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历史文化
宁波城市的前世今生为主题的题目

宁波,这座因为历史而绚丽、因为现代而繁华的城市,其前世今生的变迁和发展,无疑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在宁波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也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痕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等多个角度,深度探讨宁波城市的前世今生,带您了解这座城市的丰富内涵和多元魅力。
一、宁波的前世1. 宁波的历史渊源从史前时代至今,宁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和良渚文化。
在古代,宁波是海洋贸易的重要港口,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有着密切的联系。
宁波还是我国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
这些历史渊源赋予了宁波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2. 宁波的文化传统尚德宁波人文旅游区囊括了鼓楼文化、茶韵文化、白鹿洞书院文化等诸多历史文化资源,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天一阁,则是宁波古代文化的载体与见证。
宁波的前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传统,无论是建筑风格、文学艺术还是民俗风情,都展现了城市的深厚历史底蕴。
二、宁波的今生1. 宁波的经济发展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宁波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可谓快速而稳健。
作为我国著名的开放城市和港口城市,宁波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港口、制造业、商贸和物流等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宁波还是国内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各类创新企业和产业也在这里蓬勃发展。
2. 宁波的社会变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波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城市的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城市文化、教育、医疗等事业也日益繁荣,为居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
三、个人观点作为宁波的文稿写手,我对宁波城市的前世今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
在我看来,宁波作为一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历史与现代相互交融,传统与创新并存。
它既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着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力,更有着蓬勃发展的社会和文明进步的生活方式。
宁波简介介绍

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宁波 的港口物流业发达,拥有大量的货代 、船代等企业。
旅游业方面,宁波拥有丰富的自然和 人文景观,如奉化溪口、天一阁等,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06
宁波的未来展望
城市规划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
宁波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经济实力较强,对外贸易发达
。
宁波的港口是中国重要的海港之 一,拥有丰富的深水港资源,货
物吞吐量位居全球前列。
宁波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发 达,尤其是纺织、服装、电子等
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02
宁波的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
虞世南
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曾为官至秘书 监,其书法圆润道丽,笔墨含蓄。
分。
农业
宁波的农业主要以水稻、蔬菜 、水果等为主,其中慈溪的杨 梅、余姚的榨菜等农产品具有
较高的知名度。
随着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 宁波的农业也逐渐向现代化 、规模化和科技化方向发展
。
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 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和农业结
构调整。
服务业
宁波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其中尤以港 口物流、金融、旅游等为主导产业。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加强与国际城市和企业的合作,推动国 际化发展。
扩大对外贸易
优化进出口结构,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提高宁波在全球贸易格局中 的地位。
提升国际影响力
