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及其寄生结构.docx
041 猪带绦虫

→孕节或虫卵 →被猪或野猪吞食 →在 猪的小肠内逸出六钩蚴→钻入肠壁血管和淋巴 管,经血流到达猪体全身 →经60~70天逐渐 60~70天逐渐
体外 发育成囊尾蚴
14
含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 ◆含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 肉”。 人的感染 人的感染 的猪肉 翻出 虫 因误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囊尾蚴
手以防误食虫卵。烹调时务必将肉煮熟。感染成虫后要及早治疗, 防止囊虫病的发生
26
小结: 小结:
⒈发育过程: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 发育过程:虫卵→六钩蚴→囊尾蚴→ ⒉寄生部位:人体小肠 寄生部位: ⒊猪是中间宿主,人是终宿主,但人也可做 猪是中间宿主,人是终宿主, 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⒋含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或“豆猪 含囊尾蚴的猪肉俗称“米猪肉” 肉” ⒌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猪体运动较多的肌肉, 囊尾蚴主要寄生于猪体运动较多的肌肉, 以股内侧肌最多见, 以股内侧肌最多见,其次是深腰肌、肩胛肌、咬肌、腹内斜肌、
膈肌、心肌、舌肌等,还可寄生于脑、眼等器官。
27
⒍感染方式:经口 感染方式:
⒎感染期:两个,虫卵和囊尾蚴。 感染期:两个,虫卵和囊尾蚴。 ◆人误食虫卵在人体发育为囊尾蚴,人患囊虫 人误食虫卵在人体发育为囊尾蚴, 病。 在人体的囊尾蚴不能直接发育为成虫。 在人体的囊尾蚴不能直接发育为成虫。 ◆人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米猪肉” 人吃了生的或半生的含囊尾蚴的“米猪肉” 在人体发育为成虫,人患猪带绦虫病。 在人体发育为成虫,人患猪带绦虫病。
链状带绦虫
solium) (Taenia solium)
(又称猪肉绦虫、猪带绦虫或 又称猪肉绦虫、 有钩绦虫) 有钩绦虫)古代医书中称寸白 虫或白虫。 虫或白虫。
成虫长2~4米,乳白色,带状。头部近球形,上有4个吸 盘,顶端具顶突,上有两圈小钩。颈部纤细 。链体由700~ 1000个节片构成。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及其寄生结构docxPPT课件

• 猪带绦虫病在中国广泛分布,各地均 有散发病例在东北与华东较牛带绦虫 病多见,其比例为8∶1与7.1∶1,感 染率由不足1%到15.2%。在云南、河 南、黑龙江、吉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 地均有地方性流行。
• 1.传染源
•
感染猪带绦虫成虫的人是本病的传染源在中
国农村猪仍以分散饲养为主猪常在圈外活动觅食,
• 2.体壁结构及特点
• 绦虫的体壁与吸虫的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在皮层的 表面具有很多微毛,能增加表面积。绦虫没有消化 系统,没有口及肠,而是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
• 3.生殖系统的结构
• 十分发达。雌雄同体。在每个成熟节片内,都有成 套的雌雄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在成熟节片的 背侧有150~200个泡状的精巢散布在实质中,每 个精巢都连有输出管(输精小管),输出管汇合成输 精管,输精管稍膨大盘旋曲折,成为储精囊(有人 仍称为输精管),其后为阴茎,被包在阴茎囊内, 开口于生植腔。由生殖腔孔与体外相通。雌性生 殖器官:卵巢分为左右两大叶,在靠近生殖腔的一 侧有一小副叶(此为该种特征之一),由卵巢发出的 输卵管通入成卵腔,成卵腔之周围有梅氏腺。由 成卵腔向上伸出一直囊状的子宫,向下通过卵黄 管与卵黄腺相连、并由成卵腔伸出一管称为阴道 (或称膣),通至生殖腔,可以接受精子。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及其适应 寄生结构
