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训练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者的作用

合集下载

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方法

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方法

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方法心理辅导是一种帮助个体调适情绪、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考试焦虑问题日益凸显,对学生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改变思维方式、放松训练和寻求支持等方面探讨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改变思维方式考试焦虑主要源于对考试结果过度担忧以及负面自我评价的影响。

改变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考生积极应对考试,并降低焦虑程度。

1. 正确认识考试:首先需要明确考试只是一个评估学习水平和能力的工具,并非衡量个人价值和能力的唯一标准。

意识到没有人会完美无缺,接受自己的不足正常而合理。

2. 消除否定性自我评价:避免对自己给予过高或过低期望,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实际水平。

认可个体多样性,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

3. 建立自信心:通过积极评价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并制定合理目标,增强自信。

同时,建议将考试结果看作是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而非决定未来的全部。

二、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消除焦虑情绪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考生调整身心状态,并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1. 深呼吸法:深呼吸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通过缓慢、有节奏地呼吸来稳定心率和舒缓肌肉紧张。

在考前或紧张时刻进行几分钟深呼吸可以迅速缓解焦虑感。

2.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通过逐个放松身体各个部位来达到全身放松的效果。

考生可以轮流将注意力集中在不同部位并尽力使其得到放松。

3. 快速眼动复原处理(EMDR):EMDR技术被广泛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也被认为对焦虑问题有效。

这种方法通过眼球移动或其他刺激来改变大脑对焦虑的负性存储。

三、寻求支持寻求社会支持是消除考试焦虑的重要途径,可以减轻心理压力,并获得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1. 寻找亲友关怀:与家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亲友间的倾听和鼓励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

同时,家人朋友也可以提供实质性帮助,在时间安排、学习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

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方法

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方法

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方法近年来,随着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学生对自身成绩压力的增加,考试焦虑已成为许多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考试焦虑,学校和家庭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支持。

本文将针对考试焦虑这一问题,介绍几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认识与接纳焦虑情绪在进行心理辅导时,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面临的焦虑情绪,并接受这种情绪的存在。

通过正确认识焦虑情绪并将其视为正常反应,能够降低学生对焦虑的抵触感,并更容易采取积极措施去处理。

二、建立合理目标与计划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并使其在备考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前进。

同时,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并制定适应性强、有序可行性的学习计划,这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探索和应对焦虑情绪的心理机制。

三、改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直接影响着个体对待考试以及面临困难时的态度。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消极思维模式,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而积极的替代性想法,并推动学生在面对考试时采用更为平衡和正向的思考方式。

四、学习放松技巧放松训练是减轻考试焦虑常用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教授学生各种身体松弛与深呼吸等放松技巧,能够帮助他们调节身心状态,消除紧张感。

这些技巧可以在备考前进行简单练习,并在需要时随时使用,有利于缓解焦虑情绪。

五、建立适当支持系统构建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对于减轻考试焦虑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和同伴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以及信息上的支持,在学生遇到问题或者负担过大时给予适当关心和支持。

学校也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倾听学生的困扰并给予必要的建议与帮助。

六、鼓励积极应对策略在进行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要以积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面对问题,提倡他们采用积极有效的策略,并培养其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或者投身于自主学习等实践活动中,可以增加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和自信心,减轻压力。

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应对方法

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应对方法

考试焦虑的成因与应对方法考试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人在考试前会感到焦虑。

那么,为什么考试会引起焦虑呢?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考试焦虑呢?本文将从成因和应对方法两个方面为您详细解析。

一、成因分析1.1 高分压力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高分已经成为了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要求。

大家都希望能够取得好成绩,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自我认可。

然而,这种高分压力也同时增加了考试焦虑的可能性。

学生们常常患得患失,担心自己无法达到自己或他人的期望。

1.2 缺乏信心有些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可能遇到了挫折或者失败,导致他们缺乏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当面对考试时,他们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应付得好。

