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霉菌检查的实验报告

霉菌检查的实验报告引言霉菌是一类微生物,常见于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植物、空气和水体中。
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霉菌也常常存在,尤其是在潮湿、不透气或没有良好通风的环境中。
霉菌的存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引起过敏反应、呼吸道症状和感染性疾病等。
因此,对于霉菌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十分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采集样本、培养和计数霉菌的方法,检查不同环境中的霉菌污染情况,为日后的霉菌防控提供依据。
材料与方法材料- 霉菌培养基- 霉菌培养皿- 96% 乙醇溶液- 棉签- 培养皿密封膜- 防护手套- 实验室安全镜方法1. 采集样本:在实验室、家庭、学校等不同环境中,使用棉签轻轻擦拭表面,以采集潜在的霉菌样本。
每个样本应采集相应表面积的样品,避免重复采集同一区域。
2. 培养:将擦拭得到的样本均匀涂抹在霉菌培养基上,并用标签注明采样地点和日期。
每个样本应培养两个培养皿作为重复样本。
3. 密封:将培养皿密封,以防止空气中其它微生物的污染。
4. 孵化:将培养皿置于30C恒温箱中培养,培养时间为48小时。
5. 观察:在孵化结束后,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霉菌的生长,并进行分类和计数。
6. 记录:记录每个样本的霉菌分类和计数结果。
结果与讨论经过培养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不同样本的霉菌计数结果,并根据霉菌的外形和颜色进行了分类。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总结:采样地点霉菌数量霉菌分类-实验室25 黑色霉菌(Aspergillus niger)家庭15 白色霉菌(Penicillium)学校20 红色霉菌(Fusarium)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环境中的霉菌数量和种类存在差异。
实验室中,黑色霉菌(Aspergillus niger) 的数量最多,可能与实验室设备的不透气性和潮湿度高有关。
家庭中的霉菌主要是白色霉菌(Penicillium),可能与家居环境的通风不良和潮湿度有关。
学校中的霉菌则以红色霉菌(Fusarium) 为主,可能与学校环境的潮湿度和食堂食品储存有关。
霉菌试验标准

霉菌试验标准
霉菌试验是用于评估产品、药品、食品等中是否存在霉菌污染的测试方法。
不同行业和产品可能有不同的霉菌试验标准。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到霉菌试验的常见标准:
1.药品行业:
•USP(美国药典):USP可能包含药品中霉菌的测试要求和方法。
•EP(欧洲药典):欧洲药典也可能包括类似的霉菌试验要求。
2.食品行业:
•ISO 21527-1:食品和饲料中微生物的水平,第1部分:总计数和分类计数的方法。
•ISO 21527-2:食品和饲料中微生物的水平,第2部分:霉菌的计数方法。
3.化妆品行业:
•ISO 16212:化妆品中微生物质量和数量的试验方法,包括霉菌的测试。
4.环境监测:
•ISO 16000-18:室内空气中霉菌的采样和分析。
5.建筑和室内环境:
•ASTM D7338:室内表面上霉菌的培养和定量分析的标准试验方法。
请注意,具体的标准可能会根据产品类型、行业和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
在执行霉菌试验时,建议查阅适用的标准文档,并确保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测试。
此外,根据具体需要,可能还需要考虑使用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测试。
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霉菌的形态实验报告引言:霉菌是一类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空气、水体以及植物和动物体内。
它们具有多样的形态和结构,对人类和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研究霉菌的形态特征,了解其生长和繁殖方式,进一步认识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1. 霉菌培养基:将适量的琼脂糖、葡萄糖、酵母粉和琼脂按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混合均匀后加热煮沸,倒入培养皿中,冷却凝固。
2. 霉菌样品: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霉菌样品,如土壤、腐烂的植物等。
3. 实验器材:培养皿、显微镜、移液管、烧杯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好霉菌培养基,将其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
2. 从采集到的霉菌样品中取一小块,用移液管将其转移到培养皿的表面,轻轻涂抹均匀。
3. 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培养一段时间。
4. 取出培养皿,用显微镜观察霉菌的形态特征,记录下所见。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霉菌的多样形态。
有些霉菌呈现出菌丝状的结构,由细长的菌丝组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这种菌丝状的结构有助于霉菌在环境中的生长和营养吸收。
