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练习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鉴赏练习及答案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2)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3分)(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答: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1.阅读上面的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答: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1.(1)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高考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 PPT精品课件(共42张)

第 一 部 分
古 诗 鉴 簟色寒:指竹席的凉意。 (1)“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一句描绘了怎 赏 答: “孤”孤独,孤苦之意。一个“孤”字不仅写灯,也是人 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物心理写照。(步骤一)“孤”字,明写一盏寒灯,昏暗凄清,引 答: 起思念。“孤灯不明”引人“思欲绝”,“思欲绝”的人儿在孤灯 下形单影只,孤零零冷清清。(步骤二)形象表达了诗人的处境和 内心的愁思(孤苦无奈的思念)。(步骤三)(“表明此诗的意旨 在抒写诗人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也可。) (2)请谈谈“孤灯不明思欲绝”一句中“孤”字的表达效
上句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 (1)颔联在景物描写方面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简要 思;下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 分析。 景物描写视听结合、动静结合,颇见匠心。“残星几 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结合其它诗句分析, 答: 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 言之成理也可)。 “人倚楼”取静态。
古诗词鉴赏· 专题练习
二
第 一 部 分 古 诗 鉴 赏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赏析。 禹庙【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1)颈联中的“嘘”字和“走”字用得好,试分析其 颈联中的“嘘”和“走”用得奇妙。江流奔腾咆 妙处。 哮,好似画中神龙飞跃在悬崖峭壁之间,嘘出团团云 答: 气;“走”字则写出了长江之水以“虽乘奔御风不以 疾”的速度迅奔的气势,使人感到惊心动魄。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大禹不惧艰险,征服自然, 答: 为民造福的创业精神的崇敬之情,且暗含了对当时统 治者昏庸误国的讽刺,希望当政者能像大禹一样“乘 四载”“控三巴”,艰苦创业,重振河山。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鉴赏练习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笼”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忧国忧民2、送友人薛涛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3、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答: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凄清孤寂。
寂寞悠思的心情。
4、菩萨蛮 [宋]高观国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
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桂花西风(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5、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
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古诗词赏析练习2

古诗词鉴赏练习2(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字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3、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二)阅读杜牧的《泊秦淮》,回答问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蕴涵了哪些丰富的内容?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闻笛的感受。
前三句、,末句(从表达方式作答)。
诗的一、三句照应了题中“”,第二句照应了“”。
2、“折柳”二字,在诗中既指,又含之事。
她代表了一种文化习俗,一种美好的伤感情绪。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闻折柳”是全诗的诗眼,“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四)阅读赵师秀的《约客》,回答问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2、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3、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和答案

古诗词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9分)《感讽·其五》李贺①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②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③,披书案将朽。
【注】①李贺: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这首诗是诗人秋天居住在昌谷家中,有感而作。
②璺(wèn):玉石上的裂痕。
③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人”。
(晋挚虞《三辅决录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A.首二句写石。
石头下边秋水澄明,石头旁边秋草枯瘦,景象明丽而又晦涩,这正是作者当时矛盾心情的曲折反映。
B.五、六句从仰视角度写空中美景,皎洁的月亮从东山升起,高高地挂在湛蓝的夜空,写出了诗人在家中赏月的闲适心境。
C.七、八两句诗人想象月中美丽迷人的景象,与后面家中严霜的摧残下栀子花凋零的景象形成对比,写出了幽冷凄清的内心感受。
D.“山璺泣清漏”一句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泉水从岩石的缝隙里一点一滴艰难地挤出来,仿佛伤心人啜泣的景象。
2.尾联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9分)宴西楼①陆游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
万里因循②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
烛光低映珠鞴③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归路迎凉更堪爱,摩诃池④上月方中。
【注】①西楼:成都府治西侧有筹边楼,唐李德裕建,曾与熟悉边事者在此共议抗御吐蕃等族侵扰事。
②因循:随意地空让时光流逝。
③珠鞴(gōu):绣着珠饰的单衣,代指歌舞女子。
④摩诃池:在锦城西,隋将军萧摩诃所开,因此得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A.首联紧扣题目,从宴饮场所——西楼着笔。
首句先以“豪雄”二字概括宴会盛大场面,次句进一步就此着意渲染。
B.“锦绣笙箫”描写歌管竞逐的画面,暗藏标题“宴”字;“在半空”则描绘出西楼耸立天半的形象。
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阅读上面诗歌,完成(1)~(2)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借暮鸦乱飞的描写,衬托今日梁园的颓败。
B.第二句中“三两家”是虚写,目的是形象地表现梁园的萧条。
C.第三句用拟人手法,写园中树木与主人的亲密关系。
D.尾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恢复梁园昔日繁盛的愿望。
E.这首吊古诗作,主旨是抒发诗人对世事盛衰无常的慨叹。
答:[][](C D C.第三句应是写园中树木不管人事。
D.尾句应是写树木春来依旧开花,含蓄表达诗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2)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
(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着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完成题目。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此诗的意境特征。
