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

合集下载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指南》使用说明
主要内容四个部分 概述:主要对疾病流行病学、病因、重要发病机制等进 行简单介绍,使基层医生对疾病整体情况有所认识。 诊断要点: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常用辅助 检查,对基层无法开展但对诊断必须的检查有所介绍。 药物治疗:为主要部分。对基本药物的使用方法。疗程 详细介绍,尤其对儿童常见病儿童用药的用法用量, 是我们基层医师有章可循。 注意事项:对一些重要实验室检查、非药物治疗手段、 药物不良反应、转院指征、非基本药物应用等介绍, 如肺脓疡青霉素过敏可选用万古霉素,严重新型隐球 菌脑膜炎,可选用两性霉素B.
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 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具体办法按医疗保障有关规定执行 为保证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落实,新农 合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报销比 例要明显高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外药品, 各省(区、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将报销 比例差距保持在5%—10%。

非基本药物 实施要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可以在基本药物制度过渡期内配备使用少量非基本药 物,但必须按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 ●使用条件——限定过渡时间、限定品种数量、限定零 差率销售 1、过渡期限。过渡期限从制度实施之日起至2011年7 月31日止。 2、品种数量。按照药品通用名,每所乡镇卫生院不 超过60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超过30种。 3、使用比例。非基本药物销售额占药品总销售额的 比例一律不得超过20%,并在过渡期内逐步降低。 4、供应保障。非基本药物仍按原渠道采购和配送。 5、报销政策。非基本药物适用新农合或城镇基本医 疗保险报销政策,但不享受基本药物提高报销比例的 优惠政策。 ●遴选程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交品种——县区卫生、 发改部门(医改办)审核评价——市卫生、发改部门 (医改办)备案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药目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药目录(word文档良心出品)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2、苯唑西林3、氨苄西林4、派拉西林5、阿莫西林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二)头孢菌素类:1、头孢唑林2、头孢氨苄3、头孢呋辛钠4、头孢曲松钠(三)氨基糠苷类:1、阿米卡星2、庆大霉素(四)大环内酯类:1、红霉素2、阿奇霉素(五)其他抗生素:1、克林霉素2、磷霉素(六)磺胺类:1、复方磺胺甲唑片(七)喹诺酮类:1、诺氟沙星2、环丙沙星3、左氧氟沙星(八)硝基呋喃类:1、呋喃妥因(九)抗结核药:1、异烟肼2、利福平3、吡嗪酰胺4、乙胺丁醇5、链霉素6、对氨基水杨酸钠(十)抗麻风药:1、氨苯砜(十一)抗真菌药:1、氟康唑2、制霉素(十二)抗病毒药:1、阿昔洛韦2、利巴韦林3、抗艾滋病用药3-1齐多夫定3-2司他夫定3-3拉米夫定3-4去羟肌苷3-5奈韦拉平3-6依非韦伦3-7茚地那韦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一)抗疟药:1、氯喹2、伯氨喹3、青蒿素类药物3-1蒿甲醚3-2青蒿琥酯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4青蒿素哌喹片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3-6阿莫地喹(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1、甲硝唑(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1、葡萄糖酸锑钠(四)抗血吸虫病药:1、吡喹酮(五)驱肠虫药:1、阿苯达唑第三章:麻醉药(一)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2、布比卡因3、普鲁卡因(二)全身麻醉药:1、氯胺酮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一)镇痛药:1、芬太尼2、哌替啶(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1、对乙酰氨基酚2、阿司匹林3、布洛芬4、双氯芬酸5、吲哚美辛(三)抗痛风药:1、别嘌醇2、秋水仙碱第五章:神经系统用药(一)抗帕金森病药:1、金刚烷胺2、苯海索(二)抗重症肌无力药:1、新斯的明(三)抗癫痫药:1、卡马西平2、丙戊酸钠3、苯妥英钠4、苯巴比妥(四)脑血管病用药及降颅压药:1、尼莫地平2、麦角胺咖啡因片3、甘露醇(五)镇静催眠药:1、地西泮(六)其他药物:1、胞磷胆碱2、尼可刹米3、洛贝林第六章:治疗精神障碍药(一)抗精神病药:1、奋乃静2、氯丙嗪3、氟哌啶醇(二)抗焦虑药:1、艾司唑仑(三)抗抑郁药:1、阿米替林2、多塞平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用药(一)抗心绞痛药:1、硝酸甘油2、硝酸异山梨酯3、硝苯地平(二)抗心律失常药:1、美西律2、普罗帕酮3、普鲁卡因胺4、普萘洛尔5、阿替洛尔6、美托洛尔7、胺碘酮8、维拉帕米(三)抗心力衰竭药:1、地高辛2、去乙酰毛药苷(四)抗高血压药:1、卡托普利2、依那普利3、硝普钠4、流酸镁5、尼群地平6、吲达帕胺7、酚妥拉明8、复方利血平片9、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五)抗休克药: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异丙肾上腺素4、间羟胺5、多巴胺6、多巴酚丁胺(六)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辛伐他汀第八章:呼吸系统用药(一)祛痰药1.