另外,还有一些霉菌呈现出颗粒状或球状的形态,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水体或腐烂的植物上。
除了形态上的差异,我们还观察到了霉菌的颜色多样性。
有些霉菌呈现出白色或浅黄色,而另一些则呈现出绿色、黑色或红色等。
这是由于霉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色素的不同。
色素的产生与霉菌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不同的色素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霉菌在培养基上的分布情况。
有些霉菌呈现出均匀的分布,形成一个连续的菌落;而另一些则呈现出不规则的分布,形成散落的斑点。
这可能与霉菌在培养过程中的生长速度和竞争关系有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霉菌的形态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霉菌的多样形态和色彩给我们展示了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霉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土壤肥沃化,还可以产生抗生素等有益物质。
霉菌试验-GJB-150.10A-2009

霉菌试验就是检测产品抗霉菌的能力和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即高湿温暖的环境中和有无机盐存在的条件下),设备是否受到霉菌的有害影响。
用途:霉菌试验主要针对军用装备及民用电子产品、线材、橡胶等材料,按标准规定进行各类霉菌的培养,在规定的时间(通常28天)后,对产品外观性能进行评价,以确定产品防霉的等级。
霉菌试验的标准有:
GJB 150.10A-2009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HB 6167.11-1989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GJB4.10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霉菌试验
GB T 2423.16-199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10588-2002 GB 10588-89
除了霉菌测试,GRGT开展的其他可靠性测试项目有:
1.气候环境可靠性: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恒温恒湿、高温高湿、低温低湿、快速温度变化、冷热冲击、高压蒸煮(HAST)、盐雾腐蚀(中性盐雾试验、铜加速盐雾试验、醋酸盐雾试验交变盐雾试验)、人工汗液试验、气体腐蚀测试(SO2/H2S/HO2/CL2)、耐焊接热,沾锡性,防尘测试(IP1X-6X),防水测试(IPX1-X8)、产品阻燃测试,UV老化(荧光紫外灯)、太阳辐射(氙灯老化、卤素灯)等项目;
2.机械环境可靠性:振动(随机振动,正弦振动)、机械冲击(半正弦波、方波和锯齿波)、
碰撞试验、跌落测试、斜面冲击试验,温湿度+振动三综合、高加速寿命测试(HALT)、高加速应力筛选(HASS、HASA)、插拔力,插拔寿命测试,按键寿命测试、摇摆试验、耐磨测试、附着力测试、百格测试等;
3.电气性能包含:接触电阻,绝缘电阻,耐电压,电流测试,电缆阻抗测试等等。
环境中霉菌的检测

环境微生物的检测一、实验目的1.设计某一环境微生物的检测方案2.完成环境中微生物分离与纯化3.完成霉菌的初步鉴定4.菌种转接保存二、实验原理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由于它们体积微小,人们用肉眼无法观察到它们个体的存在。
因此,我们可以取少量样品在实验室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以检测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培养基是用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养料。
其中含有微生物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气体和水分。
此外,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的要求,在配制培养基时还需用酸液或碱液调节至适宜的pH。
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进行灭菌。
灭菌的方法较多,广泛使用的是高温灭菌,其中最常用的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和干热灭菌。
高温灭菌的条件是0.1MP a,121℃,20-30min。
干热灭菌条件是160-180℃,1-2h。
为了确保纯种不被杂菌污染,在整个接种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经常保持实验台及周围环境的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的污染,这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必要条件。
三、实验材料防火通道的土壤(取腐殖质丰富的地方的土壤,在多处地方取),自己用馒头培养的霉菌。
四、实验器材与试剂1.器材:刻度吸管、锥形瓶、电炉、酒精灯、火柴、无菌棉签和记号笔。
2.试剂:马丁氏培养基::KH2PO4、MgSO4•7H2O、蛋白胨,葡萄糖,1%孟加拉红,琼脂,1%链霉素。
另外还需无菌水。
五、实验步骤第12周1.玻璃器皿的包扎,无菌水的制备刻度吸管:1ml 16个,0.5ml 6个,10ml 2个。
培养皿:22个无菌水:250ml锥形瓶含玻璃珠(20-30个)90ml蒸馏水 3 个、1.8*18cm试管装9ml蒸馏水 16 个。
2.灭菌处理。
第13周马丁氏培养基的制备1.先计算后称量,按用量先称取各成分(K2HPO4 0.9g、MgSO4*7H2O 0.45g、蛋白胨4.5g、葡萄糖9g、水900ml),然后依次溶解在少于所需量的水中。