这种缺乏信心也会增加考试焦虑的程度。

1.3 时间管理不当一些学生在备考期间往往存在时间管理不当的问题。

他们可能会拖延复习时间,导致临近考试时需要大量且紧张地复习。

这种情况下,时间压力会进一步增加他们的焦虑感。

1.4 对结果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决定性作用,因此很多人对考试结果过于看重。

他们担心自己一次不合格会影响以后的发展,并且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

二、应对方法2.1 预防与调适相结合为了避免考试焦虑的出现,在日常学习中需要进行预防和调适相结合。

预防方面可以通过良好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来避免临时抱佛脚;调适方面则可以通过充足的休息、运动和放松来调节身心状态。

2.2 自信培养自信是克服考试焦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和提高自信: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系统关注成功经验,并反复回忆和体验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态度2.3 学习策略指导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减轻考试压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学习策略: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前预习和复习注重基础知识掌握多做练习题并总结错题注重思维方式培养,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2.4 情绪管理与放松训练情绪管理和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冷静、放松身心,并有效地化解焦虑。

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

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

student Parent society3261 考试焦虑的概念考试焦虑是伴随着考试环境所产生的一种不适的情绪状态,严重的考试焦虑会有明显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而这种身心反应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LiEbert和Suinn等人提出了由担忧和情绪组成的2维度理论。

具体来说,“担忧”是指对一个人的表现、失败的后果或与他人的能力评估比较等认知上的担忧;而“情绪”更多是指生理上的,例如在考试时容易产生的自主神经反应。

Sieber等人从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出发,认为考试焦虑是在考试或其他评价情境下出现的对消极后果的生理和行为的反应。

Carver等人认为考试焦虑是在评价情境中产生的,个体以自我为导向的注意力会影响其在评价情境中的表现。

Sarason则认为有不同考试焦虑的人对外在环境的关注度和对问题的理解与解决方式都不同,高考试焦虑的个体往往存在负面的自我认知,伴随着害怕与紧张的感觉。

郑日昌认为考试焦虑是在一定刺激情境下产生的,受个体认知评价方式、人格等因素影响,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尽管学者们对考试焦虑概念的表述不同,但总的来说,考试焦虑是在考试情境下产生的,这种不适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2 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2.1 影响考试焦虑的生理因素2.1.1遗传素质神经类型受遗传基因影响,遗传基因不同,神经类型强弱也就不同。

母亲在妊娠时的各种不良嗜好,如吸烟,情绪低落等都能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甚至使其变异,导致对环境刺激更加敏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2.1.2成熟水平根据郑日昌等人的研究发现,考试焦虑水平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小学低年级时的考试焦虑水平相对较高,这一时期的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抑制和兴奋的调节能力还比较低,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失去平衡。

三、四年级之后,小学生开始学会控制情绪,因此,考试焦虑水平有所降低。

考试焦虑心理辅导要点总结报告

考试焦虑心理辅导要点总结报告

考试焦虑心理辅导要点总结报告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考试焦虑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应对考试焦虑,心理辅导在教育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对考试焦虑心理辅导的要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具体建议。

一、了解考试焦虑的特征和原因1.1 考试焦虑的特征考试焦虑指的是在面临考试时学生内心产生的紧张、害怕和不安情绪。

主要表现为身体症状(如头晕、恶心等)、行为上退缩或逃避以及认知方面的自我怀疑和负面想法等。

1.2 考试焦虑的原因个人差异、过高期望、压力过大以及缺乏应对策略等都可能成为引发考试焦虑的原因。

二、实施合适的心理干预方法2.1 情绪管理技巧情绪调节是减轻考试焦虑重要手段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训练、积极思考和情感表达等技巧来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减轻紧张与压力。

2.2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并纠正对考试的错误观念。

辅导员应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进步和潜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信心,打破负面循环,并提供实际可行的备考策略。

