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病棘口吸虫16页PPT

合集下载

吸虫ppt课件

吸虫ppt课件

10
3. 第一中间宿主:
淡水螺——纹沼螺、长角涵螺和豆螺。
11
4.第二中间宿主:
淡水鱼:鳊鱼、鲤鱼、土鲮鱼、 麦穗鱼等
淡水虾
12
5.成虫的寄生部位: 肝胆管
6.感染阶段: 囊蚴
7.感染方式:经口感染(生
食/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
鱼虾) 8. 世代交替
13
三、致病性 (一)致病机理
分泌物与 代谢产物 机械性刺 激与压迫 虫卵、死亡虫体碎片 阻塞性黄疸 细菌感染 胆管上 皮脱落 增生
成虫寄生部位:主要是肺,还可异位寄生。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方式: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蟹、蝲蛄 童虫体内移行: 肠壁--腹腔---穿膈肌--胸腔--肺

童虫可异位寄生,但多不能发育为成虫 生活史类型:世代交替型
48
肺吸虫囊蚴
49
50
51
思考题: 比较肝吸虫和肺吸虫的生活史差异?
52
【致病性】
卵黄腺 子宫 卵巢 受精囊 睾丸
7
2.虫卵
肩峰
卵盖 卵壳 毛蚴 小疣
是人体寄生蠕虫卵中最 小的。黄褐色,似芝麻状, 微小,平均为29×17m 。 壳稍厚,前端较窄有小卵盖 ,其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 峰,后端钝圆有小疣样突起 。卵内含成熟毛蚴。
8
二、生活史
9
生活史要点
1.终宿主:人 2.保虫宿主:一些哺乳动物(猫、狗)
腹水等。
脑脊髓型:头晕、头痛、失眠、视力下降、癫痫、蛛 网膜下腔出血、瘫痪等。 皮 下 型:皮下结节或包块,多呈游走性大小不等, 压痛明显。
55
脑型肺吸虫病
56
皮肤型肺吸虫病(皮下包块)
57
【诊断】

01医学吸虫概论ppt

01医学吸虫概论ppt

1吸虫概论概述一、形态二、生活史吸虫概论(trematoda)吸虫(fluke, trematode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复殖目吸虫种类繁多有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寄生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中吸虫种类繁多,有性世代在脊椎动物体内寄生,无性世代在软体动物中寄生。

寄生人体的常见吸虫主要有:本血吸虫(2日本血吸虫(Shistosomatidae japonicum )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 )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吸虫概论(trematoda)各种吸虫(Trematode)3卫氏并殖吸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寄生在人体的吸虫,除裂体属吸虫为雌雄异体外,其余均为雌雄同体。

有口无肛门。

舌状,或树叶形,背腹扁平,两侧对称。

4平无体腔。

除裂体吸虫外,均为雌雄同体。

有两吸盘:口吸盘与腹吸盘。

复殖目吸虫形态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1体壁体被:外质膜、基质、基质膜肌肉层:外环肌、内纵肌5体被细胞体:体被细胞体与体被有通道相连,其是一种代谢旺盛的合胞体,具有保护、排泄、分泌、吸收、感觉等机能。

体壁模式图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2消化系统有口、咽、食管、肠道;但无肛门,肠支末端是封闭的盲管。

6复殖目吸虫消化系统吸虫概论(trematoda)3排泄系统对称的管状系统,端点为焰细胞,毛细管相连两侧集合7管,汇入排泄囊,其开口于虫体末端排泄孔。

焰细胞示意图排泄系统示意图吸虫概论(trematoda)4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不发达。

在咽的两侧各有一个神经环神经节彼此有背索相连两8个神经环。

神经节彼此有背索相连。

两个神经节各发出前后三条神经干。

复殖目吸虫神经系统吸虫概论(trematoda)成虫形态5生殖系统(1)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卵模、子宫、梅腺受精囊劳管卵黄腺卵黄管9梅氏腺、受精囊、劳氏管、卵黄腺、卵黄管。

