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教程重点

合集下载

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

儿童文学重点理论复习资料一、儿童文学概说一、儿童文学的定义1、我国四种典型的儿童文学观本位论、工具论、专为论、专写论2、定义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提供和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二、儿童文学的特征一)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区别相同点:1、语言文字为物质媒介;2、塑造生动、具体、可感的文学形象;3、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

不同点:1、目标指向的差异。

成人文学:创作的目标具有多向性特点。

儿童文学:创作的目标定位在儿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受。

2、文化底蕴的差异成人文学:强调从时代的高度和历史的深度开掘题材内容,以塑造能够世代相传的艺术典型作为创作的最高目标。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表现他们的天性、心理,故不强调表现历史文化内涵。

3、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成人文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多种功能的聚合。

儿童文学:以娱乐为桥梁而达到认知、教育和审美的统一。

4、接受对象的差异年龄、心理、兴趣、价值取向等等。

二)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叙事性三、儿童文学的母题1、什么是母题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

2、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爱、顽童、自然3、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对把握儿童文学题材的意义三大母题所体现的三种审美眼光,构成了儿童文学作者的三种表述身份。

“爱的母题”:成人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并不隐讳自己是成人,面对儿童,讲述自己的故事,表达一种亲切的爱意,一种人生的体验和感受,自然也会注入长者对幼者的期望和教诲的情感意愿。

“顽童的母题”:儿童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以少年儿童的代言人身份出现,张扬的是一种儿童式的思维和情感,无拘无束地看待世界,看待万事万物,因而注重表达儿童的生活理想和游戏精神。

“自然的母题”:人类共同身份的表述方式,作者表现为既超成人又超儿童的身份,是一种比较客观或旁观的身份,它适宜于表述社会人生之外的故事,因而比较松闲和无功利。

儿童文学教程

儿童文学教程

儿童文学教程第一篇:儿童文学教程《儿童文学教程》教案苏绍良前言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密不可分人类社会根本改造的步骤之一,应当是人的改造,人的根本改造应从儿童的感情教育,美的教育着手。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于中小学教育,其意义不只是识字、习文,更主要的是借重它的伟力来对少年儿童施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也即在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每一个师范生,每一名中小学教师都负有向少年儿童输送儿童文学,讲授儿童文学,指导少年儿童阅读和欣赏儿童文学的崇高使命。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共分四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明确古典意义和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作品的范围。

了解儿童文学读者的主要特点及成人读者参与儿童文学阅读的原因和意义。

把握儿童文学基本的美学特质。

二、考核知识点 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

2.儿童文学的读者。

3.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特征。

4.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三、考核要求1、识记:(1)古典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2)现代意义的儿童文学范围;(3)儿童读者的文学接受能力的特殊性;(4)儿童读者的多样性的特点。

2、领会:(1)怎样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2)成人读者接受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3)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儿童文学可分为哪几种具体形态?它们各有哪些主要特点?(4)何谓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3、应用:(1)试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纯真美、稚拙美、欢愉美、变幻美、朴素美(任选其中一点)。

第一节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一、概念五四以后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要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

“儿童”文学概念包括:1、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3、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并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教程重点

儿童文学教程重点

儿童文学教程重点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爱好。

儿童文学教程是帮助儿童学习儿童文学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可以引导儿童理解和欣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儿童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平实简洁:儿童文学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

2.想象丰富:儿童文学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3.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应当清晰、简单,容易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共鸣。

4.支持教育:儿童文学作品通常会渗透一定的教育元素,比如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等,以此来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

二、儿童文学教程的设计1.文学作品选取:教程应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优秀作品,可以通过故事、小说、诗歌等形式来呈现。

作品的选取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

2.阅读引导:教程应对作品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帮助儿童理解作品的内涵,并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儿童深入思考和欣赏。

3.创作指导:教程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引导儿童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比如写作、绘画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教学评价:教程应设置相应的评价标准,对儿童的阅读情况和创作成果进行评估,及时反馈并鼓励他们的努力。

三、儿童文学教程的实施1.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给予学生系统的教学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2.俱乐部活动:学校和图书馆可以设立儿童文学俱乐部,组织儿童参与阅读活动、讨论会、创作比赛等,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儿童文学教程的意义1.增强阅读兴趣:通过儿童文学教程的学习,儿童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从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

