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半菁染料的合成、光物理性质及在pH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第一期
半花菁荧光团的合成

半花菁荧光团的合成
半花菁荧光团是一种新型有机荧光材料,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光电子学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半花菁荧光团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一、半花菁荧光团的合成方法
1. 合成方法一
首先将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氢溴酸反应生成甲酰溴,然后将其与半花菁、三丁基胺在四氢呋喃中进行反应,反应产物进行水解,即可得到半花菁荧光团。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成本低廉的优点,但反应时间较长。
2. 合成方法二
首先将半花菁与溴化铝进行反应,生成半花菁铝配合物。
然后将半花菁铝配合物与N,N-二甲基甲酰胺、乙二胺在乙腈中进行反应,反应产物进行水解即可得到半花菁荧光团。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简单、产率高的优点,但溶剂有毒,需注意操作安全。
二、半花菁荧光团的应用
1. 生物医学应用
半花菁荧光团的荧光性能优异,可以在生物体内进行荧光成像。
同时,半花菁荧光团在生物环境下有很好的稳定性,不易受到温度、PH值、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
此,半花菁荧光团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用于肿瘤诊断、癌症治疗等。
2. 光电子学应用
半花菁荧光团还具有优异的电荷传输和载流子传输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学领域,用于光电器件的制备。
例如,可以将半花菁荧光团作为有机电阻、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主体材料,制备高性能光电器件。
总结:半花菁荧光团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材料,具有优异的荧光性能和电荷传输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光电子学等领域。
其合成方法较多,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合成。
但需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
几种四苯乙烯型AIE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苏州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

“地沟油”燃料化利用的多主体调查分析——以苏州 杭叶、于贝贝、李雪、郁佳云、 为例 郑文婷、李阳、刘彬、邹峰 江苏城镇化空间结构转型研究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城乡社保的创新与展望——以 苏州市城乡社保全国首次并轨为例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经济支持研究:江村个案 江南古镇旅游形象差异化定位路径与方法 社会增能型社会救助模式的思考——以“能量驿站: 单亲母子增能服务计划”为研究对象 书场发展现状及保护方式的调研与分析——以苏州大 市范围代表性书场为例 我国慈善组织“透明之路”探究——以红十字会为例 小组工作视角下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研究 炎帝传说探论 中英“黄金大米”新闻报道的批评隐喻分析 倪方钰、蒋旦悦 谭思琦、张爽、俞渊澄 沈希 陈希 王锴 蒋银、鲍宇辰、夏琴 谢晓萍、李佳蔚、刘智、顾宸恺 、张燕超、刘钦瑶、刘晓钰 王伊千、林玥、华钦菡、万凯莉 、唐晓雯、许奕颖、朱强 吴立群 沈星辰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 基于居民满意度调查的邻里中心规划评价 境学院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 雨水花园营造技术探析——以苏州大学城市学院雨水 境学院 花园设计为例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 境学院 敬文书院 敬文书院 敬文书院 敬文书院 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社会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体育学院 唐文治书院 唐文治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王健法学院 王健法学院 王健法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文学院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入市的问题及其法律规制的思 盛伟荣、李华蓉、赵蕴清、顾婧 考——以江苏省苏州市等试点城市为参照 、何娇、俞黎芳 浅析问政式网络信息规制——从网络问政遭行政拘留 徐恒婧 切入 关于对异地高考政策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以江 吕澄、管依依、周文娴、李鹏慧 苏苏州与河南安阳为例 基于氮源代谢调控的pullulan发酵高产研究 氯化镧暴露引起小鼠肺脏氧化损伤的分子机制 李婷婷、曹丹、汤佳伟 潘晓宇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何世斌;柴连琴;谭珺隽;沈尧;周萍;马云峰;李立家【摘要】荧光原位杂交(FISH)是在染色体、间期细胞核和DNA纤维上进行DNA序列定位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围绕提高检测的分辨率和灵敏性,不断将免疫染色、量子点和微流控芯片等物理化学技术引入到荧光原位杂交中,促进了它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荧光原位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免疫染色-荧光原位杂交(immuno-FISH)、量子点-荧光原位杂交(QD-FISH)和微流控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 on microchip)等多种新技术及其检测特点,如快速、灵敏、动态、多样化等.随着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将在细胞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植物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32)002【总页数】6页(P199-204)【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免疫染色;量子点;微流控芯片【作者】何世斌;柴连琴;谭珺隽;沈尧;周萍;马云峰;李立家【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343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发展为宏观细胞学和微观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架起了一座桥梁。
早期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是建立在细胞核和染色体基本特征上的,如染色体的长短、臂比、着丝粒、端粒、核仁组织区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的出现标志着分子细胞遗传学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
近年来,随着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免疫染色、量子点和微流控芯片等不断被引入到荧光原位杂交中,促进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发展。
酞菁化合物合成及光谱性能研究

