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微生物
化妆品微生物

23
1970年以后,发达国家由于制定了化妆 品卫生法规和卫生标准,抽检的化妆品 微生物污染率明显降低,很少有化妆品 微生物污染的报道。
即采用生物技术制造与人体自身结构相仿并具 有高亲和力的生物精华物质并复配到化妆品中, 以补充、修复和调整细胞因子来达到抗衰老、 修复受损皮肤等功效,这类化妆品代表了21世 纪化妆品的发展方向。
这些化妆品以生物工程制剂如神经酰胺和基因 工程制剂如脱氧核糖核酸和表皮生长因子的参 与为代表。以致使丰胸、瘦身,肌肤某种程度 上恢复青春成为可能。
10
第二节 化妆品微生物的来源、种类
及其卫生学意义
11
一、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按其来源分为 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 ➢ 一次污染是指化妆品在生产过程中导 致的污染 ➢ 二次污染是指化妆品在使用过程中造 成的污染。
12
(一) 化妆品的一次污染
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料到产品的污染称 为一次污染,包括原料污染和生产过程污 染。
30
国外报道由于使用被微生物污 染的化妆品而引起的感染
1946年新西兰报道由于爽身粉中滑石粉污染破伤 风梭菌而引起新生儿破伤风。
1966年英国Noble报道,由于使用加有六氯酚的药 用雪花膏被假单胞菌污染,致使某医疗单位有11 人受感染。
1967年Morse等报道,在美国某医院因护士使用的 擦手霜污染了肺炎克雷菌,在给病人输液时引起 13人感染,致使6人患败血症,其中1名60多岁的 老人因败血症死亡。
化妆品是指以涂沫、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 散布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 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 美容和修饰目的的化学工业品。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标准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标准一、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化妆品中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这些微生物可能来自原料、生产过程、包装材料、运输和贮存等环节。
菌落总数是评价化妆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化妆品受污染的程度。
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是常见的真菌,在化妆品中可能污染原料或生产过程中。
霉菌和酵母菌大量繁殖会导致产品变质,对皮肤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对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检测是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耐热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嗜热、不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包括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等。
在大肠杆菌中,有一种不耐热的“大肠菌群”是食品污染的指示菌。
耐热大肠菌群可以反映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菌。
耐热性较强,对食品和化妆品的污染具有一定危险性。
因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也是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皮肤感染和败血症等。
铜绿假单胞菌在化妆品中是一种常见的污染菌,对化妆品的卫生质量有一定影响。
因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也是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细菌总数细菌总数是指化妆品中可培养的细菌总数,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
这些细菌可能来自原料、生产过程、包装材料、运输和贮存等环节。
细菌总数可以反映化妆品受污染的程度。
七、粪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是指一群能够产气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分布于动物粪便和自然界中。
在化妆品中,粪大肠菌群的检出可能提示产品受到肠道致病菌的污染,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因此,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也是化妆品卫生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十三章 化妆品微生物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
-6,7
6. 硝酸盐还原产气试验:挑取被检的纯培养物, 接种在硝酸盐蛋白胨水培养基中,置37℃培 养24h,观察结果。凡在硝酸盐胨水培养基 内的小倒管中有气体者,即为阳性,表明该 菌能还原硝酸盐,并将亚硝酸盐分解产生氮 气。
铜绿假单胞菌检测
-8
7. 明胶液化试验,取绿脓杆菌可疑菌落的纯培 养物,穿刺接种在明胶培养基内,置37℃培 养24h,取出放冰箱10~30min,如仍呈溶解 状时即为明胶液化试验阳性,如凝固不溶者 为阴性。 8. 42℃生长试验:挑取纯培养物,接种在普通 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放在41~42℃培养箱中, 培养24~48h,绿脓杆菌能生长,为阳性,而 近似的荧光假单胞菌则不能生长。
第十三章
化妆品微生物
化妆品生境特性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来源、种类及意义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与卫生标准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及预防 化妆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化妆品生境特征
1. 水 2. 蛋白质、淀粉等 3. pH值 (4~7) 4. 油、石蜡等无水的脂类不支持微生物生长。 5. 脂肪酸、醇、酯等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6. 防腐剂
4. 化妆品检验的特点
• 样品的前处理:对于一些油性样品,要先加入 液体石蜡混匀,再加入Tween-80使之均质化, 然后加生理盐水稀释;亲水性的样品可以直接 用生理盐水稀释 • 中和防腐剂的抑菌作用:需要加入相应的中和 剂,如使用含酚类防腐剂的化妆品,可在培养 基中加入卵磷脂和Tween-80以消除抑菌作用。 • 培养基的高营养成分:目前推荐的菌落总数测 定和增菌用培养基是卵磷脂、Tween-80、大豆、 及酪蛋白消化培养基(SCDLP)或卵磷脂、 Tween-80营养琼脂培养基。
