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件-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件-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和 L; (4)按下列公式进行基底压应力验算 ,若不满足公式 (12.14)
或公式 ( 12.16)的要求时 ,则应调整基础底面尺寸 ,再重新验算 ,直到 满足要求为止。
pK,max
FK
GK A
MK W
1.2 fa
(12.14)
Pk ,min
FK
GK A
MK W
(12.15)
pk
pk,max 2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3 基础高度验算
基础的受冲切承载力截面位置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3 基础高度验算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柱 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Fl 0.7hp ftamh0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1) 底板弯矩: 对轴心荷载或单向偏心荷载作用下的矩形基础 ,当台阶的宽高比小
于或等于 2.5和偏心距小于或等于基础宽度的 1/6时 ,任意截面的底板 弯矩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M
1 12
a12
2l
a'
pmax
p
2G A
pmax
pl
M
1 48
l a'
2
(12.17)
am (at ab ) / 2 Fl pj Al
(12.18) (12.19)
12.5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第12章 单层工业厂房
4 基础底板配筋
独立基础底板的受力状态可看作在地基土反力作用下支承于柱上 倒置的变截面悬臂板。基础底板配筋采用地基土净反力。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设计专业: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一、设计目的与题目1、设计目的课程设计是高等教育中一直强调和重视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学习《土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和《基础工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完成基础设计任务。

该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经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大、中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1)具备应用基础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浅基础和深基础的选型和埋深的确定、设计、计算方法;(2)能够运用数学、力学、土力学等知识对基础的基本构件进行受力分析及公式推导,建立基本公式,并正确地通过验算过程进行优化和改进;(3)能够结合行业背景进行设计,解决工程中基本构件的截面设计及承载力校核问题,以及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地基变形沉降校验问题;(4)能够熟练使用专业相关规范和图集,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结合区域特点,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

(5)能够基于所学知识提出新型浅基础和深基础的结构,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内力分析和承载能力验算,论证设计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

2、设计题目兰州市区某教学楼为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布置如图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条件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面高程在1525.20~1529.23m 之间。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有:①杂填土层(Q4ml):总体厚度0.50~2.50m。

黄褐色,土质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含大量建筑垃圾、植物根系等,稍湿,稍密。

②黄土状粉土层(Q4al+pl):埋深 1.50~4.50m,厚度0.20~6.30m,层面高程1522.09~1527.45。

褐黄色,土质较均匀,孔隙、虫孔较发育,具水平层理,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稍湿-湿,稍密。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7 年4月20 日目录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 (2)(一)设计题目: (2)(二)设计资料: (2)(三)设计要求: (5)(四)设计内容 (5)第二部分设计步骤 (6)1、扩展基础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 (6)2、无筋扩展基础可按下列步骤进行设计: (6)第三部分设计说明书 (7)3.1 设计参数拟定 (7)3.1.1选择柱子,确定荷载 (7)3.1.2 基础材料及立面形式的选择 (7)3.1.3持力层的选择 (8)3.1.4基础埋置深度d的确定: (8)3.2 具体设计计算: (9)3.2.1 已知常用数据 (9)3.2.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9)3.2.3 计算作用在基础底面的荷载 (13)3.3基础底面尺寸的拟定 (14)3.3.1 基本要求 (14)3.1.2 基础底面的压力的确定公式 (15)3.1.3 轴心荷载下基础底面积尺寸的拟定 (16)3.1.4 偏心荷载作用下的基础底面尺寸的拟定 (18)4 持力层承载力的验算实例 (21)第一部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二)设计资料: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2、工程地质资料详见表2.1。

3、水文资料为: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后面实例的水位深度为1.5m个人的地下水位深度在下表中选择其一。

具体可由学习委员安排。

4、上部结构资料: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见下图,图中仅画出了1-6列柱子,其余7-10列柱子和3-1列柱子对称。

图2-1 柱网平面图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标准值见表2: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见表3:柱底荷载标准值表25、材料:混凝土等级C25~C30,钢筋Ⅰ、Ⅱ级。