小组成员:吴晗 袁鸣 向莹 张吉 赵璇
• 猪带绦虫属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幼虫也可侵入人 体。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中间寄 主为猪故得名。被寄生的猪肉通称“米猪肉”、 “豆猪肉”或“珠仔肉”。人是该虫唯一的终宿 主。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 痛、腹泻或者便秘等症状。如果囊尾蚴寄生于人 体,其危害性比成虫大得多,严重者导致死亡。 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驱虫有效。轻度感染囊 尾蚴的猪肉要经无害处理后才能出售,但是肉的 质量大大降低;感染严重的猪肉必须销毁。
绦虫概述、猪带、牛带绦虫(xsh)

一、人体寄生绦虫的分类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圆叶目
细粒棘球绦虫*
绦虫纲
假叶目
长膜壳绦虫
短膜壳绦虫 曼氏叠宫绦虫*
绦虫-概述
二、绦虫的共同特征 1.形态
•带状,背腹扁平,分节 虫体由头节、颈节与链 体组成 •无口、无肛、无体腔 •雌雄同体 •颈部具有生发功能
微绒毛
绦虫-概述
二、绦虫的共同特征
1.形态 2.生活史
虫卵
• • • • • •
•
钩球蚴 六钩蚴
原尾蚴 囊尾蚴 棘球蚴 似囊尾蚴 裂头蚴 泡球蚴 多头蚴
中绦期 幼虫
成虫
虫卵
中间宿主
终宿主
绦虫-概述
二、绦虫的共同特征 1.形态 2.生活史
3.致病
幼虫 > 成虫
“白虫” “寸白虫”
一、形态
1. 成虫: ⑴ 乳白色,扁长如带。略透明,体长2-4米
被猪食入
孕节(虫卵)
三种方式 感染人体
六钩蚴
小肠
进入血流
六钩蚴
小肠
囊尾蚴
等组织
皮下、脑、眼
生活史小结
终宿主:人 成虫 虫卵 中间宿主:猪、野猪、人 六钩蚴 囊尾蚴
穿小肠壁,随血 流、淋巴系统到 全身
24-72h
消化液
猪带绦虫的囊尾蚴
在猪肉中的猪囊尾蚴(米猪肉)
猪囊尾蚴寄生在心肌
囊虫病
囊虫病
头节
⑶ 成节
雄性生殖器官:
睾丸:150-200个
输精管,阴茎囊, 雌性生殖器官: 卵巢:3叶 受精囊,卵模,子宫, 卵黄腺位于卵巢之后
(4)孕节 含虫卵约4万个 子宫每侧分支7~13支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牛带绦虫成虫
牛带绦虫活成虫
牛带绦虫头节
牛带绦虫成节
牛带绦虫孕节
牛带绦虫活动孕节
牛囊尾蚴
牛带绦虫生活史图
二、生活史区别
1. 牛囊尾蚴不寄生人,人不能为中间 宿主。中间宿主为牛。 2. 感染期只有一期 牛性比链状带绦虫要小得多, 患者一般无显著症状。 2. 有时有消化道症状。 3. 孕节会主动逸出肛门,会引起肛周 搔痒。
临床症状:
消化系统的一些症状、15
% ~25%的 链状带绦虫病患者伴有囊尾蚴病。
2. 幼虫致病
患者可因虫体寄生部位和寄生数 量不同其危害和症状也不同。 肌肉囊虫病 脑囊虫病 眼囊虫病 皮下结节
猪囊尾蚴寄生在肌肉
猪囊尾蚴寄生在脑
猪囊虫寄生于脑(2)
猪囊尾蚴寄生在心脏
猪囊尾蚴寄生在眼
四、诊断
1. 查粪中卵、或用透明胶纸法查肛周卵 2. 查孕节 3. 试驱虫
五、流行与防治
1.分布 该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国内绝大多数省、 市、自治区均有人体感染牛带绦虫的报道, 多散在发生。在牧区及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 如新疆、内蒙古、西藏、云南、贵州、四川、 广西等地可见地方性流行。流行区居民感染 率多在20%左右,高者可达70%。