2.3 时间和任务管理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并将复习任务划分为小目标。

这样做不仅能规范学习行为,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进度,从而减少焦虑感。

三、建立积极的支持体系3.1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可以设立心理辅导中心或课程,指派专业人士进行个体或集体咨询;也可以组织同伴支持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互相支持与交流。

3.2 家庭参与与支持家长应加强对孩子在考试期间的关注与关怀,并与孩子沟通他们对考试的期望与压力感受,积极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实际上的帮助。

3.3 同伴互助同学间相互理解和鼓励,分享经验和备考方法,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可以参加一些学习小组或辅导班,获得专业老师指导下的备考技巧。

四、构建健康的认知体系4.1 建立自信心辅导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他们在学习中的优点和潜能,并给予鼓励。

通过付出努力并取得成就,培养自信心,从而减轻焦虑感。

关于一例考试焦虑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关于一例考试焦虑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当考试 压力来 临的时候 ,对 自己说 : “ 我 以
源头 。 心理 学中有种合理情绪疗法 , 它认为情绪 并非 由某一 诱发事件本 身引起 ,而 是 由经历 了 这一事件 的个 体对这一事 件的解释 和评价所 引 起 。( 咨询师拿 出题板 , 画上 A B C及箭 头 ) 这一
前做 过 ,这次我 能再 次完成 ” ; “ 没有必要担 心 ,
咨询师 : 我很理解 你。但 我们无 法回避和杜
绝压 力出现 ,不要去幻 想和期望生 活 中没 有压 力, 要认识 到压力 的双 重作用 , 要试 着接受 考试 的压力 , 就把考试当成 一次提升 自己能力 的机会 吧, 这么想会不会缓解了一些你烦躁的感觉呢?
2 . 进 一步帮助学生摒弃不合理信念 , 代之 以
黑龙江 苗爽



例考 试焦虑心理问题
2 . 向学生介绍合理情绪疗法 的原理 , 在探 讨
解你 的这种 紧张 , 教 你一种肌 肉放 松法 , 当你想 起考 试而焦虑的时候 , 就做一下放松 …… 3 . 学 习放 松 : 让学生想象引起焦虑 的事件或 情境 , 当感到 紧张时 , 停下做 放松 训练 , 直 至不 再感 到焦虑。 肌 肉放 松训练 方法如 下 :让 学生靠在舒 适 的沙发上 ,全身各 部位处 于 自然状态 ,按 照手 臂—— 头部——躯干部——腿 部 的次序 ,先紧 张、 后 放松 , 通过 了解 紧 张与放松 的不 同 , 最终 体会 全身放松的状态。
对 即将要 到来的考试都 或多或少 的都感到 有压 力, 并不是只有我一个 人这 么紧张 。 咨询师 : 是 的 ,压力 是常见 的社会心 理现 象, 你对 即将 要到来 的考试 有压力是 正常 的 , 但 是, 适度 的压力能使人 情绪兴奋而 产生动力 , 使 个性潜力 良好发挥 ,但过 度的压力 就容易 引发

消除考试焦虑的主要方法

消除考试焦虑的主要方法

消除考试焦虑的主要方法
消除考试焦虑的主要方法包括:
1. 有系统的准备: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逐步掌握知识点,复习和练习,提高自信心。

2. 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和心理的抗压能力。

3. 深呼吸和放松训练:当感到焦虑时,深呼吸可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

此外,学习放松训练技巧,如渐进肌肉松弛法、冥想等,有助于降低压力和焦虑。

4. 积极应对负面想法:注意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避免过度关注失败和消极的想法,积极面对挑战,相信自己的能力。

5.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老师或心理咨询师交流,分享自己的焦虑和压力,寻求支持和建议。

6. 放松娱乐:保持适当的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与朋友聚会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7. 调整心态:将考试视为一个机会,而不是一个威胁。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考试,相信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

