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

合集下载

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若干问题思考

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若干问题思考

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若干问题思考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困难。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语言不一定是国家通用语言,他们在学校接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时,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学习困难。

这种困难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和书写等方面,容易造成学习压力和心理障碍。

二是交流障碍。

在校园生活中,少数民族学生和其他学生之间可能存在着语言上的交流障碍。

这不仅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困扰,也会影响他们的交友和社交能力。

三是文化认同。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性的问题,更是涉及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

在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他们会面临着如何保持自己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尊重和传承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学校应该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问题进行足够的重视。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语言辅导班或者开设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帮助他们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学校可以引进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活动和项目,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和文化交流。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语言角、文化节、语言对话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尊重彼此的语言和文化。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语言教师或者跨文化交流专家来为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讲座,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问题。

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测试或者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学生论坛或者调研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对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问题进行表达和反馈,从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为他们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帮助。

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问题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努力,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好的语言教育和文化交流机会,让他们在校园中更好地融入和成长。

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语言文字

民族语言文字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解放后,国家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有关机构对少数民族情况进行了调查,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

56个民族使用80多种语言。

更多的民族只使用一种语言,但有些民族会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比如裕固族说两种语言,一种是属于突厥的西部裕固族语,一种是属于蒙古语的东部裕固族语。

瑶族讲三种语言,大部分讲苗瑶语系瑶语支的勉语,少数讲苗瑶语系瑶语支的布努语,还有少数讲壮侗语系侗水语支的喇家语。

在一个民族有多种语言的情况下,汉语多用于民族之间的交流,或者其他能相互理解的语言。

56个民族中,解放前使用本民族文字的民族有21个,共有24种文字。

除了汉、回、满等常见汉字外,蒙古、西藏、维吾尔、朝鲜、彝、傣、俄等十多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其中傣有四个字)。

解放后,壮族、布依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白族、土族、瑶族等12个民族以及说扎瓦语的景颇族创造了民族文字。

据统计,中国现有各民族语言40种。

其中,很多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少数是以阿拉伯字母和其他拼音文字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还有一些是模仿汉字形成的表意文字。

民族语言文字交流材料

民族语言文字交流材料

民族语言文字交流材料民族语言文字交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信息,还是民族间交流互动的重要工具。

在全球化的今天,民族语言文字交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民族语言文字交流的基础是民族语言,也就是该民族特有的语言。

民族语言通常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传承后,形成独特的语法、词汇和发音规律。

一种民族语言背后,往往代表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

通过民族语言的交流,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该民族的独特魅力。

民族语言文字交流还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进行。

文字记录了民族的语言文字系统,并能够永久保存下来。

文字的出现使得人类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信息传递,并且之后可以重复阅读和理解。

因此,通过文字的交流,民族之间可以更加方便地互相了解和学习。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民族语言文字交流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团结上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民族语言文字交流能够促进各个不同民族的相互融合和理解,增强民族团结。

通过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和习俗,消除误解和偏见,从而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其次,民族语言文字交流也有助于激发民族文化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文化的繁荣发展。

通过学习和使用民族语言和文字,人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传统。

同时,民族语言和文字也能够更好地表达和传播民族的思想、艺术、文学等方面的成果,提高该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影响力。

在现代社会,民族语言文字交流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全球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这是因为全球化带来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方式多样化,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逐渐失去了使用和传承的环境。

其次,一些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对于使用传统语言和文字的兴趣不高,导致传统语言和文字面临着萎缩和衰败的风险。

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语言文字交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支持力度,设立专门的机构和项目,推动该民族语言文字的教育和传承。

布依族语与汉语的联系和区别

布依族语与汉语的联系和区别

布依族语与汉语的联系和区别鲁布革乡八大河完小王海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特别是我们云南省就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

我们布依族就是其中之一,她地处滇、黔、贵三省交界处,她是一个古老而又智慧的民族,她深处深山,这里的人民勤劳而又纯朴,她有着自己的语言,但她又不像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一样有文字的记载,都是通过口来表达,在学习时就有很大难度。

