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

迢迢牵牛星
知识备查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 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 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 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为标题。被刘勰 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初读诗歌
听朗读,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多读几遍,疏通字词。
tiáo
迢迢牵牛星
jiǎo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在万民禁火的寒食节,皇帝却开恩赐 火给王侯贵族,对这个细节的描述,流露 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板书设计
白昼
寒食
夜晚
自然风光 宫廷生活
春意盎然 专权腐败
课堂小结
《寒食》通过描写寒食节时的融融 春意和皇宫里的情景,暗讽了封建统治 阶级的特权及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和社会的不满。
汉宫: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 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夜晚 五侯:指天子宠信之臣。 诗意:夜色降临,皇宫里忙着传蜡烛, 袅袅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汉宫”:借古讽今,实指唐朝皇宫。 用“传”与“散”两个动词生动地画出 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 如闻轻烟之味。
“清”“浅”二字突出了怎样的情感?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牛 郎织女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如此 可望而不可即,咫尺也是天涯,更加有力 地突出了织女的失落之感、哀怨之情。
离愁
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也暗示 了痛苦的根源。“盈盈”是形容银河水的清 澈,“盈盈一水”而“不得语”,让我们看 见了一个饱含离愁、楚楚动人的思妇形象。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课件PPT

zhāng
文章 章
结构:上中下 音序:Z 部首:立
组词:篇章 顺理成章
造句:大家用同一个题目作文,可是 写出来的文章却相差悬殊。
书写指导:“立”要扁,下横 最长,中间“日”扁窄,“十” 的横稍长,竖在横上要短。
我会写
yíng
蓝盈盈 盈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皿
组词:丰盈 热泪盈眶
造句:我们坐在小船上,面对蓝盈 盈的湖水,心情特别舒畅。
陶醉春色 歌咏盛世
课文主旨
《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 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 世承平的歌咏。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的宦者,却得 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讽宦者的得宠。首二 句写仲春景色;后二旬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 只描慕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 zhuàn )记》。
理解词语
【寒食】 【春城】 【御柳】 【汉宫】 【传蜡烛】 【五侯】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 可以点火。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 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迢迢牵牛星】 【皎皎】 【河汉女】 【擢】 【札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明亮的样子。 织机发出的响声。
伸出,抽出。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 汉末年。迢迢,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理解词语
【机杼】 【章】 【涕】 【盈盈】 【脉脉】
《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
文章 章
结构:上中下 音序:Z 部首:立
组词:篇章 顺理成章
造句:大家用同一个题目作文,可是 写出来的文章却相差悬殊。
书写指导:“立”要扁,下横 最长,中间“日”扁窄,“十” 的横稍长,竖在横上要短。
我会写
yíng
蓝盈盈 盈
结构:上下 音序:Y 部首:皿
组词:丰盈 热泪盈眶
造句:我们坐在小船上,面对蓝盈 盈的湖水,心情特别舒畅。
陶醉春色 歌咏盛世
课文主旨
《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 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 世承平的歌咏。
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的宦者,却得 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诗是讽宦者的得宠。首二 句写仲春景色;后二旬暗寓讽喻之情。诗不直接讽刺,而 只描慕生活上的特权阶层,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 zhuàn )记》。
理解词语
【寒食】 【春城】 【御柳】 【汉宫】 【传蜡烛】 【五侯】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 可以点火。 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 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理解词语
【迢迢牵牛星】 【皎皎】 【河汉女】 【擢】 【札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明亮的样子。 织机发出的响声。
伸出,抽出。
选自《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写作时代大约在东 汉末年。迢迢,遥远。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理解词语
【机杼】 【章】 【涕】 【盈盈】 【脉脉】
《寒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运用了什么 描写方法?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33张PPT)

小 在当时传诵很广泛。代表诗作《寒食》
传 《章台柳》等。
这两句诗描写了哪些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景物?
诗 句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 禁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理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解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 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 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诗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赏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析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自由读,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注意读准字音 迢(tiáo)皎(jiāo)纤(xiān)擢(zhuó) 札(zhá)杼(zhù)涕(tì)脉(mò)
古诗十九首 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
3.学习生字,掌握书写。
chuán(传奇)
传
sǎn(散装)
散
多
zhuàn(传记)
sàn(散步)
音
字
运 ①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是一本人物传(zhuàn) 用 记,记述了贝多芬等人的传(chuán)奇故事。
②吃完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散(sàn)步去超市, 买了一些散(sǎn)装米。
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赏读古诗 理解诗意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768—835) 字仲初,唐代诗人, 世称王司马。王建的诗题材广泛,生活 诗 气息浓厚,思想深刻,语言通俗凝练, 人 富有民歌谣谚色彩,绝句清新婉约。著 小 有《王建诗集》《王司马集》。 传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 样的景色呢?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优质版】PPT课件(完整版)

