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基本概念
电磁辐射与防护措施

电磁辐射与防护措施电磁辐射是指电磁场能量的传播和扩散。
我们身边的电器设备、通信设备以及电力线路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电磁辐射。
虽然辐射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潜在风险,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我们可以降低辐射的影响,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了解电磁辐射在谈论防护措施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
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包括电视、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通信设备以及电力线路。
这些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离子辐射,相对来说对人体的影响较小。
辐射的程度和强度与所处距离呈反比关系,距离辐射源越远,辐射的影响就越小。
此外,辐射源的工作时间也会影响辐射的强度,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会增加暴露于辐射中的时间。
二、家用电器的辐射防护1. 选择低辐射产品购买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时,可以选择那些辐射较低的产品。
在选购电器时,可以查看相关产品的辐射测试报告,选择辐射较低的产品。
此外,购买低辐射产品需要选择正规渠道,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2. 控制使用时间长时间使用电视、电脑和手机会增加辐射的暴露时间。
为了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潜在影响,我们应该尽量控制使用时间,避免过度依赖这些电子设备。
在使用电子设备时,可以采取定时提醒的方式来控制使用时间。
3. 保持距离电子设备产生的辐射强度与距离呈反比关系,所以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在使用电视、电脑和手机时,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远离辐射源。
三、通信设备的辐射防护1. 使用蓝牙耳机手机通话时,使用蓝牙耳机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对头部的影响。
蓝牙耳机将电磁辐射从头部转移到距离手机较远的耳朵处,减少了脑部受辐射的风险。
2. 避免身体接触将手机放在身体接触处(如口袋、胸前等)将增加辐射对身体的暴露。
为了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我们应该将手机放在距离身体较远的地方,如使用耳机进行通话或使用时放在桌上等。
四、电力线路的辐射防护1. 保持距离电力线路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磁辐射来源之一。
电磁辐射环境知识讲义

电磁辐射环境知识讲义一、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 电磁辐射的定义电磁辐射是电场和磁场能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呈现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的特点。
2. 电磁辐射的特点•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不同频段的电磁波对生物体的影响也不同;•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速度固定,即光速;•电磁波是一种无需介质传播的波动。
二、电磁辐射的分类与来源1. 电磁辐射的主要分类根据波长或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可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2. 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通信设备:手机、基站等;•家用电器:电视、微波炉等;•工业设备:电焊机、微波加热设备等;•医疗设备:X射线机、核磁共振仪等。
三、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热效应:高频电磁辐射会导致组织的局部升温;•非热效应:低频电磁辐射可能对细胞和基因产生影响。
2. 电磁辐射相关疾病•电磁辐射可能引发头痛、失眠、疲劳等不适感;•长期暴露于大剂量电磁辐射环境可能导致肿瘤等严重疾病。
四、电磁辐射防护常识1. 低频电磁辐射防护•减少微波炉使用时间;•远离电磁炉等辐射源。
2. 高频电磁辐射防护•使用耳机减少手机辐射对头部的直接影响;•减少长时间接触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
五、电磁辐射环境监测与规范1. 电磁辐射监测方法•电磁辐射仪器监测;•室内电磁辐射检测。
2. 电磁辐射防护标准•《电器工作环境电磁辐射卫生标准》等相关法规;•通过规范设备布局、保证合理使用等措施实现防护。
六、结语电磁辐射环境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知识,学会科学防护和规避电磁辐射,以确保人体健康。
希望本讲义能为大家提供关于电磁辐射环境知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健康和安全。
电磁辐射与频率

电磁辐射与频率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的现象,它包括电磁波的传播和辐射效应。
频率是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它反映了电磁波振动的次数。
一、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电磁辐射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物理现象,不仅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等人们熟知的辐射形式,还包括了其他电磁波的辐射。
电磁辐射的频率范围非常广泛,从极低频的几赫兹到极高频的数百兆赫兹甚至数千兆赫兹都有。
二、电磁辐射的分类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的类别。
首先是极低频电磁辐射,其频率范围通常在1 Hz至30 kHz之间,这种辐射主要来自电力系统、电缆和电气设备。
其次是无线电频率电磁辐射,包括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无线电波。
此外,还有微波辐射、红外线辐射、可见光辐射和紫外线辐射等多种电磁波的辐射形式。
三、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虽然电磁辐射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对其潜在的危害一直存在担忧。
根据大量的科学研究,目前尚未发现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影响。
然而,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如从电视、计算机和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产生的辐射,可能对眼睛、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频率与电磁波的特性频率是电磁波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的类型和性质。
在电磁波中,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越强。
在频率低的电磁波中,如无线电波,其传输的能量相对较弱,而频率高的电磁波,如X射线和γ射线,则具有更高的能量和穿透力。
五、电磁辐射与现代科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磁辐射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
尤其是在通讯领域,无线电波和微波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谨慎对待电磁辐射,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少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电磁辐射的机会。