8. 考前准备:提前了解考试地点、考试时间等信息,避免临时抱佛脚,减少考前紧张和焦虑。

请注意,这些方法对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效果,每个人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在严重的焦虑症状出现时,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途径之放松训练

心理咨询途径之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是作为焦虑症的颉颃反应应用于治疗的,特别对消除青少年考试焦虑有特殊的作用。

它可帮助克服焦虑、消除疲劳、镇定情绪、振奋精神。

这与我国的太极拳、站桩功、坐禅等很相似,有助于全身肌肉放松,造成自我抑制状态,促进血液循环,平稳呼吸,增强个体应付紧张事件的能力,而且在方法上简便易行,经过简单学习便可自行操作,是青少年减轻和消除考试焦虑的好方法。

松弛反应训练,是一种通过自我调整训练,由身体放松进而导致整个身心放松,以对抗由于心理应激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的紧张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紧张和强身祛病目的的行为训练技术。

一般的松弛反应训练方法,使用较多的是1938年由德国心理学者雅可布森(Jacobson)所首创的渐进性松弛法。

此法可使被试者学会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群,同时能体验到自身肌肉的紧张和松弛的程度以及有意识地去感受四肢和躯体的松紧、轻重和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松静的效果。

后经沃尔浦采用,现在放松训练已成为行为疗法中最广泛使用的技术之一.它既可单独使用以克服一般的身心紧张和焦虑,又可合并到其它技术如系统脱敏、情绪想象中使用,以治疗有焦虑症状的障碍。

我国的气功、印度的瑜珈和日本的坐禅等都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一般认为,不论何种松弛反应训练技术,只要产生松弛反应都必须包含四种成份:安静的环境;被动、舒适的姿势;心情平静,肌肉放松;精神内守(一般通过重复默念一种声音,一个词或一个短句来实现)。

1、一般放松训练下面介绍临床常用的放松训练.环境要求:房间要求安静整洁,陈设简单,光线柔和,没有噪音和干扰。

周围声音要求:治疗者在训练时,说话声音要低沉、轻柔、安详和愉快,吐字要清楚,发音要准确。

准备工作:让接受放松训练者靠坐在沙发上,尽量坐得舒服,轻轻地闭上眼睛。

然后,告诉接受训练者:“现在,我教你怎样使自己放松。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先让你体验紧张,然后再放松。