相隔 又 多远
间隔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路途遥远
织女娇美的姿态
遥远的牵牛星和洁白明亮的 织女星遥遥相望。
朗读时,“迢迢”可以读得慢一些、长一些, “皎皎”二字起调可以稍高、稍短。
朗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心不在焉 地摆弄着织机,发出轧扎的织布声,她坐 在织布机前,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 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 诗,一起去了解古诗中的节日习俗吧。
寒食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是中
国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 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 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 的生命力。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 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夜色 降临
大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 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 第飘散开。
“以汉喻唐” 的写法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长安春 景图
夜晚传 烛图
➢相按互古人风俗,寒食节要折柳插门。 照应
➢ 取的新火往往是榆柳之火。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长安春 景图
夜晚传 烛图
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 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间流动,轻烟 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
语调稍低缓,最后一句适当拖长语调。重点读好 “脉脉”一词,读出牛郎织女无尽的思念。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说这 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 而不得相见的故事,诉说了平凡人的离别之思, 抒发了忧伤的情感。
读一读
诗中大量运用叠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些叠词不仅展 示了诗歌的韵律美、 节奏美和音乐美,而 且使诗歌表达的情感 更加动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课件PPT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的主题和意义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内容
02
《古诗三首》的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本课件首先介绍了《古诗三首》 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 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创作意图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
教学难点
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典故和历史背景:本课所选的古诗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人物典故等 较为丰富,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 的历史背景和典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
难点2
体会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感:古诗的语言精练、韵律和谐,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 以体会。教师可以通过朗诵、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韵律 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深度解读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 力。
实践应用
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或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 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THANKS.
朗读教学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 和朗读能力,加深对古诗 的理解。
互动教学
利用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 ,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古 诗,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教学互动设计
课堂提问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围绕古诗的主题、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互相交流 看法,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词句解析
对古诗中的重点词句进行 深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 其含义和作用,加深对古 诗的理解。
意境感悟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共163张PPT)

整体感知—— 我会读,我会写
翃 御 斜暮 蜡烛 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春城: 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 皇城里的柳树。 汉宫: 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 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 泛指权贵豪门。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寒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之景 寒食之俗
春意盎然 承平之气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
目录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第四节 课堂小结
第五节 拓展延伸 第六节 板书设计 第七节 布置作业
寒食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都是 我们熟知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要了 解的是一个很少出现在我们现代生活 中的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有何特殊 之处呢?下面我们就随着诗人一起去 了解一下吧。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诗中叠词使用的妙处; 3.把握诗歌的情感; 4.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翃 御 斜暮 蜡烛 侯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整体感知—— 理解词语
春城: 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 皇城里的柳树。 汉宫: 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传蜡烛: 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 泛指权贵豪门。
第三节
深入探究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第六节
板书设计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寒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暮春之景 寒食之俗
春意盎然 承平之气
第七节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
教学课件
目录
第一节 新课导入 第二节 整体感知 第三节 深入探究 第四节 课堂小结
第五节 拓展延伸 第六节 板书设计 第七节 布置作业
寒食
第一节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整体感知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都是 我们熟知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要了 解的是一个很少出现在我们现代生活 中的节日—寒食节,寒食节有何特殊 之处呢?下面我们就随着诗人一起去 了解一下吧。
整体感知——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体会诗中叠词使用的妙处; 3.把握诗歌的情感; 4.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86张PPT)