酞菁化合物合成及光谱性能研究许浩;刘珩【摘要】为有效对抗高、超光谱成像侦察威胁,实现迷彩绿色涂料与植物的\"同谱同色\",本文基于酞菁与叶绿素卟啉结构的相似性,开展酞菁化合物合成及植物光谱特征拟合研究.构建吸电子取代基团和二价过渡族中心离子的平面酞菁结构,采用DBU催化法和自制合成装置合成酞菁化合物,探究最佳合成条件和提纯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测试产物的吸收光谱和反射光谱,研究中心离子与聚集方式对酞菁化合物光谱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作用下,四硝基金属酞菁在240~250℃时反应时间最短;钴酞菁比铁、锌、铜等作为中心取代离子形成的酞菁产物具有更尖锐的吸收峰,与绿色植物光谱曲线更相似;酞菁化合物的光谱反射曲线随温度、纯度及分散状态对产物聚集状态影响而产生移动.在220~240℃下合成20~30 min的四-硝基钴酞菁吸收光谱符合酞菁化合物Q带吸收特征,且其峰值波长与植物光谱相拟合,为酞菁类颜料在军事、纺织、染料、仿生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期刊名称】《中国光学》【年(卷),期】2018(011)005【总页数】8页(P765-772)【关键词】酞菁合成;光谱特性;叶绿素;高光谱图像【作者】许浩;刘珩【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07;陆军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331 引言高、超光谱成像技术结合遥感技术和测谱技术的优势,已具备从卫星和飞机平台上探测目标光谱细节的能力,对现有伪装和隐身技术是空前的挑战[1]。
传统绿色伪装颜料或涂料可仿造植物的颜色,却模拟不了植物的光谱特性,不能满足先进光学侦察下的隐身要求。
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卟啉结构,使其在光学和近红外波段具有显著的光谱特征:波长550 nm处的光谱反射峰,波长670 nm附近的光谱吸收峰以及680~780 nm范围反射率陡升[2]。
酞菁与卟啉结构很相似,可看成是卟啉分子中四个吡咯环外围并四个苯环形成的,其光谱曲线基本形状与植物相似,苯环结构导致酞菁吸收峰较植物产生了100 nm左右的红移。
方酸菁染料在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方酸菁染料在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周晓鹰;王晶晶;刘晓骞【摘要】Squarylium is a new near-infrared organic dye.Due to its special structure Donor-Accept-Donor,squaraine dyes in the visible-near infrared region have a strong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emission, which have been used increasingly in biological fluorescence imaging.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quaraine dyes in biological fluorescence imaging.The squarylium probe fluorescence imaging as markers in protein and tumoris was also introduced,as well as diagnosis drugs in tumor.Moreove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is field is prospected.%方酸菁是一种新型的近红外有机染料,由于其特殊的 D-A-D 结构,在可见-近红外区域有强烈的吸收和荧光发射,因而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生物检测中.综述了近年来方酸菁染料在生物检测技术中的发展和应用,也介绍了方酸菁探针的荧光成像技术在蛋白质标记和肿瘤标记与诊断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期刊名称】《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29)002【总页数】7页(P34-40)【关键词】方酸菁染料;荧光成像;生物检测;医学诊断【作者】周晓鹰;王晶晶;刘晓骞【作者单位】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医学院,南安普顿 SO16 6YD;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近红外(Near-infrared)染料光学成像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基本生物学和临床前诊断,但是具有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或无毒性和高荧光效率[1]的近红外荧光染料一直是近红外荧光成像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光催化材料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光催化材料在有机合成中的反应条件
光源:需要一定 波长的光照射
温度:适宜的温 度范围,一般在 室温至200℃之 间
催化剂:光催化 材料是反应的催 化剂,需要适量 的光催化剂量
反应介质:通常 为有机溶剂或水 溶液,对反应介 质有一定要求
光催化材料在有机合成中的应 用实例
光催化材料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
列举几个光催化材料在香料合 成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光催化材料在香料合成中 的优势和局限性
展望光催化材料在香料合成中 的未来发展
光催化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能源转化:光催化材料可将 太阳能转化为氢能,为可再 生能源利用提供新途径
抗菌消毒:光催化材料具有 广谱抗菌性能,可用于医疗、
食品等领域
环境保护:光催化材料可用 于空气净化和水处理,有效 去除污染物
传感器:光催化材料可制备 成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
水质等
光催化材料在有机合成中的挑 战和前景
光催化材料在有机合成中面临的挑战
催化剂的活性与稳定 性:提高光催化材料 的活性及稳定性是关 键问题。
反应机理的深入理解: 需要进一步研究光催 化反应机理,以实现 更有效的有机合成。
可见光利用:目前大 多数光催化材料主要 利用紫外光,如何有 效利用可见光是重要 挑战。
在染料合成中,光催化材料可以作为氧化剂或催化剂,提高染料的产率和纯度。
与传统的氧化剂相比,光催化材料具有环保、高效、低成本等优点,有利于实现染料合成的绿 色化。
光催化材料在染料合成中的应用研究,有助于推动光催化技术的发展,为有机合成领域提供更 多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光催化材料在香料合成中的应用
介绍光催化材料在香料合成中 的原理
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和开发更高效、稳定的光催化材料,提高有机合成的效率和选择性。
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研究进展_孙成才

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研究进展孙成才,霍冀川,雷永林,吴瑞荣(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绵阳621010) 摘要 主要综述了在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缩合剂及其特点、典型合成反应,并且综合分析了菁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关系,简述了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应用途径,从中归纳出了近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功能菁染料 近红外吸收 合成The Advance of Stu dy on the Near-infrared Absorbing C yanine DyesSUN Cheng cai,HUO Jichuan,LEI Yong li,WU Ruirong(Colleg e of M a terial Science and Eng ineering Sichuan,Southwe st U niv 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 y,M ianyang621010)A bstract I n this pape r,co nsendatio n reagent and its trait used in sy nthesis of cyanine dy es and ty pical r eac-tion of sy nthesis of cy anine dyes a re summarized.T 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tructure o f the dy es and the stability o r ab-so rbing peak,and their fields of applications a re analyzed.T he prog ress directio n a re summed up.Key words cy anine dyes,near-inf rared abso rbed,sy nthesis0 引言近红外光是指波长在0.78~2.52μm之间的电磁波,即紫外-可见和中红外分析的中间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