猪带绦虫成虫
猪带绦虫活成虫
猪带绦虫头节
猪带绦虫头节横切面
猪带绦虫成节
猪带绦虫孕节
猪带绦虫活动孕节
猪带绦虫虫卵
猪囊尾蚴
猪带绦虫生活史图
二、生活史
1. 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引起猪带绦 虫病,人是唯一的终宿主。 2. 幼虫称为猪囊尾蚴,寄生于猪或人 体内各器官(囊虫病)。中间宿主是猪或 人。 3. 感染期 绦虫病的感染期:猪囊尾 蚴 猪囊尾蚴病的感染期:猪带绦虫虫卵 。
猪带绦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

732023.52.1.3 青贮杂交构树对奶山羊乳汁成分的影响 羊奶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乳脂,通常情况下,乳脂率与产奶量呈负相关,乳脂随产奶量提高而有所降低。
研究者发现,青贮杂交构树饲喂的奶山羊,在提高产奶量的同时可以保证乳成分相对稳定。
青贮杂交构树组的日粮中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高于对照组,其采食量增加,造成乳成分的变化。
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瘤胃合成乙酸,乙酸为合成乳脂前体物质,从而提高了乳脂率。
此外,奶山羊采食量的增加促进了乳糖含量升高,进而有利于提高奶山羊的乳品质。
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泌乳性能的影响2.2.1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采食量和泌乳性能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与无微量元素的日粮相比,含有复合有机微量元素的日粮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存在差异。
含有有机微量元素的日粮组,可以降低反刍动物的产奶量与乳脂产量;但是50%复合有机微量元素组的产奶量与无机微量元素组产奶量相同。
用有机钴、铁、锌、锰、硒、铬、铜替代无机微量元素,在采食量、产奶量或总表观消化率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乳脂与脂肪校正产奶量。
为不同泌乳时期奶山羊饲喂低水平有机微量元素,对其采食量、产乳量、乳成分含量未发生改变,泌乳前期乳脂产量降低。
导致差异的原因为微量元素有效含量、有机微量元素的替代比例和奶山羊的泌乳阶段等因素有关。
2.2.2 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对奶山羊机体微量状态的影响 通过检测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能够反映奶山羊体内的微量元素状态。
通常情况下,健康的反刍动物血液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会在一定范围内产生波动。
当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小于摄取微量元素时,微量元素便以金属蛋白的形式保存于机体的微量元素“库”中,并结合机体需求产生动态改变,体现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
研究显示,在奶山羊的日粮中增加酵母硒能够显著提升乳汁中硒含量。
充足的硒、锌、铜等微量元素可以保证乳腺健康,尤其是硒元素同奶山羊乳腺氧化应激状况密切相关。
1、猪带绦虫

(3) 未成熟节片:
短而宽,内部的生殖器官还未发育成熟。子宫
(4) 成熟节片:
正方形,每一节片内均
睾丸 生殖孔 卵巢
有发育成熟的雌雄两套生殖器官。
(5) 孕节:(妊娠节片)
长方形,每一节片内仅有充满虫卵的子宫,
并由子宫主干向两侧分出7~13个分枝。
2.虫卵: 圆球形,壳极薄,排出时壳多已脱落,内 层为胚膜,棕黄色,厚而有放射纹,大小约 31µm~43µm,内含六钩蚴。