她们的居住相对聚中,这里的孩子从出生的那天开始就接受母语的学习及使用,很多小孩很难接触到汉语的学习,初入学的儿童,他们说不来汉话,也听不懂汉话。

这样就给教师和学生之间造成很多不便,使教师很难顺利的进行教学。

布依语的一些发音与普通话的发音有很多是难以区分的,他们发音的没有送气和不送气之分。

如:读“兔子”的音时,他们会读成“肚子”。

读“古老”时,会读成“苦老”。

他们的平、舌音也很难分。

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必须花很大一部分时间来帮他们进行区分,如:多找一些送气和不送气,平、舌音的一些字、词来多加练习,使他们能准确的区分开来。

他们在说一句话时,所表达出来的语序也与普通话有很大不同,如:普通话中“我肚子痛。

”这句话,布依话说出的语序跟普通话的语序刚好是相反的——“肚子痛我”,“小明的爸爸”说成“爸爸小明”等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时要用到“双语进行教学”,说完普通话后还需要老师用布依话进行解释说明,使学生慢慢理解过来。

另外,他们用布依话所表达的量词也跟普通话有很大区别,如:普通话里的一条裤子,一顶帽子,一件衣服,量词是有区别的,但是布依话里所表达出来的一条裤子,一顶帽子,一件衣服里的量词是一个:一条裤子,一条帽子,一条衣服或一件裤子,一件帽子,一件衣服。

使学生在接受普通话学习时,由于受到布依话的影响经常会产生混淆。

这时也需要老师在应用普通话教学的同时,还要应用布依族进行解释,而单单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学生是很难完全理解的。

所以要求我们每个低段的老师,不但要会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还要懂得一定的布依语言,在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办起事来才能事倍功半。