6、根据以上所给资料及学生人数,可划分为若干个组。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

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一、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构造要求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可分为现浇柱下独立基础和预制柱杯形基础,这里主要介绍现浇柱下独立基础的构造要求。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有锥形和阶梯形两种,如图5-19所示,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图5-19 现浇柱下独立基础(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基础顶面每边从柱子边缘放出不小于50mm,以便柱子立模。

(2)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7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3)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 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 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5)当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如图5-19(a)所示。

(6)现浇柱的基础,其插筋的数量、直径以及钢筋种类应与柱内纵向受力钢筋相同。

插筋的锚固长度应满足相关要求,插筋与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

插筋的下端宜做成直钩,放在基础底板钢筋网上。

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仅将四角的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其余插筋锚固在基础顶面下La 或La E(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处,如图5-20(b)所示:①柱为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和等于1200mm;②柱为大偏心受压,基础高度大于等于1400mm。

图5-20 柱插筋构造布置二、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一)设计思路1. 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2. 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fafa =fak+ηbγ(b-3) +ηdγm(d-0.5) (5-1)3. 确定基础的底面面积持力层强度验算:式中: p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p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kPa);pkmin——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小压力值(kPa);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k N);Gk——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k N);A——基础底面面积(m2);e——偏心距(m);f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l——矩形基础的长度(m)。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由柱状钢筋混凝土结构和设置在柱的底部的钢筋混凝土基
础组成的。

它可以承受较大的轴力或弯矩,是结构支撑点的基础设计。

它具有可靠、有效、主体相对独立等特点,可以将建筑物施工模式和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1.基础深度: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深度一般取决于结构的基础承载力与地基的
基础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基础深度至少应该大于地表至基础底部的深度,至少需要
1.5m以上。

2.基础宽度:根据结构的上部荷载分布和基础的受力特性,设置柱下独立基础的宽度
应该满足规范要求,一般以实际结构宽度为基准,当柱距不定时,应采取比较大的宽度,
增大柱距,让柱子在基础中能够有较好的布置。

3.转换块:在独立基础外围,为了能够正确的引入结构的上部荷载,必须设置转换块,以将上部载荷转移到基础中,并且将转换块固定,防止基础移动。

4.连接器:独立基础内应设置能够将结构上部力引入到基础下的连接器。

一般是由按
照图纸要求预先养护过的钢筋和符合要求的异形混凝土制成,连接器应该均匀分布,以确
定荷载的变化差异。

5.基础强度检测:施工完成后,应通过室内、室外检测来验证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
础的强度。

主要包括换向块和连接器强度检测,以确保其实际应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

总之,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及基础地基受力特性,经过精心
设计和施工而成,它可以将建筑施工模式、施工效率及工程安全系数得到极大的提高。


有深刻理解各项设计要求,立足实际情况,以科学的态度结合设计思想,才能保证柱下钢
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设计弯矩的实用计算方法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设计弯矩的实用计算方法

2001年2月第7卷第1期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Natural Science )Feb .2001Vol .7NO .1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设计弯矩的实用计算方法祝正茂(安庆市建设工程学校, 安徽安庆 246003) 摘 要:从工程设计实际需要出发,推导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设计弯矩的实用计算公式。

关键词:独立基础;设计弯矩;地基净反力中图分类号:T U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60(2001)01-0074-02 1 引言柱下钢筋混凝土矩形独立基础是房屋建筑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基础类型,关于此类基础的设计,按现行的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进行设计计算,工程结构设计人员普遍反映底板设计弯矩计算公式难于记忆,同时又不易于直接推导,给工程设计带来不便,为此,笔者以《规范》为依据,推导出相应的实用计算公式。

图12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底板设计弯矩实用计算公式的推导如图1,柱下钢筋混凝土矩形独立基础任意截面的弯矩按《规范》计算公式如下:M Ⅰ=148(b -b ′)2(2l +a ′)(p ma x +p -2G A)M Ⅱ=148(l -a ′)2(2b +b ′)(p ma x +p min -2G A)式中A :基底面积;G :基础自重及基础上的覆土重;l 、b :基础底面边长;M Ⅰ、M Ⅱ:任意截面Ⅰ—Ⅰ、Ⅱ—Ⅱ处弯矩设计值。

