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XX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县民俗文化的调研报告

如下:一、xx民俗文化的现状所谓民俗,是指一定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趋同性生活行为模式,它包含着人们在物质生产、经济贸易、社会交往与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

民俗文化表现在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文化,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工艺美术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xx的民间民俗文化受到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民族结构、人口迁移等因素的影响,既有与川南各县相同相通之处,又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生活习俗类,即人们在婚丧嫁娶、生朝满月时的习俗仪式等。

二是劳动习俗类,即人们在修房造屋、犁田种地、栽秧薅草、拉纤划船时唱的山歌、号子、小调等。

三是节日习俗类,即人们在各种传统节庆时的礼仪、习俗及娱乐活动、民俗表演等。

四是民间文学类,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并流传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歌谣等。

近年来,xx县委县府已逐步认识到发展民俗文化的重要性,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民间民俗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1988年,县宣传、文化部门组织力量对xx民间文学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普查,完成了xx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公开出版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xx县卷》一书。

2003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四届端午龙舟节,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4年3月,宣传、文化、旅游部门共同组织举办了xx县首届民俗文艺调演。

通过调演,发现了一批有特色、有价值的民俗表演项目。

2004年7月,宣传、文化部门组织举办了xx县首届民俗体育运动会,集中展现了xx县民俗体育项目。

2005年4月,宣传、文化、广电部门在开佛、古河等乡镇收集、整理、录制了淯江号子。

2005年10月,梅硐镇政府和古石林旅游公司共同举办了首届苗族风情艺术节,集中展现了独特的苗族文化。

2006年2月,成功举办了“四川宜宾·竹海xx”首届龙灯节。

2006年5月,县文化、广电部门及音乐舞蹈家协会深入乡镇对山歌、民谣进行了收集、录制。

关于我县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2000字一、调研背景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见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传承和弘扬。

我县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积淀。

然而,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文化遗产保护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进行对我县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调研,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现有的问题及其原因,同时为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过程调研过程主要包括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实地走访两方面。

线上问卷调查主要是采用问卷星小程序进行调查,面向广大人群进行调查,问卷主要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文化遗产保护措施采取情况。

线下实地走访则是针对我县各个文化遗产点展开,了解其保护情况、管理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合作情况等信息,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三、调研结果1.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从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有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知识了解不足,也有近65%的受访者认为整个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足。

这一结果表明,我县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依然薄弱,需要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广大人民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

2.文化遗产管理不规范在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文化遗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文物维护不到位、保护设施建设滞后等。

而其中一些问题也与文物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明确有关。

因此,应加强对文化遗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规范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完备的管理体系。

3.文化遗产活动开展不够当前,一些文化遗产点只限于单纯的陈列,而缺少涉及普及、娱乐、传统等方面的活动,限制了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

需要在文化遗产点周边、文化中心甚至是全县范围内开展特色活动,如工艺展、文化讲解、旅游推广等,以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了解文化遗产。

四、结论和建议本次调研显示,我县文化遗产保护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威胁着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全面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水平。

新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新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新昌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
根据您的指示,我对新昌的文化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相关报告。

以下是调研报告的内容:
新昌地处中国浙江省,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县级行政区域。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新昌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并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

一、传统文化
新昌的传统文化包括艺术、音乐、舞蹈、建筑和文学等方面。

其中,剪纸和刺绣等手工艺品在当地有着悠久的传统,被认为是新昌独特的文化符号。

另外,新昌的戏曲、民间音乐和舞蹈也是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宗教信仰
在宗教信仰方面,新昌主要以儒教、道教和佛教为主流。

这三者在当地形成了相互融合的宗教文化,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精神寄托和道德指导。

三、民俗习惯
新昌人民有着丰富的民俗习惯,包括过年、过节、结婚等重要节日和仪式。

其中,春节和元宵节被当地居民视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也有着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昌拥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音乐、杂技、传统技艺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丰富了新昌的文化底蕴,也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新昌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其传统文化、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对这些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同时还要适应时代变化,将新昌的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此致
敬礼
调研人员: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单县文化调研报告格式

单县文化调研报告格式

单县文化调研报告格式单县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素有"邹鲁一脉"之称,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了解单县的文化状况,我进行了一次文化调研,并整理成以下报告。