溴已新2.氨溴索(二)镇咳药1.喷托维林2.复方甘草制剂(三)平喘药1.沙丁胺醇2.氨茶碱3.茶碱第九章:消化系统用药(一)抗酸药及抗溃疡病药:1、复方氢氧化铝2、雷尼替丁3、法莫替丁4、奥美拉唑5、枸橼酸铋钾(二)肋消化药:1、乳酶生(三)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1、颠茄2、山莨菪碱3、阿托品4、多潘立酮5、甲氧氯普胺(四)泻药及止泻药:1、开塞露2、酚酞3、蒙脱石(五)肝胆疾病用药:1、熊去氧胆酸2、联苯双酯(六)其他:1、小檗碱第十章:泌尿系统用药(一)利尿药1.呋塞米2.氢氯噻嗪3.螺内酯4.氨苯蝶啶(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1.特拉唑嗪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用药(一)抗贫血药:1、硫酸亚铁2、右旋糠苷铁3、维生素 B124、叶酸(二)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2、双嘧达莫(三)促凝血药:1、凝血酶2、维生素 K13、氯甲苯酸(四)抗凝血药及溶栓药:1、肝素(五)血容量扩充剂:1、右旋糠酐(40、70)第十二章: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一)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1.绒促性素(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2.泼尼松3.地塞米松(三)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1-1、中性胰岛素注射液1-2、胰岛素注射液1-3、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1-4、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2.二甲双胍3.格列本脲4.格列吡嗪(四)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甲状腺片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五)雄激素及同化激素丙酸睾酮甲睾酮(六)雌激素及孕激素黄体酮甲羟孕酮第十三章:抗变态反应药1.氯苯那敏2.苯海拉明3.赛庚啶4.异丙嗪第十四章:免疫系统用药1.雷公藤多苷2.硫唑嘌呤第十五章:维生素、矿物质类药(二)维生素:1、维生素 B12、维生素 B23、维生素 B64、维生素 C5、维生素 D2(三)矿物质类:1、葡萄糠酸钙(四)肠外营养药:1、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第十六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一)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1.口服补液盐2.氯化钠3.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氯化钾(二)酸碱平衡调节药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碳酸氢钠(三)其他1.葡萄糖第十七章:解毒药(一)氰货物中毒解毒药:1、硫代硫酸钠(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1、氯解磷定(三)来硝酸盐中毒解毒药:1、亚甲蓝(四)阿片类中毒解毒药:1、纳洛酮(五)鼠药中毒解毒药:1、乙酰胺第十八章:生物制品1破伤风抗毒素2抗狂犬病血清3抗蛇毒血清3.1抗蝮咜毒血清3.2抗五步蛇毒血清3.3抗银环蛇毒血清3.4抗眼睛蛇毒血清4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4.1重组乙型肺炎疫苗4.2卡介苗4.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4.4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4.5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4.6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4.7麻疹减毒活疫苗4.8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4.9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4.10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4.11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3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4.14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4.15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4.16钩端螺旋体疫苗第十九章:诊断用药1、泛影葡胺2、硫酸钡干混悬剂第二十章:皮肤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红霉素软膏2、阿昔洛韦软膏3、咪康唑二、角质溶解药1、尿素2、鱼石脂3、水杨酸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软膏四、其他1、维A酸第二十一章:眼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氯霉素滴眼液2、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阿昔洛韦滴眼液4、红霉素眼膏(二)青光眼用药:1、毛果芸香碱2、噻吗洛尔3、乙酰唑胺(三)其他: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2、硫酸阿托品眼膏第二十二章:耳鼻喉科用药1、麻黄碱2、氧氟沙星3、地芬尼多第二十三章:妇产科用药(一)子宫收缩药:1、缩宫素2、麦角新碱3、垂体后叶注射液(二)其他:1、硝酸咪康唑栓2、甲硝唑第二十四章:计划生育用药1、避孕药1-1、环丙孕酮1-2、炔诺酮1-3、左炔诺孕酮1-4、甲地孕酮1-5、庚酸炔诺酮1-6、炔雌醇1-7、壬苯醇醚。