实际上,M Ⅰ是梯形面积A 1上的地基平均净反力12(p max +p-2G A)对Ⅰ—Ⅰ截面的力矩;M Ⅱ是梯形面积A 2上的地基平均净反力12(p ma x +p min -2G A)对Ⅱ—Ⅱ截面的力矩。

如图2,矩形面积A ′1上的地基平均净反力12(p max +p -2G A )对Ⅰ—Ⅰ截面的力矩为:M ′I =12(p max +p-2G A )A ′1y ,式中y ——矩形面积A ′1形心至Ⅰ—Ⅰ截面的距离,y =14(b -b ′),A ′1=12l (b -b′)于是,M ′Ⅰ=12(p max +p -2G A )l 12(b -b ′)14(b -b ′)=116l (b -b ′)2(p ma x +p -2G A)比较M Ⅰ,M ′Ⅰ:M ⅠM ′Ⅰ=148(b -b ′)2(2l +a ′)(p ma x +p -2G A )116l (b -b ′)2(p ma x +p -2G A )=2+a ′/l 3X XX 作者简介:祝正茂(1967-),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市建筑工程学校讲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从事建筑类专业课程教学与工程设计工作。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设计独立基础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重要的一部分。

它起着分担和传递柱子及上部结构荷载的作用,同时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介绍独立基础设计的重要性和背景信息。

独立基础是一种常用的基础形式,特别适用于柱子形式不规则、上部结构荷载较大的建筑。

独立基础的设计需要考虑土壤的性质和承载能力,结构的荷载和变形要求,以及合适的钢筋混凝土设计原则。

在设计独立基础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基础形式,包括基础的形状、尺寸和深度。

还需要进行合理的荷载计算,考虑结构的重量、使用荷载和风荷载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进行土壤的承载力计算和沉降分析,确保独立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独立基础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结构的要求和性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材料和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设计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建设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结果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设计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独立基础设计。

填写参考文献]本文档旨在解释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包括荷载计算、地基条件评估和设计要求等。

1.荷载计算确定荷载类型: 需要考虑到直接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类型,如垂直荷载、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确定荷载类型: 需要考虑到直接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类型,如垂直荷载、水平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荷载和基础的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进行荷载计算以确定基础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荷载和基础的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进行荷载计算以确定基础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荷载和基础的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进行荷载计算以确定基础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荷载计算: 根据建筑结构的设计荷载和基础的位置、形状、尺寸等参数,进行荷载计算以确定基础所需承载的荷载大小。

2.地基条件评估2.地基条件评估地质勘探和调查: 进行地质勘探和调查,了解地基的物理性质、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重要信息。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基础⼯程柱下独⽴基础设计任务书⼀、设计⽬的根据本课程教学⼤纲的要求,学⽣应通过本设计掌握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设计的原理与⽅法,培养学⽣的分析问题、实际运算和绘制简单施⼯图的能⼒,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设计原理的理解。

⼆、设计题⽬○B轴柱下钢筋砼独⽴基础设计三、设计分组成员四、设计资料(1)上部结构资料设计⼀多层现浇框架建筑物基础,按使⽤功能要求,上部结构的柱截⾯尺⼨设计为500×500mm2,室外地坪为天然地⾯,室内地坪标⾼⾼于室外地坪0.45m。

柱底荷载标准值如表1所⽰,柱⽹分布如图1所⽰。

表1图1(2)场地与地质条件资料建筑场地平整。

⾃上⽽下的⼟层依次如下:1号⼟层,杂填⼟,层厚0.5m,重度γ=18k N/m3。

2号⼟层,粘⼟,层厚2m,重度γ=19kN/m3,孔隙⽐e=0.68,液性指数为I l =0.78,可塑,稍湿,承载⼒特征值f ak=180kPa,压缩模量为15Mpa。