民族学第十二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和我国语言文字政策

民族学第十二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问题和我国语言文字政策

第二节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南、汉藏语系1阿亚二 ( 中 克 彝 沿 克 傈 其 民 口 维 历 喇 创 二 ( 中 克 彝 沿 克 傈 其 民 口 维 历 喇 创(((拼、共萨纳文颇金川拼、共萨纳文颇金川(中改到的萨颇34排 5语京、 、尔(( 中 改 到 的 萨 颇、语、 1华 、 、 用 文 僳 中 族 较 吾 史 文 制 、 1华 、 、 用 文 僳 中 族 较 吾 史 文 制123音傈有克西和文平滇音傈有克西和文平滇22语阿 尔 泰 语 系国 革 传 克 文32湾系朝约)))))泰)0国 革 传 克 文32南印系南民少人傣傈至、文,中少尔上,的少人傣傈至、文,中少尔上,的和苗族文僳2、、川分傣黔文僳2、、川分傣黔壮政 了 世 统 文 至0)有、未鲜原原所有转他使兼各新0新0语和汉改政 了 统 文 至世岛 欧族朝数民、僳今朝、蒙广,文的分文数民、僳今朝、蒙广,文的分文亚瑶个个字文朝侗西景文东字文朝侗西景文东8藏 语侗府 文 纪 彝 恢 今改语有有谓语们用用通民0创创布定印系语进府 文 彝 恢 今纪鲜语种民 共 俄 、 的 鲜 啦 古 泛 近 或 景 别 字 民 共 俄 、 的 鲜 啦 古 泛 近 或 景 别 字语语 语少少,、鲜、规颇、苗,、鲜、规颇、苗语缅族从字文复仍8进的的欧兼言,原本其族制制嫩 :左语的0言从字文复仍8族和罗佤传文祜文使年汉颇是,族和罗佤传文祜文使年汉颇是,数数即哈、土范文傣文即哈、土范文傣文系 系系语年民民,所老在2通外是来0民他中的的的右语怒苗的语 京壮文国斯、统、文、用来文文文文国斯、统、文、用来文文文22民0民民苗尼柯族彝和绷、苗尼柯族彝和绷、年,所老在2门哈阿瑶语藏系: :):族族00,,指固族民转侗民民代又代文使世0民(支语语语傣( ( ( 满 通世世字成、拉文柯、藏。已。、字字成、拉文柯、藏。已。、字巴尼昌语支语族族文尔等文载文黔文文尔等文载文黔族代又代文使世东语文文水是还一有语族用印 (族族佤,帮替字用纪族未支系2语纪纪语、语支未概立锡祜字尔俄文俄基傈很概立锡祜字尔俄文俄基傈很使使克瓦东克瓦东((124((12412哈 固 3 、 古文、支,帮替字用纪)匈4422语字字指使个的言语其文文5种 种 5种 种) )度1定 :未拉助 。 而 之5文崩支种种种种景纳:定上上况 以 伯 、 有 克 罗 、 罗 本 僳 不 况 以 伯 、 有 克 罗 、 罗 本 僳 不)用 用个 个后孜文苗后孜文苗:萨语)锡斯20字拉助。而之5朝支伊一用民语的言他语字字;;;;%: 苗定:丁年傣 改 停 中蒙突尼0字))))颇 西 瑶 :龙2半半前、纳蒙孜斯维斯上文完前、纳蒙孜斯维斯上文完3民3民,、文,、文22藏斯、、、、:1丁年傣 改 停 中克满伯语1个一族言鲜情的民00傈种苗傈种苗1白 语,朗支壮语 、 、 畲55文代族 革 止 。%叶叶,塔西古文文吾文不、备,塔西古文文吾文不、备古厥西种种族族我锡、我锡、、0语壮侗壮侗拉侗个个文代族 革 止 。民种或,况情族僳;文僳;文、 、、、支有―个语、支 傈 勉 语语:的起之之蒙塔、文、、尔、再拉,蒙塔、文、、尔、再拉,和 使嘉文文各各国伯湘国伯湘语语亚文文文文支、语语夫族或其采羌 步待况语文傣有文傣有的起、 和 使语布撒赫:―: 僳 语前前族古尔景锡苗文塔使祜使古尔景锡苗文塔使祜使((戎柯字字有有彝,政、西政、西拉 改 用、、、、水族族22语系支:、 努于除几中用言分文滇分文滇族依彝,语拉 改 用景 、7种种拉哲鄂通、由由、、颇伯文、塔用文用、颇伯文、塔用文用,,一一府拉苗府拉苗:文曾外祜 进尔、4布佤布佤普 语进::族使种的别的、老分东老分东佤颇 拉%文曾外祜 进族))西西藏乌、文,哈尔,、人藏乌、文,哈尔,、人其其、语温古种种先祜文先祜文东毛、依文依文被帮,族 的塔克米一傣用其一的情傈西北傈西北语 祜蒙西:、被帮,族 的:方方、孜京、共萨文这滇数、孜京、共萨文这滇数中中文文后、后、55南藏藏乌克斯乡文、文、废助德、 文步、吉语孜一他部民况僳双老僳双老种种、古匈高废助德德、 文传传维别等傣克和部东很维别等傣克和部东很11蒙蒙字字、帮佤帮佤俄文文、土、土研珞孜、语、止维宏景 字33种民分族基文版苗文版苗。。克、彝、语山止维教教个个吾克民文文乌分北少吾克民文文乌分北少宏景 字仫古古,,助、助、昂、、彝族彝族究巴罗,吾傣颇 ,诺或族因的别鄂族保和纳文和纳文语语图佬士士民民尔、族 、 孜人苗。尔、族、孜人 苗。((、、另 另,壮壮吾11傣颇,达 支族维 维解、、文文文 文22语斯11几 的 某语被新 傣、新傣、尔文族 除支克 伦:安种种、佤为为族族、柯已朝别已文、柯已朝别已文个个藏藏外外、、被尔吾吾文族除决独、等、等斡 :、布缅种语种言傈文滇傈文滇语:经族、改维))、 春(、拉传传11朝尔有鲜克分、朝尔有鲜克分、民民、、彝彝布布。龙、尔尔、、经族黎。黎。、改维语尔 维阿55本言原的朗僳、东僳、东彝整、拉进吾珈种种播播鲜克了文文别佤鲜克了文文别佤族族1塔 语东维维文依依、文文景景文到文到西支整、拉进吾民的因现、文德北文德北、 吾)汉眉语语理哈祜了尔文文宗宗、孜文在使使族、孜文在使使族创创土吾吾分分、、、、颇颇塔部、目、目:理哈祜了尔部族现放象宏苗宏苗22藏土 尔满斯和萨文文文家字字教教哈、字各用用的哈、字各用用的制制尔尔传传种种哈哈哈哈文文载纳前纳前尔裕和萨文文文固象弃。傣文傣文语裕族 、语、规克。。而而、字、萨苗。自人了撒萨苗。自人了撒11、、统统;;尼尼萨萨、、瓦西全西全语固55。规克文、文、、字、系、、种种哈哈范族彝彝景景、、景。哈、支、文国文国、、范族景。哈语: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我场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把语言文字工作作为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贯彻、落实,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活动,非常明显地净化了我场的语言文字环境,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场成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由书记为组长总体负责,负责常规工作,形成全局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定期开会,布置工作,具体活动主要依托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