举办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等活动,提高宁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宁波是中国重要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宁波的历史文化背景

宁波的文化积淀——地方戏曲
甬剧 始于清乾隆后期,初称“串客”。系由田头山歌、马 灯调、唱新闻等滩簧类民间戏、曲调演变而来。主要 流传于宁波一带。1950年5月始正式定名为甬剧。语 言、唱腔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郁。 姚剧 起源于清乾隆年间。主要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 绍兴一带。其主要特点是表演朴实、粗犷、自然,对 白用生活语言,杂以插科打诨。1956年,正式定名为 “姚剧”。 宁海平调 宁海县地方剧种。始于明末清初,主要流传于宁海、 象山、三门、天台、奉化一带。剧目有近百之多,内 容以反对封建礼教、除暴安良为主。2006年,宁海县 平调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 剧类别,序号9。 四明南词 也称四明文书,属弹词类。主要流行于浙东地区,清 道光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曲词有词调、赋调、正赋、 平湖、紧平湖等五种,俗称“五柱头”。 宁波走书 又称犁铧文书、莲花文书。主要流传于宁波周边地区 。至清光绪年间,常用曲调发展到四平调、马头调、 赋调等三种,俗称"老三门"。其中四弦胡琴是走书音 乐独具特色之处。同时,演唱形式也是由坐唱发展到 表演,动作幅度较大,“宁波走书”也由此得名。
Hale Waihona Puke 宁波的文化积淀——饮食特色烹饪工艺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海鲜名 闻内外,向以蒸、烤、炖制 海鲜见长,特别讲究火候、 刀功别具特色,轻形式,重 实味,鲜咸相兼,美味可口, 宁波人昵称“下饭”。 宁波十大名菜 为冰糖甲鱼、剔骨锅烧河鳗、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黄鱼、 腐皮包黄鱼、网油包鹅肝、荷叶粉蒸肉、黄鱼海参羹、 彩熘全黄鱼、炒鳝背。尤以冰糖甲鱼、锅烧河鳗为宁波 传统名菜之最。
骨木嵌镶 其历史可上溯到 1000多年前的隋唐 时期,明代骨木嵌镶 主要用于家具的雕饰 。清乾隆年间,宁波 的骨木嵌镶工艺以其 特有的地方风格和精 致的技艺名闻遐迩, 被列为“贡品”。
我的家乡宁波的文化名城

我的家乡宁波的文化名城宁波是中国浙江省的一座美丽城市,也是我的家乡。
它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宁波的千年文化让人流连忘返,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城。
一、历史悠久的宁波宁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
早在公元前4800多年,宁波就有人类在这里居住和繁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波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曾经的宁波市区上,保存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如天一阁、东钱湖等。
这些历史建筑代表着宁波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二、卓越的文化传承宁波作为一个文化名城,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着卓越的文化传承。
宁波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教育,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才。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他的代表作《警世通言》是宁波文化的瑰宝之一。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宁波还以传统的曲艺文化而闻名。
中国古代的曲艺形式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宁波评弹。
评弹是宁波地方戏曲中的一种,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优美的音乐表现形式而受到广泛的赞誉。
宁波评弹以其独有的地方特色和创新的表演方式,成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宁波是一个具有浓厚民俗文化的地方。
宁波人民特别重视传统节日和庙会。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宁波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传统表演、民间舞蹈和独特的宁波美食。
这些传统的庙会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宁波独特的文化。
四、美丽的自然风光除了卓越的文化传统,宁波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壮丽的风景,有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区。
东钱湖是宁波最著名的湖泊之一,被誉为“江南水乡的明珠”。
这里有着湖光山色、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色,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度假。
此外,宁波还有象山和舟山两个著名的海岛,拥有壮丽的海岛风光。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波市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它不仅有着众多的传统节日、民俗习惯和技艺,而且还有着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是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宁波木偶戏宁波木偶戏是流传于宁波地区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
