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考试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乌鲁木齐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大纲

乌鲁木齐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大纲

乌鲁木齐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大纲一、测试内容(一)测试内容的差不多要求初中化学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将表达素养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两本教科书的差不多要求进行命题。

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注意化学试题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教育性。

注意加强化学试题与考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的联系,注意表达与化学有紧密联系的材料、能源、人类健康、环境爱护等方面的内容,重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试题的综合性,引导考生关注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归纳和整合,考查考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适当注意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

注意表达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进展的意识。

(二)能力要求依照化学课程标准和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的要求,化学学业考试的能力要求依旧是四个层次,分别为:识记、了解、明白得、应用。

A.识记:是指“明白”、“记住”、“说出”已学过化学内容,要求学生具有对所学化学知识和材料、所做过的一些实验的再现能力。

B.了解:是指明白“是什么”。

是指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要点,能够依照所提供的内容材料识别是什么,看明白课本中的图标和图片、能用化学符号和化学用语表示。

C.明白得:是指明白得“什么缘故”。

能够明白得一些化学概念和原理的差不多含义;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猎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从化学视角,分析一些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初步学会差不多的实验技能(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看记录、简单运算)。

D.应用:是指学生在经历、明白得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把握的技能,进行创新思维、设计实验、对估量结论进行验证的能力。

依照课程目标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学业考试将在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尽力兼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以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完整版)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完整版)化学中考考试大纲

初中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与要求(知识技能能力的交叉考查)1.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化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注重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3.注重考查学生利用图表、资料等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4.注重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学生观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表达、归纳和推理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内容将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大板块,其内容可以交叉考查。

重点考查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

背景材料可以来自课本以外或高中教材,但考查的基础知识不会超标。

(一)科学探究(25分)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的实验操作。

2.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提纯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5.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6.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7•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8.了解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30分)1.空气的组成⑴空气的主要成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及保护空气。

⑵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2.氧气、二氧化碳⑴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⑵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⑶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3.水及其它几种溶剂⑴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⑵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⑶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的组成。

⑷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溶液⑴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⑵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⑶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黑龙江中考化学的考试说明

黑龙江中考化学的考试说明

2019年黑龙江中考化学的考试说明一、命题范围与原则(一)、命题范围以本地区运用的人民教化出版社出版的“六·三”学制、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为基准。

(二)、命题原则以课改教材为依据,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化化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全面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应用实力。

试题要有利于素养教化的实施,有利于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力求稳中有变,稳中有新,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力求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试题应:(1)关注双基考核,体现实力立意;(2)关注生产生活,突出实践体验;(3)关注实力测试,基于实际问题;(4)关注学习过程,留意学习方法;(5)突出创新开放,确保科学严谨。

二、考查内容与说明依据《全日制义务教化化学课程标准》(试验稿)的要求,依据我地区的实际状况,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奇妙”、“物质的化学反应”、“化学和社会发展”五个方面。

下面对各部分的考查内容和命题要求详细说明如下:考查内容科学探究1.试验基本操作技能:(1)驾驭药品的取用、简洁仪器的运用和连接。

(2)能依据试验目的选择试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平安操作。

(3)会配置肯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会选择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别。

(5)能运用简洁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

(6)会依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2.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应用实力:(1)利用所学化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简洁的实际问题。

(2)利用学生已经驾驭的方法考查试验方案设计、分析推理及解决开放性问题的实力。

(3)试验视察和试验信息加工等方面的实力。

身边的化学物质1.空气的主要成分:(1)空气成分。

(2)空气成分的探究。

(3)空气中各组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氧气和二氧化碳:(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

