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卷(1)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精编】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五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讲义

【精编】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五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讲义

抢分点四文言文翻译——词要落实,句要贯通突破点一翻译的四个步骤[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彦博字大临,通书记,警悟而辩。

开皇末,对策高策,授文林郎,直内史省。

隋乱,幽州总管罗艺引为司马。

艺以州降,彦博与有谋,授总管府长史,封西河郡公。

召入为中书舍人,迁侍郎。

高丽贡方物,高祖欲让而不臣,彦博执不可,曰:“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帝纳而止。

(节选自《新唐书·温彦博传》) [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化句成词。

辽东/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不/使/北面,则/四夷/何所/瞻仰?第2步:定采分点。

①重点实词:“本”:;“周”:;“北面”:;“四夷”:;“瞻仰”:。

②重点虚词:“使”:;“则”:;“何”:。

③特殊句式:“本周箕子国”,“汉玄菟郡”都是,翻译时加判断词“是”;“不/使/北面”是,要补充成分;“四夷何所瞻仰”,,翻译时要调整语序。

第3步:字字落实。

辽东_/_本_/_周_/__箕子国,汉__/__玄菟郡,__不_/使__/__北面,__则__/四夷/辽东本来周朝箕子国,汉代玄菟郡,不让称臣,那么四方边境何所_/_瞻仰?谁敬仰?第4步:连缀成句。

【对点训练】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

世为南越首领,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

梁大同初,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娉以为妻。

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至是,夫人诚约本宗,使从民礼。

每共室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

(1)融本北燕苗裔,三世为守牧,他乡羁旅,号令不行。

译文:(2)每共宝参决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族,无所舍纵。

译文:文言文翻译须“四看”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

2016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卷1⾼考语⽂真题及答案 六⽉是奋⽃的季节,六⽉是收获的季节。

愿你坚持努⼒,在知识的海洋⾥畅游。

下⾯店铺⾼考⽹⼩编为你带来2016全国卷1⾼考语⽂真题及答案,希望你能有所收获! 绝密★启⽤前 2016年普通⾼等学校全国统⼀考试 语⽂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 考⽣务必将⾃⼰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阅读(9分,毎⼩题 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殷墟甲⾻⽂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上的⽂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龟甲兽⾻占⼘吉凶时写刻的⼘辞和与占⼘有关的记事⽂字,殷墟甲⾻⽂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了巨⼤⽽深远的影响。

甲⾻⽂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语⾔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的发现,将商⼈亲⼿书写、契刻的⽂字展现在学者⾯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进⼊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乎皆可由⼘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是⼀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时期,甲⾻⽂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

2016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精校版)

2016年全国卷文言文翻译(精校版)

2016全国卷文言文翻译《曾公亮传》译文曾公亮,字明仲,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人。

考中进士甲科(名次较靠前),任会稽知县。

百姓在镜湖旁边耕种农田,常常担心湖水泛滥。

公亮修建闸门,把(湖水)引入曹娥江,百姓(因此)而得益。

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任郑州知州,因为治理政事才能卓越而名声很好,盗贼全都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到了晚上睡觉也可以不关闭门窗。

曾经有个使者丢失了口袋中的东西,发布公文缉查盗贼,公亮回复说我们州里没有隐藏的盗贼,大概是随从之偷藏而已。

搜查使者的随从,果然是这样。

公亮通晓精熟法令条文,任职时间长,熟悉懂得朝廷相府的法令制度,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确立皇位的继承人,就与曾公亮一起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的民田产银,有人把它全部偷走了,大理寺把他当作强盗论处。

公亮说:“这是禁物,盗取民田产银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盗取财物还是有区别的。

”坚决据理力争,于是朝廷就下达给有关部门讨论,比照抢劫盗窃禁物的相关法律,偷盗者没有被判死刑。

契丹纵容百姓在界河附近捕鱼,又多次通行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计较,将要生出事端。

公亮说:“现在事情还处在萌芽状态不去禁止,以后将怎么办?雄州的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派他前去告谕旨意,边境的祸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以后,授予(公亮)中书侍郎,并兼任礼部尚书,不久又任命他担任户部尚书。