它以木偶取代演员,故称为木偶戏。
宁波木偶戏表演形式精湛多样,包括傀儡戏、影戏、绣球戏等。
它在宁波地区乃至东南沿海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二、《南周易·传灯录》《南周易·传灯录》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一部传记类著作。
它记载了佛教自南朝梁到唐代的六百六十位高僧的生平事迹和教育经历,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传灯录是中国佛教三大祖师传记之一,也是南宗禅宗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鼎白茶是中国四大名茶之一,而其制作技艺更是非常独特。
福鼎白茶的制作过程包括采摘、萎凋、炒青、老熟、拼配等多个环节。
福鼎白茶因其斑驳纹路、茶汤清香、滋味鲜爽而享有盛誉,被誉为“茶中翘楚”。
四、江北木雕江北木雕是宁波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
它以木质材料为主要材料,通过雕刻、染色、抛光等工艺制成各种装饰品和实用品。
江北木雕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宁波地区的一大文化特色。
五、嘉兴南湖龙舟节嘉兴南湖龙舟节是中国最著名的传统赛事活动之一。
它每年五月初五举行,是中国百姓纪念古代抗击外族入侵英雄屈原的传统节日。
南湖龙舟节是一项集竞技、娱乐、民俗于一体的文化活动,融合了龙舟比赛、踩陆地、划船、赏花灯等传统节日元素,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以上就是宁波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宁波地区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宁波的描述

关于宁波的描述
宁波,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以下是一些关于宁波的描述:
1. 地理位置:宁波位于浙江省与江苏省交界处,东邻上海,南接杭州,北靠苏州,西濒东海。
2. 历史文化:宁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宁波就是江南水乡的重要港口城市,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天一阁、灵隐寺、保国寺、鄞州博物馆等。
3. 经济发展: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目前,宁波已经形成了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中制造业包括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行业。
4. 城市面貌:宁波城市面貌整洁美观,有着浓厚的城市文化底蕴。
城市中心有着众多的历史建筑,如天一阁、保国寺等,同时也有着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如购物中心、金融中心、学校等。
5. 美食文化:宁波美食文化丰富多样,被誉为“中国食城”。
宁波菜以清淡鲜美、营养丰富著称,其中著名的美食有江豚、海鲜、汤圆、鄞州姜糖等。
宁波是一座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美食文化,值得人们前来探索和体验。
我的家乡宁波的历史文化

我的家乡宁波的历史文化宁波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作为我的家乡,它承载着许多令人自豪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宁波的历史文化,并探讨我的家乡对我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的影响。
一、宁波的历史源远流长宁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那个时期,宁波就已经有新石器文化的聚居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宁波逐渐形成了以渔业和贸易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在宋代,宁波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并且被称为“东南第一城”。
那个时候,宁波的繁荣程度超过了中国北方的任何城市。
受益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宁波成为了丝绸之路海上贸易的重要节点。
二、宁波的文化瑰宝宁波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还有独特的文化瑰宝。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宁波戏曲。
宁波戏曲起源于元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它的唱腔优美动听,有着独特的表演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宁波还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如木雕、剪纸和风筝制作等。
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凝聚了宁波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展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宁波的历史遗迹宁波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每一个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鼓楼。