2.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儿童文学教程的创作指导,儿童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14-《儿童文学》教学重点

114-《儿童文学》教学重点

《儿童文学》教学重点一、简答题1、什么是儿童文学?并结合作品说说儿童文学的最大特点。

答:儿童文学是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文学作品中最富有儿童情趣的那一部分;儿童文学包括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大层次。

如:《小老鼠》儿童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富有儿童情趣。

如:《坐火车》诗中摆起小板凳做火车、“我当司机”以及模仿车轮的轰隆声和汽笛的鸣叫,都是与儿童心理相适应的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

第二节更富有童趣。

“抱娃娃的靠窗坐”仿佛真的在车上;“牵小熊的往后挪”,看,车上秩序进然;“皮球积木都摆好”,对孩子来说玩具总是少不了的,走到那里带到那里:“大家坐稳就开车”俨然一副火车司机的口气,又自然地引向下一节。

而这一切情景都是孩子式幻想的产物。

游戏、幻想、纯情、欢快,这些由儿童特有的行为与语言造成的童趣美与稚拙美,就是典型的儿童情趣。

正因为作品所富有的浓厚的儿童情趣,读者才将它与成人文学区分开来。

2、举例说明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其他四个特征。

答:1。

韵文性。

《五指歌》以数字为线索组织内容的数数歌,能帮助幼儿掌握一些数的概念。

正因为儿歌内容浅显而又种类繁多,节奏明朗而易记易唱,适宜于这些虽不会阅读但会听会跟着朗读的小“读者”,让幼儿在欢乐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接受启蒙教育。

2。

直观性。

如:《葫芦娃》运用土文并茂的卡通画,使儿童借助图画来进行阅读,这种直观性的作品,格外地博取他们的欢心。

3。

幻想性。

如《会滚的汽车》4。

叙事性。

如《木偶奇遇记》(教材16)3、怎样理解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手作用或说意义?答:儿童文学是以儿童的年龄特点为依据,为他们的成长需要而贡献的精神食粮。

一个孩子得到成长不仅需要大量的物质营养作为身体成长发育的动力,而且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还需要用美来陶冶性情,调节人格的全面发展,以这些作为心理发展、社会发展的实践的和精神的动力,因而,儿童文学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完整版)儿童文学教程重点

(完整版)儿童文学教程重点

第一章:走进儿童文学1.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一、艺术的源起2.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资源:早期民间口头文学传统中的大量神话、歌谣和童话故事。

3.为什么早期民间文学会进入古代儿童的接受视野?1)早期民间文学的受众对象中天然地包含了儿童这一群体。

2)民间文学的某些艺术形态天然地契合了儿童的文学接受趣味。

4.早期民间文学的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5.早期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1)词汇方面,一般是通俗的日常口语。

2)与古代人思维和语言上的特征上相对应,早期社会的普通民众也未分化出过于纤细的文学情感,他们对于事物的感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3)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方式。

(比如循环的三段式)二、历史的流变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1.民间文学改编的儿童文物1697年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里面收集了《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等)19世纪德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编订《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又名格林童话)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等。

2.为孩子改编的民间故事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增加以儿童为对象的生活教训内容)删(即删去作者看来不适合儿童阅读的部分)改(通过语言或情节上的改写,使作品更具文学性,也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三、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1.分类与特征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幼儿文学(0到6岁的学前儿童为读者对象)儿童文学(7到13岁的少年儿童)青少年文学(青春期前后至成年前的青少年)2.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分为1)语言形态角度⇔韵文体(儿歌与儿童诗)与散文体(儿童小说散文戏剧等)2)具体的文本形态和艺术手法:儿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话、儿童小说3.文体的类型特征①文体的固定性②文体的相对性③文体的发展性四、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1.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⑴商业文化对于市场反应的本能关注促使儿童文学的出版方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的阅读者,也就是儿童本人的阅读兴趣,这有直接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创作。

儿童文学重点整合

儿童文学重点整合

---------------------------------------------------------------最新资料推荐------------------------------------------------------儿童文学重点整合第一章 1、儿童文学的古典意义: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偿性的文学。