会 朗写读 课字文
2 认识生字
hóu zhāng
qì
yíng
侯章 泣 盈 会
mò
qī
yā
写 字
脉栖 鸦
hóu
多音字 hòu
闽侯,地名,在福建。
会
形近字
写
候(hòu):气候。
字
五侯 侯府
zhāng
会 写 字
不成章 黑质白章
黑质白章的裙子
qì
形近字
垃(lā):垃圾。
粒(lì):颗粒。
会
拉(lā):拉车。
批注: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写出
了织女的勤劳,同时又奇妙地表现出织女因
思念牛郎而孤寂苦闷的心情。
讲
课
文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思考:这两句诗与《木兰诗》中的“唧唧复唧唧,
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有
什么类似之处?
讲
都是用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和用机 杼的声音来传递主人公内心的悲情。
也指眼泪。“零”本是指雨慢慢而降,引申
讲
为降落、落下之意。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
课
是如雨般无法抑制的织女的泪。作者运用夸
文
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几许】若干,多少。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讲
课
文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批注:这两句是说银河又清又浅,牛郎和织女之间 又能相隔多远呢?
文
湿的桂花,描画了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风景图,
营造了一种伤感、凄清的氛围,从侧面衬托了诗
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人、友人的深切思念。
【尽】都。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日暮汉宫传蜡烛
诗人看到的是唐朝的长安城,为什么说“汉宫”?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诗人为什么写“传蜡烛”这件事?
寒食节的习俗
皇家的特权
——禁烟火
——燃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轻烟”含有讽刺意味。 “散入”暗示权贵宠臣也受到皇家特 权的恩典。
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长安城风光 无处不飞花 (暮春时节) 东风御柳斜
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指春天的京城
指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处处飘絮又飞花。 寒食节春风轻拂,宫中的柳树随风舞动。
春天
京城、御花园
飞花、东风、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用汉朝皇宫代指唐朝皇宫
指天子宠幸之臣
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 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
shí
寒食
chù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yù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ɡōnɡ chuán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sàn
hóu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初读课文,划分节奏。
寒食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唐]杜牧《清明》
1.课外搜集与我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背诵 积累。
2.将《十五夜望月》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与同学交流评价。
思考问题,感受诗人描绘的意境。
这两句诗没有写月光,却让人感觉到有月 光,这是从何处体现的? 月下所见:地白如霜、树上栖鸦 “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鹊 有什么作用? 既有听觉,也有视觉,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
十五夜望月
tínɡ
qī
lù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庭 即庭中,庭院中。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鹊;
秋露无声无息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尽都
秋思 指怀人的思绪
日暮 传蜡烛
皇宫、五侯家
春城无处不飞花
“飞”字好在哪里?
“飞”具有强烈的动态感,表现出春天 的勃勃生机。 “飞花”是典型的暮春景色,巧妙地点 明了时间。
寒食东风御柳斜
“东风”和“柳”这两种景物之间有 什么关系?
春风轻拂,柳树随风舞动。写柳树是为 了写春风,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 只能由柳枝斜来间接感知。
3 古诗三首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 中秋节 重阳节 腊八 除夕
独节在分异端乡午为自异谁客言,,万古传闻为,节不此雨能夕纷洗羁纷得人,直独臣向冤隅。。 遥未知必兄素弟娥登无路高怅上处恨行,,人玉—欲—蟾断[清唐魂冷]。文桂秀花《端孤午。》 遍插茱萸少借一问人酒—。家—[何北处宋]有晏,殊《中秋月》 ——[唐]王牧维《童九遥月九指日杏忆山花东村兄弟。》
tiáo
jiǎo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zhuó
zhá
zhù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qì tì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mò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自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皎皎 明亮 河汉女 指织女星。河汉,银河。
(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唐]杜牧《清明》
寒食 hónɡ
[唐]韩翃
①寒食: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也称 “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②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 清明前两天。
③寒食节风俗:家家禁烟火。
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 阳)人,唐代诗人。他擅长写送别题 材的诗歌,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大历十才子 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 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人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讨论:这首诗中有六句用了叠词开头,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
迢迢 皎皎
星空的距离 空 星空的光线 间
句句押韵,随韵成趣。 (音乐美)
纤纤 札札
手的模样 细 织机的声音 节
描绘自然,突出特点。 (形象美)
盈盈 脉脉
水的样子 抒 人的神情 情
情趣盎然,情真意切。 (情感美)
第一、二句:天上情景(景) 第三至六句:织女悲苦(由景及人) 第七、八句:河汉相隔(由景及情) 第九、十句:相爱受阻(人情景相融)
让人如见其形 表现了织女 让人如闻其声 勤劳的形象
目的:借忙碌的劳动排遣愁思。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的内心 织女的情态
不成章(思)
相思之苦
零如雨(悲)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你从诗句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
河汉清且浅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强烈的相思 (不可逾越) 内心的凄苦
落 在,到
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的月亮, 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到了谁家?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几许 多少 间 相隔
盈盈 形容清澈 脉脉 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 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 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牵牛星
河汉女
隔河相望
无限哀愁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擢”和“弄”有什么表达效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诗人看到的是唐朝的长安城,为什么说“汉宫”?
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诗人为什么写“传蜡烛”这件事?
寒食节的习俗
皇家的特权
——禁烟火
——燃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轻烟”含有讽刺意味。 “散入”暗示权贵宠臣也受到皇家特 权的恩典。
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长安城风光 无处不飞花 (暮春时节) 东风御柳斜
默读古诗,读准字音。
shí
寒食
chù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yù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ɡōnɡ chuán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sàn
hóu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初读课文,划分节奏。
寒食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写神话传 说中牛郎和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 见的故事,实则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 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点明时间:中秋节的夜晚
十五夜望月 点明事件 [唐]王建
思考:谁在望月亮?在哪里望月? 诗人眼中的月亮有什么特点?寄托了怎 样的情感?
王建(约767—约830) 字仲初,许州 (今河南许昌市)人,唐代诗人。早年以宫 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从多 方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了统 治阶级的暴行。有《王司马集》。
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 句诗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指春天的京城
指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暮春时节,长安城里处处飘絮又飞花。 寒食节春风轻拂,宫中的柳树随风舞动。
春天
京城、御花园
飞花、东风、柳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用汉朝皇宫代指唐朝皇宫
指天子宠幸之臣
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轻 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 秀美 素 白皙的
擢 伸出、抽出 札札 织机发出的响声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 弄着织机(织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章 指整幅的布帛 泣涕 鼻涕和眼泪 零 落下
(她思念牛郎,无心织布),因此一 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眼泪和鼻涕像下雨一 样落下来。
寒食节所见 汉宫传蜡烛 (日暮时分) 散入五侯家
《寒食》描写了长安城寒食节 的美妙图景,以汉喻唐,流露出对 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迢迢牵牛星
遥远
牛郎星
注:这首诗选自《古诗十九首》,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诗 的第一句作题目。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 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 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 朴素凝练。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 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