一、调研目的1.了解单县的历史文化底蕴。

2.探究单县的传统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了解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活和传统习俗。

二、调研方法1.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和网上资料,了解单县的历史文化。

2.实地走访:参观单县的博物馆和文化遗址,与当地居民交流。

三、调研结果1.历史文化底蕴:单县成立于秦朝,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单县是邹国的故乡,历经三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同时,单县还是山东省鲁菜和曲阜孔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传统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县有许多传统艺术形式,如传统剪纸、泥塑和雕塑等。

剪纸以其精巧的剪法和丰富多样的题材而闻名,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泥塑技艺源远流长,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此外,单县还有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

3.文化生活和传统习俗:单县居民重视传统习俗的传承,如农历春节、清明节等重要节日,人们会举行庙会、祭祖等活动。

同时,单县还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活动,如剪纸展览、演出等。

四、调研结论单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也得到广大居民的重视。

然而,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单县的文化面临一些困境,如传统技艺的传承不易,一些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逐渐减少。

因此,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高居民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参与度。

五、建议1.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单县文化的认知和重视。

2.加大对传统艺术的支持,组织相关活动,促进年轻人的参与。

3.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为传统技艺传人培养人才。

六、调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对单县的文化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单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传统艺术,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我相信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单县的文化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灵璧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灵璧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灵璧文化调研报告范文# 灵璧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灵璧县的历史文化背景,探索并发掘灵璧的独特文化特色,为灵璧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的基础。

灵璧县位于中国安徽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通过对该地区的文化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安徽的地域文化差异,为今后的研究和推广提供帮助。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

实地考察是指对灵璧县的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文化景点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访谈是指与当地居民、文化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学者等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灵璧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问卷调查是指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游客、学生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灵璧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度。

文献研究是指对相关的书籍、学术论文、目前已有的文化研究等进行梳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实地观察记录、访谈记录、问卷调查结果和已有的文献研究。

三、调研结果1. 历史文化遗址根据实地考察,灵璧县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址,其中最为知名的有东阳山城、西阳山城、史家山、三字经石刻等。

这些遗址代表了灵璧县古代文明的痕迹,对于研究灵璧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2. 博物馆和文化景点灵璧县拥有多家博物馆和文化景点,如灵璧博物馆、明代城墙遗址、四星楼等。

这些设施将灵璧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展示,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灵璧文化的窗口。

3. 当地居民对灵璧文化的认知和评价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对灵璧文化的认知和评价。

大部分居民表示对灵璧的历史文化感到自豪,并对灵璧的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然而,一部分居民认为目前灵璧的文化宣传和保护仍有待加强,呼吁相关部门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

4. 学生对灵璧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灵璧文化的了解程度较低,仅有少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有关灵璧的文化知识。

然而,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灵璧文化有兴趣,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参观和了解灵璧的文化遗产。

单县文化调研报告格式

单县文化调研报告格式

单县文化调研报告格式一、背景单县位于山东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县城。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县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为了进一步了解单县的文化状况,本次调研对单县的传统文化、艺术表演、传统手工艺等方面展开调研,以期全面了解单县的文化底蕴和发展现状。

二、调研内容及结果1.传统文化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单县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的艺术表达。

单县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以民间乐器演奏和民间歌曲流传广泛。

同时,舞蹈也是单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民间舞蹈在庆典和节日活动中得到广泛展示。

此外,单县还保留着戏曲传统,有多个剧种在当地流传。

2.艺术表演调研除了传统文化,单县还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单县有着多个剧团和艺术团体,演出形式包括歌舞、戏剧、相声等。

这些艺术团体不仅在单县本地演出,还经常外出演出,为更多的观众呈现单县的文化魅力。

3.传统手工艺调研传统手工艺是单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单县有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

其中,陶瓷制作、剪纸艺术、刺绣等手工艺品制作技艺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充满了艺术气息。

三、问题与建议1.传统文化传承面临挑战尽管单县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但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单县的传统文化,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和学习传统文化。

2.加强艺术表演的宣传与推广单县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表演形式,但在宣传和推广方面还有待加强。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组织演出巡回等方式,将单县的艺术表演带给更多的观众。