分为四种:(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老虎外婆》;(2)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朱熹《小学》的《外篇》、卢韶《日记故事》、萧汉冲《龙文鞭影》、程允升《幼学琼林》;(3)经过专门编篡的所谓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千家诗》、《神童诗》;(4)古典文学中适合儿童特点,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

《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聊斋志异》。

2、儿童文学的现代意义: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行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分为四层意思:(1)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2)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3)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能和价值。

3、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1)纯真);(2)稚拙;(3)欢愉;(4)变幻;(5)1 / 16质朴 4、儿童文学的小学审美教育原则:(1)直觉性原则;(2)非功利性原则;(3)情感性原则;5、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1)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即为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提供材料,又为学生四星品质、道德意识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材料。

如:《花园、果园》中可以了解春天果树开花,秋天果树结果的常识;《陶罐和铁罐》传达给学生的是谦虚与容忍的美德;(2)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能帮助教师更好滴理解儿童、接近儿童,还可以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第二章 1、看《鹅妈妈故事集》、《格林童话集》、《安徒生童话集》、《儿童语家庭故事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至少 5 篇作品)作品内容,分析童话集的特点。

儿童文学的考试重点

儿童文学的考试重点

儿童文学概念儿童是儿童文学的主要对象。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文学性和审美性最重要。

1.儿童文学是文学,并且首先是文学。

2.儿童文学是儿童的。

3.儿童文学是儿童阅读、欣赏的文字。

儿童文学的范围一.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包括四类)1.民间口头文学作品。

《中国民间故事》《葫芦兄弟》《牛郎织女》《田螺姑娘》《老虎外婆》2.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3.经过专门编纂的所谓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主要是诗歌作品。

《千家诗》《小学诗》《神童诗》4.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点,事实上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收的作品。

《西游记》《武松打虎》《封神演义》二.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家自觉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木偶奇遇记》《埃米尔捕盗记》儿童读物:广义:包括了儿童文学读物狭义:除儿童文学读物以外的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联系和区别联系:阅读地位一致——适合儿童阅读。

区别:性质不同。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指那些对于成人文学而言,在儿童文学中表现得更为普通,更为集中,更为典型的艺术品性。

这些艺术品性与儿童的生命内涵和精神特征之间有着更为深刻和内在的联系。

儿童文学的主要的美学特质(重点)一.纯真——稚嫩、纯洁、美好《青蛙和蛤蟆是朋友》《寄给蛤蟆的信》——阿诺德.洛贝尔《晚安,我的星星》——冰心《猜猜我有多爱你》二.稚拙——稚气、拙朴作品形式表现出稚拙美,借人物的言行心理动作表现出儿童特有稚气和憨态《虎助的尾巴》《月亮,生日快乐》《大林和小林》—张天翼《夏洛的网》《东东西西打电话》三.欢愉——营造欢愉手段:幽默、夸张、变形《木偶奇遇记》四.变换——幻想、荒诞、动态美《灰姑娘》《白雪公主》五.质朴——自然、淳朴、朴素性儿童文学的重要意义(简单了解)1.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收的文学。

2.儿童文学是儿童最喜爱的读物。

儿童文学复习重点整理

儿童文学复习重点整理

儿歌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于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歌谣体”诗歌。

儿歌的特征(一)强调听觉,重音韵节奏(二)单纯浅显,易记易唱(三)歌戏互补,富于情趣。

儿歌特殊的艺术形式:摇篮曲,对答歌,连锁调,颠倒歌,数数歌,绕口令,时序歌。

儿童诗是为儿童创作的,以优美的韵律和凝炼的语言抒写儿童心声,表现儿童情趣,与儿童所理解并喜爱的诗。

1,诗歌韵味。

2,围绕儿童。

艺术特征:(一)高度凝炼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二)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与情调(三)以鲜明生动的诗歌形象抒发情感(四)用富于音乐性的语言传达诗意。

类型:生活,自然,童话,科学。

童话:指符合儿童想像方式的、富有幻想性的奇妙故事。

现代童话的特征:一.日常生活进入幻想世界,构建多层次的文本形式2、多样化、个性化的趣味和风格3、儿童与成人共享童年梦想. 幻想是童话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幻想和现实构造童话的逻辑性。

