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精选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的论述题

教育学的论述题 [原创 2010-12-19 22:22:09]字号:大中小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教育是一种转化人的活动。
②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③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为发展的不平衡性;2.教育是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的?①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分)②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有所不同; (2分)③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3分)3.在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有何必然联系?①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②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经验为基础; 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4.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具有哪些素质?①高尚的思想品德; ②坚定的教育信念; ③家长的心肠; ④较强的组织能力; ⑤多方面的兴趣与才能; ⑥善于待人接物;5.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6.学校工作为什么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答:①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4分);②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3分)7.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哪些?答:①教育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方面(或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4分);②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3分)。
8.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课?答:①综合贯彻教学原则,努力实现教学目的(1分);②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2分);③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1分);④注意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9.教育是怎样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答:①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分);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2分);③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2分)。
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论述题必考题(含答案)

教育学原理论述题必考题(含答案)1、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教育的概念是指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是一个过程,伴随着对教育对象深刻的思想转变过程,即能增进人们知道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教育也是一种方法,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传道授业的一种手段;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所谓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一国若要发展,教育是基础。
教育这个概念上来看,首先教育是指某一类开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是在某种理念支配下的一套规则。
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任何的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没有目的性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之为教育。
其次,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情感,兴趣和素质各不相同的人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
日常生活中的“抚养”“养育”行为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教育。
2、新中国尚没有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你认为与我国的基础教育有没有关系?为什么?有关系,与我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有关系。
1.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含义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主体是人,是人在对学校教育价值认识、判断基础上的一种综合性的自觉选择;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指向的是整体的教育实践,体现在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中。
2.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形态(1)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在阶级社会中,教育主要体现为政治功能。
如柏拉图认为教育只有一种功能,为理想国培养各阶层人员。
法西斯教育学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2)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亚里斯多德承认教育的社会功能,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忽视教育就会危害政治制度,但同时,他认为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有用”,还要考虑到“闲暇”,“因而应该有这样一种教育,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他是自由和高贵的,如果单纯追求有用,就不能形成高尚自由心灵。
教育学论述题大全(67题)

1.试论执行教学大纲的意义答:①教学大纲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②执行教学大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学校教学领导的重要文件。
这是国家对某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直接领导的主要工具。
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能统一各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质量。
③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为教材规划了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以及编排的顺序,也为教师指明所都课程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的进度和方法等。
因此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以及方法等符合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先全面透彻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2.试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呈现出以下五种趋势: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这主要体现在:以科学基础知识为主干;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②课程内容综合化。
课程内容由分化类向综合是当代课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这种趋势是由当代科学的综合化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决定的。
③课程形式多样化。
以学科课程为主,多种课程类型并存;注重差异化,加强地方化。
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今后的课程,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健全合理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⑤重视个别差异。
课程要提高弹性。
除课程计划中增设选修课外,许多教材的内容也将分出必学和选修两部分。
加强个别指导。
3.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答:①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时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
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1-2、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3、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5、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6、《学论》中表达的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7、科举制j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影响是什么?1-8、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的"产婆术"的特点是什么?1-9、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他在《理想国》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1-10、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1、夸美纽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2、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3、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是什么?1-14、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15、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1-16、构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1、试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2-2、试论"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