课件:棘口吸虫病

课件:棘口吸虫病
囊蚴
16~22d
尾蚴
1、感染来源:患病和带虫动物。
2、地理分布:南方各省普遍存在。

蛙补

泥 鳅
充 宿
螺主

概况 病原 生活史 病状 诊断 治疗 预防
病状
少量寄生时无明显症状,严重时:
• 1.症状:肠粘膜发炎、出血、下痢。消化
不良、精神沉郁、消瘦,贫血,可因衰竭 而死亡。
• 2.病变:肠壁发炎,点状出血,肠内容物
曲领棘缘吸虫
• 头棘45个,睾丸长圆形或 稍 分 叶 , 成 虫 2.5 ~ 5.0×0.4 ~ 0.7mm, 虫 卵 81 ~ 91×52 ~ 64μm 。 主 要寄生于鸡、犬、兔和 人。
依族真缘吸虫
头棘49个,睾丸两侧有深缺刻, 成 虫 4 ~ 5×1.0 ~ 1.4mm 。 主 要 寄 生 于 犬和人。
六、棘口吸虫病
是由棘口科的多种吸虫寄生于动物 和人的肠道中引起的疾病。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宿主种类广泛。是一种较 为常见的寄生虫。
概况 病原 生活史 病状 诊断 治疗 预防
病原
• 共同特征:
• 虫体:狭长叶状,淡红或粉红色,
体表有小刺。腹盘﹥口盘,位虫 体前半部。头领边缘有头棘。二 个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半部。 卵巢扁圆或圆形,位睾丸前方的 虫体中央或稍前,子宫在卵巢与 腹盘之间,内充满虫卵。
叶形棘隙吸虫
头 棘 24 个 , 成 虫 , 3~4×0.7~1.0mm 虫 卵 68~70×18~20μm 。 主 要 寄 生 于 犬 、 猫 、 猪 和 人。
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32~50 d
终虫卵

宿
直 肠 盲 肠
主 家 禽 或
猪猫成虫

棘口吸虫病

棘口吸虫病
各省
主要因食含囊蚴的生螺肉及贝 类
第十页,课件共13页
四、致病作用及症状
ⅰ由于吸盘、头棘及体
棘的刺激,肠粘膜被破 坏,易引起肠道出血、 肠炎和下痢 ⅱ虫体吸收大量营养物 质,会导致宿主食欲减退
、消瘦,甚至发育受阻
ⅲ毒素作用
对幼畜危害严重, 病畜的肠黏膜损伤 和出血,剖检可见 盲肠和直肠有出血
性症状;粪便中带有
,拌入饲料中,一次内服。
③丙硫苯咪唑100毫克/千克,拌入饲料中,一次
内服。
④吡喹酮10毫克/千克饲料,拌入饲料中,一次内
服。
第十三页,课件共13页
3、剖检可见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肠炎,直肠 和盲肠粘膜上有多量虫体。虫体长7.6—12. 6毫米,宽1.26-1 60毫米,呈淡红色。再结 合虫卵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第十二页,课件共13页
六、治疗
①硫双二氯酚(别丁)200毫克/千克饲料,拌入饲料 中,一次内服。 ②氯硝柳胺(灭绦灵)100~200毫克饲料/千克饲料
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前端有卵盖
2021/12/88
第三页,课件共13页
1、卷棘口吸虫
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tum)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 殖目棘口科棘口属,体长10.3-13.3mm×1.19-2.09mm, 主要寄生于禽的直肠和盲肠,在我国各地普遍流行,除鸡、鸭 (包括野鸭)、鹅和若干其他鸟类外,猪、猫、家鼠、兔和人均 可感染,对雏禽危害较大。其中间宿主为螺蛳、蝌蚪
卵巢位于睾丸前,卵黄腺自腹吸盘后方 开始,沿体侧分布至体末端,两侧卵黄 腺中央不汇合
子宫 卵巢---------------
2021/12/88
第五页,课件共13页
-----腹吸盘 ----------睾丸