可将皮肤微生物带入化妆品中。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标准
一、细菌总数检测
细菌总数是指化妆品中含有的细菌类微生物的总数。
细菌总数是评价化妆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反映化妆品被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验原理:采用倾注平板法,将一定体积的样品注入细菌培养基中,经过培养后,细菌在培养基表面生长繁殖形成菌落,通过计数菌落数,可以推测出样品中细菌的总数。
实验步骤:
(1)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2)将一定体积的稀释液注入细菌培养基中;
(3)将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4)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并进行计数。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对手部进行消毒,避免污染样品和培养基;
(2)实验过程中要使用无菌技术和无菌器材;
(3)实验后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二、大肠菌群检测
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好氧性芽孢杆菌,它们的出现意味着化妆品可能被粪便污染。
实验原理:采用滤膜法,将一定体积的样品通过滤膜过滤,将滤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观察是否有大肠菌群生长。
实验步骤:
(1)将样品进行适当稀释;
(2)将滤膜放在过滤器上,将稀释液过滤;
(3)将滤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
(4)观察是否有大肠菌群生长。
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对手部进行消毒,避免污染样品和培养基;
(2)实验过程中要使用无菌技术和无菌器材;
(3)实验后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三、肠道致病菌检测
肠道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肠道疾病的细菌,如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
实验原理:采用生化反应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对样品中的肠道致病菌进行检测。
《化妆品微生物》

03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与 标准
传统检测方法
菌落总数测定
通过培养菌落并计数,评 估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污染 程度。
大肠菌群测定
检测化妆品中是否存在大 肠菌群,以判断产品的卫 生质量。
致病菌检测
针对化妆品中可能存在的 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 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进行 检测。
《化妆品微生物》
contents
目录
•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来源与污染途径 •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 化妆品微生物控制策略与技术 • 化妆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预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单、 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生物。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细 菌、真菌、病毒等。
使用效果下降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和死亡细胞残骸 可能导致化妆品的质地、气味等发 生改变,影响使用效果。
02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来源与 污染途径
原料带入
原料本身含有微生物
化妆品原料,如植物提取物、动物源 性成分等,在采集、加工、储存过程 中可能受到微生物污染。
原料处理不当
原料在加工前若未经充分清洗、消毒或 存放时间过长,都可能导致微生物滋生。
快速检测方法
ATP生物发光法
01
利用微生物体内ATP与荧光素酶反应产生荧光的原理,快速检测
化妆品中的微生物数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02
通过特异性抗体与待测微生物结合,实现快速、灵敏的检测。
分子生物学方法
03
利用PCR、基因芯片等技术,对化妆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快速、
《化妆品微生物》课件

目录
•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 化妆品微生物的检测与控制 • 常见化妆品微生物及其防治 •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案例分析 •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使用建议
化妆品微生物概述
01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种类
01
02
03
细菌
常见的有痤疮丙酸杆菌、 棒状杆菌、葡萄球菌等, 可能引发皮肤感染和炎症 。
长繁殖速度。
化妆品微生物的卫生标准
国家标准
各国政府制定相应的化妆品微生 物卫生标准,对化妆品中的微生
物指标进行限制。
企业标准
企业根据自身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 要求,制定更为严格的微生物卫生 标准。
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等制定国际 标准,促进各国在化妆品微生物卫 生标准方面的统一和协调。
常见化妆品微生物
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湿度过高、包装容器污染、产品原材料污染
防治措施
控制生产环境湿度、定期对化妆品进行霉菌检测、选择无霉菌的包 装容器、加强产品原材料的卫生管理
酵母菌性化妆品污染及其防治
常见酵母菌
酿酒酵母、毕赤酵母等
污染来源
生产环境湿度过高、化妆品原材料污染、使用过程中污染
防治措施
控制生产环境湿度、加强化妆品原材料的卫生管理、定期对化妆 品进行酵母菌检测、避免使用过程中交叉污染
化妆品微生物安全
05
使用建议
注意化妆品的储存和使用方式
避免将化妆品放在潮 湿或阳光直射的地方 ,以免滋生细菌。
不要将不同种类的化 妆品混合使用,以免 产生化学反应或交叉 污染。
使用化妆品前要洗手 ,避免将细菌带入化 妆品中。
选择正规品牌和渠道购买化妆品
选择知名品牌的化妆品,避免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
化妆品中的微生物

降低产品性能