详细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doc

详细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doc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2、苯唑西林3、氨苄西林4、派拉西林5、阿莫西林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二)头孢菌素类:1、头孢唑林2、头孢氨苄3、头孢呋辛钠4、头孢曲松钠(三)氨基糠苷类:1、阿米卡星2、庆大霉素(四)大环内酯类:1、红霉素2、阿奇霉素(五)其他抗生素:1、克林霉素2、磷霉素(六)磺胺类:1、复方磺胺甲唑片(七)喹诺酮类:1、诺氟沙星2、环丙沙星3、左氧氟沙星(八)硝基呋喃类:1、呋喃妥因(九)抗结核药:1、异烟肼2、利福平3、吡嗪酰胺4、乙胺丁醇5、链霉素6、对氨基水杨酸钠(十)抗麻风药:1、氨苯砜(十一)抗真菌药:1、氟康唑2、制霉素(十二)抗病毒药:1、阿昔洛韦2、利巴韦林3、抗艾滋病用药3-1齐多夫定3-2司他夫定3-3拉米夫定3-4去羟肌苷3-5奈韦拉平3-6依非韦伦3-7茚地那韦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一)抗疟药:1、氯喹2、伯氨喹3、青蒿素类药物3-1蒿甲醚3-2青蒿琥酯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4青蒿素哌喹片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3-6阿莫地喹(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1、甲硝唑(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1、葡萄糖酸锑钠(四)抗血吸虫病药:1、吡喹酮(五)驱肠虫药:1、阿苯达唑第三章:麻醉药(一)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2、布比卡因3、普鲁卡因(二)全身麻醉药:1、氯胺酮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一)镇痛药:1、芬太尼2、哌替啶(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1、对乙酰氨基酚2、阿司匹林3、布洛芬4、双氯芬酸5、吲哚美辛(三)抗痛风药:1、别嘌醇2、秋水仙碱第五章:神经系统用药(一)抗帕金森病药:1、金刚烷胺2、苯海索(二)抗重症肌无力药:1、新斯的明(三)抗癫痫药:1、卡马西平2、丙戊酸钠3、苯妥英钠4、苯巴比妥(四)脑血管病用药及降颅压药:1、尼莫地平2、麦角胺咖啡因片3、甘露醇(五)镇静催眠药:1、地西泮(六)其他药物:1、胞磷胆碱2、尼可刹米3、洛贝林第六章:治疗精神障碍药(一)抗精神病药:1、奋乃静2、氯丙嗪3、氟哌啶醇(二)抗焦虑药:1、艾司唑仑(三)抗抑郁药:1、阿米替林2、多塞平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用药(一)抗心绞痛药:1、硝酸甘油2、硝酸异山梨酯3、硝苯地平(二)抗心律失常药:1、美西律2、普罗帕酮3、普鲁卡因胺4、普萘洛尔5、阿替洛尔6、美托洛尔7、胺碘酮8、维拉帕米(三)抗心力衰竭药:1、地高辛2、去乙酰毛药苷(四)抗高血压药:1、卡托普利2、依那普利3、硝普钠4、流酸镁5、尼群地平6、吲达帕胺7、酚妥拉明8、复方利血平片9、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五)抗休克药: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异丙肾上腺素4、间羟胺5、多巴胺6、多巴酚丁胺(六)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辛伐他汀第八章:呼吸系统用药(一)祛痰药1.溴已新2.氨溴索(二)镇咳药1.喷托维林2.复方甘草制剂(三)平喘药1.沙丁胺醇2.氨茶碱3.茶碱第九章:消化系统用药(一)抗酸药及抗溃疡病药:1、复方氢氧化铝2、雷尼替丁3、法莫替丁4、奥美拉唑5、枸橼酸铋钾(二)肋消化药:1、乳酶生(三)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1、颠茄2、山莨菪碱3、阿托品4、多潘立酮5、甲氧氯普胺(四)泻药及止泻药:1、开塞露2、酚酞3、蒙脱石(五)肝胆疾病用药:1、熊去氧胆酸2、联苯双酯(六)其他:1、小檗碱第十章:泌尿系统用药(一)利尿药1.呋塞米2.氢氯噻嗪3.螺内酯4.氨苯蝶啶(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1.特拉唑嗪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用药(一)抗贫血药:1、硫酸亚铁2、右旋糠苷铁3、维生素B124、叶酸(二)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2、双嘧达莫(三)促凝血药:1、凝血酶2、维生素K13、氯甲苯酸(四)抗凝血药及溶栓药:1、肝素(五)血容量扩充剂:1、右旋糠酐(40、70)第十二章: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一)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1.绒促性素(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2.泼尼松3.地塞米松(三)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1-1、中性胰岛素注射液1-2、胰岛素注射液1-3、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1-4、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2.二甲双胍3.格列本脲4.格列吡嗪(四)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甲状腺片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五)雄激素及同化激素丙酸睾酮甲睾酮(六)雌激素及孕激素黄体酮甲羟孕酮第十三章:抗变态反应药1.氯苯那敏2.苯海拉明3.赛庚啶4.异丙嗪第十四章:免疫系统用药1.雷公藤多苷2.硫唑嘌呤第十五章:维生素、矿物质类药(二)维生素:1、维生素B12、维生素B23、维生素B64、维生素C5、维生素D2(三)矿物质类:1、葡萄糠酸钙(四)肠外营养药:1、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第十六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一)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1.口服补液盐2.氯化钠3.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氯化钾(二)酸碱平衡调节药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碳酸氢钠(三)其他1.葡萄糖第十七章:解毒药(一)氰货物中毒解毒药:1、硫代硫酸钠(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1、氯解磷定(三)来硝酸盐中毒解毒药:1、亚甲蓝(四)阿片类中毒解毒药:1、纳洛酮(五)鼠药中毒解毒药:1、乙酰胺第十八章:生物制品1破伤风抗毒素2抗狂犬病血清3抗蛇毒血清3.1抗蝮咜毒血清3.2抗五步蛇毒血清3.3抗银环蛇毒血清3.4抗眼睛蛇毒血清4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4.1重组乙型肺炎疫苗4.2卡介苗4.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4.4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4.5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4.6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4.7麻疹减毒活疫苗4.8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4.9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4.10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4.11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3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4.14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4.15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4.16钩端螺旋体疫苗第十九章:诊断用药1、泛影葡胺2、硫酸钡干混悬剂第二十章:皮肤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红霉素软膏2、阿昔洛韦软膏3、咪康唑二、角质溶解药1、尿素2、鱼石脂3、水杨酸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软膏四、其他1、维A酸第二十一章:眼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氯霉素滴眼液2、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阿昔洛韦滴眼液4、红霉素眼膏(二)青光眼用药:1、毛果芸香碱2、噻吗洛尔3、乙酰唑胺(三)其他: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2、硫酸阿托品眼膏第二十二章:耳鼻喉科用药1、麻黄碱2、氧氟沙星3、地芬尼多第二十三章:妇产科用药(一)子宫收缩药:1、缩宫素2、麦角新碱3、垂体后叶注射液(二)其他:1、硝酸咪康唑栓2、甲硝唑第二十四章:计划生育用药1、避孕药1-1、环丙孕酮1-2、炔诺酮1-3、左炔诺孕酮1-4、甲地孕酮1-5、庚酸炔诺酮1-6、炔雌醇1-7、壬苯醇醚。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处方集