(2) 眼型:
囊尾蚴可寄生于眼的任何
部位,但以眼球深部,玻璃体 及视网膜下为最多见。
症状:头痛、眼痛、眼球
突出,视力障碍、失明等。 在眼内的囊尾蚴寿命约1~ 2年,一旦死亡后,则产生强烈 的刺激,从而引起视网膜炎, 视网膜脉络膜炎或脓性全眼炎 等严重后果。
猪囊尾蚴寄生于眼部
(3) 脑型:
囊尾蚴在脑的分布,以大
是猪囊虫病患者。
这对临床上治疗患者,尤为以猪囊虫病
来就诊的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猪带绦虫生活史简图
生活史要点:
1. 寄生部位
成虫:人小肠
囊尾蚴:皮下、肌肉、脑、眼、心
2. 宿主:终宿主(人);中间宿主(人或猪) 3. 感染阶段 虫 卵:人食入 囊尾蚴:人食入 囊虫病 绦虫病
4. 感染途径:经口 5. 致病阶段:成虫、囊尾蚴
脑皮层运动中枢最为多见。
症状:头痛、呕吐、癫痫、
瘫痪、昏迷,甚至精神失常等。
不易与脑肿瘤和其它神经、
精神疾病相区别,预后不良。
四、诊断:询问食肉习惯史和排节片史 1.病原学诊断: (1) 查虫卵或孕节: a. 透明胶纸法: b. 棉拭漂浮法: c. 压片法:查节片,尤为孕节。 (2) 查囊尾蚴: 查虫卵
猪带绦虫(借鉴材料)

教学教资
29
六、防治: 1.加强卫生宣传,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
不吃生猪肉或未熟的猪肉,切生、熟食的刀、 砧板要分开等。饭前便后洗手,不用手拿食物吃 等。
2.加强粪便管理,改善猪的饲养: 粪便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不随地解便,厕所
与猪圈分开,猪要进行圈养等。 3.加强肉类检疫: 严格肉品检验,严禁出售“米猪肉”。
人体小肠内,以头节上的吸盘和小钩附着在肠 粘膜上,通过体表吸取营养物质。虫体发育成 熟后,孕节不断从虫体末端脱落,随粪便排出 体外。亦有通过肛门时被肛门收缩挤破使虫卵 散出。
教学教资
9
人食入、消化 虫卵或孕节→→六钩幼在肠中孵出→钻入肠壁血管→→→
液作用 随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全身各处(如皮下、肌肉、
教学教资
35
2~5题共用备选答案
患者、男、32岁、因癫痫发作2次就诊神经内科。
体检一般情况尚可,体表可触及数个结节。CT证实
两侧大脑半球实质有多发低密度圆形病灶。曾拟诊
为脑转移性肿瘤、脑血管瘤和多发性脑硬化。(A4
型题)“专业实践能力”
2. 际上该病人临床上还应考虑为
A 脑结核性肉芽肿
B 原发性癫痫
这对临床上治疗患者,尤为以猪囊虫病 来就诊的患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教资
13
猪带绦虫生活史简图
教学教资
14
生活史要点:
1. 寄生部位
成虫:人小肠 囊尾蚴:皮下、肌肉、脑、眼、心
2. 宿主:终宿主(人);中间宿主(人或猪)
虫 卵:人食入 3. 感染阶段
囊尾蚴:人食入
囊虫病 绦虫病
4. 感染途径:经口
在祖国医学文献中,早有对绦虫的记载, 《诸病源候论》中所述的“白虫、连绵成串,几 长数尺”等,正确地描述了绦虫的形态。
家畜寄生虫学 第六章 绦虫病

3.囊尾蚴是最严重的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寄生 部位和数量。寄生于脑时,可引起癫痫发作,间或有头痛、 眩晕、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和消失,严重的可致死。 寄生于眼内可导致视力减弱,甚至失明;寄生于肌肉皮下 组织中,使局部肌肉酸痛无力。 4.对猪的危害一般不明显,重度感染时,可导致营养不良, 贫血、水肿、衰竭、胸廓深陷入肩胛之间,发音嘶哑和呼 吸困难,大量寄生于猪脑时,可引起严重的神经扰乱,癫 痫,视觉障碍和急性脑炎,有时突然死亡。
图 2-3 绦虫生殖器官模式图(采自曾宪芳)
圆叶目
1.雄性生殖孔 2.阴茎囊 3.内贮精囊 4.外贮精囊 5.输精管 6.输出管 7.睾丸 8.雌性生殖孔 9.阴道 10.受精囊 11.梅 氏腺 12.卵模 13.卵黄腺 14.卵巢 15.子宫孔