3.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创新传统手工艺是单县文化的瑰宝,但面临着市场竞争和技艺传承问题。

采取措施,如加强手工艺品的宣传、推广和市场开拓,同时结合当代设计思维,发扬传统手工艺的创新精神,可以促进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和保护。

调研文化特色调研报告

调研文化特色调研报告

调研文化特色调研报告调研文化特色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对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也是各不相同的。

为了了解某地区的文化特色,本次调研选择了某乡村进行实地考察。

二、调研目的1. 了解该乡村的历史文化背景。

2. 探寻该乡村的传统习俗和特色活动。

3. 理解该乡村的美食文化和传统工艺品。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通过走访该乡村的历史古迹、村民家庭以及参加当地的传统活动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2. 口头访谈:与乡村居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乡村文化的看法和传统习俗的描述。

3. 资料收集: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书籍以及报道,加深对该乡村文化特色的认识。

四、调研结果1. 历史文化背景: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该乡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曾是古代著名文化名城,留下了许多石碑、古迹和历史遗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历史爱好者。

2. 传统习俗和特色活动:该乡村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和特色活动,如农历新年的祭祀活动、舞龙舞狮表演、赏花灯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看,并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3. 美食文化:该乡村以丰富的美食文化而闻名,特色菜品有烤全羊、葱油饼、特色汤等,这些美食成为了乡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吸引了众多的美食爱好者。

4. 传统工艺品:在该乡村,仍然传承着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如纸扇制作、木雕等,这些传统工艺品不仅保留了乡村的历史文化,也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特色经济产业。

五、调研结论通过对该乡村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该乡村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2. 该乡村保留了许多传统习俗和特色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该乡村以丰富的美食文化和传统工艺品而闻名,这些特色文化成为了当地的亮点,吸引了大批游客来访。

六、建议针对以上调研结果,可以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该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修复、保护历史遗迹,开展更多的文化活动和座谈会,增加对历史文化的推广力度。

全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全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五篇

全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五篇第一篇:全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全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调研报告原创:办公室漳县政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是我们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漳县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彩,文化遗迹众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按照《县政协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6月下旬,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组织文化艺术界政协委员,以及县文广局、文管所、文化馆、博物馆等单位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我县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情况经行了考察调研,并听取了相关部门、政协委员、社会文化人士等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漳县历史悠久,据文化主管部门2018年最新普查结果显示,境内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1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未定级的文物点114处。

除东泉和石川乡镇外其它各乡镇均有分布,143个点的主要类型有夏文化遗址、石刻、古建筑、工业遗址、水利工程、堡寨遗址等。

县博物馆馆藏可移动文物1756套5492件,其中三级以上国家珍贵文物217套354件,一般文物1539套5138件。

其馆藏国家三级以上珍贵文物中三分之二属于漳县“汪氏家族墓地”出土,从甘肃出土的元代文物中,在数量和品位上我县居全省前列。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文物保护工作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日程,县上成立了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

同时,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实行县、乡(镇)、村三级文物管理责任体系,层层签订《文物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了“党政领导、文化主管、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

(二)创新方式方法,文物保护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县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县是千年XX县,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蕴藏着浓厚文化内涵的江南古城,境内山清水秀,名胜古迹较多,是XX市县级保护完整文物保护单位存量最多的一个县,自汉代以来,历代都有文化遗存。

境内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289处,馆藏文物1万多件。

为全面掌握我县的文化资源现状,为下一步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做好准备,我县精心组织了一次全县范围内的文化资源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二、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特色项目开发利用情况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化遗址289处,全县主要文化资源有:洪州窑遗址、武阳曹雪芹祖籍曹骆村、幽兰镇东禅寺、地藏寺、龙华寺;塘南令公庙、原828宾馆、冈上月池“教授”村、道士洲森林公园、蝉师岭风景区;黄马白虎岭风景区、广福永木黎村、唐永王李磷古居、三江后万古村、XX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三国东吴墓、明代皇姑墓、珠子塔、黄巢兵寨遗址等。

在全面做好境内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利用了一些特色文化资源,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洪州窑,唐代名窑之一。