微生物可影响化妆品的质 地、稠度、稳定性等性能 指标,降低产品的使用效 果。
缩短产品保质期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可缩短 化妆品的保质期,给消费 者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隐 患。
04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03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危害
对皮肤的危害
01
02
03
引起皮肤感染
化妆品中的有害微生物在 皮肤上繁殖,可引发各种 皮肤感染,如痤疮、皮炎 、湿疹等。
引发皮肤过敏
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毒素或 过敏原可引发皮肤过敏反 应,如红肿、瘙痒、刺痛 等。
破坏皮肤屏障
微生物可破坏皮肤的天然 屏障,使皮肤变得脆弱, 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损伤 。
检测标准与法规
国际标准
如ISO、欧盟化妆品法规等,规定了化妆品中微生物的限量要求和 检测方法。
国内标准
如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行业标准等,也规定了相应的微生物检测 要求和标准。
法规要求
各国政府对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和监管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 确保化妆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未来研究方
微生物种类的深入研究
未知微生物探索
发掘和鉴定化妆品中未知的微生物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功能,为化妆品的微 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更多基础数据。
微生物互作机制
研究化妆品中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机制,揭示其在化妆品中的生态平衡和稳 定性中的作用。
微生物与化妆品成分的关系
探讨化妆品中微生物与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为化妆品的配方设计和安全性评 估提供科学依据。
06
向
化妆品微生物试题及答案

化妆品微生物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化妆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源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原料污染B. 包装材料污染C. 空气传播污染D. 化妆品本身2.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种微生物不是必须检测的?A.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铜绿假单胞菌D. 沙门氏菌3. 化妆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中,霉菌和酵母菌的总数不得超过多少CFU/g或CFU/mL?A. 100B. 500C. 1000D. 20004.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种微生物是致病菌?A. 乳酸菌B. 枯草芽孢杆菌C.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D. 大肠杆菌5.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哪种培养基?A. 营养琼脂B. 血琼脂C. 伊红美蓝琼脂D. 选择性培养基6.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哪种培养基?A. 营养琼脂B. 血琼脂C. 伊红美蓝琼脂D. Baird-Parker培养基7.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哪种培养基?A. 营养琼脂B. 血琼脂C. 伊红美蓝琼脂D. 选择性培养基8.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种微生物不是通过空气传播污染的?A. 枯草芽孢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霉菌9.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种微生物不是通过包装材料污染的?A. 枯草芽孢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沙门氏菌10.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种微生物不是通过原料污染的?A. 枯草芽孢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乳酸菌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些微生物是必须检测的?A.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铜绿假单胞菌D. 沙门氏菌E. 霉菌和酵母菌12.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些微生物不是通过空气传播污染的?A. 枯草芽孢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霉菌E. 沙门氏菌13.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些微生物不是通过包装材料污染的?A. 枯草芽孢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沙门氏菌E. 霉菌和酵母菌14.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些微生物不是通过原料污染的?A. 枯草芽孢杆菌B. 铜绿假单胞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沙门氏菌E. 霉菌和酵母菌15.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以下哪些微生物是致病菌?A. 大肠杆菌B. 金黄色葡萄球菌C. 铜绿假单胞菌D. 沙门氏菌E. 霉菌和酵母菌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中,大肠菌群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pH值
4~7之间,适合微生物生长
• 温度
化妆品的温度大多在20~30℃,
正是多数环境微生物的适宜温度
• 适宜的防腐剂
Chapter
污染的来源、种类、分布 及卫生学意义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
– 一次污染:在化妆品制造过程中导致的污 染
– 二次污染:产品在消费者使 用过程中造成的 污染
– 一次污染:在化妆品制造过程中导致的污染
铜绿假单胞菌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抵抗力较强,适宜在潮湿的环境中生 长,水分含量较多的化妆品易受其污染。