鼓楼是宁波古城的象征,也是宁波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登上鼓楼,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并感受到历史的韵味。
此外,宁波还有许多古庙、古民居等历史建筑,如天一阁、月湖和鄞州书院等。
这些古建筑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宁波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四、家乡对我的影响宁波作为我的家乡,对我个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宁波的历史文化教育了我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我深深被家乡的传统文化和古建筑所吸引,从而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探索之心。
其次,宁波的文化传统也塑造了我的价值观和个性。
我从小接受宁波的传统教育,注重诚信和勤劳。
这些传统美德一直伴随着我成长,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最后,宁波的独特文化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通过学习和继承宁波的传统艺术,我可以在各种文化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能,并为家乡的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演讲稿

宁波历史文化底蕴演讲稿宁波,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名城。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探讨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期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
首先,宁波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宁波就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是吴越国的都城之一。
在宋元时期,宁波更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港口之一,与泉州、广州、杭州并称为中国四大港口。
这些历史的积淀,使得宁波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宁波老外滩、天一阁、月湖等历史建筑,以及许多古代寺庙、园林等文化景观。
其次,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
宁波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孕育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精品。
例如,宁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天一阁所在地,这座古代书院见证了宁波的文化底蕴。
此外,宁波还是中国南方文房四宝之一的“宁波墨”、“宁波砚”的故乡,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宁波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代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在当代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和习俗。
例如,每年的宁波庙会、三山岛的海祭等传统文化活动,都是宁波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体现。
同时,宁波还积极保护和传承其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举办文化节、博物馆展览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宁波的历史文化魅力。
总之,宁波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是中国南方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名城。
通过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宁波的历史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宁波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鄞西鄞江镇西首,是我国一项杰出的古水利工程,其规模宏伟,建制精密,结构完善,与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鄞县西部四明山逶迤。
群峰矗立,山峦重叠。
四面有七十峰,东如惊浪,西如奔牛,南如驱羊,北如走蛇,集雨面积达350多平方公里。
每到春秋之际,大雨如注,山洪爆发,奔腾而泻,危及生灵和农作。
千百年来,鄞西人民忍受洪涝的煎熬。
唐代太和年间,即公元833年,山东琅琊人王元wei(音伟)任鄮县(鄞县)令,他为了根治水患,率众修筑了它山堰。
据《四明它山水利备览》记载:该地溪南沿流是山,溪北是平地,至此始有一小山虎踞岸旁,与溪南众山相对峙,因无其它山相接,故名“它山”。
古时奉化江咸潮上溯到平水潭,“田不可稼,人渴于饮”,影响农田溉灌,王元wei(音伟)在它山兴建堰坝,分江河御咸潮,引大溪之水折向东流。
它山堰工程蔚为壮观,“垒石为堰于两山间,相传阔四十二丈,级三十又六”。