临床实践反馈与改进
建立有效的临床实践反馈机制,收集医生、药师和患者对处方集的意见 和建议。
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处方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 应的改进措施。
及时将改进措施纳入处方集,不断完善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质量和 实用性。
国际经验借鉴与交流
关注国际上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的发 展动态,了解其更新和完善经验。
制定培训考核标准,对医 生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培 训效果。
推广教育资料
编制和发放宣传资料,普 及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知识,提高公众认知度。
提高医生处方水平
规范处方行为
制定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处方 规范,明确处方标准,规范医生
处方行为。
建立处方审核制度
建立处方审核机制,对医生开具 的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处方的合
理性和安全性。
开展处方点评活动
定期开展处方点评活动,对医生 处方进行评估和反馈,促进处方
水平的提高。
促进合理用药与降低医疗费用
优化药品目录
根据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优化国家基本药物 目录,提高药品可及性和质量。
降低药品价格
通过药品集中采购、价格谈判等方式,降低药品 价格,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加强药品监管
四环素类
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对多种 细菌和支原体、衣原体等有抗 菌作用。
解热镇痛类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主要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和退热 。
甾体抗炎药
如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具有抗炎、抗风湿、免疫抑制等作 用。
神经系统药物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Biblioteka 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等。
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医生应了 解其过敏史和过敏症状,避免使 用过敏原和相似结构的药品。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1. 引言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是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基本药物的临床使用及处方指导的文件。

该处方集旨在规范医师和医疗机构对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促进基本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从而达到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

本文主要介绍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背景、作用以及当前的实施情况。

同时,还将针对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处方指导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2. 背景基本药物是指适应病情需要、需常备、使用频率较高、疗效确切且价格相对较低的药物。

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于保障公众的用药需求、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控制药物费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对基本药物的管理和促进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由多个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组织编制,评估了国内外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药物费用等多个因素,经过专家严格审查和公众意见征集后,确定了具体的基本药物清单。

该目录的发布对于规范基本药物的使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公众用药负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3. 作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作为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主要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3.1 提供规范的处方指导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结合基本药物的特点和药理作用,提供了具体的处方指导。

这些处方指导包括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禁忌、不良反应等方面的详细说明,帮助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使用基本药物。

3.2 促进基本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鼓励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优先选用基本药物进行治疗。

这样可以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需要的药物,同时也可以降低药物费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3.3 减少不必要的药物费用通过规范基本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处方指导,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可以帮助医生降低药物费用。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定价:39.00元该书是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2009版基层部分收载的药物排列顺序进行编写,由前言、使用说明、总论、各论、附录和索引等部分组成。

总论包括药物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应用原则以及处方管理等内容。

各论在各章节起始,针对该类药物或个别药物品种在作用或应用方面的共性和特性,并结合与该类药有关疾病关系密切的选药、用药、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地叙述。

随后,对该类的药物品种分项进行系统的论述。

其项目包括通用名称、药理学、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制剂和规格等。

附录部分包括药代动力学符号注释;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部分生物医学英文缩写;药物的妊娠安全性分类;儿童药物剂量计算;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等。

索引部分包括药品中、英文通用名称索引。

量大优惠总论一、合理使用药物的概述二、关于开具处方的一些管理规定第一章抗微生物药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第三章麻醉药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第五章神经系统用药第六章治疗精神障碍药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用药第八章呼吸系统用药第九章消化系统用药第十章泌尿系统用药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用药第十二章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第十三章抗变态反应药第十四章免疫系统用药第十五章维生素、矿物质类药第十六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第十七章解毒药第十八章生物制品第十九章诊断用药第二十章皮肤科用药第二十一章眼科用药第二十二章耳鼻喉科用药第二十三章妇产科用药第二十四章计划生育用药附录一《处方管理办法》附录二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附录三药物的妊娠安全性分类表附录四儿童药物剂量计算附录五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应用附录六药代动力学符号注释附录七相关名词英文缩写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第一章急诊及危重症第二章感染性疾病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第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五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第七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第八章神经系统疾病第九章精神障碍第十章风湿免疫性疾病第十一章急性中毒第十二章皮肤科疾病第十三章泌尿系统与肾脏疾病第十四章骨科疾病第十五章妇产科疾病与计划生育第十六章耳鼻咽喉科疾病第十七章眼科疾病第十八章口腔疾病附录一肺结核的化学治疗摘自《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附录二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药物及一线治疗方案摘自《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附录三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摘自《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修订稿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订购电话:。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

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本章包括的抗寄生虫病药为抗疟药、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抗利什曼原虫病药、抗血吸虫病药以及驱肠虫药。