Chapter 3
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及卫生标准
化妆品的微生物检验在我国目前主要针对未开启使用 的最终产品而言。
为保证化妆品质量,应对原料、容器、空气、设备、 员工等定期卫生检验。
样品的采集
样品应有代表性 供检样品应严格保持原有的包装状态 编号并按检验要求尽快检验,若不能则需将样
品放置室温阴凉干燥处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分布
(一)霜膏类
• 营养丰富,水分、PH值均 较适合微生物的生长
• 该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率 最高,污染的微生物种类 也最多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分布
(二)洗护类
• 营养丰富,富含水分、较适合 微生物的生长
• 被微生物污染及其毒素污染的 清洗剂若流入眼、口或残存于 损伤的皮肤上,将会产生严重 的后果
使用宝贝霜后引起的 化妆品过敏性皮炎
使用毛发局油膏后 引起的化妆品过敏 性皮炎(全身)
光感性皮炎
化妆品痤疮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2.化妆品毛发损伤
•毛发脱脂、发干燥、失去光泽,严重时发生断
发和脱发。
3.化妆品指甲损伤
• 表现为甲板损害和甲周皮炎。
4.化妆品眼损害
• 眼部皮肤和黏膜敏感
2003年卫生部对化妆品皮肤病发生情况的调查表 明:在发现的化妆品皮肤病565个病例中,以化妆品 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其他依次是化妆品皮肤色素异 常、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光感性皮 炎和化妆品指甲损害。
类、蛋白质水解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感染、过敏反应
◆化妆品皮肤病 ◆化妆品毛发损害 ◆化妆品指甲损害 ◆化妆品眼损害
1.化妆品皮肤病
接触性皮炎 光感性皮炎 化妆品痤疮 化妆品接触性唇炎 化妆品色素沉着症
接触性皮炎
使用XXX换肤霜后引起 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使用XX去痘洗面奶后 引起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若只有一个样品做多种分析,宜先取部分样品作微生物检 验
若检出粪大肠菌群或其他致病菌,自报告发出起,菌种及 被检样品应保存一个月备查
检测的内容
菌落总数的测定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特定菌的检验
1.菌落总数的测定
1g或1ml检样 卵磷脂吐温80营养琼脂培养基 37℃培养48h
判明样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 对样品进行卫生总评价的综合依据
– 二次污染:产品在消费者使用过程中造成的 污染
• 消费者使用过程中造成的污染,主要是消费者使 用不当造成的,但包装设计的不科学,防腐剂使 用不当也给化妆品的二次污染造成了机会。
• 包括手部接触化妆品后将微生物带入;空气中的 微生物落入而被污染;一些美容美发店的化妆品 是共用的,更可造成交叉感染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种类
• 原料
– 最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天然动植物成分及其提取物 – 较易被微生物污染的原料:增稠剂、成膜剂、粉体、色素、
去离子水、维生素 – 微生物污染较少的原料:油脂、高级脂肪酸、醇具有杀菌
抑菌作用
• 生产设备
– 尤其是搅拌锅和罐装机
• 生产环境
– 空气中微生物 – 厂房设计、选址不合理
• 包装材料 • 生产操作人员
• 污染常发生在使用过程中, 尤其是致病菌的污染,对人 体健康影响较大。
化★妆对化品妆卫品质生量物的影的响卫生意义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对化妆品质量的影响—变质腐败
1.色泽变化: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色素分泌
2.气味变化:①臭气—微生物生产繁殖产生的胺、硫化物
②酸气—微生物分解化妆品中的有机酸
3.外观变化:分层、变稀、渗水等—微生物中的酶将化妆品中的脂
2.霉菌和酵母菌数的测定
1g或1ml化妆品在 虎红培养基 28℃培养3d
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特定菌的检验
特定菌——化妆品中不得检出的特定细菌。
我国化妆品特定菌:粪大肠菌群、铜绿假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三)特定菌的卫生学意义
粪大肠菌群
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检出该菌说明产品已被粪便 污染,有可能存在其他肠道致病菌或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危 险。
• 微生物污染率仅次于霜膏类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分布
(三)粉类
• 该类化妆品比较干燥,微 生物污染较少,但部分化 妆品原料如滑石粉、高岭 土、皂土等易受土壤中微 生物的污染
• 检出的细菌以抵抗力较强 的需氧芽胞杆菌较多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污染的分布
(四)美容类
• 含有香精、香料本身就要杀 菌作用
• 该类化妆品在制造过程中, 需要经过高温熔化,很少含 菌
小组成员: 夏思圆 胡赛敏 尹琪
• 化妆品 cosmetic 是以涂抹,喷洒或其它类似方
什么是化妆品? 法,施于人体表面(皮肤、毛发、指甲、口唇
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 和修饰目的的化学工业品
• 化妆品在使用目的、对象、方法、时间等方面均 不同于药品。化妆品使用目的在于清洁人体、增 加美感,而不是为了治疗。对象是健康人而非病 人,方法仅限于外用且没有剂量和时间的限制
• 污染化妆品的种类主要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 化妆品中常见的细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如埃希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 菌属等,也有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和芽孢杆菌 属
• 化妆品中常见的霉菌有青霉菌属、曲霉菌、芽枝 霉属和交链孢霉属
• 我国化妆品主要是细菌总数超标,其次是粪大肠 菌群、霉菌和酵母菌
化妆品在生产、运输、贮藏和使用过程中 均可能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由于微生物的 作用可引起化妆品的变质、变色、和产生 异味,不仅降低或失去了其商品价值,更 重要的是,如有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微 生物的污染,还可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Chapter 1
化妆品生境特征
化妆品生境特征
• 营养物质 化妆品原材料营养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