现代测量它山堰全长ll3.73米,面宽4.8米,堰顶高程3.05米,堰体用长2.3米,宽l米,厚0.3米的条石砌筑而成。
为了使堰体坚固,冶铁灌之,渠与江载为二。
这里说的渠,就是指今鄞江到宁波的南塘河。
它山堰建成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上游的水被堰阻拦,流入南塘河。
使鄞西七乡二十余万亩农田得以灌溉,“民食之所资,官赋之所出,家饮清泉,舟通物伙,公私所赖,为利无穷”。
遇到潦涝时节,上游洪水漫过堰面而注入奉化江,过甬江入镇海口泻迸大海,减轻鄞西涝情。
它山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既能抗旱泄洪,又能调节进入南塘河的水流量。
潦则七分归江,三分入溪,旱则七分入溪,三分归江。
南塘河的水自南门流入宁波城中,蓄潴日湖月湖,作为城中居民饮涤和消防之用。
据记载它山堰有石阶三十六级。
堰下水位落差很大,每逢大雨之后。
上游山洪猛泄,洪水漫过堰面,气象万千。
前人呤道:“十里犹闻震地雷,海神惊惧勒潮回”“它山堰头足奇观,百万雷霆声不断”,足见泄洪景象之壮观。
它山堰建成后,王元wei(音伟)又考虑到大暴雨后泄洪能力不足,又在南塘河上分别建乌金碶(上水碶)、积渎碶(下水碶)、行春碶三座碶闸,以启闭蓄泄。
使堰和碶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系流。
据说,王元wei(音伟)选三碶位置时,从上游放下三只木鹅,木鹅自动停下的地方就选作造碶位置。
千百年来,“王令当年放木鹅,身营三碶隔江河”传为美谈,并载入《鄞县通志》。
它山堰经过宋、元、明、清和民国时的多次修理,疏浚、增筑、配套,工程更臻完善。
离它山堰西北约50米处,至今仍存宋淳祐二年(1242年)郡守陈垲建造的回沙闸。
该闸当时为防流沙阻塞河道而筑,今尚存石柱四根,镌有“则水尺”和“回沙闸”六个大字,边上刻有水位尺度,另外两个重要的附属工程:一为南宋宝祐年间(l255年前后)制置使吴潜建造
的洪水湾石塘,二是明代嘉靖三年(l524年)建造的角尺形的石塘-一官池塘,既能泄洪,
又能阻沙入江,抬高水位引水入小溪。
王元wei(音伟)兴修水利为鄞县人民造福,人民世代记着他的功绩。
大约在五代至宋初,当地群众就在它山堰旁立庙纪念。
南宋乾道年间,赐庙号为“遗德”,民间称为它山庙。
现
在庙宇为清末民国初建造,庙内楹联抒发民众对王元wei(音伟)的颂扬和怀念之情。
大殿檐
柱上书:“万顷黍苗治惠泽,千秋蕉荔报神功”“功德在民万家社稷,江山如画千古英灵”,殿内金柱刻:“倚鄞江而立庙春风三月瓣香还当曲江游,筑它堰以蓄流恩泽千秋挽粟不闻高
堰患”“筑堰置湖仍食太和旧德,立祠崇祀尚传鄮县遗民”“太和间实施惠政底须辨作开元,越郡中共奉神灵讵特祀隆鄮县”。
迈进新建的山门,穿过天井,为重檐歇山顶的前大殿,台阶旁置清代石狮一对,后大殿为硬山造,庙宇前方尚存歇山顶的“片石留香”碑亭。
亭中
树有清代嘉庆十一年的建碑散记碑刻。
背面镌有“善政侯孚惠王王公碑记”,叙述了王元wei(音伟)的不朽功德。
它山堰虽历经千余年风雨,沧海桑田,但堰体至今基本完好,仍发挥着阻咸蓄淡、排洪
泄涝功能。
近几年来,结合它山堰整修,对堰体结构进行了科学勘探。
发现石堰中部的最大
高度为3.85米,堰体两端高度约为2米左右,条石堰体下部为厚3.7米至6.4米的沙砾石
夹粘土层,最下部即为基岩。
根据水利专家分析,有四大奇迹:一是石堰堰底倾向上游,其
倾角为5度,与堰底水平的情况相比,可以增加堰体的水平抗滑稳定性一倍以上。
二是条石
下面的粘土夹碎石层,用作水平防渗铺盖,可减少堰体下面沙砾石河床的渗漏,并能增加土
的抗剪强度,并加速其固结度。
第三,横跨河床的堰体,平面是略带向上游鼓出的弧形,当
溢流时,水流将向河床中心集中,能减少河床两岸的冲刷,而堰体的消能,采用多级护坦的
方式。
第四,堰体采用变厚布置,目的是使沉陷均匀,为增大河床中央堰体的刚度。
这四大
奇迹完全能用现代水工建筑物及力学的原理测算。
它为华夏文明再次增色,独放异彩。
充分
显示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如今,为充分保护这一古水利文物,当地政府和群众对
它山堰、官山庙进行了修理,塑了王元wei(音伟)和筑堰的群众代表十兄弟彩像。
每逢农历
三月三、十月十,部江镇附近群众均自发前来祭仰,群情踊跃、香烟缭绕。
现它山庙辟为水
利陈列馆,全面、系统地介绍宁波乃至浙江的古代水利建设。
它山堰和它山遗德庙地处鄞江镇,这里山青水秀,层峦叠嶂,庙旁有青龙潭,堰下有岗
山岭、乌龟岩。
上游是清澈的樟溪河,下游是宽阔的鄞江。
岸边居民云集,山下沃野连绵。
难怪过去有位乡贤描述道:“善政侯前岩壑幽,一村佳趣此处收,莫论奇绩穷千古,只说江
山也最优。
”
它山堰因位于它山之侧而得名,这里水绿山青,四明山脉层峦叠嶂,堰旁有青龙潭、乌贼山、冷水庵等。
上游是清澈的樟溪河,下游是宽阔的鄞江。
它山堰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陈思光现年62岁,是土生土长的鄞江人。
他一直在研究它山堰文化,曾一度主管它山堰文物保护管理所,是它山堰文物的重要保护者之一。
它山堰除了是文物,它的部分功能不减当年。
陈思光说,政府考虑到减少鄞西地区的洪涝压力,在鄞江上游建造了交口水库,它山堰的水利枢纽作用有所减弱,但排洪、阻咸方面仍举足轻重。
《鄞县水利志》、《四明谈助》和《四明水利备览》是遗传下来记载它山堰的主要书籍。
据史料,唐朝前期,鄞县县治和明州府治均设在鄞江光溪镇,在它山堰没有建成之后,鄞江咸潮与淡水一堰相隔,鄞西七乡20万亩良田的灌溉用水及居民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农田得到丰收。
村民蒋伦华说,30年前饮用水来源都是取自它山堰,而且这水对他们种地种粮必不可少,也曾改善过上游河道的航运。
然而,唐代王元暐建堰时,主要是出于阻咸和引流的考虑。
它山堰建成后,江、河截然为二。
它山堰上方的水平时七分入河,三分入江。
台风或梅雨季节来临的时候,它山堰上方的水七分入江,三分入河。
陈思光介绍,流到内河的水,主要用来灌溉鄞西平原20万亩良田,并经南唐河入南门流入宁波的日湖和月湖。
明州府治以及鄞县县治迁移至三江口后,居民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主要是靠它山堰淡水供给,明州城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它山堰这一当时首屈一指的水利工程。
陈思光略有激动地说,今日宁波的繁荣,少不了它山堰的水利功能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