结合方式有,寻常结合异常结合反常结合。

传统文学特征:相对固定的叙事程式。

开头结尾的模式,类型化的故事,叙事结构的模式化。

鲜明的主题——抑恶扬善的传统主题。

现代文学特征◆呈现儿童的纯真世界◆表达成人的童年梦想◆创建个性化、多样化的文本形式。

拟人,夸张,颠倒,象征手法。

童话形象:一)超人体童话形象。

二)拟人体童话形象。

三)常人体童话形象寓言就是一种把深刻的哲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形象的故事里的文学样式。

构成寓言的三个要素:故事、寓意、寓示。

特征:(一)寓意于言的教训性(讽刺型/经验教训型)二)连类比物的比喻性。

三)犀利幽默的讽刺性。

四)精练简洁的概括性寓言与童话的联系性:◆都具有较强的幻想色彩,都广泛地采用拟人、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

◆寓言和童话相互交叉,形成特殊文体童话寓言或寓言童话。

寓言与童话的区别:◆主题设置上的重心不同。

寓意重说理,诸要素都以说理为核心而铺设。

童话超“理”而存,重在以想象性的故事表现精神性的梦想与游戏般的狂欢,营建童年的家园,对现实生活的折光反射是间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走进儿童文学1.儿童文学: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一、艺术的源起2.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资源:早期民间口头文学传统中的大量神话、歌谣和童话故事。

3.为什么早期民间文学会进入古代儿童的接受视野?1)早期民间文学的受众对象中天然地包含了儿童这一群体。

2)民间文学的某些艺术形态天然地契合了儿童的文学接受趣味。

4.早期民间文学的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5.早期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1)词汇方面,一般是通俗的日常口语。

2)与古代人思维和语言上的特征上相对应,早期社会的普通民众也未分化出过于纤细的文学情感,他们对于事物的感受是简单而直接的。

3)民间文学的口头传播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使用过于复杂的结构方式。

(比如循环的三段式)二、历史的流变从民间文学到儿童文学1.民间文学改编的儿童文物1697年法夏尔·贝洛《鹅妈妈的故事》(里面收集了《小红帽》《灰姑娘》《睡美人》等)19世纪德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编订《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又名格林童话)19世纪丹麦作家安徒生等。

2.为孩子改编的民间故事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增(增加以儿童为对象的生活教训容)删(即删去作者看来不适合儿童阅读的部分)改(通过语言或情节上的改写,使作品更具文学性,也符合儿童的接受特点)三、儿童文学的当代概念1.分类与特征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幼儿文学(0到6岁的学前儿童为读者对象)儿童文学(7到13岁的少年儿童)青少年文学(青春期前后至成年前的青少年)2.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分为1)语言形态角度⇔韵文体(儿歌与儿童诗)与散文体(儿童小说散文戏剧等)2)具体的文本形态和艺术手法:儿歌、儿童诗、图画书、儿童故事、童话、儿童小说3.文体的类型特征①文体的固定性②文体的相对性③文体的发展性四、儿童文学发展的当代语境1.商业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⑴商业文化对于市场反应的本能关注促使儿童文学的出版方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的阅读者,也就是儿童本人的阅读兴趣,这有直接影响了儿童文学的创作。

⑵商业文化的开放性潜移默化地带动着文化的开放性。

2.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儿童文学⑴过度的娱乐主义⑵一次性作品大量出现3.新媒介语境下的儿童文学改变传统儿童文学的传播方式、生产方式、文本形式。

第二章儿童观的意义儿童观:特定时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儿童的普遍看法。

1.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可以说是对儿童独立的生命权利和生命价值的第一声振聋发聩的喊声。

在卢梭之前,儿童特殊的身心特征已经在洛克的教育思想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认可。