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环境判定试验纲领共 7 页单位名称二零零×年××月××日×××××环境判定试验纲领签署页编写:校对:审核:批准:1试验目的确立××× 的抗霉能力。
2合用范围本纲领仅合用于×××的环境试验。
3引用文件和试验依照GJB150-86《军用设施环境试验方法》;××4试验样品说明型号与名称:数目:5试验通用要求5.1 标准大气条件5.1.1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温度: 15oC~35oC;相对湿度: 20%~80%;气压:试验场所压力。
5.1.2 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温度: 23oC±2oC;相对湿度: 50%±5%;气压: 86~106kPa。
5.2 试验条件同意偏差温度:试验样品邻近丈量系统的温度应在试验温度的± 2.0 ℃之内;相对湿度:控制传感器邻近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在被测值的± 5%之内;气压:± 5%;频率:± 2%,低于 25Hz为± 0.5Hz;加速度:± 10%;其余见试验条件的详细要求。
5.3 试验设施和测试仪表的要求本次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设施应能产生和保持试验所需的环境试验条件,各样应力的容差应能知足试验条件中的规定。
用于监测试验条件参数的测试仪表的精度起码应为被测参数容差的 1/3 ,其标定应能追忆到国家最高计量标准。
试验设施和测试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应在有效期内。
5.4 试验条件的监测及记录要求试验过程中,承试方应付试验设施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温度、湿度等应力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连续记录。
5.5 试验程序5.5.1 预办理试验样品不一样意进行洁净办理。
霉菌实验报告格式

一、实验名称霉菌生长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霉菌的生长条件和特点。
2. 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霉菌生长的影响。
3. 学习显微镜观察霉菌菌丝的方法。
三、实验原理霉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真菌,其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湿度、营养等。
本实验通过设置不同环境条件,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影响霉菌生长的因素。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霉菌孢子- 营养培养基- 无菌水- 无菌棉签- 滤纸- 酒精- 显微镜- 移液器- 烧杯- 温度计- 湿度计2. 实验仪器:- 培养箱- 烧杯- 移液器- 显微镜- 灯光- 记录本五、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霉菌孢子用无菌水稀释,备用。
(2)将营养培养基在高压灭菌器中灭菌,备用。
(3)将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备用。
2. 接种:(1)用无菌棉签蘸取稀释后的霉菌孢子,均匀涂布在培养皿的培养基上。
(2)将接种后的培养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设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观察与记录:(1)每隔24小时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
(2)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霉菌的生长差异。
4. 显微镜观察:(1)将霉菌菌丝挑取适量,置于载玻片上。
(2)滴加适量的酒精,轻轻振荡使菌丝展开。
(3)用显微镜观察霉菌菌丝的形态、结构等。
5. 实验结束:(1)将培养皿从培养箱中取出,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2)记录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材料。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霉菌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霉菌在25℃时生长最快,菌落形态饱满,颜色深,菌丝较粗。
在15℃和35℃时,霉菌生长较慢,菌落形态较小,颜色较浅,菌丝较细。
2. 霉菌在不同湿度下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霉菌在湿度为75%时生长最快,菌落形态饱满,颜色深,菌丝较粗。
在50%和90%湿度下,霉菌生长较慢,菌落形态较小,颜色较浅,菌丝较细。
3. 显微镜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霉菌菌丝呈丝状,具有分支,菌丝直径约为5-10微米。
霉菌试验GJBA

霉菌试验就是检测产品抗霉菌的能力和在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条件下(即高湿温暖的环境中和有无机盐存在的条件下),设备是否受到霉菌的有害影响。
用途:霉菌试验主要针对军用装备及民用电子产品、线材、橡胶等材料,按标准规定进行各类霉菌的培养,在规定的时间(通常28天)后,对产品外观性能进行评价,以确定产品防霉的等级。
霉菌试验的标准有:
GJB 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HB 民用飞机机载设备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霉菌试验.