(一)抗疟药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

因疟原虫的不同,疟疾一般可分为间日疟、三日疟及恶性疟。

抗疟药可选择性地作用于各种疟原虫及其不同的生长期而用于不同疟疾的预防和治疗。

本节包括氯喹(口服常用剂型、注射剂)、伯氨喹(口服常用剂型)和青蒿素类药物。

氯喹和伯氨喹用于治疗间日疟、三日疟;青蒿素类药物则以其复方制剂用于治疗恶性疟。

34.氯喹Ch1oroquine【药理学】主要作用于红内期裂殖体,对红外期无效,对配子体也无直接作用,故不能作病因预防,也不能阻断传播。

本品能有效地控制疟疾症状发作。

由于产生耐药性,常与其他抗疟药合用。

【适应证】用于治疗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控制疟疾症状。

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肺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

【禁忌证】孕妇禁用。

【不良反应】口服一般可能出现的反应有:头晕、头痛、眼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疹痒、皮疹,甚至剥脱性皮炎、耳鸣、烦躁等。

用药量大,疗程长,可能会有较重的反应,常见对眼的毒性,角膜上出现弥漫性白色颗粒,停药后可消失。

本品相当部分在组织内蓄积,久服可致视网膜轻度水肿和色素聚集,出现暗点,影响视力,常为不可逆。

对听力的损害,妊娠妇女大量服用可造成儿童先天性耳聋,智力迟钝、脑积水、四肢缺陷等。

偶可引起窦房结的抑制,导致心律失常、休克,严重时可发生阿斯综合征,而导致死亡。

本品尚可导致药物性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紫癜、皮疹、皮炎,光敏性皮炎乃至剥脱性皮炎、牛皮癣、毛发变白、脱毛、神经肌肉痛、轻度短暂头痛等。

溶血、再障、可逆性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等较为罕见。

【注意事项】(1)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重型多型红斑、血卟啉病、牛皮癣及精神病患者慎用。