(诗歌通过“幽草”“黄鹂”“涧边”“深树”“春潮”“野渡”“春雨”“小舟”等自然形成了一幅意趣盎然的暮春图画,流露出诗人身在其中独有的一种喜悦之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写道:“‘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你同意王国维的观点吗?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意,红杏的枝头,开满了绚烂的花朵,作者用一“闹”字描写花满枝头吐花喷焰的景象,把无声的姿态描摹得好像有声音,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春意盎然的景象跃然纸上。
古诗词鉴赏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答案)班级姓名得分(一)田家郑獬(xiè)田家汩汩流水浑①,一树高花明远村。
云意不知残照②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①浑:这里是满的意思.②残照:夕阳.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的景象,其中“明”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
(1分)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在诗人的眼中,“云”被人格化了,表面上是对“云”的责怪、埋怨,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下美景的喜爱眷恋之情。
(二) 蝶恋花①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②夷犹③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④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⑤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⑥尝面收新茧。
【注释】①此词是词人退居苏州期间所作,写的是苏州附近的田园风光。
②画舫:彩船。
③夷犹:犹豫迟疑,这里是指船行迟缓.④江国:水乡.⑤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清明之后。
⑥看看:转眼之间,即将。
1.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上片侧重写乘船游湖所见的水涨草绿、鹅儿戏水、微风拂岸的江南自然春色;下片侧重写词人在船上所见的农事;表达了对乡村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淳朴、宁静的农家生活的向往之情(满足感、认同感)。
2。
“春涨一篙添水面”一句写景可谓绝妙,请作简要赏析。
(2分)示例:这是对春天来了,冰雪消融后的河水的描写。
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水涨起来之后湖面因涨水而加宽的景象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A.上片写春水上涨、芳草嫩绿、鹅儿嬉戏,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
B。
“谷雨才耕遍"中的“才”字,流露了词人对农事迟晚的不满情绪。
C。
全词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流露出词人对乡村景色的赞美之情。
D。
本词写景细腻,绘形绘色,动静结合,刻画了清新、明净的田园风光,令人陶醉。
二、爱国忧民(三) 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被俘,被押往大都,途经金陵之时。
经典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

经典高中古诗词鉴赏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0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促织①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②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③。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
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
②放妻:指妻子。
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③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正面点明促织,叫声虽然十分细微,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以出旬“甚细微”与第二句的“何动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
B.颔联写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总和不得意的诗人心情是互相接近的,表现出不忍远离、常期相傍之意。
C.颈联写听到它的叫声,长期客居外乡的人不得不流泪,再也无法安睡到天明;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里被哀鸣之声惊醒,陪着促织洒下泪水。
D.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歌语言平实,感情丰富,联想自然,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哀心听之,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2.这首诗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运用了借代和对比(或反衬、衬托)的手法。
②诗人借物相形,抑彼而扬此,以“悲丝”“急管”代乐器演奏的音乐,这些悲急的音乐同促织的自然真切的呜声啼叫相比较,都无法让人达到有所感受而情绪激动的效果。
③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更加烘托出诗人的思乡凄苦孤独和远离家乡的羁旅愁苦之情。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本诗并没有“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作者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尾联“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的意思是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考情预测1.选材范围诗词并重,突破名家名作的局限,命题视线将关注非名家名作。
2.鉴赏重点是诗词中的形象,热点是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难点是诗词的表达技巧。
3.命题的新动向值得重视:一是将文学常识与鉴赏结合考查,二是提高鉴赏题的赋分值。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从军行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②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③雪。
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④,总是关山⑤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②横笛:笛子。
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
④新声:新的乐曲。
⑤关山:山川关隘。
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答:(2)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4分)答: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渡湘江杜审言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当时被贬去僻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此时。
(1)这首诗从体裁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
(2分)(2)有人说:“‘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极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
”试从艺术手法上作简要分析。
(4分)答:(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观书有感朱熹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苏轼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1)这两首哲理诗揭示了什么道理?(4分)答:(2)这两首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2分)答: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1)这首词的词牌是(1分),词人即景感怀,抒发了。