窑址位于唐洪州一带,故称洪州窑,始于东汉晚期,终于五代。

以烧青瓷为主,釉色一般较淡,青中泛黄;色调较深沉的发褐色。

也有黄褐釉瓷,胎体加工不细,与陆羽《茶经》:“洪州瓷褐”相符。

另还有一种青绿釉瓷,色调较深,灰青明亮。

洪州窑讲究装饰,多刻印朵花、图案形花叶,沿器物周壁对称排列。

目前,我县已开展了多次洪州窑的科考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洪州窑青瓷,并开通了网上洪州窑青瓷博物馆,方便民众的参观及查询。

塘南令公庙座落于塘南镇柘林街,位于抚河支流北岸,依堤傍水,气势雄伟。

塘南令公庙是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XX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据庙内碑刻记载,该庙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张巡而建。

张巡,河南南阳人,唐开元进士,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他与许远守椎阳,抗击异族侵略,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

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英勇捐躯,被称为“张令公”。

建庙时,中原大地正遭受着异族的侵略,为了纪念先贤,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先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建立了此庙。

初建时,令公庙的规模宏大,观、阁、寺、庙俱全。

随着岁月的推移,令公庙几度兴废,庙名亦曾改名为“兴隆庵”。

民国已亥年修缮后,恢复了令公庙的原名。

抗战时期,令公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杀害我无辜群众见证地,1987年月,省政府把令公庙日军大屠杀遗址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XX县革命烈士纪念塔坐落在XX县莲塘镇五一路南端的莲塘公园内,是整个公园的中轴线和制高点。

纪念塔座北面南, 花岗岩结构,碑体高13米,四周镌刻“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基为花岗岩,四周用大理石镶嵌,占地280平方米。

是XX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纪念1949年解放南昌战斗中“谢埠之战”及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光荣牺牲的烈士孙凤翱等56位先烈,XX县人民政府于1955年修建了XX 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2005年1月10日,XX县人民政府将革命烈士纪念塔列入XX县文物保护单位。

原828宾馆位于XX县以南银三角收费站附近的丘陵地带,是专门接待中央领导人到江西视察工作的休憩之地,毛泽东主席在七十年代先后三次下榻此楼。

1970年,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召开前夕,毛泽东主席在8月17日到我们这里休息,休息两天后前往庐山开会。

会议结束后9月9日返回,9月10日离所。

第二次是在1971年8月30日--9月2日,毛主席在巡视南方之际,又来到我们宾馆。

这次召集了一些重要的会议。

当时在本楼的会议室,召集了华东地区省委书记会议,并在会议室接见了我们所的部分工作人员。

第三次来所时间是1975年,毛主席再次巡视南方工作之时,于2月4日住进我们所,在会议室召集了江西省委、省军区主要领导同志谈话,2月6日离所。

原828宾馆是一处重要的文化资源,体现的是老一辈革命家对革命老区的关心与扶持,是开展革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目前已整理并对公众开放。

现在,在原址周边,已开发了集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翠林度假酒店,成为一处人文旅游的重要基地。

三、文化资源开发规划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省内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当前现状与我县丰富文化资源现状及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形式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我县要在保护好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发掘新的文化资源,同时,投入更多的政策、资金及人力资源,做好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资源优势化为产业优势,不断推动我县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坚持文化资源开发为重点,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我县是文化大县,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非常好的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且各乡镇资源各有特色,如塘南镇令公庙、柘林古街等遗址;幽兰镇具有东禅古寺、地藏寺等宗教资源;冈上镇具有传统教育主题资源;广福镇具有永木黎村等古代建筑资源。

各乡镇要明确本地资源特色,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二是继续实施旅游大项目带动战略。

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向特色旅游品牌转化,项目建设是基本抓手。

各乡镇要根据本地情况编制旅游规划,依规划立项目,用优势资源、特色项目招商引资,如冈上镇的《南昌心远教育主题园旅游规划》、塔城乡的《南昌水岚洲旅游景区总体发展规划》等,都是非常有特色和亮点的,依靠这些整体规划和项目,多渠道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以点带面逐步打通国内文化旅游产品展销通道,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产业升级整合。

三是政策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出台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扶持政策。

以塘南令公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为重心,加强对“曹雪芹祖籍地”、“八大山人故居—黄马介冈”、“冈上教授村”等具有本县文化特色的景区景点招商引资和基础建设,文化旅游互动联姻,助推发展。

