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课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3.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有一定了解。但在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方面,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有限,对李贽、黄宗羲等儒家学者的思想观点及影响认识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分析黄宗羲思想的形成背景,与传统儒家思想的联系与区别。
-讲解“天下为公”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3.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教师介绍顾炎武主张实践、注重实学的思想,引导学生认识到实学的重要性。
-分析顾炎武思想在明清时期的发展及其影响。
-通过实例说明“经世致用”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4.王夫之的“格物致知”:教师讲解王夫之关于认识论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其主张通过实践探索真理的观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情感态度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动机、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拓展: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书籍、文献,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组织学生参加历史文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古迹等,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儒家思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李贽的“童心说”:教师介绍李贽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理解其“童心说”的内涵,即真诚、率直地对待事物和人生。
-分析“童心说”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童心说”对后世的影响。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人教版必修3)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人教版必修3)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本和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2.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1.运用探究法,了解各思想产生的根源,思想内容及影响;2.利用比较法,对各思想家的思想及观点进行比较,认识其中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1.李贽的思想:⑴李贽的生平。

李贽号卓吾,泉州晋江人。

曾任国子监博士等职。

后因目睹官场的黑暗辞官到各地讲学。

一生著作颇丰,有《焚书》、《藏书》等。

⑵李贽的思想。

①李贽的思想包含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他批评客观唯心主义“理能生气”的学说,并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②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命。

所谓异端,实际上是指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的进步思想。

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这种平等否定了封建等级,否定了封建特权,提高了劳动人民的地位。

③他又主张自由自治,认为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这才是合理的。

他提出应该“因人而治”“人人自治”用不着封建礼教、政治和法律,因为那些是人为的,外加的、不合理的,应该抛弃。

李贽的这种自由观,目的就在于反对封建社会的各种束缚和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

④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他认为“四书”“五经”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无非是后人过分推崇的结果。

⑶李贽思想的影响。

李贽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惊世骇俗,引起了统治者的震惊和恐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分析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整理、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3.设计课堂讨论、小组活动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儒家思想与现实问题相结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背景,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儒家学者的主要观点和思想成就。
2.通过学习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分析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伦理等问题进行思考。
3.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个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要求:每组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讨论报告,内容包括问题分析、儒家思想的应用以及解决建议。
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明史·李贽传》
材料二:《明儒学案·黄宗羲传》
材料三:《明儒学案·顾炎武传》
材料四:《明儒学案·王夫之传》
2.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发展特点、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强调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思考,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教案)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儒家思想(教案)最全版

第 4 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认识明清儒家思想的发展。

【目标导航】我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从战国时期建立后,素来在不停地完满和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处于衰落阶段。

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统治,采用各样手段,如建立厂卫特务机构,采用“八股取士”等,加强对人民的督查和思想控制,儒家思想也发展到了极端迂腐的程度。

但是封建经济却在不停的中间,在明朝中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社会的这种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响就是出现了反传统的“犯上作乱” 的进步思想,他们的代表是明朝后期的李贽与明末清初的黄宗羲等人。

学习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明清之际出现这些活跃思想的原因、内容以及产生的影响。

难点是这些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

【知识结构】一、李贽的“犯上作乱”1.一生与性格:李贽( 1527— 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有封建反叛色彩和战斗精神的出名思想家。

(1)一生:修业→当官→入狱(2)性格:“犯上作乱”、正直清廉。

2.生活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明末,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惹起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抗争。

(2)工商业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以致社会的重要变化。

人们要求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流行,传统道德看法碰到强烈冲击。

(3)思想文化方面的矛盾。

明清之际,思想文化专制严重,迂腐的理学系统仍据有统治地位。

理学家和尊奉礼教的士医生们煽动中“存公义,灭人欲” ,拥有虚伪性。

面对现实,人们要求打破理学拘束,追求个性,倾向于经世致用和反对专制集权的新的思想系统渐渐形成。

认识:李贽生活的明朝后期,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完满沦为统治阶级思想控制的工具。

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里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这也是政治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成领域里的反响。

3.代表作:《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此后辈”的缘故。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学习目的】1.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根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泼场面。

2.学习通过列表的方法整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3.认识明清之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开展。

【学习重点】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本质。

【自主先学】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 背景:〔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

〔2〕江南一带的成为社会上不可无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道学家把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4〕正直清廉的李贽,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

2. 代表作:?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否认孔子的权威:认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进犯的理论。

认为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程朱理学及道学家的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不能脱离根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鞭挞封建社会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主张男女平等,改革等。

4、特点:反封建思想的先驱,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5.影响和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鞭挞1.历史地位:的进步思想家。

2.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展猛烈鞭挞,锋利地揭露君主专制是。

〔2〕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保证人民的根本权利。

〔3〕经济主张:工商皆本4.影响:鞭挞了封建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历史地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2、背景: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3. 代表作:?日知录?? ?。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导学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导学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导案【习目标】【重点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法指导】1.熟悉李贽的“异端思想”,记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大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解其历史进步作用。

2.认识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社会背景,比较其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在对未社会的构建及推动社会变革方面的差异。

3.通过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探讨中国近代落后在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

【习过程】一、李贽1.背景(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

(2)经济:江南一带的市民____________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家把孔子奉为神圣。

(4)个人: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家的伪善。

2.主张(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____________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论。

(2)认为____________依照时代变而变。

(3)强调人正当的________。

3.评价: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要求。

细节点拨注意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分析明末清初新思想产生的根。

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出现,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1.黄宗羲(1)主张①对____________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评价:对后世________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1)背景:明末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2)思想:经世致用。