二、措施得力,富有成效
我场利用网络、宣传栏、黑板报、横幅、标语营造了有长期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全镇宣传环境,我场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活动中,注意工作和生活协调一致。

在办公、管理与评估、评优、评比等方面有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并严格执行。

我们还结合我场的中心工作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这一切不仅培养了干部职工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也使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大幅提高。

三、开展培训,推进工作
我场有计划地培训,提高干部职工双语水平,学习成绩记入业务档案,与业务挂钩。

四、全场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情况
办公室室牌用字做到使用两种文字。

办公楼环境布置、标牌、黑板报、布告、奖状等用字使用规范两种文字。

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

除汉族外,已确定民族成分的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分布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土地上。

一、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中国境内的语言非常丰富,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五十三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据统计,在中国,少数民族正在使用的语言有72种左右,已经消亡的古代语言更是不计其数。

说它“左右”是因为有的是语言还是方言不好界定,还有的语言可能还未发现。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五十三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

有些民族内部不同支系还使用着不同的语言(不包括转用或者兼用汉语的情况):瑶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和拉珈语;高山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泰耶尔语、赛德语、邹语、沙阿鲁阿语、卡那卡那布语、排湾语、阿眉斯语、布农语、鲁凯语、卑南语、邵语、萨斯特语、耶眉语共13种语言;景颇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景颇语、载瓦语;怒族的不同支系分别使用怒苏语、阿侬语、柔若语;裕固族使用东部裕固语、西部裕固语;门巴族使用门巴语、仓拉语。

语言学家按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亲流程度将语言分为语系、语族、语支。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种语言可以分化成几种不同语言,它们之间有亲属关系,称为“亲属语言”,这是历史上社会分化的产物。

当一个社会在地域上分化成若干半独立社会时,语言也分化成若干方言;当社会再分化为几个不同的独立社会时,语言进一步分化成亲属语言。

因此语言的亲疏关系表明了民族间在历史上、族源上的亲疏程度。

许多民族用本族文字记载本族的历史、文字、医学、宗教及其他文化宝藏,无文字的民族则以口头文学(诗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等)记载并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精粹。

数千年华夏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历经变迁,中外民族和古代诸民族间的迁徙、交融,形成今日中国民族语言的五大语系:⑴汉藏语系的民族共31个,分为:①壮侗语族(含壮傣语支、侗水语支、黎语支)-壮语、侗语、傣语、布依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拉珈语、仡佬语、黎语等;②藏缅语族(含藏语支、彝语支、景颇语支、羌语支)-藏语、嘉戎语、门巴语、珞巴语、土家语、羌语、普米语、独龙语、怒语、彝语、僳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景颇语、载瓦语、阿昌语等;③苗语语族(含苗语支、瑶语支)-苗语、布努语、勉语、畲语等;④汉语。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