三是鼓励各旅游景点将我县“南昌采茶戏”、“祭轿”、“锣鼓十八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合作与融合,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四是加强文化旅游宣传,进一步提升整体形象。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类节庆活动,提高XX县旅游知名度,今后我县旅游节庆工作将进一步凸现文化旅游特色,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幽兰东禅寺及武阳曹雪芹祖籍地等文化资源优势,顺势推出幽兰佛教文化节和武阳红学文化节。

用3-5年时间提高这些精品节庆活动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继续抓好常规宣传工作,达到电视有声、报刊报纸有字、网络有点击的全方位宣传效应。

继续带领县域旅游企业走出去、请进来,让城市的人们和旅行社了解、认识、喜爱XX 县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使宣传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是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提高农民科学文化道德素质的基础和关键。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基本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出对策,9月17日至18日,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组,对我县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到赵石畔镇、石湾镇、高镇、韩岔镇、横山镇等乡镇及村组,实地察看了信息资源共享室、文化广场、多功能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阵地,了解了当地文化活动开展情况,并听取了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

座谈会上,委员们针对调研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对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所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新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不断丰富了城乡干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文化阵地建设日新月异。

全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其余7个在建当中;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336个;村级文体广场61个;农家书屋361个;为62个村配备了秧歌服装器材。

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即将完工,大楼建成后可提供文物民俗展览、大型会议、文艺演出等各项服务。

小河滩广场、南大街广场、河滨公园已全面投入使用,为城乡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场地。

县、乡、村三级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即将实现全覆盖。

2、文化经费投入逐年增高。

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县政府投资了7000余万元,建成后成为横山地标性建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每站中央补贴20万元,县财政配套5万元,并且从2011年开始,对大部分开展活动的乡镇综合文化站每站每年补助5万元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这一支持政策将持续贯彻并扩大范围至全覆盖;对开展活动的村文化活动室,今后将每年支持1万元。

3、文化精品工程成效显著。

县政府提出文化“七个一”精品工程后,一大批优秀节目和优秀人才走出了横山,走向了全国。

央视3套、7套、10套、套,旅游卫视等品牌电视台向全国观众展示了横山说书、民歌、剪纸、面祭等文艺节目和民俗活动。

赵大地、李光明、周琳等优秀文艺人才也在央视栏目中大展风姿。

近年来,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大放异彩。

例如:《吉祥腰鼓》在文化部组织的群星奖评奖活动中一举夺魁;横山老腰鼓在第二届胶州秧歌节上荣获一等奖;《马家婚事》、《心系白岔峁》、《好亲家》等一批戏剧小品在全省农民戏剧节和农民艺术节上分获最高奖;《我叫二狗娃》、《实想你》在第二届陕北民歌大赛中分别获得新创民歌一、三等奖。

另外,在我省举办陕北民歌大赛的两届20名“十大陕北民歌手”中,横山籍歌手有7人;全省两届20名“十大陕北说书艺人”中,横山有7人获此殊荣。

4、节庆文娱活动异彩纷呈。

我县每年在元宵佳节都举办大型文娱活动,十里八乡的群众汇聚县城,秧歌汇演、摄影展、书画展、灯会……,这些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全县人民节日期间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此外,党岔镇的“杏花节”、响水镇的“关公文化节”、石湾镇的“公鸡会”等文化活动,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这些节庆活动为弘扬当地文化,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5、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起。

截至目前,我县组织了三次文物普查,新登记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共计1178处。

全县拥有8处省级,9处市级,21处县级重点文保单位。

横山老腰鼓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横山说书、牛王大会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我县全面推开了旅游产业发展大门。

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即将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蓝图即将变为现实。

波罗古堡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进展顺利,2011年以来已累计实际投资近3000万元。

北城墙、南瓮城等一些标志性建筑即将竣工,主街道两侧门面房、参将府等一大批明清古建筑群正在紧张施工;王圪堵旅游度假中心提上了议事日程;李自成故里、曹阳湾、圁水旅游圣景名园等依托历史与自然风光的旅游项目也即将上马动工。

横山旅游产业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

二、我县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县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势头良好,但是通过调研,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认识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