假叶目
1.雄性生殖孔 2.阴茎囊 3.内贮精囊 4.外贮精囊 5.输精管
4.囊尾蚴
为一个半透明的囊体,囊壁呈薄膜状,由外层的角质 层和内层的生发层组成。在囊壁上只有一个向内凹入的头 节,头节后有或无分节的体节,囊内充满液体,内含各种 蛋白质、胆固醇、卵磷脂、钙、磷等物质。囊尾蚴多寄生 于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也包括人类的肝脏、肺脏、腹腔、 肌肉、大脑、眼等部位,为带科绦虫的中绦期。
图 2-2 绦虫体壁之电镜结构(Threadgold)
1. 微 绒 毛 2. 孔 道 3. 皮 层 4. 线 粒 体 5. 基 膜 6. 环 肌 7. 纵 肌 8. 连 接 管 9. 内 质 网 10. 电 子 致 密 细 胞 11. 核 12. 实 质 13. 蛋 白 质 14. 脂 肪 或 糖 原
返回
二、绦虫的分类
绦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多节绦虫亚纲又称真绦虫亚纲。 本亚纲的绦虫与家畜和人类关系较大的有两个目: 圆叶目和假叶目, 假叶目的绦虫种类较少,多见圆叶目的绦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虫体后端的孕卵节片,常数节连在一起,逐渐地和虫体脱离,随寄生粪便排出体外。被
排出体外的节片,其子宫内的卵已发育成六钩蚴,具 3对小钩,卵为圆形。直径约 3lum~43um,其外壳在卵排出时已消失。但在卵外包有较厚的具放射状纹的胚膜。 4.排泄系统的结构 排泄器官也属原肾管型,由焰细胞和许多小分枝汇入身体两侧的两对侧纵排泄管 (一对在 背面,一对在腹面)组成。在每个节片的后端2条腹排泄管问又有一横排泄管相连,在成 熟节片中背排泄管消失,在头节2对排泄管间形成一排泄管丛,在最末一个节片的后方左 右二腹排泄管会合,并由一总排泄孔通出体外,若该节片断离身体,则两条纵排泄管末
后,如果囊尾蚴未被杀死,在12指肠中其头节自囊内翻出,借小钩及吸盘附着于肠壁上,
经2~3个月后发育成熟。成虫寿命较长,据称有的可活25年以上。
此外,人误食猪带绦虫虫卵,也可在肌肉、皮下、脑、眼等部位发育成囊尾蚴。
其感染的方式有:经口误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水及蔬菜等,或已有该虫寄生, 经被污染的手传入口中,或由于肠之逆蠕动(恶心呕吐)将脱落的孕卵节片返 入胃中,其情形与食入大量虫卵一样。由此可知.人不仅是猪带绦虫的终寄主 也可为其中间寄主。猪带绦虫病可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失眠、乏
2 0 1 6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及其适应寄生结构
小组成员:吴晗 袁鸣 向莹 张吉 赵璇
• 猪带绦虫属人畜共患的寄生虫。幼虫也可侵入人体。猪带绦虫的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中间寄主为猪故得名。被寄生的猪肉通 称“米猪肉”、“豆猪肉”或“珠仔肉”。人是该虫唯一的终宿 主。成虫寄生于人的肠道,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或者便 秘等症状。如果囊尾蚴寄生于人体,其危害性比成虫大得多,严 重者导致死亡。吡喹酮、氯硝柳胺或槟榔驱虫有效。轻度感染囊 尾蚴的猪肉要经无害处理后才能出售,但是肉的质量大大降低; 感染严重的猪肉必须销毁。
梅氏腺。由成卵腔向上伸出一直囊状的子宫,向下通过卵黄管与卵黄腺相连、并由成卵腔伸出一
管称为阴道(或称膣),通至生殖腔,可以接受精子。 受精可以是同一节片,或不同节片,或2个个体互相受精。精子从阴道到成卵腔,一般在成卵腔 或阴道内受精,并在成卵腔内由卵黄细胞分泌成外壳。梅氏腺的分泌物对卵起滑润作用。受精卵 由成卵腔到子宫,子它逐渐长大,节片中的其他部分逐渐消失,最后子宫分成许多支,其中储存 很多卵,此时的节片称为孕卵节片。孕卵节片的子宫分支,猪带线虫一般每侧分成约9支(7-13 支) 。
前方高能,害怕请闭眼<( ̄ˇ ̄)/