多民族构成了与相应的多语种。25个少
数民族,除回族、满族、水族使用汉语外,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余22个少数民族操26种少数民族语言。
其中,景颇族有两种语言,一是自称“景 族云
颇”的景颇族使用的景颇语,一是自称 “载瓦”的景颇族使用的载瓦语。瑶族有 两种语言,一是自称“勉”的瑶族使用的
语南 言少
勉语,一是自称“布努”的瑶族使用的布 简数
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 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 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 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目前世 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 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 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 行数码记录。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字
•云南省语言使用现状
•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简介
•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简 介 •以东巴文为例
云南省语言使用现状
云南是多民族的省份,少 数少民数族民占族全人国口561个5民0族0的 4余0万%以人上,,以人本口民在族5语0言0为0 人主以 要上交的流世 工居 具少 的数 少民数族民有族彝 族约、 有白1族0、 1哈 4尼 万族 人、,傣不族通、 壮汉族 语、或苗基本族不、通傈汉僳语族的、人回族、 拉口祜 有族6、0佤 0族 万、 人纳 左西右族。、瑶 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 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 怒族、基诺族、德昂族、蒙 古族、水族、满族、独龙族 等 25个 。
云南少数民族文字简介
彝云文南2的种多:民彝族族、原多有语文种字构(成又了称与:其老相彝适文应)的多 文和种外。国云传南教少士数所民拟族制原的有拼文音字文种字类。很景多颇。文据3种50:年 代1种调景查颇,文原和有2民种族载文瓦字文的。1藏1个文少同数西民藏族藏中文,。共苗有 2文3种、。拉其祜中文,、傣佤文文5、种独:龙西文双(版又纳称傣日泐汪文文、)德宏 傣各纳1种文,、均傣为绷外文国、传金教平士傣所文拟、制新。平除傣上文述。2纳2种西文 4民种族:文东字巴外文,、历哥史巴上文还、有玛“丽方萨块文壮和文外”国、传教士 拟“制方的块拼白音文文”字、。“傈汉僳字文式3哈种尼:文一”种和为“维方西块傈僳 族瑶汪文忍”波。创造的音节文字,另两种为外国传教士 所拟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阿昌族语言:阿昌族有语言。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阿昌男子会讲汉语和傣语,有的还会讲缅语和景颇语。

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

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以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

分陇川、潞西、梁河3个方言。

文字:无本民族文字。

2、德昂族语言:属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潞西、镇康、保山、瑞丽、陇川、耿马、梁河、澜沧、永德和盈江等县。

可分为纳盎、布雷、若买 3个方言。

文字:无本民族文字。

3、基诺族语言:使用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文字:由于无文字,过去多靠刻竹木记事,无本民族文字。

4、蒙古族语言:云南的蒙古族会彝语和汉语,其蒙古语与北方的蒙古语大致可相通。

文字:使用汉字。

5、布依族语言:布依语属壮侗语族壮泰语支。

文字:现行的布依文是放弃布壮文字联盟方针之后,于1981年至1985年间拟定的。

以布依族较为集中、语音较有代表性的望谟县复兴镇话(属布依语第一土语区)为基础。

6、独龙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语支未定。

又名俅语。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分独龙江和怒江两个方言。

文字:独龙族没有文字,1951年,缅甸独龙族江尾列尼池人白吉斗,蒂其吉创造了一种拉丁文拼音文字,以其族名“日旺”命名为“日旺文”,但该文字没有流传开。

独龙族的通讯和记事均依靠“刻木”、“结绳”。

7、水族语言:使用汉语。

文字:使用汉字。

8、满族语言:使用汉语。

文字:使用汉字。

9、景颇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陇川、瑞丽、盈江等县。

文字:景颇人使用的景颇文是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10、布朗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一说属佤德昂语支)。