3号⼟层,淤泥⼟,重度γ=14k N/m3承载⼒特征值f ak=94kPa压缩模量为3Mpa。

(3)⽔⽂地质条件地下⽔位深度:位于地表以下2m处;地下⽔对混凝⼟结构⽆腐蚀性。

五、设计指导1、选择基础材料2、确定地基持⼒层与基础埋深3、确定地基承载⼒特征值4、确定基础底⾯尺⼨5、验算地基变形(需要验算沉降的验算沉降)6、确定基础⾼度h7、基础底板配筋计算书1、设计基本资料1.1⼟层结构:给定的场地条件如图2所⽰:1.2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F 1730M 150m V 66K K K kN kN kN==?=1.3持⼒层的选择:持⼒层在此选⽤②号⼟层,根据已知资料可知该⼟层为粘⼟,层厚2m ,重度: 319/kN m γ=,孔隙⽐: e 0.68=,液性指数为: 0.78l I =,承载⼒特征值:180ak f kPa=,可塑,稍湿,压缩模量为15MPa 。

,柱截⾯尺⼨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同⾃然地⾯,室内外⾼差450m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重度为18 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230kN/m2,地下水位在-6.3m处。

相关数据可查阅规范。

⑵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荷载由上部结构传来有以下五种情况:①单柱轴心荷载为900kN,弯矩值为100kN·m,水平荷载为20kN。

②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8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③单柱轴心荷载为850kN,弯矩值为90kN·m,水平荷载为15kN。

④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7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⑤单柱轴心荷载为800kN,弯矩值为50kN·m,水平荷载为10kN。

⑶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f t=1.1N/mm2);钢筋:采用HRB335(可以调整)(f y=210 N/mm2)。

(三)设计内容(只需设计一个独立基础)⑴定基础埋置深度;⑵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⑶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⑷确定基础的高度;⑸基础底板配筋计算;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五)设计成果要求课程设计结束各位同学须按时提交以下成果并统一用档案袋装好:⑴设计任务书一份;⑵设计计算书一份;⑶基础设计施工图纸一张(A1#图纸)图纸应该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配筋图、基础配筋详图以及相应的剖面图等。

(六)具体各组设计任务如下:(2~3人一组)第一组:设计第①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二组:设计第②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三组:设计第③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四组:设计第④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第五组:设计第⑤种荷载下的柱下独立基础。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Ⅰ设计资料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柱网布置如图1-3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1-3柱网布置图二、设计资料(一)工程地质条件该地区地势平坦,无相邻建筑物,经地质勘察:持力层为粘性土,土的天然重度为18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f=230kN/m2,地下水位在-6.3m处。

(二)给定参数柱截面尺寸为450mm×450mm,在基础顶面处的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由上部结构传来轴心荷载为8000kN,弯矩值为70kN·m,水平荷载为10kN。

(三)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可以调整)(21.1N/mmtf=)钢筋:采用HPB235(可以调整)(2y210N/mmf=)Ⅱ 设计内容一、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设计术语 (GB/T50087-97)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0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03-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T50001-2001)7.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2001)二、设计步骤(一)假定基础埋置深度d=1.0m ,将该独立基础设计为阶梯型,取基础高度为650m ,基础分两级,室内外高差450mm(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假设b <3m ,因d=1.0m >0.5m ,故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只需进行深度修正=239]0.5﹚-﹙1.0×18×1.0[230=0.5-d γη)m(d ++=ak a f f(三)确定基础的底面尺寸1.初步估算基底面积首先按轴心受压估算0A=1.225m m ﹚20.45=﹙﹙1.d + =3.73㎡1.225×239﹣39800=d γfa -F ≥G K 0A考虑偏心荷载的影响,将0A 增大20%=4.476㎡3.73×=1.2=1.2A 0A取矩形基础长短边之比/ 1.5l b =,=1.73m m 1.54.476=1.5A =b 取b=1.8m , l =2.7m =4.86㎡2.7×=1.8A(四)持力层强度验算 作用在基础形心的竖向力值、力矩值分别为 ﹚=919.07K N 1.225×4.86×=﹙﹙800+2d A γ=800++G mK K F ﹚=76.5K N 0.65×=﹙﹙70+1h =M+V K Mm =0.4562.7=6L =0.083m<07.91976.5=+G F M =K K K 0e (符合规范要求)﹚2.70.083×6±﹙14.86919.07=)L 6e ±(1A +G F =0K K k max k min P =286.8KPa 239×=1.21.2f ≤a 154.23223.99=a KP =2+P P =k min k max K P =239KPa <f a =189.11KP 2+154.2399.223a 故持力层满足要求(五)基础高度验算。