六、电磁辐射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电磁辐射将继续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医疗领域,放射线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物理现象电磁辐射的产生

物理现象电磁辐射的产生电磁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它是由电荷的加速运动产生的,具有电场和磁场的性质。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对于我们生活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电磁辐射产生的基本原理是静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当电荷加速运动或改变其速度方向时,必然会产生电场和磁场的振荡,从而形成电磁波。
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周期性地产生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也就是电磁辐射的发射过程。
2. 电磁辐射的分类根据频率不同,电磁辐射可以分为不同的波段,包括射频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应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能源、交通等领域。
3.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电磁辐射主要包括无线电信号、电子设备、太阳辐射等。
这些辐射对人体和生物体可能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
根据辐射的能量和频率不同,对人体的生物效应也有所不同。
较低频段的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和微波辐射,主要引起组织的热效应;而更高频段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辐射具有较强的光致和电离效应,容易对细胞和遗传物质产生损害。
4. 电磁辐射的防护与规范鉴于电磁辐射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风险,各国都制定了相关的防护与规范措施。
在电磁辐射防护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来减少辐射源的辐射水平,如使用屏蔽材料、增加距离、改变工作方式等。
同时,制定电磁辐射的监测和限值标准,确保辐射水平在合理的范围内。
5. 电磁辐射的应用与发展电磁辐射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通信系统、雷达、无线电广播、医疗影像、能源传输等诸多领域。
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发展与电磁辐射的应用密切相关,不断推动了电磁辐射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总结起来,电磁辐射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中。
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分类、生物效应、防护和应用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磁辐射具有重要意义。
光伏电站电磁辐射防范措施

光伏电站电磁辐射防范措施随着光伏电站的不断发展,其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其中,电磁辐射问题是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光伏电站电磁辐射的防范措施。
一、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电磁辐射是指电场和磁场通过空气或其他介质传播的无线电波,它由电荷的加速产生。
电磁辐射的强度受到频率、功率、天线高度、天线方向等因素的影响。
在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光伏电池组、逆变器、配电箱等设备都会产生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二、影响因素1.设备功率设备功率越大,产生的电磁辐射就越强。
因此,在光伏电站建设和设计中,应当考虑到设备功率大小,合理分布设备,减少电磁辐射的强度。
2.设备数量和布局设备数量和布局也会对电磁辐射产生影响。
当设备数量较多、布局不合理时,电磁辐射的强度也会相应增加。
3.天线高度和方向天线高度和方向也是影响电磁辐射强度的重要因素。
当天线高度较高、方向不合理时,电磁辐射的强度也会相应增加。
4.周围环境和气象条件周围环境和气象条件也会对电磁辐射产生影响。
例如,当天气潮湿、空气密度较大时,电磁辐射的传播距离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防范措施1.合理布局设备在光伏电站建设和设计中,应当合理布局设备,减少设备数量和功率,控制电磁辐射的强度。
2.限制天线高度和方向在光伏电站建设和设计中,应当限制天线高度和方向,避免产生过强的电磁辐射。
3.加强电磁防护在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当加强电磁防护措施,例如在设备周围设置屏蔽罩和吸收材料,降低电磁辐射的强度。
4.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在光伏电站运营过程中,应当定期检测和维护设备,避免设备老化和失效导致电磁辐射过强。
5.加强宣传和教育在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当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和周围群众的电磁辐射防范意识,避免因不慎造成的不良影响。
光伏电站电磁辐射防范措施是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定律在物理学中,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定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介绍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指在电磁场中,电荷或电流发生加速运动时所产生的电磁波现象。
根据电磁波的频率不同,电磁辐射可以被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射频辐射、微波辐射、红外辐射、可见光辐射、紫外辐射、X射线辐射和γ射线辐射等。
电磁辐射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通信、医学成像、无线电广播和无线电电视等。
在通信领域,手机信号就是一种射频辐射;在医学成像中,X射线和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了电磁辐射的原理。
然而,过度暴露于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合理管理和控制电磁辐射的强度和时间。
二、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电磁现象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定律。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者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将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且如果导体是闭合回路,还会产生感应电流。
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和感应加热等设备中。
发电机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变压器则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压的升降变换;感应加热通过感应电磁定律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三、电磁辐射与电磁感应定律的关系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定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推导,可知电磁辐射是由运动的电荷或电流产生的,而电磁感应定律则是描述了导体中的电荷受到外界磁场作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