2-3、简述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2-4、论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2-5、简述新科技革命改变人的教育观念的主要表现。
2-6、论述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功能。
2-7、为什么说教育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2-8、传统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对当今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9、请阅读以下案例,并运用所学的理论加以分析。
案例一:深圳市南山区绿色校园建设。
2000年6月,深圳市"绿色学校"评估组对南山外国语学校进行了全面的评估,2001年3月,广东省"绿色学校"评估组也对该校建校六年来在创建一流学校的学习化环境,精心营造学校高品位的环境文化以及具有前卫意识的环境教育和研究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该校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绿色学校"。
该校从1999年9月起,结合环境教育活动,全面实施整治校园环境的"ST。
教育学考研—论述题

20131.论述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认识说)。
因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
实质上就是学生能动地认识世界、提高自我的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之处在于:①间接性。
教学过程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使学生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②引导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不能独立完成。
③简捷性。
教学过程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过程。
④制约性。
教学过程要受到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的制约。
(2)教学过程是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的活动过程(交往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是以交往为背景的过程,以师生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
交往说超越了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强调师生平等对话,倡导自由民主、相互理解和关爱的人际关系。
(3)教学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价值目标说)。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进行交往、认识世界,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并追寻与实现价值增值目标的过程。
其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进行交往及认识世界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活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活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4)教学过程是一种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全面发展说)。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智能和品德的发展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认识过程并不能包括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发展过程是比认识过程更为根本的过程。
(5)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双边活动说)。
尽管教学相长的本意并非指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仅指教这一方的以教为学,但是人们将其引申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论述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1、简述科教兴国。
答:(1)科教兴国提出的背景:1995年提出。
1996年,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科教兴国”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
(2)科技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3)教育的科技作用。
现代教育是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现代教育有利于科技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现代教育有利于国民科技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2、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能力结构。
答:(1)了解学生的能力;(2)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施加影响的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5)联系实际3、简述我国教育先行战略。
答:(1)教育学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2)教育具有滞后性,培养人才是个长期过程,所以教育要先行(3)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4、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
答:(1)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4)教育理论知识,(5)联系实际5、马卡连柯转化爱迟到的彼得连柯贯彻的什么原则?答:个别教育的集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6、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怎样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答:(1)学校教育是每月的培养人的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全面、系统、深刻;(3)学校有专职教师;(4)教育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地进行;(5)教育要遵循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7、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要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请分析这句话的教育原理。
答: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8、联系自身实际,说明你打算如何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修养?)答:(1)职业道德修养: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与教师团结互助,以身作则;(2)知识能力修养:精勘的专业知识、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各种能力。
教育学论述题

1.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的帕夫雷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年级新生格里沙,由于母亲工作忙,开学第一天来上课时,耳朵没有洗干净。
女老师发现格里沙的耳朵很脏,就叫他站起来给大家看,把他作为典型,教育其他学生要爱清洁讲卫生。
在这以后,每当上这位女老师的课时,格里沙就感到似乎大家的眼睛都盯着他的耳朵,让他抬不起头来。
这种反常的心理妨碍了他集中精力听课,所以对女老师所教的算术和阅读课,格里沙都学得很差,女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措施所产生的后果却丝毫没有察觉。
她不了解格里沙的痛苦,反而把学习不好的原因归罪于他上课思想不集中、不肯用功,并多次进行指责。
这一切更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
格里沙流着眼泪向母亲倾诉了自己全部的痛苦。
母亲向学校要求调换班级。
学校领导在了解事实真相后,同意将格里沙调到其他班级。
后来,格里沙到五、六年级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才能。
问题: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很显然,这位女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错误。
我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知道,这位女老师的行为违背了德育教育的“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原则”。
对学生的问题,她不是循循善诱,利用榜样来正面教育学生、关爱学生,而是不顾学生的自尊心和内心感受,采用“示众”“出丑”的方式,用该同学来警示其他学生。
这种行为对格里沙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和精神上的痛苦,从而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阻碍了孩子的智力发展。
对于这位女老师的做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她完全可以采用正面的教育方法:如,可以找一位衣着整齐,手和脸洗得干净得学生,叫这个学生站起来给大家做榜样。
而对格里沙,只要注意地看他一眼就行了。
所以,如果我们能在学习了教育的理论、原理、原则与方法的基础上,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加以自觉地运用,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不仅没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摧残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严重的甚至造成儿童犯罪。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所长皮艺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发人深醒的话“孩子们的压力已经够大的了,千万不要再把他们的脸拿走。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论述题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过程和理论的学科,其中有许多论述题涉及到教育的不同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学论述题:
1.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论述教育的最基本目的是什么?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它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价值观?