舰船电子设备环境试验霉菌试验
GB 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长霉
GB/T10588-2002 GB 10588-89
除了霉菌测试,GRGT开展的其他可靠性测试项目有:
1.气候环境可靠性: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恒温恒湿、高温高湿、低温低湿、快速温度变化、冷热冲击、高压蒸煮(HAST)、盐雾腐蚀(中性盐雾试验、铜加速盐雾试验、醋酸盐雾试验交变盐雾试验)、人工汗液试验、气体腐蚀测试(SO2/H2S/HO2/CL2)、耐焊接热,沾锡性,防尘测试(IP1X-6X),防水测试(IPX1-X8)、产品阻燃测试,UV老化(荧光紫外灯)、太阳辐射(氙灯老化、卤素灯)等项目;
2.机械环境可靠性:振动(随机振动,正弦振动)、机械冲击(半正弦波、方波和锯齿波)、
碰撞试验、跌落测试、斜面冲击试验,温湿度+振动三综合、高加速寿命测试(HALT)、高加速应力筛选(HASS、HASA)、插拔力,插拔寿命测试,按键寿命测试、摇摆试验、耐磨测试、附着力测试、百格测试等;
3.电气性能包含:接触电阻,绝缘电阻,耐电压,电流测试,电缆阻抗测试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共7页
单位名称
二零零×年××月××日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签署页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1试验目的
确定×××的抗霉能力。
2适用范围
本大纲仅适用于×××的环境试验。
3引用文件和试验依据
GJB15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
4试验样品说明
型号与名称:
数量:
5试验通用要求
5.1标准大气条件
5.1.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15ºC~35ºC;
相对湿度:20%~80%;
气压:试验场所压力。
5.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3ºC±2ºC;
相对湿度:50%±5%;
气压:86~106kPa。
5.2试验条件允许误差
温度:试验样品附近测量系统的温度应在试验温度的±2.0℃以内;
相对湿度:控制传感器附近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在被测值的±5%以内;
气压:±5%;
频率:±2%,低于25Hz为±0.5Hz;
加速度:±10%;
其它见试验条件的具体要求。
5.3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的要求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设备应能产生和保持试验所需的环境试验条件,各种应力的容差应能满足试验条件中的规定。
用于监测试验条件参数的测试仪表的精度至少应为被测参数容差的1/3,其标定应能追溯到国家最高计量标准。
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应在有效期内。
5.4试验条件的监测及记录要求
试验过程中,承试方应对试验设备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温度、湿度等应力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连续记录。
5.5试验程序
5.5.1预处理
试验样品不允许进行清洁处理。
5.5.2初始检测
试验前,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特别注意污染表面、缺陷及存在的其它任何有助于霉菌生长的状况,并在详细记录。
5.5.3试验
按照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中规定的试验程序实施。
以24h为一个循环,每循环分高温阶段、降温阶段、低温阶段、升温阶段。
5.5.4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应立即检查试验样品表面长霉情况,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检查试验样件时应记录记录长霉部位、覆盖面积、颜色、生长形式、生长密度和厚度,并拍摄照片。
检查时,试验样品分批从霉菌试验箱中取出进行,当天检查完毕,当天未检查完的试验样品应重置入试验箱中,箱内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
长霉等级的评定参照表1要求进行。
表1 长霉等级评定表
5.6合格判据
(不同产品应有不同的长霉要求规定,比如什么产品,什么部位,什么材料等长霉等级不应超过哪一级?具体判断合格的要求视不同产品而定。
根据以往的经验基本上要求不超过2级。
)
5.7试验中断处理
5.7.1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前7天,试验则应重新进行。
5.7.2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7天以后,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5.7.3试验箱内温度升高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温度升高达40℃
b.温度超过31℃达4h以上。
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因超温影响有衰退现象
d.温度升高期间相对湿度降低到50%以下
除上述情况外,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5.7.4试验箱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仍符合标准,对照试验样品上生长的霉菌未发现有衰退迹象,可恢复试验条件,并从温度降低至低于规定的容差点起继续试验。
5.7.5试验箱内相对湿度降低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相对湿度降低到50%
b.相对湿度降低到70%以上达4h之久
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相对湿度降低而产生了衰退现象
除上述情况外,相对湿度稍有偏低,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6试验项目
霉菌试验
7试验应力
7.1试验条件
7.1.1试验周期
若试验样品仅作外观检查时,试验周期为28d ,若试验样品需进行性能测试时,试验周期为84d。
7.1.2试验温度与湿度
试验在温湿度交变循环条件下进行,每24h循环一次。
前20h,保持温度30℃±1℃、相对湿度对湿度不得低于90%。
在以后的4h中,保持温度25℃±1℃、相对湿度不得低于95%最少2h,用于温湿度变化的时间最长为2h。
变化期间温度保持在24℃~31℃之间,相对湿度不得小于90%。
7.1.3试验菌种
根据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中规定的五种菌种。
试验前应对试验用菌株进行检验,不得使用不纯、变异或超过培养或保存时间的菌株,菌种名称及编号见表1。
表1 试验菌种
7.2试验
按照 5.5.3的条件要求进行。
8最终检测
试验样品按5.5.4条件进行。
9出具试验报告
试验结束后,承试方应按有关标准的要求编写霉菌试验环境鉴定试验报告。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