分布在中国云南省部分地区。

分布朗、阿尔佤两个方言。

布朗方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八达、打洛和景洪县的大勐弄等地,人数较多。

阿尔佤方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澜沧、双江、镇康等县,内部比较复杂。

文字:无11、普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

也有人认为属藏语支。

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兰坪、宁蒗、维西、丽江等县。

文字:没有系统的文字,只有一种称其丁巴文的文字。

也可以说是无文字。

12、怒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兰坪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等县。

此外,还分布于缅甸喀钦邦北部恩梅开江流域。

文字:无13、佤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原称佤-崩龙)。

有布饶克、阿佤、佤三种方言,每种方言又有土语的差异。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沧源、西盟以及孟连、澜沧、双江、耿马和永德等县。

文字:新中国建立前,部分佤族地区使用以拉丁字母拼音的佤文,但其字母不完善;解放后,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三工作队与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一起对佤语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制订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佤(当时称佧佤)文文字方案》(草案),并经批准试行。

1958年对草案又做了修改,继续推进并出版了普及读物。

14、纳西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中一种独立的分支语言,同彝语、哈尼语以及拉祜语等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

纳西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辅音分清浊,其中浊辅音较多;韵母以单元音为主,复元音较少,而且元音往往不分松紧。

文字:一般认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

东巴文(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

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

哥巴文:是一种音节文字。

15、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在苗瑶语族中,瑶语支的几种语言,通称勉语,另外瑶族所用的语言亦包括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支的布努语和巴哼语,和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

文字:瑶族拼音文字。

瑶族原使用汉字,也使用一些土俗字。

汉字与土俗字夹用,但不能完全表达瑶语。

1950年,语言学专家和语言工作者到瑶族地区进行调查后,中央民族学院和广西民族学院于1951年和1957年,先后设置瑶语专业,培养瑶语人才。

1983年根据瑶族勉语方言创制拼音文字,制定了《瑶语方案》。

以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瑶语(勉)为标准音,兼顾地方音特点,全部采用拉丁字母作字母。

有6个元音字母,18个辅音字母,7个声调字母(其中4个兼作辅音字母,1个兼作元音字母)。

16、藏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在云南分布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文字:松赞干布统治时期,由吞米·桑布扎创制。

藏文书写习惯为从右向左。

字体分两大类,即“有头字”和“无头字”,是根据字体的不同形式而得名。

有头字相当于楷书,常用于印刷、雕刻、正规文书等,无头字相当于行书,主要用于手写。

无头字又可细分为“粗通”(tshu gs-thung),意为“笔画短促”;“粗仁”tshugs-rin),意为“笔画长”;“珠杂”(vbru-tsa),是一种笔画转折处棱角突出的行书字体。

还有一种书写迅速、笔画简化的草写体,藏文叫“丘”(vkhyug),适合速记,其形体与印刷体差别甚大。

卫藏地区盛行无头字,安多地区盛行有头字。

17、拉祜族语言: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它是与彝语、僳僳语、纳西语、哈尼语并列的一种独立语言,分为拉祜西、拉祜纳两种方言。

两大方言在语言、词汇上虽有差异,但两种方言可以互相通话。

文字:拉祜族在历史上原本没有文字,曾以木刻记事,结绳记数。

在二十世纪初,外国的传教士来到了拉祜族居住的地区,他们为了便于传教,曾用拉丁字母创制了一套拉祜文。

这套拉祜文很不科学,因而也未能广泛传播。

到解放前夕,懂得这种拉祜文的人很少。

解放后,在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会同云南有关单位,对原有的拉丁文字进行了改革,制定了以拉祜纳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澜沧江拉祜族自治县的勐朗坝、东回一带的语音为标准音的新拉祜文。

