不同产卵群体一定数量的个体样品,对它们的各项分节特征、体型特征和解剖学特征进行测量和鉴定,然后利用各样品的这些特征的差异程度作为种群鉴定的指标。

1,分节特征
主要是计数和测定鱼体解剖前后的各项分节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

通常计数测定的鱼体分节部分有:脊椎骨(脊椎骨数、躯椎数和尾椎数)、鳞片(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和棱鳞数)、鳍条、幽门垂数、鳃耙数、鳃盖条数、鳔支管数、鳞相和耳石轮纹数。

2,体型特征
主要是测量鱼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和高度,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平均数和平均数误差。

通常所求的体型长度比值有:全长比体长,体长比头长,体长比体高,头长比吻长,头长比眼径,尾柄长比尾柄高。

(二)生态学方法
研究和比较不同生态条件下种群的生活史及其参数,几乎包括了鱼类所有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生殖指标,生长指标,年龄指标,洄游分布,摄食指标,种群数量变动的节奏,寄生虫。

(三)免疫、生化遗传学方法
应用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方法测量种群的生理特征差异,主要的应用技术有蛋白质电泳、等电聚焦分析、染色体变异、线粒体分类分析、血清凝集反应测定等。

电泳分析时一种新的技术,能够测出种群基因的时空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