2.学习理论: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等。
探讨这些理论对于教学设计和实践的影响。
3.教育制度和改革:论述当前教育制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可能的改革方向。
思考教育体系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4.教育心理学:探讨学生的发展、动机、认知过程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如何影响教学和学习。
5.教育技术:论述教育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角色和影响。
讨论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数字化教学的挑战和机遇。
6.多元文化教育:探讨教育如何更好地应对不同文化、种族和背景的学生。
讨论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和实践。
7.教育伦理:论述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的伦理标准,包括教育公平、学术诚信、师德等方面的问题。
8.教育评估:探讨教育评估的目的、方法和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讨论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学生和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精选论述题汇总1.论述教育的起源?答:(一)本义教育起源论,本义教育起源论有四种代表性观点:1)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
2)心理起源论: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论: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证明:人类原始时代教育活动已经存在了,教育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
4)社会实践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实际生活需要。
(二)科学教育起源论:学校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初期的"男女儿童、少年和老人群"的共同活动。
(三)民族文化起源论:教育就是起源于民族文化的。
总之,心理起源论把教育的发生归因于人的心理原因,不妥当,劳动起源论和社会实践起源论这两种观点实质并没有根本的分歧。
给予肯定的:学校教育和民族文化起源论只是把它们作为研究教育起源问题的存案即可。
2.论述当今教育的发展趋势?答:1)走向国际化,在当今这种各国经济形成了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共同发展的趋势下,各国必须实行开放性教育,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和交流;实行人才交*培养;开设各种程度的国际政治、经贸、文化、外交、经济技术合作、风俗与礼仪教育课程,加强外国语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国际化。
总之,当今和未来世界的主流仍然是和平、合作与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教育走向国际化,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2)世纪是信息社会时代,各种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运转的神经中枢,计算机极其软件系统走进家庭、学校、教室,各级学校的课程软件将会开发出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将会通过计算机系统连成网络。
3)科学成为主导课程;21世纪世界竞争将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更新速度的竞争,因此科学课程将成为主导课程。
4)体现新人文精神:是指60年代以来形成的人类生存环境意识和平与民主及人伦道德等等。
各国课程内容增加了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国际文化交流课程、新的道德哲学和伦理教育课程,个性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在未来的社会这些课程将会开设的更普遍,内容更丰富。
3.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
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
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4)科学的方法论知识:教师具备方法的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也有利于指导学生。
4.论述教师的最佳智能结构?答: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为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表述如下:1)一般知识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2)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三种即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
3)组织管理能和:教师只有具备计划、组织、决策、协调、监督、指导、激励等方面的能力,才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4)教育能力:(见简述题)5)教育科研能力:包括本专业领域的专门研究、学术讨论,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6)信息处理能力:信息选择与加工能力7)创新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
5.试结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含义及意义?答:含义:1)培养与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的、优良的素质,而不是片面的不良的或低劣的素质。
2)素质教育是在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以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为背景的现代教育。
3)素质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全体学生,致力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意义:(1)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
2)素质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特征,是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3)素质教育是儿童身必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6.试运用教育与文化的关系,谈谈多元化文化中教育发展?答:(一)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思想、教育观点的产生。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发展。
(二)教育文化的影响作用1)教育影响文化的传递2)教育影响文化的选择3)教育影响文化的融合4)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师生共同搞科研是教育对文化的创造。
7.全面发展的五育是什么?五育关系?是指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关系:是统一的整体,各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各自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8.试比较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不同?答: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以学校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有:一、科目本位课程,其特点是,强调知识的炎夏别性和安排学校的计划性,注重学科的不同价值,主张以不同学生的要求,强调区分和适应学社感的个别差异。