虫体后端的孕卵节片、随寄主粪便排出或自动从寄主肛门爬出的节片有明显的活动
力。节片内之虫卵随着节片之破坏,散落于粪便中。虫卵在外界可活数周之久。当孕卵
节片或虫卵被中间寄主猪吞食后,在其小肠内受消化液的作用,胚膜溶解六钓蚴孵出, 利用其小钩钻入肠壁,经血流或淋巴流带至全身各部,一般多在肌肉中约经60~70天发 育为囊尾蚴(cysticercus)。囊尾蚴为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头节凹陷在 泡内,可见有小钩及吸盘。此种具囊尾蚴的肉俗称为米粒肉或豆肉。这种猪肉被人吃了
力Hale Waihona Puke 。6、发育经过寄主的更换,有幼虫阶段。
谢谢观看~
大家一定要讲卫生, 饭前便后勤洗手~<( ̄︶ ̄)>
3.生殖系统的结构
十分发达。雌雄同体。在每个成熟节片内,都有成套的雌雄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在成熟节片 的背侧有150~200个泡状的精巢散布在实质中,每个精巢都连有输出管(输精小管),输出管汇合
成输精管,输精管稍膨大盘旋曲折,成为储精囊(有人仍称为输精管),其后为阴茎,被包在阴茎
囊内,开口于生植腔。由生殖腔孔与体外相通。雌性生殖器官:卵巢分为左右两大叶,在靠近生 殖腔的一侧有一小副叶(此为该种特征之一),由卵巢发出的输卵管通入成卵腔,成卵腔之周围有
虫病多见,其比例为8∶1与7.1∶1,感染率由不足1%到15.2%。在云南、 河南、黑龙江、吉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均有地方性流行。
1.传染源 感染猪带绦虫成虫的人是本病的传染源在中国农村猪仍以分散饲养为主猪常在圈外活动觅 食,故误吞入人粪中猪带绦虫节片或虫卵机会较多。特别在经济落后或边远地区缺乏厕所,人 在野外随地大便或以猪圈为厕所,故猪患囊虫病感染率甚高。在这些地区,人患猪带绦虫病亦 相应较多。 2.传播途径: 人因食用生的或半生的含猪囊尾蚴的猪肉而被感染。在烹炒时未煮熟透,或尝生的肉馅或吃生 肉片火锅或生熟刀具不分等都可食入活囊尾蚴。 3.易感人群: 人对猪带绦虫普遍易感感染猪带绦虫后人体可产生带虫免疫对宿主再次感染有保护作用国内患 者年龄最小者仅6个月,最长者85岁,一般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力、头痛,儿童可影响发育。猪囊尾蚴如寄生在人脑的部位,可引起癫痛、阵
发性昏迷、呕吐、循环与呼吸紊乱;寄生在肌肉与皮下组织,可出现局部肌肉 酸痛或麻木;寄生在眼的任何部位可引起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此虫为世界性
分布,但感染率不高,我国也有分布。
猪带绦虫病在中国广泛分布,各地均有散发病例在东北与华东较牛带绦
端与外界相通的孔即为排泄孔,不再形成总排泄孔。
5.神经系统的特点 头节上的神经节不发达,由此发出的神经索贯串整个节片,最大的一对神经索是在两纵 行排泄管的外侧,节片边缘之内侧。没有特殊的感觉器官。
1、体形扁长如带,分节片。
2、头节具吸附器官(吸盘、小钩等)。 3、体壁具微毛,增加吸收面积。 4、纤毛消失,感官完全退化,消化系统全部消失。 5、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个成熟节片均有一套雌雄生殖器官;繁殖能
1. 附着器官 生活的绦虫以吸盘和小钩附着于肠粘膜上 成虫白色带状,全长为2m一4m,有700-1000个节片。虫体分头节,颈部和节片3个部分。头节 圆球形,直径约为1mm,头节前端中央为顶突,顶突上有25~50个小钩,大小相间或内外两圈排 列,顶突下有4个圆形的吸盘,这些都是适应寄生生活的附着器官。 2.体壁结构及特点 绦虫的体壁与吸虫的基本相同,不同点是在皮层的表面具有很多微毛,能增加表面积。绦虫没有 消化系统,没有口及肠,而是通过皮层直接吸收食物,它比吸虫的更为突出,微毛的存在增加了 吸收的表面积。在皮层内具有大量的线粒体,这表明吸收可能需要能量,可能有主动运输的过程。 皮层也可通过寄主的酶促进食物的消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