皇上身体不适,辽国使者来到而不能接见,就命令公亮在宾馆宴请(使者),使者不肯赴宴。

公亮质问他说:“皇上赐宴你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让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情你能够安心吗?使者马上就去赴宴。

煕宁三年,授予司空并兼任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的官职。

第二年,又起用他兼任永兴军的通判。

过了一年,返回京城。

不久以太傅的身份退休。

元丰元年去世,享年八十岁。

皇上亲临哭悼,停止上朝三天。

曾公亮为人端方庄重,深沉周密。

平时谨守法律,循规蹈矩;但是天性吝啬,家产增加到巨万。

高考语文文言文十年真题翻译检测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十年真题翻译检测及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十年真题翻译检测及答案第一部分学生版2022届高三文言文翻译十年真题精练1【2021年新高考Ⅰ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5分)(2)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5分)2【2021年新高考Ⅱ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祖)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2)(祖逖)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

3【2021年全国甲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4【2021年全国乙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5【2020年八省联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6【2020年全国卷Ⅰ】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7【2020年全国卷II】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并言蔡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2)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8【2020年全国卷III】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白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9【2019年全国卷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全国卷语文2013年-2016年古文翻译

全国卷语文2013年-2016年古文翻译

【20113年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钧州人。

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之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

刚正不阿(“风裁”有多个意项,从上下文看,此意最佳)非常有名。

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

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后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

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

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

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么意思?”就斥退了他们。

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失殆尽。

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

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

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

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

只要是应当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

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皇帝都完全接纳。

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

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

高考第2大题 文言文阅读 考点3 翻译句子

高考第2大题 文言文阅读 考点3 翻译句子

分误区诊断考点三翻译句子(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完成后面的问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生答案得学生甲学生乙(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子读书,以期保持住先业。

(2)朋友把经书中的考题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堵住耳朵不敢听了。

(1)你就算了,还是教育儿子读书,希望不坠落先人的事业。

该生翻译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教子”“以期”“先业”3均是文言词语,应该分别翻译为“教育儿子”“希望分能”“先人的事业”。

(短板一:该译不译,文白混杂)该生翻译遗漏要点。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中“相商”是2“彼此商量”之意,该生遗漏,导致丢分;“辄塞耳不敢分听”中“辄”是“就”之意,该生遗漏,导致丢分。

(短板二:要点遗漏,字未落实)该生翻译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还教子读书”中“还”是动词,“回去”之意,该生译为“还是”,没有照应语境2中的“顾大父”和送别的场景。

“以期不坠先业”中分“坠”是“使……毁害、损害”之意,该生译为“坠落”,望文生义。

(短板三:脱离语境,该活不活)(2)朋友用经书中的3该生翻译该补不补,句意脱节。

“入耳文立就”和“辄塞,。

近五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近五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历年文言文翻译2018年1卷《晋书鲁芝传》1、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2018年2卷《宋史范纯礼传》1、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2、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2018年3卷《宋史范纯礼传》1、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2、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生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2017年1卷《宋史范纯礼传》1、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2017年2卷《后汉书赵熹传》1、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卷3年2017.1、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寇准传》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篇一:全国高考文言文练习题2寇准文言文练习——寇准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

准少英迈,通三传。

年十九,举进士。

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

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

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

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

准对曰:“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

”太宗怒,起入禁中。

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

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

”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

”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

”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

”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

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节选自,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B.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C.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D.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者”是对古代成年男子的称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女子十五岁行及笄礼,都表明成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年全国卷(一)文言文翻译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取为进士甲等,担任会稽知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每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

”索之,果然。

凭借端明殿学士担任郑州知府,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大概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曾公亮对朝廷法律条令熟读明了,任职践行以后,更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

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

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

”为此事展开争论,于是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盗取银子不判死刑。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

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

”派人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英宗即位,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

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

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赴,这是对君主的不恭敬。

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熙宁三年,九月,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熙宁三年九月,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第二年,奉命平定永兴叛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以太傅身份辞职退
休。

元丰元年去世,终年八十岁。

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

公亮方厚庄重,沈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钜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

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

起初推荐王安石,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王安石,朝外人士似乎并不赞成。

曾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

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

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救正补弊。

世人讥讽曾公亮用这种办法保持禄位和宠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