因为只有知道了紧张的感觉,才能更容易体验放松的感觉,从而学会如何保持这种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6 #%%*.%"."0
9$$#4%#.6 #%%*.%$.%0
950%’)$%
9:;6 [: >BE8?EE A9D D<<D8A :< JD;@\ AJ@BCBCQ :C >B<<DJDCA ANHDE :< HDJE:C ]9: <DD; @C\B:?E ]BA9 ADEAE1 ;!<=>?26 [9D ^?DEAB:CC@BJD BCMDEABQ@AB:C ]@E 8:C>?8AD> BC ",’ EA?T >DCAE +*" K@;DE @C> && <DK@;DE- <J:K $ 8;@EEDE :< A9D EDCB:J KB>>;D E89::; A9@A E?V:J>BC@AD> ]BA9 G@HBA@; I:JK@; LCBMDJEBAN >?JBCQ ;BMD D\HDJBKDCA VDA]DDC 5?;N #%%% @C> 5@C?@JN #%%"1 [9D EA?>DCAE ]DJD >BMB>D> J@C>:K;N A: D\HDJBKDCA@; QJ:?H +! _0,- @C> 8:CAJ:; QJ:?H +! _0)-1 [9D ADEA K@ADJB@;E BC8;?>D> A9D ^?DEAB:CC@BJD :< EA@AD ADEA @C\BDANF /@MDC BCAD;;BQDC8D ADEAF E‘B;;E @C> ADEA JDE?;AE JD;@AD> A: A9D AJ@BCBCQ KDA9:>E A9@A 9@> @;JD@>N D\T BEAD> :J JD8DBMD>1 ! [9D ^?DEAB:CC@BJD :< EA@AD ADEA @C\BDAN 8:CEBEAD> :< #% BADKE @C> $ E?VT^?DEAB:CC@BJDEa 8:QCBAB:C >BKDCEB:CF H9NEB:;:QB8@; ]@‘D >BKDCEB:CF @C> ;D@JCBCQ @C> ADEA E‘B;;E1 [9DJD ]DJD ;BKBAD> 8:C>BAB:CE <:J >B<<DJDCA ANHDE :< ADEA @C\BDANa bA ]@E 8:QCBAB:CTHJD>:KBC@CA @C\BDAN B< A9D :JBQBC@; E8:JD :< A9D 8:QCBAB:C >BKDCEB:C ]@E 9BQ9DJ A9@C A9@A :< H9NEB:T ;:QB8@; ]@‘D >BKDCEB:C @C> ;D@JCBCQ @C> ADEA E‘B;;E >BKDCEB:CF @C> A9D E@KD @E A9D ANHD :< @C\BDAN HJD>:KBC@AD> VN H9NEB:;:QB8@; ]@‘D @C> A9D ANHD :< @C\BDAN HJD>:KBC@AD> VN ;@8‘ :< E‘B;;E1 " [9D 8JBADJB:CTJD;@AD> M@T ;B>BAN @C> A9D HJD>B8ABMD M@;B>BAN ]DJD Q::> BC /@MDC BCAD;;BQDC8D ADEA1 # [9D ^?DEAB:C :< “ E‘B;;E JD;@AD> A: A9D AJ@BCBCQ KDA9:>E ]9B89 9@> @;JD@>N D\BEAD> :J JD8DBMD> ”]@E 9:] >: N:? ?C>DJEA@C> A9D HEN89:;:QB8@; AJ@BCBCQ KDA9:>c dBMDTH:BCA E8@;D ]@E ?ED>1 $ [9D K@A9 E8:JDE :< ADJKBC@; D\@KBT C@AB:C ]DJD A@‘DC @E A9D BC>B8@A:J :< ADEA JDE?;AE1 /D;@\ AJ@BCBCQ ]@E HDJT <:JKD> ?EBCQ V:A9 A9D JD8:J>BCQ A@HD @C> A9D MB>D:A@HD1 [9D AJ@BCBCQ HJ:T 8D>?JD ]@E >BMB>D> A: $ EA@QDEa VD<:JDF >?JBCQ @C> @<ADJ A9D D\HDJBKDCA1 ! OD<:JD A9D D\HDJBKDCAF A9D K@BC @8ABMBABDE ]DJD EBQCBCQ A9D 8:CAJ@8AEF 8:CT AJ:;;BCQ A9D BJJD;DM@CA M@JB@V;DEF 8:;;D8ABCQ A9D HJBK@JN BC<:JK@AB:C @C> QJ:?HT>DEBQCBCQ1 " R?JBCQ A9D D\HDJBKDCAF A9D QJ:?HTAD@89BCQ ]@E ?ED> A: BKH;DKDCA JD;@\ AJ@BCBCQF ) HDJE:C BC D@89 QJ:?H ]DJD AJ@BCD> :C8D @ ]DD‘F *% KBC?ADE :CD ABKD1 YD@C]9B;D A9D BC>BMB>?