二、艺术性学科课程:特点是科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客观世界,培养学生符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符合小学,中学认识发展的特点。
三、学术性学科课程:特点是精选传统的学科内容,更新教材,引进现代化的成果以培养升大学的学生为目的,突出基本概念和事物的内部联系;学科的划分更细,内容更抽象。
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设置的课程,影响深远而广泛的社威,其特点是,以儿童为"生活"或经验为课程的中心课,课程内容的选择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局限于儿童日常的生活经验,变分科的组织形式为综合作业的组织形式,强调儿童学习的主动性,特别重视儿童能力的培养。
9.论述发展性教学理论?1答:一、基本观点:发燕尾服性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前苏联的教育家赞科夫,其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1)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推动学生的发展,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
2)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必须把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和安排,不能满足于仅仅改革各学科的教学方法或教学过程中的个别方面,要把各个教学科目、教学方法,教学原则作为一个教学整体,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原则:1)高难度原则2)高速度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生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10.试论教学组织形式和历史发展趋势?答:一、古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是古代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2)班组教学。
二、现代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为主还有:班级授课制与个别教学或班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具有高效、快速、大量、经济、规范、程序等优点,更有利于学生个体社会化,因而适应社会需要。
三、当代学校的教学组织朝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苏联坚持并完善了班级教学,西方则在教学个别化方面大胆尝试,双方均力图多快好省的最佳教学组织形式,都取得了成绩,表现在:分组教学、不分级制;特朗普制;开放教学;小队教学;程序教学;复式教学;现场教学。
在当代,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也呈现了多样化,综合化,个别化等趋势。
随着高新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组织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11.论述实行校长负责制的几个关系?答:1.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2.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学校党组织的关系(论述校长书记的关系)3.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学校领导班子的关系。
4.校长要正确处理好与教职工的关系。
12.教育立法的意义?答:1.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的要求,2.教育立法是教育权社会化、国家化的要求。
3.教育立法是现代学校活动日趋复杂化的要求。
4.教育立法是现代国家法制化的要求。
13.论述教育评价的功能?答:1.鉴定功能。
2.改进功能。
3.激励功能。
4.管理功能。
5.研究功能14.论述教育评价的原则?答:1.方向性原则: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教育评价的监督、调控来保证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
应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总原则。
方向性原则还以为替教育评价应体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即教育评价的服务方向。
教育评价的价值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即个人本位。
教育评价必须把为社会和个人相结合的服务方向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能主观臆断或搀杂个人感情,要做到以下几点:1)客观地确定指标和价值标准。
2)评价方法要客观。
3)信息收集与评价舆论要客观。
3.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时,必须有一致的标准,无论是对集体还是对个人的评价必须使用同一的标准。
一致性原则一方面是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是指在同一范围内,对旬同的对旬必须用同一的标准。
4.全面性原则:创面性原则是指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评价的过程应当具有全面性,评价的标准不能只突出一个项目,评价的过程也要尽可能地收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不能偏听偏信,在没有搜集到有关的信息时就进行判断。
全面性原则不是让我们在评价时对标准中的各个项目不分主次,等量齐观,要赋予主要项目一定的权重。
但也不能忽视非主要项目。
5.目的性原则:教育评价实际上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有目的的活动,只有确定了相应的评价目的后,才能选择有效。
适当的方法来进行。
6.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评价中必须促进被评价者积极上进,从而发握手优点改正缺点。
应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尊重和信任评价对象。
2)要正确处理评价结果,成绩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问题以解决问题为主,不要过多地斥现和批评。
7.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结合的原则:单项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从某个侧面进进行的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评价对象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分析。
单项评价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或手段,综合评价并有是单项评价结果的简单相加。
8.静态与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就是对评价对象已经达到的水平或已经具备的备件进行判断。
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
9.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
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的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
15.试论中学教育目标的三次提出?答:建国以来,国家对中学教育目标有三次正式表述:第一次1951年规定,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是使年轻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自觉的、积极的成员。
第二次1963年规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
第三次1978年教育部发布通知,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对1963年《条例》修改而成。