现在,拉祜语和汉语,拉祜文和汉文,是澜沧县的通行语言和文字。

18、回族语言:现在使用汉语。

在元朝把通行的波斯文称为回文。

文字:现在使用汉字。

在元朝把通行的波斯文字称为“回回字”其中还包括部分阿拉伯文字。

19、傈僳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文字:老傈僳文,又称圣经文字、富能仁文,是一种模仿拉丁字母的文字,专门用来纪录傈僳语。

西方社会一直流传这种文字是由西方传教士富能仁在1915年发明的人工字母,但其实是由另一位来自缅甸的克伦族的传教士所创,并由富能仁修订这种文字的外型类似大写拉丁字母,并附以标记以示声调。

文字全属无衬线体的文字,只有大写,而且标音方面与现有的拉丁字母有很多不同之处,所以并不相容。

傈僳族原有拉丁字母变体形式的文字和一种音节文字,但结构不完善,通行不广。

1957年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

20、苗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语分三大方言:东部(湘西)、中部(黔东)、西部(川黔滇),各方言又分一些次方言或土语,其中川黔滇方言分为7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各个方言及次方言内部还有土语之分。

各方言及次方言之间差异较大,基本上不能用各自的苗语通话。

据专家考证,苗语各方言的共源词达60%以上。

文字:苗族过去无文字,本世纪初,在黔西北威宁石门坎地区传教的英国人坡拉德同苗、汉族知识分子杨雅各、张武、李斯提文等人配合使用部分拉丁文字母和一些记单符号,以石门坎苗族为标准音,创造了一个拼音文字,称为“坡拉丁文字母苗文”(俗称“老苗文”), 40年代,操川黔滇方言东北次方言的部分苗族迁徙于定居在今洗鸭河乡新池村,将“坡拉字母苗文”传人入紫云,现仍在通用,而且新池小学用该文字及汉文字进行双语教学。

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培养了大批包括苗族学者在内的语言学家,对全国苗族语言进行了普查研究,改革了“老苗文”,创制了东部、西部、中部三种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

21、傣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西南和南部的一些县。

文字:傣文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原有傣力、傣那、傣绷、金平四种,现通行西双版纳(傣力)和德宏(傣那)两种文字。

22、壮族语言:属壮泰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壮族地区,越南北部地区,分北部南部两个方言。

文字:古壮字阶段。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实行“书同文”,刻画文中断,不可能得到发展。

但壮族祖先创造自己文字的愿望并没有消失,用文字记录自己语言的冲动依然强烈。

一些学习了汉文的知识分子便摸索借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创造一种能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从而进入了古壮字阶段。

壮文阶段。

1955年完成了《壮文方案》,正式拥有自己统一的民族文字。

23、哈尼族语言: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中国境内分布在云南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墨江、江城、普洱、镇沅、景东、澜沧、新平等县。

使用人口约 100万(1982)。

分哈雅、碧卡、豪白 3个方言。

文字:哈尼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文字。

1957年,采用拉丁字母形式,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作为标准音,创立了一套哈尼族文字方案。

次年,即在红河州开展了“大跃进式”的哈尼文实施推进工作,先后在元阳、绿春、金平开办三期扫盲师资培训班,培训师资共500人,在绿春、元阳举办了两期哈尼文教师培训班,培训哈尼语教师40人。

24、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也有很多人认为语支未定。

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使用人口 110多万 (1982)。

分南(大理)、中(剑川)、北(大理)3个方言。

文字:白族的文字在历史上有一种,叫做“方块白文”是仿造汉字创造的一种文字,写出来跟汉字差不多,跟契丹文、西夏文是类似的,这种文字在明代以前使用广泛,现在近乎失传了。

目前通用最广的是拉丁白文。

25、彝族语言:彝族历史悠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6个方言。

文字:原有一种表意文字,史称爨文。

1975年制定了四川《彝文规范试行方案》,确定了819个规范彝字。

彝是鼎彝的“彝”,从汉文字义上来讲,有庄重古老、丰衣足食之美意。

李辉专门史 120110828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