辽宁省化学中考说明解读说明

辽宁省化学中考说明解读说明
位。 5.片面强调死记硬背。
2. 基础性: 关注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
化学知识、技能与核心观念。如元素观、 物质的微粒观、物质的分类观、物质的化 学变化观以及学科价值观等。
案例1:从“丝绸之路”到“一路一带”的倡议,促进了东西方经济、
文化的交流。
① “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等传入西方,将西 方的宝石等带入中国。丝绸裁剪缝制的过程是____
(6)甲同学利用A、B、C三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乙同学利用B、C两组装置所提供 的数据,计算出的氮、氢元素的质量比都与理论值明显不符,分析产生误差的原 因 浓硫酸吸收了未反应的氨气,导致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偏大 。
(7)若用A、C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与理论值是否相符?写出简单的计算过 程证明你的结论 与理论值相符……过程略
2018年全教会总书记讲话: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 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 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 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 挥棒问题。
命题评估工作的方针、政策依据
两个文件: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
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教发 [2017]55号) 《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 )》(辽教发[2018]82号)
我省编写考试说明的指导思想
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 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 养为目标,保证考试的导向性、科学性、 规范性和先进性。
一、命题依据 二、命题原则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四、考试形式、时间及试卷结构 五、题型示例
一、命题依据
本学科考试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参 照我省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的现行教材探究方案 ,并完成下表:

德州市2019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及试卷

德州市2019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及试卷

德州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化学化学学科的学业考试包括纸笔测试、活动表现评价(即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

此处仅就纸笔测试部分的要求进行说明。

纸笔测试法的优点..是:考试题目的取样较多,对知识技能的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高。

可以大规模地进行分析,因此费时少,效率高,被测试者的心理压力小,较易发挥水平。

纸笔测试法是测评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工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被测试者掌握基本学科知识、基本技能以及阅读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方面的差异。

成绩评定比较客观。

而其局限性...表现为:仅从对文字、图像等书面表达的信息解决相应的问题,不能全面地、真实地考察考生的实际化学素养,尤其是学生实验能力(如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等)的考查比较欠缺,同时缺少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考查。

故此,活动表现评价(即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可以适度弥补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考查。

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毕业生在学习化学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用化学学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从化学学科角度去认知物质以及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换言之,考试既要考查毕业生为现实生活及自身未来发展所需要掌握的最基础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要检测学生从化学观念出发运用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从化学角度初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自然、生活生产及环境的影响,分析和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所需必要的知识、技能及各种能力做好相应的储备。

考试依据是:依据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参照现行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

化学试题既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化学)的基础性、启蒙性,又涉及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试题的背景素材适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

初中化学期末考试大纲

初中化学期末考试大纲

初中化学期末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概述本次初中化学期末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相关实验及实践活动。

考试共分为四个主要模块,分别是基本概念与原子结构、化学反应与方程式、周期表与元素以及酸碱盐与溶液。

二、基本概念与原子结构1. 原子的构成和基本粒子:质子、中子和电子。

2. 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的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3. 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电子层与壳层结构。

4. 原子和离子的电荷:氧化数与原子价。

5. 基本概念与符号:元素周期表中的族、周期、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三、化学反应与方程式1. 化学反应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变化、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比。

3. 化学方程式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4. 电子的失去与获得: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的转移。

5. 酸碱反应:酸、碱、盐的基本性质和中和反应。

四、周期表与元素1. 周期表:周期表的组成和分组,主要有金属、非金属元素。

2. 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导电性、延展性、硬度等。

3. 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包括不导电性、易割裂等。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和族,包括周期性变化。

五、酸碱盐与溶液1. 酸的基本概念:酸的基础性质、酸溶液的鉴别,包括酸碱指示剂。

2. 碱的基本概念:碱的性质及鉴别,包括金属氢氧化物。

3.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的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方程式。

4.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计算,包括溶液的质量百分比和摩尔浓度。

5. 溶解度和饱和度:溶解度的概念和测定,包括饱和溶液的判断。

六、考试要求与评分标准1. 考试形式:本次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2. 考试时间: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 考试要求:学生需具备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4. 评分标准:按照答题质量和准确性进行评分,包括计算过程和说明的完整性。

辽宁省初中化学学科考试说明

辽宁省初中化学学科考试说明

辽宁省初中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化学学科考试说明(征求意见稿)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以落实立德树人的全然任务、进展素养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进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以后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考试命题应表达“重视基础、突出探究、联系实际、促进进展”的差不多思路。

现就辽宁省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说明如下:一、命题依据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紧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 1年版)》,参照我省初中化学教学中使用的现行教材,并结合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

二、命题原则1.导向性:注重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养教育。

2.基础性:关注学生以后进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技能与核心观念。

如元素观、物质的微粒观、物质的分类观、物质的化学变化观以及学科价值观等。

3.探究性:注重通过实验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内容重点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应用实验方法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践性:突出化学与生活、社会和科技进展的紧密联系,关注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