①目的:挽救国家危亡。

②主张:走出家门,到________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③成就:写成巨著《________________》。

(3)以____________的风和锲而不舍的术实践,开一代朴实风的先河。

3.王夫之(1)主张①认为世界是________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列举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意识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社会原因激发学生学习明清进步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斗争、敢于承担历史重任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主张。

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与进步思想的评价。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那是一个遗憾相随的时代导入,通过当时东西方思想对比引出明清情况。

(课件1—3)【讲述新课】学生阅读ppt5、6,概括明清儒学活跃的背景,(课件5---7)老师总结: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思想: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压抑摧残人性。

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盛行,束缚思想,阻碍进步;西学东渐,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开阔国人视野,注入新的生机。

阶级: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

特别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李贽及其“异端”思想:(课件8---12)教师简述李贽有关生平。

学生阅读ppt5 、6,概括李贽主要思想:老师讲解概括:(1)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和个性的发展。

【合作探究】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老师总结:强调一分为二(1)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战斗精神。

(2)有力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3)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和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

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主观唯心的哲学思想;很多方面仍然坚持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反对的是假道学,对真道学还是肯定的;不能提出一套新的标准与封建正统标准相对抗)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课件13---17 )(一)1. 教师简述黄宗羲有关生平:黄宗羲,浙江余姚人,学者尊称他为梨洲先生。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设计一、课程目的罗列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开展。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罗列明清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开展。

进程与方法:结合必修1和必修2专题,协助先生了解政治、经济对思想看法的作用,进而掌握明清时期儒学开展的社会缘由。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明清儒学的新开展,激起先生学习明清提高思想家们站在时代前列,不畏强权、勇于妥协、勇于承当历史重担的优秀质量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提高思想主张。

难点:探求提高思想主张构成的缘由与提高思想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资料,经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先生质疑。

五、教学进程一、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生动的背景师:资料1:〝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

转他郡粟给老幼,自桐江,自饶河,自宣池者,舰相接肩相摩也。

……中人之家,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其势然也。

〞——«天下郡国利病书»资料2:〔意大利〕利玛窦于1584年制造的世界地图被明清统治者藏在书库里,一放就是250多年,无人问津。

结合资料和所学知识剖析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生动的背景。

生: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背景:1.政治:君主民主绝后强化,社会矛盾十分尖利,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经济:商品经济兴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开展〔基本缘由〕3.思想: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约束思想;〝西学东渐〞,近代迷信传入,开阔了人们眼界。

二、〝李贽的离经叛道〞师:资料1: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然后足也。

假定必待取足于孔子,那么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资料:2: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焚书»资料3: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人之常情〕,追求物质享用乃是〝秉赋之自然〞〔天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清实验高中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新授课学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编写人:赵家英审核人:刘金伟使用日期:2010-序号:2
人生格言: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一、认定目标:
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2.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二、预习展示: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背景
⑴明朝后期,中国社会。

⑵江南一带的已经具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2.李贽的性格:。

3.李贽的思想内容
⑴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他认为是非标准依
照,反对。

⑵批判道学家,强调。

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4.李贽的思想的评价
⑴大胆向发出挑战。

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的时代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地位:黄宗羲是明清之际的
2.思想
⑴看到腐朽,对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是天下之大害。

⑵提出“ ”的民主思想。

3.评价: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的有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地位: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
2.思想以及著作
⑴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思想。

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⑵提出“,”。

⑶顾炎写成《》,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评价:顾炎武以及他的学风和学术实践,开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地位: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
⑴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的,一切事物都是的实体;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⑵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
他还认为。

3.评价: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具有的意义。

五.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对近代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进步意义。

三、合作探究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有亡国,有亡天下。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的独到之处何在?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提出了哪两者之间的区别,后人是如何高度概括他的这种主张的?
四、定时训练
1.下图是位于福建泉州的号称“离经叛道”的思想家李贽的故居,形成其“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的原因有()
①生活在明朝后期,受教于王学的泰州学派
②青年时代生活困乏,到处奔波
③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④晚年的入狱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将李贽迫害致死,下列哪些是其“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的表现()
①尖锐地揭露道学家“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②是非应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改变,不应以孔子的话作为永久不变的定论
③主张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反对追求平等、个性
④赞扬寡妇再嫁,赞扬改革,肯定农民起义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3.对于李贽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A.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
B.他“离经叛道”,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端分子
C.“敢倡乱道,惑世诬民”,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D.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类似经历是()
A.都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倡“人民为主”
B.处在动荡的时代,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来隐居著书立说
C.中年都做过小官,感受到清朝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D.晚年都拒绝清政府的征辟
5.下列反映中华民族写照的言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6.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潮。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是()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7.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

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

他的代表作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
8.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为此,他主张( )
A.反对空谈,文人应该多研究一些有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B.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即研究学问要解决现实问题
C.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D.“工、商皆民生之本”
9. 我们称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这主要是因为他( )
A.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
B.万物由元气构成,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
C.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D.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
10.以下与18世纪英国学者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观点最接近的观点是()
A.“从字义通经义,从经义通义理”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C.“大贾富民”是“国之司命”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予性好高,好高则倨傲而不能下。

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势仗富之人耳。

否则稍有片长寸善,虽隶卒人奴,无不拜也。

予性好洁,好洁则狷隘不能容。

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

材料二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呜呼,豈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言论?就此他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