(2)本品可引起胎儿脑积水、四肢畸形及耳聋,故孕妇禁用。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第一章:抗微生物药(一)青霉素类:1、青霉素2、苯唑西林3、氨苄西林4、派拉西林5、阿莫西林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二)头孢菌素类:1、头孢唑林2、头孢氨苄3、头孢呋辛钠4、头孢曲松钠(三)氨基糠苷类:1、阿米卡星2、庆大霉素(四)大环内酯类:1、红霉素2、阿奇霉素(五)其他抗生素:1、克林霉素2、磷霉素(六)磺胺类:1、复方磺胺甲唑片(七)喹诺酮类:1、诺氟沙星2、环丙沙星3、左氧氟沙星(八)硝基呋喃类:1、呋喃妥因(九)抗结核药:1、异烟肼2、利福平3、吡嗪酰胺4、乙胺丁醇5、链霉素6、对氨基水杨酸钠(十)抗麻风药:1、氨苯砜(十一)抗真菌药:1、氟康唑2、制霉素(十二)抗病毒药:1、阿昔洛韦2、利巴韦林3、抗艾滋病用药3-1齐多夫定3-2司他夫定3-3拉米夫定3-4去羟肌苷3-5奈韦拉平3-6依非韦伦3-7茚地那韦第二章:抗寄生虫病药(一)抗疟药:1、氯喹2、伯氨喹3、青蒿素类药物3-1蒿甲醚3-2青蒿琥酯3-3双氢青蒿素哌喹片3-4青蒿素哌喹片3-5复方磷酸萘酚喹片3-6阿莫地喹(二)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1、甲硝唑(三)抗利什曼原虫病药:1、葡萄糖酸锑钠(四)抗血吸虫病药:1、吡喹酮(五)驱肠虫药:1、阿苯达唑第三章:麻醉药(一)局部麻醉药:1、利多卡因2、布比卡因3、普鲁卡因(二)全身麻醉药:1、氯胺酮第四章:镇痛、解热、抗炎、抗风湿、抗痛风药(一)镇痛药:1、芬太尼2、哌替啶(二)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1、对乙酰氨基酚2、阿司匹林3、布洛芬4、双氯芬酸5、吲哚美辛(三)抗痛风药:1、别嘌醇2、秋水仙碱第五章:神经系统用药(一)抗帕金森病药:1、金刚烷胺2、苯海索(二)抗重症肌无力药:1、新斯的明(三)抗癫痫药:1、卡马西平2、丙戊酸钠3、苯妥英钠4、苯巴比妥(四)脑血管病用药及降颅压药:1、尼莫地平2、麦角胺咖啡因片3、甘露醇(五)镇静催眠药:1、地西泮(六)其他药物:1、胞磷胆碱2、尼可刹米3、洛贝林第六章:治疗精神障碍药(一)抗精神病药:1、奋乃静2、氯丙嗪3、氟哌啶醇(二)抗焦虑药:1、艾司唑仑(三)抗抑郁药:1、阿米替林2、多塞平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用药(一)抗心绞痛药:1、硝酸甘油2、硝酸异山梨酯3、硝苯地平(二)抗心律失常药:1、美西律2、普罗帕酮3、普鲁卡因胺4、普萘洛尔5、阿替洛尔6、美托洛尔7、胺碘酮8、维拉帕米(三)抗心力衰竭药:1、地高辛2、去乙酰毛药苷(四)抗高血压药:1、卡托普利2、依那普利3、硝普钠4、流酸镁5、尼群地平6、吲达帕胺7、酚妥拉明8、复方利血平片9、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片(五)抗休克药:1、肾上腺素2、去甲肾上腺素3、异丙肾上腺素4、间羟胺5、多巴胺6、多巴酚丁胺(六)调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辛伐他汀第八章:呼吸系统用药(一)祛痰药1.溴已新2.氨溴索(二)镇咳药1.喷托维林2.复方甘草制剂(三)平喘药1.沙丁胺醇2.氨茶碱3.茶碱第九章:消化系统用药(一)抗酸药及抗溃疡病药:1、复方氢氧化铝2、雷尼替丁3、法莫替丁4、奥美拉唑5、枸橼酸铋钾(二)肋消化药:1、乳酶生(三)胃肠解痉药及胃动力药:1、颠茄2、山莨菪碱3、阿托品4、多潘立酮5、甲氧氯普胺(四)泻药及止泻药:1、开塞露2、酚酞3、蒙脱石(五)肝胆疾病用药:1、熊去氧胆酸2、联苯双酯(六)其他:1、小檗碱第十章:泌尿系统用药(一)利尿药1.呋塞米2.氢氯噻嗪3.螺内酯4.氨苯蝶啶(二)良性前列腺增生用药1.特拉唑嗪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用药(一)抗贫血药:1、硫酸亚铁2、右旋糠苷铁3、维生素 B124、叶酸(二)抗血小板药:1、阿司匹林2、双嘧达莫(三)促凝血药:1、凝血酶2、维生素 K13、氯甲苯酸(四)抗凝血药及溶栓药:1、肝素(五)血容量扩充剂:1、右旋糠酐(40、70)第十二章: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一)下丘脑垂体激素及其类似物1.绒促性素(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2.泼尼松3.地塞米松(三)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1.胰岛素1-1、中性胰岛素注射液1-2、胰岛素注射液1-3、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1-4、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2.二甲双胍3.格列本脲4.格列吡嗪(四)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甲状腺片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五)雄激素及同化激素丙酸睾酮甲睾酮(六)雌激素及孕激素黄体酮甲羟孕酮第十三章:抗变态反应药1.氯苯那敏2.苯海拉明3.赛庚啶4.异丙嗪第十四章:免疫系统用药1.雷公藤多苷2.硫唑嘌呤第十五章:维生素、矿物质类药(二)维生素:1、维生素 B12、维生素 B23、维生素 B64、维生素 C5、维生素 D2(三)矿物质类:1、葡萄糠酸钙(四)肠外营养药:1、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第十六章: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一)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1.口服补液盐2.氯化钠3.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氯化钾(二)酸碱平衡调节药1.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碳酸氢钠(三)其他1.葡萄糖第十七章:解毒药(一)氰货物中毒解毒药:1、硫代硫酸钠(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1、氯解磷定(三)来硝酸盐中毒解毒药:1、亚甲蓝(四)阿片类中毒解毒药:1、纳洛酮(五)鼠药中毒解毒药:1、乙酰胺第十八章:生物制品1破伤风抗毒素2抗狂犬病血清3抗蛇毒血清3.1抗蝮咜毒血清3.2抗五步蛇毒血清3.3抗银环蛇毒血清3.4抗眼睛蛇毒血清4国家免疫规划用疫苗4.1重组乙型肺炎疫苗4.2卡介苗4.3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4.4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4.5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4.6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成人及青少年用)4.7麻疹减毒活疫苗4.8麻疹腮腺炎联合减毒活疫苗4.9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减毒活疫苗4.10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4.11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2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4.13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4.14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4.15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4.16钩端螺旋体疫苗第十九章:诊断用药1、泛影葡胺2、硫酸钡干混悬剂第二十章:皮肤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红霉素软膏2、阿昔洛韦软膏3、咪康唑二、角质溶解药1、尿素2、鱼石脂3、水杨酸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1、氢化可的松软膏四、其他1、维A酸第二十一章:眼科用药(一)抗感染药:1、氯霉素滴眼液2、左氧氟沙星滴眼液3、阿昔洛韦滴眼液4、红霉素眼膏(二)青光眼用药:1、毛果芸香碱2、噻吗洛尔3、乙酰唑胺(三)其他: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2、硫酸阿托品眼膏第二十二章:耳鼻喉科用药1、麻黄碱2、氧氟沙星3、地芬尼多第二十三章:妇产科用药(一)子宫收缩药:1、缩宫素2、麦角新碱3、垂体后叶注射液(二)其他:1、硝酸咪康唑栓2、甲硝唑第二十四章:计划生育用药1、避孕药1-1、环丙孕酮1-2、炔诺酮1-3、左炔诺孕酮1-4、甲地孕酮1-5、庚酸炔诺酮1-6、炔雌醇1-7、壬苯醇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血液系统用药血液系统用药包括影响血细胞生成或功能的药物(抗贫血药和抗血小板药)、影响血液凝固活性的药物(促凝血药、抗凝血药及溶栓药)以及影响血容量的药物(血容量扩充剂)。

(一)抗贫血药贫血常由外来营养物质与造血生长因子的不足引起。

常见的有因铁摄人不足或铁丢失过多所致的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以及因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细胞核DNA 合成障碍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二者均可应用补充其所缺乏物质进行治疗。

本节包括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硫酸亚铁(口服常释剂型、口服缓释剂型)和右旋糖苷铁(注射剂)以及治疗巨幼细胞贫血的维生素B12(注射剂)和叶酸(口服常释剂型)。