现选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20,钢筋HPB235,查得混凝土C20 21.1N /mm t f =,钢筋HPB235 2y 210N /mm f =地基净反力=A1.35G -=1.35P A G -=P K max max max j P 269.31KPa ﹚KPa 4.86 1.225×4.86×20×1.35-223.99×﹙1.35= =A1.35G -=1.35P A G -=P K min min min j P 175.14KPa ﹚KPa 4.86 1.225×4.86×20×1.35-154.23×﹙1.35=设h=650mm ,有垫层基础,则0h =650-40=610mm ;下阶1h =350mm,上阶01h =310mm ;z1a =1200mm ,z1b =800mm 。

基础高度及配筋如图1-4图1-4基础高度及配筋图柱边截面:.8m =1.67m<b=10.61×=0.45+2+2h 0z b =2A 00z ﹚h +h ﹙b =﹙0.45+0.61﹚×0.61=0.65㎡ 20c 01﹚-h 2b -2b ﹚b-﹙-h 2a -2L =﹙c A2-0.61﹚20.45-21.8-﹙1.8×-0.61﹚20.45-22.7=﹙=0.923㎡ =248.57KN 269.31KN ×=0.923P =A m ax j 11F =248.57KN =500.5KN>F 0.65KN ×1100×1.0×=0.7A f β7.012t hp符合要求变阶处截面:z101b 2h 0.820.311.42m b 1.6m ++⨯===﹤符合要求21110101222()()22222.4 1.2 1.60.8[(0.31) 1.6(0.31)]m 0.4559m 2222z z a b b b A h b h =-----=--⨯---=2210101()[(0.80.31)0.31]0.3441z A b h h m =++⨯==11(0.4559279.99)127.65jmax F A p kN kN==⨯=210.70.7 1.011000.3441264.96127.65hp t f A kN F kNβ=⨯⨯⨯=>=(六)底板配筋计算1、计算基础长边方向,Ⅰ—Ⅰ截面Ⅲ—Ⅲ截面比较s I A 和s A Ⅲ,应按s I A 配筋,在 1.6m 宽度范围内配12Φ14@130钢筋As=11842mm >1156.902mm )2、计算基础短边方向,Ⅱ—Ⅱ截面22()22.40.5[127.33(279.99127.33)]/219.56/2 2.4z jI jmin jmax jmin l a p p p p l kN m kN m +=+-+=+-=⨯21121()(2)()481[(2.40.5)(2 1.60.35)(279.99219.56)]133.3848z z jmax j M l a b b p p kN m kN m =-++=-⨯++⋅=⋅6220s 133.38101156.900.90.9210610I I y M A mm mm f h ⨯===⨯⨯12()22.4 1.2127.33(179.99127.33)241.83/2 2.4z jI jmin jmax jmin l a p p p p l kN m +=+-+=+-=⨯21121()(2)()481(2.4 1.2)(2 1.60.80)(279.99241.83)62.6248z z jmax jI M l a b b p p kN m =-++=-⨯++=⋅Ⅲ6220s 62.621010680.90.9210310y M A mm mm f h ⨯===⨯⨯ⅢⅢ2min 21()(2)()481[(1.60.35)(2 2.40.50)(279.99127.33)]70.2748z z jmax j M b b l a p p kN m kN m =-++=-⨯++⋅=⋅ⅡⅣ—Ⅳ截面比较As Ⅱ和As Ⅳ,应按As Ⅱ配筋,在 2.4m 宽度范围内按构造配12Φ12@180钢筋(As=6282mm >609.512mm ) (七)绘制施工图(见附录)620s 70.2710609.510.90.9210610y M A mm f h ⨯===⨯⨯ⅡⅡ211min 21()(2)()481[(1.60.8)(2 2.4 1.2)(279.99127.33)]32.5948z z jmax j M b b l a p p kN m kN m =-++=-⨯++⋅=⋅Ⅳ6220s 32.5910556.230.90.9210310y M A mm mm f h ⨯===⨯⨯Ⅳ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