吸虫ppt课件

吸虫ppt课件
卵黄腺 子宫 卵巢 受精囊 睾丸
7
2.虫卵
肩峰
卵盖 卵壳 毛蚴 小疣
是人体寄生蠕虫卵中最 小的。黄褐色,似芝麻状, 微小,平均为29×17m 。 壳稍厚,前端较窄有小卵盖 ,其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 峰,后端钝圆有小疣样突起 。卵内含成熟毛蚴。
8
二、生活史
9
生活史要点
1.终宿主:人 2.保虫宿主:一些哺乳动物(猫、狗)
• 古老的寄生虫病之一。 • 为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 • 成虫寄生人体肝脏的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 • 2004年全国肝吸虫感染者估计达到1200多万 人。广东成为肝吸虫病感染的大省,肝吸虫 病感染者超过500万人,比1990年升了182%。
5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狭长,背腹扁平,
前端尖细,后端略钝,大小
五、流行与防治
(一)分布
人体感染较高的国家:中国、日本、朝鲜、 越南和中南亚洲国家。 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人群感 染率在1~30%之间。 广东:为高发区,平均感染率4.08%,珠江三角州 有的流行区感染率高达21.1%。
20
(二)流行因素
传染源:病人、带虫者外和保虫宿主(猫、狗等 家畜及野生的哺乳动物) 传播途径: 经口感染 当地人群有生吃或半生吃淡水鱼虾的习惯。 易感人群: 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地方性,有生食和半生食 鱼虾习惯的地区该病感染率较高。
18
(二)免疫学诊断
ELISA、对流免疫电泳、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
金银染色试验等。
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三)影像学检查
B超与CT检查有助于肝吸虫病的诊断,其中CT检查
对华支睾病诊断也有较大价值。
B超检查:肝内光点粗密不均,斑点状雪花样,回声增强, 胆管枯枝状回声

吸虫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吸虫ppt精品课程课件讲义

\
子雷蚴
母雷蚴
二 、致病
1、 急性期: 童虫所致机械性损害 2、 慢性期: 脓肿期 囊肿期
纤维疤痕期
三、临床分型
1. 胸肺型 2. 脑型
3. 腹型
4. 皮下包块型
5. 亚临床型
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 痰或粪便检查虫卵 免疫学诊断
检测特异性抗体
检测循环抗原
五、流行
• 流行概况 • 溪蟹型流行区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主讲:XX XX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
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 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 - 孙思邈
PPT内容可自行编辑
开始上课!
讲授的内容及掌握的重点
• • • • •
1、吸虫概论(成虫外形特征 ;基本生活史 类型;重要虫种)
2、肝吸虫 (生活史、致病及流行)
3、肺吸虫 (生活史、致病及流行) 4、姜片吸虫、肝片形吸虫(生活史、致病及流行的比较)
胞蚴
母雷蚴
子雷蚴
尾蚴
囊蚴
成虫
淡水螺
成虫 卵 (血吸虫)
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
尾蚴
成虫
(Clonorchis sinensis)
一、形态与生活史
华支睾吸虫

成虫 后尾蚴 囊蚴
虫卵
毛蚴 胞蚴
尾蚴
雷蚴
二、致病与诊断
三、流行与防治
1、流行 流行区类型 平原水网型 山地丘陵型 中间宿主 淡水螺类 淡水鱼虾 感染方式
• 蝲蛄型流行区
斯氏狸殖吸虫与卫氏并殖吸虫的比较
卫氏肺吸虫 斯氏肺吸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 宿 主 人, 肉食动物 肉食动物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 石蟹, 蝲蛄 致 诊 病 断 肺,脑 ,肝, 皮肤型 并殖吸虫病 病原学检查 (卵 ) 免疫学检查 皮下包块活检 拟钉螺 石蟹 皮肤或内脏 幼虫移行症 --免疫学检查 皮下包块活检

《吸虫病歧腔吸虫》课件

《吸虫病歧腔吸虫》课件
相关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研究意义
公共卫生意义
歧腔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 卫生的寄生虫病,对其深入研究 有助于防控工作的开展,保护人
民群众的健康。
学术价值
歧腔吸虫作为一种独特的生物类 型,对其的研究有助于丰富生物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理解,推动
相关学科的发展。
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歧腔吸虫病的诊断、治 疗和预防方法,可以为实际应用 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
政府应加强防治工作的组织和 协调,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实 施。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吸虫病歧腔 吸虫的防治工作,形成合力。
05
吸虫病歧腔吸虫的研究 进展
研究现状
生物学特性研究
目前对歧腔吸虫的形态特征、生 活史、生命周期等方面的研究已 取得一定进展,对其生物学特性
的理解逐渐深入。
流行病学研究
针对歧腔吸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正 在进行,已发现该病在某些地区的 分布和传播特点,为防控工作提供 了依据。
分类
吸虫病歧腔吸虫属于吸虫纲、歧 腔吸虫属。
分布与传播途径
分布
吸虫病歧腔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 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我国也有 分布。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经口摄入 感染,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粪便 而感染。
症状与危害
症状
感染后可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 和生长发育障碍。
危害
吸虫病歧腔吸虫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迟 缓、贫血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02
吸虫病歧腔吸虫的生物 学特性
生命周期与繁殖
生命周期
吸虫病歧腔吸虫的生命周期包括成虫、卵、毛蚴、胞蚴、雷 蚴和尾蚴等阶段。