由于其他原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药物则在其他有关章节中介绍。

132.硫酸亚铁FerrousSulfate【药理学】铁为人体所必需的元素,正常人体内总铁量约3-5g,大多与蛋白质结合成复合物,60%-70%的铁为血红蛋白铁,20%-30%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储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中,约5%存在于肌红蛋白和各类含铁酶(细胞色素酶、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酶等)中。

铁是红细胞合成血红素必不可少的物质,吸收到骨髓的铁,进人骨髓幼红细胞,聚集到线粒体中,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后者再与球蛋白结合而成为血红蛋白,进而发育为成熟红细胞。

缺铁时,血红素生成减少,但由于原红细胞增殖能力和成熟过程不受影响,因此红细胞不少,只是每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减少,致红细胞体积较正常小,故也称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所以对缺铁患者积极补充铁剂后,除血红蛋白合成加速外,与组织缺铁和含铁酶活性降低的有关症状如生长缓慢、行为异常、体力不足、黏膜组织变化及皮肤、指(趾)甲病也均能逐渐得以纠正。

铁剂以亚铁离子形式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近端吸收。

非缺铁者,口服摄人铁的5%-10%可自黏膜吸收;体内铁储存量缺乏者,吸收量可成比例增加,约20%-30%摄人铁可被吸收。

有机铁和高铁不易吸收。

与食物同时摄人铁,其吸收量约较空腹时减少1/3-1/2。

铁离子吸收后被血中的铜蓝蛋白氧化成三价铁离子,然后与转铁蛋白结合,以供造红细胞所用,也可以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形式积累在肝、脾、骨髓及其他单核巨噻细胞系统。

蛋白结合率在血红蛋白中很高,而在肌红蛋白、酶及转运铁的蛋白中则均较低,铁蛋白或含铁血黄素也很低。

铁在人体中每日排泄极微量,见于尿、粪、汗液、脱落的肠黏膜细胞及酶内,丧失总量每日为0.5-1.0mg。

女性由于月经、妊娠、哺乳等原因,每日平均排泄约1.5-2mg。

口服铁剂后不能自肠道吸收者均随粪便排出。

【适应证】主要用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子宫肌瘤出血、钩虫病失血等)、营养不良、妊娠、儿童发育期等引起的缺血性贫血。

【禁忌证】血色病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不伴缺铁的其他贫血(如地中海性贫血)。

【不良反应】(1)恶心,呕吐,上腹疼痛,便秘。

(2)减少肠蠕动,引起便秘,并排黑便。

【注意事项】(1)下列情况慎用: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肠道炎症、胰腺炎和消化性溃疡。

(2)用药期间定期作下列检查,以观察治疗反应: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和血清铁蛋白测定。

(3)禁止与下列药物合用:碳酸氢钠、磷酸盐类、茶及含鞣酸的药物、四环素类药物。

(4)贫血纠正后,不宜长期服用,否则可引起铁负荷过度。

(5)对铁过敏者及非缺铁性贫血者禁用。

(6)不应与浓茶同服。

(7)药物过量的表现:过量发生的急性中毒多见于小儿。

由于坏死性胃炎、肠炎,患者可有严重呕吐、腹泻及腹痛,以致血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昏迷。

24-48小时后,严重中毒可进一步发展至休克及血容量不足,肝损害及心血管功能衰竭。

患者可有全身抽搐。

中毒后期症状有皮肤湿冷、发给、嗜睡、极度疲乏及虚弱、心动过速。

有急性中毒征象应立即用喷替酸钙钠(促排灵)救治,中毒获救后,有可能遗有肝损害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要及早妥善处理。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制酸药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类及含蹂酸的药物或饮料同用,易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

(2)稀盐酸可促进Fe3+转变为Fe2+,有助于铁剂吸收,对胃酸缺乏患者尤适用。

(3)维生素C为还原性物质,能防止Fe2+氧化而有利于吸收,但也易致胃肠道反应。

(4)铁剂与四环素类药物可形成络合物,互相妨碍吸收。

【用法和用量】(1)成人:①预防:一日0.3g。

②治疗:一次0.3g,一日3次。

③缓释片:一次0.45g,一日2次。

(2)儿童:①预防:一日按体重sm好k只。

②治疗:一岁以下,一次60mg,一日3次;1-5岁,一次120mg,一日3次;6-12岁,一次0.3g,一日2次。

【制剂和规格】(1)硫酸亚铁片:0.3g。

(2)硫酸亚铁缓释片:0.45g。

133.右旋糖苷铁lronDextran【药理学】铁为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主要组成成分。

血红蛋白为红细胞中主要携氧者。

肌红蛋白系肌肉细胞贮存氧的部位,以助肌肉运动时供氧需要。

与三梭循环有关的大多数酶均含铁,或仅在铁存在时才能发挥作用。

所以对缺铁患者积极补充铁剂后,除血红蛋白合成加速外,与组织缺铁和含铁酶活性降低的有关症状如生长迟缓、行动异常、体力不足、黏膜组织变化以及皮肤指甲病变也均能逐渐得以纠正。

本品由于分子较大,须由淋巴管吸收再转人血液,所以注射后血浓度提高较慢,约24-48小时血药浓度达高峰。

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的缺铁性贫血患者或需要迅速纠正缺铁者。

注射该药后24小时内约有30%随尿排出。

【适应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不能口服或口服疗效不满意者。

【禁忌证】(1)血色病或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不伴缺铁的其他贫血(如地中海性贫血)。