2.谈到20世纪初中国儿童观的变革,周作人发表于1920年的题为《儿童的文学》的讲演。

3.鲁迅在著名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国人的误解,是一位缩小的成人。

4.现代儿童观对于儿童文学的影响第一,现代儿童观决定了现代儿童文学的基本精神方向。

(孩子是孩子;孩子是完整的“人”。

)第二,现代儿童观决定了现代儿童文学的基本艺术方向。

5.儿童的本质观本质:是指事物固定不变的根本性质,这个性质决定着事物向我们呈现出来的基本面貌。

幼稚的儿童邪恶的儿童纯真的儿童野蛮的儿童二、关于儿童的建构观1.关于儿童的建构说倾向于把儿童和童年的观念都视为特定社会文化建构的产物,他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得到新的建构,进而呈现新的面貌。

2.消逝中的童年代表人物尼尔·波兹曼“使童年概念诞生的符号环境”其实指的是童年概念诞生的符号环境-以书籍微标志的印刷文明。

三、变化的童年与儿童文学的未来1.童年精神2.表现题材英国青少年文学作家艾登·钱伯斯出版于1982年的青少年小说《在我坟上起舞》——少年同性恋题材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尼可拉斯·艾伦所著图画书《小威向前冲》——向孩子讲解“性知识”3.艺术手法(p34)1)增添了图画书作品的趣味和幽默。

威斯纳的《三只小猪》2)拓展着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容。

芭贝·柯尔的《顽皮公主不出嫁》第三章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1.儿童文化:在儿童身上发生以及与儿童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称。

2.儿童文化类型1)儿童游戏文化2)儿童玩具文化3)儿童生活文化4)儿童教育文化3.儿童文学的三个精神1)儿童有他自己的文化2)儿童自己创造的文化3)相对于成人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儿童文化并不与成人文化对立4.当代儿童文学的视像化进程儿童漫画/儿童影视/儿童电子游戏5.视像化的机遇与问题1)机遇第一,新的儿童文化产品与儿童文学相结合,扩大了儿童文学的传播环境。

第二,新的儿童文化产品与儿童文学相结合,丰富着儿童文学的当代形态。

第三,新的儿童文化产品与儿童文学相结合,建构着儿童文学的当代美学。

2)问题1视像类儿童文化产品的流行挤压着儿童文学的阅读空间。

2视像类儿童文化产品的泛滥窄化着儿童文学的艺术生态。

6.文化产业:围绕着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的生产、分配等活动而形成的一类产业。

7.儿童文学在儿童文化产业化进程中的意义1)儿童文学为儿童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基础。

2)儿童文学为儿童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基础。

文化产业的核心是文化,而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文学和艺术。

3)儿童文学为儿童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指引。

第四章多学科视野下的儿童文学1.教育学思想对于儿童观的意义1)早期儿童教育思想孕育了人们对于儿童身心最初的认识。

2)现代儿童教育思想促成了现代儿童观的诞生。

3)当代儿童教育思想的发展不断丰富着我们对于儿童的新认识。

2.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观的关系1)儿童文学所体现的儿童观与艺术观下,总是特定时代儿童教育观的一种体现。

2)儿童文学在传递特定儿童教育观的同时,其艺术表达也常越出教育观念的束缚,进而构成对特定教育观念的一种补充或反拨。

3)儿童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作家的儿童教育观,也常常走在现实儿童教育观的前面,并丰富和启发着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3.儿童文学的教育性1)一切儿童文学作品都带有一定的教育意图。

2)儿童文学最核心的本质是为儿童编织一个与他们的生活体验世界密切相连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应该是真切的生动的适合儿童并且富有吸引力的。

3)儿童文学的教育性只有在他的文学性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社会对于儿童的伦理观念表现的特征1)人们对于儿童伦理的认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建构,也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迁。

2)现代社会关于儿童的伦理要求既与成人生活的伦理要求有很大的重合,又包含了比后者更细致,更严格的容。

3)一个社会围绕着儿童建立的伦理观,既有封闭性又有一定的开放性。

5.儿童文学与儿童道德养成1)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决定了儿童文学必然会与儿童的道德养成发生密切的联系。

2)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决定了它是向儿童传播道德观念最合适,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3)儿童文学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伦理关切不只停留在一般的童年道德养成层面,也探向着人类伦理思考的深处。

第五章儿童文学的韵律艺术(小题)第六章儿童文学的游戏艺术第一节儿童与游戏1.游戏是一种学习2.游戏是一种创造3.游戏是一种娱乐第二节儿童文学的游戏性1.表现容的游戏性2.表现形式的游戏性(语言形式的游戏性,故事形式的游戏性,书籍形式的游戏性)3.阅读操作的游戏性第三节儿童文学与游戏精神1.自由的精神。