【医学ppt课件】第37章 吸虫

【医学ppt课件】第37章 吸虫
( 1-2 年 )
终末宿主为人;猪是重要的保虫宿主。 人的感染方式是由于食入了附有活囊蚴的水
生植物。 寄生部位是小肠。
三、致病
成虫口、腹吸盘吸附于肠粘 膜→炎症(充血、水肿)、溃 疡→影响消化和吸收。
临床表现为肠炎和营养不良。
四、诊断
虫卵大 粪检虫卵或成虫即可诊断。
五、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病人和病猪,治疗首选 吡喹酮。
雌雄同体,两个 睾丸高度分枝
口吸盘 腹吸盘
肠支 睾丸
2.虫卵
最大的蠕虫卵
卵盖小而不明显; 内含卵细胞及多 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1.在外界发育
中间宿主是扁卷螺。 传播媒介:尾蚴在水生植物表面发育为
囊蚴,如菱角、荸荠、浮萍等
水芹菜
菱角
浮萍
水浮莲
姜片虫媒介水生植物
二、生活史
2.在人体内发育
2.免疫学检查: 皮试及ELISA试验。
五、防治
不要生吃鱼虾;也 不能用生鱼喂猫狗。
人粪不能用作养鱼 的饲料。
首选药物:吡喹酮。
第三节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一、形态
子宫
1.成虫—小肠内 最大的吸虫
卵巢
形似姜片,约27.5cm;
腹吸盘是口吸盘 5倍大小,居亚 顶位;
中间宿主长角涵螺来自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三、致病性
1.机理:
右为肝吸虫病病人
成虫机械、化学刺激寄生→胆管炎症→管壁上
皮细胞脱落、结缔组织增生→胆管阻塞,胆汁
潴留。
2.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肝肿大、肝痛、消瘦等。
3.并发症: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肝胆管梗 阻,胆管上皮癌等。
四、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吸虫病棘口吸虫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第七节 棘口吸虫病
棘口科(Echinostomatidae)的各种吸虫:
棘口属(Echinostoma)
卷棘口吸虫(E.revolutum) 宫川棘口吸虫(E.miyagawai)
日本棘隙吸虫(E.japonicus) 棘隙属(Echinochasmus)
叶状棘隙吸虫(E.perfoliatus)
1、二氯酚:剂量为150-200mg/kg体重, 拌于饲料内喂服。
2、氯硝柳胺:剂量为50-60mg/kg体重, 拌于饲料内喂服。
预防
1、 对流行区内的家禽进行计划性驱虫,减少病原扩散; 2、 对禽粪进行堆积发酵,杀灭虫卵; 3、勿以生鱼或蝌蚪以及贝类等饲喂家禽,以防感染; 4、用药物或土壤改良法消灭中间宿主。
低颈属(Hypoderaeum):似锥低颈吸虫(H.conoideum) 棘缘属(Echinoparyphium):曲领棘缘吸虫(E.recurvatum)
病原体形态
卷棘口吸虫呈长叶形,大小为 7.6 ~ 12.6╳1.26 ~ 1.60mm 。 具有头冠和头棘。口吸盘小于 腹吸盘。卵巢呈圆形或扁圆形, 位于虫体中央或中央稍前。睾 丸呈椭圆形,前后排列,位于 卵巢后方。子宫位于卵巢前方。 卵黄腺发达,分布在腹吸盘后 方的两侧,伸达虫体后端。
病变
剖检可见肠壁发炎,点状出血,肠内 容物充满粘液,粘膜上附有虫体。
症状
1、主要危害雏禽。 2、刺激肠黏膜,引起黏膜发炎、出血和下痢。 3、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感染时可引起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下痢,粪便中混有粘 液。禽体消瘦,贫血,可因衰竭而死亡。
诊断
粪便中检获虫卵或剖检发现虫体可确诊。
治疗:
卷棘口吸虫
虫卵椭圆形,淡 黄色,大小为8191×52-64μm。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禽类的直肠、盲肠中,虫卵随粪便排出体 外,在水中发育为毛蚴,毛蚴钻入第一中间宿主(淡 水螺)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后 钻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螺、蝌蚪、鱼类)变为囊蚴。 终末宿主吞食含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而被感染。囊蚴 在宿主的肠道发育为成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