因此,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定律是相辅相成的。
在电磁感应中,感应电流的产生是通过电磁辐射进行能量传递的。
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磁场的作用而绕着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感应电流的产生是由电磁辐射所引起的。
四、电磁辐射与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举例1. 无线电通信:手机信号的传输利用了电磁辐射的原理,而手机在接收信号时则是利用了电磁感应定律。
2. 电磁炉:电磁炉通过感应加热的原理,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快速加热。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许多人已经很难想象没有电子设备的日子。
电磁辐射作为电子设备必备的一种物理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人们不断担心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基于科学研究,探讨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及其预防。
一、电磁辐射的基本概念电磁辐射是指一种带电粒子的运动状态,在空间中产生作用力,使周围的粒子也运动,从而形成一种能量传递的物理现象。
根据辐射波长,电磁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电离辐射能够离开原子,将电子从原子中分离,具有较大的能量,如X射线、γ射线等;而非电离辐射仅仅是引起分子或原子中的电子有短暂地共振或振动,产生较小的能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电磁辐射主要就是非电离辐射,如手机信号、电视信号等。
二、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电磁辐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对人体带来一些影响。
主要表现为:1. 让人疲劳一定程度的电磁辐射会让人感到疲劳,因为辐射会使人体的肌肉过度紧张,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从而引起疲劳感。
2. 影响睡眠电磁辐射也会影响睡眠,由于电磁辐射会影响人体内部系统有节奏地运转,从而影响人们正常的睡眠状态。
夜间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人会发现自己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甚至会患上失眠症。
3. 提高癌症和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一些电磁辐射十分强烈的设备,如微波炉、X射线机等,对人体的影响就直接体现在其带来的辐射上。
过度接触辐射会导致人体细胞遭到损伤,从而提高癌症和生殖系统疾病的风险。
不过,这种影响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
不同的人打开同样一个电视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这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环境和心理状态等因素都有关系。
还有,目前大多数人的电磁辐射接触水平并不会对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很难触及较高水平的临界值,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电磁辐射带来的影响并不会带来较大的风险,人们无需过度担忧。
三、预防电磁辐射的方法虽然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较小,但为了预防出现可能影响健康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

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1. 引言电磁辐射是指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它是电磁场发出的能量,无需通过媒质进行传播。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电磁辐射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应对电磁辐射的影响至关重要。
2. 电磁辐射的定义与分类电磁辐射是指由电磁场所激发产生的能量在空间中的传播。
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可分为电磁波和辐射场两大类。
电磁波是指频率在10^4 Hz 到 10^23 Hz 范围内的辐射,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
辐射场是指频率大于10^23 Hz的辐射,包括电磁轮廓和宇宙背景辐射。
3. 电磁辐射的特性电磁辐射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光速,约为300,000公里/秒。
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在空气及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略有不同。
此外,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会遵循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现象。
4. 电磁辐射的产生机理电磁辐射的产生与变化的电磁场有关。
当电磁场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电磁波辐射。
辐射的强度与电磁场的频率和振幅有关。
电磁辐射可以通过电磁感应、电磁辐射和共振等方式产生。
5. 电磁辐射的传播和衰减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空气、固体、液体等不同媒质,其传播特性会有所不同。
在传播过程中,电磁辐射会受到衰减,并逐渐减少强度。
衰减的程度与辐射的频率、传播距离以及遇到的介质有关。
6.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
在较低频率范围内,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来自电磁场的作用,如静电场和磁场。
而在较高频率范围内,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来自电磁波的能量吸收。
这种能量吸收可能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引起皮肤热量和组织损伤。
7. 电磁辐射的监测与保护为了科学地应对电磁辐射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和保护来有效减少电磁辐射的危害。
监测电磁辐射可通过使用电磁辐射测试仪器来评估辐射水平。
而保护措施可以包括对电磁辐射源的屏蔽和使用防护设备等,以减少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 智 华
2009.3.12
一、 电磁辐射基本概念; 二、电磁辐射污染 三、电磁辐射环境管理的现状 1. 机构 2. 法规标准 3. 各级环保部门职责与队伍建设 4. 已经开展的工作 5. 存在的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
电磁辐射基本概念
变化的电场会引起一个变化的磁场,同 时,变化的磁场亦会引起一个变化的电 场。不断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就会形成 一个向空间传播的电磁波。电磁辐射是 指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相互作用而 产生的一种能量流的辐射。
电磁波谱范围与应用
光谱区 (Region) 宇宙或γ射线
X射线
频率范围 (Frequency range )(Hz) >1020(能量MeV)
1020~1016
空气中波长 (Wavelength in air)
应用类型 (Type of application) 电离辐射用于治疗
电离辐射CT照相
<10-12m
电磁辐射污染源的种类与特点
按对电磁能量的运用目的的不同 按应用电磁能的不同行业设备
按不同频率划分
按对电磁能量的运用目的的不同分类
1.