@; 8:@89BCQ ]@E 8@JJBD> :C <:J & ]DD‘E1 # 3<ADJ A9D D\HDJBKDCAF A9D ADJKBC@; D\@KBC@AB:C JDE?;AE @C> A9D EA@AD ADEA @C\BDAN @<ADJ ADJKBC@; D\@KBC@AB:C ]DJD 8:;;D8AD> ]BA9 A9D E@KD KD@E?JBCQ KDA9:> @E VD<:JD A9D D\HDJBKDCA1 7!2@A<26 [9D ",’ EA?>DCAE <BCBE9D> @;; A9D D\HDJBKDCAE @C> DCADJD> A9D JDE?;A @C@;NEBE1 ! [9DJD ]@E C: EBQCB<B8@CA >B<<DJDC8D VDA]DDC D\HDJBKDCA@; QJ:?H @C> 8:CAJ:; QJ:?H :C A9D JD;@\ AJ@BCBCQ E‘B;;E A9@A 9@> @;JD@>N D\BEAT D>F BCAD;;BQDC8D ^?:ABDCAF K@A9 E8:JDE :< KB>ADJK D\@KBC@AB:C @C> EA@AD ADEA
中图分类号: /0,’102# 文献标 识 码 : 3 文章编号: "*0".)’#*+#%%*-#*.%%#0.%$ 收稿日期: ・ #%%*.%"."0 修回日期: #%%*.%$.%0 ( %).",.".$%" 4 5 6)
!""#$% &" ’#()*#43;""#’#,% /+,.0 &" %#0% ),*+#%1
中国临床康复 第 ’A 卷 第 -B 期 #%%*.%0.") 出版 /%*!010 2&(3!,4 &. /4*!*+,4 50%,6*4*#,#*&!7 2(48 9: ;<<= > &4? 9< @&? ;=
-G
・ 临床研究 ・
放松训练对不同类型考试焦虑者的作用 !!!!
田 宝 ",赵志航 #, 李小宽
!"#$ %( )*#& )3( ." /4567789: &7 ;8<#= :;#"$"$, &$ >"778;8$: 0"$>? &7 :8?: #$="8:@5 $%&!’’(& )*!+%(,!’ -,!’.( -AABC’AD-BEF-GHIDJ*"$#E 田宝, 赵志航, 李小宽 5 放松训练对 不 同 类 型 考 试 焦 虑 者 的 作 用 KLM5 中 国 临 床 康 复 , -AAB, ’AD-BEF-GHI KNNN5O,<90759&PM
"
@C\BDAN1 " 3<ADJ JD;@\ AJ@BCBCQF A9DJD ]@E C: EBQCB<B8@CA >B<<DJDC8D :C A9D K@A9 E8:JDE VDA]DDC A]: QJ:?HEF @C> A9D EA@AD ADEA @C\BDAN :< D\HDJBKDCA@; QJ:?H BC ADJKBC@; D\@KBC@AB:C >J:HHD> :VMB:?E;N 8:KH@JD> ]BA9 8:CAJ:; QJ:?HF ]BA9 EBQCB<B8@CA >B<<DJDC8D + "_%1%,*-1 # /D;@\ AJ@BCBCQ ]@E D<<D8ABMD <:J JD>?8BCQ A9D EA@AD ADEA @C\BDAN <:J HD:H;D ]9:ED @C\BDAN ]DJD >:KBC@AD> VN H9NEB:;:QB8@; ]@‘D +#_,1#00F "_%1%%%-1 U:]DMDJF A9DJD ]@E C: D<<D8A <:J HD:H;D ]9:ED ADEA @C\BDABDE ]DJD >:KBC@AD> VN 8:QCBAB:C :J ;@8‘ :< E‘B;;E1 B>CBA@2:>C6 /D;@\ AJ@BCBCQ 8@C EBQCB<B8@CA;N JD>?8D A9D EA@AD ADEA @C\BDAN :< HD:H;D ]9:ED @C\BDAN BE HJD>:KBC@AD> VN H9NEB:;:QB8@; ]@‘DF V?A 9@E C: HJ@8AB8@; EBQCB<B8@C8D <:J HD:H;D ]9:ED ADEA @C\BDABDE @JD HJD>:KBT C@AD> VN 8:QCBAB:C :J ;@8‘ :< E‘B;;E1 bC @>>BAB:CF JD;@\ AJ@BCBCQ 8@C C:A DCT 9@C8D A9D D\@KBC@AB:C E8:JDE :< HD:H;D ]BA9 ADEA @C\BDAN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