(1分)(2)这首词在《东坡乐府》中极有艺术特色,请选其一点,作简要分析。
(4分)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诉衷情·送春万俟咏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露①。
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
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露:酒的泛称。
②赊:远,长。
(1)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2)黄昇《花庵词选》录这首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5分)六、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6分)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清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
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请分析本曲中数词运用的特点和作用及本曲写景的层次顺序。
答:七.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二题。
(6分)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雨周邦彦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3分)杜诗: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
周诗: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
(2)虽然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你喜欢哪一首?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3分)答:八.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选自2005届重庆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诊断性考试)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北宋)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③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危楼:高楼。
②黯黯:迷蒙不明。
③拟把:打算。
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问: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4分)答:九.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选自宜昌市2005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1)这首诗属于体裁。
表达了送别朋友时的感情。
(2分)(2)本诗都笼罩着一个“雨”字。
试赏析颔联围绕“雨”来写景抒情的妙处。
(4分)答:十.阅读下面的组词,回答问题。
(6分)(选自宜昌市2005届高三年级5月份模拟语文试题)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好,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江南好,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1)白居易把情看作诗歌的“根”,认为作诗谱歌,应力图以浓郁的真情实感动人心魄,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艺术经验。
这三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答:(2)从艺术特色的角度,任选一个点作一点赏析。
(4分)答: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选自山东诸城2005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答:(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答: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6分)听蜀僧浚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l),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2),余响入霜钟(3)。
不觉碧山暮, 秋云暗几重。
注,(l)绿绮,古代著名的琴。
(2)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钟鸣。
”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⑴这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______________ , 从_______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4分)⑵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答:十四.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台城韦庄鹿柴王维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它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答:十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别滁①欧阳修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
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答:十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第三联的内容;(2)自选角度对该联进行简要赏析。
古诗阅读鉴赏练习一、请简要说明下面诗中“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的寓意。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答:二、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答:三、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表达的感情。
早发白帝(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此诗为作者被流放途中遇赦,从白帝城返回江陵时所作。
答:四、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答:五、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中蚕妇这一人物蚕妇(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答:六、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焚书坑(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答:七、试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答:。
八、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答:九、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殿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答:十、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旅次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答:十一、简要赏析下面一首诗描绘的意境。
采莲曲二首(其二)(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答:十二、试简要分析下面一首诗后两句所包含的哲理。
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平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答:十三、请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凤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答:十四、请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答:十五、简要赏析下面一首诗的意境。
小池(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古诗词鉴赏参考答案一.【命题依据】本题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掌握鉴赏人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方法,提升应试能力。
【分析解答】(1)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