2.
3.
设备本身的正常工作并不需要利用,也 不希望出现电磁能量。包括了绝大多数电器 和电子设备。如:家用电器(除微波炉)、 信息技术设备。 设备的工作需要产生并利用其电磁能量, 但不希望发射出去。主要是工科医射频设备。 设备或装置的正常工作需要将电磁波发 射出去,电磁波需要被社会利用,但对环境 或其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干扰,形成 污染。主要是广播电视、通信设备等。
检测高分子有机物
消毒、验钞、测量、探伤 所有生物观察事物 产品质量检测、刑侦 遥控、热成像、红外制导 微波炉 广播电视通信
工频
20000~30
15~106km
高压输变电、电气化铁路等
电磁辐射的二重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电视塔、 广播站、雷达、卫星通信、微波等伴有电磁辐射的设备越来越 多,这些设备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大部 分电磁波都是有用发射,所以环境中电磁能量密度增大,频 谱增密,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环境中电磁场强度超过一定限值时,它就是一个重要的 环境污染要素,对公众的身体健康有潜在的、长期的影响; 对家用电器、医疗设备、军用设施等,都有一定的干扰。所以, 电磁波既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息载体和能量流载体,又是潜 在的环境污染要素,其危害效应已受到国际环保领域的高度重 视。
电磁辐射的来源
天然:地球热辐射、太阳热辐射、宇宙辐射、 雷电等; 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磁场,太阳光也是电磁波的一 个频段,还有雷电和其他星球产生的电磁波,这都是自然 产生的。人类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进化过来,与自然形成了 一种和谐。所以,天然本底水平的电磁环境,对人体没有 任何危害。 人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发明了许多利用电磁能工作的设 施,这些设施大量的向环境中发射电磁辐射或产生电场、 磁场,使环境中的电磁本底水平极大的增高。 如:广播电 视、雷达、工业科研医疗设备等。从而产生了电磁环境保 护问题和电磁辐射(电磁感应)指“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 象”,分为辐射发射、传导发射。 辐射发射:通过空间传播的有用的或不希望有 的电磁能量。 传导发射: 沿电源线或信号线传输的电磁发射。 电磁环境: 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 的总和。
环保面临的主要问题
资源破坏型: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壤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湿地减少
按行业不同分类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短波、中波广播、高频广播、 电视广播等。 通信、雷达及导航发射设备:移动通信网、专业通 信网、卫星地面站、雷达、导航设备等。 工业、科教、医疗高频设备:如工业高频介质加热 和感应加热设备、科研高频设备、医疗卫生应用 的射频治疗机和微波理疗机等。 交通运输系统:电气化铁道、有轨和无轨电车、轻 轨地铁及磁悬浮列车等。 高压电力系统:110kV以上的高压变电站、开关站、 换流站与输电线路等。
电磁环境污染
是指相关设施在环境中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或 强度超过国家规定的电磁环境质量标准,并影响 他人身体健康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正常工作的 现象。 由于电磁场本底水平对人体没有任何影响, 到电磁场超过一定强度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理 危害,这一强度称为阈值。而根据该阈值再考虑 其他社会因素,留有一定的安全余量后,确定的 环境控制限值作为对电磁场的控制标准。超过该 控制标准的电场和磁场称之为电磁环境污染。
动物种类减少、植物种类减少、森林减少、草原退化
介质污染型:
能量流: 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噪声;
物质流: 废气、废(污)水、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物质
电磁环境定义
电磁发射:是指“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 象”,分为辐射发射、传导发射。 辐射发射:通过空间传播的有用的或不希望 有的电磁能量。 传导发射: 沿电源线或信号线传输的电磁发射。 电磁环境: 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 的总和。
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设备或系统的干扰影响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对人群效应: 遗传变异(需长期观察,正负效应不明) 2.对人驱体效应: 热效应:
使人体升温,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精神系统的功能障碍。
非热效应:
以频率不同分类
1.工频场源:(50Hz)
以大输出功率为主的如电力工业的高压送变 电 站 、 高压输电线路, 电力机车运行线路即电气化 铁路, 有轨和无轨电车。 2.射频场源: 主要是射频电子设备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电磁辐射, 包括电磁感应,如广播电台、电视发射、高频冶炼、 高频热合机、射频治疗机、微波理疗机、雷达等。
10-3~10nm
远紫外光
紫外光 可见光 近红外光 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1016~1015
1015~7.5×1014 7.5×1014~4.0×1014 4.0×1014~1.2×1014 1.2×1014~1011 1011~108 108~105
10~200nm
200~400nm 400~750nm 0.75~2.5μm 2.5~1000μm 0.1~100cm 1~1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