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明白得和应用,减少对单纯经历、机械训练内容的考查。

表达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差不多理念。

5.科学性:保证试题内容科学准确,幸免显现繁、偏、怪和指向性不明确的试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考试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求,对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和体验性学习内容的考试目标分别确定如下: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确定为了解、明白得、应用三个层次。

(1)了解水平:对所学知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和辨认。

所用的行为动词分别是:明白、记住、说出、列举、找到。

(2)明白得水平:能领会知识的差不多内涵,并能直截了当运用到简单问题情境中说明和说明一些化学问题。

2023北京化学《考试说明》

2023北京化学《考试说明》

2023北京化学《考试说明》
2023年北京化学《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上整体保持稳定,但
在“参考样题”方面进行了部分调整。

调整旨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招生录取和考试改革。

在内容结构上,考试说明中的内容与课标中“课程内容”的主题顺序保持一致。

考试内容是对课程内容标准的精确概括与提炼,其中“知识与技能”的三个要求层次与课标中“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相一致,在能力要求上与课标要求相一致。

此外,2023年的考试说明增加了对知识内容掌握程度的层次要求,由低到
高分别为了解、理解和综合应用三个层次。

其中,综合应用层次要求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在试卷结构方面,2023年的考试说明与2023年保持稳定。

而在“参考样题”方面,进行了部分调整,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基本实验和科学探究,注重学科能力及素养。

用较好地体现学科改革方向的试题对原样题进行替换,进一步体现学科本质,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凸显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体现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2023年北京化学《考试说明》的信息,建议查询教委官网或咨询所在区域高中化学教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新趋向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思想,把学生作为课程或学业的价值主体,从以学生学业成就评价为依据走向以学生学业评价为依据,主张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发挥情意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增大,引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具体而言,新课程下学生学业评价新趋向表现在以下方面:(一)从重“结果”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业过程”的评价(二)从重“甄别”的评价转变为强调“学生发展”的评价(三)从重“知识”的评价转变为强调“活动表现”的评价4.案例题2005年8月,一个15岁女孩因饥饿过度导致身体各脏器衰竭,而过早的结束了生命。

她是湖南人,从去年超级女声开播时,她就每场必看。

今年6月她还对自己的父母说,明年她也要参加超级女声。

在此之后,她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对于自己的身材体型她有些不满意,于是她由开始的控制食量,发展为神经性厌食症。

最后她为了躲避家人送她去医院而离家出走,最后病死在世纪坛医院。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学生文化为什么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教师对待学生文化应该有怎样的态度和做法。

答:①学生文化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引导的原因:首先,由于学生是在生理、心理及社会意识等各方面都未成熟的个体,他们的言行及支配其言行的信仰、价值观、态度等并非完全以体现社会意志为准则,而是首先以满足个体需求为目标。

而且学生文化是一种过渡性的发展中文化,学生思维尚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其信仰尚带有较大的盲从性,其态度也常伴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这种未成熟、低层次的文化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其次,学生自身的文化中除了那些具有天然的合理性需要我们加以维护和保护甚至发展外,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的内容和因素。

②教师对待学生文化的态度和做法:教师应积极运用自身的文化经验,帮助学生提高选择信息、调控行为的能力,引导他们创造积极的主体文化,让学生文化成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

教师要珍视学生文化中的资源,善于把环境中的消极信息转化为积极的信息,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

如果能创造性地将书本知识、社会制度文化和学生文化融合在一起,借助生动活泼的文化形式,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既有利于学生发展,也有助于教学和教育效果。

5.请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对基于过程哲学思想的知识观的理解。

答:①基于过程思想,学校里的知识绝非固定的文本。

我们习惯于将知识化约为公式、课本、习题册,这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知识的本质在于知识的不断发展和生成,不断地创新和超越。

知识是经验、情境的承载。

②基于过程思想,知识的给予应该是在问题与情境中的,事物的本真应该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与理解。

针对具体的问题或情境,组织、应用相关的知识来进行处理,这些问题或情境是经过选择和设计的、在真实世界中具有重要意义的。

③基于过程思想,知识的“给予”应该是“共享”的。

所谓“共享”即共同分享,与他人一起使用或分享,共同拥有使用权、知情权及产权。

6.请结合教师专业标准为自己设计专业发展规划。

答: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我必须选择专业成长,因为这是时代的要求,教育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寻找职业幸福感。