2.欢乐的精神3.严肃的精神第七章儿童文学的幽默艺术第二节幽默的几种手法1.童趣:是奇偶儿童文学幽默艺术的基底,它构成了儿童文学幽默有别于一般文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亦这种幽默总是与童年生活和心性的趣味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

2.夸:是通过想象将事物的某些方面极力夸大或缩小以达到某种文学表现目的的修辞手法。

3.夸的手法:规模的夸,程度的夸,逻辑的夸4.复义:借助语言的多义性以及不同意义层次之间的矛盾、对比、反抗、颠覆等的奇妙关系5.讽刺:这是在对人、事、物滑稽可笑一面的揭露或批评中营造幽默的艺术效果。

第三节儿童文学的幽默品格5.幽默与滑稽的区别1)滑稽是单纯的逗乐,幽默还包含了更丰富的情感2)滑稽是浅显的调笑,幽默还包含了更深层的回味3)滑稽是轻松的取悦,幽默还包含了更严肃的态度。

6.童年幽默的精神幽默的智慧幽默的温情幽默的深度第八章儿童文学的荒诞艺术1.荒诞:指一种极不合理的事物状态,其乖谬程度远超过正常逻辑,因而使人感到荒唐乃至可笑。

2.“荒诞”在儿童语境下的所指,主要是该词在传统文学语境中的意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其现代哲学和美学意义有所关联。

第二节荒诞的意义1.荒诞中的游戏意义2.荒诞中的狂欢意义3.荒诞中的思想寓言第三节童年荒诞艺术的特征1.趣味;童年荒诞艺术的核心2.生命力;童年荒诞艺术的目的3.温情;童年荒诞艺术的价值成人角色类型:理想化的陪伴者受批判的压迫者有缺点的普通人1.儿歌:是最古老的一类儿童文学文体,其作品篇幅短小,结构齐整,语言质朴,韵律分明。

2.中国传统儿歌形式:摇篮歌、游戏歌、数数歌、连锁调、问答歌、颠倒歌、绕口令3.儿童诗:是专为儿童创作并且适合他们听读的诗歌作品的总称。

这类诗歌大都篇幅短小,新式简约,童趣盎然。

4.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1)儿童诗对诗形体式和语言声韵的要求不像儿歌那么严格2)儿童诗的语言和情感表现力较之儿歌更为舒展,也更能体现诗人的创作个性。

5.儿童诗的容:书写童心、品味亲情、吟咏自然、感悟自然、讲述故事第十一章图画书1.图画书:将图画作为一个重要的表意元素运用于文学表现的一个特殊的儿童图画书门类。

2.图画书的构成:封面、环衬、扉页、正文、页、封底3.图画如何传情达意?色彩、线条、视角、细节6.图画书的功能1)审美和艺术熏2)心理能力发展第十二章童话第二节幻想:童话艺术的核心童话幻想中的趣味童话幻想中的温情童话幻想中的哲理童话幻想中的讽刺童话幻想中的社会批判第三节童话的主要艺术手法1.拟人2.夸3.错位第十三章儿童小说第二节成长:儿童小说的普遍主题1.“成长类”的小说与成长小说的区别1)在“成长小说”中,成长的结果是以主人公的成年告终;而在儿童小说中,这种成长并不必然使主人公脱离童年,而是把他带到童年的下一个阶段2)主人公年龄的不同也带来了成长话题的不同3)在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失败的。

2.幻想小说的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往往呈现三种关系1)幻想小说的故事展开完全设置在幻想的世界里,现实世界则被暂时悬置2)幻想小说会在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之间安排一个特殊的通道,通过这一通道,主人公得以在幻想和现实之间穿行3)幻想的世界融入现实世界,两个世界之间产生直接的交会和碰撞,前者通常会给后者带来真实而显在的影响。

第十四章其他文体1.儿童散文: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一类散文作品,它通常使用儿童自己的语言或者适宜儿童理解的语言来记写童年人事、传达童年情趣、抒发生活感慨、传递生活感慨、传递生活领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