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 搭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获奖教案课堂教学实录 (8)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描述了在一个小山村里,人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场景。

课文通过讲述村民们搭石过河的故事,展现了我国农村人民的友好互助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描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词语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团结协作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关爱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展现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关爱他人。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便于学生跟读和理解。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山水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对于生字词,教师适时给予解释和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团结协作精神。

每个小组选一个例子,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深化对团结协作的认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分组进行认读和默写。

第5课《搭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5课《搭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5课《搭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第5课《搭石》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说说自己的阅读方法。

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重点:目标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全文,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说说自己的阅读方法。

目标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难点:找到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描写人物行为的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目标依据:(选自+主要内容)《搭石》选自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刘章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描写因小溪汛期来临,村民们摆搭石、走搭石互帮互助的生活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1.学习内容(文本分析与单元目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本册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散文,其中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

《搭石》选自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刘章先生写的一篇散文。

与第一单元不同的是,一单元的四篇文章描写对象都是事物(动物、植物),作者借助对这些事物的描写抒发自身的情感,而《搭石》的描写对象是人物,课文围绕“搭石"这一行为线索,赞美乡亲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品质。

关注典型事例,深入理解人物形象,也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2.学生情况(学生已有的基础+学生阅读的难点)经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在阅读速度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了抓住关键词句来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

但是要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做到全面而细致地阅读就有了一定的难度。

同时准确地找到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对他们来说也比较难,因此以上两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约1分钟)1、请同学说一说读完一篇文章大概要多久?(关注自身的阅读速度)2、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既要理解课文,又要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阅读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看我们的阅读速度是否得到提高。

《搭石》公开课教案

《搭石》公开课教案

《搭石》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搭石》的基本内容,了解搭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搭石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搭石》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搭石》,了解搭石的起源、发展和历史背景。

2.2 搭石的技巧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搭石的技巧与方法,理解搭石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要点。

2.3 搭石的应用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搭石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3.2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搭石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搭石的过程。

3.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搭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授课文内容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搭石》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4.3 演示搭石技巧与方法教师进行搭石技巧与方法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搭石的过程。

4.4 学生实践搭石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5.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检查学生对搭石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搭石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自我改进和提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文化背景拓展教师通过展示搭石在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特色,让学生了解搭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6.2 实际应用拓展教师介绍搭石在现代建筑和设计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搭石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手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同学们请看,这是作者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故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故乡的搭石。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

(板书:搭石)2、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1)什么是搭石 (2)为什么需要搭石 (3)怎么搭石二、初读课文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间隔联结猛涨相背而行(注意多音字的读法)谴责懒惰俗语平衡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解:山洪暴发、清波漾漾容易写错的生字:“暴”下面不是“水”;“序”里面不是“矛”三、课文学习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你找的很准确!)(1)(出示少了搭石特点的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你有没有发现它和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2)那漏了这些词句行吗预设一:平整方正是写搭石的样子——外形特点,不能删预设二:有二尺左右的间隔写清了搭石间的距离——摆放搭石不是随随便便的,是动了脑筋的,是为乡亲们行走方便而搭的预设三:横着摆上一排是写它摆的方式——如果我左一块右一块摆可以吗(3)读一读,读出搭石的特点。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过小溪的呢出示: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搭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一、母语三分钟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

不仅图画如此,请看: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

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

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

老人在干什么?(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3)复述提升美。

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看图复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1)学习“协调有序”。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理解俗语、人影绰绰、理所当然、间隔”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揭题1、师配乐朗诵:甜的是一树雪梨,辣的是紫皮大蒜,苦的是一畦莴苣,一架葡萄酿着酸……人生滋味万千般,农家品尝个最全。

2、自读小诗,猜一猜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3、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4、看课题质疑: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怎样搭二、整体感知全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不懂的词语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或解决。

2、学生接读课文。

3、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的家乡留给你怎样的印象,用一句话概括地形容一下。

三、个性朗读1、再读课文,哪些句段带给你这样的印象把它划出来反复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

2、反馈交流:⑴每当上工、下工……画一般的美感:随机理解:人影绰绰。

照样子说几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俗语:①找出文中的一句俗语。

②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

③你还知道哪些俗语④师小结:这些由大多数劳动人民创造反映他们生活经验和愿望的定型的语句,就叫俗语,也叫俗话。

⑵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随机理解:谴责。

⑶一排排搭石……美好的情感。

⑷我的家乡有一条小溪……这就是搭石:随机理解:汛期、绾裤。

①出示句子: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②反复读,直到你的脑海出现搭石为止。

③指名读,从朗读中听出搭石的特点了吗④齐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搭石》一课是本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散文,是作者刘章以家乡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为素材,运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优美画面,向人们传递着家乡人淳朴的民风和为他人无私奉献、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

学习本课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一幅幅美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创设情境理解“什么是搭石,搭石对家乡的人们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查阅的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作者刘章的资料。

2.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家乡风景,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平凡而美的搭石。

(结合PPT配乐引入情境,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检查预习,介绍作者刘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X摆搭石;(第三、四段写)X走搭石;(最后一段议)以石喻人。

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二)学习生字词,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学生读,并在课文中标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挽裤、间隔”边读边学习生字词;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习“谴责、懒惰、平稳”;4、出示第三自然段学习“俗语、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结合实际理解“俗语”就是(紧走搭石慢过桥)5、出示第四自然段学习“伏下、联结、理所当然”;6、学习多音字“涨(zhǎngzhàng)行(xíngháng)间(jiànji ān)调(tiáodiào)”(二)再读感知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会怎么样呢”(训练学生默读,要求略读)用“”在课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5《搭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搭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5《搭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搭石》教案一、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搭石、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及搭石的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搭石的知识。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搭石吗?知道它是怎么搭起来的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搭石有关的文章——《搭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搭石是什么?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和语调。

交流初步感知: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课文写了乡亲们搭石过河的事情”,也可能会说“课文展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美好品质"。

教师随即板书关键词语。

过渡: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搭石给乡亲们带来的便利和美好品质。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自主研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搭石给乡亲们带来了哪些便利?乡亲们是怎样搭石的?并划出关键的语句。

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

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深入体会乡亲们的纯朴、勤恳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以下是一个示例:(1)搭石给乡亲们带来的便利: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体会搭石给乡亲们带来的方便和舒适。

教师随即板书:方便舒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乡亲们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抓住“找石头、摆石头、踩石头"等动作和“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老人走搭石”等情景,体会乡亲们的纯朴、勤恳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读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反馈字词:
谴责懒惰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溪水猛涨脱鞋绾裤理所当然俩人
(1)理解“谴责”的意思。

(2)通过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理解搭石对于家乡人的重要性。

(3)理解“人影绰绰”中“绰”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课文思路)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

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1)“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答。

引导多读此句,说说哪个词打动了你?(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

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
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师:是啊孩子们,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都饱含着美,我们从这篇美妙的文章中发现了作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

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
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七、板书设计
21 搭石
家乡的一道风景
摆搭石奉献美
走搭石协调美
让搭石谦让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