认认真真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实践,堂堂正正地做人,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现将个人的专业成长规划如下:1、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读书学习是知识分子的显著特征,在学习中创新是教师的职业需要。

2、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我把充电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

因为我知道,社会在前进,观念在改变,教学理念也在改变,自己一旦不努力学习,将很快被淘汰。

3、教育教学工作。

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使自己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与娴熟的教学技能。

4、常规教学工作。

教学中,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保证做到精心备课、上课等。

5、教研教学工作。

培养善于总结、反思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研、教科研能力,做学者型教师。

以上是我的个人发展设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按照以上的设想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总结,经常对照自己的五年发展规划,时刻提醒自己,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提高!2013年化学考试说明一、指导思想初中化学学科毕业、升学学业考试命题应以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

试题要积极探索新课程的评价方式,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既注重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在整合三维目标全面考查的基础上,注意试题的生活性、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教育性、人文性。

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命题原则严格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全面考查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应用能力。

题型保持相对稳定,力求稳中有新,对实施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试题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客观评价学生学业水平。

力求稳中有变,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要求,适当增加开放试题,力求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

因此试题应做到:(1)关注双基考核,体现能力立意;(2)关注生产生活,突出实践体验;(3)关注能力测试,基于实际问题;(4)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5)突出创新开放,确保科学严谨。

三、命题依据(l)《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务院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

(2)《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市教育局关于鹤岗市中考毕业、升学考试内容和命题要求。

(4)各校使用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材。

(5)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经验、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

四、考试范围与要求初中化学的考试范围,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两册)(四年制教材与三年制教材相同)。

从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考查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教学的要求,试题将考查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整体水平。

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化学学科学业、升学考试的考查内容包括“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

下面对各部分的考查内容、目标要求和命题要求说明如下:其中红色文字与“实验稿”不同之处,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命题者在命题过程中要注意“2011版”和“实验稿”的区别。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物质构成的奥秘(三)物质的化学反应(四)化学和社会发展五、试卷结构1、题型题量分值比率(说明:1、“一、单项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二、不定项选择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2、命题者不再将上述两个选择题合并成一个大题,以便给学生更清楚的考试要求,减轻考生在考试时的额外负担)。

2、课标内容的分值分布比率(说明:1、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试题分值为考题中渗透和考查该项目标。

2、试题中知识考查覆盖率应为:100%。

3、考试时间及难度分配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难度分配:易80%,中15%,难5%。

与2010年学业、升学难度相当,在课表规定范围内只是覆盖面要广。

20012年12月化学试卷(样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

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1.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物质的运动规律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③生命体生命活动的规律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使得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发现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 门捷列夫B.阿伏加罗C道尔顿 D.拉瓦锡()3.下列食品、调味品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鲜奶制酸奶B.黄豆酿酱油C.糯米酿甜酒D.水果榨果汁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空气中O2含量B.盛H2集气瓶放置C.读取液体体积D.引燃酒精灯5.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榨取果汁C.汽油洗涤油污D.以粮食为原料酿酒6.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A.放置在内焰部分被烧黑最重B.均匀的被烧焦C.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黑最重D.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黑最重7.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A.锥形瓶B.试管C.量筒D.烧杯8.为保护城市优美的环境,小强向市政府提出如下几条建议:①大力发展燃油汽车的数量,提高城市现代化程度②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工业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③推广使用卫生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方便居民生活④增加绿化面积,建设生态园林⑤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其中可取的是()A.②④⑤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③⑤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纯净的空气B.洁净的矿泉水C.食盐D.液态氧10.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甲乙丙丁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硅B.铁C.铝D.钙12.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一定量蛋白质。

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13.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B.煤属于可再生能源C.在化石燃料中,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燃料D.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能减排”非常重要14.下列衣物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纤维的是()15.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16.现有四组物质的溶液,仅用酚酞试液及同组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OH Ba(OH)2HCl B.NaOH HCl NaClC.NaOH H C1 HNO3D.H2SO4Ba(OH)2Na2SO4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则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A.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