(2)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尤其是伴有未经治疗的尿路感染者不宜注射铁剂。

(3)已知对铁单糖或双糖过敏者。

(4)哮喘、湿疹或其他特应性变态反应者。

【不良反应】(1)本药注射后,可产生局部疼痛及色素沉着。

(2)全身反应:可在注射后数分钟,也可在几小时后发生。

①轻者:面部潮红、头痛、头昏。

②重者:肌肉关节酸痛、恶心、呕吐、腹泻、眩晕、寒战及发热。

③更严重者:呼吸困难、气促、胸前压迫感、心动过速、低血压、心脏停搏、大量出汗以致过敏休克。

【注意事项】(1)注射本品期间,不宜同时口服铁制剂,以免发生毒性反应。

(2)注射本品后血红蛋白未见逐步升高者应立即停药。

(3)婴儿肌内注射本品后吸收缓慢,且易继发感染,应尽量避免。

(4)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后,血清结合转铁蛋白或铁蛋白升高,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前者易导致漏诊,后者则易与上消化道出血相混淆。

(5)用药期间须定期作下列检查,以观察疗效反应: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及血清铁测定。

(6)下列情况慎用:酒精中毒;肝炎;急性感染;肠道炎症如肠炎、结肠炎、憩室炎及溃疡性结肠炎;胰腺炎;消化性溃疡。

(7)药物逾量的表现:过量发生的急性中毒多见于小儿。

由于坏死性胃炎、肠炎,患者可有严重呕吐、腹泻及腹痛,以致血压降低,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昏迷。

24-48小时后,严重中毒可进一步发展至休克及血容量不足,肝损害及心血管功能衰竭。

患者可有全身抽搐。

中毒后期症状有皮肤湿冷、发给、嗜睡、极度疲乏及虚弱、心动过速。

有急性中毒征象应立即用去铁胺救治,中毒获救后,有可能遗有肝损害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要及早妥善处理。

【用法和用量】(1)深部肌内注射:①成人一次100-200mg(以铁计),1-3日1次。

②小儿体重超过6kg,一次50mg(以铁计),一日1次。

(2)静脉注射(仅限表观分子量<200kD的制剂):给药前将本品2-4ml(含铁100-200mg)用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10-20ml,缓缓注射;或稀释至100ml供4-6小时滴注用。

个体所需总铁计算:总量(mg铁)-体重(kg)×[需达到的血红蛋白量(150/L)-实际血红蛋白量(g/L)]×0.24+体内储备铁量500mg【制剂和规格】(1)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表观分子量>200kD:①2ml,50mg(铁);②4ml,100mg(铁);③2ml,100mg(铁)。

(2)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表观分子量<200kD:2ml:100mg(铁)。

134.维生素Bl2VitaminB12【药理学】本品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5甲基四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

缺乏时,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

本品还促使甲基丙二酸转变为琥珀酸,参与三竣酸循环。

此作用关系到神经髓鞘酯类的合成及维持有髓神经纤维功能完整,维生素B12缺乏症的神经损害可能与此有关。

肝脏是维生素B12的主要贮存部位。

人体内维生素B12贮存总量为3-5mg,其中1-3mg贮于肝脏。

肌内注射lmg维生素B12,72小时后,总量75%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尿中排出量随注人量而增加,肌内注射5μg后,8小时排出3-4μg;肌内注射lmg后,8小时排出量可达330-470μg。

【适应证】主要用于巨幼细胞贫血,也可用于神经炎的辅助治疗。

【禁忌证】(1)对本品过敏者。

(2)家族遗传性球后视神经炎及抽烟性弱视症患者。

【不良反应】(1)肌内注射偶可引起皮疹、疹痒、腹泻及过敏性哮喘,但发生率很低。

极少患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2)可引起低血钾及高尿酸血症。

在开始治疗巨幼细胞贫血的48小时内,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低血钾。

(3)长期应用可出现缺铁性贫血。

(4)经眼给药偶见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1)痛风患者使用本品可能发生高尿酸血症。

(2)有以下情况慎用:心脏病患者(注射用维生素B12可增加血容量,导致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患者和痛风患者(由于用药后核酸降解加速,血尿酸升高,可诱发痛风发作)。

(3)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品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C级。

(4)抗生素可影响血清和红细胞内维生素B12含量的测定值(特别是应用微生物学检查方法时),出现假性低值。

(5)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监测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及血钾浓度。

(6)神经系统损害者,在诊断未明确前不宜应用,以免掩盖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表现。

(7)维生素B12缺乏可同时伴有叶酸缺乏,如以维生素B12治疗,血象虽能改善,但可掩盖叶酸缺乏的临床表现;对该类患者宜同时补充叶酸,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药物相互作用】(1)氨基水杨酸可减弱本品的作用。

(2)与叶酸合用具有协同作用,两者合用可治疗巨幼细胞贫血。

(3)与氯霉素合用,后者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降低本药品的疗效。

(4)体外试验表明,维生素C可破坏维生素B12,故维生素B12缺乏者不宜大量摄人维生素C。

【用法和用量】(1)成人:肌内注射,治疗维生素B12缺乏症,起始一日25-100μg或隔日50-200μg,共2周;如伴有神经系统表现,每日用量可增加至500μg,以后每周肌内注射2次,每次50-100μg,直到血象恢复正常;维持量每月肌内注射100μ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